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1] 細說分鏡 Vol.18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52
🖍我認為,在欣賞任何一幅作品之前
🖍別被其表象,框住了你的思考
從何時開始拍照? 如果從拿相機開始亂拍,那到現在也有20 多年,但真正開始學習攝影基礎? 大概是 2003 年那時開始;那又何時開始從事攝影寫作? 從 2010 年 10 月第一篇文章起,也有 10 年了;那又何時開始教攝影? 再晚一點,2012 年 07 月開始至今,也有 9 年了,回想這過去這些重要時間點,照片對我的意義也好、用途也好,也會不斷的改變。
🟥接觸更多不同人
我曾經在資訊展、商場賣過相機,待在台北光華商場某個小角落一段時間,喜好是攝影,接觸到的自然是對「拍照、攝影」有需求、有興趣的消費者,而前來櫃位的消費者,從對攝影一無所知,開口就直問「我需要一台如何如何功能的相機」,到以攝影為攝業的「攝影師」,二者之間需求落差很大,消費金額從一台3-4 千元的相機,到一顆 5-6 萬元的鏡頭,直到一台將近 20 萬元的相機。
不同需求的客人,聊起攝影有完全不同的故事,完全不懂的客人,讓我了解他們對拍照的想法,為何會這麼簡單的也不懂? 口中說的、需要的、花錢買下去的完全不一樣,有些客人會接受我的意見,選擇我所推薦的,有些則是很確定的是「我就是要這台」,即使我心中覺得這台並不完全適合你,但有花錢、有消費,你就是客人。
另一種是以攝影為職業的攝影師,像是「婚禮攝影、新聞記者、攝影工作室」等等都有,談起攝影又是另一片天地,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前輩問我「你覺得,職業與專業,哪裡不一樣」? 一時間我也分不清楚這界限如何區分。
🔹「職業是拍出客戶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專業是客戶買你拍得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二句話聽起來很像,卻完全不一樣的層級與境界,雖然我還不曾體會後者的心情是什麼,但前者的心情我卻很能體會。🔹
談起「器材」的看法,一般消費者與職業工作者則是不同的見解,特別是職業工作者如何訴說「高級相機、鏡頭」那規格表看不到的的實際體驗,那真的沒有實際用上是真的比較不出差別,由於這裡是「光華商場」不是「攝影研究社」,也無法具體的更深入的討論,但從這些職業攝影師心得交流分享,讓我能稍稍接觸更高攝影領域的境界。
🟥天哪,你能教嗎?
一開始寫攝影教學從沒想過「我可以開課」「我能教」,甚至直到今天是我每天工作內容之一,而一通陌生電話響起,聊了一下「你是誰?」,再聊聊「你能來教我們攝影嗎?」,一開始是拒絕的,連個課程大綱、講義都沒有,一點經驗也沒有,哪敢答應一個陌生電話另一頭的邀約,但對方熱情與堅持,於是帶著一點心虛的說「既然如此,我們就來試看看吧」,於是開啟了第一堂課。
一開始設計 6 門課,慢慢變成 8 堂、10 堂、12 堂,連同進階 18 堂課,講義也從 V1.0 到 V16 版不斷的改變,也能針對不同需求、上課形態設計不同的課程組合,再設計新課程,新的內容等等。
一開始會認真的去數開了幾個班,默默為這個班的學生做點記錄,比如說有多少人啦、第一堂何時開課啦,但經過數年下來,已經數不清開過少課、有多少學生上過我的課,東西南北跑過多少地方,如果當初那個記錄的習慣有維持下來的話,我想想這幾年開過的班,教過的學生,應該是非常可觀。
🔹我總是不斷的接觸「初學者」,課程也是為他們不斷的設計、改版,背後動機當然是希望自己越教越好,能讓他們接受到更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學相長」這好段時間,我從初學者身上學到非常多、非常多,了解為何他們想學、困難在哪裡、需求在哪裡,雖然不同班的新生,彼此間對拍照的想法需求都大同小異,但每一次課程都能讓「再一次的重新學習、體會」,如果我是一位初學者,我會如何期待攝影能帶給我什麼收獲,攝影又可能是什麼樣子。🔹
「是得,我能教,我很會教」至少到了今天我總算能大聲說出這句話,但這背後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故事,少數讀者、朋友才知道的事情。
