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個月寶寶大動作發育訓練指南!看看你家寶寶的大動作發育達標了嗎?
從寶寶呱呱墜地,到他會坐、會爬、會走路…每個發育階段都很重要。這些大動作發育是有規律的,用通俗的話來概括就是:二抬、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周會走。想知道寶寶的大動作發育是否標準?想瞭解有哪些促進大動作發育的訓練方法?那你一定要收藏這篇!
(1)1個月
抬頭
1.豎抱抬頭:餵奶後,豎抱小兒使頭部靠在父母肩上,輕拍幾下背部,使其打個嗝以防吐奶,然後不要扶住頭部,讓頭部自然立直幾秒。
每日4—5次,以促進頸部肌肉張力的發展。
2. 俯腹抬頭:小兒空腹時,將他放在母親(或父親)胸腹前,並使小兒自然地俯臥在母親(或父親)的腹部,把雙手放在寶寶脊部按摩,逗引小兒抬頭,寶寶不但能抬頭,而且十分高興抓足心。
3. 俯臥抬頭:兩次餵奶中間,讓小兒俯臥,撫摩小兒背部,用嘩鈴棒逗引小兒抬 頭並左右側轉動。
四肢運動
體操運動:小兒清醒狀態時,給小兒做四肢被動體操。
將小兒置於鋪好墊子的硬板床上,室內空氣新鮮,雙手輕輕握住寶寶的手或腳,和著音節節拍,做四肢運動,使小兒感到舒適、愉快。如果小兒緊張、煩躁,可暫緩做操,改為皮膚按摩,使之適應。
(2)2個月
抬頭
抬頭訓練,即豎抱抬頭、俯腹抬頭和俯臥抬頭。經過訓練,嬰兒不但抬起臉部觀看前面響著的嘩鈴棒,而且下巴也能短時離床,雙肩也抬起來。這樣就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視覺資訊,增強了頸部張力。
轉頭練習
將嬰兒背靠媽媽胸腹部,面沖前方,爸爸在媽媽背後時而向左,時而向右伸頭呼喚寶寶的名字或和他說話,或搖動帶響玩具,逗引寶寶左右轉頭。
天生會爬
在俯臥練習抬頭的同時,可用手抵住寶寶的足底,雖然此時他的頭和四肢尚不能離開床面, 但嬰兒會用全身力量向頭方竄行,這種類似爬行的動作是與生俱來的本能,與8個月時爬行不同。
練的目的也不是讓寶寶馬上會爬,而是通過練習,促進小兒大腦感覺統合的健康發展。
同時,也是開發智力潛能,激發快樂情緒的重要方法。如果沒有這種訓練,有些嬰兒到11—12個月時才能爬,或者就根本不會爬,就直立行走,這將會導致大腦統合失調症。
(3)3個月
俯臥抬頭
繼續訓練俯腹、俯臥抬頭,方法同2個月。要使寶寶俯臥時頭部能穩定地挺立達45°—90°,用前臂和肘能支撐頭部和上半身的體重,使胸部抬起,臉正視前方。
不要忘記用手抵住足底練習爬行,觀察何時由竄行變為匍行,並記錄。
翻身
兩次餵奶中間,寶寶處於覺醒狀態時,進行翻身練習。將寶寶放置於硬板床上,取仰臥位,衣服不要太厚,把寶寶左腿放在右腿上,以你左手握寶寶左手,寶寶產生翻身動作。
以你右手指輕輕刺激小兒背部,使孩子主動向右翻身,翻至側臥位,進一步至俯臥位;還可配合用玩具放在寶寶身體一側,逗其翻身,並稍稍給予幫助。
每日數次,3個月末孩子就會自己翻身了。
(4)4個月
前臂支撐
在原基礎上繼續訓練小孩俯臥抬頭,如站在孩子頭前與他講話,使其前臂支撐全身,將胸部抬起,抬頭看你。還可在前方用玩具逗引,從左到右、從遠到近移動玩具,觀察孩子的反應,並記錄。
翻身
繼續按前面方法訓練翻身。也可以在他的一側放一個玩具,逗引他翻身去取。
此時,你可握住寶寶一側的手,寶寶自然而然就握著你的手,做出翻身動作,並由仰臥到側臥再到俯臥。
拉座
小兒在仰臥位時,家長握住小兒的手,將其拉坐起來,注意讓小兒自己用力,家長僅用很小的力,以後逐漸減力,或僅握住家長的手指拉坐起來,寶寶的頭能伸直,不向前傾。每日訓練數次。
(5)5個月
直立
兩手扶著孩子腋下,讓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保持直立的姿勢,並扶著小兒雙腿跳動。
每日反復練習幾次,促進平衡感知覺的協調發展。
靠座
將小孩放在有扶手的沙發上或小椅上,讓小孩靠坐著玩,或者家長給予一定的支撐,讓小兒練習坐,支撐力量可逐漸減少,每日可連續數次,每次10分鐘。
翻身
繼續用玩具逗引,使小孩的翻身動作更加靈活,能左右翻身,從仰臥轉成俯臥。
俯臥抬頭胸部離床,上身體重落在手上。有時寶寶雙腿也離開床鋪,身體以腹部為支點在床上打轉。
用手抵住足底,用玩具在前面引誘,寶寶會用上肢和腹部開始匍行。如果放開抵住足底的手,寶寶越往前使勁,身體越向足方匍行。
(6)6個月
獨座
