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回台北,上了很多課,和各方朋友聊了很多事
甚至連田村的未來催眠的場地都確定了!
在此先特別感謝這位提供場地的朋友!(不知你願不願意公開,所以先匿名啦^^)
1/6可是有有個大場地囉!
而這兩天上了兩種不一樣的課程
各自有些不同的體悟
12/14的課暫時先不講,先賣個關子
而12/15是去上了Hogan的"HLS進階三"
關於課程本身,當然也是有心得,這個之後再說
我著眼點的是更重要的東西
Hogan在課堂最後講的隱喻:
「我們不是常常在廁所中看到一個告示嗎?:『我知道你很有自信,但請再向前一步!』這就是我要送給大家的一句話。」
是的
雖然這只是一句老師勉勵學生的話
但老師也是在說老師自己呀!
HLS(催眠式語言溝通術),這本來就是一個很奇妙的課程
因為它有點像催眠,但又不是
講了很多NLP,但好像也不完全像?
會有這個HLS課程的出來
就我個人看來,是為了要讓NLP及催眠課程更能「畫龍點睛」
畢竟,即使已經是滿滿12+2的NLP及催眠,但NLP及催眠可以應用的範圍真的是太廣,沒辦法將所有能應用的領域及方式都在這12+2天講完
故我想Hogan也是為了讓大家能將NLP及催眠更能發揮在「影響」、「銷售」等的領域上
故才開發了這個HLS課程(亦或不是「開發」而是「開放」,有上課的人就知道,呵呵!)
甚至在夜深人靜的每個晚上,研讀開發這些新的課程內容…
所以,HLS推出的目的
不但是為了加惠學員,當然也是增加收入(這不用說,辦課程可不是慈善事業)
換個角度來看
我可以這麼說…
即使老師在原有的課程中,已經有做出一定的規模了
但老師自己還是在不斷的前進並學習呀!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愈學習,愈發現自己的無知。』 — 笛卡爾
我常常就是和這些人學習,才會發現我還是很多不懂的
這包含了兩個部份…
我上課,常常不儘儘是和這些大師學習新的知識
甚至更重要的,是要學習這些老師「背後的人格特質」!
在此,感謝Hogan老師一直以來的教導(之後還請再多多指教!^^)
也一併感謝那些我非常尊敬的那些老師們(故意勾魂不說還有誰XD)
你們的課程,最吸引人的不儘儘是你們的課程內容,而是你們的『人格特質』!!!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曾憲莫A.moTs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追蹤我的ig 我會在上面分享我的生活 pk1245123 有空也可以到我官網看看喔! https://lihivip.com/420n7 ________________ 在一段結束的感情當中 真正不捨的 不只是無法實現未來的各種期盼與幻想 還有過去生活中的處處遺憾 交往時 兩人常去的餐廳.街...
勉勵學生的話 在 曾憲莫A.moTs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追蹤我的ig
我會在上面分享我的生活
pk1245123
有空也可以到我官網看看喔!
https://lihivip.com/420n7
________________
在一段結束的感情當中
真正不捨的
不只是無法實現未來的各種期盼與幻想
還有過去生活中的處處遺憾
交往時
兩人常去的餐廳.街道.景點...
分手後
你要過多久,才能平靜的獨自前去?
其實每段關係都是學習
就算失敗了也是一樣
也許是自我成長
也許是待人處事
學習經營感情
甚至去學習分手
戀人可能就像學生時期的同桌
在某個時期
陪著你一起酸甜苦辣悲恐驚
但也就只是某個時期
總是會遇到換座位的時候
老師有時候會隨機換
也有可能讓考試考得好自己選
也許靠運氣 也許靠實力
但我想能一直坐在一起的人
要嘛運氣很好
不然就是兩個人都很努力吧~
既然換座位了
回不去了
也就只能向前走
分開其實也沒什麼好壞
畢竟就是一個學習的階段跟狀態
依稀記得我小時候喜歡一個女生
喜歡好多年
但一直到畢業了
我們都沒有在一起
遺憾嗎? 遺憾
但非常慶幸我在那時候
有一個人可以讓我喜歡
至少我知道
現在想要體驗那種學生時期
純純的 酸酸的 粉紅泡泡
應該是不太可能了~
有一句話我一直覺得是屁話
「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
我認為這是輸家
才會說出來勉勵自己的話
但在愛情上面
我真的覺得這句話真的太貼切了
因為愛情沒有所謂的「結果」
沒有誰能永遠陪伴誰
相愛了也可能分手
結婚了也可能離婚
就算直至生命的最後
還是要面對到彼此的離別
既然感情的重點不是結果
那只要過程盡興
我想那就足夠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qDEBYIfXP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K3SRaX3ocgUyVIyt0jsSINiZBaA)
勉勵學生的話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青年權益由20歲下修至18歲
我們準備好了嗎?
