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有時候是對情緒的一種防衛。
「生氣有什麼用?事情還是得解決啊!」「再傷心難過,日子還是得過啊!」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呢?當一件事情的發生造成我們心裡某種不舒服的感受時,有時候內在會有一個聲音說服自己,試著理智化分析事件走向來掩埋心中那不舒服的感覺。
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保護自己的防衛機制, 防衛機制存在著兩面性:防衛本身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必須且有益的,它可以幫助人類積極應對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但當它們太過根深蒂固是,反而會阻止我們觸碰自身所需要面對的情緒問題。當我們拒絕接納自身大部分的情感時,我們會消耗自己,同時削弱自己面對這個世界的力量與能力。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是指不直接面對情緒問題,而藉由間接的抽象思考去處理。比如一個配偶要求離婚的人去專研人生目的的議題,而不去處理受傷與痛苦的感覺。
之所以會有這樣子的防衛機轉,源自於幼年處理潛意識經驗的方法。舉個例子來說,可能小時候同學不跟我玩我感到很受傷,但這個時候也許爸媽會跟我說:「你要學會自己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得學會面對孤獨。」聽起來沒有錯,每個人最終還是得面對自己,學會自處是面對人生後半段很重要的課題。但在這之前,跨過了處理受傷的感覺階段,但並不代表受傷的感覺消失不見。它只是被我壓到潛意識去,不去看、不去理會,時間久了就可以當作不存在。因此長大之後,面對任何受傷與痛苦的感受時,我就會以理智化的思考來迴避處理感受。
接下來被壓在潛意識的陰影,就會透過另外一個防衛機轉投射(projection)來呈現。所謂投射就是將個人無法接受的感覺或念頭轉嫁到他人身上,以上述的例子來看以理智化作為防衛的人,就會相當受不了很容易受傷痛苦情緒化的人,當然也有很高的程度吸引這樣的對象到身邊,替自己演出被壓在潛意識未被處理的情緒與感受。但自己卻會認為他人的情緒太氾濫,應該要自我控制。這個就是因為理智作用加上投射防衛而形成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俗話說:
“You see who you are by seeing who you think other people are. Eventually you come to see that everything outside you is a reflection of your own thinking.”
意思就是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認為別人是什麼樣的人。外面除了自己,沒有別人。
#雜念與雜唸
#想知道更多的防衛機轉
#歡迎報名靈魂之旅課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時間:
很多同學在尋問其它時段,我想先開放這三個時段,你們可以自行選班,人數滿即開課。
A:星期三晚上8-9點
B:星期四下午3-4點
C:星期六晚上7-8點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
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創傷 機轉 意思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神父的鹽
時過境遷後,看到的ptt上的推文,不覺感到驚愕,可以見到這些人的盲點在哪裏,思維模式為何,與先前ptt一般自然使用者的水平差距在哪裏.
簡單邏輯並不叫做邏輯,應叫做認知偏誤.
個人的偏誤,不能當成一種邏輯,去質疑別人沒有邏輯.
我們可以看到一篇文章裡的52個邏輯,台北市議員質疑柯文哲的政治責任,他們卻以簡單邏輯去反質疑議員,堪稱52個邏輯鬼才.
→ Exxx: 這邏輯真是不簡單
推 fxxx: 啥邏輯 照他們這種邏輯警察怎麼沒辦法事先制止小偷犯案
推 exxx: 照這邏輯,監獄犯人全都政府的錯
→ lxxx: 同邏輯各地方有酒駕的也要在他上車前先抓住
推 wxxx: 自己都說偷偷施工了 妳這邏輯...
推 kxxx: 這什麼神奇邏輯
→ kxxx: 偷偷來的沒制止 神奇邏輯
噓 mxxx: 都說了是偷偷做了…還會有縱容這兩個字出現?是國文不好
噓 axxx: 什麼邏輯
→ txxx: 他知道她的邏輯怪怪的嗎?
推 wxxx: 按照這種神邏輯。強盜殺人警察沒有即時到場阻止,可以推論成國家縱容。讚
噓 cxxx: 邏輯怪怪的 都說是偷偷施工了 沒證據怎知政府知道??