在靠坐的基礎上讓小兒練習獨坐,家長可先給予一定的支撐,以後逐漸撤去支撐或首先讓小兒靠坐,待坐得較穩後,逐漸離開靠背,有時要到7個月才能逐漸坐穩。
匍行
用玩具逗引幫助小兒練習匍行,由於第5月腹部著床只是在原地打轉或後退,家 長可把手放在小兒的腳底,幫助他向前匍行,以後逐漸用手提起腹部,使身體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向前匍行。
體操
繼續每日做嬰兒操,主要練習扶站,練習下肢和匍行、準備走的站立,但時間不超過1分鐘。
翻身
學習由仰臥翻至側臥,然後再翻至俯臥。可將玩具放在寶寶的體側伸手夠不著處,寶寶為夠取玩具先側翻,伸手使勁也夠不著時,全身再使勁就會變成俯臥。這種動作要經常練習,基本上到第7個月才能翻滾。
經常翻滾有助於肌肉關節和左右腦的統合能力的發展。
(7)7個月
爬行
繼續練習爬行,讓小兒從匍行轉到爬行,腹部逐漸離開床面,並用手臂轉圈或後退。可將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位置上,讓小兒爬著去夠。
此間,從頭自由轉動逐漸到頭能保持平衡。用手提起腹部,練習手膝的支撐力,為過渡到手足爬行作準備。
體操
每天教練嬰兒操第二套,在成人的扶助下做體操,主要練習上肢、下肢爬行、站立、走、拾取、跳的動作。注意,做操時間應選擇進餐後1小時,小兒情緒好時,在樂曲聲伴奏下,成人喊二八拍口號下進行,每次選做一節,循序漸進。
連續翻滾
嬰兒學會俯臥轉到仰臥,再從仰臥轉到俯臥,再從俯臥轉到仰臥,常常為夠取遠處的玩具而繼續翻滾,從大床的一頭翻到另一頭去取。這是7個月出現的特殊能力。
(8)8個月
爬行
「爬行」是全方位的大腦感覺綜合能力的訓練,必須讓寶寶充分爬行,否則,將 會影響孩子一生。由手膝至手足爬行,讓小兒能腹部離床用手膝爬,也可讓寶寶和其他同齡嬰兒在鋪有地毯或塑膠地板的地上,互相追逐爬著玩,或推滾著小皮球玩。
既開發了腦潛能,使左右腦協調發展,又開發了體力,還培養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拉物站起來
讓小孩練習自己從仰臥位元拉著物體(如床欄杆等)站起來。可先扶著欄杆坐起,逐漸到扶欄站起,鍛煉平衡自己身體的技巧。
(9)9個月
幫助站立,座下
讓小孩從臥位拉著東西或牽一隻手站起來,在站位時用玩具逗引他3—5分鐘,扶住雙手慢慢坐下,扶站比坐下容易,幾分鐘後,大人要幫助扶坐,以免疲勞。
站起并邁步
讓小孩仰臥或俯臥,用語言、動作示意他坐起來,並扶寶寶雙手鼓勵邁步或用玩具、食品引逗他坐起來。此時要表揚他,讓他高興,使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進一步發展。
花樣爬行
經過一個月爬行訓練的寶寶,到這個月已經由原來手膝爬行過渡到熟練的手足爬行,由不熟練、不協調到熟練、協調,你用他喜歡的玩具逗引他,他會像一名生龍活虎的運動員一樣向前、向後、向左、向右,一會兒躍躍欲試一會兒又急轉彎猛撲過來。
(10)10個月
扶行到獨走
繼續讓小兒扶物或扶手站立,並訓練寶寶扶著椅子或推車邁步,可將若干椅子或凳子相距1尺讓寶寶學走,也可讓寶寶在父母之間學走,距離漸漸加大。父母扶寶寶學走時,先用雙手,然後單手領著走。
以後可用小棍子各握一頭,待寶寶走得較穩時,父母輕輕放手,寶寶以為有人領著棍子,放心地走,漸漸過渡到獨自走穩。
站起座下
繼續9個月訓練內容,能靈活由站著到坐下,由坐著到俯臥後再拉物站起,並行 走。鼓勵寶寶自由活動,進行各種姿勢多種體位的活動。
(11)11個月
踢球
寶寶已經能夠扶著床欄、凳子、沙發等由蹲著到站穩,你可在距寶寶的腳3—5釐米處放個球,讓他踢,在踢來踢去的過程中,他十分開心,鍛煉了大腦的平衡能力,促進了眼--足--腦的協調發展,還建立了「球形物體」能滾動的形象思維。
爬越障礙
11個月的寶寶具有熟練的爬行技能和極強的攀高欲望,一刻不停地「攀上爬下」 是這階段寶寶的特點,這是寶寶自我探索、自尋其樂、增強才幹的動力。應創造條件和寶寶開展爬「大山」「越障礙」的遊戲。
(12)12個月
獨走幾步
訓練小孩能夠穩定地獨自站立,之後再練習獨自行走。開始可在父母間學走,再到獨自走幾步,以後逐漸增加距離,拖拉玩具可以增加學走的興趣。
蹦跳
讓寶寶雙手扶床沿、沙發站穩,你可以喊著口令做雙腳輕輕跳的示範動作,寶寶借助雙手的支撐力量,模仿著用兩腳踮動,你要鼓勵並喊著口令。反復幾次後,你一喊口令,寶寶就會隨聲踮動雙腳,這對控制身體的平衡能力,培養勇敢、堅強的品格很重要。
