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到有人討論「窩在家裡可以看什麼電影」,我也列了一個名單。
當然,依我自己的觀影習慣,絕對會讓歷史片罷占絕大部分的席次,所以我適度進行一些調整,希望把不同類型的片都給它列上,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看看。
(以下排序只是隨機,與排名並無關係)
1.戰地琴人
描述二戰時期,一位猶太籍的波蘭鋼琴家如何躲避那歲追捕的真實故事,而本片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也在童年時真的被關進納粹集中營,因此特別能呈現當時的凝重感。
這也是我在學校播放二戰電影的必備名單,目前6、7年過去,每一屆學生都給予吳婦平的極高評價,並且讓原本躁動的學生都能安靜地看到最後,可見本片的感染力。
順帶一提,我在女校放這部片時,學生紛紛表示最後出現的德軍軍官帥翻天,一時成為討論焦點......恩,似乎我總是容易把議題帶往歪掉的方向。
2.兔嘲男孩
這是今年才剛上映的片,雖然也是二戰電影,但它卻是一個虛構故事(而且演出主軸,還是一個小男孩在幻想與希特勒對話)。
雖然是二戰題材,但幾乎沒有什麼戰爭畫面,可是他從大戰時的平民生活作為描述,卻又讓人感到戰爭影響所有人的壓迫性。
而且本片包含範圍極廣,例如親子教育問題(還是單親教育)、青少年感情萌芽、種族偏見,甚至是國家機器如何壓迫及改造人民思想。
但大部分時候,本片其實很輕鬆幽默,或是溫情滿滿,但這卻又讓本片一些殘酷的轉折顯得特別驚人。(我就這麼說吧,那雙鞋子的衝擊力,實在太震撼了!)
最後,我私人想表達對K上尉的敬意,也因此我怎麼能不推薦這部片呢?
3.愛的萬物論
本片改編自霍金的故事(對,就是那位上知天文,下........的學者),描述霍金與他第一任妻子之間,從相識、相愛、相處,最後分離。
雖然本片不是快樂結局,但霍金夫妻的境遇,其實更能讓我思考愛情這個大哉問。而也是兩人的相離,使人感到唏噓之際,也為本片延伸出許多勁道悠遠細膩的韻味。
我當初看完之後,是花了不少時間持續感觸這部片,如果想要耗掉無聊時間,這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4.惡棍特工
雖然有歷史題材(而且又是二戰),但我絕對不會說這是歷史片,畢竟他是昆汀導的嘛,我歸類它是黑色喜劇片。
噴血爽感、爾虞我詐的對話、爆發力十足的轉場,我認為這部片是昆汀眾多電影中,最讓大眾認識到昆丁式爽感的作品。如果想要追求重口味,這部片絕對讓你服用後,很多時候嘴巴完全合不攏。
另外,如果有父母希望小孩多喝牛奶,一定要放這部片,我從來沒有看過有人把牛奶喝得讓我都感到飢渴過。
5.教父
IMBD電影排行榜第二名的黑幫片經典!(排名第一則是=刺激1995。)
這部片雖然以現在來看,節奏有點緩慢,但如果能靜下心欣賞,你會方法每一個場景,導演都導入極為細緻的鏡頭語言,而最後的蒙太奇剪輯,更是經典到不能再經典的運用。
另外,如果你看完本片後覺得意猶未盡,它還有第二集跟第三集可以觀看,教父2被人喻為最偉大的續集,教父3......其實我覺得還不錯啦,一樣可以幫你消磨掉許多無聊時光。
6.蜘蛛人:新宇宙
作為我的動畫片代表(可能也是超級英雄片代表),蜘蛛人新宇宙有著絢爛的畫風,完全展現動畫片的獨特及優勢。
其中,青少年的自我及面對他人認同的議題,讓我覺得這部片其實也可以當作輔導課的教材呀。
但我想抱怨一下......為何潘尼帕克的戲份那麼少?片尾畫面還完全沒有她?她可是我本片第二喜歡的腳色ㄟ!(第一喜歡是黑白風蜘蛛人。)
7.門徒
究竟是毒品可怕?還是寂寞可怕?
