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在「時代的孩子」所寫:「日常和夜間事務,都是政治的事務。」想找個角落,聽一首歌?對不起,音樂也是 #政治 的事務。80 年代 #蘇聯 雖然對發展 #搖滾樂 有所鬆綁,列寧格勒甚至有首個合法演出場所,但想要在蘇聯 Rock & Roll,仍得與 KGB 打交道、遵守限制。
詳細全文:
https://bit.ly/3BwmD5m
延伸專題:
【苦中作樂:笑話如何伴蘇聯人撐過史太林極權?】
http://bit.ly/2GwTI6K
【以歌聲倡議人權:越南 Lady Gaga 杜阮玫瑰】
https://bit.ly/3ltcT74
【「歡樂頌」:最政治化的古典音樂?】
https://bit.ly/3kRDlEJ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列寧格勒 在 看中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共產黨派軍隊,用火炮把聚集地轟平,全族滅絕;二次大戰後,斯大林把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猶太人全部殺光;江澤民下令讓王偉成為烈士,王偉不是「失蹤」而確實是「犧牲」……這些共產黨黑幕,你知道多少?
#看史海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21/07/19/975600.html?utm_source=facebookpost&utm_medium=kzgfacebookpost&utm_campaign=monfacebookpost
列寧格勒 在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作品介紹
義大利建築師Franco Purini,和他的夥伴Laura Thermes是1980年第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參展團隊之一,圖中的作品〈The Waste Land〉延續當時的設計,建築師使用0.3毫米的針筆繪製,在看似沉悶的建築景觀背後,細看之下會發現建築師引用了歷史及寓言典故,如同傳統義大利奇想曲一樣,加入些許荒誕不經的幽默元素。
繪圖的右邊可以看到蘇聯構成主義的經典建築──列寧格勒真理報大廈Leningrad Pravda Building,看起來就像一座正在發光的燈塔。而畫面的正中間竄出一座古典的柱子,代表著一股歷史的力量,而這股力量的威力之大,將畫面下方各種現代及後現代風格的摩天大樓震得東倒西歪。
💡到線上3D展間逛逛吧
https://my.matterport.com/show/?m=cb8tQ2w5KhE
++++++++++++++++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Drawing Ambience: Alvin Boyarsky and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展覽介紹│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2946
列寧格勒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列寧格勒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雷兆恆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客座教授
題目:《晶片戰爭 Achilles Heel》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thanRoadPoliticsExchange
列寧格勒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雷兆恆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客座教授
題目:《晶片戰爭 Achilles Heel》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thanRoadPoliticsExchange
列寧格勒 在 列宁格勒 的推薦與評價
列宁格勒, Saint Petersburg, Russia. 335 likes · 465 were here.... ... <看更多>
列寧格勒 在 [好雷] 列寧格勒襲擊Attack on Leningrad -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俄羅斯的二次世界大戰電影,去年有萬眾矚目媲美好萊塢的大製作 Stalingrad 《斯大林格勒》(2013),在這又有冬奧大成功、又搶下克里米亞、又騙到史諾登的一年裡,俄羅斯連電影工業都要在西方大國面前揚眉吐氣。不過我更欣賞的是另一部低調、低預算、通路少、票房也差得多的舊片《列寧格勒襲擊》Attack on Leningrad (2009)。
(這裡順便推薦一下:本週五在台北國家音樂廳、週六在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很難得地由國家交響樂團演出蕭士塔高維奇第七號交響曲《列寧格勒》,先看電影再去聽音樂,感動加倍!)