~高金素梅 2020.12.21
從社會中不斷發生的歧視事件,再看到近日發生政治大學學生用笑話包裝歧視語言的事件,引發校園軒然大波;歧視無所不在,當行政院談論青年權益的同時,如何彌平族群間的裂痕更是重要。
比起空泛地談論年齡,教育部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更該作為學生認識多元族群文化的橋樑。拋開刻板印象,找出部落優勢,才能創造永續發展的契機,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這是我對投入大學USR 計畫的所有學校師生的勉勵。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jlTJLQ2_F4/hqdefault.jpg)
勉勵學生的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楊力州生於彰化,其父親在農村裡以肖像畫為生活工具,一心想成為畫家,楊力州回憶他童年老家的客廳,總是擺滿50張以上未完成或已完成的遺照。耳濡目染下,楊力州從小也喜歡畫畫,一路升上復興美工,大學也是就讀美術系。唯漸漸的他就明白父親跟藝術界畫家的差異。大學時代因為繪畫比賽獲8萬元獎金的楊力州,買了人生第一台攝影機,從此他不再畫畫,脫離美術世界。
會有這樣的轉變,主要是因為楊力州開始接觸大量的電影,並著迷不已。尤其是台灣紀錄片導演吳乙峰描述白化症的《月亮的小孩》,觸動並啟蒙了楊力州,發現世界有一群人渴望被別人認識、知道他們是誰。
畢業後,楊力州在復興美工當了兩年老師,但對於將來的可預期感到不安,想到自己就要教書一輩子,人生的牌如此確定攤在眼前,毫無未知,30歲的他乃毅然決然離職,前往國立臺南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學電影。
多年後,2019年上映的《紅盒子》,主題是布袋戲傳承與父子關係,但楊力州自言,隱性子題是人如何成為自己。他坦率表示,他跟《紅盒子》的陳錫煌其實都一樣,想要成為自己,不活在父親的陰影下,只是他在大二時走向與父不同之路,而陳錫煌要到76歲時才邁向自我之途。且楊力州另有所悟,關於父親對他的期待,或是他自身的想像,是他少年時想要成為父親所期待成為的樣子,根本不是父親加諸於他。
因緣際會下,楊力州展開老人命題的紀錄片創作,一為失智失能老人的《被遺忘的時光》,楊力州企圖紀錄、呈現他們的世界的真實,與常人的世界的真實,彼此之間的巨大落差。另一則是老人家跳舞的《青春啦啦隊》,反向地看望健康老人如何走向晚年。兩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捕捉、凝望老人的生活現狀與樣貌,楊力州希望能有更多的面向理解老人群體日常。
拍攝紀錄片時,楊力州會全神投入現場,拍完有難以抽身之感,他認為自己太難說再見,所以會持續關注被攝者後來的狀態,包含《奇蹟的夏天》那群踢足球的國中生們。楊力州提到,《奇蹟的夏天》首映後,對他們說過的一番話耿耿於懷多年,因為他在當下的勉勵是要年輕人們努力踢足球,但楊力州心知肚明台灣並沒有良好的足球環境。
7、8年後,楊力州前往台中觀看世足會外賽中華隊對越南隊,即便中華隊輸了,但在場11位足球員中有4名國手是《奇蹟的夏天》裡的中學生這件事,對楊力州而言,就已經是勝利了,至此,楊力州心中才能舒坦,不再感到愧疚憂愁。
小檔案
十五歲時希望可以成為畫家,卻在二十五歲時成為老師,本來以為會一直教到六十五歲退休,沒想到三十四歲時得到金鐘獎,接著三十七歲得到金馬獎,之後成為想都沒想過的導演。也因為拍片,他成為別人眼中的體育政策、老人議題、東南亞政策、偏鄉教育的專家,但其實他只會拍片,只喜歡好好說故事。
其紀錄片作品有《紅盒子》、《我們的那時此刻》、《拔一條河》、《青春啦啦隊》、《兩地: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林海音》、《被遺忘的時光》、《征服北極》、《水蜜桃阿嬤》、《奇蹟的夏天》、《新宿驛・東口以東》、《飄浪之女》、《我愛(080)》、《打火兄弟》等。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後製/賴炫佑
作品提供/楊力州
場地提供: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
🎥官網 https://1imageart.com/
🎥Youtube高畫質: http://bit.ly/2PVoJHu
🎥更多導演專訪: https://www.1imageart.com/cover-people
#導演 #紀錄片 #一影像 #楊力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ES6YxMH2rc/hqdefault.jpg)
勉勵學生的話 在 枕套大改造,講師勉勵學生的話。 - 美感生活教藝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