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盧森堡首相Xavier Bettel因血氧濃度低而住院,病情“嚴重”,但狀態穩定。Xavier Bettel在上個月底參加歐盟峰會後不到 10天,即出現感染症狀被送往醫院。
#英格蘭計畫解除絕大多數疫情限制。英國首相強森表示,英格蘭將很有可能在7月19日取消與疫情有關的絕大多數限制。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將分別行動,但時間線將基本一致。根據時報資料庫,英國是當前全球疫苗接種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至少有一半英國人已經完成接種,在英格蘭,86%的成年人至少注射過一劑。與此同時,該國周日報告了2.4萬宗新病例,是自今年2月初以來的最高值,但住院和死亡人數保持穩定。
#德國將葡萄牙、英國、俄羅斯、印度和尼泊爾從被評為旅行風險最高的國家名單中刪除,以促進旅遊業,解除令於週三生效。
#數百名義大利醫療工作者控告當地衛生當局,因他們拒絕施打Covid-19疫苗而被停職。
#拜登總統週日表示,接種冠狀病毒疫苗是美國人可以做的“最愛國的事情”。在對參加白宮南草坪七月四日派對並在全國播出的人群發表講話時,他說美國正在走出大流行的黑暗,但強調尚未完全清除它。
#在義大利拉齊奧地區(包括羅馬)衛生當局組織的一項接種工作中,近 900 人利用夜間疫苗接種活動替“社會邊緣、最脆弱的人群”接種疫苗。
#大都會歌劇院與舞台工作人員就大流行病的薪酬達成協議。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05/world/covid-19-vaccine-coronavirus-updates?type=styln-live-updates&label=coronavirus%20updates&index=0&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luxembourgs-prime-minister-is-hospitalized-in-serious-condition-with-low-blood-oxygen-levels
*【美國互聯網巨頭聯合致信香港政府:修訂資料安全法將考慮退出香港】
此前當局提議修改《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以打擊2019年抗議運動中對員警的人肉搜索行為。總部位於新加坡的亞洲互聯網聯盟代表蘋果、亞馬遜、穀歌和Facebook等公司表示,新規將“嚴重危及言論和通訊自由”,並使科技公司員工面臨法律風險,而免受懲罰的“唯一辦法是避免在香港投資和提供服務”。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5/technology/hong-kong-doxxing-national-security-law.html
*【中國打壓滴滴提醒是北京掌權】
從投資者寵兒到政府整治目標,滴滴事件說明瞭什麼?自滴滴赴美上市後,北京先是叫停了該軟體的新使用者註冊,隨後又勒令其從應用商店下架。另外兩家近期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旗下的軟體也同樣面臨網路安全審查。這場監管閃電戰的最新戰線燒向了隱私和網路安全,但它背後的資訊很明確:政府有權監管企業,不管你在哪運營、在哪上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5/technology/china-didi-crackdown.html
*【技術冷戰中,中國得不到的“最複雜機器” 】
一家荷蘭公司製造的巨型機器被認為是生產最先進的晶片所必需的,業內判斷中國至少需要10年才能自主製造類似機器。特朗普政府已成功遊說荷蘭限制向中國出口該設備。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10705/tech-cold-war-chips/
*【觀點:中國已經崛起,與它競爭也許是件好事】
紐約時報編委會成員Farah Stockman寫道,與其將同中國的競爭視為一場零和遊戲,美國可以採取一種競爭方式,激勵我們對我們的人民進行投資,而這本來是我們一直應該做的。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705/china-us-competition/
*【日本熱海土石流已造成四人死亡,仍有超過80人失聯】
這個位於富士山附近的溫泉度假小鎮上週末遭遇創紀錄降雨,72小時內降雨量達到7月降雨量均值的170%,隨後爆發山體滑坡,100多座房屋被摧毀。視頻顯示,土石流沖入街道,汽車像玩具一樣被撞開,人們驚惶地尋求庇護所。當局表示,正在考慮公佈仍下落不明的數十人的名單,以確定他們是否受困。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5/world/asia/atami-japan-mudslide.html
*【黎巴嫩經濟危機惡化,貨幣貶值90%】
在貝魯特港口大爆炸和新冠大流行的雙重夾擊下,該國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糧食和藥品陷入短缺,失業率飆升。世界銀行指出,黎巴嫩的金融危機可能是19世紀中期以來世界上最嚴重的三次危機之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5/world/middleeast/lebanon-economic-crisis.html
*【特斯拉稱,自動駕駛儀使汽車更安全,但車禍受害者指責其有致命危險】
加州有民眾控訴,因特斯拉撞上皮卡,讓他們失去了15歲的兒子,他們提告特斯拉,聲稱該公司的自動駕駛系統該負擔部分責任。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5/business/tesla-autopilot-lawsuits-safety.html
*【美國的野火有多嚴重?就連夏威夷也在與災難搏鬥】
夏威夷可能擁有熱帶森林,使部分島嶼成為地球上最潮濕的地方,但它也越來越容易受到野火的影響。大雨促進了牧草大批生長,而乾燥炎熱的夏季使它們非常易燃。類似於美國西部,最近幾週發生了數十場大火,而且由於極端天氣模式和氣候變化,多年來火災季節變得更糟,今年夏天,大約三分之二的夏威夷面臨著異常乾燥的條件。最近的一些火災,特別是在大島和毛伊島,摧毀了約 10,000 英畝的地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5/us/wildfires-hawaii-drought.html
*【佛羅里達州部分倒塌的公寓樓的殘存部分將爆破拆除後恢復搜索】
佛羅里達州瑟夫賽德倒塌公寓現場又發現了四具屍體,救援人員在大樓的其餘部分被拆除後重新開始搜索,目前死亡人數達到28人。邁阿密-戴德縣縣長Daniella Levine Cava稱進入第12天的行動為“救援”,而非“恢復”,希望能找到生還者,不過目前沒有好消息。週日晚些時候,拆除專家在部分倒塌的公寓內進行內爆處理,因為擔心殘留部分的架構不穩定,可能會在熱帶風暴推進的強風下倒塌,週六暫停工作的搜救人員,再度獲准在坍塌現場進行搜救工作,還有許多痛苦的家庭,仍在等待100多名失踪者的下落。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05/us/miami-building-collapse-update
*【一架載有96人的菲律賓軍機墜毀】
菲律賓官員說,一架載有96名士兵和機組人員的菲律賓空軍飛機周日在南部約洛島墜毀。至少50人喪生,其中包括3名地面平民,救援人員擔心死亡人數恐會攀升。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4/world/asia/philippines-plane-crash.html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andeech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一直為婚姻平權努力的人們, 讓所有不敢說出名字的愛, 終於能夠勇敢表白。」-by 公主 打字文本來源【The love that dare not speak its name - by Oscar Wilde】 http://www.famous-trials.com/wilde/342-w...
