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並開啟🔔
1} 衝突緣由
起初是,4月13日齋戒月開始,以色列嚴格控管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民眾行動,封鎖「舊城」的「大馬士革門」,巴民抗議發生零星衝突。再者,加上最高法院原定5月10日,要審理巴勒斯坦6戶家庭是否會被強制驅離的案件,也就是以色列原地主說1948年前就擁有這些家庭居住的土地,這些家庭是1956年約旦和聯合國合作將他們安置在這裡,以結束他們的難民身分,居住在此約65年,這起案件也引發抗議聲援,最高法院宣布延後審理。最終,巴民抗議不斷,以色列警方突襲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阿克薩清真寺」,造成數百人受傷,哈馬斯最後通牒要求以警撤離清真寺,但以警未理會,哈馬斯朝耶路撒冷發射火箭砲,這是2014年來首次,以色列也空襲加薩,雙方連日交火。
2) 衝突利益
訴訟纏身的納坦雅胡組閣失敗,現正由「擁有未來黨」領導人協商組閣,將決定納坦雅胡是否終結連續12年的執政。以巴爆發新衝突,對納坦雅胡來說,既可轉移訴訟案的焦點,還可激發全民愛國心,且在國家面臨威脅當前,對手組閣也受影響,納坦雅胡藉此強化自己是唯一捍衛國家安全領導者的形象,拉抬聲勢。
3) 巴勒斯坦
經濟學人觀察說,3月的選舉中,選民不關以巴衝突,經濟和內政才是重點。
4) 以色列暴動
多個城市出現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相互攻擊,納坦雅胡形容是無政府狀態,暴動嚴重的中部城市盧德市市長說是爆發內戰,盧德市進入緊急狀態。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約占以色列總人口20%,擁有以色列公民身分,但認為被當作二等公民看待,最新衝突引爆阿拉伯民眾長期以來的不滿。
{內文}
以色列總理 納坦雅胡:
「我會盡一切努力,讓以色列脫離選舉輪迴,我們將組成一個強力的政府,不是癱瘓的政府,會是一個有行動力的政府。」
CBS主播:
「以色列政治動盪持續擴大,總理納坦雅胡這周組閣失敗,反對黨領袖,前記者亞伊爾拉皮德,現在有機會擬定自己的權力分享計畫,希望能結束幾年來的政治僵局,但納坦雅胡的政治前途,依舊充滿變數。」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信誓旦旦會成功組閣,但未能說服政敵合作,面臨政治生涯大難關,恐終結連續12年的執政,最新一回的選舉,支持者也厭倦政黨惡鬥,疲於兩年四次大選,不再有動力去投票,陷入困境的納坦雅胡,碰上新一波以巴衝突,發現扭轉聲勢的機會。
聲音來源:影片拍攝者:
「讓全世界和歷史見證,他們轟炸阿克薩清真寺,他們要把讓在阿克薩清真寺裡面的我們無法呼吸。」
聲音來源: i24News記者:
「我們聽到警報聲響,大家都趕忙逃跑躲避,我們剛剛聽到很大的爆炸聲,現在又聽到爆炸巨響,同樣在耶路薩冷。」
舊傷口引發新紛爭,以巴百年歷史難題,兩族群爭奪同一塊土地,起於殖民貽害,國家認同、民族價值和宗教信仰催化衝突,這回主戰場就在巴勒斯坦視為未來首都的東耶路撒冷。
影片旁白(不上super):
