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8日完成
《千年一問》的文化版面時
渾然不知
人生會有大變動
記者生涯一個月後
就要畫下句點
一切來得突然
但我慶幸自己在看完
《千年一問》的第一版本時
就完成了這次採訪
將近半年後
再次看了 《千年一問》
我很驕傲
自己即時做出歷史見證
以下是專訪全文
文化週報》女導演的千年一問—王婉柔用魅影召喚鄭問博物館
2020/04/18 專訪◎藍祖蔚
鄭問畫作在故宮展出時,號稱《千年一問》。鄭問過世三年後,導演王婉柔拍攝的《千年一問》紀錄片也完成定剪。 認識他的朋友,會讚嘆電影中雖然無法訪到鄭問,從頭到尾鄭問彷彿就在身旁;不認識他的粉絲,也可以在看過兩個多小時繁花似錦的影像後,明白何以大家要稱他千年一問,因為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了。
藍:傳主已經過世的紀錄片容易變成導演自說自話,加上傳主低調,生前留下的影音資料有限,艱難指數更高,而且拍攝之前,妳並不認識鄭問,怎麼會對這個題材感興趣?又怎麼敢接下這個工程?
王:或許就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吧,兩年多前,監製王師問我有沒有看過鄭問,我回答說沒有,他就要我趕快Google一下,我找來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東周英雄傳》,翻著看著,耳旁就響起了馬叫的聲音,那是以前從來沒有的經驗。
鄭問吸引我的地方不只是畫好,更在於他的古典取材,我念的是中文系,鄭問又擅長古典故事,從史記到戰國策到東周,共鳴感本來就高,接下來我又去找時裝的《深邃美麗亞細亞》,應該是我看過最怪的漫畫了,當下的反應就是天啊,究竟鄭問是個什麼樣的人?怎麼可以畫出這麼怪又這麼迷人的東西?就想來挑戰。
鄭問2D銀幕現身 故宮看展魂兮歸來
藍:不管認識不認識,看過《千年一問》的人很容易產生一種好像進入鄭問博物館的讚嘆,視覺華麗,凸凹陰陽的刻痕鮮明,有如看到了鄭問的立體雕像。更有趣的是妳創造了一種魅影般的意象與敘事詩意,到處都是意外與驚喜。
王:我的上一部作品《擬音》,討論的是電影中的聲音,這部《千年一問》念茲在茲的就是想在畫面上有突破。攝影師韓允中看到鄭問的畫作原稿時,就立志這部片要拍到讓觀眾目不暇給,要跟鄭問的畫拚了,有鄭問畫作在前,視覺風格不能遜色。
鄭一生經歷崎嶇起伏,再加上人已過世,只能靠眾人回憶來拼湊身影,難免會陷入孰真孰假的困惑,還好,眾人口中的鄭問滿一致的,只是我會自不量力地想:要不要談到台灣漫畫史?要不要把1980年代的氛圍著墨多一點?最難的是在還沒有理出頭緒之前,鄭問故宮展就要開展了,錯過了,就沒能再補拍,所以我逼問自己:要拍什麼?要怎麼拍?當下的念頭就是要做2D動畫,而且找鄭問的兒子來演鄭問,要他模擬鄭問也來到故宮看自己的畫展,因此才能拍出鄭問也在現場看展的律動。
藍:採用2D動畫,讓鄭問重現銀幕,這款美學選擇很「鄭問」,因為很多漫畫主角的長相根本就是鄭問本人的翻版,畫中有他,電影中也有他的動畫身影,鄭問在天之靈應該也會對妳的巧思露齒一笑!
王:我要求這個2D人物,要一看就知道是畫像,是很虛的影像,就貼在實景上,我透過這個方式表現鄭問,透過2D動畫比對他的畫作,請教大家一部沒有傳主的紀錄片究竟能掌握多少真實?我看的到底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受訪者描述的鄭問都是真的嗎?回憶有過濾或誇大嗎?其實我到現在還沒有答案,因為我沒有真的見過他本人。
電影的第一顆鏡頭就是從鄭問心肌梗塞倒下的那個書桌開始,樓下有工作人員正在拍攝訪問鄭師母,但是另外有架攝影機就從那個位置站了起來,你看見了一位外型有點像鄭問的2D人物沿著樓梯走了下來,我從未點明他是誰,或許是鄭問的魂魄,也或許只是想像中的鄭問,想要看看我們在做什麼。
我用了超廣角的鏡頭來拍攝這個有點魔幻的時刻,鏡頭走經狹小的樓梯間有點快要撞牆的近視感,再神秘又優雅地悠悠繞行工作團隊身後,開門走出戶外,希望真能創造一種魅影流動的感覺。而且,不只開場,凡走過,必有鄭問,從香港到故宮,都有同樣的律動。
藍:2D動畫出現時提供了一種換口氣,深呼吸,繼續看下去的能量,這種魂魄猶在的拍法很奇特,很迷人,而且是一以貫之,最初怎麼想到魂魄依舊在的這個點子?