動 森 多人模式 刪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訪蘇葆立:從胡耀邦之死到天安門的槍響】
✏️六四32週年之際,跟前美國國安會亞太事務主任蘇葆立(Robert Suettinger)的訪談。聽他回顧從胡耀邦之死談到天安門的槍響,以及美國內部的決策過程與32年後的反思。
✏️蘇葆立親歷上世紀8、90年代的美國重大對華外交政策製定過程。他在多年前出版《天安門事件之後 :美中關系的政治學 》一書後,正在撰寫第二本書《胡耀邦傳》
✏️六四爆發後的十多年裏,胡耀邦三個字在中國成了禁忌。直到2005年後,中央領導公開談述胡耀邦,才讓他的精神遺產再次浮現,更成為中國自由派緬懷的改革者。不過,習近平上臺後,局勢再次有了轉變。
✏️ 「至今仍然有很多人會支持這樣的觀點——若胡耀邦沒有在1986年被迫下臺,如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國家。」
文長~但希望能為這個特別的日子留下一些紀錄。
▫️上集: 從胡耀邦之死到天安門的槍響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jt-06022021095409.html
▫️下集: 習近平如何“片段”紀念胡耀邦?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jt-06032021134450.html
—
▪️胡耀邦之死成為六四催化劑
記者: 32年前的4月15日,住院一周的胡耀邦去世,他的死引發天安門廣場的示威活動,並在6月4日的武力鎮壓中達到高潮。回顧歷史,胡耀邦的死,對於當時天安門學生運動的作用與意義是什麽?
蘇葆立:我認為胡耀邦的去世是一個催化劑,(他的死與天安門事件)不僅僅是一個因果關係。當時,五四運動70周年的相關活動已經讓很多學生聚集在一起,蒐集他們對社會體製的不滿,並談論他們期望的方向,包含民主、科學、西化等等。在胡耀邦去世時,(學生)已經有很多準備工作,他們有些人也抱有愧疚,認為應該在1987年胡耀邦被迫下臺時就有更多動作。
這些自發走向天安門廣場哀悼胡耀邦的人,不僅有學生、有大學教授,還有黨員。當呼籲改革的力量從校園延伸到天安門廣場,就成了公共秩序及黨的問題,最後成了共產黨對自身聲譽的擔憂。
記者: 74歲的胡耀邦是在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突然心臟病發倒地,人們對他的死因真相是否存在疑惑?
蘇葆立:各種猜疑是有的。但胡耀邦是一個一天抽四、五包菸的人,他的健康狀況並不好。 他曾多次重病,而且他真的沒有照顧好身體,他是一個工作狂,從不請假去看醫生。他的生活就是在工作、抽菸、工作中循環。他在1987年被迫辭職後曾在湖南待過一段時間,當時曾有過輕微的心臟病發。
▪️胡耀邦、鄧小平: 誰是真正的改革者?
記者: 你從上一本書《天安門事件之後:美中關係的政治學》到現在寫《胡耀邦傳》的機緣是什麽?了解胡耀邦的故事能夠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當時中國的歷史?
蘇葆立:這是個好問題。在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時,我在美國政府工作。我一直對胡耀邦很感興趣,他個子非常矮小,聲音很高、精力充沛、對思考和討論問題很感興趣,他不是像毛澤東或鄧小平那類偉大領袖人物的形象。
當我更深入研究他在位期間的作為,我越意識到胡耀邦比鄧小平還像是真正的改革者。事實上,有很多中國研究者也認為把改革成果都歸於鄧小平有些言過其實。我開始把我的這些疑問與興趣整理起來,最後得到了史密斯·理查森基金會的支持,讓我持續做胡耀邦的歷史研究。
記者:這很有意思,您從一位美國的對華政策資深官員,轉變成研究並撰寫一位被中國共產黨選擇性紀錄的政治家傳記,您研究胡耀邦的過程是什麽?遇到那些困難?
蘇葆立:我從2014年末就開始考慮,2015年我去了一趟中國、造訪胡耀邦的家鄉、他曾經當官的省份,以及他在江西的墓地。我的那趟旅行蒐集了很多書籍,大多來自香港,閱讀之後我再繼續作線上資源的調查,尤其在胡耀邦家族的歷史資料網站蒐集了大量的資訊。當我越展開調查,我發現越來越多讓我感興趣的文章與資訊。
▪️美國內部對於六四反應有分歧
記者: 回到32年前,當時美國政府內部是怎麽辯論如何應對六四?您曾提到當時內部有很大的分歧?
