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退休是場夢😱?!
#而且女人更該思考這問題因為女人命比男人長
跟全球相比,台灣有個趨勢追得很快,就是高齡人口比率快速增加,預估到了2050年高齡人口比率只會略低於第一名的南韓。而今年底台灣就會邁入高齡化社會,八月時台北市65歲以上人口為50多萬人,比例高達19.62%。
我比較喜歡多元思考:當談到高齡化社會,大家想到的可能會是關於自己年邁雙親的照護問題,當不健康時付出的時間心力與成本非常大,因此讓爸媽們健康很重要,所以要推廣的運動,用運動來預防腦退化、預防跌倒、維持獨立能力、減緩慢性疾病。
但粉絲們想過自己嗎?
#譬如現在我40歲_壯年已經在思索老年人生
今年年底台灣就成為高齡社會了,2050年倘若根據估值台灣成為比日本還老齡化的社會,我們不正是經歷這一切的世代嗎?到了那一天,到了我們60歲、70歲時,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有一點比較確認的是,大家可能要放棄「65歲退休」這樣的想法!因為到時候勞動人口是不足的,我們根本很難退休。
再來,每一年台灣人的平均年齡都在增加,平均年齡抓84歲,19年的生活費沒有存夠還真是退不了休(假使不想過的太慘,有點尊嚴,一個月抓2萬元食衣住行健康維持的錢,一年就需要24萬元,19年的餘命需要456萬元來維持一個人有尊嚴的生活,這中間還不能有太多娛樂和意外)!
再者內政部公布2020年國人不健康餘命達到8.47年,意思是這八年多的人生不只是身體病痛,長跑醫院,還會很燒錢,很考驗兒女伴侶的愛有多深啊!
大概可以做出幾個歸納,從現在就要開始注意與規劃,才能一輩子活的有尊嚴:
#必須要運動因為要維持健康與行動自由讓身體慢慢老
#因為很難65歲退休所以要努力開源節流
#保險規劃要做好因為餘命變長
#沒有投資計畫用複利滾錢根本就存不到養老金
更白話點的說法是:
#現在就開始給我運動
#現在就規劃好保單
#現在就要開始投資理財
#趁年輕有體能時真的要努力賺錢
長輩們、曾長輩們可以在60幾歲退休,那是因為他們不生活在老化人口的世代;6年級、7年級生以後,我們活在一個「老化得非常快」的社會,是個「勞動人口不足」的世代~~南韓與日本65歲以上工作者高達30%(而台灣只有6%),尤其世道持續低利率物價逐漸通膨,能真正不工作的時間點只是一直往後推移而已。
老化人口的社會,房價真的會掉嗎?真的不一定,因為大家都活得更長命了,而且勞動人口不足,大家退不了休,所以社會上變成很多勞動老人,勞動老人還是需要住房子的~~大概要等在幾個世代後,才會遇到人口不足房屋過剩的問題(此為個人看法請勿筆戰我~我討厭吵架哈哈~),所以可能房價崩跌我們有生之年是很難等到的。
於是我默默下定決心,要給自己一個年限內還完房屋貸款,當有一個不需要付貸款、付租金的房子時,同時又有複利滾來的錢維持人生,同時健步如飛,那才可以優雅的享受老後啊!
尤其是女人命比男人長壽,這漫長人生當中還可能遇到各種飛天意外導致女人得獨立起來自己闖,或者說不看人臉色過生活其實比較愜意所以不能當伸手牌~~~種種因素女人都更該好好思考自己的健康財富計畫。
今天去參加「高齡健康促進城市交流論壇」,因為我在研究所的研究主題就跟樂齡族相關,也在台北高齡健康前瞻中心教銀髮族運動;高峰會上聽到很多數據與政策,這是我議程上腦內的小劇場。
#粉絲認真想過幾歲可以退休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7的網紅鍾佳濱。沖咖啡【給你不一樣的屏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因應少子化應有積極的移民政策20171019】 少子化嚴重,衝擊層面甚廣甚巨,立委鍾佳濱要求內政部必須有積極的移民政策,才能延緩台灣人口結構惡化,內政部長葉俊榮表示未來大方向將朝更開放的方向走。 鍾佳濱質詢指出,台灣在2025 年人口開始遞減,預期2061年人口只剩1700萬,不只勞動人口占比...