「1967年時,以色列占領控制整個西岸,包括東耶路撒冷,以色列接著使出高度爭議性的招數,他們宣稱耶路撒冷東邊,和周遭的27個巴勒斯坦村莊,現在都是以色列的一部分,他們清除掉分隔耶路撒冷的綠線,劃出新的市政邊境,宣布耶路撒冷統一,是以色列的首都。」
以色列自立首都,未獲絕大多數的國家承認,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也一直是以巴和談的最大難題,東耶路撒冷依舊是國際認證的被占領地,4月齋戒月以來,以色列高壓管制巴民在該地區的行動,加上巴民驅逐案,讓情勢更加緊繃。
影片旁白:
「耶路撒冷一周來情勢緊張,6個巴勒斯坦家庭,面臨迫在眉睫的住家驅逐令,位於「謝赫賈拉」地區,數天來,民眾聚集抗議法院下令驅逐巴勒斯坦家庭,改讓以色列定居者取代,以色列提出土地持有者的訴訟,以色列警方終結抗議,逮捕數十名抗議者,最終封閉整個社區,阻擋公眾集會。」
以色列多年來蠶食鯨吞巴勒斯坦居住地,方法之一就是「收復」失土,指控巴民住的土地,在1948年以阿戰爭前,屬於以色列,基於以色列法律有權收回。
巴勒斯坦住戶 Nabeel al Kurd:
「法官提供我們選擇,以租戶的身分留下,這樣可讓我們有保障,但這就表示土地是猶太人所有,我們身為居住者拒絕這個選項,如果我們付租金,就表示我們承認他們的所有權,我們沒有權力給他們所有權。」
這些面臨驅逐的巴勒斯坦家庭,則是因為以阿戰爭後流離失所,約旦和聯合國合作將他們安置在東耶路撒冷,給予他們土地和房屋權,但在被要求遵守的以色列法律下,卻無權收回失去的土地。
bar 以色列控管東耶路撒冷 遭控壓迫巴民權益
21 巴勒斯坦回應 000010-000022
巴勒斯坦國家倡議黨主席 Mustafa Barghouti:
「根本的原因是,以色列54年前占領我們,占領形成一個迫害、種族隔離和欺壓的系統。」
耶路撒冷發展組織會長 Daniel Seidemann:
「政府說會修繕東耶路撒冷,急需整修的學校,這些學校破舊不堪過度擁擠,但學生必須按照以色列課程上課,這是巴勒斯坦從1967年來就持續拒絕的,巴勒斯坦小孩可以在良好環境上學,只要你們願意出賣國家認同來交換。」
而將戰線擴大到加薩的引爆點,就是集合三大宗教聖地的「舊城」,在以色列突襲,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阿克薩清真寺」,造成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受傷,以色列軍方無視統治加薩的,哈馬斯組織要求離開清真寺的最後通牒後,引爆連日交火,哈馬斯朝以色列發射上千枚火箭炮,還是2014年來首度攻擊耶路撒冷,以色列強力炮火空襲加薩,造成平民死亡。
巴勒斯坦民眾 Abdalhameed Hamad:
「以色列殺人,但沒人對他們究責,全世界都在看,沒人關心以色列殺害小孩或婦女,沒有人要求以色列負起責任。」
以色列總理 納坦雅胡:
「不久前,我們殲滅了多名哈馬斯高階指揮官,包括加薩市軍旅司令和其他指揮官,這只是正要開始而已,我們會以他們無法想像的方式打擊他們。」
沒能解決政治僵局的納坦雅胡,要靠保家衛國,拉抬低迷的聲勢,以色列軍方表示,鐵穹防禦系統攔截下9成哈馬斯發射的火箭炮,外敵威脅也凝聚全民向心力,槍口要一致對外,納坦雅胡塑造自己是國家不可或缺的領導者,施壓正進行組閣的對手,但巴勒斯坦牌,真有這麼好用嗎?