🟥旅行、攝影
除了身為他人眼中的老師,其實老師也該不斷進步,除了不斷追求更好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也試著在別的領域相結合,看看從「不同領域看攝影」,能否有想出新的見解。
我開始出國旅行,在有機會與能力下,多出去看看,2013、2014 年,我各別去歐洲自助旅行,這二次都各去一個月,當時的心情走馬看花 (現在想想哪一次不是),眼裡看到的盡是「新鮮貨」,連個路邊的垃圾桶都長的不一樣,順手拍個幾張。
在陌生的環境能產生一種「與環境陌生的隔閡」,除了眼裡看到的新鮮貨之外,心境也跟著看開了 – 原來世界好大,自己這麼渺小,應該在有心有餘且力充足下,多出去看看,雖稱不上打開什麼我們說的「攝影眼」,但至少讓我能期待自己能抱著相機,多看看更多地方,挑戰自己能走到多遠、多久。
當自己看得多了、玩得多了,就產生了另一個新的念頭「想讓我的學生、讀者看看我所看見的世界」,該如何最安全、有效率的達成這一點? 是的,我考上了外語領隊,跟著旅行社合作帶讀者、學生出國,這是最具體的方法。
🔹這讓我又用不同的心態來看待「攝影」,自己用相機、鏡頭體會這世界不足以讓我滿足,帶著其它人感動我曾經有過的感動,這是我另外的目標,我想這比多年前「入門攝影課程」相比,這更像是「進階的攝影課程」,只是這是屬於我自己的課程、我的團員反而是我的老師,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如何透過其它人的視野,來增見我所見到的世界。🔹
🟥攝影與錄影
確切的說是「靜態攝影與動態錄影」,除了在「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外,我也在「不同的表達呈現」上嚐試,也就是「動態錄影」,雖然很多人會說,若你攝影基礎有了,那麼動態錄影入門也不會太難,我也這麼認為,但就「基礎入門」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跳進來學習,才發現學會「從無到有製作出一隻影片」,跟「拍出一系列攝影作品」,這兩個根本就是「二件事」,共通點大概就是…,手上的相機既能攝影,也能錄影,少了器材進入的成本 (一部分啦)。
從 2018 年中,我開始自習「動態錄影」,從剪輯軟體的學習、到如何拍出一隻教學影片、VLOG 影片,嚐試不同器材,在這個領域,我也是初學者,每件事就像從頭來過,中間有些辛苦,但也十分新鮮,我偶爾會跟學生說:
🔹「好好體會你是初學者的身份,因你對任何事都感到好奇,而當你一切都熟練了,很容易將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你也就會慢慢麻痺,失去觀察力與好奇心」🔹
當我開始學習動態錄影過程,我也這樣子告訴自己,慢慢學習、不急,享受初學者的過程,來看看動態錄影裡頭的世界,逐漸找到與「靜態攝影」有哪些異同、彼此可以互相接替的部分,直到撰文的今天,我依舊還是個「初學者」,很多東西還是一知半解、仍然好奇。
🟥跳脫領域思考
🔹「通常在一個問題卡住,原地打轉不得其解,你在原有的領域想不出答案,而透過站在其它領域來看這待這個問題,通常都能獲得解答,或是不同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自己的事情」,但這何其困難? 如果你不是「真的站在別人的立場過」,你是無法用不同的角度、思維方法來看自己問題,但一但你有過類似的經驗,也許你也能認同上面我所說的 – 跳脫領域思考,能發現原有領域所想不出的答案,也或許答案依舊想不出來,但相信能產生更多新的想法,重回既有的領域再試圖尋找答案。
每每在教攝影過程,在課堂上講解任何觀念,教得好不好,學生有無吸收,從學生的眼中可以得到答案,對我來說難的不只是「教」這件事,難的是如何知道他們哪裡不懂? 為何不懂? 不懂為何不舉手? 還是連自己懂不懂都不清楚? 他們的眼神流露的,除了疲憊以外就是「呆滯」,這該怎麼解? 我除了試著換更多不同的例子,講講不同的比喻,笑話也一講再講,想辦法打通他們的關卡,雖有些進步改善,但我覺得問題依舊存在,不是今天,而是明天。
而直到我「真的跳脫了既有的領域」,再思考上面這些問題,部分問題我得到了答案,當我接觸到「旅行」,讓我對攝影有著更大的夢想之外,也讓我思考「為何我那麼辛苦拿著相機原因是什麼」,用這角度去想想學生辛苦下班,接著來教室上課,他們心情與期待是什麼?