2007 年就拍好的《列寧格勒襲擊》Attack on Leningrad ,是英國與俄羅斯合資製作,任用俄國團隊與俄國導演 Aleksandr Buravsky ,不過主要卡司卻請到了美國演員 Mira Sorvino (《非強力春藥》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飾演捲入這場浩劫的英國記者,搭配沒有國際知名度的俄國年輕女演員 Olga Sutulova。本片只上過幾個影展,後來拖了三年還上不了院線只好直接出 DVD,不過卻令人驚訝地好看,更是二次大戰東線戰爭電影比較少觸及的面相。
首先光就題材來說,160 天內打了一堆攻防戰死了兩百萬軍人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當然很慘烈、很性感、很戲劇化、有無數戰爭場景可以拍;而圍城 900天的「列寧格勒圍城戰」,卻是一直僵持不下、沒什麼戲劇化的大戰題材可拍,難怪不論西方還是俄羅斯的電影工業都對它沒什麼興趣。但在列寧格勒這邊死的人可比史達林格勒還多,而且更恐怖的不是轟轟烈烈地戰死,而是絕望地慢慢餓死。
知道這個歷史背景,就可以做好心理準備:《列寧格勒襲擊》不是一部戰爭動作片,沒有什麼軍武展示或前線英勇交戰、沒有什麼大爆破與大血腥場面、也沒有戰地同袍的患難兄弟情誼。剛好相反:本片是圍城生活電影,有生活的柴米油鹽小細節、有居民警察軍人與外國記者的相處、有日常生活百無聊賴的交談抒發與心靈對話、更有在家長期承擔操持家計的女性情誼。
的確,前線是男人的戰爭,可能撐一兩天在一瞬間就死;城內則往往是女人的戰爭,可能十天半月甚至一兩年都死不了,但會慢慢一點一滴地看著自己死。這種城內的「慢死」,比起前線的「快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恐怖,而本片的確非常深沈而低調地拍出了這個緩慢又平淡的恐怖,更拍出了圍城的漫長冬夜裡,飢餓下逐漸渙散空洞的絕望感。以下是充滿雷的劇情簡介:
-----
圍城戰中的女性身影
本片是兩位女英雄的故事,兩位都沒有上前線與德軍廝殺,但都各自待在後方的崗位上努力盡一己之力,不只是努力支持長期抗戰,也是苦苦維持人性美善。兩位女主角,一個是家境富裕的英國大姊 Kate 、一個是安貧樂道的蘇聯小妹 Nina ;一個是「參與式觀察」加入戰局的記者、一個是板起臉孔維持秩序的警察;一個是懷想俄國原鄉的英國遊子、一個是夢想西方自由世界的蘇聯少女。
一個本土一個外人,兩位女主角就是圍城戰中所有後方女性含辛茹苦支撐城市生存的縮影;她們兩人在家裡最具體的簡單任務,則是要幫助蘇聯小妹 Nina 的鄰居(也是收留英國大姊 Kate 的主人)一家度過危難,尤其是要讓一對小姐弟能夠平安存活長大。這對小姐弟,對本片來說就是整個列寧格勒搶救任務的縮影,是城市終能結束苦難迎向新生的希望象徵。
飢餓感,與絕望的冰天雪地
本片拍得最棒的就是平凡但殘酷的飢餓感,這也是對蕭士塔高維奇給予最殘酷打擊的絕望感。圍城 900天左右,本片只拍了一個最漫長的「過冬」,從一開始市政府根據每人每日所需最低卡路里來「配給」、很快地配給逐漸減少完全不夠支撐身體、連媽媽都開始犧牲病弱弟弟以多分食物給健康姐姐;很快地稀有的食物在黑市偷偷交易起來、很快地黑市也不夠了要開始吃樹根皮革等、有天一個糖艙被炸了還要搶著吃含糖的廢土、甚至要從還在工作的活馬身上割肉吃、隨著路人一個個隨時路倒後「吃人」當然也不意外地成為新習慣...
