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RU醬。
這篇文章想跟大家說明網路上的抄襲事件,文章有點長,可能會讓大家看得較辛苦,請大家多多包涵。
以下是Dard「強運少女 抄襲疑雲..!?」(已被刪除)內容以及留言的疑問:
1.) 原PO轉貼了中古小姐的私人臉書貼文,內容是我之前與A小姐(代稱)的messenger對話。內容是關於2014年,我不當引用了A小姐的部落格文章句子,但未標明是引用,令人感覺不快一事。
2. )留言中有人分享了中古小姐的私人臉書截圖。內容大意為:a. 我在影片中講述了中古小姐的部落格文章內容,並且當作自己生活惡意發表 b. 中古小姐指出我抄襲她發佈的IG限時動態
我沒有更早出來聲明,因為雙方有各自的立場,如果我的澄清導致觀眾對立,並非我的本意。所以事發後選擇向中古小姐本人解釋,只是現在被指名道姓提出,因此想透過發文,清楚向大家說明我的想法、來龍去脈,也希望不實謠言不要繼續擴散。
【一】關於6年前的部落格(A小姐對話截圖)
6年前我是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寫部落格只是在抒發自己的心情,當時網紅文化還不盛行,並不是以公眾人物的心情在經營自己的部落格。當時我使用了其他部落格生活紀錄者文章中我喜歡的句子,當時對網路智慧財產權瞭解還不足夠,是我的錯,犯下草率的行為,我真的非常抱歉。
當時A小姐連絡我後,我立即向A小姐道歉,她很寬宏大量的原諒了我。6年後,透過這次的機會重新省視自己,當初回覆的內容不成熟,至今仍造成對方的傷害,再深深致一次歉,真的非常抱歉。當時的事情是我做錯了,大家的任何評論都會造成當事人的傷害,希望大家不要對當事人進行任何攻擊。6年前的事情讓我警惕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過去也曾遇到在製作影片時訪問住台日本朋友,朋友複製了網路上的資料,影片釋出後有網友提出跟網路資料相似,我確認後也立即將影片下架,對查證也開始警惕。
【二】關於中古小姐提的部落格抄襲至影片
影片主題為「日本人怎麼認識另外一半?」其中提出了三點①聯誼②相席屋③交友APP,在「聯誼」這點介紹了日本聯誼主題(大學生聯誼、社會人聯誼、羽毛球聯誼、爬山聯誼、桌遊聯誼、淚婚、街コン、高級聯誼),在高級聯誼的部分,我在影片中敘述「有一位女性朋友收到高級聯誼邀請函,邀請函內容為同行者只能是超級美女、保鑣會審視長相等要求,是不是很現實很殘酷,我看到的時候全身起雞皮疙瘩,嚇死我了!」這段長度15秒高級聯誼的部分確實是想起中古小姐的經驗而分享。
我以為我們是朋友,太輕率提起這一段沒有做到事前報備,沒有提及影片中的女性友人為中古小姐,造成不愉快,我感到非常抱歉。2018年參加了讀者見面會,之後偶爾也會透過IG私訊聯絡,一來一往中我以為我們是朋友,彼此會打很多愛心笑臉,叫我小甜心...等,可能這些符號和稱呼對中古小姐來說是社交話語,是我誤會了。
第一次看到中古小姐在story寫「有網紅抄襲我的部落格內容作為自己的生活發表,感到不愉快」等內容。看到的當下不覺得是自己,回應請她不要因為這件事太影響心情。
只是回應後,想到曾經網友給我看的其他隱射,之前都不相信,但開始覺得會不會真的有可能是我呢?我認為作為朋友不想心裡有疙瘩,於是私訊她如果所指之人是我,對於在影片中可能讓她感到不愉快向她致歉,並說明影片分享時說是女性朋友的經驗,絕非惡意當作自己的生活發表。最後也提出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將影片段落15秒刪除已示負責。
但,當時中古小姐回覆不是我,是其他創作者,她不介意,如果是我她肯定會直接詢問我本人。
【三】關於中古小姐的發文
事隔2個月,中古小姐再次在個人頁面發表我惡意抄襲部落格以及限時動態,網友截圖給我,我得知這樣的內容很驚訝,覺得指控與當時的對話及事實有落差,下面的留言也都是滿滿對我的人格詆毀、人身攻擊。得知造成中古小姐的不快,我也將影片有爭議的15秒片段刪除。
關於限時動態抄襲
①寫真展為看了日本網美的story覺得很有意義,一開始不知道是由作家發起,也由於當時twitter都是此hashtag(#誰にも見せないことにした写真展),以為是現在日本twitter的潮流,所以也想分享給自己的觀眾。
②搞笑藝人是前一天看了男女糾察隊,有網友詢問我對於搞笑藝人、吉村的想法,兩則都不是剽竊中古小姐的限時動態內容。
我當下再次私訊中古小姐針對這次的貼文解釋釐清誤會,也提出如果有疑問可以直接跟我說,中古小姐已讀沒有回覆訊息,之後我們就沒有私下的聯絡,而中古小姐也陸續公開影射我抄襲的事情。以上就是這一系列抄襲事件的過程。
【四】結尾
這次的事情我從中反思了自己,6年前的事情,我真的感到非常抱歉,跟中古小姐後續發生的爭議,我也對讓她產生不愉快感到抱歉。但希望未來這樣隔空交火的事情可以不要再出現。
這幾個月收到網友的各種謾罵,除了抄襲外,還有寫假文章騙錢、噁心、沒有腦袋的空殼等。這27年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做不好的事情反省、改進,我會謹記這次的教訓繼續往前走。謝謝這次的事情,讓我知道更多自己的不足,今後在做影片與待人處世上會更加謹慎。謝謝身邊的朋友、文當,陪我度過這段日子。也謝謝喜歡我的分享的大家,你們的訊息是很大的力量,真的非常抱歉這次讓你們承擔了負面情緒。
有做不好的地方,麻煩大家指教,我會好好學習。對話截圖因涉及隱私不在此貼出,可以留下對我的想法,也請大家不要去中古小姐那裡、其他地方爭論,希望爭議就此落幕,謝謝大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Eeeep Mo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嘅科技資料、潮流玩意,都有《Z世代達人》麥卓華到處搜羅送到你面前! 智能手機既發達,今時今日我地都習慣使用即時通訊軟件作溝通,呢類以文字為主既通訊模式,有時都免除咗用說話溝通嘅尷尬。不過有時我哋做嘢可能太忙,又或者真係暫時唔想覆短信,但睇咗又會比對方知道,唔覆或者會比人話已讀不回。如果你用緊A...