勞動人口 不足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業率跌 真係唔關移民潮事?】
今日政府統計處公佈最新失業人口減少10,700人,2021年6-8月期間,失業率降至4.7%,政府樂觀認為經濟已復甦,勞工市場將進一步改善【註1】。若然仔細剖析就業數字,大家可能有另一番解讀。
雖然失業人口確實由2021年1至8月下跌72,100人,然而期間失業率下跌並非全因經濟改善。期間香港的勞動人口(臨時數字)期間顯著下跌34,400人,勞動人口下跌因素很多,人口老化、疫情也可以是原因,但自2021年1月起,勞動人口數字卻比去年加劇下跌。
就最新數字,亦有兩個觀察:
勞動人口加劇下跌:在2020年下半年(2020年7月-2021年2月週期),勞動人口下跌12,900人,而單單是2021年上半年(2021年1月-8月週期)勞動人口跌幅卻倍增至34,400人。勞動人口跌幅明顯加速,並非能夠簡單以人口老化原因說明。
失業率下跌並非全因就業改善:但自2021年1月起,勞動人口加快下跌,同時就業人口上升,這兩個趨勢疊加,令過去半年失業率由年初的6.8%急跌至4.7%。可見說香港失業率下跌,除了就業市場改善,勞動人口數字下跌亦是另一個重要因素。
勞動人口數字自2021年初開始急跌,會否與移民潮有關?香港政府不斷強調失業率下跌與經濟持續改善有關,但是究竟失業率「改善」,是因為經濟好,還是人口跌,值得大家深思。
--
▌參考資料
政府統計處 表E016:勞動人口、就業、失業及就業不足的詳細統計表
2020年1月-3月 至 2021年6月-8月
https://www.censtatd.gov.hk/tc/EIndexbySubject.html?pcode=D5250021&scode=200#section3
【註1】政府新聞處 2021年9月16日 就業情況續改善 失業率跌至4.7%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9/20210916/20210916_163344_396.html
--
▌延伸閱讀
【一年之間 有9萬香港人離開了】
https://www.facebook.com/localresearch/photos/4351718848257488
【又唔做野】最新總勞動人口跌跌跌跌跌
https://www.facebook.com/localresearch/photos/4354710944624945
#數據研究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勞動人口 不足 在 明報財經 mpfin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業率有改善~
#失業率 #就業不足 #打工仔
勞動人口 不足 在 鍾佳濱。沖咖啡【給你不一樣的屏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因應少子化應有積極的移民政策20171019】
少子化嚴重,衝擊層面甚廣甚巨,立委鍾佳濱要求內政部必須有積極的移民政策,才能延緩台灣人口結構惡化,內政部長葉俊榮表示未來大方向將朝更開放的方向走。
鍾佳濱質詢指出,台灣在2025 年人口開始遞減,預期2061年人口只剩1700萬,不只勞動人口占比由2015年的85%降至51%,住宅供需也會出現變化,首次購屋人數將銳減,但因人口老化而釋出的房屋所有權人數則倍增,住宅政策必須有所因應。
在教育方面,18歲至21歲的大學適齡人口,10年後將由現在的123萬人減剩77萬人,大減近4成。當年在出生率下滑的同時,我們卻大幅擴充大學數量,衍生今天大學退場棘手問題。
兵役方面,未來要填補國軍員額空缺,必須招募志願役3萬5千人,但今年預計招募的1萬5千人,上半年只招到4千3百人,嚴重不足,未來如何去招募多出的2萬人,令人質疑?未來要實施全募兵更讓人憂心。
長照方面,失智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老化衝擊長照體系。
鍾佳濱表示,日本2008年人口開始負成長,台灣雖在2025年才開始,但人口結構惡化程度卻比日本嚴重,日本去年減少31萬人,但因補入移民人口15萬人,所以總人口數只減少16萬人。目前許多國家都有積極的開放移民政策,像韓國自2010年開始同意雙重國籍,到2014年移民佔人口的比例提高了一倍,新加坡、美國的移民人口比例也相當的高。
鍾佳濱強調,面對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嚴厲挑戰,他會持續追蹤督促國發會提出上位的人口政策,而內政部也應有積極的作為,責無旁貸的提出移民政策及相關配套措施,以延緩人口結構惡化。
勞動人口 不足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立法會今天開始連續三天就行政長官梁振英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的致謝議案進行辯論,首場討論主題為經濟發展及創新科技。近年,香港政治及經濟環境都面臨極大的挑戰,今年《施政報告》雖然回應了不少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但在振興經濟的力度明顯不足,我希望政府能加強對商界特別是中小企的支援。