推 Gxxx: 這幾個人是跟綠營走太久邏輯都壞死了嗎。
→ lxxx: 她的邏輯柯到場就能使用超能力死者復甦之術了
→ txxx: 照她的邏輯,偷排廢水的人會事先通報環保局自己什麼時候偷排廢水囉
→ sxxx: 就說偷偷政府會知道嗎 邏輯?
噓 lxxx: 批評也要有邏輯阿 綠粉抽換概念很爽齁
→ nxxx: 覺青邏輯: 要市府公務員24小時蹲點監視包商有沒有偷施工就對了
推 nxxx: 文組邏輯
推 cxxx: 照這邏輯 遭小偷也要怪警察怎不先制止ㄅ
推 mxxx: 偷施工還能讓政府知道,這什麼邏輯
推 pxxx: 這邏輯真的超級莫名奇妙 要酸柯有一堆點可以酸 偏偏這個硬要扯他就真的很噁心
→ jxxx: 偷偷施工?市府會知道還叫偷偷?邏輯咧…
→ txxx: 市長去到現場到底能做什麼事 要黑可不可以有邏輯
噓 pxxx: 偷偷來妳會知道喔 這議員的邏輯體育老師教的?妳老公偷偷外遇 還會讓妳知道嗎?神邏輯發言
噓 mxxx: 這智商和邏輯真驚人XDDD
https://hotptt.com/gu2jqfk4c8
這些統一的口徑,大致的邏輯都相當,就是典型的價值顛覆,就像我問你為什麼門沒關好,你卻跳針「難道小偷來我會知道嗎?」以此滑坡到「難道你要我預知未來嗎?」、「難道我有超能力嗎?」、「難道全世界房子被偷都是我的錯嗎?」答非所問,故意會錯意,編造成完全不同的意思,再以此指出對方的錯誤,於是叫他關個門,就解讀你要我擔負超出義務的行為,甚至到達科幻故事的領域,你要我有超能力等等,這是典型的稻草人謬誤.
這些沒有邏輯的簡單邏輯,一般都會出現在受虐者的創傷反應,也可以說是一種防衛機轉,所以柯文哲會被陳珮琪說成是「政治受虐兒」,也算是情有可原,因為這世界上普遍存在著,假造自己受傷,藉此計算得利,反控對方,明明不是一個被害者情境,卻扮演創傷者,藉此顛倒是非,騙取同理心,這樣的一種生存策略.
神父從前曾經分析過為何許多人會移情到柯文哲身上,無論是哽咽、發怒、顫抖....都容易引起一堆人共鳴,投射自己的幻影到他的身上,明明個性與人格不相同的人,卻都在一個阿伯身上找到同樣的影子,其原因,就在於他善於扮演受創者的姿態,那近乎於本能,不論再怎麼殊異的人,受創的反應是原始的語言,它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一個乞丐或者一個美女,他們都讀得懂這種語言,然後因此產生共情的反應.
細數政治人物,蔡英文大概是其中的外行,她不擅長表露情感,管中閔有類似的才能,但不像柯文哲用得如此氾濫.
民主政治,就是所謂責任政治,政治責任Political responsibility,幾乎可以說是現代公民社會的一種常識,小學的社會課本,國中的公民課本,都會記載,這應該是學習的基本.
意即,政治官員有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並且加以徹底實施的責任,以及沒有履行好職責,應當負起的責任.
也就是說,並不只單看官員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還要看其行為的後果.
「應做而未做」或許是比較簡單明瞭的說法,應該做的事情,卻沒有去做,或者做了,沒有做好,那就必須被追究政治責任.
政治責任一般來說是針對公權力而言,如果將私人或個人生活情境,直接套用在政治上,必然會產生龐大落差,造成了「公私不分」舉個例子,如果我們選出一個市長,他不進行任何決策,也不犯任何法律,他就是在那個位置上,什麼也不做,像個npc,舉凡市內大小事都跟他無關,即使室內烈火熊熊焚燒,治安敗壞,疫病頻傳,發展落後,他也沒有任何責任-那麼擺個西瓜上去就可以了,選他幹嘛呢?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當我們用民意選出政治人物,當他手握公權力,當人民基於需求讓他擔任要職,從擔任那個位置開始,他就必須為他的人民負責,回應他們的期待.
