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110年即將在今天過了一半,上半年大家過得很辛苦,要對抗我們共同的敵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形態和人際互動,相信在全民合作抗疫的努力下,下半年這個病毒一定會被打敗的!
因為疫情許多活動都取消,但是婉如我還是為地方建設為民眾服務不遺餘力:
1. 協助民眾申請紓困補助
2. 桃園區文中東路、忠一路口移置燈箱與修改人行道,以增加道路寬度減少車禍
3. 爭取設立中壢勞保局新公車站牌更名中壢區三光路325號
4. 桃園區春日路75~83號前國有土地設置人行道,解決停車亂象更能增加市容的美觀
5. 桃園區民權路71巷水溝重作、管線降埋,以及人行道重新設計並鋪設完成換然一新
6. 桃園區萬壽路三段與復興路口、萬壽路三段131巷口、萬壽路三段與林森路口完成高性能綠鋪行穿線
7. 桃園區國際一路、二路完成高性能綠鋪行穿線以及增設號誌完成
8. 東門巿場完工後續的改善事宜
9. 文中路橋的完工及文中路國道橋下的美化工程
還有許多進行中的項目有待努力!大家加油努力拼建設!!服務更重要‼️
讓我們一起打倒病毒🦠~~回歸快樂幸福的日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
「動森道路鋪設」的推薦目錄: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黃婉如愛您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情報]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法米通攻略片段- 看板NSwitch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問題] 地板或道路的收邊處理- 動物之森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動森地板邊框的評價費用和推薦,PINTERES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動森地板邊框的評價費用和推薦,PINTERES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建築規劃建議及貼地板技巧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動森鋪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動森鋪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動森白色地板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動森白色地板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工程圖輯隊-新北工務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動森白色地板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動森白色地板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Switch《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主線攻略· Vicky's Blog 的評價
- 關於動森道路鋪設 在 [問題] 新手整島的疑問(設計格數不足) - 動物之森| PTT Web 的評價
動森道路鋪設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4月22日,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拜登在這天邀請38個國家的領導人與各國際組織、環保團體領袖,參與這場氣候高峰會,尋求在全球氣候問題中,重新樹立美國的領導地位。
拜登在這場峰會上發表新的減排承諾,到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05年的水準上
減少50%至52%,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且有明確的路線圖,即發展與投資可再生能原、電動車、50萬個充電站、智慧電網等基建項目,來達成目標。拜登把減排目標包裹在他2.25兆美金的基建法案裡,並以綠能創造就業、帶動經濟,看似合理且一舉數得的邏輯,但凱因斯主義的投資,在美國國內有不少疑慮。
只是,美國現在有一種氛圍,害怕中國超越美國。布林肯稍早在馬里蘭州的演說,就指美國在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電動車,都落後了中國,而害怕中國超越美國,是華府兩黨政客的普遍情緒,白宮正以此凝聚政策向心力。
習近平在峰會上,拒絕了西方國家要求加大減排力度的壓力,提出中國30/60的減排目標。中國中科院的報告顯示,要達到2030年的碳達峰,整體電力行業要比當前減排65.6%,而即便到2060年要達到碳中和,也需要新的溫室氣體捕捉與儲存技術,如習近平在峰會上所說,這確實是任務艱鉅。然而,中國承諾用3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美國則是花了43年,歐盟71年,這顯然讓西方閉上了嘴,也力保中國能持續發展。
而拜登為了重塑全球氣候領導地位,發布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氣候融資計劃,彭博報導,這筆錢是57億美元,以支助全球零排放建設。但許多開發中國家都對此存疑,畢竟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2009年已開發國家允諾為貧窮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以達到氣候目標,而這個承諾卻從未實現;且小布希放棄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川普也退出巴黎協定,這都讓與會各國對美國的氣候承諾與政策的連續性,持懷疑的態度。
兩天的氣候高峰會結束,與會的38個國家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超過8成,也都公布更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但歷史經驗表明,即便面對更惡化的氣候變遷,人類要有所改變的決心,往往還是會被動搖,而這一次呢?