王:我看過一部法國動畫片《魔術師(The Illusionist)》,主角闖進一間電影院,銀幕正放映著法國導演賈克.大地的電影《我的舅舅》,也就是真人和動畫同步存在,鄭問的作品就適合這樣子的做法,因為這個2D版鄭問,有如一位畫中人正看著我們在拍片,這一切或許也是因為我們在現場一直感覺到鄭問跟我們同在……
說話寫信找大師 有如鄭問降臨現場
藍:真的同在嗎?
王:現場沒有發生什麼靈異事件啦,只是特殊體質的人三番兩次都感覺到鄭問就在現場,所以我們會試圖跟他講話,我則是不時寫信給鄭問,把我的感覺或疑問逐一寫下來,那是一種抒發,一種反芻,也是一種治療,寫完信,既無法投遞,也得不到回信,然而冥冥之間你就比較能夠走下去。
藍:信件內容能分享一二嗎?
王:每封信都會以敬愛的鄭老師開場,輕聲問著我是否不停在對鬼魂說話?投石於井,一切需要我自己找答案。問他你是否在圖書館內,今日,與我們同在,看著聽著我們如何用攝影機和錄音機建構你……我該傳遞什麼剪輯什麼建構什麼,給世人什麼你的樣貌?我相信你與我們同在,一如你現在很可能坐在我的身後……還是,我自始至終都駛錯了方向?如何輕鬆一點? 我不知道。我只能掌握當下。
我也會喃喃自語似地寫下……關於紀錄片種種,關於電影理論,甚至過去很多經驗,這次幾乎不適用了。很濃烈的情感主宰了一切……也會試著想問他:電影會長怎樣,你是否也好奇呢?
畫中人都是鄭問 英雄映照人生哲學
藍:《千年一問》拍攝工程浩大,先後走訪了日本、香港和中國,逐一重現鄭問曾經風光、逐夢及夢碎的場址,這種認真與堅持,很接近鄭問本人?
王: 電影其實是無數淚水換來的,一開始,日本人不太開心,因為我們從故宮展開幕時就把握機會先做訪問,架好攝影機就要搶拍,然而日本人講究細節與禮數,事先不但要擬好題綱,層層送審,還要說清楚受訪影片未來要怎麼用……剛起步的我們有點手足無措,場面一度僵住了,幾度懇談,我和監製更不時泣訴心聲,表達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鄭問,以及日後映演若有盈餘,一定會回饋鄭家人……日本人才打開心房。
有過這次文化碰撞後,我選擇做預訪做足功課。開拍前,先到日本探勘可以拍攝的場景,更逐一拜會預定的受訪者聽他們細述鄭問,熟讀翻譯逐字稿擬定拍攝重點,才二度前往日本正式拍攝。講堂社新泰幸先生看到了我們的用心,一路陪著看著,主動幫我們打點大小事,不但拍到了很有大正風格的舊辦公大樓,原本日本漫畫家受訪時都有行情價,而且價格不菲,也因為他的協調,輕快達陣。尤其看到講談社編集長栗原良幸拿出厚厚一疊有關與鄭問合作的歷史檔案時,你就能感受到日本人的認真。
藍:《千年一問》揭露了很多鄭問的創作秘辛,妳不但找出《三少爺的劍》說明他的素描源頭,更點出不少角色依稀都可以辨認出鄭問的影像,都藏有他本尊,所以片中出現的動畫身影,剛好也呼應著鄭問無所不在的小自戀?而且第一場戲是鄭問高中同學在講他的自畫,片尾也是鄭問的自畫像,自畫像顯然是個很有趣的題目?
