明初鄭和能遠洋航行的基礎是甚麼?(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講起中國古代的海洋活動,人們會首先想起在明初永樂、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艦隊有200多艘船,27 000餘人隨船出海,這麼大規模的水師離開中國本土到海外去,可謂千頭萬緒。組織經驗從哪裡來?如果在鄭和之前中國水師從未有過類似的活動,簡直是不可想像的。所以我們要看看元代的情況。
元代的海外軍事行動意味著大規模遠航的能力已經具備
在忽必烈以前,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發動過幾次著名的軍事遠征。結果證明在當時的歐亞大陸上,蒙古軍隊可以說是無堅不摧。而忽必烈即位以後,把自己的目光伸及海外鄰國。
發動海外征服活動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水師。元朝最初倚重的海上的水師力量來自高麗,即今天的朝鮮。後來宋滅亡了,南宋的水上力量也落到了元人手中。還有就是福建海外番商的力量。在福建以泉州為中心,聚居了大批海外的番商,他們中有很多是穆斯林。這些番商掌握了相當雄厚的財力,也控制著很多船舶。元朝就這樣掌握了巨大的水上力量,13、14世紀統治元帝國的蒙古人,已經從「馬上」的民族轉變成一個在海上有行動能力的民族。
兩征日本,「神風」來襲
跨海遠征日本一共發起過兩次。第一次是至元十一年,也就是1274年。南宋的殘餘勢力還沒有消滅,這次元朝對日本的征伐主要是從高麗出發的。元朝出動了蒙古軍、漢軍。漢軍就是原來女真統治區和淮北宋統治區的投降蒙古的力量,再加上高麗的軍隊,從高麗的南端出發去進攻日本,一直到達了日本最南面的九州島。然後遭遇到日本方面的抵抗,被打敗了。當時日本在位的天皇的年號為「文永」,所以日本人將這次戰爭稱為「文永之役」。
第二次對日本的征服是在滅宋以後,至元十八年(1281)。這一次元朝志在必得,出動的戰船有上千艘,比鄭和時代的海上力量要多5倍,分別從高麗與慶元(今天的寧波)出航,遠征的兵力加在一起有十幾萬人,也達到鄭和時代的5倍以上。
幾天以後元軍就到了九州島。九州海濱有個鷹島,元軍在這個地方駐扎下來,準備發起登陸作戰。元朝水師的主要問題是高級將領意見不一致,討論遷延不決。海上的風浪很大,船在海上飄忽不定,於是元水師就在鷹島周圍拋錨,然後像當年曹操進攻東吳一樣,把所有的船用纜繩連在一起,這樣你到我的船上討論,我到你的船上討論,一個小跳板就走過去了。但是時間是不等人的,我們知道每年到了七八月份以後,東南的季風中有些變成颱風了,那就成了大問題了。
就在元軍內部爭執不下的時候,刮起颱風了,靠在一起的船舶互相碰撞,木質船一撞就散掉了,這樣上千條的船舶損失了十分之九,大部分水軍在鷹島上岸。這時候,原南宋水師中一位最重要的將領範文虎認為情況非常緊急,就是取勝又怎麼能班師呢?要趕快回去搬救兵,再調船來。因此統帥部選擇了一百多艘堅好的船趕緊回了寧波,留下來的水師駐在鷹島上,淡水、糧食都成了很大的問題。日本人發現元朝的指揮系統混亂,這可是天賜良機,很快發動進攻,把元軍消滅了。
今天在鷹島上還有一個博物館,專門陳列日本考古打撈上來的元朝水師的遺物。日本當時的畫家還畫過好幾幅圖,遺留至今,叫做《元寇襲來圖》。這次勝利對於日本人精神上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他們總結經驗,知道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敗的,而是靠上天的保佑,就是那場颱風。所以日本給那場毀滅元軍水師,拯救了日本的颱風起名曰「神風」。大家都知道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的階段,日本組織了「神風」突擊隊,讓空軍小青年開著飛機去撞擊美國的軍艦。為什麼叫「神風」突擊隊呢?這是日本人希望這種自殺式進攻,會像當年保佑日本人的「神風」一樣,把美國海軍一掃而光。
遠征占城,國王投降
征日本失敗之後,元世祖忽必烈的眼光又投向了東南亞。當時越南北方叫安南,南方叫占城,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安南和我國的廣西毗連,所以元軍可以通過陸地進攻,但是占城不行。