在民主社會中,每個人擔當的角色都不相同,而政治又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著他們負責的對象,和權力和責任的職掌,他們所負的責任就不一樣,我們不會說,一個警察,和一個市長,他們有相同的政治責任,或者一個媽媽和警察、市長,他們有相同的政治責任.
所以小偷犯案,我們不能直接說警察要負責,但是若一個社區竊盜案頻傳,那麼,所長可能要負起政治責任,警察若沒有善盡巡邏的義務,導致小偷頻頻闖空門,警察就具有政治責任.
如果一個小偷偷東西,警察沒有事先制止,所以有責任,這是簡化的說法,警察的職責內,確實有許多負責項目都能事先制止小偷犯案發生,但這並不是指小偷有偷的念頭的時候,警察必須預知,小偷犯案的時候,警察必須馬上在現場,並不會有人做這種要求,這是謬論.
我們問責警察,就是在他可以做到的,合理範疇,如果硬把合理範疇講成不合理的,這顯然是欠缺常識,當我們問責警察巡邏不確實,如果這就是要警察預知犯罪,這就是連常識都沒有的解讀,先失去常識,再把其他人打成跟自己一樣沒常識,這可以說是沒常識中的沒常識.
精確的說法是,小偷若犯案,管區內的警察具有阻止他的責任,這個責任不管能不能做到,有沒有做到,都是在的,這是警察對居民的責任,而不是對小偷.而警察現實做不到的地方,尚不足以構成問責的責任,但不能因為不能,就乾脆的削去警察對居民責任的存在.
上述這些謬論,就是在玩這個把戲,在幫柯文哲消除責任,市長的權力又比警察更大了,是人民選舉選出來的,所以,應負的問責,更深,更廣.
基本上,大部分的犯罪,都具有偷偷摸摸的性質,強調這個沒意義,就是廢話謬誤而已,強調犯罪行為並不會讓執法者的責任消失,就如同業者偷排廢水,偷加違法添加物,甚至貪汙,政客偷偷的走紅媒後門,全部都是「偷偷的」,我們並不會說這都是應該發生的事情,都是種意外,沒有人可以阻止,這就是把公部門當成無行為能力者.
各種稽查、突襲檢查措施甚至是制度,就是為了抓出這個「偷偷的」,或使其無法發生,如果因為「偷偷的」,就沒有阻止的必要,也沒有人有阻止的責任,那基本上,就是在否定整個民主政治存在的必要性.
為什麼說柯文哲的支持者,大抵上是反民主的呢?因為他們傾向創造一個不可質疑的政治領袖,這基本上,是和民主政治中,首長向議會負責,政治人物向人民負責,是相牴觸的,人民和議員理所當然要對首長問責,而柯文哲的支持者,傾向消除首長應具備的責任,和負責能力,他們的想法是,選舉出一個無責任的政治人物,基本上,他們的概念就是在選出一個廢物而已,是根本的否定民主.
這些對話和推文,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並不是要求責任多寡的問題,而是直接否定責任的意義,這顯然不是民主社會中應出現的正常對話,很可能他們沒有經歷過一般的公民素養的培養和訓練,甚至,我們可以懷疑是否是同一個人或同一批人在一個中央廚房中產出的言論.
發生食安問題,衛福部長可能會下台,以民進黨為例子,1997年,台北市新聞處長羅文嘉因臺北市拔河斷臂事件引咎辭職;2000年七月,行政院副院長游錫因八掌溪事件請辭,他們或許並沒有和事件有直接的關聯,或者這些事情有意外的成分,但他們的職責和其相關,應做而未做,於是負起政治責任,這就是責任政治的體現.
這也是台灣人民,自從民主政治開始以來,普遍都有的認知,和習以為常的參與政治的態度,要求政治人物負責.
而令人驚訝的是,在ptt上,居然有失落這個政治責任的常識,去反責正常行使自己職責的議員,這樣的言論在,不免令人擔憂,有一種徹底否決責任政治的風氣,正在侵蝕正常人的覺知.