{內文}
白宮氣候峰會宣傳片:「我們的星球正在改變,自19世紀以來,地球已經變暖了至少一攝氏度,我們看到了毀滅性的影響,更惡劣的天氣,災難性事件,並挑戰我們的生活與生計。我們的星球變暖了多少?影響將會有多嚴重?這取決於我們!匯集世界各國,提高抱負來面對這一刻,這是世界共同成功的唯一途徑,這就是我們解決氣候危機的方法,團結一致。」
4月22日,第52個世界地球日,拜登在這天邀請38個國家的領導人,與各國際組織、環保團體領袖,參與這場氣候高峰會,尋求在全球氣候問題中,重新樹立美國的領導地位。
美國總統 拜登:「這是決定性的10年,這10年裡我們必須決擇,避免氣候危機更嚴重的後果,我們必須設法保持地球溫度,升溫在1.5攝氏度。」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大自然孕育、撫養了人類,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
德國總理 梅克爾:「我們面臨著全球性的艱鉅任務,這對所有主要排放國家,尤其是工業化國家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法國總統 馬克洪:「未來幾周和幾個月裡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更快地行動。」
英國首相 強森:「作為發展中國家要做更多,我們正在立法實現到2035年需要減排78%的目標,作為COP 26的東道國,我們希望在世界範圍內,看到相同的雄心壯志。」
美國總統 拜登:「美國準備減溫室氣體排放一半,在這十年之內減排一半,這些步驟將推進美國,在零排放經濟的道路上,且不遲於2050年實現。」
拜登在這場峰會上,發表新的減排承諾,到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05年的水準上減少50%至52%,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這更新了歐巴馬時期,到2025年減排26%到28%的目標,且有明確的路線圖。
CBS新聞:「白宮說,實現這目標的一部份,是到2035年,消除發電產生的所有碳排放,並通過減少能耗,即建築物能源效能提升的新投資。」
美國總統 拜登:「我看到創造創造數百萬個有不錯薪水的中產階級工作機會,我看到線路工人鋪設了,數千英里的輸電線路,以獲得清潔、現代化、適應力更強的電網;我看到汽車工人,建造下一代電動汽車,而電工在全國範圍內,安裝了50萬個充電站,就沿著我們的高速公路。」
拜登把減排目標,包裹在他2.25兆美金的基建法案裡,以綠能創造就業、帶動經濟,看似合理且一舉數得的邏輯,但凱因斯主義的投資,在美國國內有不少疑慮,拜登也因此另闢蹊徑,利用美國當前普遍的反華心理。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很難想像美國能贏得,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如果我們不能領導可再生能源革命,現在我們落後了,中國是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電動車的最大生產和出口國。如果我們不追趕,美國將錯過以反映我們的利益和價值觀的方式,塑造世界氣候未來的機會,我們也將因此失去無數個美國人的工作崗位。」
這算是一種恐嚇,布林肯稍早在馬里蘭州的演說,發揮的是淋漓盡致。害怕中國超越美國,是華府兩黨政客的普遍情緒,白宮正以此凝聚政策向心力。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基石,我們要充分肯定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照顧其特殊困難和關切。」
而習近平在峰會上的談話,重申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求發展與減排承諾上的平衡,也拒絕了西方國家,要求加大減排力度的壓力,提出中國30/60的減排目標。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於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需要中方付出艱苦努力。中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