元為什麼遠征占城呢?在海上航行第一淡水不能缺,第二水手的飲食中要有維生素,就是要有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元廷對占城下令,要接待元朝往來的船舶,給吃給喝,加水、提供各種補給品。占城知道元朝國勢強大,同意承擔補給,但是後來補給次數太多,占城承受不了,於是拒絕,而元朝認為占城方面毀約,就出動了水師遠征。
至元十九年(1282),也就是進攻日本的第二年,蒙古大將唆都率軍出航。他水師的主要力量是浙江的駐軍,是原南宋核心地區的海上力量,兵力達數千人。唆都從慶元(即寧波)到福建、廣州,再從廣州繞過海南島到達占城港,即今天越南南方的重要港口歸仁。元軍首先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把自己的力量亮出來,要占城投降。占城不降,在沿岸建立據點,建水寨,元軍來了就射箭,不讓元軍靠近。元軍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試圖登陸,最後占城王守不住了,率眾退入山中,以游擊方式抵抗,對元軍造成很大的不便。唆都的辦法就是不退出,佔領占城港周圍的經濟要害地區,讓占城國王在山里受苦受罪。最後國王受不了了,只好於當年冬天遣使臣向唆都上表投降,占城之役才結束。
出征爪哇,功敗垂成
爪哇可以說是今天印尼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元朝在滅宋以後,忽必烈幾番遣使,要求海外諸藩承認它的權威,爪哇都不理睬,有一次還在元使臉上刺了字,就像今天的小青年刺青一樣的,叫做「黥面」。在忽必烈看來,這種侮辱行為,絕對不能容忍,那就要有適當的回答。
所以元朝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派出兩位北方大將,史弼和高興,都是原來金統治下的漢人,再加一位維吾爾大臣亦黑迷失。三位大將在爪哇登陸時,發現島上正處於內亂,兩派爭王位,其中一派的首領土罕必阇耶向元軍求救。元軍利用這個矛盾,把另外一派消滅。
土罕必阇耶擊敗對手後,表示要隨同元軍歸國去晉見忽必烈,在動身之前要回去挖出埋藏的珍寶、取來圖籍作為獻禮,史弼、高興既感興奮,也有點警惕,怕他一去不歸,於是派了兩百兵丁跟著,實際上是監視他。土罕必阇耶秘密地組織了自己的力量,把二百元軍全部消滅,然後向剩餘的元軍進攻。元軍見孤立無援,無處得到補給,更怕戰船受到損失,全軍覆沒,只能倉皇退回來。
元代的海外征服是當時亞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軍事行動,雖然失敗了,但它顯示了中國已經具備了從事大規模遠洋活動的能力。這個能力包括協調數百艘兵船的行動,在航行中保持各船間的聯絡,大型船隊遠航途中的補給,將陸戰力量投送到遠離本土的海外,擇機進行陸戰,以及保存有生力量,全身而退,遠航歸國等。這些非常重要的能力,在鄭和遠航之前,中國的水師已經具備了。
回回科學家帶來嶄新的地理知識,繪製了前所未有世界地圖
各位都知道鄭和是回族人,當時稱為回回人。當代絕大多數描寫回族歷史的資料都說,回族最早起源於唐代
到中國來進行貿易的海外商人,實際上回族的主要來源是隨著成吉思汗的蒙古軍到達中國內地的西域人,即當時投降蒙古的西域官僚、軍隊、工匠、知識分子、商人。
地球儀和大地球形說
回回人進入中國內地以後,帶來了很多新的科學知識。入華的回回人中有不少知識分子,通天文曆算。我們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如郭守敬觀測天象時,關注的是二十八宿,角宿、昴宿等二十八個星座,這是中國天文學的傳統。回回人繼承的是希臘、羅馬的天文學,觀測的是黃道十二宮。入華回回人帶來的科學技術中有一部分是地理學的知識,因為他們來自海外,知道海外的情況。阿拉伯帝國的地理學發達的原因是,政府為了收稅,要記錄帝國各地的情況,同時也為了到世界各地貿易。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北宋滅亡原因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客家人