本片作為我的香港電影代表,它最讓我覺得精彩的,是其中腳色的矛盾性。
當毒販的臥底警察(重點是,他幾乎不會當正常的警察,反而對賣毒相當熟悉,而且賣毒賺的還比較多),除了賣毒成功其他都很不如意的毒販(包含自己在內的大部分家人是各個有病,唯一沒病的還耍叛逆,而且明明本業是當毒販,大部分時間卻是個電器販賣商),相互指責對方先吸毒的夫妻。
這些腳色設定,其實都在探究一個乍看之下的荒謬狀況:「大家都知道吸毒不好,但為何一大堆人吸毒?」
這裡做個題外話知識,其實戒毒在生理上並不困難,真正困難的,是吸毒的人往往是社會關係上的困境者,所以即便戒毒成功,在遇到相同的困境後,往往他們會重新吸毒而且陷入更深。
所以真正可怕的是毒品?還是讓人吸毒的寂寞?而人又為何寂寞?以電影的臥底主角來看,他人長得帥、心腸好、工作表現深獲肯定(無論黑白兩方面都是),但他卻依舊寂寞,這又是為何?
極具深度的電影,同時也帶有獨特的港片味。
8.落葉歸根
故事是敘述一個人,揹著同鄉的死屍,一路返回家鄉企圖安葬的過程。
電影主角─趙本山,在對岸以幽默著稱,而本部片也在幽默之餘,透漏中下階層民眾的苦澀百態。但本片不是為了嘲諷,我覺得更多是透露出,自己在面對各種環境可以自己選擇心境去面對。哭也罷、笑也罷、仇也好、樂也好,真實坦然自己的心境後,繼續走完屬於自己的漫漫長路。
我個人蠻喜歡這種杯裡帶笑的幽默氛圍,而本片也屬於公路類型電影,這類型電影往往在看完後,特別能引發人的感觸。
9.一代宗師
我愛功夫片,我喜歡武打動作(特別是中國武術),我喜歡歷史。而一代宗師,絕對是功夫片中,擁有身為劇情的武戲文唱傑作。
片中除了展現不同門派的功夫,其實更多是呈現民初的時代氛圍,而我一在強調我個人認為清末民初的主要環境氛圍是:「舊的傳統已然頹倒,新的價值卻尚未接替。」
以片中的女主角宮二為例,她的父親反而是開明派,他鼓勵女兒行醫而非傳承家庭武學,另外也告訴宮二不要追究過往的恩仇。宮二卻是非常堅定的傳統派,除了堅守江湖規矩,甚至當江湖規矩已經破敗到無人堅守時,她卻說:「別人可以沒規矩,宮家卻不能。」甚至她自己都總結:「我留在過去的日子。」
那究竟面對傳統以及新局,身處當中的人又該如何選擇?這個大哉問,我想直到現在都和是值得每個人思索。
另外,本片我最推薦的觀點,那就是:
八極拳帥!八極拳很帥!八極拳超帥!本片最帥就是八極拳!
10.陽光普照
這是我名單中的國片代表,我本人是比較喜歡喜劇片的,不過我的教授曾經告訴我:「悲劇往往會帶出更長遠的影響及能量。」而咱們的目的,是為了消磨時間,所以我比較容易推薦劇情片,而且還是比較沉重的那種。
陽光普照討論的是非常常見的家庭問題,兩代之間的相隔以及認同,兄弟之間的比較,這樣的主題雖然隨處可見,但也因為常見,加上各有各的相異不同,「家庭」反而成為很難討論的主題。(當然你也可以掛著家庭外衣,隨便喊幾句口號,然後接下來去無腦飆車。)
除了細膩的家庭問題,本片還有一個重點:「一個人犯了錯,該如何重來?」而令人心碎沉重的,是有些錯誤是永遠無法再重來,可大部分時候,我們都要背著昔日錯誤而前行。
陽光普照,乍看之下積極光明的片名,說不定正是片中以及現實中的我們,在面對現實以及過往都期待發生的場景呀。
以上是我在家看電影名單,大家看過我推薦的電影嗎?你們有覺得推薦的電影嗎?歡迎留言,彼此交流一下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2H8e1bZ1sA&t=2747s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刺激1995真實故事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社交距離當道,宅在家的一天,讀了土耳其被終身囚禁的作家記者的書
Ahmet Altan 是2016年土耳其內亂時,突然因著“文字中隱含鼓勵革命行動”的罪名被補,後來被現在極右政府判終身監禁。其後有38名諾貝爾得主聯名寫公開信給土耳其總統,呼籲法治和言論自由。目前似乎還沒有得到真正的伸張。
這其實是作者一些短文的集合,陳述著他的堅強和軟弱,身體的痛苦和心靈的自由,以及磨練出來的強大信念。我不太曉得這些文章如何傳出監獄,但真的會讓人看見自由的可貴,不論是身體或是言論思想的。
裡面的故事包括:
被逮捕時的冷靜反應
第一次被關在牢籠中的滋味
囚禁一陣子之後忘了自己的臉
在獄中有神無神論者一起祈禱
一名警察表示他是作者小說的粉絲