(13)13個月
行走自如
繼續練習獨立行走,使小兒從蹣跚的幾步,逐漸到較長距離穩定地行走。如小兒拉著拖車類的玩具走路,與同伴比賽誰走得快,採用讓他扔球,撿球,跑來跑去找玩具等遊戲的方法訓練寶寶的綜合動作能力。
爬樓梯
練習手腳和全身的動作協調。如讓小孩爬上幾級不太高的矮滑梯或臺階,然後再扶住滑下來,反復練習。家長要注意安全保護,坐滑梯要穿合襠褲,以免蟯蟲交叉感染。
(14)14個月
動作遊戲
和小孩在地上玩多種動作遊戲,如與小兒玩球、踢球等,這樣可鍛煉小兒在獨立行走中自如地做各種動作。可讓小兒推著嬰兒車玩,教他推車前進,轉彎等,還可練習側身走,後退走,大人在一旁保護,並不斷表揚他走得好棒。
拋球
給孩子一個玩的球,教他舉手過肩用力將球拋出,反復練習,直至能向前方拋球。以鍛煉平衡和動作協調能力。
(15)15個月
扶欄上下樓梯
大人牽著小兒扶欄上、下樓梯。讓小孩自己扶好樓梯扶手,一步登上,兩足站穩 再向上邁步。熟練後放手也先從上樓梯開始。自己上樓梯後,家長再牽著孩子慢慢學習一步往下邁,兩足在臺階站穩之後,再伸足下邁。一面邁步,一面鼓勵「寶寶真勇敢」。
會跑步
家長拉著小兒一隻手教他慢跑步,可與孩子同跑,讓他模仿你跑,逐漸站在孩子前面拍手叫他跑過來。如果大人不幫助,他不會自己停止。
雙足跳下一級臺階
大人用雙手牽著孩子從最後一級臺階跳下。孩子漸漸學會單手牽著跳下臺階,更喜歡在散步時由父母牽著手雙足往前跳躍。
(16)16個月
上臺階(樓梯)
如小兒行走比較自如,可有意識地讓孩子練習自己上臺階或樓梯,從較矮的臺階開始,讓小兒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漸再訓練自己下樓梯。
學跳、學倒退走
讓小兒練雙足跳,拖著玩具倒退走,或做「你來我退」的遊戲,練習能較穩定及持續地倒退走。
跑
與小兒玩捉迷藏、找媽媽的遊戲。在追逐玩耍中有意識地讓小兒練習跑和停,漸漸地孩子學會在停之前放慢速度,使自己站穩。逐漸使小兒能放心地向前跑,不致於因速度快,頭重腳輕而向前摔倒。
擲球
與小兒一同擲球,並說:「扔到我這邊。」父母各站一邊,小兒站中間,讓小孩學向兩個方向扔球。
(17)17個月
雙腳跳
拉著小兒的雙手與他對面站立,先示範雙腳跳一次,然後與孩子同跳,開始練習時可拉著孩子的兩隻手,讓他雙腳跳,逐漸由一手牽著跳到扶物跳,進一步讓他自己跳。反復練習,對腦平衡系統的協調發展十分重要。
爬上高處
讓小兒搬個板凳放在床前或沙發前,先上板凳,上身趴在上面,然後把一條腿抬起放床上,幫助他爬上去。孩子漸漸學會爬上椅子,再到桌子上夠取玩具。獨自夠取高處之物,會有一定危險,家長應將熱水瓶及可能傷害孩子的物品移開。桌子上不要鋪桌布,不放易燙易傷物品,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跑
繼續跑步練習,如把小球滾出2米之外,讓孩子跑過去拾回來,再滾出去,再拾回來,反復練習。
走
在小孩行走自如的基礎上,玩一些走步的遊戲。如把地上五塊地板磚比作橋,讓小孩練習從橋上走,以訓練他的平衡能力。
踢球
讓寶寶練習踢球,如父母分別站在他的左前方和右前方,邊喊口令「把皮球踢向「爸爸」或「媽媽」,邊鼓勵孩子踢球,做對了,給表揚。
(18)18個月
走「S」形線
用粉筆在地上劃一個約10米長的「S」形線,讓孩子踩著線往前走,走到頭,並且,始終能踩著線走,要給予讚揚。如果完成得好,可根據小孩情緒來回走幾趟。能促進左右腦的健康發展。
越障礙
在地上平放六塊磚,每兩塊間距5—10釐米,讓小孩練習在磚上走,每步踏在一塊磚上,家長要在旁保駕,以防孩子磕碰在磚頭上。這對小兒大腦平衡知覺,空間知覺的發展大有好處。
展翅飛翔
帶孩子去戶外寬敞的地方,同孩子一起張開雙臂當翅膀學鳥飛。一面同孩子唱歌,一面有節奏地使雙臂上下運動,兩腿快快地小跑和跳,使上下肢同時活動,讓孩子高興。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粒方不插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遊戲這裡買➡️https://myship.7-11.com.tw/cart/confirm/GM2008191889365 0:00 5 心靈共感 4:43 4 推理事件簿 8:33 3 高塔神廟 11:57 2 國家公園:自然之旅 15:28 1 心靈同步(靈光同現) ...