另外,我支持政府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為青年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加強扶助初創企業。但我希望政府全面檢視科學園、數碼港、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項目,制定更完善的長遠創科發展策略。我亦建議政府能研究將科學園發展成東九龍以外的另一個智慧城市,為青年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和機遇。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我認同今屆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施政理念,我們都清楚知道,只有發展經濟,才能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共融。在民生方面,相信很多市民都見到,近年特區政府將土地房屋問題列為施政重中之重,積極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特首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亦就社會上爭拗多時的問題,包括退休保障和強積金對沖問題,交待具體方案,但是否如梁特首所講,基本上落實他的所有競選承諾呢?至於經濟方面,香港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多場政治風波,社會撕裂情況日趨嚴重,整體政治、經濟環境轉差,其中零售業及旅遊業更是步入寒冬。然而,今年《施政報告》在振興經濟的力度明顯不足,對商界特別是中小企的支援更加是少之又少,實在令人失望。
所以,我期望,今屆政府能夠善用餘下任期,專注紓緩積壓已久的民生問題,特別是土地房屋方面,同時推動多元產業發展、擴闊經濟架構,希望最終能夠與市民共享經濟成果,市民的生活質素可以得到改善,更希望可以減少社會上的對立與矛盾,共同重建一個和諧、安定、繁榮的社會。
主席,根據2016年第一季經濟報告,中小企盈利率由2010年的9.8%,下跌至2014年的2.8%。中小企是香港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時香港約有32萬間中小企,僱用超過45%的勞動人口,所以我認為,政府必須加強支援中小企,幫助它們應對環球經濟不穩的風險,協助它們透過加強應用創新科技,推動企業升級轉型,對於香港整體經濟和就業都會有莫大裨益。
事實上,創新科技已成為近年全球國家和地區競爭力比併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表「2016-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在全球138個經濟體中,競爭力排名下跌至第9位,繼續跑輸新加坡;在多項表現中,香港在創新能力的表現最弱,7分滿分只得4.4分,排名遜色過新加坡、南韓、台灣及馬來西亞。報告指出,創新不足是香港營商的其中一個問題,而創新跟科研往往是相連緊扣,很多時一些創新的意念、產品或服務都是由科研開始,所以香港的創新表現較差,我相信,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香港在科研方面的投資嚴重落後,直接影響香港的競爭力。
團結香港基金於2015年底公布有關香港科技創新的研究報告,當中就亞洲6個地區的研發開支進行比較,發現香港無論在私營研發抑或公共研發上,兩者佔GDP的比例都是「包尾」最少,特別在私營研發開支只有0.3%,比起南韓佔3.3%,明顯有很大差距,就算同排名尾二的新加坡比較,新加坡有1.2%,香港都是遠遠被拋離,其餘中國佔1.6%,台灣和日本分別佔2.3%和2.8%。至於公共研發的投資方面,香港和中國最少,只佔0.4%,最多同樣是南韓有1%。總體比較,香港科研總投資只佔GDP的0.7%,新加坡和中國佔2%,台灣佔3%,日本和南韓分別佔3.6%和4.3%。所以香港政府應該有策略地做好研發投資。
主席,我歡迎政府加強對本港創新科技的支持。對於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會支持香港科技園公司在科學園旁邊興建「創新斗室」,提供住宿單位及工作空間等設施,租予其培育公司或初創企業的人員。我絕對歡迎政府持續推動創新科技,為青年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加強扶助初創企業,但有關政策必須要有通盤考慮。我建議政府全面檢視科學園、數碼港、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現時本港已落實和規劃的3個項目的定位和分工,制訂更完整、更具規劃、更有利香港長遠發展的創新科技策略。
其中,政府可以深入研究如何在科學園現有發展基礎上,逐步結合周邊土地和設施發展,將相關的人才和技術等軟、硬件和資源進行系統性的連結和整合,並加入智慧城市的發展概念,將科學園發展成東九龍以外的另一個智慧城市,為青年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和機遇,我相信這個建議很值得政府深入研究。
主席,經濟和民生是息息相關,搞好經濟,香港就會有良好的條件和基礎,讓社會民生得以改善,我希望無論是今屆政府,抑或下屆政府,會繼績秉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施政理念,積極推出更多有利香港長遠發展、支援中小企、中產、專業、青年就業和創業,以及有助改善市民生活質素等措施,讓香港的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都能夠健康、平穩地繼續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