王:鄭問說過,畫中的每個角色都是他自己,他會把他的悲憤或厭憎都畫進畫中,他就是這麼奔放地把自己投射進作品的每個角落,才會給人無所不在的感覺。
鄭問的面相一直在變。高中期的鄭問,若不做箭頭標示,誰都認不出來。自畫像代表著畫家怎麼看自己,是對著鏡子畫?還是拿著照片描?不同的呈現方式,是否反映著他的成長?片子以自畫像始,又以自畫像終,我的想法是不管怎麼解釋,受訪者怎麼推崇,都遠遠不如從自畫像來認識,真正的鄭問就在他的自畫像之中。
藍:其實,片尾還有一幅自畫像,精準一點說是張照片,是鄭問在畫室中作畫,持筆含笑回眸的照片,放在故宮展的出口處,粉絲、好友、夥伴參觀完後,都會從照片前走過,形成有趣的生死對話,大家是來看鄭問,照片中的鄭問同樣也在看著這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尤其是鄭問的眼神那麼神采奕奕,散發著想和大家對話的火光,非常立體。
王:讓電影活起來,讓鄭問的作品也能活起來,就是我最希望達到的目標。我特別感謝剪接師陳曉東,他從巨大的影像素材中撈到了這顆鏡頭,其實畫面很短,只拍到了日本友人匆匆走過的一瞬,因此還特別放慢速度,經過這麼特殊的處理,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鄭問的笑容,達到了畫家與觀眾的對話目的。
認真研究過鄭問後,我發覺他的畫技可能花俏,編劇與敘事卻很古典,不會玩那種時空錯置的穿越戲,他堅持只要好好地說好一個故事,就夠動人了。鄭問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很在乎道德或禮貌,有道理的事情就會堅持做下去,作品中對英雄的定義也會變成自我要求的準則。
章回手法有巧思 重現大師文學氣質
藍:提到古典,你把電影分成九個章節,從《冰中的火焰》開始,一路還有《八眼醒來》、《驕傲的蜘蛛》、《好善良的蛤蟆精》到終話的《花開了》,帶有古典章回小說的欄目趣味,只是用字遣詞又非常新潮另類?為什麼?
王:鄭問是文學性很高的創作者,所謂的文學性不只是他擅長改編古籍經典,以《深邃美麗亞細亞》為例,這本漫畫的結構是先有話名欄目,翻頁之後才會看見漫畫,欄目文字容易勾起聯想,例如《好善良的蛤蟆精》會讓人去想蛤蟆精到底長什麼樣子?又如何善良?他在文字和圖像的搭配上顯然有過深思熟慮,角色的對白台詞,也都是他親筆寫下的,很有鄭問風格:乍看直白,卻又富含有趣的隱喻,很吸引人一路看下去,加上這個文字特色以前沒有人討論過,所以就成為我的表現重點了。只是後來的欄目名稱擴大取材範圍,不再局限《亞細亞》,還包括《戰士黑豹》與《大霹靂》。篇名來自他的創作,卻由我選擇放在哪一話,就有一種我跟鄭問錯身而過的感覺。
藍:《千年一問》一共採訪了54人,有獨訪,有聯訪,然而受訪人物出現方式都不一樣,鏡位既不重複,光影也不刻板,獨訪莊重,聯訪有趣,鬆緊參差之間很有巧思,很有漫畫格式任意伸縮的自由彈性,妳怎麼想出這種風格?
王:攝影師韓允中會先問我想怎麼拍,然後提出可以加分的拍法。既然受訪者這麼多,畫面上不求變化,看過幾回就一定會膩了,所以即使是同一個人,我至少拆成兩個地方拍攝,不同議題就要找出對位場景,創造不同的視覺感,找到對的氣氛,讓觀眾更有感受。但要這樣操作,前置準備就要大費周章,現場要找場景還兼打燈,時間又緊迫,這麼高密度的作業要求折殺了我的團隊。
藍:鄭問進故宮開展是漫畫界的大事,然而藝術界卻出現一些雜音,妳的紀錄片略過了這個議題,呈現的都是讓人感動的盛況,是不想碰,還是另有考量?
王:主要是怕離題太遠。我請教過故宮的三個單位,青銅器和甲骨文的研究員都對鄭問的用功與用力給予高度肯定,只有書畫組認為鄭問雖然擅用毛筆,然而畫風與傳統水墨無關,不願多談。
故宮的青銅器專家一輩子都鑽研其中,一看見「東周英雄傳」的封面,立刻就可以指出主角頭上戴的帽子其實是鄭問借用了哪個朝代的文物,但是鄭問厲害的地方在於他不是只會複製或重畫,例如他可以把傳統的壅不落痕跡地轉化成為帽子,而且古文物上的花紋經過鄭問拆解轉化,組合排列出新貌,讓他們佩服又感動,鄭問不是抄襲,而是把這些死文物都活化了。因為你不會活用國寶,它就只能硬邦邦地晾在那兒發呆,鄭問不是瞎用亂用,而是理解消化吸收之後,賦予這些古典多重意義或象徵,讓文物得到了新生活力,鄭問的活用或許可以帶動更多人願意再來從骨董中找尋更多東方元素的靈感,年輕人透過漫畫看到了青銅之美,在美的召喚下願意去認知青銅時代,不是更有意義嗎?