當我接觸到「動態錄影」,從動態錄影過程,我思考這問題「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嗎?」一張照片帶給我們除了「視覺的記憶外」,好像留下來的東西也不多,那前面那問題「照片有無勝於有聲」這觀念是值得深思好一會。
🔹當把「動態錄影」帶到課上,才發現學生為何部分觀念依舊死記,是因為他們不在「現場」缺乏對於照片判斷的線索,他們看到照片只是「結果」,也只能參考,甚至死記,若能在一張照片之前帶點影片,較能讓他們「如臨現場」感受一些氛圍,要他們學習新的觀念,好像這問題似乎解決了。🔹
也同時能解決另一個我好奇的問題「為何一到外拍練習,學生就把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全還給我一樣」,因為外拍過程中,整個世界都是充滿線索的「大教室」,該如何依現場教他們如何判斷眼前的東西,結合所學,因為「氣氛環境」擁有太多變數需要講解,這些東西帶不進教室裡,這才是我們需要「外拍」的原因。
🟥持續重看「攝影」
教學、寫作十年的經驗,我也不斷的在改變我所擅長的領域之外,同時我也跨足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專業,帶著初學者的心情去看看我所不懂的,這份好奇心讓我在其它領域事物上,學到了很多新點子,在「攝影」及「攝影教學」上,我有很多的改變。
🔹最重要的改變,是改變我對「照片、攝影」的看法,我不再堅持那套「照片無聲勝於有聲」「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這些過去我埾持的念頭,而是更加「超越、溶合」不同領域的專業、觀點來看待這些事情,讓我能確實的跳脫單純的靜態攝影的想法,有著更進一步的成功與成果。🔹
別誤會,我依舊喜歡「攝影」,而我仍舊在不同領域持續的學習,並且帶著這些學習接觸後的感想「帶回我所熱愛的攝影」,照片對我來說,已不再只是記錄、回憶、創作、證明等等念頭,更不只是視為自己獨享的小小世界,許許多多觀念仍在我心中發芽、成長,希望我能更加堅持下去,持續的進步,也更加認識自己「為何如此對攝影的熱情,仍持續不停」,我想這問題,也是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疑問,對吧?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5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我要做富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聽過一句老話「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在於能力,而是在於思維」,在弱肉強食的股市亦一樣,散戶和大戶的差距不是本金,而是思維!是否對不同工具有足夠了解,在適當的時使,選用有利自己的工具,在跌市時不單可以保護倉位,甚至可以逆市賺錢!今天 #施傅教學 會分享 5 個門檻極低的方法,只要靈活運用,都可以在跌市中,...
「創價學會體驗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Better Leaf 好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創價學會- 【體驗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2019地區友好總會】 邁向創立90週年創價勝利之年我的人性 ... 的評價
- 關於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創價學會(?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32] 細說分鏡 Vol.0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21
🖍「猜想該用什麼曝光模式」?