對於美方指責,過去5年持續增長的火力發電,習近平首次明確提出減煤路線圖。但中國中科院的報告顯示,要達到2030年的碳達峰,整體電力行業要比當前減排65.6%,而即便到2060年要達到碳中和,也需要新的溫室氣體捕捉與儲存技術,這確實是任務艱鉅。然而中國承諾用3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美國則是花了43年,歐盟71年,這顯然讓西方閉上了嘴,也力保中國能持續發展。
馬紹爾群島總統 David Kabua:「我們今天的行動,直接關係到我國的未來和安全,還有其他太平洋島國,我們是一個低窪區的國家,海拔僅有一米。」
而受邀與會的,馬紹爾群島總統柯布亞,恐怕是對氣候變遷最有危機感的人。歷經美軍67次核試爆都沒沉的馬紹爾,卻要面對全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即將在21世紀末消失。柯布亞呼籲全球要有所行動。
美國總統 拜登:「今天,我們要發布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氣候融資計劃,這計劃代表了我們的願景,以協調的方式,為全球氣候變化籌集資金。」
這是美國展現,重新領導氣候議題的方式,拜登並未明說要挹注多少資金,而彭博報導是57億美元,以此翹動全球零排放建設。
但許多開發中國家都對此存疑,畢竟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2009年已開發國家允諾為貧窮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以達到氣候目標,而這個承諾卻從未實現;且小布希放棄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川普也退出巴黎協定,這都讓與會各國,對美國的氣候承諾與政策的連續性,持懷疑的態度。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而中國也在行動,在稍早的博鰲論壇上,就有多場基於一帶一路,加大沿線各國綠能投資的討論,主要融資機構亞投行,也更新了投資與融資的條件。
亞投行行長 金立群:「我們想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促進他們向淨零排放的過渡。最近批准的合作戰略中,我們決定推動碳減排,為氣候變化和減緩籌集資金,到2025年要達到50%。」
美國總統 拜登:「這次峰會是一個開始,是一條道路的起點,將帶我們前往格拉斯哥,參加11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我們將兌現這些承諾。」
兩天的氣候高峰會結束,與會的38個國家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超過8成,也都公布更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但歷史經驗表明,即便面對更惡化的氣候變遷,人類要有所改變的決心,往往還是會被動搖,而這一次呢?
https://m.youtube.com/watch?v=BpbSETu0ke8
動森道路鋪設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了【家在剝皮寮】這部記錄片,回憶起二十幾年來見證了台灣幾起公設都更改建的歷史,也見證了華殖時代官民文明素養的落差。
【家在剝皮寮】│紀錄觀點│正版全片│當我們打開水龍頭的那一刻起,已經加入了這一場搶水戰役
是單純的徵收案,還是粗暴的公權力?「活化」是為了旅遊經濟,還是歷史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pts.viewpoint/videos/1379612669077603
最後剝皮寮在馬英九轄內被粗暴的強制拆除,確立了2000年國民黨倒台政黨輪替的發生,北市府強佔剝皮寮原址之後,如今空在那邊養蚊子,成了有體無魂貌似老街的荒城。
------------------------------------------
回溯幾起都更重建,1997年14、15號公園預定地強拆時,記得應該是元宵節剛過。拆除前幾天,江湖傳聞阿扁唯一用錯人的顧人怨學者張景森 (沒錯,就是蔡英文唯一重用的扁朝官僚,把電業法修成非但沒有開放台電,讓電業自由化,反而賦予台電無上權力新法那位蛋頭學者) 時任北市都發局長。
原本1995年北市府委託楊重信教授進行訪查研究後,重新檢討拆遷計劃,提議改採先建後搬的方案執行。但後來張景森局長卻讓北市府翻案,改採發給救濟金的安置計劃,並明訂將於1998年2月農曆元宵節後強拆。協調會當時抗爭團體有人警告強拆會死人,張大局長一句不拆也會死人被拿來在拆除前夕大作文章。
