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另一半在外面亂搞!我GG才又癢又腫!
威~~先別急著下定論~
如果你龜頭 or 包皮 #搔癢 #紅腫 #疼痛 #脫屑
可能是得了... #包皮龜頭炎
一種~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造成的感染現象,白色念珠菌是一種常見黴菌,在女性陰道或泌尿道常出現,喜歡悶熱潮濕的環境。
〈包皮龜頭炎 發生原因〉
1. 包皮過長或包莖→導致濕熱清潔不易容易滋生感染。
2. 糖尿病→糖尿病患免疫力比較弱或是小便中含糖量比較高,容易造成黴菌的滋生與感染。
3. 性行為激烈→造成的包皮裂傷傷口引起細菌感染。
4. 過度清潔→使用洗淨力強的沐浴乳或是清潔劑造成。
〈包皮龜頭炎 如何治療 〉
盡速就醫~ 通常擦擦藥就好了,別忘了清水清洗+停止愛愛,會好更快。建議包皮過長 or 包莖還是要 #割包皮 會比較好喔,避免反覆感染的狀況發生。
〈包皮龜頭炎 好好預防 〉
1. 用中性溫和洗劑來清洗包皮和龜頭
2. 如果潛在糖尿病要檢查並控制血糖
3. 愛愛時盡量不要太激動拉傷到包皮
👨⚕是不是另一半在外亂搞害你,可能很難有直接證據 (憋笑)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詢問!希望大家的包皮龜頭都健健康康!
#鳥科學先生 #泌尿科醫師顧芳瑜 #台北泌尿科 #北醫 #禾馨
包皮裂傷原因 在 賴俊維醫師 - 赤子之心臨床隨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寶寶的包皮割嗎?不割?
--- 父母應該知道的包皮二三事。
最近又有些家長問到關於小寶寶包皮的問題,這裡有一些觀念分享給所有爸媽知道,我認為有孩子的爸媽們都應該看一看,而且很重要。
我先講結論,就是『嬰兒及兒童若沒有必要,就不應該割包皮。』
為什麼呢?首先科普一下關於新生兒龜頭跟包皮的正常生理知識。
1. 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包皮是『完全粘貼在龜頭上,是無法分開的。』包皮完美包住龜頭並且延伸到龜頭外;包皮的開口也很小。這樣的結構完全地保護了龜頭。
2. 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包皮內層及龜頭表面都開始剝落一些細胞,它會一直留在包皮與龜頭之間的縫隙內,經常堆積在一起,就合成一種白色脂狀物,俗稱包皮垢。『包皮垢完全潔淨無菌』並會逐漸擴大,幾個月後撐開包皮開口處,就藉著清洗而流出。
3. 包皮垢會撐開包皮和龜頭的間隙,逐漸地,整個包皮就能完全與龜頭分開。陰莖勃起也會加速這種作用。這個過程由3歲開始,到了青春期就有95%以上的男孩完成這個成長過程。
知道了這三件生理事實,關於照顧寶寶的小雞雞,各位爸媽心裡大概知道怎麼做了嗎?第一,『不要強迫把小朋友的包皮往後退』。包皮粘貼在龜頭上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洗澡的時候只需要把能退開的部分洗乾淨就好,不要強迫把沒有露出的地方退開,這只會造成包皮撕裂傷和細菌感染。包皮垢是乾淨無菌的,你不把包皮退開,細菌也不會跑進去,不需要去清洗它。
其次,就是應不應該割包皮的問題了。根據生理事實,『在台灣,正常的嬰兒及兒童完全沒有割包皮的必要。』
原因在於:
1. 嬰兒的包皮並不會藏污納垢。
2. 包皮並不會影響限制陰莖與龜頭的成長發育。
3. 兒童在青春期之前,沒有包皮過長與包莖的問題。青春期之後無法退開才是包莖。
至於過了青春期的青少年與成人都不在此討論範圍;包莖、包皮過長、成年人割包皮就都是自己的決定了!
那什麼情況的小孩子需要割包皮呢?
1. 反覆的包皮炎或龜頭炎。
2. 包皮的開口過小,反覆泌尿道感染。
3. 包皮回縮到龜頭溝後方,卡得太緊而無法拉回到原來的位置,造成潰瘍。
但這時有些人就說啦,美國兒科醫學會(AAP)在2012年8月27日可是說了,「Preventive health benefits of elective circumcision of male newborns outweigh the risks of the procedure. 自主選擇性割包皮在預防疾病上的好處勝過該手術的風險。The health benefits are great enough that it should be covered by insurance. 其好處足夠故建議保險應該給付這項手術。」
為什麼米國兒科醫學會要這麼講呢?講白了,實際上就是因為美國保險公司已經不給付這種『自主選擇性割包皮的手術』。你自己想割,為什麼保險公司要付錢呢?但是美國那可是全世界已開發國家之中割最多包皮的國家,主要就是因為猶太教的割禮,以及醫療保險的有利可圖。因此我們了解AAP的這篇聲明是出自於對割包皮這項『手術』好壞處的聲明,並不是針對包皮是否應該割除而做討論。
當然最後米國兒科醫學會還是補了一句:「並不建議每一個新生兒都常規性地去割包皮。割包皮最後決定仍應由父母與專業醫師詳細討論。」
嬰兒的包皮既然是完全正常而且無菌無害,我們就不應該讓他遭受不必要的手術、全身麻醉和術後感染發炎的風險,這是一件不人道的事。嬰兒也有他的身體自主權,既然他沒生病,憑什麼父母要幫他決定割包皮呢?這種事情應該讓他長大之後自己作主才對。
文 / 賴俊維 東元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