刪除messenger app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刪除messenger app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快笑翻了,印度人真的很機車,現在中國app被印度人用中共干擾民眾翻牆上國外網站的類似方式,干擾印度民眾使用中國app,還會跳出類似中國網站經常出現的字樣:
「根據印度法律,我們目前不能為您提供服務。我們重視每一位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權對我們而言是最重要的。我們正在與相關部門聯繫,希望未來能夠恢復服務。」哈哈哈哈哈笑死我。
而且一旦不能上中國app,等於和中國斷絕聯繫,因為中國境內不能上外國通訊app,Line、messenger、Whatsapp都不能用,而印度境內又不能上中國的app,印度人太聰明了,如此一來跟中國的經貿往來變得非常不便,中印的合作機會變少,變相的切斷了兩國的來往。
兩大文明古國對決,簡直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怎麼機車別人我就怎麼機車你,太好看了這篇報導。
————————
「想和中國聯繫,就得用中國的軟體」。因為中國的防火長城(GFW),比比的印度籍同事曾經從最常用的 WhatsApp 跳到了微信,現在卻又撞上了印度築起的另一堵牆。
印度電子與通訊技術部部長普拉賽德(Ravi Shankar Prasad)宣稱,這是印度對中國實施的「數位打擊」(Digital Strike)。打擊(Strike),是印度總理莫迪執政之下的愛用詞之一——先前用於巴基斯坦的是「外科手術式打擊」(Surgical Strike)。
中印的數位戰場最先引爆於印度民間。印度網民先是在網路上瘋狂地給 TikTok 一顆星負評,接著釋出印度的 TikTok 盜版 Mitron,更有工程師推出名為「刪除中國」(Removed China),只要一個按鍵就能夠把手機裡的中國 app 全數刪除。隨後,印度政府「順應民意」加入了這個數位戰場。
雖然印度政府並沒有公開談論如何搭建「印度長城」,然而依照印度民眾所遇到的不同狀況,包括 app 特定功能遭到屏蔽卻能夠使用其他功能、時而封鎖時而可用、能夠以 VPN 等方式「翻牆」繼續使用等等,可以判斷印度是使用 IP 網段位置與域名執行封鎖。
「若印度政府可以得知特定網路服務的 IP 區段,就可以對網路連線實施封鎖。例如 Google 其中一組的網段是 35.190.247.0 到 35.190.247.255,那麼印度政府可以限制國內的所有網路服務業者,禁止訪問這個區間的任何網路應用。」
「我用印度手機號碼註冊的微信帳戶,突然登出了!」作為中國企業派駐印度的幹部,花花(化名)三月就因 2019 冠狀病毒疫情暫時回到台灣,卻也一樣被登出,手機螢幕上跳出了一則通知:「根據印度法律,我們目前不能為您提供服務。我們重視每一位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權對我們而言是最重要的。我們正在與相關部門聯繫,希望未來能夠恢復服務。」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807-technology-india-banned-china-app/
刪除messenger app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新嘅科技資料、潮流玩意,都有《Z世代達人》麥卓華到處搜羅送到你面前!
智能手機既發達,今時今日我地都習慣使用即時通訊軟件作溝通,呢類以文字為主既通訊模式,有時都免除咗用說話溝通嘅尷尬。不過有時我哋做嘢可能太忙,又或者真係暫時唔想覆短信,但睇咗又會比對方知道,唔覆或者會比人話已讀不回。如果你用緊Android手機,今日既介紹就可能幫到你喇!
講緊嘅就係呢個叫做「已讀不回助理」嘅流動應用程式。佢可以俾你睇到包括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以至Line等即時通訊軟件嘅訊息,但對方嘅手機上邊就唔會出現已讀既標示。下載左之後打開呢個流動應用程式,佢首先會要求加入「訊息通知」嘅授權。你可以跟住佢嘅連結,授權之後最好重開一次部手機,已讀不回助理就會開始生效㗎啦!
當我收到WhatsApp嘅訊息,手機雖然有預覽,但係有時訊息太長或者之後有更多新嘅訊息呢個預覽就會冇咗。有咗已讀不回助理,佢就會記錄晒收到嘅訊息,你想睇又唔想俾人知道你睇咗嘅時候,只要按入去就一目瞭然啦,再睇下發送訊息嘅手機?都只係顯示收到未讀架!
仲有一樣特別既地方,就算對方刪除左個訊息,因為已讀不回助理已經記錄在案,所以你連刪除左既訊息都睇到架!
另外,除咗WhatsApp ,收到 Facebook嘅Messenger訊息都一樣得!不過由於IOS平台對於通知既收集同管理比較嚴格、所以呢類程式暫時在App Store係搵唔到架!
《Z世代達人》
主持:麥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