有位甲骨文研究員還指著《鐵血三國志》的圖告訴我,鄭問花了不少力氣去鑽研甲骨文,除了會變造新字,還會偷偷在其中藏進一個「問」字,用得既巧又妙,讓人會心一笑,近來歐美流行的中國元素都還在紅色或者龍鳳的表象層次上打轉,鄭問早就超越了他們。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新聞] 盧廣仲金曲5資深音樂人「過半認證抄襲」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各位有聽過最近一位歌手陳偉聯的新歌I Love You 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的評價和優惠,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日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日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Re: [討論]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主題曲涉嫌抄襲- movie - PTT生活 ... 的評價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起初,只是曾為研究所同窗的出版社老闆,以及沒紅過所以連過氣都稱不上的作者,想要一起出一本書,留個紀念。
我是那個作者。
去年年初,我在泥濘中,其實我在泥濘中很久了,當時唯一算得上幸運的事,就是我竟然搶到了超熱門的,駱以軍(我連現在該要怎麼稱呼他我都不確定了,不適合裝熟,只寫名字又彷彿刻意拉開距離)在藝集生活開的小說課,那是個要先匯款、回報,再等待通知是不是有報名到的課,我運氣超好地搶到了。
雖然不是正統的小說創作課,就是一直聽駱以軍講各種故事,有的我在其他講座或書上是看過的,但他太會講故事了,即使不是什麼技巧分析這種實用的教學,我們也聽得很開心。我也知道小說創作確實是不容易「教」的,而他的故事總是可以讓我有各種浮想聯翩,重新想要寫作,所以我還是非常喜歡那個課程,我很認真,幾乎每堂課都到,真的不能到的只有一堂,事後我也認真地聽了課堂上錄音補齊。
去年2/11,我在課堂上分享了〈火車做夢〉的雛形故事,那天駱以軍給了一個火車的主題,希望我們發揮,他上樓抽煙時,大家在地下室裡想著故事,我本來先想到的是,研究所時有一陣子生病了,爸爸媽媽在車站送我回花蓮時的場景,但我想我講了一定會哭。
我太容易哭了,我不想在這時候哭。
所以我趁老師上樓抽菸的空檔,在筆記本上,寫了一個想像的故事,關於一個母親,掛記著一個生病的女兒,的故事。就是火車做夢。 被點到的時候,我將故事念了出來。
小說課上課時會由藝集生活錄音,提供給學員,供沒有辦法到場時補課,或者回味之用,我後來每次聽都覺得很羞恥,因為我聲音好緊張。
我就是個無法好好面對麥克風的人。
駱以軍當場誇獎了我的故事很適合拍成電影,然後送給我一顆壽山石,那節課,他送給每一位分享故事的人,一顆壽山石。
駱以軍送的壽山石耶,我回家,珍重地放在我的鍵盤與螢幕中間,我好需要有什麼來提醒我,還可以再寫寫看,再試試看,雖然那對於被打到泥濘中的我而言,好難。
之後我爬呀爬呀,寫完了這本書。在那段期間有與我接觸的人都知道,我想一直到現在還是很明顯的是,我對自己完全沒信心,從裡到外,完全沒有。 那天的小說課,被誇獎這個故事像電影一樣,那個被肯定的幸福感,轉化為一顆實質的壽山石,不斷地提醒很容易就不相信自己的我。
但故事要自己寫這件事,我從來沒有懷疑過。
回家後我將故事寫完投給自由副刊,六月,自由副刊刊出。八月,我寫完了整本書,將書稿交給夏民。九月,《明朝》出版,我還在想著要不要買一本來看,我雖然喜歡駱以軍這個人,但從大學之後就沒再真的讀過他的書,然後我有個熱愛駱以軍所以立刻去買書來看的好友用訊息傳了張照片來,照片裡有一本書,書頁上鉛字印著〈火車做夢〉的故事大綱。
我完全傻住。
後來事件爆出時,大家說的那些,其實當時我全想過一輪了。這是他的寫作習慣,這是一個小說中的框架,在理應是虛構的小說中用一種好像是坦白「這不是我寫的是別人的故事」的方式,寫出我的故事,還有其他人的故事,但在這部小說中你根本不知道哪部分是虛構哪部分是實際的,更何況是這故事中有一個實際的人所虛構的故事⋯⋯那麼我到底要怎麼想呢?