蘇葆立:我不認為當時內部(對於如何處理中國)有很大的分歧。我只能說每個人都錯愕又震驚(shocked and appalled),即使我們有些人清楚(中共的武力鎮壓)即將到來,但我們曾試圖給中國政府警告,希望他們不要做出不良的反應。連著好幾個禮拜,我們都盯著電視看。
六四的隔一天,周一,我參加一系列跨部門的會議。美國國會與行政當局之間有些分歧,國會對於人權議題更加重視,特別是在令人震驚的天安門影像傳出後,國會要求製裁、貿易限製、取消兩軍互動等等,並認為布什總統不願對華強硬。布什則認為他了解中國,他稱鄧小平為“我的朋友”,行政當局希望在考量蘇聯議題的情況下,維持與中國的戰略關係。
記者:中共對當年的六四、以及今日香港民主運動的處理都讓國際社會震驚。您怎麽對比美國看待天安門事件、以及香港民主運動的差別?
蘇葆立:盡管我們也看到美國民權及人權團體,對於中國在處理香港問題上的失落與憤怒,但在整體的情感上,美國看待香港遠不如當時看待六四時的強烈。另一方面,我認為美國和中國在政治、意識型態上的距離比 1989 年要大得更多了。
▪️擔憂中共“暴政領導”的傾向
記者:歷史把胡耀邦貼上推動中國自由化、“擁抱民主精神”、“黨的良心”、“偉大的解放者”這些標簽,在研究了這麽多關於他的史料之後,您是怎麽評價的? 您認為他最重要的遺產是什麽?
蘇葆立:與他共事的人對他的性格進行了很多塑造,但我認為胡耀邦一直最對自己正直的人格感到自豪。1989年的共產黨內部已經開始有許多腐敗,胡耀邦並不在其中,他深信改革的本質不是一系列政策,而是態度。
他相信若是犯錯,就公開承認並修復它;若想達到正確的政策,就要從關註人民利益出發,他一直是為中國普羅百姓維護法律利益的人。
因此人們對他的記憶是大膽的,他發表了一些演講或文章,對於鄧小平及陳雲等黨內大佬來說是過於前衛的。比如啟用黨外民主人士、或在農業政策上推動以農民為主體的改革。胡耀邦一旦進入任何一個官僚機構,就會想要修復它。
胡耀邦還提出促進黨內民主、反對暴政。胡認定毛澤東是一個暴君(tyrant),他擔憂鄧小平正在往那個方向前進,也意識到共產黨對這種領導模式有自然的傾向性,因此挺身而出。
▪️胡耀邦與鄧小平: "從來不是朋友"
記者:胡耀邦的這種改革信念會與鄧小平決裂的原因是什麽?胡耀邦的改革為什麽會失敗呢?
蘇葆立:當華裔或美國政治學者在做研究時,會傾向認為某個議題是政客決裂的主要原因。這在中國及中國共產黨內部,只有一定程度的適用。在中共的體製內,所有的問題最終往往變成很私人的,這導致忠誠與私人關系比什麽都重要。這也是馬克斯列寧主義的核心,獲取權力、使用權力,權力可以是製度性的,也可以是私人性的。
對於鄧小平來說,權力就是很私人的問題。我認為1978年至1993年、鄧小平和陳雲之間在中共黨內的權力競爭並沒有被好好地研究。胡耀邦跟陳雲處得並不好,1986年黨內幾個大佬把胡耀邦推擠出去,他們認為夠了,胡耀邦所作所為不符合他們所要的路線,因此用1980年對待華國鋒的方式處理掉胡耀邦,基本上已經類似驅逐出黨了。
至於鄧小平與胡耀邦也從來不親密,他們尊重對方、一起打橋牌,但他們從來不是同夥,也不是朋友。
▪️天安門事件後 “胡耀邦”三字成禁忌
記者: 六四爆發後,關於胡耀邦的歷史如何在中國被記錄?
蘇葆立:在胡耀邦1989年的葬禮上,趙紫陽為他準備了一個相當寬厚的悼詞。胡耀邦雖然得到黨的稱贊,他的喪禮安排卻不是總書記規格,只把他視為政治局常委。胡的家屬對此表示不滿。
胡耀邦一生鉆研馬克思列寧思想及意識型態問題,卻沒能在死後被冠上“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稱號,他的家人也難以接受,更認為胡耀邦被迫下臺的決定是錯誤的。
接下來的故事是,天安門鎮壓發生後,胡耀邦的名字基本消失。媒體不再提到他、他的故事他的文章不被允許講述,胡耀邦就像不存在一樣。
1990年代中期,《炎黃春秋》雜誌開始為胡耀邦挽回名聲,關於他的史料及故事被記錄下來。直到2005年江澤民逐漸淡出,黨內大佬也逐漸去世後,黨內開始出現一些想法,認為胡耀邦的名字能夠代表中國共產黨好的一面。
2005年,在胡錦濤的允許下,為胡耀邦舉辦了90誕辰論壇,政治局常委曾慶紅重新為胡做了另一個版本的悼詞。黨還開始允許出版關於胡耀邦的一些文章及一本三卷的傳記,對於胡耀邦的關註開始盛行,來自他前同事、下屬的文章爆炸性的增長,贊譽他的為人、能力等等,《炎黃春秋》每個月都有關於他的文章。
▪️習近平時代 被片段紀錄的胡耀邦
記者: 到了2015年,習近平似乎對胡耀邦百年誕辰的紀念活動進行了精心安排,在人民大會堂誇獎他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和開創建立了不朽功勛”。習近平是怎麽看待胡耀邦的?關於胡耀邦的歷史,被記錄的是什麽?被忽略的又是什麽?