經濟學人中東特派 Gregg Carlstrom:
「這是相當引人注目的,在觀察以色列選舉造勢時,如果你是在以色列之外的地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在西方和中東,依舊吸引許多關注,外界也預期,在以色列這應該也是件大事,以巴衝突在以色列應該是大事,但實際上卻不是,在選舉活動上,這不是大家所關心的議題,大家關心的是經濟,關心政教問題,談論納坦雅胡和他執政的方式,但在選舉活動上,單純沒聽到巴勒斯坦議題。」
納坦雅胡還靠西方國家的支持,鞏固政權,美國前總統川普,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還認證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但拜登政府的支持,顯然不會有川普那麼慷慨。
經濟學人中東特派 Gregg Carlstrom:
「我想觀察和美國的關係,這是以色列最重要的外交關係,納坦雅胡和民主黨執政的政府關係不佳,數十年以來都是如此,許多民主黨都對他感到憤怒,不單因為他和川普關係親近,他還公開敵對歐巴馬政府,納坦雅胡和民主黨政府,有史以來就無法好好合作。」
而且這波衝突,還造成以色列多個城市引發動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攻擊,警方增援部署,兩族群合居的盧德市,更陷入全面暴動,納坦雅胡宣布盧德市進入緊急狀態,這是1966年以來首次,盧德市長更說是爆發內戰。
以色列總理 納坦雅胡:
「我要告訴以色列人民,我不在乎你們是否熱血沸騰,你們不能把自己當成執法者,你們不能任意抓捕普通的阿拉伯裔市民,對對方處以私刑,我們同樣也不會坐視,阿拉伯裔民眾私刑猶太民眾。」
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爆發長期以來遭受歧視的不滿,聲援巴勒斯坦人,納坦雅胡面臨內憂外患,但政治舞台充滿變數,對手組閣也失敗的話,納坦雅胡看來已為第5度選舉做好準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swfxUDFL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去年12月1日開始,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短短兩個半月,疫情「遍地開花」,五大洲都有新冠肺炎的蹤跡,大敵當前,考驗各國政府應變能力。如何安置、隔離從武漢撤回的僑民,讓各國大傷腦筋。 比如澳洲政府決定把僑民安置在「耶誕島」,就引爆種族歧視爭議。 耶誕島聽起來好像滿溫馨的啊,爭議在...
前 置 協商失敗 原因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球有超過120國家提出淨零排放目標,台灣無法置身事外。
#那就置身室內吧
蔡英文總統表態政府要開始評估及規劃台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也要提出各部門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這裡水很深喔
我們肯定但也呼籲政府梳理過去這二十年來減碳失敗的原因:
🏊♀️ 在前瞻的減碳目標下,依據總量管制原則,明確提出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2030年、2040年、2050年每個階段與每個部門的排放上限、行動路徑與配套,完善氣候治理架構及減量調適機制。
🏊 環保署盡速針對民間團體與立委共同起草的《氣候變遷行動法》草案,提出對案,並以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為目標,提交立法院討論。
🏊♀️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台商回流,台灣必須追求碳排放與經濟成長脫鉤的產業模式,建立節能目標、碳排標準,賦予既有企業減碳的義務。