試想這個情形,
工廠偷排廢水,人們問責當地環保局,「他們偷偷地排,我怎麼知道?」
有人夾帶毒品,海關「他們偷偷的帶,我怎麼知道?」
你去警察局報案遺失皮夾,警察「小偷偷偷的偷,我怎麼知道?」
問八仙塵暴,朱立倫「他們就偷偷的開趴,玉米粉就偷偷的撒,我怎麼知道?」
問頂新黑心油,食藥署回答「他們偷偷的加,我怎麼會知道?」
問海軍為何讓病人下船,造成防疫破口,「他們就偷偷的生病,我怎麼知道?」
問總指揮官,為何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病毒偷偷的來,我怎麼知道?」
何其荒謬哉.
如果我們都能問責這些人,這些事,為什麼遇到柯文哲就轉彎?為什麼會允許這樣的回答?
議員問責,「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則表示,老百姓有遵守法律的義務,業者沒有申請消防防護計畫就偷施工,政府不會知道.」
把問題都丟在老百姓頭上?那選他出來是幹什麼的?
全面真軍,說出了他的觀察,
「說到邏輯差,從事發開始至隔日,PTT八卦版出現不下5篇的爆文以及數十篇文章。內容雖互有差異,但大意就是『大家不檢討練台生,只會檢討柯文哲,邏輯到哪裡去了?』結果真軍估狗後發現,這樣檢討別人邏輯,並且把風向帶到綠營不敢得罪練台生的輿論,竟然與Youtube上一位帳號為『中国青年郑国成』所上傳影片『錢櫃KTV大火,關柯文哲屁事兒?沒邏輯,為什麼不抓練台生?』如出一轍,令真軍心中一驚,為何二者口徑如此一致?」
錢櫃大火,燒出了另一層隱憂,那就是在民主政治基本的問責上,居然有人自願放棄,或者根本不曾存在過類似想法,在網路上,假造民意,與市長口徑一致,反過來質疑提出問題的公民,彷彿說好了似的,一呼百應.
如果是在獨裁國家,如中國,沒有學習過,被統治者集體愚民,會有這樣的反應,是自然的,然而,我們是在台灣,民主國家之中,戒嚴過後已許久了.
這無疑是,民主政治、責任政治,熊熊大火,哀傷與啜泣聲的背後,最大的破口.
因此各位BROTHER,正常社會裡的公民,我們必須感知到,有一股極度不正常的氛圍,正在悄悄醞釀著,他們不只躲在角落裡玩沙,還逐漸滲透正常人的群集,使其不正常,取代掉真實之人的意見.
他們是沒有邏輯的.
關於PTT討論區吹來的風向,我們必須審慎地研判,那是否是真的,值得參考的,還是在摧毀你的大腦,到極度退化的層次-邏輯不是喊喊就會出現,或是搖頭晃腦地說聲,「你沒有邏輯」就會產生.至於PTT本身,站方,八卦版版主,則有義務,去找回原本的討論風氣,不要讓有特殊目的的人,取代掉真實的自然人.
當然,我們不樂於聽到這樣的回答,
「他們都偷偷推文,我怎麼知道?」
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
如果你身邊有朋友,相信這樣的意見,請別忘了帶本公民課本,告訴他們,民主是什麼,責任政治長怎麼樣.
還有,拿一張紙,寫上邏輯兩個字,問他們認不認得,BROTHER.
本篇文章完成 感謝 #台島反抗軍 tomoyo的贊助
【贊助神父的菸 找回柯粉邏輯】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創傷 機轉 意思 在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82年生的金智英》觀後感
#有劇透嫌疑喔!介意者請斟酌
#家庭主婦一點都不簡單
#心理諮商系列---同系列文 請點👉https://reurl.cc/ObWK0D
文/馬度芸
快要過年囉!
已婚的妳是否開始擔憂婆家、娘家兩頭跑,
並且不甘不願但又必須要努力扮演「好媳婦」的腳色?