我那時跟朋友說,我不知道該怎麼想。
但我知道,當我的書出版,我會死得很難看。有人質疑我的時候,為了捍衛自己的清白,我就得說出來,那就是說,我得要去質疑這件事,甚至是這個人,那會很可怕,天啊,那會很可怕,他是誰我是誰啊,我才不要幹這種事。大家會問我:那你要怎麼樣,我得有個說法,我得要自己想清楚這到底算什麼,但我真的不知道這算什麼,要怎麼定義,而我要怎麼做。
我不知道我要怎麼樣,我只希望這件事沒有發生,但這件事已經發生而且無可挽回的時候,我不知道我還能要什麼。
我和夏民討論,可以讓我不要被質疑抄襲的方式,可能就是請他推薦我的書,如果他的名字在書腰上,只要他的名字在書腰上,就不會有人懷疑我了吧。即使我的書不夠好,他不想推薦,我也想知道,那接下來怎麼辦,至少要告訴對方,我知道了,然後看看他的反應吧。
夏民說你自己要去看過《明朝》,確定了狀況,然後再來寫信,我說好。
所以我寫了那封「美麗的信」,夏民看過說可以,我透過鏡文學得到了駱以軍的電郵地址,寄出那封信。
窗口同時告訴我當週週五在信義講堂有駱以軍的講座,邀我去。我想了想,說好。
駱以軍透過鏡文學讓我知道他收到信了,他會回信。
週五晚上去信義講堂,我請駱以軍簽名時,告訴他我是寫那封信的那個學員,說我很感激他那時鼓勵了我,壽山石一直在我桌前鼓勵我寫作,他很高興地說,他會回信給我。
他沒有回信給我。
後來發生了很多事,包括那場論戰,我可以理解他為什麼沒有回信給我,同時,因為後來我讀完了《明朝》,我在《明朝》裡看見的那些關於女性的描寫,關於與女性友人之間的態度,我想,我的書並不適合由他來推薦,或做任何,類似推薦的事。
那我還能怎麼樣呢?即使他回信了?不回信也許是最好的結局吧。
所以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一直到今年,夏民幫我的書找推薦人時,有位我一直非常喜歡的作家,發現了這兩個故事如此雷同,甚至她自己也聯絡了駱以軍,希望他主動聯繫我。雖然作家的信並沒有得到回應,但我們開始覺得這事還是得解決,夏民找了鏡文學,由出版社對出版社的方式,聯繫了駱以軍,鏡文學告訴我,駱以軍想跟我見個面聊,我不願意,我害怕被寫到他的下一本書裡,變成另一個我無從辯駁的角色,我也不知道見面要說什麼,因為我不知道能要什麼。
我畢竟只是希望這件事沒有發生,如果發生了,我希望我不要被任何人說我抄襲。
我沒有抄襲,或剽竊,隨便啦不管什麼詞彙,我沒有,反正我沒有。
不可以有任何人、有任何機會,將這種東西丟到我的臉上,即使我可以澄清,我也不要。
當時我正在劇烈咳嗽,正逢疫情四起,我說我不想這樣到處咳嗽,怕路人會怕會誤會,所以很抱歉不能見面,鏡文學說會給駱聯繫我的E-mail,於是,3月9日,我收到了駱以軍的回信,信中搞錯了一些細節,也解釋了他為什麼當時沒有回信,大致與各位後來看到的一樣。這封信,我請鏡文學轉告說抱歉我不會回信,我得跟夏民討論該怎麼處理再回覆。
實際上,我一樣不知道要說什麼。
書已經在印了,他在信中提議的「各寫一封深邃的信討論這件事然後收在書中」,是不可能的,我的書字數太多,放不進去任何深邃的信了,而且,我真的不想。
我的書的性質,討論的議題,很不適合做這件事,整個事情會變得很諷刺。
我們去找了付費的法律諮詢,給出所有細節包括當時課堂的錄音檔,律師說,她認為我在課堂說的故事已經細節完備,不能只是視為故事概念,當然對方可能以此抗辯,但她認為可以交給法官判定。
並提醒我,民事追訴期雖有兩年,但刑事追訴期只有半年,應該快到了。
我們點點頭說知道了,但根本不需要討論就知道這就只能是知道了而已,怎麼可能告他。
我們請鏡文學轉告駱以軍,我們希望他在臉書上發一個聲明,發出聲明前希望給我們看過。我只要讓大家知道這故事不是我抄他的,那就夠了。
沒有定時間,沒有。逗點只有告知本書出版日期,但沒有要求特定日期刊登。
沒有見面協商,沒有。Yaboo咖啡我根本不知道在哪裡,我平常很少去咖啡店。
聲明冒出來的那天,我的書正要在網路書店開預購,我還想在網路書店抓十點搶Switch同捆包,但一個朋友將他的聲明丟給我,我完全傻眼,再次傻眼。
我沒有看過。
夏民也沒有。
但聲明已經發了,你能怎麼樣呢?我跟夏民說,我即使看了他的聲明也不會改任何一個字,我理解他會想要保護自己、想要下台階,而我想得到的只是,僅僅只是,不要被當作抄襲。
僅僅,只是,這樣。我發自內心不懂,這件事到底有多過分。
我寫自己想出來的故事,我還要擔心自己被罵抄襲,然後我也不想要到時候被讀者抓包我們必須澄清結果變成他被罵,所以在這一切發生之前,我們來解決這件事,用能夠讓傷害減到最低的方式。