強拆前我人到現場巡禮,見到很多畫面令人鼻酸。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地很多極其弱勢的老殘居民 (多數是因為生活貧困因而從事市容打掃工作,卻陸陸續續在清晨中被飛馳的轎車撞殘的老人),許多人哭啼、有人面無表情,還有人激動的人要放火燒自己的家也不願被強拆驅離。
強拆當天警察驅離人群後,外圍滿滿看熱鬧的民眾,最前線只剩一些藍營政治人物陪伴現場學界聲援師生及抗爭民眾 (感覺很像選前桃園凱道護藻礁抗爭活動的畫面) 。回到家就聽到新聞報導有居民縱火燒屋,想起現場畫面讓人不忍,後續還有原住戶居民上吊自殺。當時我就跟家人說,阿扁下一任不會連任了。
--------------------------------
再談另外2起老街改建,同樣是需要市容都更,三峽老街因為融合和漢洋建築風格,是日治時期台灣最著名的歐風街。在當時全國各地都更衝突不斷的諸多爭議中,幸運的榮獲文建會評選為最值得保留的老街區,成為了首起街區保護改建案。
三峽老街改建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政府以民為主,目的在幫老街翻新,而非與民爭地、奪民財產。
因為有位相當知名的青年畫家好友家族就在老街中段,那段時間我經常跑三峽。2004年就在文建會撥款(據稱至少5億)+蘇貞昌拍板縣府主動提撥3億加碼的天價經費下,老街整個翻新。
當地住戶在好街整新完成後,陸續搬回去老街生活。老街的房子都很深,一般分兩進甚至三進。很多居民看隔壁一進走廊隨便開門賣個涼水,一天都能收入萬把塊。陸陸續續也都把一進門面改成商鋪,就算不自己經營,也能高價出租。
三峽老街一度成為全台民眾趨之若鶩的旅遊景點,老街滿滿的人潮持續了兩三年。三峽老街再生案,唯一遺憾的是2016年重資鋪設的廣場藝術地磚跟鑄鐵板區,在朱立倫轄下被無預警粗暴強拆。最後逼得朱立倫得親自出面向當地群眾致歉。
--------------------------------
另一起西螺老街改造計劃很少人知道,因為純粹由民間自主發起,為期幾年的時間,當地仕紳透過拜訪外出打拼功成名就的西螺企業家,集結當地人的力量,透過游說、募資認養,逐步將原有的東市場,以及道路兩旁二十幾棟同樣融合和漢洋(巴洛克、日本和風、台灣建築) 風格特色的百年洋樓建築風貌,以不拆除改建僅就地整修的方式完整保存下來,並引進咖啡屋、油畫家、插畫家、茶藝、五穀雜糧鋪、醬油門市等商家,配合螺陽文化館及西螺大橋頭的藝文展演空間、假日童玩展演,讓居民及遊客可以在傍晚時刻,到濁水溪畔放風箏、喝咖啡,欣賞夕陽河景以及樂團、舞台劇演出。成功打造出一個廢棄老街區活化再生的藝文休閒園地。其間三位西螺老街創新的功臣,是文史工作者何美慧、建築師陳清河與財經界聞人謝金河。
這些年有很多當地人投身擔任西螺老街導覽的志工,近來更有年輕人在那邊開設滑板教室,親手打造滑板販售兼教學,再生後的西螺老街,多年來成為我返鄉會造訪,朋友來訪必導覽的地方。
這幾起公設都更及老街再生,所呈現出來的,是威權與民主時代官僚心態的轉換,更重要的是民眾對於當地街容與公共空間維護意識的覺醒,公民素養的提升。(V編)
動森道路鋪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座公園的百年歷史變遷
●溜狗、運動、漫步、沉思之餘,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公園知識
◇為什麼臺灣會有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這些熟悉的城市綠地,都是起自於二十世紀初臺北都市計畫的成果。當時日本政府意圖將臺灣帶向現代化的道路。隨「星期制度」出現,大眾交通系統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革,開啟臺灣人的休閒風氣。公園成了大眾的休憩場所,並兼負保健、防災等重要功能。1932年都市計畫中規劃了17座公園。
日治時期,政府還拆除了臺北城牆,鋪設有美麗行道樹和安全島的三線道路,現今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等三線道,是臺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但是當年卻因人煙稀少成為情侶約會好所在,臺語老歌〈月夜愁〉說的就是這道路上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時興的路跑,在當時的三線道就舉行過了呢!