🏊 台灣在邁向淨零碳排的過程中,再生能源勢必持續增加。化解轉型爭議的基礎工程是:同時正視「氣候緊急」及「土地稀缺」這兩項嚴峻的考驗,加速建立長期生態基礎調查的完整資料;對於非法定保護區具有生態功能的土地,如何明智利用要建立社會共識;環境影響評估等機制應建立公信力。
#能源轉型的生態衝擊可以怎麼面對
面對從2016年啟動增加再生能源、減少燃煤增加天然氣的能源轉型,所面臨的挑戰,例如:地面型光電對生態保育、農漁業的衝擊;天然氣電廠的興建對環境衝擊;天然氣接收站第三接收站對桃園藻礁生態的影響。
地球公民做為一個長期關心能源轉型、環境保育的團體,我們必須重申這些挑戰不是非黑即白,堅持站在兩個端點的其中一方落入零和並不能解決問題,必需透過協商和建立制度緩解矛盾,才能讓能源轉型有路可走,也為生態環境把關。
🌟 面對地面型光電的衝突,地球公民推動了爭取了近五千名民眾的連署,和友團召開記者會和協商會,促進了政府提高了屋頂型光電的目標,從6GW到8GW,緩解地面光電壓力。
🌟 我們和政府反覆磋商,建立起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避免了失序的光電發展。
🌟 在「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中,因為涉及到永安鹽田溼地的利用,同樣面臨著生態保育和天然氣減煤的衝突,最後,我們和鳥會等團體協力,與經濟部進行協商,成功爭取了燃煤2部機組提前除役,2部機組轉為備用,擴大保留了鹽田溼地的面積,成立生態保育小組。
#那藻礁咧
我們嘗試在兩端找到前進的答案,這就是地球公民採取的立場和行動。
面對三接爭議,地球公民做為非公投提案團體,四月十四日,我們聯合了13個環保團體共同主辦「三接與藻礁保育、能源轉型關係〈對焦會議〉」,邀請經濟部、學者專家,分別陳述相關論述與關鍵資訊,正是釐清爭點、讓資訊對齊的起點。目的就是希望讓公民在具有充分資訊和討論下,做出理性的選擇。(請至留言一了解更多)
祈願台灣找到減煤期程影響最小化,藻礁保育最大化的可行方案。讓我們朝2050淨零碳排持續前進。
前 置 協商失敗 原因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沈教授稱我是有知名度的作家,謬讚了!我不過是一書作者,本質就是個 1450 大柯黑而已 🤣
出版孟買春秋時我的感觸極深。一個默默無聞的作者,有出版社要幫你印書拿去賣,還給你版稅,會不會一切都依了出版社呢?我當時真的覺得飄飄然啊!
書名孟買春秋編輯當初有意見,因為春秋二字太老古板了,讀者會以為是歷史書等等。若不是我堅持,這本書說不定會叫做樂活咖哩。當時我可以很霸氣的說,書名要改我就不出版拉倒,但有多少人會如此?我猜想會有不少人願意和出版社妥協吧。我的妥協是加一個我可以接受的副標台灣太太樂活印度,雖然我不喜歡,但出版社的考量我可以理解,樂活二字或許可以抵充春秋。
報橘或是某些媒體要求免費轉載,他們如何看待作者,其實也不難理解:免費幫你曝光呢!我同意這是雙方心甘情願的事,但是漸漸的書寫者可以堅持的著力點,也就因為這樣越來越不穩固了。你不讓我免費轉載任意編寫,網路上多得是願意的人。
昨夜提及《報橘》等媒體既要免費授權,又忽略作者名字,主編說明《報橘》的作業方式是「編輯先說明選文推薦閱讀原因,然後再閱讀文章,希望能激起更多思考與討論。」
但這就是關鍵所在。《報橘》堅持在作者的文章前,先加入無關緊要的編輯意見,然後藉此在原來應該放上作者名字的地方改為編輯的名字,將作者的名字放到文末括號內,以此來剽竊作者的勞動成果。本來作者名字是讀者選擇是否閱讀一篇文章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編輯修改題目與加入推薦原因後,反而成為必須以編輯的名字判斷。
讀者要看的當然是作者的文章,最了解文章內容者自屬作者,誰在乎編輯三言兩語的意見呢?而且孟買春秋曾經被要求免費授權後,提出不需要編輯意見後,《報橘》竟然不接受,反而要孟買春秋接受他們編輯的意見,以便剽竊作者成果。
《報橘》的問題便在於既要作者免費授權文章,還要剽竊作者名聲,吃相委實太過難看,孟買春秋是有知名度的作家,猶然遭到這般對待,要是不知名作者更不知受到何種待遇?