他與鏡文學之間,溝通是否有資訊落差,導致文章就這樣貼出來,我不知道。但我不喜歡約定被破壞,雖然已經無法彌補,但我希望能轉達這件事。
接下來就是這樣了。
這陣子也是有支持駱以軍的課堂學員希望我出來「說句公道話」。
說句公道話,即使到了這個地步,我真的是不想用我的立場傷害別人,我也不希望我說出來的話變成一個可以拿來抓著攻擊他「你看作者都這樣說了你還有什麼話說」的武器。此外,《明朝》裡有其他人的故事,我不願意那些人說話的權力都被我搶走了,我不能代言任何一個不是我的人,但因為出書,因為是這個事件裡有名字的那個角色,我很難避免這件事。
我不願意有任何一個人覺得「哎她都出書了,被寫進書裡她影響最大,她都覺得沒關係了,我也沒關係吧。」我也不願意我去踩著已經道歉的人,好顯得自己很寬容大量、不計前嫌的樣子,反而讓對方陷入更不堪的境地。
我希望我的沉默,可以避免搶奪別人的發言權,避免影響別人的判斷。
我甚至不敢點讚,我怕被發現什麼蛛絲馬跡,可以拿來說話、攻擊誰。
我沒想到我的沉默反而讓人以為夏民在控制我,我一天到晚在跟他意見不同,他控制不了我。
反而經常是,他想保護我,我不想讓他保護,我會嗆他說我是成年人了,雖然我愛哭,但我撐得住,我也該為我的書撐住。而他會告訴我,出版社就是為了保護作者而存在的。
我的沉默是有原因的,他的出面也是有原因的。
而我似乎不能再沉默了。
一開始,我們真的只是希望,我們不要變成抄襲人的那一個而已。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起初,只是曾為研究所同窗的出版社老闆,以及沒紅過所以連過氣都稱不上的作者,想要一起出一本書,留個紀念。
我是那個作者。
去年年初,我在泥濘中,其實我在泥濘中很久了,當時唯一算得上幸運的事,就是我竟然搶到了超熱門的,駱以軍(我連現在該要怎麼稱呼他我都不確定了,不適合裝熟,只寫名字又彷彿刻意拉開距離)在藝集生活開的小說課,那是個要先匯款、回報,再等待通知是不是有報名到的課,我運氣超好地搶到了。
雖然不是正統的小說創作課,就是一直聽駱以軍講各種故事,有的我在其他講座或書上是看過的,但他太會講故事了,即使不是什麼技巧分析這種實用的教學,我們也聽得很開心。我也知道小說創作確實是不容易「教」的,而他的故事總是可以讓我有各種浮想聯翩,重新想要寫作,所以我還是非常喜歡那個課程,我很認真,幾乎每堂課都到,真的不能到的只有一堂,事後我也認真地聽了課堂上錄音補齊。
去年2/11,我在課堂上分享了〈火車做夢〉的雛形故事,那天駱以軍給了一個火車的主題,希望我們發揮,他上樓抽煙時,大家在地下室裡想著故事,我本來先想到的是,研究所時有一陣子生病了,爸爸媽媽在車站送我回花蓮時的場景,但我想我講了一定會哭。
我太容易哭了,我不想在這時候哭。
所以我趁老師上樓抽菸的空檔,在筆記本上,寫了一個想像的故事,關於一個母親,掛記著一個生病的女兒,的故事。就是火車做夢。 被點到的時候,我將故事念了出來。
小說課上課時會由藝集生活錄音,提供給學員,供沒有辦法到場時補課,或者回味之用,我後來每次聽都覺得很羞恥,因為我聲音好緊張。
我就是個無法好好面對麥克風的人。
駱以軍當場誇獎了我的故事很適合拍成電影,然後送給我一顆壽山石,那節課,他送給每一位分享故事的人,一顆壽山石。
駱以軍送的壽山石耶,我回家,珍重地放在我的鍵盤與螢幕中間,我好需要有什麼來提醒我,還可以再寫寫看,再試試看,雖然那對於被打到泥濘中的我而言,好難。
之後我爬呀爬呀,寫完了這本書。在那段期間有與我接觸的人都知道,我想一直到現在還是很明顯的是,我對自己完全沒信心,從裡到外,完全沒有。 那天的小說課,被誇獎這個故事像電影一樣,那個被肯定的幸福感,轉化為一顆實質的壽山石,不斷地提醒很容易就不相信自己的我。
但故事要自己寫這件事,我從來沒有懷疑過。
回家後我將故事寫完投給自由副刊,六月,自由副刊刊出。八月,我寫完了整本書,將書稿交給夏民。九月,《明朝》出版,我還在想著要不要買一本來看,我雖然喜歡駱以軍這個人,但從大學之後就沒再真的讀過他的書,然後我有個熱愛駱以軍所以立刻去買書來看的好友用訊息傳了張照片來,照片裡有一本書,書頁上鉛字印著〈火車做夢〉的故事大綱。
我完全傻住。
後來事件爆出時,大家說的那些,其實當時我全想過一輪了。這是他的寫作習慣,這是一個小說中的框架,在理應是虛構的小說中用一種好像是坦白「這不是我寫的是別人的故事」的方式,寫出我的故事,還有其他人的故事,但在這部小說中你根本不知道哪部分是虛構哪部分是實際的,更何況是這故事中有一個實際的人所虛構的故事⋯⋯那麼我到底要怎麼想呢?
