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想要自然產?
一個快生了的三寶孕婦碎念長文慎入
37週+3天,最近宮縮很頻繁、肚子下墜感也很重,破3200克的弟弟還沒想退房的樣子,這張照片遠看風景構圖都很好,近看會發現我的臉是一種「我快不行了😵的表情」
週末宜蘭難得沒下雨了,心血來潮想趁弟弟出生前多陪陪兩隻,自告奮勇的跟老公說不如帶他們去親水公園玩吧!老公一臉懷疑的問我確定嗎?畢竟我上週才在那邊放羊的孩子以為快生了,大老遠跑去醫院卻被退貨😂 但這幾天真的蠻沒有要生的感覺,覺得可能是宇宙的安排?讓我先心裡準備好老三的到來,在做心理準備時就有一個清單是想要花一天好好陪老大老二。
啊結果我根本太自不量力!一到現場我走路比蝸牛還慢,兩隻電力超強的幼童根本就像保時捷一樣,三分鐘後就看不到他們的車尾燈了.... 老公不知道該往前跑去顧小孩還是陪我慢慢走,我看他很兩難只好跟他說「你去吧你去吧,我自己慢慢走...」 到底這一趟是誰陪誰😂😂 我蝸牛步很慢就算了,還每3分鐘就要找地方坐下來,像照片裡那樣一臉疲憊,我頓時覺得自己有夠廢的啦哈哈哈哈哈!一整趟根本都完全沒有陪到小孩啊!
回想我前兩胎真的體力好好,第三孕期都還在趴趴走、重訓、健身,這一胎從發現懷孕到快生都沒有真的舒服過,老三真的蠻折磨媽媽的😌 不過其實以我對自己身體的了解與這幾年來的研究,我很清楚為何第三胎會這麼不舒服,排除第一孕期賀爾蒙導致的孕吐等不適,真的讓我整個孕期有各種不適 ,包含- 呼吸困難、恥骨痛、腰痠、上背部緊繃、坐骨神經痛等症狀,都跟我前兩胎連著剖腹有強烈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堅持這一胎要自然產的原因,我真的真的真的不想再讓身體被切一刀了。
在剖腹產第二胎之後,傷口變成蟹足腫持續發癢了一年以上,前半年還伴隨著刺痛感、傷口下的腹部筋膜也一直有麻麻癢癢不舒服的感覺,肚皮摸起來都不像自己的,更讓我受不了的是,整個腹部像是整片黏住了一樣,活動度極差,甚至把我的骨盆不自覺的往後翻變成骨盆後傾,讓我健身的時候調整姿勢非常有障礙而且一直很難練臀練到位,也造成上半身容易圓胸駝背、整個身體結構都不對了。
當時還找了物理治療師,想要把骨盆後傾給調整好,後來也找了復健科醫師在我的腹部照了超音波才發現,我的骨盆後傾、駝背、下背痛等問題最主要就是跟剖腹的沾黏有關,我這才恍然大悟為何我健身練的那麼辛苦、為什麼我的身體在第二胎產後那麼不像自己的,原來都是那條疤惹的禍!
當身體結構不對的時候,肌肉、筋膜、骨骼都難在正確最舒適最有效率的排列下讓身體運作,也會影響到內臟、賀爾蒙分泌、情緒等等,而讓我身體結構整個跑到的主因,就是剖了又縫、縫了又剖、剖了又縫的那道深入子宮的傷口,他們沾黏在一起把我的筋膜扯住了,讓我不論怎麼努力健身、努力飲食、努力調整作息、冥想等等都沒有辦法解決。所以一懷了第三胎,我就馬上google自然產的方法,做足了功課才決心回台灣找專業的溫柔生產醫生,並且加上中醫治療幫我把腹部那千古不化的沾黏給解開。
當然前面兩胎剖腹後,想要自然產勢必會有風險,但是經過 好孕工作室 陳鈺萍醫師的評估,我的羊水量、胎位、胎盤位置還有剖腹傷口的檢查都不算是高風險,所以我們決定來試試看自然產,並討論出了不順利即剖腹的共識,用最小的風險來達到我自然產的心願。
另外還將我轉介給 昌盛堂中醫診所 的劉院長,從我一回台灣就開始調整結構,幫我評估我的身體有什麼問題、腹部的張力如何、骨盆角度與脊椎彎度如何等等,當身體結構排列正確,能順勢生產的機率就更大、風險更小!真的不誇張,我第一次調整完就能順暢好好呼吸了,坐骨神經痛跟恥骨也馬上消失🙌
醫生說其實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孕期的諸多身體不適都和身體結構出問題有關,當身體排列位置不對、血液循環差、內臟沾黏、姿態不當等,都是影響孕期舒不舒適的關鍵,因為孕期間身體每天都有巨大的變化,肚子越來越重越大,身體重心改變,韌帶關節也變鬆,很多原本就存在的結構問題都會慢慢的被放大,結構調整可以治標又治本,只要身體回到最好的排列方式,很多身體的問題都會自然地消失了
每次到昌盛堂調整結構,劉醫師都會看著我的剖腹疤說「你這道疤有夠頑固!」😂😂 用針灸化解沾黏了好幾次,才真的整條又粗又長的剖腹疤都變軟(真的!硬邦邦的蟹足腫疤痕現在整個是軟的!我以前都不知道傷口還能變軟,真的太神奇了😭)每次調整完,我就感覺我的呼吸更順、更能放鬆的抬頭挺胸,原來當身體排列位置正確的時候,是那麼自然而然的舒服🍀
雖然我懷孕30週以後才開始調整結構,一般來說應該要趁肚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調,會比較有機會能順勢生產,但我從美國飛回來30週開始調到現在,身體已經舒服非常多了,也對自然產越來越有信心,就算不能順利自然產,但至少我努力過了,我也一直告訴自己的身體要相信自己可以透過最自然、天然的方式,產下我身體裡的寶貝(我真的有每天冥想跟寶寶說話,也跟我的身體說話☺️)
不論最後產程會長怎樣,因為不打無痛、不打催生的挑戰真的很大😆,也有可能會像生老大那樣吃全餐,但這次不同的是,我全然相信我的醫師團隊、全然的相信我的身體、全然的相信我與寶寶的心靈連結、全然的相信宇宙的安排。我人生這三次的懷孕旅程,已經有太多太多讓我能回味一輩子的體驗了💕
弟弟,媽媽期待與你見面😚
剖腹產蟹足腫治療 在 懶貓太太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懶太太]
都忘記剖腹產第二天,是靠北的痛
今天,那種熟悉的宮縮跟傷口痛,又回來了!