《報橘》的做法與我正在連載中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和《平台策略》有關,不過我想說另一個故事:
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力快速增加,大量農民湧入城市變為工人,半熟練工人與生手取代原本的熟練工人,工人快速增加的結果,反而使得工資下降、工時大幅增加,平均每人每天工作14小時,並且勞動條件惡劣。
工人發現他們個別無法與新興的資本家談判獲得更好的條件,更糟的是資本家能夠收買國家,制定對於工人十分不利的法律;例如工人違反勞資協議時用「刑法」處置,而資本家違反勞資協議時用「民法」處置。
部分工人一開始以破壞機器的方式反抗,對資本家造成極大的損失,法院對此嚴格處理,最高甚至處以死刑。
為了增加與資本家的議價力量,工人開始組織工會,透過集體協商的方式,獲得更好的工資與勞動條件。不少國家國會開始立法削弱工會力量或甚至直接規定工會為非法組織,比利時就曾大量逮補工會員工。工人於是聯合起來罷工,並破壞工廠機器,導致與國家機器的直接對抗,造成不少流血衝突。但也因此造成一些改革,例如立法禁止雇用八歲以下的童工,以及不准兒童夜間勞動。
工人理解到要對抗資本家,必須一併對抗國家,於是開始發動大規模工會運動以爭取投票權,雖然最後失敗,但是卻改變不少人觀念,在心中埋下改革的種子。終於在1848年的歐洲大革命中,工人的聯合示威造成改變,此後工會成為合法組織,並且藉由工會的集體協商,向資本家爭取到更好的勞動條件。而且這時經濟成長的增加,也提升了工人的工資。
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將工人組織起來,同樣的,作者在面對《報橘》之類媒體的關鍵在於如何組織起來,採用集體協商,增加議價力量。如果能夠克服組織成本,將多數作者組織起來,並且有律師加入,採取委託授權的方式,由此一組織決定授權予定價機制,可以採取cc非商業授權的方式、新進作者的免費授權,也可以決定授權的價格,更可以採取集體行動(如聯合抵制給某媒體供稿的「罷工」),只有如此,令某些不合理商業機制的「媒體」倒閉,或徹底變為農場與其他媒體得以區隔之後,台灣才能有更健康的媒體環境,作者與媒體才能相互共生,促進更優良作品的誕生,不知諸君以為如何?
前 置 協商失敗 原因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從去年12月1日開始,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短短兩個半月,疫情「遍地開花」,五大洲都有新冠肺炎的蹤跡,大敵當前,考驗各國政府應變能力。如何安置、隔離從武漢撤回的僑民,讓各國大傷腦筋。
比如澳洲政府決定把僑民安置在「耶誕島」,就引爆種族歧視爭議。
耶誕島聽起來好像滿溫馨的啊,爭議在哪裡呢?原來耶誕島距離澳洲足足有2600公里遠,從2003年開始就被當作「拘留中心」,曾收留成千上萬名尋求庇護的難民,但是島上的設施以及拘留情況,曾經遭受聯合國和人權組織的批評。這波被撤離的僑民多半是華裔澳洲人,聽到自己要被關在耶誕島兩週,不少人質疑「白人是不是會有比較好的待遇?」甚至寧願繼續留在武漢,也不要被關進收容所。但澳洲政府兩手一攤表示,無論雪梨、墨爾本或布里斯本,當局都無法騰出一家醫院安置數百人,耶誕島是唯一的選擇。
但爭議不只如此,澳洲政府原本還主張「使用者付費」,打算向僑民收取「撤僑費」,每人必須支付1000澳幣,大約2萬零200元台幣的機票費,才能上機,這當然遭受各界抨擊,當局最後才同意「免費撤僑」。
除了要應付自己家國民的抗議,各國防疫措施還會影響外交關係。菲律賓總統「杜特蒂」2月2日突然無預警宣布,基於「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公民或14天內曾到過台灣的外籍人士,一律禁止入境菲律賓,午夜12點生效,但好幾架班機在命令發布前就已經起飛了,結果導致大約150名台灣籍旅客落地後,被擋在機場無法入境,簡直是電影「航站情緣」翻版。經過多次協商,菲律賓總統發言人14日終於才證實,當局已經取消對台灣的禁令,結束這場「一中」鬧劇。
不過杜特蒂的一中還不算什麼,柬埔寨總理洪森,可是用生命在挺中。執政35年的洪森,因為解散反對黨、關閉媒體、監控人權團體,而遭到歐盟取消關稅優惠,沒想到他立刻轉向「富爸爸」中國,2月5日高調訪華,不戴口罩就和習近平見面,還和剛從武漢回來的李克強親切握手,被習近平大力稱讚:「患難見真情」!