看見監獄中長大的鳥竟然不敢飛翔
伙食不足時和獄友們一起懷念各種美食
政府為證明沒有虐待他們而讓婦產科醫生為他做診斷的荒謬
發現許多因暴動一起被關的竟是被自己同事誣陷的警察或是政府官員
"I possess a confidence that grows like a pearl within the hard shells of literature. I possess an Immunity, I am protected by the steel armour of my books. I am writing this in a prison cell, but I am not in prison. I am a writer. I am neither where I am or where I am not. You can imprison me but you cannot keep me here. Because like all writers, I have magic, I can pass through your walls with ease. " -- The Writer's Paradox
“我擁有一種自信,像是在文學的硬殼包覆中成長的珍珠。我有一種免疫力,被我書本的盔甲保護著。我在獄中寫作,但我不被囚禁,我是一名作家,我不在我此刻的這處或是他處。你可以把我關起來,卻無法把我滯留在這裡。因為如同所有的作家,我有一種魔力,可以輕易地穿越你所蓋起的圍牆” -- 作家的悖論
另外四本關於囚禁不住的自由意志:
1. Unbroken "永不屈服” -- 二戰中被日軍囚禁的美國士兵的真實故事,電影版是安潔莉那裘莉導演的,我2016年 top 10 書籍之一。
2. Freedom from Fear “免於恐懼” -- 緬甸翁山蘇姬在家絕食監禁的故事。
3. Glimpses of World History “爸爸尼赫魯寫給我的世界史” -- 印度第一任總理在獄中寫給女兒的世界史,沒有參考書籍純粹憑記憶,在歷史中某時間同步紀錄印度和其他國家發生的事。很厲害的1200頁書籍,我2015 top 10書籍之一。
4. Long walk to Freedom "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傳” -- 反對南非中組隔離的民主領袖的故事,很多跟電影“刺激1995”雷同,果真是人生如戲啊!
全文與中文報導和延伸閱讀鏈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i-will-never-see-the-world-again-土耳其被囚作家的回憶/
刺激1995真實故事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動物》探究美國青年的內心迷惘 (8.4/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loory.pixnet.net/blog/post/238362387
《美國動物》是一部美國犯罪劇情電影,由巴特·林頓執導,伊凡·彼得斯、貝瑞·科漢、布萊克·詹納與傑瑞德·阿布拉罕森主演,故事講述在2004年美國肯塔基州的四位大學生,由於不滿自己的人生,想要靠自己幹一件大事,因此計畫竊取珍藏在大學圖書館中的骨董書籍《美國鳥類》,沒想到距離搶劫的日子越來越近,他們漸漸發現自己內心那顆名為害怕的種子也開始萌芽。
以紀錄片《冒充者》出名的導演巴特·林頓,《美國動物》的故事到他手裡可以說是如虎添翼,導演沒有因為是自己的首部長片而自亂陣腳,反而利用他對於事件與人物的觀察,以類似紀錄片慢慢推進的敘事手法,完整建構一部表面看似有著熱血犯罪竊盜,但內裡則是捨棄其娛樂性,深刻呈現出年輕人對於未來徬徨迷惘的好電影。
《美國動物》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電影不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與今年初瑪格·羅比的《老娘叫譚雅》相同,都藉由角色受訪的說詞來一步步推動劇情,只不過《美國動物》更狂的把現實人物都請回來親口講述犯案經過,這種虛實角色交錯的方式不僅為電影增添更多的真實之感,且大膽的在片頭就先讓觀眾知道電影後續結果,更可以看出導演對於自己劇本的信心。