◇公園深入日常,休閒中有濃濃的「政治」味
公園和許多現代化設施一樣,都是日本政府「二手移植」的成果。將歐美公園的音樂亭、噴泉造景與西方的博物館、博覽會、動物園等空間「再現」於公園內,民眾可以在精心塑造的空間中,接受文明洗禮,體驗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例如棒球比賽、相撲比賽、音樂表演等,當時《臺灣日日新報》還會刊登音樂會曲目。
此外,圓山公園中的臺灣神社與植物園內建功神社的祭典儀式,還有公園內的收音機體操,都是讓民眾在享受休憩活動之餘,強化愛國意識、健身保國的思維,也是「教化」國民的有效方式。
◇隨歷史變遷的公園命運交響曲
17座公園百年來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因戰爭工程停擺,有的存續至今,如二二八和平公園。戰後有些被當成居民聚落、眷村用地、國防軍事基地等,有些甚至直接改變用途放棄建設公園。
不久前因圓山文化遺址產生爭議的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戰時將運動場改建為軍醫院,戰後曾供美軍顧問團使用,後改建為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又成為花博用地,其中經歷的土地轉移過程宛如臺灣現代史的縮影。
◇體檢台北公園,我們還可以這麼做
本書透過實地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一一重現17座公園的歷史與現況。作者為地理與歷史雙學科背景,引領讀者翻閱百年來的地圖、都市計畫圖、報刊、文獻、明信片、照片,讓我們能對臺北公園的地景風貌與歷史脈絡有更多認識。更深入全面檢視臺北公園建設的問題,如圓山公園的考古遺址問題,防災公園可以怎麼做?本書特闢專欄以日本公園與紐約案例提出建議,期待臺北的公園可以乘載更多文化歷史外,還能發揮其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林芬郁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潛心研究臺灣文史、關懷文化資產保存,文章散見於《地理研究》、《臺灣文獻》、《臺北文獻》、《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等學術期刊,與《原住民族文獻》、《鐵道情報》、《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等。
著有《臺灣文化藏寶圖》一書,並與他人合著《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看見師大校園》、《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臺灣地名辭書 卷二十二臺北市》、《北投區志》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qKu5dYxMJw/hqdefault.jpg)
動森道路鋪設 在 [問題] 地板或道路的收邊處理- 動物之森 - PTT遊戲區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拿到島嶼創作家才開始認真思考鋪設地面及道路。 但有個困擾是柵欄或房屋與地面交接處會露出原始地面顏色。 請問各位島嶼景觀師都是如何用小技巧 ... ... <看更多>
動森道路鋪設 在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建築規劃建議及貼地板技巧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可建築範圍測量:動森在建築較為麻煩的是目視法算格子往往不大準確,拿起 ... 可以一並進行完善的布置規劃,譬如移植樹木花草,預先鋪設道路等等。 ... <看更多>
動森道路鋪設 在 [情報]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法米通攻略片段- 看板NSwitch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網址:https://www.famitsu.com/news/202004/17196849.html
原文標題:【あつ森】電撃が贈る攻略本“あつまれ どうぶつの森 ザ・コンプリートガイド”完成! 中身をチラ見せ!
簡單地說,這篇文章裡面附有角川即將於四月二十八號出版的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遊戲完全攻略本》
(あつまれ どうぶつの森 ザ・コンプリートガイド)
的截圖,在這邊先跟版眾分享一下,其中也有不少大家很在意的情報,像是商店的升級條件、特殊動物來島上的時機等等。
---
島上的特產花是以玩家的生日月份而決定!
各種基本操作,活用推、拉、轉來擺飾吧!
方便的智慧型手機,那些便利的功能要怎樣才能解鎖呢?
便利的狸端機手機網購,要總計網購100次才能開放!
島嶼創作家可以鋪設各式各樣的道路
蓋好服務處之後,能享有哪些服務呢?
又愛又恨的Nook商店的升級條件到底是……?為什麼他有我沒有?
.蓋好最一開始的商店後,再經過30天
.消費販售額達20萬鈴錢以上
來替自己的家裝潢吧!你知道這些方式嗎?
跟動物居民們的交情階段,以及有可能發生的事件
會來到島上的特別動物有哪些呢?條件又是什麼?會待到什麼時候?
動物們都有自己的生日,你能一一記得嗎?
各式各樣的DIY以及商品情報全都詳細記載!
--
Twitch實況頻道☆chuunibyou
Youtube實況記錄保存庫☆channel/UCJMoCYEiWjWDWQlLEnvXk0Q
個人用的SNS☆
https://www.plurk.com/chuunibyou
https://twitter.com/ChuuniBeas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195.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Switch/M.1587118632.A.42D.html
※ 編輯: chuunibeast (59.127.195.69 臺灣), 04/17/2020 18:17: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