我那時跟朋友說,我不知道該怎麼想。
但我知道,當我的書出版,我會死得很難看。有人質疑我的時候,為了捍衛自己的清白,我就得說出來,那就是說,我得要去質疑這件事,甚至是這個人,那會很可怕,天啊,那會很可怕,他是誰我是誰啊,我才不要幹這種事。大家會問我:那你要怎麼樣,我得有個說法,我得要自己想清楚這到底算什麼,但我真的不知道這算什麼,要怎麼定義,而我要怎麼做。
我不知道我要怎麼樣,我只希望這件事沒有發生,但這件事已經發生而且無可挽回的時候,我不知道我還能要什麼。
我和夏民討論,可以讓我不要被質疑抄襲的方式,可能就是請他推薦我的書,如果他的名字在書腰上,只要他的名字在書腰上,就不會有人懷疑我了吧。即使我的書不夠好,他不想推薦,我也想知道,那接下來怎麼辦,至少要告訴對方,我知道了,然後看看他的反應吧。
夏民說你自己要去看過《明朝》,確定了狀況,然後再來寫信,我說好。
所以我寫了那封「美麗的信」,夏民看過說可以,我透過鏡文學得到了駱以軍的電郵地址,寄出那封信。
窗口同時告訴我當週週五在信義講堂有駱以軍的講座,邀我去。我想了想,說好。
駱以軍透過鏡文學讓我知道他收到信了,他會回信。
週五晚上去信義講堂,我請駱以軍簽名時,告訴他我是寫那封信的那個學員,說我很感激他那時鼓勵了我,壽山石一直在我桌前鼓勵我寫作,他很高興地說,他會回信給我。
他沒有回信給我。
後來發生了很多事,包括那場論戰,我可以理解他為什麼沒有回信給我,同時,因為後來我讀完了《明朝》,我在《明朝》裡看見的那些關於女性的描寫,關於與女性友人之間的態度,我想,我的書並不適合由他來推薦,或做任何,類似推薦的事。
那我還能怎麼樣呢?即使他回信了?不回信也許是最好的結局吧。
所以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一直到今年,夏民幫我的書找推薦人時,有位我一直非常喜歡的作家,發現了這兩個故事如此雷同,甚至她自己也聯絡了駱以軍,希望他主動聯繫我。雖然作家的信並沒有得到回應,但我們開始覺得這事還是得解決,夏民找了鏡文學,由出版社對出版社的方式,聯繫了駱以軍,鏡文學告訴我,駱以軍想跟我見個面聊,我不願意,我害怕被寫到他的下一本書裡,變成另一個我無從辯駁的角色,我也不知道見面要說什麼,因為我不知道能要什麼。
我畢竟只是希望這件事沒有發生,如果發生了,我希望我不要被任何人說我抄襲。
我沒有抄襲,或剽竊,隨便啦不管什麼詞彙,我沒有,反正我沒有。
不可以有任何人、有任何機會,將這種東西丟到我的臉上,即使我可以澄清,我也不要。
當時我正在劇烈咳嗽,正逢疫情四起,我說我不想這樣到處咳嗽,怕路人會怕會誤會,所以很抱歉不能見面,鏡文學說會給駱聯繫我的E-mail,於是,3月9日,我收到了駱以軍的回信,信中搞錯了一些細節,也解釋了他為什麼當時沒有回信,大致與各位後來看到的一樣。這封信,我請鏡文學轉告說抱歉我不會回信,我得跟夏民討論該怎麼處理再回覆。
實際上,我一樣不知道要說什麼。
書已經在印了,他在信中提議的「各寫一封深邃的信討論這件事然後收在書中」,是不可能的,我的書字數太多,放不進去任何深邃的信了,而且,我真的不想。
我的書的性質,討論的議題,很不適合做這件事,整個事情會變得很諷刺。
我們去找了付費的法律諮詢,給出所有細節包括當時課堂的錄音檔,律師說,她認為我在課堂說的故事已經細節完備,不能只是視為故事概念,當然對方可能以此抗辯,但她認為可以交給法官判定。
並提醒我,民事追訴期雖有兩年,但刑事追訴期只有半年,應該快到了。
我們點點頭說知道了,但根本不需要討論就知道這就只能是知道了而已,怎麼可能告他。