蘇葆立:2012年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後,氣氛開始發生一些變化,自由派雜誌和中國的許多文章開始被大量編輯審核,包括《炎黃春秋》。幾年後,《炎黃春秋》以及一些自由派網站陸續被迫關閉。
2015年的這個紀念儀式並沒有為胡耀邦的下臺平反、也沒有稱他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更沒有關於對他工作的分析。胡耀邦傳記的其中兩卷還被大量編輯,刪除了很大的一部份。胡耀邦的故事用習近平感到舒服的方式被講述出來,就像是1981年《決議》對文化大革命的分析一樣,黨說,好吧,就這樣吧,我們已經完成對所有壞事的討論了。
胡耀邦故事只能在黨的允許下片斷地書寫,僅此而已。
記者:你提到兩卷傳記中被大量拿掉的部分是什麽?
蘇葆立:基本上1987年胡耀邦被迫下臺的故事都被刪掉了。傳記的最後兩卷談到他在這段過程的掙紮,以及一些胡耀邦所發起的改革,而這些改革最後都被歸屬於鄧小平的成就。這些細節在審查修改後的傳記,都被毫不隱諱地撕掉了。
▪️習家族與胡耀邦
記者:胡耀邦曾幫助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習家族與胡耀邦的關系是什麽?
蘇葆立:習仲勛在1962年被毛澤東解職,在文革期間遭受嚴酷對待。到了七零年代後期,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的胡耀邦,在幫助習仲勛平反、釋放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習仲勛最後得以回到工作崗位,胡耀邦把他帶進書記處,其中一段時間他是胡耀邦的得力助手。
在1987年1月一場批判會上,習仲勛以行動回報了胡耀邦。當時胡耀邦因為沒有對學生抗議行動有足夠作為而遭鄧小平的擁護者猛烈批判。習仲勛站了出來,認為這種批判胡耀邦的大會是荒謬的,並要求批判停止。到最後,是胡耀邦出面緩和習仲勛的憤怒情緒,他對習仲勛說,別擔心,我能處理。在某種程度上,胡耀邦明白自己已經走到最後了,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批判。
習近平在2012年接班時,他與胡耀邦的兒子胡德平有過會面。當時,關註的焦點都是太子黨、紅二代的故事。
如今,胡耀邦的名字與聲譽在中國仍然被崇拜著,即使關於他的文章已經不像以前那麽多了。至今仍然有很多人會支持這樣的觀點——若胡耀邦沒有在1986年被迫下臺,如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國家。
動 森 多人模式 刪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創造與漫想》贈書兩本,參加辦法請見部落格文末
貝佐斯把網路書店變成「什麼都賣」的亞馬遜商業帝國、研發 Kindle 電子閱讀器顛覆紙本出版業、開設 Amazon Go 全自動化購物超市、打造服務全球大小公司的 AWS 雲端運算平台,還推出尊榮會員、一鍵購買、智慧語音助理 Alexa、智慧音箱 Echo。到底,這些獨特且原創的想法如何誕生?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invent-and-wander/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創造與漫想》的作者是亞馬遜公司的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本人,這本書的前半部,收錄了 1997~2020 他在CEO任內親手寫給亞馬遜股東的24封股東信全文。後半部是貝佐斯的23篇演講稿、採訪稿,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他對商業、科技、人文的洞察。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由大名鼎鼎《賈伯斯傳》的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以近二萬字的專文導讀,解析貝佐斯獨樹一幟的領導風格與經營手法。他認為貝佐斯是一位足以媲美達文西、富蘭克林、賈伯斯、愛因斯坦的創新者,不但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並且熱愛藝術與科學。
雖然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探討亞馬遜成功的書籍,那這本書有什麼不同?我認為是這樣的:其他書籍多以旁人的角度觀察和解析這家公司,但是這本書完整收錄貝佐斯本人的親筆信件和演講內容,讓我們可以從他「本人」的視角,看著亞馬遜從1997年名不經傳的網路書店,逐漸成長到2020年後龐大的商業帝國。透過貝佐斯的一字一句,讓我們得以窺見這趟旅途當中,他經營的理念、堅持的原則和思考的脈絡。
.
【這本書給我的五個收穫】
.
我很喜歡亞馬遜的故事,曾經讀了介紹貝佐斯生平和亞馬遜創業歷程的《貝佐斯傳》、亞馬遜在職員工談《跟貝佐斯學創業》和「飛輪效應」的應用、以及商管專家談亞馬遜管理系統的《顛覆致勝》和「第一天」企業經營的哲學。但是,我卻沒有完整讀過貝佐斯寫的每一封股東信。這次,藉由讀這本書中的股東信,我體驗到了貝佐斯的思考內容之下更多的內涵。以下簡單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段落。
.
1.第一天,永遠是第一天
.
關於貝佐斯的「第一天」經營哲學,許多媒體都已經報導了無數次,簡單來說就是始終牢記最初的價值觀,持續聚焦於滿足顧客的需求,並且依據這個心態做出所有決策。這個概念在1997年第一封信就已經提出來,並且在之後每一年股東信的最後,仍然會附上這封1997年的信。
在每一年的股東信中,第一天這個詞幾乎每一年都會出現,搭配貝佐斯充滿熱情的口吻:「今天是網際網路的第一天」、「今天是電子商務的第一天」…等等,他認為眼前的成就都不是理所當然,他永遠舉著旗子吶喊,寧可徹底顛覆,也願不安於現況。
在2016年的股東信他進一步解釋了:「第二天意味著停滯,然後變得無足輕重,接著是極其痛苦的衰退,最終就是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強調要保持第一天心態的原因。」他不忘強調總是要專注於顧客,同時擁有大公司的眼界和實力,還要擁有小公司的精神和用心。
.