絕望之下,市民當然不免想投降,以為「至少德國人可以餵飽我們」,但德國的政宣也很殘忍,假裝丟下物資籠絡市民其實是丟下炸彈,看著衝過來期待食物的饑民全被炸死後再邪惡地呵呵笑。不只德國,還有蘇聯的警察系統嚴格管制市民,不能離城、不能投降、也不能在官方的配給之外找其他活路。
本片很誠實,雖然德國炸彈飛機等等考據很差還一直被二戰影迷罵,但對外有德國內有蘇聯警察裡外夾擊逼死市民的黑暗歷史,拍得很日常卻又很殘酷。鐵血的蘇聯很恐怖,對任何出錯、失敗和意志不堅完全採零容忍政策;對後方的老弱市民與女人來說,德軍的恐怖在遠方,蘇聯警察的恐怖卻近在眼前。
女英雄的生活奮戰
尤其兩位女主角其中一位就是警察少女 Nina ,她青春洋溢又活潑好動,但當了警察就要把矛頭指向自己的民眾,明明違背自己的人性還是只能壓抑地恪守職責,把槍口朝向意志不堅的蘇聯軍民自己人,很苦澀,只能過著兩面生活,當差時扳起鐵面冷血執行任務,下班後再綻放若無其事的陽光笑容、釋放自己愛玩的好奇心、努力接濟朋友家庭,這樣硬撐出來的「正常生活」才能平靜自己的心免於毀滅。
一位女主角撐著陽光笑容生活在地獄中,另一位女主角 Kate 則是穿著華服出入派對的國際記者,與圍城近在咫尺卻被蘇聯政戰當局照料得無微不至、吃好穿好,在最安全舒服的環境下被蘇聯政宣官員帶去拍拍宣傳用的德國戰車大砲遺跡。 Kate 是資淺英國記者,由資深英國記者情人 Philip 帶來做些安全的表面採訪,但她一直想採訪真實的一面。這天記者觀光團外拍,居然遇到德軍空襲,沒深入戰地照相而及時逃上遊覽車的都被炸死,只有深入戰地照相而逃不回遊覽車的 Kate 活了下來,卻也與情人 Philip 走失了。
走失女記者 Kate 被警察少女 Nina 撿到了,收留回家,與鄰居媽媽和小姐弟一家三口相依為命度過配給生活。一個外人進來蘇聯家庭,就是一個異文化的碰撞。首先, Kate 第一次認識了蘇聯政宣不讓外國記者知道的真實苦難與常民生活,而相對地,她也用她屬於西方世界的率性與樂觀,給了蘇聯小姐弟新靈感與新希望度過苦難。
其次,過去養尊處優的 Kate 充滿信心與活力、衝撞世界也堅持理想,雖然給絕望的蘇聯家庭提起堅持存活的動力,卻也苦澀地面對無盡的絕望:上帝存在?黑暗後總會光明?好人終有好報?這些勵志話語只是你們養尊處優英國人的象牙塔,我們這裡沒有希望只有絕望,沒有生機只有死亡。
女英雄的惺惺相惜
兩位女主角的火花也很溫馨而感人,甚至兩人帶有各自夢想與缺憾的互相投射,而更加惺惺相惜。警察小妹 Nina 不是個安於現狀的蘇聯少女,她是個揮灑自我的滑雪運動員、愛跳舞又愛唱英文歌、嚮往西方「墮落資本主義」的快樂生活、喜歡小朋友還當過小學老師,儘管在暫時恪守職責而要苦澀地把這一切都放下。
記者大姊 Kate 來自富裕又快樂的南英格蘭海濱小鎮 Eastbourne ,但其實她是流亡的沙俄將軍家庭第二代,對小時就離開的祖國故土擁有一種好奇與嚮往,就算放棄英國的好生活也在所不惜,要想方設法努力接近故鄉,就算是在這樣危險的戰爭處境下能以記者身分接近也好。
兩位女主角,像是一見如故的好姐妹,也流動著若有似無的情慾像對小戀人,彼此滿足沒有機會享受戀愛( Nina 的少女生活嘎然而止,平日只能在前線和大兵有一搭沒一搭地調情幻想一下, Kate 則與記者老情人走失而分離)的空虛,本片甚至也拍了一段兩位女孩( Mira Sorvino 其實年紀很大了,但保養得宜,還可以維妙維肖地裝年輕)從收音機放著老歌翩翩起舞的 1940s電影浪漫老梗。