不管妳的職業是老師、是主管、是經營者、專業工作者,
回到婆家就是媳婦;
若是妳對以上描述深有同感,
過年有空檔時間不妨看看以下這部電影。
由小說改變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是我的案主推薦我看的,
她說這電影對於家庭主婦那種「#幸福卻又被籠牢」的心情,
有很深的刻畫。
劇中為小孩辭去工作的智英(鄭裕美飾演),
因為日復一日的無成就感、社會對辛苦全職母親的貶低、父親傳統觀念對女性的偏心、婆婆對媳婦的要求等等,
讓她出現了精神上的異常症狀。
電影中智英的先生(孔劉飾演)已經是一般男性的超完美典範了,
下班後會幫忙帶小孩、當出現婆媳衝突時會立刻帶太太離開、對於太太生病既擔心又小心的處理,
甚至願意考慮自己申請育嬰假換太太去工作等等;
但是,太太還是病了。
雖然劇中沒有太多病症細節的刻畫,
但智英突然外婆上身,突然母親上身的幾段對話,
像是輕微解離症的一些症狀。
「鬼附身」、「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等等,
都是一般人常見的聯想與懷疑,
也是電影中扮演丈夫的孔劉努力在網路上搜尋的關鍵字。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定義,
📌解離症乃是一種心理的防衛機轉,
是個人的意識、記憶、身份、或對環境知覺的正常整合功能遭到破壞後,
將引發心理痛苦的意識活動或記憶,
從整個精神活動中分離出來,📌以達到保衛自我之作用。
通常,解離症發生的成因,
多半來自某些創傷的衝擊、無法忍受或突然破裂的人際關係……等,
但當事人並不自覺。
面對這樣的患者,
驗證她的症狀到底是真、是假、是神靈附身?
或是用力說服她自己有病?
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們最需要知道的是,
👉️她為何需要有另一個聲音或是人格的出現,
就像劇中的精神科醫師問了智英一句:「當妳生氣時,妳都怎麼辦?」
接著劇情就發展到智英帶著孩子在咖啡店點餐,
由於孩子哭鬧一個人手忙腳亂,卻被後面排隊的人大聲嫌棄,
意思大約是說妳們這些媽媽,不上班過得太爽,又帶著小孩來干擾環境,
耽誤我們這些上班族的人的時間等等。
若是以前發生這些事,智英只會默默走開,
但這次她勇敢挺身站出來抗議!
由於我的諮商聚焦在婚姻諮商、職場人際及中年生涯,
在我諮商的經驗裡只遇過幾次這樣短暫有解離症狀的案主,
首先我會詢問是否有就診身心科,
🚩因為疾病的診斷 #不是自己對照網路資訊就可以確定,
有可能是器質性疾病所致如長腫瘤、癲癇,
或是憂鬱症、焦慮症所造成的影響等等,
且嚴重程度不一,不能耽誤就診。
若是已排除以上因素,
單從心理學個人中心的角度來看,
我寧願相信案主所告訴我的一切,
🚩因為他的描述或感受儘管是超現實的展現,
#也都需要別人同理和支持,
而非僅僅是被稱為「有病需多休息」或是「想太多了」甚至去跟他爭辯「那是假的!」。
那些症狀的背後很可能有一個 #功能性的存在理由,
比如說電影中的智英很多時候是生氣卻壓抑住了,
所以換成另一個角色,
便可以大聲的抗議或是有權威的跟人說話。
智英的解離症狀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幫了她大忙,
可以讓她在權威人士面前大聲說話,
且說話的內容又可以力抗不平等的大環境,
這是她壓抑在內心不敢表達的聲音啊!
👉️若是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改善這種壓抑,
很可能症狀就會減緩。
所以說,
親愛的即將面對年節大家族聚會壓力的妳,
若是有各種症狀如頭痛、胃痛、煩躁、憂鬱等等,
若看病後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的話,
不妨試試如何整合自己內心的聲音。
是有什麼很生氣卻被迫去做的事嗎?
有什麼不認同卻勉強自己接受的事嗎?
是自己力求完美、無法取捨嗎?
還是找不到自己的價值與成就感?
與其壓抑症狀,不如正視這些症狀背後珍貴的涵義吧!
💊妥協在人際中是必要的;
💊但過於妥協,妳的身體會告訴妳。
同系列文 請點👉https://reurl.cc/ObWK0D---日劇月薪嬌妻-觀後感之家庭主婦日
(圖片取自google圖片下載,若有影響版權請告知)
創傷 機轉 意思 在 創傷、發展與療癒 的推薦與評價
此粉絲專頁主要以「創傷知情」的概念為主軸,討論如何協助創傷倖存者進行療癒。 ... 就是趨樂避苦,所以當人們感到痛苦時,會自然而然地啟動防衛機轉是很正常的反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