🖍「光圈該用多少? 最大光圈是好嗎? 還是縮要小一點?」
🖍「快門,更沒有概念,調了半天,除了亮暗速度差別,沒了,隨便用吧」
🖍「對焦呢? 放在哪裡才是對的? 上次是對左邊,這次換右邊好了
玩相機、玩攝影這麼多年了,其實有一個設計我始終覺得「對也不對」,就是機頂上的「曝光轉盤」,這個曝光轉盤指的是像 P/A/S/M,或是「自動」「場景選擇」等功能,而這轉盤還會依不同程度使用者,有著不同的設計。
🟥曝光模式轉盤
P/A/S/M 我想就算是初學者,也會知道大概的差別,但我今天不是要介紹它們,而是談談這樣子的設計是好…,還是不好。
上面說到,對於不同程度使用者,上面這轉盤還有不同的設計,比如說針對「入門級消費者」,就還會有「自動、場景、運動、人像…」等對入門消費者更常用的功能,設計在轉盤上,好讓你可以快速的轉換拍攝模式。
而面對「進階消費者」,那些「自動、場景…」等自動模式就消失了,因為這類使用者是不需要這些功能,反倒是是多了比如 C1 自訂功能,將一些快速設定儲在相機裡,當面對到一些場合,只要快速切換到 C1 就好。
在很久前我就在想,那些自動場景模式真的會有人在用嗎? 會依照前眼的場合,轉換到適合的模式拍攝嗎? 拍出來的照片,真的有比較好嗎? 當我接觸數位相機時,我從不用這些自動模式,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反而是個問題
🟥花生醬與蘋果醬
選擇性越多,真的越好嗎? 有個著名的實驗是這樣,當桌上只有二種口味的果醬 – 花生與蘋果,經過的消費者只能從中擇一選擇,只要搭配簡單的字牌,就能賣得不錯的成果。
但如果給上消費者更多選擇呢? 加上了「巧克力」「藍莓」以及「椰子」口味」,同樣的位置,同樣的銷售手法,看起來是消費者選擇更多,應該銷售量更好吧? 反了,反而因為消費者選擇太多,產生了「選擇性障礙」,若是很明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拿了就走,這點不難,難的是左右遲疑,不知道該選哪一個最好,心裡一想乾脆放棄好了,如此一反銷售量不增反減。
而要研究那些放棄不買的消費者,「為何他們不買」的原因,五花八門,有的是不敢嚐試新口味,有的是一次只能買一瓶,但又不想買花生與蘋果,在不了解新產品下,放棄好了…,真的要談下去可又是 5000、10000 字,我們跳過吧。
🟥手機 AI 功能
近 3、4 年來,手機相機開始主打「AI 拍照」功能,第一次接觸後,直覺就想到相機上頭的曝光模式轉盤,這個 AI 拍照能自動辨識場合,看到藍天綠地幫你切換「風景」,辨識到人臉切換到「人像」,看到食物改為「美食」多麼方便呀我說,雖然一開始能辨識的場景不多,效果也不算特別突出 (看起來就像是調整色溫、飽和度、對比等等)。
但隨著硬體中央處理器的進步,辨識速度能力越來越快,表現在辨識的場景越多,越能拍出更適合眼前景像的照片,這點也是手機相機進步飛快,讓人難以相信「電腦、軟硬體搭配」能做到如此程度,真是不簡單。
🟥那些曝光參數與構圖
至於不用傻瓜模式的使用者,那就麻煩更大了,就算跳過了曝光模式的選擇,後頭你要選擇的事情可就麻煩了。
在相同的時間下,彼此距離保社防疫社交距離 1.5M,面對相同風景,視角略為有點差別,但不影響,若我們來個模仿他人作品的練習,不給你看照片,只告訴你某一得獎作品,就是在這裡拍出來的,且現在的條件與他當時可說是一樣,你會怎麼拍?