2.我們使用的工具會改變我們
.
貝佐斯認為,人類會隨著使用的工具進化:「我們改變了工具,工具再改變我們。」特別是近年來,網路工具改變了我們,使人們開始偏好淺嚐資訊,注意力也會隨之縮短。便利性和去除阻礙會讓人更投入,如果我們的工具是讓淺嚐資訊變容易,那我們就會開始偏好淺嚐資訊,較少閱讀長文。
所以亞馬遜設計 Kindle 電子閱讀器就是為了閱讀長文而打造。雖然,起初在公司內部有許多主管大力反對這項專案,認為電子閱讀器的出現會打擊紙本書籍的業務,但現在看來,Kindle 反而有許多優點:書籍永遠不會缺貨、不會庫存太多、不會浪費太多紙本,而且顧客漸漸愛不釋手。
貝佐斯說:「只要某樣事物變簡單了,阻力減少了,人們就會更投入。」他也期許這類型的裝置,能在往後幾年,逐漸帶我們走向注意力延伸的世界。所以,我們不妨也問自己一個問題,留意一下你手邊常用的工具,是讓你偏好淺嚐資訊的?還是幫助你延伸注意力的?
.
3.從需求逆推,發展新能力
.
貝佐斯總是重視長遠導向和顧客優先,他也提到為什麼亞馬遜這麼具備「創新」的能量。傳統來說,「技能導向法」是常見的經營方式,從企業已知的能力出發,試圖推動商機。這種企業會問自己:「我們很擅長做X。我們還能用X來做什麼?」這雖然是一種很實用的經營方式,但如果僅僅只是使用這項技能,那公司就永遠不會有開發新技能的動力。
相反的,當你把顧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就產了所謂「逆向工作法」,這種做法是從顧客需求往回推,「因為顧客需要,所以我們現在該做些什麼?」這種工作法通常會要求企業學習新技能、施展新長出來的肌肉,不在意剛踏出前幾度時有多麼不自在和彆手彆腳。
把同樣的道理放到我們個人身上,我想也是非常適用的。穩扎穩打的方式是技能導向法依據自己既有的技能,提供這個職場或社會所需要的價值。當你有能力嗅到職場或社會「需要」什麼,而剛好是沒有人擅長、還沒有成熟市場的需求,這時候就適合用逆向工作法,從需求回推,發展自己尚未擁有的技能。
.
4.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係
.
貝佐斯時常幫公司開設領導課程,也會對實習生進行演講,總是有很多人問他,工作與生活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他其實不喜歡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說法,他認為這樣會誤導別人。他反而喜歡說:「工作與生活和諧」。
他認為,當工作做得很起勁、樂在工作,感覺到自己正在創造價值、融入團隊,做著讓自己有活力的事情,自己在家裡就會表現得更稱職。同樣的,如果自己在家裡很快樂,就會是個更棒的員工、更棒的老闆。但工作進入緊鑼密鼓的收尾階段,有時不得不多加一點班,但工作時數並非重點。重點通常在「活力」,工作是否令你喪失活力?還是工作帶來充沛的活力?
書中有個譬喻說得很傳神:「你正在開會,有一個人走進來。有些人加入會議能帶來能量,有些人加入會議只會讓大家洩氣、把會議裡的活力抽乾。你得決定,自己要成為哪一類人。在家裡也是如此。」我讀完這段話後,猶如人生跑馬燈一閃而過,我們該時時刻刻警覺自己正在成為哪一類的人。
.
5.與眾趨同將無法生存
.
整本書讓我最感到驚喜的,是2020年的股東信末這段話,貝佐斯提到了一則富有深意的引述。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盲眼鐘錶匠》這本書中談到一段生物的原理:
「生物要不斷努力,才能避免死亡。順其自然什麼都不做,就會死亡,回到與環境一致的狀態。去量一量生物的體溫、酸鹼度、含水量或電位,你會發現,活著的生物體狀態數值與周遭環境截然不同。例如,人類的體溫通常高於周遭環境,在寒冷的天氣裡,人體必須努力運作,才能維持著溫度上的差異。假如一個人死了,他的身體不再運作,溫度的差異就會開始消失,到最後,他的身體溫度會變得與周遭環境的溫度一樣。並非所有動物都會努力避免與環境溫度趨同,但所有動物都有類似的機制。舉個例子,乾燥國家的動植物會想辦法避免體內水分散失至體外,努力保持細胞含水量,對抗水往乾燥處流失的自然作用。如果這些動植物的努力失敗就會死亡。總體來說,要是生命體不積極防止差異消失,就會融入周遭環境,再也不是自主的生物。生命體死亡後,便是這個情景。」
這段話是很好的隱喻,在說所有的企業、組織和我們每個人。這個世界多麼努力的讓你變得與眾無異?你要多麼努力才能保持與眾不同?你要多努力,才能一直保有讓你與眾不同之處?貝佐斯希望我們去擁抱「獨特性」,務實地了解必須花多大的心力才能維持自己的獨特性。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
如同之前我讀過《黑馬思維》這本書所寫下的筆記,對於勇於反抗標準化的體制、創造自我的黑馬而言,這條路或許艱難、或許罕無人跡。但懂得培養獨立思考、發覺內在動力、掌握個人發展策略,才能在這個高度「從眾」的世代,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貝佐斯最後說:「『忠於自我』的童話故事告訴你,只要你讓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發光發熱,你就不會再痛苦了。但那是誤導人的故事。忠於自我是值得的,但你不能以為很容易,或者可以不勞而獲。你必須不斷付出努力。」永遠、永遠、永遠別讓宇宙把你融入周圍環境、變得無異於眾生。
.