我那時明明說我絕對不要再生了!
絕對!
果然人是健忘的動物!
真的好痛啊!!!!!!
果然映證前輩說的,生越多,痛度越來越強!
強到我覺得是我的疼痛指數最高級!
現在剖腹產後的主流是盡快下床,防止腸沾黏,也幫助排氣。
我今天鼓起勇氣下床,痛死也要起來走。
走一步,就好想大叫一下,表情猙獰到路過的爸爸看到,都問我:妳還好嗎😆😆😆?
別的自然產的媽媽則是一派悠閒地越過我,推著新生兒車車回嬰兒室。
那時我好恨......
但我也沒辦法了,毛毛胎位不正緊急剖腹,第二胎包包則是隔一年11個月,醫生覺得太近還是剖腹。這一次則是已經切兩次,深怕子宮破裂,還是剖了!
結果我的蟹足腫體質,也讓剖腹表面疤痕增生複雜,層層糾結,醫師說也因為這樣,我失血得較多!
很難講剖腹產跟自然產到底哪種好?就像某語言治療師跟我說,因為看過太多天使兒,是自然產中的意外,所以他堅持太太剖腹。自然產應該是對媽媽比較不傷的方式,但若真的生不出來,吃全餐也沒關係,不要影響到媽媽與寶寶的安全就好。
住院醫師教我,就算現在無法進去NICU看乖乖,也可以請護理師轉告主治醫師,想約時間了解,所以我明天可以進去看乖乖囉!好期待知道他的狀況唷!😂
圖為包包滿月的樣子。
剖腹產蟹足腫治療 在 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有蟹足腫體質? 」- 談剖腹產疤痕】
先說結論,來到門診的患者真的是蟹足腫(keloid)的人不到1%,大家幾乎都是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
蟹足腫(Keloid) vs. 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
疤痕組織增生的程度:「蟹足腫」> 「肥厚性疤痕」>「線性疤痕」
東方人因體質因素(就是基因調控)比⻄方人更容易產生肥厚性的疤痕,再加上剖腹產的傷口位於人體中線上,會有較大的皮膚張力;還有,剖腹產的傷口是目前所有外科手術中,傷口最長的手術之一。綜合許多因素,我們比較容易產生肥厚性的剖腹產疤痕,也容易併有紅、腫、癢、痛等症狀。所以如果媽咪問我是不是有疤痕體質,我常會笑笑地說我們東方人比較 不容易顯老,但是的確比較容易產生疤痕。但如果問我是否有蟹足腫體質,絕大部分的都會 得到否定的答案。
[肥厚性疤痕的治療方法]
*矽膠產品 (如疤痕貼片及疤痕凝膠)
*洋蔥提取物 (Onion Extract)
*雷射(LASER)
*藥物注射(類固醇、肉毒桿菌素)
*冷涷治療(Cryotherapy)
*手術治療(Excision)
[蟹足腫的治療方法]
*除了上述治療肥厚性疤痕的方法外,蟹足腫的治療還包括了放射性治療(radiotherapy)及病灶內注射化療藥物(chemotherapy)。
另外,最後再大聲疾呼一次,有症狀的剖腹產疤痕是有國際疾病診斷碼(ICD-10)的,請大家 重視這個問題,有需要的話也要至門診求助,肥厚性剖腹產疤痕或是蟹足腫都是可以改善的;並且給予受此問題困擾的媽咪一個鼓勵,而不是一個白眼、或是說只是疤痕而已等風涼話。我的門診中有太多受此困擾,周遭卻沒有人可以了解她痛苦的媽咪,看了都很令人不捨。
【蔡醫師點評】
相信剖婦產之後出現肥厚姓疤痕的媽咪為數不少,特地轉貼這篇(超帥的)整型外科陳志軒醫師的專業文章,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