這下會讓你很傷腦筋,畢竟在場的人都不是得獎者本人,360 度視野看到的東西何其多,不同焦段所看到的視野範圍更是不同,再想到曝光變數何其多,在沒有更多線索下,這項練習根本很難達成。
但如果我將照片拿出來,哦,那就簡單太多了,照片上明確的構圖,差別是曝光參數不容易讀得出來,至少要模仿出一樣的照片機會大得多,但也沒那麼容易。
在網路上偶爾會聽到一種聲音「他還不是抄襲某某人的構圖,根本沒有創意可言」,不妨你也去「抄襲」看看,要抄到「一模一樣」或是「很像」還是需要一點功力,沒想像的簡單呢。
🟥沒有限制下更難創作
更多的限制,其實對初學者來說,反而是更好的練習,開放式的拍照練習,反而失去焦點,而所謂的「攝影眼」,就是帶著特定的觀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尋找不平凡的事物。
外拍練習我常會出一種練習就是「尋找顏色」,一開始練習是要求學生,每一張照片「只能有一種顏色」,這不難達成,第二個練習就多加一種顏色,第三個練習再加一個顏色,學生們在我的限制下,帶著這樣子的觀點四處尋找,反而拍出意想不到的練習。
這就好比果醬的例子,選擇少看起來限制多,但其實是在你腦海裡消除掉那些不必要的猜想 – 你就花生醬與蘋果醬選一個就好了,你不喜歡花生,那就只有蘋果,反之亦然,如果全世界只有這二種果醬,那或許會簡單多了。
攝影呢? 也是相同的例子,如果光圈只有「F2.8、F11」這二種選擇,快門同樣只有「1/10、1/500」二種選擇,ISO 更是全自動不讓你選,光是這樣子就有四種曝光參數組合,當所有人面對同一場景,就算是構圖不同,但在有限的曝光選擇下,作品反而變化不多,可以猜想就哪幾種可能。
但是現實是,光圈自常見的 F1.2 開始一路縮小至 F22,快門從 1/8000 一路慢至 30 秒,ISO 從 50 變化到 12800 甚至更高,可以組出多少的變數出來 – 只為了一個完全相同的構圖? 這就讓人覺得麻煩 (還是討厭?) 而人腦不擅於做選擇決定,通常會想取得最快的捷徑達成目標,此時若有老師在旁邊告訴大家「大家參考我的曝光參數 – F2.8、1/500、ISO 100」,我想當下所有的學生都會這麼做,少部分的學生再依我的數據做其它的調整嚐試。
🟥讓自己成為天線
前幾篇不斷提到一個概念,任何一張照片,都是無數的選擇中「選擇組合」出來,為何朝著這裡構圖,為何選擇這些參數拍照,我認為這是你當下對環境的感受後,受到剌激、產生靈感,在無數種變數中組合出來,每一張照片皆是如此。
在拍照練習不只是如此,還要為你所做的組合說出一些解釋,之所以這樣做、那樣決定,背後那些選擇的過程,身為老師的我更在意這些,才知道上課所教的觀念,有沒有讓你記在腦中,溶入現場加以變化與創作。
即使是相同的地點,已經來過 4、5 回,每一天的天氣也不盡相同,你做的選擇也會不同,就算是同一天、同一時刻,都還會改變一下構圖與曝光參數,因為不知道如何會是最好,反正多拍二張也不費力花錢,多拍幾張回頭再想想,這就是為何我會建議學生,照片拍完是要「回頭看、回頭想」的原因,照片的價值不是「按完快門、修好圖、分享完」就是它生命的終點。
🟥其它一般使用者
以上這些體驗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很難讓他們體驗這些故事,因為這些使用者基礎觀念不熟,甚至只是真的「只想拍照,不想花太多時間」的人,根本不想去理會上面講的這些事情,他們要做的就是「瞄準、按下快門」就拍完照片。
學會攝影,不是「學會 – 沒學會」二分法,特別是卡在中間的人,總是會多加摸索,在眾多拍攝變數下,不斷的嚐試數種組合方式,通常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但也說不出這些差別的意義在哪裡? 試著改變光圈、快門,除了景深、亮度有所不同,好像也沒別的差別的感覺,要他們解釋為何這麼做就太為難他們,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才比較好,更別說是….,感受當下環境給他們速度,透過攝影加以回應,這麼進階的攝影體驗,對他們來說,還離的太遠了一點。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30] 細說分鏡 Vol.07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91
🖍不少人錯過,我曾體驗過的經驗,
