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在於
他利用職務辦公室搞性愛,還逼女方去墮胎,一共三次。而且女方墮胎完才一週,丁又立刻去找女方作愛。後來女方第二次墮胎時,她還要跟同事借錢,後面這兩次墮胎,丁允恭連基本的陪同都沒有 。
這種渣男不該只有離職
應該從政治圈徹底消失。
#如果這種人再復出政治圈請提醒我
#以後我照三餐問候
#總統府發言人
#前高雄新聞局長
#民進黨輿情部主任
=====
#PTT網友整理事件紀錄表
▌1. 2013年Y女任職某電視台,主跑高雄地方新聞。2014年丁接任新聞局長後,在一次新聞局邀記者唱歌餐敘的場合,已有幾分醉意的丁主動找她攀談。她對丁說,曾閱讀過也很喜歡丁寫的小說,丁就直接向她說喜歡她,隨即帶她離開KTV包廂,到樓下隱密處直接舌吻她,讓她嚇了一大跳。
▌2. 謊稱單身
(1)丁當時對她說:「沒關係,反正我沒有結婚、沒有女朋友,我很喜歡你,你可以當我的女朋友。」
(2)後來Y女與同事聊天時得知,2013年丁允恭已與交往多年的女友嚴婉玲訂婚,時任高雄市長陳菊也出席。她拿此事質問丁,丁雖承認和嚴仍在交往,卻推說已悔婚。
(3)Y女問丁左手無名指為何戴著戒指,丁也解釋是為了仕途順利而戴的「工作戒」,並非婚戒。
她感嘆:「丁是第一個和我發生關係的男人,所以我都聽他的。」
▌3. 連劈4女被抓包
(1)過段時間後,丁允恭向她坦承,會跟她告白,就是因為女調查員對丁揚言不結婚就分手。
(2)半夜丁的手機響起,一位南部已婚的活動主持人傳訊。趁丁熟睡時看了對話內容,發現該女是丁的長期砲友,常傳鹹濕對話。
▌4. 抱怨每天被四個女人盧
丁允恭公務上不順遂時,還曾對Y女說:「每天被四個女人盧,老闆(陳菊)唸我、老婆(嚴婉玲)罵我、女友(Y女)氣我、手下怪我。」
▌5. 經常要她穿著露出一截屁股蛋的短裙,搭配網襪、高跟鞋等性感衣著去找他。
▌6. 把辦公室當砲房
「丁會鎖門,在新聞局同事都在外面辦公的情況下,和我在辦公桌上做愛,做完後我得穿著性感服裝離開新聞局...我非常尷尬,那時好像妓女一樣」
▌7. 在性行為過後,拍攝Y女裸身自慰的影片。Y女秀出當年LINE對話紀錄,丁對她說:「好喜歡看眉(妹)展露性慾的樣子。」 鹹濕對話無數,尺度更是無極限。
▌8. 性行為時不愛戴保險套
推說戴套沒法讓他展現神威,甚至曾要求她做子宮避孕器手術配合其喜好,但她害怕所以靠吃事後藥避孕。
▌9. 三度懷孕,丁卻以影響政治前途為由要她墮胎。
「妳和妳肚子裡的孩子,#會成為我人生的阻礙,我打拚了幾十年才到這邊,要是有妳們,我人生就毀了,妳要看著我毀掉嗎?#那妳和我的那些敵人不是差不多?」。
▌10.丁還質疑對方有沒有每天吃避孕藥。(LINE對話)
▌11. 第一次懷孕:丁當著醫生的面表明,並不想與她結婚、也不要孩子。讓她難過大哭。
▌12. 第一次墮胎後,醫師提醒手術後一週都不能發生性行為,丁卻在術後第6天去找她,且做完就走。
▌13. 第二次墮胎:錢找同業借的。在2月台南地震期間,因正值過年,完全聯絡不上丁。
▌14. 第三次墮胎:丁雖知情,卻沒陪她墮胎。
▌15. 因彼此關係不能曝光
且都是她配合丁的空檔才在一起,讓她憂鬱症復發。
▌16. 2017年初她認識一男性同業並開始交往,因此下定決心與丁分手,丁卻對她死纏爛打,甚至一度向她求婚,但她不為所動,丁卻在臉書貼出與她合照。
▌17. 女方曾寫陳情信給陳菊
據聞陳菊有口頭告誡丁注意女性關係
但後來丁仍順利北上擔任政院副發言人。
上月才爆出離婚後的新歡,也是剛出社會的女記者,2人相差18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
初談紀錄表 在 不禮貌鄉民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重點在於
他利用職務辦公室搞性愛,還逼女方去墮胎,一共三次。而且女方墮胎完才一週,丁又立刻去找女方作愛。後來女方第二次墮胎時,她還要跟同事借錢,後面這兩次墮胎,丁允恭連基本的陪同都沒有 。
這種渣男不該只有離職