【後記:下一段旅程】
.
《創造與漫想》原汁原味呈現了貝佐斯創業和經營的心路歷程,從書中一系列股東信裡,我們可以發現這家企業如何迎接新的挑戰、如何面對各種失敗、如何永保初衷堅持長期發展和顧客至上。貝佐斯也即將在2021年卸下亞馬遜CEO的職務,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在貝佐斯心中,他還有一個太空夢。在這本書中摘錄了他對自己的太空公司「藍源」(Blue Origin)和太空計畫的論述。他想打造太空基礎建設,讓年輕一輩的創業家和探險家站在紮實的基礎上,發展出真正的太空產業。
他心目中的太空英雄吉姆.洛威爾在阿波羅八號任務環繞月球,做了一件偉大的事。他伸出大拇指後發現,在千里之外,他可以用拇指遮住整個地球。所有我們知道的一切,都可以用一個拇指遮住。然後他說了一句了不起的話:「我希望自己死後上天堂,但我在那一刻明白了,你一出生時就在天堂。」
地球就是天堂,明天仍然是第一天。
.
這次《創造與漫想》抽獎贈書感謝 天下讀者俱樂部 提供
曾經參加抽獎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我要改成在部落格文章抽?因為臉書最近的演算法,非常排斥在貼文呼籲任何行動,所以之前的抽獎文和抽獎名單,時常被屏蔽或者刪除。這次換一個替代方案來試試看,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加新的抽獎方式,你還可以邀請朋友一起參加提高中獎機率唷!有任何想法和建議都歡迎留言跟我說。p.s. 上一本抽書結果順利,以後先沿用這模式唷!
動 森 多人模式 刪除 在 sandeech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給一直為婚姻平權努力的人們, 讓所有不敢說出名字的愛, 終於能夠勇敢表白。」-by 公主
打字文本來源【The love that dare not speak its name - by Oscar Wilde】
http://www.famous-trials.com/wilde/342-wildetestimony (英文參考)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87/article/928 (中文參考)
發佈日期:2017年8月29日
陳珊妮 2017 全新專輯【戰神卡爾迪亞】
9月12日 開放預購
10月3日 正式發行
【6502】極限定巡迴演唱會
10/7台北LEGACY . 10/21台中LEGACY
購票連結:
台北:https://www.indievox.com/legacy/event-post/19922
台中:https://www.indievox.com/legacytc/event-post/19923
更多詳情
https://www.facebook.com/SandeeChan.musicface/
導演:談宗藩、吳麗萱
視覺設計:吳麗萱
後期:QFX
監製/腳本:陳珊妮
感謝英文歌詞翻譯:Kewpie Wu
台北工作人員名單
製片/美術:陳蘋琪
攝影:談宗藩
打字手:陳蘋琪
特別感謝:陳奕仁
倫敦工作人員名單:
製片 / 美術:吳麗萱
攝影:Alexis Tillirides (電腦桌面背景)
舉牌的人們和他們的語言(按出現順序)
People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in order of appearance):
Suzanne Harb (English); Belinda Hewitt (Maori); Doros Polydorou (Greek); Lisa Solovieva (French);
Siddharth Nadkarny (Konkani); Dima Zogheib (Arabic); Nireesha Prakash (Hindi);
Natcha Saereesithipitak (Thai); Tshuà Hō-hi (Tâi-uân-uē);
Iñigo Ruiz-Apilánez (Spanish); Rienkje Attoh (Dutch); Sunghwan Kim (Korean); Evie Kim (Blank);
Kewpie Li Hsuan Wu (Traditional Chinese);
特別感謝:
DayinFlying
===================
詞/曲/編曲 陳珊妮
吉他 徐研培
【□□□□□//亂碼】歌詞:
上一篇文章被刪除後
所有叛逆的字元
決定不再讓空白 沈默
我們比空氣更自由
比時間還富有
沒有文字 無需言語 就能溝通
========================
陳珊妮走過的市中心 --安溥
這是一個常用閒著的樣子忙忙碌碌,也許庸庸碌碌的行業。
再高的才情,還是有要拿來想出一句鼓勵別人意淫什麼的傳播語的時候 ; 再深的一顆觀察世事的心,逢年過節,藉著訪問還是要開放眾人參觀一下傳說中的作者世界。
跟珊妮用很短的時間一起工作完”Dear you and the boy”單曲後,在珊妮後來下張專輯“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前,我們聊天時聊起行銷和這些事情。我想外界從來沒有感覺到,陳珊妮是一個多麼努力而嚴苛在鍛鍊自己的人。但,是的,珊妮是我遇過最努力的人之一,而她極為厭惡與努力一詞掛勾。
她是非常古典的一個人。所謂古典,是指她永遠無法用樂迷的方式去接觸音樂哪怕體會自己,以至於在作品或舞台表現上留下任何“努力”的痕跡。看得出努力,在這個時代被濫用成一種顯學,意指“要讓人看見我有多努力”,或是“搞得讓觀眾只看得出作品很努力”; 這對我認識的陳珊妮來說是大忌:就算樂迷想買這種帳,卻怎麼可以這麼不負責任。