動作協調能力 障礙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個月一次的遊戲課!
#固定每月第一個星期五的早上10點鐘!
#信望愛東勢據點等您的到來!
106.01.06(五)
哇~今天我們超厲害的!
不管是輪胎~大球~軟墊~
不管是走的~爬的~跑的~
設下的障礙都被我們克服囉^^
不僅如此喔!!
我們還在磚塊上搭小火車呢~
平衡感越來越厲害了:)
藉由一次次的職能團課
讓我們的動作協調能力進步了
我們也都學會遵守團體規範囉!
真感謝蘇老師不辭辛勞地來到東勢帶領我們一起成長:)
#下次職能團課時間:106.02.03(五)10:00-11:00
#東勢據點等你喔^___________<
動作協調能力 障礙 在 粒方不插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遊戲這裡買➡️https://myship.7-11.com.tw/cart/confirm/GM2008191889365
0:00 5 心靈共感
4:43 4 推理事件簿
8:33 3 高塔神廟
11:57 2 國家公園:自然之旅
15:28 1 心靈同步(靈光同現)
但是近期讓我最驚豔,也帶給我許多朋友們數不禁的娛樂的作品,當然就是《心靈共感》,
該怎麼開始形容這遊戲?
我是說,你看看它的外表就會忍不住被吸引了吧?
這個看起來像是嗑了迷幻藥,全身上下都在告訴你「玩我」的封面,
每次有人第一次來我的工作室時,第一個好奇的桌遊幾乎都是它。
而你一打開來,看到的就是一個幾乎像是玩具,卻又同時像是個魔術戲法的東西,
它一拿起來,插在盒子上,不需要任何設置就能拿出來玩了,
這令人目不轉睛的設計,幾乎像是在炫技,一擺出來,馬上就能讓人眼睛一亮。
這就是所謂真正高明的派對遊戲,連人都還沒開始玩的時候就已經炒熱氣氛了,
這個輪盤是什麼? 這個指針是做什麼用的?
「我馬上就會跟你們解釋了」你笑著回答。
啊,多麼美妙的感受
但是,這遊戲到底怎麼玩?
非常好的問題,現在,容我用我今天剛出的遊玩影片其中的規則說明。
下一款要來介紹的,就是《推理事件簿》,
我知道,看起來不太像是你平常認知的聖誕交換禮物桌遊,
但是,相信我,如果你要送一個真的收到會開心的禮物,沒有人會不喜歡這個桌遊。
推理事件簿,是一個打開就能玩,完全不需要看規則的遊戲。
我是說真的,不是「規則很簡單」,是完全不需要看規則。
因為這個遊戲最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是一個搭配app進行的遊戲,
你在遊戲過程中,就是到各個地點,盤查各個看起來心懷鬼胎的人物以及目擊證人,
蒐集線索,去詢問專家,來尋找出任何破解案見的蛛絲馬跡。
而你是怎麼做這些事? 拿著你的手機,掃這些卡片的QR Code。
它甚至還有提供一個教學關卡,在玩完之後,你就能馬上毫無障礙地進行這個遊戲了,
我會推薦《推理事件簿》的原因就是因為故事性,
相信各位應該很少遇到不喜歡懸疑推理故事的人,而在這個桌遊之中,
你就能自己真正扮演警探,去逐漸將這些案件的拼圖逐漸拼湊出來。
而這些案件,我得說,都非常具有挑戰性,
不像許多你可能玩過有推理元素的電玩,
這遊戲是真的要用上你聯想以及觀察的技巧,才能知道要拿什麼線索去問什麼人,
要跟誰打聽某人的蹤跡。
而你看到什麼線索,就請其他玩家幫你把那一張線索卡拿起來,掃一下就好了,
看到這個機制,你可能會想「那為什麼這是一個桌遊? 幹嘛不做成遊戲就好了」
但是關鍵就在於,這也許是到目前為止將電子內容與桌上遊戲融合得最好的內容,
因為這些線索以及地點和人物,全都是擺在桌上看得清清楚楚的圖片以及文字,
你不需要費盡心思去連結或是做筆記。
當你心中有一個理論,就先去找一個人,再掃一下你想問的線索或是人物就好了。
嘿,這位...看起來一副就是很可疑的中年男子,
請問你對於這個繩子有什麼看法?