「客家人」一詞最早出現於文獻,是清代1676年江西贛州興國縣知縣黃惟桂的公文稱:「興邑地處山陬,民多固陋,兼有閩、廣流氓僑居境內,客家異籍,禮義罔聞。」證實明代中國時期,閩西、粵東與贛南鄰近區域的居民,湧入地廣人稀的贛南,使原本文化落後的興國縣土著居民要面對新移入的「客家人」。從此「客家人」泛指閩西、粵東、贛南交會處,這片丘陵山區的漢族居民。
「客家人」講的「客家話」是「漢藏語系」下的漢語的分支,從語言學觀點確認,是秦漢時代盛行的「上古漢語」,發展為長江及贛江流域,流行於江西、安徽、湖南的「贛州官話」,再從「贛州官話」轉化成福建閩西的「汀州話」,與石窟河流域的「畬族語言」相融合,最後流入廣東粵東地區,成為韓江、梅江流域的「客家話」。傳入台灣島的「客家話」以粵東嘉應州梅縣(程鄉)、蕉嶺縣、興寧縣、平遠縣等「四縣腔」的客家話為主,以惠州海豐縣、陸豐縣、陸河縣的「海陸腔」的客家話為輔。
從語言的發展途徑,可以追溯客家人的血緣,原本是中國黃河流域的古漢族,幾度往南大舉移民形成的漢族分支的族群。南遷的原因出自黃河及長江流域的戰亂,南遷的性質以政治難民為主,這不同於十七世紀福建、廣東的漢族移民台灣島是以經濟原因為主。歷史上首度出現的中原政治難民,是約於311年西晉帝國爆發「永嘉之亂」,漢族政權的首都洛陽被匈奴毀滅,洛陽至開封一帶的漢族逃亡南遷,有部分聚居在江西南部,轉進福建西部,最後落腳廣東東部,產生以客家話形成的族群。這些漢族難民是第ㄧ批的客家先民。
唐帝國末年,875年爆發王仙芝及黃巢事件,至884年結束,整整亂了十年,907年唐帝國被朱全忠滅亡。中國進入七十二年歷史的「五代十國」紛亂局面。漢族居民為躲避戰亂和飢荒,逃難進入贛南,再越過武夷山進入福建汀州。這些漢族難民是第二批的客家先民。福建汀州寧化縣的石壁村與江西贛州石城縣相鄰,被視為客家先民進入福建、廣東的門戶,稱「客家祖地」。
1126年,北宋帝國爆發「靖康事變」,滿洲女真人建立的「金國」軍隊攻入汴梁(開封),北宋帝國滅亡,北宋皇室軍民及漢族逃難南遷,另在杭州建立南宋帝國,漢族難民湧入贛州、汀州、漳州平原,逼迫原居民「畲族」遷移入閩粵贛交界的丘陵山區。這些漢族難民是第三批的客家先民。
南宋朝末年,元朝初年,漢族的南宋帝國和蒙古族的元帝國雙方的軍隊在廣東潮州,爆發激烈戰爭,宋軍兵敗,潮州遭到屠城,梅州梅縣的「梅州之戰」,加上疫癘流行的影響,更是「所遺餘孓只楊、古、卜三姓,地為之墟」。(光緒《嘉應州志》卷12《談梅》)。元末明初,江西贛州、福建汀州及漳州的客家人大舉遷移,進入因戰爭而人口稀少的潮州、梅州、揭陽、惠州地區。
中原政治難民流徙至贛南、閩西、粵東時,當地早有「畬族」居住。畲族是苗瑤族的一支,遷移至福建,消滅人口已不多且居處山區的閩越族(山越),成為福建第一大民族。畲族自稱「九黎族」的後裔,尊奉蚩尤、盤瓠(神犬)為祖先。政治難民的漢族大舉遷入畬族地區,原本人口稀少,貧脊的土地承載不了漢族難民,漢畬爭鬥不可避免。貧困的畲族紛紛舉旗造反,在明代中國即有1507年汀州張時旺事件、1516年謝志山、池仲容事件,都是規模很大的畬族暴動事件。
1517年明朝政府派出大名鼎鼎的王守仁(1472-1529)鎮壓畲族,畲族村寨被摧毀,畬民被迫搬遷到漢族居住區域,就近看守。王守仁即王陽明,儒家「知行合一」學說的創始人,文武全才,官至兵部尚書兼兩廣總督。王守仁對鎮壓後的畲族採取儒學教化,改姓鍾、藍、盤、雷,加速畲族漢化,與漢族融為一體,畲族棄畬語改講客家話,客家話也吸納畬語部分用詞,因此現代客家人約13%具有畲族血統。「畲」音「奢」,意「刀耕火種」,是原始的農耕方法。畲族與苗族、瑤族常並稱「三苗」。
客家人直到十七世紀末才有移居台灣島的紀錄,1662年鄭成功進佔台灣島有廣東客家籍(粵民)的士兵跟隨來台。1683年後清帝國軍隊來台也有閩西的客家士兵,更有客家人在台南城外種植蔬菜的記載,以及廣東客家人開墾高屏溪南岸的紀錄。
錄自:《台灣島史記》
作者:蔡正元
北宋滅亡原因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賄賂敵人只會令自己滅亡:陪你讀《六國論》】
#DSE雞精
#DSE範文
眾所周知,取消左好多年嘅範文,今年又復辟啦!咁多年無範文,依家又出現返,點算?不過好在,有 Oh Readly? 幫大家補補底!放心吧,親。
今次就同大家討論下蘇洵《六國論》啦!