應該從政治圈徹底消失。
#如果這種人再復出政治圈請提醒我
#以後我照三餐問候
#總統府發言人
#前高雄新聞局長
#民進黨輿情部主任
=====
#PTT網友整理事件紀錄表
▌1. 2013年Y女任職某電視台,主跑高雄地方新聞。2014年丁接任新聞局長後,在一次新聞局邀記者唱歌餐敘的場合,已有幾分醉意的丁主動找她攀談。她對丁說,曾閱讀過也很喜歡丁寫的小說,丁就直接向她說喜歡她,隨即帶她離開KTV包廂,到樓下隱密處直接舌吻她,讓她嚇了一大跳。
▌2. 謊稱單身
(1)丁當時對她說:「沒關係,反正我沒有結婚、沒有女朋友,我很喜歡你,你可以當我的女朋友。」
(2)後來Y女與同事聊天時得知,2013年丁允恭已與交往多年的女友嚴婉玲訂婚,時任高雄市長陳菊也出席。她拿此事質問丁,丁雖承認和嚴仍在交往,卻推說已悔婚。
(3)Y女問丁左手無名指為何戴著戒指,丁也解釋是為了仕途順利而戴的「工作戒」,並非婚戒。
她感嘆:「丁是第一個和我發生關係的男人,所以我都聽他的。」
▌3. 連劈4女被抓包
(1)過段時間後,丁允恭向她坦承,會跟她告白,就是因為女調查員對丁揚言不結婚就分手。
(2)半夜丁的手機響起,一位南部已婚的活動主持人傳訊。趁丁熟睡時看了對話內容,發現該女是丁的長期砲友,常傳鹹濕對話。
▌4. 抱怨每天被四個女人盧
丁允恭公務上不順遂時,還曾對Y女說:「每天被四個女人盧,老闆(陳菊)唸我、老婆(嚴婉玲)罵我、女友(Y女)氣我、手下怪我。」
▌5. 經常要她穿著露出一截屁股蛋的短裙,搭配網襪、高跟鞋等性感衣著去找他。
▌6. 把辦公室當砲房
「丁會鎖門,在新聞局同事都在外面辦公的情況下,和我在辦公桌上做愛,做完後我得穿著性感服裝離開新聞局...我非常尷尬,那時好像妓女一樣」
▌7. 在性行為過後,拍攝Y女裸身自慰的影片。Y女秀出當年LINE對話紀錄,丁對她說:「好喜歡看眉(妹)展露性慾的樣子。」 鹹濕對話無數,尺度更是無極限。
▌8. 性行為時不愛戴保險套
推說戴套沒法讓他展現神威,甚至曾要求她做子宮避孕器手術配合其喜好,但她害怕所以靠吃事後藥避孕。
▌9. 三度懷孕,丁卻以影響政治前途為由要她墮胎。
「妳和妳肚子裡的孩子,#會成為我人生的阻礙,我打拚了幾十年才到這邊,要是有妳們,我人生就毀了,妳要看著我毀掉嗎?#那妳和我的那些敵人不是差不多?」。
▌10.丁還質疑對方有沒有每天吃避孕藥。(LINE對話)
▌11. 第一次懷孕:丁當著醫生的面表明,並不想與她結婚、也不要孩子。讓她難過大哭。
▌12. 第一次墮胎後,醫師提醒手術後一週都不能發生性行為,丁卻在術後第6天去找她,且做完就走。
▌13. 第二次墮胎:錢找同業借的。在2月台南地震期間,因正值過年,完全聯絡不上丁。
▌14. 第三次墮胎:丁雖知情,卻沒陪她墮胎。
▌15. 因彼此關係不能曝光
且都是她配合丁的空檔才在一起,讓她憂鬱症復發。
▌16. 2017年初她認識一男性同業並開始交往,因此下定決心與丁分手,丁卻對她死纏爛打,甚至一度向她求婚,但她不為所動,丁卻在臉書貼出與她合照。
▌17. 女方曾寫陳情信給陳菊
據聞陳菊有口頭告誡丁注意女性關係
但後來丁仍順利北上擔任政院副發言人。
上月才爆出離婚後的新歡,也是剛出社會的女記者,2人相差18歲。
初談紀錄表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各位所見,我沒有一個很棒的職業生涯,甚至可說是無甚成就、在工作的升遷上也不求上進。
我就是到處學東西,所以我去過飲料店打工、去過國家衛生研究院當實驗鼠的飼養人員、擔任過國衛院的國科會計畫助理(處理基因特殊的老鼠照顧繁殖與驗DNA)、也開過貨車,甚至考慮去當訓犬師的學徒或是牧場擠奶的照護員(但是學徒薪水月薪只有六千,牧場工作內容又很血尿).....
沒有一個有規模的公司老闆會找一個常換不同工作的人來面試,但如果讓我回到24歲,我會做出一樣的決定,甚至22歲就挑戰隔行如隔山的山峰了。
#那問題來了。
我憑什麼拿一個沒什麼好說嘴的人生,來啟發一個20歲不到,面容姣好,顯然還有大把青春可以揮霍、大好(未知)前程等著她的女孩子呢?