「這個...說來話長,這是我的個人癖好,你還是不要知道比較好」
而說實話,這遊戲的故事有時候可說是流於D俗,甚至是B級片等級,
有時候更是有一些刻板印象,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影響遊戲體驗的缺陷,
有時候甚至還讓它更讓人沉浸於其中,也加快了節奏以及整體的刺激程度。
其中充滿各種八點檔的荒唐故事以及案件,每破完一個劇本都讓人覺得「貴圈真亂」,
但是這正是這個遊戲的吸引人之處,
在聖誕節那天,打開這盒遊戲,大家一起推理這些離奇又好笑的案件,
互相丟出各自荒唐的推論,
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遊戲。
而之後更是有更多劇本擴充,跨足不同時代,從50年代的黑色電影到80年代的怪奇物語都有
更重要的是,有時候你懶得找其他人玩,這個遊戲當然也可以單人遊玩。
《推理事件簿》,非常推薦。
現在,你可能在想「嘿! 那如果我想要在我們的聖誕派對上喝酒,
然後在ㄎㄧㄤ掉的情況下玩遊戲,那要玩什麼?」
噢,孩子,讓我跟你推薦一個完美的遊戲。
見見《高塔神廟》,這個遊戲,實際上的體積超小,一個夾鏈袋就能帶出去玩,
我們上次去台南玩的時候就是在民宿拍了這個遊戲的影片。
為什麼我會說超適合邊喝酒邊玩?
因為,這遊戲是所謂的「技巧型遊戲」,也就是那些考驗你手眼協調的桌遊,
在這個合作遊戲之中,玩家們的共同目標是要把這個高塔建到指定的層數,
最少三層,最多...沒有上限,這我等一下再來解釋。
每一回合,你就是要抽一張藍圖牌,並且依照上面的指示來放柱子,
有一些可能是要你放兩根,有些可能是要你把兩根下層的柱子移到上層。
關鍵是,你只能把柱子放在相同顏色的格子之中,所以這並不是一個讓你隨便亂放的遊戲,
而每次把一層的格子都填滿之後,你就必須要加一個樓層板塊,
如果你覺得這放下去絕對很不穩的話,可以擴建地基,但是這樣的話就要加一張樓層牌,
意思就是說,你們的目標,從建造三層變成了建造四層。
而如果你無法達成藍圖的指定目標,或是不想答層的話,一樣要加上樓層目標。
所以,這遊戲就是各種你和你隊友自己成為自己的絆腳石,
上個回合放的柱子以及樓層板塊,下個回合才發現,
啊,完蛋了,我現在面前的柱子組合根本放不上去。
所以這不只是一個比誰的手比較不抖的遊戲,其中還有一些規劃以及策略,
而藍圖牌還有分簡單、中等、困難,因為每種難度都是有限的,
所以你沒辦法一直選擇簡單了藍圖來蓋,要在情況不怎麼危急的時候挑戰一下困難藍圖。
那你知道這遊戲更困難的地方是什麼嗎? 你不只要建到指定的樓層數,
你還要把柱子全部用完,或是把樓層板塊全部蓋完,或是把藍圖全部用完,
才能結束遊戲。
所以即使你已經建到了指定的層數,還是要戰戰兢兢地把這個搖搖欲墜的高塔蓋得更高,
因此,這是個不斷的掙扎,我到底要勉強試圖達成這個藍圖,
還是放棄,把它加到樓層牌堆?
有時候,在你規畫得好的話,你甚至能夠把這個高塔建到不可思議的高度,
我之前就有看過有人在蓋到七層的情況下贏得遊戲。
那想像一下,在一群人黃湯下肚,已經有點神智不清的情況下玩這個遊戲,
想像一下每個人都掙扎著拿著柱子,費盡吃奶的力氣不要把這個高塔弄倒,
結果還是不小心因為自己之前放的板塊不太平衡,結果,整座高塔,就這樣傾頹。
多麼美妙的一瞬間,即使輸了,所有人都還是共享那爆炸性的一瞬間。
如果這不是一個好遊戲,那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了。
下一個遊戲,大概是這幾個之中最跳Tone的,
這個遊戲,是《國家公園:自然之旅》
欸等等嘛不要走得那麼快! 回來啦拜託我保證它沒有聽起來的那麼無聊
欸!
我是說...你就看看這遊戲!
你大概沒有看過如此美麗的遊戲吧?
這盒子一打開,就是一張明信片歡迎你,以及一本用神奇的紙質做成的說明書,
接下來,就是一些完美收納著的資源,就好像幾盒你不小心忘記收在哪裡的巧克力。
我的天啊,你就看看這些卡牌以及板塊,
每一個畫的都是一座不同的國家公園,每一張都是精心的手繪藝術,
充滿鮮豔的色彩,鮮明的線條,強烈的光影對比,
就連對大自然沒什麼興趣的我,每拿到一張,都忍不住多看幾眼。
但是,這遊戲並不是有顏值而已,
在這幾個排好的板塊上,每個人會有兩個冒險者,
而你要做的事,就是往前移動任意的格數,但是你一但移動了,就不能回頭。
更重要的是,你不能站到其他冒險者存在的地點,除非你用掉你的營火,
而營火token每一次更換季節才會翻回來。
意思就是說,你必須要仔細思考你究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我真的需要這一格的資源以及動作嗎?
或者我可以先到其他格做事,不急著用掉我的營火?
在這幾個簡單的機制之中,就產生了許多張力,
在後面的格子有一些我非常需要的資源,那也許...我可以讓我的一個冒險者直接衝過去,
然後再讓我另外一個冒險者慢慢走?