▍篇文主旨想講乜?
《六國論》成篇文雖然好長,但主旨只有一個,就係「賄賂敵人只會令自己滅亡」。蘇洵提到,當年戰國時代六國相繼被秦國消滅,唔係因為秦國特別勁揪,令大家完全唔夠打,而係因為大家不斷賄賂秦國,令秦國日漸坐大既同時,自己又日漸衰弱。就算無賄賂秦國嘅國家,都因為被其他國家牽連,而最終一同面臨滅國命運。
蘇洵強調,假如六國合力抗秦,以賄賂秦國嘅資源嚟禮賢下士,將有機會改寫歷史,以六國之力合力戰勝秦國。
▍時代背景係乜?
都過左差唔多成千年,宋代嘅蘇洵仲講返戰國時代仲有咩意義?當然有。蘇洵提起六國,係想借古鑑今,以六國滅亡嘅教訓,提醒當時統治者唔好比北宋重蹈覆轍。
當時嘅北宋,面對遼國、西夏、大理,以及後來金國等強敵,就係靠不斷賄賂敵人,而換來一夕安寢,無疑重走六國舊路。蘇洵礙於時代背景所限,唔可能直接指責當權者,於是先至要由歷史入手,以《六國論》批評北宋嘅外交政策。
面對政治現實,北宋政府只好向敵人含淚進貢、割地求和。但係,敵人一心侵略中原,對北宋嘅土地虎視眈眈,向佢地求和完全冇意義;只有強硬對抗敵人,國家先會有希望。
當然,宋代嘅結局,大家都知道了。
▍蘇洵係邊個?
蘇洵係北宋知名文學家,其實就係蘇軾和蘇轍嘅老豆。蘇軾,個名係咪好熟?無錯,蘇軾咪即係蘇東坡囉。
佢地三父子被稱為「三蘇」,三位都同時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一門三傑係咪好屈機?當然後世最出名嘅係蘇東坡,但以當時嚟講,蘇家三子對社會嘅影響因子其實不相伯仲。
▍重要句子(具背誦價值):
1.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2.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3.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小知識:
避免北宋「重蹈覆轍」,係蘇洵寫《六國論》嘅主要原因。個「轍」字係咪似曾相識?係啊,佢嘅細仔就叫做蘇轍。其實轍嘅意思,就係「車輪行駛的痕跡」,而大佬蘇軾(蘇東坡)個「軾」,就係解「車前面用嚟當扶手用的橫木」。兩兄弟個名嘅意思,就係大哥係前面,帶領細佬向前行咁解。
(如果覺得寫得好、對你有幫助既話,就不妨Share比你嘅DSE戰友啦!)
============================
"Oh Readly?" - Flip a page everyday.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多多指教
============================
有文學野想分享?
歡迎各位Reader Inbox我地🐱
北宋滅亡原因 在 北宋滅亡、宋朝、北宋名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宋朝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有北宋又产生了南宋?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内乱。朝庭内部不团结,朝纲不正,奸臣挡道。 ... <看更多>
北宋滅亡原因 在 北宋滅亡、宋朝、北宋名將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宋朝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有北宋又产生了南宋?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内乱。朝庭内部不团结,朝纲不正,奸臣挡道。 ... <看更多>
北宋滅亡原因 在 金國滅掉北宋只花2年,為什麼花了60年都攻不下南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 蒙古攻宋整整花了45年,這45年宋朝在忙什麼? · 金國的墮落:從巔峰到衰亡,為何不到30年? · 南宋最後的戰神,為南宋續命50年,功績遠超岳飛 · 金朝 滅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