電影用一隻猛禽獵捕時的銳利眼睛作開場,以特寫每位角色在搶劫前變裝打扮時的雙眼,呈現出他們對於此犯罪行動的堅定意志,但故事推回18個月前,他們也與我們剛上大學時的青澀模樣無異。在經過大學這個人生的第一次轉變,史賓賽開始參加兄弟會從中獲得別人對自己的認同,但他發現漸漸失去目標之後,急於找出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想以做一件事使自己變得更加特別,而他選擇的方法,就是找自己的死黨華倫策劃一場大搶案。
這看起來或許有點異想天開,但換到「青少年」的腦袋中,這卻是非常認真且意外的合理。片中他們在計畫搶劫時參考許多經典犯罪電影的手法,其中也在執行中提到《刺激1995》與昆汀的《霸道橫行》,顯示他們對於電影的熱愛,不過也因為對電影情節的想像,加上現實世界的種種壓抑,造成他們開始分不清現實與幻想的界線,過度曲解電影世界的美好而放大現實的無趣,促使他們走向犯罪的道路,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很明顯的,《美國動物》並沒有什麼《瞞天過海》、《出神入化》那種華麗手法的竊盜場面,而是由幾個大學生組成的二流搶匪,他們以結果告訴觀眾,在現實中尚未執行一件事之前,不管做再多準備、考慮的多麼周全,都無法百分百確定計畫能順利進行或遭遇任何意料之外的阻礙。所以當發生突發事件時,是對你心理素質的一大考驗,而正是史賓賽與華倫團隊在搶案前就分崩離析,以致於欠缺冷靜的思考與判斷,進而發生許多旁觀者就能發覺的明顯錯誤,最終難逃被捕的命運。
不過比起搶劫橋段,片中有更多部分是描寫這幾位學生的內心掙扎,無論事前計畫時的是否要犯案的選擇,還是案發後想到受害者、想到自己未來與家中相信自己的父母,他們沒有因事成而感到輕鬆,反而都因此感到無比的愧疚。導演在這方面的氣氛營造實在是令人驚艷,在電影後段結束搶案後,以華倫超市購物、史賓賽與父母擁別、艾瑞克在酒吧澆愁和查爾斯在家運動呈現他們焦急的情緒,配上不斷調高配樂音量與鏡頭切換的節奏層層堆疊劇情張力。不同於片頭那有如獵人的眼神,現在則轉為無比的徬徨,就因為他們對未來有無限的想像,因此更加害怕形跡敗露後自毀人生,這種從搶案前就不斷累積、無處宣洩的壓力,使他們在警方來之前內心就幾近崩潰。
「沒人想變得平庸。」
就像奧杜邦以一本《美國鳥類》繪出牠們多元的生態樣貌,巴特·林頓則以《美國動物》描寫時下年輕人對於美好未來想像的破滅。記得片尾訪談華倫有一段告白,他說:「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成自己是非常特別的,確實從某方面來說是如此,但在現實中這根本就不重要,我們根本就不特別,這是促使我們發起搶案的主因。」但這不是個讓自己變特別的好辦法,不以努力或幫助別人來得到自我認同,他們反而選了犯罪這條最差的道路來妄想能一步登天,因此他們的過錯或許並不只有搶劫,還有沒有認清自己人生的方向。
有趣的是,因為片中每個人的記憶或認知多少有些出入,導演也讓畫面中人物場景隨著說詞不斷變化,而且因為事發已久,他們自己也開始懷疑事件的真實性,不過以現在而言,究竟這起搶案是因誰而起?華倫有沒有到阿姆斯特丹?好像都不是這麼重要,事實是他們已經對其他人造成傷害,悔不當初與事件起頭人是誰好像都已經不是能否認這一切的藉口,就如同史賓賽在第一天失敗時鬆了一口氣,卻又在返家的路上受到心中那隻紅鸛的鼓舞而折返,他們有無數的機會能退回那條界線之內,但就因害怕社會遺忘的焦慮心理,使他們不斷往那條錯誤的道路前進。
整體而言,《美國動物》絕對是近年犯罪劇情片的佳作,無論是演員、節奏或配樂都無可挑剔,新銳導演能拍出這種等級的作品實在是前途無量。但與其說《美國動物》是屬於劫盜類型,倒不如說是一部告訴我們犯罪代價的勸世電影,或許史賓賽能描出搶劫動線流程圖,但不代表他能夠繪出自己的一生。在電影結尾,我很開心他們四人都已經找到所長,並以回憶的方式述說著自己的故事,一時犯錯並不代表人生已走向終點,真正的結束是我們不能適時導正自己的方向,並從失敗中重新站起振作,這大概才是美國動物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吧。
采昌國際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