🖍花了不少時間,我終於發現,是因為什麼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種經驗 (包含我自己),為了想一賭美景真面目,花費時間、精神與金錢抵達了目的地,才發現不如預期的想像美好,這種落差有很多種可能,其一被精美的照片所迷惑,但我想最主要的還是「運氣」,別人的運氣比你好點,遇上難得的好天氣,而你在不對的季節,或是你真的運氣不好遇上天氣,讓你敗興而歸,時有所聞。
🟥談談美景
也因為這樣子,讓旅行的記憶更加的多元,同一個地點那麼多人前往朝聖,卻會得到許多不同的觀感,這一點我們可以從 Google Map 上面的「景點分享心得」上得到答案。
有些人執著,非得親眼見到…,如同傳說中的仙境、夢境的美景,同一地點去上好幾次,若是這樣子堅持,再怎麼樣也會讓你撞見一次,甚至是比想像預期的更加美好,我自己也有過相同的經驗,為了一本旅行書封面的美景,前後去了三次,這三次僅有一天的早上約 30 分鐘的時間,讓我親眼看到那兒最美的一刻。
不少人錯過,我曾經體驗過的經驗,參照我曾走過的足跡,踏過我曾經過路線,到了相同的地點,看到的完全不同,我們可以簡單說「哦,這不意外,天氣不一樣而已」,最後得到的照片風格也就不同。
🟥談談旅行經驗
2019 那年,帶著三個朋友前往冰島,在東峽灣一帶有段山路,在我第二次來冰島時曾經過這裡,在那次的經驗真的太棒了,足以讓我憑藉著照片懷念一輩子,我也想讓我的朋友見見我看過的景像,參照了天氣預報雖然多雲,但並不差,一大早就出了門,開了車上路。
「非常意外」,真的非常意外的這麼說,抵達該處時竟然起了非常濃的大霧,眼前的能見到不到 10 公尺,真的蠻危險的,不要說抵達預計的觀景台了,就連觀景台在哪我們都錯過了,可惜,非常可惜,也不能強求什麼,成為那次旅程中唯一最大的貴遺憾。
從旅行的經驗,我們來看看「攝影」,如果我們單純只求的是「完美的畫面」,而不去在意旅途過程,我們討論起來就聚焦一點。
遇上了美景當前,上天能為我們做的也都做了,我們該準備的、該帶的也無一遺漏,拿起相機、器材一一的裝好、設定好,在一陣兵慌馬亂、交頭接耳的過程中,景像是千變萬化,此時準備得越好越熟練的人,早已經開始補捉每一刻,其餘的還在慌忙中隨手猛拍也好、瞎拍也好,就這樣子渡過。
🟥談談為何要「外拍」
在我帶外拍的數年經驗,每一次我都會看到這樣子的畫面,一部分的學生不急不徐的開始進行拍攝的練習,另一部分的則是…,說不上是慌忙,而是疑慮、不熟練,整個就像是狀況外,花了不少時間才整裝上路。
一開始就整裝出發的學生,在整個外拍過程,直到集合前是見不太到他們,這很好,代表他們知道該怎麼做,其它部分同學,看到我都會與我交流討論,討論的不是該拍些什麼會有意境、主題,而偏向更基礎的「觀念、操作」,這一點其實不大好,因為這些問題都不該在外拍中發生,而是在課前就該學會才對。
外拍之所以重要,那是在外拍的過程中,充滿許多臨時要去思考、面對的問題,也可說是「臨場反應」的練習,把坐在教室內靜態的觀念,拿到充滿變化的外在環境,加以隨機應變,整個世界就像是個大形的學習教室,這才是我們需要外拍課的設計與目標。
🟥我的外拍設計
面對相同的景,同一時刻、同一視角,並不該照著老師的標準,拍出相同的照片才算成功,我心裡要求期望,每個學生所做的構圖、曝光表現,應該要從你心中發想,拿出你的照片跟我分享、討論,你為何這麼做、為何那樣決定,我覺得這才是外拍學習的重點 – 不只是把觀念拿出來實際練習,更是透過練習過程中,與這世界做更多的互動,進而發現心中是如何看待眼前的景,影響自己的思考、知覺。
「因為當你身處當下,你就已經參與這個世界」,你任何一種構圖取捨,一定是這個世界給你了剌激想法,有些人身高高了些,看到的也許較多是俯視的角度,反之有些人較嬌小點,看到的反而是仰角的視野,就算是往前多走一步、退後二步,所產生的構圖表現就有千千萬萬的組合,就算是固定「大家就站在那一點」,且相機也都用腳架固定好,不能改變高度、角度,不同人也會轉動變焦環,那構圖也就完全不同了,即使這樣子,我們依然能得到數種不同變化的作品。
曝光呢? 哦那就更不用多說了,那比視野取捨還擁有更多的變化,套用前面說的,用腳架將相機固定在那兒,增加一條限制,禁止你去變換焦段改變構圖,所有你能操作的就只有曝光三變數,沒有限制隨便你使用,前一位同學拍完了,我再將設定重新亂調一翻,讓下一位同學上前練習,且在所有同學練習完之前,都不能交頭接耳討論,相信 10 位學生上來拍,我可以得到 10 種不同的結果。
這樣子練習是很有趣也很有用的,雖然限制多,這些限制是讓我們的練習更加聚焦,相同構圖下,能做的就只有曝光的改變,而我對學生唯一的要求就是 - 告訴我你為何如此選擇這些變數,解釋分享一下,我想聽的是這個,這才是創造力的練習,這也是外拍的目標,也是參與這世界美好一刻,因為在這時刻,你每一個拍照變數的選擇,都是你與世界互動下的結果,最後呈現在照片裡。
🟥檢討問題