更有趣的是,在你拿到水資源的時候,還能裝滿水壺,用來換其他更多的資源,
這遊戲看似簡單,確實也是很簡單,你甚至拿給你爸媽玩也行,
但是其中卻有不少從它外表看不到的策略。
就連你走到這一條路的最後時,還是有更多選擇,
你要直接把資源換成國家公園卡來得分,還是要買裝備讓你之後比較好做事?
或者是先預約你資源還不夠換的國家公園,以防被其他人搶走?
而這個看起來非常悠閒的遊戲,事實上卻充滿著各種間接的競爭性,
因為一切都是如此清楚明瞭,你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其他玩家到底想做什麼,
哦,它在蒐集一堆光跟森林資源,看起來就是想要拿走黃石公園,
那這時候你就可以先把那個公園預約走,來打亂對方的計畫。
或者是看到其他人已經預約了一個公園,而且營火又已經用掉了,
那你就可以故意踩到有著他需要的資源的那一格,讓他咬牙切齒地在心內罵你髒話。
這就是這遊戲最吸引人之處,它玩起來確實非常chill,的確只是個拿資源來換資源的遊戲,
卻充滿著各種卡人以及節奏上的規劃,走得快,你可能會錯過一些東西,
走得快,你可以做比較多事,但是好東西也有可能都被別人拿走了,
這就是這遊戲的絕妙之處。
所以,這不僅是個充滿顏值的好遊戲,還適合任何人一玩再玩。
當然,最適合拿來交換或是一群人一起玩的遊戲,是這幾個遊戲之中最小盒的,
但是卻也可能是設計得最巧妙的。
這個遊戲,是心靈同步,現在改名叫做《靈光同現》
很多人大概都是因為之前我們玩的影片才知道這個頻道的,
而據我認識的桌遊店老闆和廠商,在那部影片發布之後,全台灣好像缺貨了半年,
我在此誠摯地道歉,但是也謝謝各位。雖然我沒有賺到半毛錢
這個遊戲,非常簡單,有1-100的數字牌,第一關,每個玩家發一張牌,
第二關2張,第三關3張,以此類推。
而我們的目標,就是依照數字從小到大把牌打出。
聽起來很簡單,對吧?
但是關鍵就在於你沒辦法溝通,你不能跟隊友提示你手上的牌是什麼數字,
最硬核的玩法,則是完全不能說話。
這就是這個遊戲「心靈同步」的地方了,
一開始你只能瞎猜,推測什麼牌什麼時候能出,
有時候你手上的牌明明就超大,但是為什麼就是沒有其他人要出牌?
難道他們手上的牌更大嗎?
而從這個遊戲的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你就會如此不斷地培養默契感,
不斷地看出每個隊友對於數字的概念,有些人會出得很急,但是有些人死都不出牌。
你還可以把手舉起來喊暫停,再繼續重置這次的尷尬互看,
就有如西部片的對決,隨時都可能有人開響下一槍,
你只能從其他人的眼神推測你到底該不該開槍。
而每次有人不小心出了不該出的牌,全場的哀號總是讓人同時鬆了一口氣,卻又變得更為緊張。
你還可以發動手裡劍來讓每個人丟掉手上數字最小的牌,
但是因為整場只能發動約莫三次,你要謹慎選擇什麼時候發動,
太早發動,可能會浪費在原本靠默契就能解決的情況上,
太晚發動,可能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這遊戲就是如此,像是個讓人上癮的魔藥,在你失敗之後會想要馬上接著下一場,
接著再一場,然後再一場。
雖然你從頭到尾都不能說話,但是你卻能感受到深刻的...心靈同步,
就好像你在玩了這個遊戲之後就學到了讀心能力一樣。
一個如此簡單的遊戲,卻能創造出如此樂趣,真的是令人極為崇拜。
所以,如果你想要看起來沒什麼厲害,但是卻有無限爆發力的遊戲,
極為推薦《心靈同步》
狼人殺 阿瓦隆 派對遊戲 驚爆倫敦

動作協調能力 障礙 在 小宇麻麻 育兒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感覺統合的發展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手眼協調能力不足的孩子,小肌肉會不夠靈活,可能會寫字緩慢、字體歪斜、不太會繫鞋帶、精細動作老是做不好...等,
尤其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用手機當作育兒保母,更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現在孩子的活動空間及活動量比以前減少許多,父母更要注意訓練孩子的動作協調性,以增強孩子的學習能力。
【美國B.toys玩具】是以感統玩具著稱的品牌,每一項商品都有它不同的特色,最重要的是,材質都是100%不含塑化劑、雙酚A、重金屬鉛的,產品都有經過認證,並通過環境賀爾蒙等有害無質檢驗,
真的是非常優質的玩具,都是棠棠小果的最愛,如果有長期追蹤小宇麻麻的粉絲,一定有看過我的分享,好幾款都是從他們北鼻時期一直玩到現在還玩不膩喔!