洪森甚至表示要去武漢探望當地的柬埔寨學生,但中方表示「無法安排」才作罷。根據BBC報導,在海外國家對柬埔寨的直接投資中,中國就佔了七成,難怪洪森政府一直在加強對華關係,努力淡化新冠肺炎造成的威脅,還堅決不撤僑、不關閉大使館,也不會叫停柬中直航航班。
此外,洪森還挺身而出,接下「威士特丹號」郵輪這個燙手山芋。這艘「船球」遭到五個國家拒絕靠港、在海上漂流兩週後,直到13日上午才獲准停靠柬埔寨「施亞努港」,隔天乘客接受檢疫、確認無恙後,才得以上岸。
洪森當然沒有放過表現機會,當天親自到港口迎接乘客,還獻上玫瑰花,全程沒戴口罩和民眾互動,強調柬埔寨窮歸窮,但始終願意和國際社會合作解決問題。分析人士認為,洪森政治算盤打得精,除了能向中國表示雙方在同一個戰壕、攜手對抗疫情外,也有助宣傳柬埔寨旅遊業,更能改善自身的獨裁專制形象,一舉數得。
只不過開心短短一天,「威士特丹號」船上一名83歲美國女乘客,15日抵達馬來西亞後,被檢出新冠肺炎病毒,當場被收治隔離,尷尬打臉洪森,也讓外界對柬埔寨當局的防疫能力打上問號。
不過近期爭議最大的要屬日本了。載有來自各國3700多人的「鑽石公主號」,自從一名香港乘客被確診後,2月5日起整條遊輪上的人就被隔離在船上,只有被確診的乘客可以下船就醫,鑽石公主一夕淪為「海上監獄」。日本當局一直沒有及時向外界更新乘客情況,加上船上隔離條件堪慮,導致感染率逼近10%,15、16短短兩日一口氣檢測出137名確診病例,台灣籍父子先後確診染病,就連一名橫濱消防急救員,在「全副武裝」協助乘客下船隔離後,竟然也發燒確診,但怎麼感染的沒有人知道,這個防疫大漏洞讓輿論紛紛質疑:日本防線潰散了!
這下子美國終於坐不住,決定出手撤僑,接回三百多人美國人返國隔離,加拿大也跟進,儘管加國聲稱,是考量到乘客面臨特殊情況、減輕日本醫療體系負擔,但美加此舉似乎暗示,對日本防疫工作投下不信任票。
日本衛生政策專家「村上博美」(Hiromi Murakami)表示,由於日本政府沒有定期並且及時舉行記者會,發布的訊息又含糊不清,反而讓問題變得比看上去嚴重很多。
天普大學社會學教授「克利夫蘭」(Kyle Cleveland)也批評,這起事件的不透明,令人聯想2011年的311福島核災,日本政府等到災後32天,才突然一口氣把事故嚴重程度,提升至最高級別的第七級,讓外界質疑當局試圖隱瞞真相。
才在罵日本政府不夠透明,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撤僑專機在登機時,日本政府才告知,兩機上有14人無症狀,但呈現陽性反應。美國媒體又海K日本政府一頓。
除了鑽石公主號以外,日本多處更相繼傳出「無法追查感染途徑的境內感染病例」。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坦承,已經看不清感染途徑,目前疫情已經發生變化,國內蔓延恐怕難以避免。
不顧疫情火速蔓延,確診數字加上鑽石公主號己攀升到中國以外最高,但當局14日聲明,今年7月24日開幕的東京奧運,將100%如期舉行,因為日方接到WHO的建議說,不需要準備任何應急方案,也不必取消奧運或改變主辦地點。
日本資深媒體人「野嶋剛」日前投書媒體,直指目前日本政府與社會大眾,似乎有共同默契,希望盡可能消除外界對日本的安全疑慮,給世界各國留下好印象,全都是為了東京奧運。日本最擔心的不是「流行病的風險」,而是「東京奧運失敗的風險」。
究竟是日本按照WHO建議,「佛系防疫」保奧運,或是台灣記取SARS教訓,戒慎恐懼比較好,歡迎大家來分享你的意見。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