想是很美好,但不容易做到,通常學生無法清楚表達如此這般、每個決定背後的「why」是什麼,少部分的學生有清楚的意識表達「我,就是要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但總有約莫過半的學生,說不大出來為什麼,「就差不多這樣」子的感覺就拍完了,每次上完課我總是在想…,到底是我哪裡不對,是觀念沒有教好? 還是課程流程不對? 還是什麼順序不順? 為何總是沒有辦法傳達我想教導的東西?
每上完一堂課、開完一次課,我都會檢討這一點,並且一直在教材、教案上努力,雖然自覺有慢慢的進步,但從學生的反應中,我覺得離我理想的標準還差得遠,到底該怎麼做到更好,我想一時片刻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我想…,若要找到答案,也許該從「問題」本身開始思考,或許問題想清楚了,答案也就更加的簡單。
當好幾年自己身體力行尋找「問題」的過程,我覺得我好像對這問題,有了更多的體會與認識…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聽過一句老話「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在於能力,而是在於思維」,在弱肉強食的股市亦一樣,散戶和大戶的差距不是本金,而是思維!是否對不同工具有足夠了解,在適當的時使,選用有利自己的工具,在跌市時不單可以保護倉位,甚至可以逆市賺錢!今天 #施傅教學 會分享 5 個門檻極低的方法,只要靈活運用,都可以在跌市中,安身立命!
════════════════════
?財務自由不是夢!把握機會免費體驗?
施傅【10年財務自由】1小時簡介+工作坊
立即試看:https://gregorysy.com/
════════════════════
有效 極速 儲存千萬❓
【零至千萬加速器】1小時簡介+工作坊
免費試看:https://edu.money-tab.com/pages/accelerator
════════════════════
✨全新頻道✨【我要做世界】
帶大家擴闊視野? 去環球睇樓?️
立即訂閱:https://cutt.ly/Dzw6O3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月免費活動【★Top 5】現正接受報名:
1. 贏在美股試堂分享會(Online): https://money-tab.info/ussjac?yp=f0314
2. Kyle英國房地產分享講座(Online): https://money-tab.info/engkyle?yp=f0314
3. Andrea&Alison澳洲房地產分享講座(Online): https://money-tab.info/aaaust?yp=f0314
4. Dennis 我要做程式交易分享講座(Online): https://money-tab.info/mutden?yp=f0314
5. Ronald「基」密部署 (Online): https://money-tab.info/fundron?yp=f0314
所有課程/活動一覽: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yp=f0314
施傅新書「量化交易」手冊
網上即買: https://money-tab.info/2020-book-purchase?yp=f0314
✓ 追蹤我:
➔ Youtube【我要做富翁】
https://bit.ly/35LOy2J
➔ Youtube【富翁電視MTTV】
https://bit.ly/35dJW4Y
➔ Youtube【施家加四個】
http://bit.ly/3cSfbGk
➔IG【gregory_sy】
https://instagram.com/gregory_sy/
#大戶思維 #抗跌 #對沖
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經濟不景各國政府不斷 QE 放水,令手持現金的市民,購買力被通脹蠶食,有人會買黃金保值,但黃金的價格多少才算是合理?要去到哪個水平才反映了 QE 的影響?我們又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知道合理價是多少?這次 #施傅教學 會剖晰令黃金升值的真正原因,並會分享一個我們都在用的黃金合理價公式。記得和朋友分享,以及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財務自由不是夢!把握機會免費體驗?