家長可藉由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不但可以增強孩子手眼協調的訓練,更可以提升親子關係,促進各方面的發展。

動作協調能力 障礙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策劃:裘凱宇
撰稿:陳怡璇
剪輯:鄒博全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經常在工作跟生活裡面,聽到這樣的案例。比如說,有一對情侶,他們在交往了幾個月之後,很快的決定要住在一起。
可是等到他們同居了一陣子喔,就要面對生活習慣啊,和價值觀的差異,於是開始出現很多的摩擦跟爭吵。
那他們之間經常會有這樣的對話,這樣對話就是呢:「還好我們現在只是同居誒,如果要是結婚之後,才發現你是這樣的人,我的打擊會更大…」
再不然就是:「啊你怎麼會是這個樣子!你怎麼會是這副德性!你是我當初愛上的那個傢伙嗎?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怎麼都沒發現你會這樣,你實在是太會偽裝、太假仙了啊…」
所以,你聽到這裡的時候,是不是也對於這樣的劇情,感覺到有點熟悉?回頭看看自己身旁的那個人,是不是有同樣的感覺喔。
確實喔,在愛情剛發生的那一刻,經常是兩雙眼睛看對眼,最美的遇見啊!談過戀愛的人都知道,那種眼裡只有對方,被視為是無人取代、唯一摯愛的甜美的感覺,真的是很好。
但是正是因為「戀愛」讓人有這麼心醉神的感覺,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忽略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們不能否認喔,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背景。所以在性格、脾氣、生活習慣各方面,無論大小事,一定會有很多的不同。
當我們的熱戀的激情褪去之後,再相愛的兩個人,都要面對真實差異的考驗。那你會不會有一點好奇,為什麼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很難去看到彼此的「不同」,眼裡只有彼此的「共同」?
在這邊跟你分享一個心理學的研究,有一個專門研究記憶的心理學家,她叫伊莉莎白.羅芙托斯。
她在一九八七年,有一個叫《法律與人類行為》的學術期刊裡面。她提出了一個觀點,叫做「武器聚焦」這樣的現象。
在這篇論文裡面呢,羅芙托斯和她的研究團隊,就根據凶案現場的目擊證人,他們的證詞去進行很多的實驗跟訪談。
他們從很多的受害者,或者是目擊的證人的訪談當中發現喔,當一個犯人,拿著短刀、手槍,這些凶器的時候,人們的眼神、眼光,很容易就只會注意「凶器」。
於是呢,他們能夠正確的記住,犯人拿了什麼武器,然後能夠說出關於這個武器,到底是什麼東西。
在一剛開始,這武器在哪裡出現,最後有沒有人開槍,或有沒有人被刺傷到,或者是「凶器」到底他是怎麼樣使用的、怎麼樣去做傷害的,這些東西大家都回答的出來。
可是,當研究團隊進一步問這些目擊證人,關於犯人的什麼?身高啊、穿著啊、後來他往哪個方向逃走?
這些目擊證人的記憶卻很模糊,想了半天都很難拼湊出,犯人的長相跟樣貌,還有跑到哪裡去,這些其實是更重要的細節。
這個實驗,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如果有人,有那些特別吸引你注意的一個特徵;那麼這些人,他其它的小動作、他的個人的習慣,就容易被這個特徵掩蓋住。
也就是說喔,眼裡只有看到他那個最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其它的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那我們這時候拉回來想一下喔:「為什麼我們會愛上一個人?」
在剛開始的時候,對方吸引你的原因,無非就是可能是亮麗的外表啊,或者是他的才華啊,或者是他某一項很出眾的能力。比如說,他很會逗妳笑。
可是要命的就是喔,無論你愛上一個人的原因是什麼,那個吸引你的關鍵,
其實不要懷疑,那個關鍵就是「凶器」!
就是「武器聚焦」的聚焦效果,有了這樣的凶器,你就會形成「武器聚焦」的現象。於是你其實會看不見,你們彼此間的差異。
更容易忽略了兩個人,其實是不是存在,不適合長久維持關係,的一些主要的原因;於是呢,愛情就很容易留下遺憾的結局。
根據研究統計喔,一段感情的高峰,就是以愛情最「火熱」程度的一個時間,
大概三個月,熱戀期就是三個月。
有更有進一步的追蹤告訴我們,談戀愛的人,在一段戀情漸漸的穩定,大概兩年之後,戀愛給人的額外的滿足感,就是那種讓你每天都覺得高潮的感覺,會回復到跟以前單身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這也說明喔,其實「熱情」本來就會褪去。沒有人每天都在熱戀時期的,也就是說喔,我們在愛上一個人,大概兩年之後,濃烈的愛意啊,就會變成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種親情的感覺。
所以,如果我們把眼光喔,放的長遠一點,如果你因為一段不如意的感情,讓自己的心情老是卡在某個人身上啊,而且除了讓自己情緒上很不舒服之外呢。
這個卡住的感覺,這種所謂的「情傷」,它還會影響到你的工作、生活,甚至於生命的前進。問問自己,這樣值得嗎?
事實上喔,如果你願意用更務實、更理性的角度來思考「愛情」、「親密關係」的話,那很多事情會有不一樣的看見。
其實,話說回來「情傷」是一個讓自己空轉,而且又不符合時間成本的事情。所以,如果能夠在戀愛關係裡面,不要有「情傷」或者是有這些「副作用」,那是最好的。
所以,我們要怎麼樣「談戀愛」,又可以避免「情傷」的發生呢?