我們請鏡文學轉告駱以軍,我們希望他在臉書上發一個聲明,發出聲明前希望給我們看過。我只要讓大家知道這故事不是我抄他的,那就夠了。
沒有定時間,沒有。逗點只有告知本書出版日期,但沒有要求特定日期刊登。
沒有見面協商,沒有。Yaboo咖啡我根本不知道在哪裡,我平常很少去咖啡店。
聲明冒出來的那天,我的書正要在網路書店開預購,我還想在網路書店抓十點搶Switch同捆包,但一個朋友將他的聲明丟給我,我完全傻眼,再次傻眼。
我沒有看過。
夏民也沒有。
但聲明已經發了,你能怎麼樣呢?我跟夏民說,我即使看了他的聲明也不會改任何一個字,我理解他會想要保護自己、想要下台階,而我想得到的只是,僅僅只是,不要被當作抄襲。
僅僅,只是,這樣。我發自內心不懂,這件事到底有多過分。
我寫自己想出來的故事,我還要擔心自己被罵抄襲,然後我也不想要到時候被讀者抓包我們必須澄清結果變成他被罵,所以在這一切發生之前,我們來解決這件事,用能夠讓傷害減到最低的方式。
他與鏡文學之間,溝通是否有資訊落差,導致文章就這樣貼出來,我不知道。但我不喜歡約定被破壞,雖然已經無法彌補,但我希望能轉達這件事。
接下來就是這樣了。
這陣子也是有支持駱以軍的課堂學員希望我出來「說句公道話」。
說句公道話,即使到了這個地步,我真的是不想用我的立場傷害別人,我也不希望我說出來的話變成一個可以拿來抓著攻擊他「你看作者都這樣說了你還有什麼話說」的武器。此外,《明朝》裡有其他人的故事,我不願意那些人說話的權力都被我搶走了,我不能代言任何一個不是我的人,但因為出書,因為是這個事件裡有名字的那個角色,我很難避免這件事。
我不願意有任何一個人覺得「哎她都出書了,被寫進書裡她影響最大,她都覺得沒關係了,我也沒關係吧。」我也不願意我去踩著已經道歉的人,好顯得自己很寬容大量、不計前嫌的樣子,反而讓對方陷入更不堪的境地。
我希望我的沉默,可以避免搶奪別人的發言權,避免影響別人的判斷。
我甚至不敢點讚,我怕被發現什麼蛛絲馬跡,可以拿來說話、攻擊誰。
我沒想到我的沉默反而讓人以為夏民在控制我,我一天到晚在跟他意見不同,他控制不了我。
反而經常是,他想保護我,我不想讓他保護,我會嗆他說我是成年人了,雖然我愛哭,但我撐得住,我也該為我的書撐住。而他會告訴我,出版社就是為了保護作者而存在的。
我的沉默是有原因的,他的出面也是有原因的。
而我似乎不能再沉默了。
一開始,我們真的只是希望,我們不要變成抄襲人的那一個而已。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各位有聽過最近一位歌手陳偉聯的新歌I Love You 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有電視上幾乎每整點都會播一下片段..但是那旋律實在愈聽愈熟悉....各位不覺得那旋律跟早期郭富城在1991年發行的"到底有誰能告訴我"專輯的裡~第二 ... ... <看更多>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標籤: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台灣商業櫃台郭富城到底有谁能够告诉我- YouTube. 若是翻唱作曲居然寫陳秀男,抄襲日本尾崎豐的歌,抄襲就抄襲,陳秀男 ... ... <看更多>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抄襲 在 [新聞] 盧廣仲金曲5資深音樂人「過半認證抄襲」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