只因為我這一年多來看著她(也知道她過去幾年的經歷後),再加上最近一陣子越來越荒腔走板的行為,所以判斷她正認為自己已經到了人生新巔峰,而且很有可能會泡死在這缸子同溫層裡的心態了......
對我來說,"停止成長"是一件可怕的事;因為環境不斷在改變,過去我所知的每一個舒適圈,都越來越不舒適了。
一旦你沒有創造出自我的不可取代性,總有一天會有更便宜更年輕的人來取代你,而讓自己面臨"夢醒了卻無路可走"的困境。
所以對我來說"成長"是一件不能停下來的事。
(也不完全是為了工作跟職涯,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喜歡學東西)
-\-\-\-\-\-\-\-\-\-\-\-\-\-\-\-\-\-\-\-\-\-\-
#那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成長?
好一陣子,我會在跨年跟生日的時候(剛好間隔半年)時,寫一篇半年期回顧的貼文,讓自己回顧這半年到底有什麼進步、做了哪些事、學會那些技能或知識。
在這麼讓人不舒服的過程中,我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痛定思痛的檢討自己過去半年來到底有沒有建樹,才能找出要進行的下一步。
#那要怎麼知道別人有沒有成長?
不要只是聽,還要看;而且是長期的看。
去年八月我報到時,廚房裡是另外一個年輕的同事。他熱絡的跟我聊天,暢談他的理想,他說自己要精進廚藝、想學會"分子料理"(就是以科學的方式,把食材重新打散與改辦,來做出看起來不知道是啥,但吃起來變化多端的東西)的技術;甚至將來的目標是要做到飯店的行政副主廚。
非常棒!非常有雄心壯志! 這才是有抱負的年輕人!
#大丈夫當如是!!
但要怎麼知道這是空談還是未來進行式?
要怎麼知道這個人是腳踏實地還是出一張嘴?
#要靠時間來觀察。
那16個月至今,他都做了些什麼相關的努力呢?
去進修了?
去考取基礎的丙級廚師執照了?
去買了相關的書籍來研讀呢?
去設法搞懂食材營養內容與澱粉、蛋白質變化的化學知識了?
沒有。
他就是同時玩16個"殭屍來了'的帳號,然後花好幾萬塊投入遊戲,再用幾萬塊賣掉那些帳號;接著跟新來的同事相見恨晚,每天打麻將打很晚,現在重感冒ing.......
我每個月要跟他一起上班18天,這段期間內沒有看見他做了任何跟當初理想相關的努力跟進修,也沒有看見他有什麼特殊的人生進展。
可能在她人生里程紀錄表中值得一書的是,他又去日本玩了一兩趟,還有因為急性盲腸炎去醫院割了盲腸,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手術.....(還是我協助確診,再幫他頂班的)
所以,這一年來的他除了少了根闌尾外,大概就是多了幾分麻將技能吧。
其他同事呢?
也是聊天的時候說過自己有哪些進修計畫,然後我看著他們聊了十六個月的八卦,所有人加起來總共換了六七個新男友(這也算是人生進境啦);然後十六個月後的今天,依然聊八卦、聊染髮、聊夜市、聊美食,聊自己如何理性的跟男朋友相處、然後理性的跟同事討論怎麼跟男朋友吵架後理性分析勝敗成因.......
-\-\-\-\-\-\-\-\-\-\-\-\-\-\-\-\-\-\-\-\-
#那同樣的十六個月中我又幹了什麼?
一禮拜發兩三則貼文、完成了幾回新菜單的研製跟口味定調、然後回去念了大學,也找到了幾種可以嘗試的職業選項,並訂定了接下來幾個月、幾年的進修目標。
回顧這些時間,我覺得我對我自己有交代,有進步、有收穫、有成長,雖然還是窮鬼一個.......
-\-\-\-\-\-\-\-\-\-\-\-\-\-\-\-\-\-\-\-\-\-\-
我今天分享給她與大家的,不是要炫耀自己好像有多上進 或是 與眾不同(畢竟我們都一樣在同個店裡面做事跟領薪水);而是我再次嗅到了"不長進"的恐怖氣味。
"以人為鏡"是一種鞭策、不讓自己落入這種俗套,則是另一種反向驅動前進的動力;這提醒我自己要時時謹記"夢想"跟"幻想"的差別,因為這兩者其實只差一點-\-\-不過就是"說了有去嘗試"跟"說了自我滿足"的差異罷了。
這令我想到我大學時一個老師曾說過的話,這句話在當時讓我覺得很尖銳刺耳,但這麼多年過去後,卻讓我在目睹各種現況後時時想起那句話的回音。
『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
我過去用來自勉,現在拿來共勉。
.
.
.
.
====
#我們都有一個立志明天早起或減肥的朋友
#我在天天都想偷懶的情況下維持了二十幾年的運動習慣
#我跟大家一樣都想偷懶
#只是我更怕偷懶的結果
#上班上課到沒空寫貼文
#我會努力回留言的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初談紀錄表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