首先喔,我要幫大家破除一個迷思,其實你的情人他沒有騙你,怎麼說呢?
你也可能喔,相信自己愛上的,是自己眼中的那個他,只是因為「武器聚焦」的原理,讓你在愛情剛發生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他其它的行為細節。
也就是說喔,你後來不喜歡他的壞習慣、脾氣或是個性,他從一剛開始就在啊。只是你在剛開始的時候,都聚焦在所謂的「武器」、所謂的「凶器」,他其它的特質你完全忽略掉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熱戀的時候、在戀愛初期的時候,你會覺得這些是「小事」,甚至於它完全不是問題。所以才會讓人在熱戀期過後,必需要承擔那種想像的幻滅啊、心碎的風險。
當然,我也必需說,如果你在陷入熱戀的時候,還要你去留意對方其它的行為細節;甚至於,你要認真的去考慮,兩個人是不是能夠真的,適合走的長長遠遠,其實這強人所難啦。
沒有人在熱戀期的時候,會想到這件事;或者是當大家在熱戀期的時候,你想這件事情的答案只有一個,叫做「一定可以的」。所以,換成是我,我可能也做不到。
所以今天在這裡,我提供你一個,可以避免「情傷」的具體作法。這個做法就是先提醒自己,在熱戀的期間,先不衝動的做任何的重大決定。
千萬不要喔,馬上一拍大腿、一拍桌子就說:「咱們倆來閃婚吧!」,這你一定會後悔。
等到了熱戀期過後,記得要回頭想想一些實際的層面。比如說,問問自己:「我能不能因為他的才華,包容他的收入的不穩定?」
「我能不能因為他的美麗跟帥氣,包容他生活是邋遢的,而且不修邊幅?」,
或者是「我能夠因為他的工作、個性非常的穩定,包容他不夠浪漫?」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都是一體兩面的?所以要避免「情傷」,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受」,這個世界上,其實不存在「完美」的人。「完美」這個概念喔,只存在「遠的要命王國」裡面的想像裡。
所以,人的注意力是我們很珍貴的資源,當大部份的注意力,我們都被特定事物吸引的時候,也就是說「武器聚焦」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很難去留意到,其他的特徵,儘管這些特徵一直都存在。
那更不要說,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去做適當的準備。所以,當愛情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想要好好的享受,戀愛的甜美跟美好。
但如果我們能夠同時知道「武器聚焦」它就是會發生,我們就能夠更有意識的提醒自己,仔細去看出彼此之間的差異。然後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需要,不要讓熱戀矇住自己的雙眼。
你如果很在乎「務實」,那麼他的「浪漫」,可能就會傷害你們的「務實」。如果你很在乎「浪漫」,那他的「穩定」、他的「務實」,可能就不會是你要的。然而這一切,它其實不是在一剛開始、你在熱戀的時候就會發現。
然而,我也必須很實在的告訴你,這一切不管你是不是熱戀,它一直都在「那個人」身上,只是你可能都沒有看見、你也沒有聽見。
所以,也因為這樣的特色跟現象,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進入了戀情會用兩個字來形容,叫做「暈船」嘛。
其實,「暈船」這兩個字是很到位的;因為不管是暈船的過程,跟暈船的結果,都讓你痛苦萬分。可是呢「暈船」這兩個字,好像對於一些熱戀的朋友來說,他從來不會承認自己「暈船」。
就如同可能你在熱戀的時候,你也從來不會承認,原來你愛上的那傢伙,他有一些本質、本性是沒有變的,是你不斷的合理化他。
所以如果要避免「情傷」,我想可以好好的享受,熱戀帶給你的快樂跟美好;但是別忘了,當熱戀慢慢的褪去之後,記得打開眼睛跟耳朵,回頭問問自己,這個人他原本的模樣,是不是你要的?
如果不是你要的,沒有關係,好好的說再見。但如果你很清楚知道,可以忍受這一切,或者是可以磨合、協調出,彼此能接受的前進方向,那就祝福你喔。
其實,如果生命當中,有一份能夠滋養彼此的親密關係,那不就是一件最好的祝福嗎?
我是凱宇,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2019年的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呢,呼應到今天的主題,其實我們在進入一段關係,一定會有「暈船期」啦、一定會有「熱戀期」,如果剛開始都沒有這份激情的話,那以現在社會來說,兩個人到底要怎麼樣進入下一個階段,我也很懷疑。
但只是說喔,在熱戀的過程當中,或者是當慢慢的進入穩定期,你怎麼樣真正的看懂,跟聽懂眼前這個人,這是一個必要學會的能力。
所以,我相信在『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它可以幫助你真正的打開眼睛跟打開耳朵,就像今天一直談到的,不要因為熱戀,而矇住了自己的雙眼,而不斷的去承受那個「暈船」,很難受的過程跟結果。
所以呢,我相信3月8號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能夠帶給你很大的幫助。讓你看懂、聽懂眼前的這個人,他本來的樣子。
並且透過有效的問句,透過問句的引導,如果你還想要繼續跟這個人下去的話,那你們可以達成一個彼此都能接受,而且是沒有後遺症的共識。
這一門課,歡迎你,希望我能夠在3月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