於是我用當歌手與她開始重疊的過去十年,看著她走了整十年感覺異常寂寞的音樂路。別誤會... 她不覺得寂寞,是我好寂寞。
“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的歌詞是那年我覺得樂壇最精彩的詞作,它寫出了這世代的完整現象,網路的,世代的,新式的青春男女,即使再新型的時代生活依然籠罩在萬年曆般的,得到幸福失去戀情有人介入我來成全的運作下,陳珊妮完成了一幅暈染加工筆,景深寬闊近物精勾的鳥瞰圖。單曲推出後,我見樂壇迴響少有對詞作的討論也只當成一種情調覺得可惜,當年就問她,為什麼不換個專輯的宣傳模式。但聊著聊著,我往自己提出的問題裡塞頭進去看,華語樂壇的行銷模式換湯不換藥的市場思考中,當年也的確容不下她的樂風需要能有更多選擇的選項:就像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裡,討論空出一塊市中心的地成為森林公園或是能做奇異的大型裝置作品空間,不會是可不可行的問題,是多少人看到這些好處的問題。
這也反映在珊妮的行事風格上罷。討論事情或工作,她多半從無時間多加點發語詞或狀聲詞,她直言不諱常讓人覺得當刻不知如何回應。這是因為珊妮講的東西有問題,還是這城市的人們將工作當成交際,將交際的時光拿來安置了太沈重的東西了呢,比如說自我認同。而對於我認識多年的陳珊妮來說,也許真的簡單太多了:她始終頑固地認為看到做錯的事情若是不直接講,還拿來旁敲側擊地試探或請託,反而是污辱對方的工作和看低了對方的智商。事實上我最常被她念,我太邋遢動作太慢腦子時間感太差生活習慣太兩光當時怎麼會喜歡這個女生那個男生,但這可能是我最喜歡跟珊妮相處的部分,也是很多聽眾還沒發現的幽默感,關於珊妮的嚴厲與姿態,其實是一種皇后的溫柔。
為什麼說起這些呢... 我看著陳珊妮多年來的倔強,這一年,如同每一年私下工作著的深耕淺言,她要推出新作品了。珊妮給我聽了她的新歌,讓我寫個推薦。跟音樂人們聊,可以說得出那麼多珊妮編曲中層次奇異而多元的技巧,可以講很多修辭上風格與世界觀的延伸,但對樂迷,我也許只希望更多人用自己的感官去看她的演出,用自己的性情去碰撞她的性情,用自己的世界去接觸她的世界形成的音樂。
珊妮形象上的稜角是多麼可貴。如同我一直體會著的,我每一個音樂人和創作者好友他們各自的性情和姿態就是這世界還有奇山峻嶺,激海深流的那些地方。
而在此寫稿的夜裡,我走出家門散步,把自己散在這條乾淨而整齊的市中心大街上。這城市如同人們對進步的期盼,容不下,不承認,也於是已沒有危險與未知的樣貌了。我們也是,下架了市面上不受歡迎的人格特質,我們先把自己四捨五入並整除,用共識和認得出的得體跟彼此相處。如同珊妮讓我推薦的新歌,它叫亂碼,散步時我聽著它,浮現起陳珊妮走在這城市中心的樣子,她這樣一個毫不肯妥協,依然只願意在錄音室裡用建築般的方式解構再打造音樂的女人,也許讓眼前街景都變得尷尬 ; 尷尬於她就是不肯融入其中,但想起來,更倔強的就是她每天都堅持繼續走過人們的市中心啊… 這讓我寂寞,卻不再孤單。
謝謝珊妮,妳那皇后的嚴厲冷冽與因此才有的,言語毫無瑣碎的溫柔。
我總是多說了。但也許就是這樣,我們就是來開始對調角色,這個年代讓我說說這些,而你/妳,你/妳來聽陳珊妮的音樂。

動 森 多人模式 刪除 在 Jonstyl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近日來自CD Projekt Red官方論壇的爆料,《巫師3Witcher 3》第2個DLC「血與酒Blood and Wine」製作和全新內容得到了極為詳細的曝光。儘管目前這次的爆料已經被刪除和闢謠,但所披露出來的內容的真實性非常高,從爆料的內容看CD Projekt對於這個DLC非常用心,可以說藉著這次的全新內容把《巫師3 》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根據爆料中的內容「血與酒Blood and Wine」將包含3個結局、強力Boss戰、新增第一人稱視角模式等諸多內容。
《巫師3》的最新DLC"血與酒"已經正式發售了,當玩家們在盡情享受和白狼的冒險的時候,有人發現了遊戲中隱藏的致敬《黑暗之魂》的彩蛋。
✦ Facebook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bunbunjon
✦ Donate贊助: https://www.twitchalerts.com/donate/jonstyle69
✦ Website網站: http://www.jonstyle.com/
✦ Twitter: https://twitter.com/jonstyle68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onstyle69
More Videos 更多影片:
❤ Uncharted 4 | 秘境探險4 : https://goo.gl/FHsHlw
❤ Uncharted 4 | 秘境探險4 寶藏位置大公開: https://goo.gl/kI5VaR
❤ 勇者鬥惡龍 創世小玩家: https://goo.gl/ip4weW
❤ 火影忍者疾風傳 終極風暴4: https://goo.gl/SIFUV1
❤ The Division | 全境封鎖: https://goo.gl/se0x3z
❤ COC | 部落衝突: https://goo.gl/F5NGfC
❤ GTA5 Funny moments: https://goo.gl/TTrjAc
謝謝你的收看,如果沒有第一時間回覆,歡迎至粉絲專頁留言給我喔!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 ❤請訂閱❤ 是支持我最大動力!