施傅【10年財務自由】1小時簡介+工作坊
立即試看:https://www.gregorysy.com/
════════════════════
❓有效 極速 儲存千萬❓
【零至千萬加速器】1小時簡介+工作坊
免費試看:https://edu.money-tab.com/pages/accelerator
════════════════════
茶敘50 《ALL or NOTHING》
立即購票:https://edu.money-tab.com/pages/teatalk-50-online
所有課程/活動一覽: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
施傅新書「量化交易」手冊
網上即買: https://www.money-tab.info/2020-book-purchase
✓ APP下載: http://onelink.to/mtapp
✓ 升級版: https://money-tab.com/membership
❖訂閱【富翁電視MTTV】頻道:
https://bit.ly/35dJW4Y
❖訂閱【我要做富翁】頻道:
https://bit.ly/35LOy2J
❖讚好Facebook專頁:
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追蹤Instagram專頁:
https://www.instagram.com/money_tab/
#通脹 #無限QE #施傅教學 #一個公式計完 #理財 #QE #Mike Maloney
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Better Leaf 好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eToro - 10萬美金體驗】
繁體:https://etoro.tw/3hqehn2
簡體:https://etoro.tw/37Z5AwQ
英文:https://etoro.tw/3mYn14T
好葉投資組合表現:https://etoro.tw/2L7Qmwo
美股投資交流群:https://t.me/investCafeChat
30堂課搞定價值投資 ☞ https://bit.ly/Value-Investing-YT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未來業績指標。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學會省錢,告別月光族】
金錢如時間一樣,
都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不見?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學會正確的理財觀念,
就能夠創造自己的現金流,
擁有更多資金去做其他事情。
影片概括:
00:00 使用紙鈔
01:47 善用信用卡
03:43 月結單
04:35 忽略促銷活動
05:34 延遲花費
06:47 價格換時薪
07:45 收入分配
【更多相關影片】
用50美元買到谷歌的股票 :https://youtu.be/xnASOFQItMA
5個步驟,從投資新手邁向投資高手:https://youtu.be/lVe9DyCTsgE
4種現金流現象 :https://youtu.be/X9Ph2JqzPIw
做到這3點,你也可以成為百萬富翁 :https://youtu.be/P1-ogY6MWDU
有錢人的大陰謀: https://youtu.be/9JqHPbu8jag
【更多優質影片】
動畫書評系列?:https://goo.gl/DtqYce
實用冷技巧?:https://goo.gl/wXmR7n
5分鐘心理學?:https://goo.gl/5YQpdK
好葉全集影片?:http://bit.ly/betterleafull
---------------------------
合作邀約:betterleafbusiness@gmail.com
#省錢秘訣 #心理技巧 #好葉
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2019地區友好總會】 邁向創立90週年創價勝利之年我的人性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創價學會 TaiwanSokaAssociation New 18K views ... 2019年六月座談會~供養 體驗 影片 ... 為您朗讀9/2020/2/28創價新聞/ 體驗談 /#南無妙法蓮華經. ... <看更多>
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創價學會(?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有人知道創價學會到底是在做什麼的嗎,好像常舉辦一些座談會宣揚佛法嗎(?,還有考試可以考(? ,看了官網實在不解能幹嘛,問這些是因為男友 ... ... <看更多>
創價學會體驗談 在 創價學會- 【體驗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體驗談】 「面對現今的全球問題,我們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和無能為力,但若然我們將這些情緒克服,並發揮自身潛能積極行動,就能助他人也發揮專長展開行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