The Witcher 3: Blood and Wine - Gameplay Walkthrough Part 1: Envoys, Wineboys
Blood and Wine is the final expansion for The Witcher 3: Wild Hunt -- an award-winning role-playing game set in a vast fantasy open world.
Become professional monster slayer Geralt of Rivia and explore Toussaint, a remote land untouched by war, where you will unravel the horrifying secret behind a beast terrorizing the kingdom. With all trails leading to dead ends, only a witcher can solve the mystery and survive the evil lurking in the night. Introducing an entirely new realm to traverse, new characters and monsters, Blood and Wine is a 20+ hour adventure full of dark deeds, unexpected twists, romance and deceit.
"Death comes to the land of wine"
Explore an entirely new part of The Witcher's vast open world -- the land of wine, Toussaint. Embark on over 30 hours of new adventures and discover a land unlike anything you've seen in Wild Hunt or Hearts of Stone. Visit new points of interest and set out on new side-quests in a realm rivalling No Man's Land or Novigrad in size. Kick back and relax in your very own vineyard, a real home away from home.
Unravel the mystery of the strange killings -- investigate a series of brutal murders and decipher the pattern to predict who's going to die next. Discover the dirty secrets of Toussaint's capital, Beauclair -- explore the city by day, ask questions by night. Use new gear, items, and combine them with your skill to slay monsters never before seen in the series.
Embark on your final quest in a world still brimming with things to do. Visit a world of fairytales gone wrong and battle surreal creatures you know from children's tales and books. Dye witcher armors in different colors thanks to an all-new game mechanic. Take on knights in a grand tourney to show your true fighting skill, or set out to discover the gruesome mystery behind a spoon-collecting creature known as a wight. Team up with powerful allies to take down the beast terrorizing the kingdom, or turn a blind eye to what's going on and play Gwent with an all-new Skellige deck.

動 森 多人模式 刪除 在 Jonstyl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近日來自CD Projekt Red官方論壇的爆料,《巫師3Witcher 3》第2個DLC「血與酒Blood and Wine」製作和全新內容得到了極為詳細的曝光。儘管目前這次的爆料已經被刪除和闢謠,但所披露出來的內容的真實性非常高,從爆料的內容看CD Projekt對於這個DLC非常用心,可以說藉著這次的全新內容把《巫師3 》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根據爆料中的內容「血與酒Blood and Wine」將包含3個結局、強力Boss戰、新增第一人稱視角模式等諸多內容。
《巫師3》的最新DLC"血與酒"已經正式發售了,當玩家們在盡情享受和白狼的冒險的時候,有人發現了遊戲中隱藏的致敬《黑暗之魂》的彩蛋。
✦ Facebook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bunbunjon
✦ Donate贊助: https://www.twitchalerts.com/donate/jonstyle69
✦ Website網站: http://www.jonstyle.com/
✦ Twitter: https://twitter.com/jonstyle68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onstyle69
More Videos 更多影片:
❤ Uncharted 4 | 秘境探險4 : https://goo.gl/FHsHlw
❤ Uncharted 4 | 秘境探險4 寶藏位置大公開: https://goo.gl/kI5VaR
❤ 勇者鬥惡龍 創世小玩家: https://goo.gl/ip4weW
❤ 火影忍者疾風傳 終極風暴4: https://goo.gl/SIFUV1
❤ The Division | 全境封鎖: https://goo.gl/se0x3z
❤ COC | 部落衝突: https://goo.gl/F5NGfC
❤ GTA5 Funny moments: https://goo.gl/TTrjAc
謝謝你的收看,如果沒有第一時間回覆,歡迎至粉絲專頁留言給我喔!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 ❤請訂閱❤ 是支持我最大動力!
The Witcher 3: Blood and Wine - Gameplay Walkthrough Part 1: Envoys, Wineboys
Blood and Wine is the final expansion for The Witcher 3: Wild Hunt -- an award-winning role-playing game set in a vast fantasy open world.
Become professional monster slayer Geralt of Rivia and explore Toussaint, a remote land untouched by war, where you will unravel the horrifying secret behind a beast terrorizing the kingdom. With all trails leading to dead ends, only a witcher can solve the mystery and survive the evil lurking in the night. Introducing an entirely new realm to traverse, new characters and monsters, Blood and Wine is a 20+ hour adventure full of dark deeds, unexpected twists, romance and deceit.
"Death comes to the land of wine"
Explore an entirely new part of The Witcher's vast open world -- the land of wine, Toussaint. Embark on over 30 hours of new adventures and discover a land unlike anything you've seen in Wild Hunt or Hearts of Stone. Visit new points of interest and set out on new side-quests in a realm rivalling No Man's Land or Novigrad in size. Kick back and relax in your very own vineyard, a real home away from home.
Unravel the mystery of the strange killings -- investigate a series of brutal murders and decipher the pattern to predict who's going to die next. Discover the dirty secrets of Toussaint's capital, Beauclair -- explore the city by day, ask questions by night. Use new gear, items, and combine them with your skill to slay monsters never before seen in the series.
Embark on your final quest in a world still brimming with things to do. Visit a world of fairytales gone wrong and battle surreal creatures you know from children's tales and books. Dye witcher armors in different colors thanks to an all-new game mechanic. Take on knights in a grand tourney to show your true fighting skill, or set out to discover the gruesome mystery behind a spoon-collecting creature known as a wight. Team up with powerful allies to take down the beast terrorizing the kingdom, or turn a blind eye to what's going on and play Gwent with an all-new Skellige de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