而在圍城戰中,兩人突然變成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的家庭支柱,警察少女每天要當差上班運轉國家機器,記者大姊則除了在家寫戰地日記報導外,還要每天上街找食物,養活早已營養不良的一對小姐弟。
每天看 Kate 穿著她僅剩的大衣華服,拖著疲倦又飢餓的身軀,緩緩地在雪地中一步步有氣沒力地走著,就是一種緩慢的絕望:路上大家都有氣沒力,像一具具行屍走肉;大家都出來找食物,但誰都不知道哪裡有食物,去市場碰運氣不見得有,反而街角有時可以用一串首飾換到什麼;飢餓也是有階段的,小餓時走不動、大餓時連吃也吃不下、久餓甚至連海市蜃樓的幻覺都出線了,只是這海市蜃樓在冰天雪地的凜冬。
本片主要場景幾乎就是這個「女記者的奇幻之旅」,拍得很慢又很冷靜,在街上看整城人民集體飢餓下上演的各種奇觀,但當你久餓出線幻覺後,連奇觀都變得很稀鬆平常而見怪不怪了。
從異鄉回到原鄉
隨著小姐弟的母親餓死,記者大姊 Kate 才赫然發現她早已不只是短期棲居於此的記者,而早就與列寧格勒市民們成為一家人,甚至隱然享受這個自童年就沒有體會過的歸鄉與歸屬感,想也不想直接扛下照顧小姐弟的母親職責。
這時最後一線新希望出現了:進入嚴冬,城郊沒被德軍圍堵的 Ladoga 湖面結了厚厚的冰層,可以成為一條新的英美援軍補給路線!這路線也需要義勇冒著生命危險舖設,於是身為滑雪高手的警察小妹 Nina 加入了滑雪工兵隊前去出任務,這任務在歷史上犧牲了半數以上的滑雪好手,還好我們的女主角 Nina 逃過了這一劫,而且還因功得到特權大獎賞:可以優先將家屬透過這條路線送出蘇聯!
(史實的這條 Lake Ladoga路線稱為「生命之路」,三個冬天總共疏散超過 130萬平民)
儘管有特權,這種大撤離還是很混亂,在兩位小姐弟中, Kate 只成功帶出了健康小姐姐,卻無奈地留下了自認無法存活而堅持留下等死的病弱小弟,還要連哄帶騙瞞著小姐姐才能讓她願意留下弟弟自己出發。終於渡過冰湖來到了英美援軍補給陣地,有睽違已久如糖果屋般的起司、麵包、火腿、甚至好酒,還有終於聚首的老情人 Philip 前來接她,女記者這次漫長的走失終於結束,苦盡甘來,可以跟著老情人回家了...
不過小姐姐天真地問了一句:「你還要回去把弟弟救出來,對吧?」 Kate 楞了一下,突然一切事物都清楚了起來,帶著堅定的笑容點點頭,二話不說跟著警察小妹 Nina 押車回到列寧格勒,只遠遠向錯愕的老情人熱情地揮了揮手,帶著信心緩緩消失在冰湖雪地裡。
這是 Kate 的選擇,是她原鄉情懷的最終決定,是她在冰天雪地裡的最溫暖歸宿,也是她向老情人與過去舒服生活的告別;是生離死別,但並不苦澀,反而充滿信心。本片最後,戰爭過了十幾年,當年的小姐弟真的都活下來了,迎接老情人 Philip 前來列寧格勒(還是共產時代,還沒改稱聖彼得堡)憑弔最終仍然犧牲了的兩位女主角,還有個具體的戰爭紀念碑上刻了 Kate 與 Nina 兩人的名字,難道她們兩位真有其人?也許這個故事是真人真事?
-----
含辛茹苦的後方女英雄
對喜歡劇情片的我來說,這是我看過最喜歡的戰爭片。它沒有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激烈衝突,卻有列寧格勒圍城戰自己的冰天雪地與漫長孤寂;它沒有戰爭電影的動作場面與浩大場景,卻有戰爭後方低調、日常又寫實的怵目驚心;它沒有英勇將士浴血殺敵的陽剛身影,卻有努力壓抑苦苦維持生活與希望的女性身影;它沒有前線大兵同袍共患難的兄弟情誼,卻有在後方絕望生活中互相扶持的女性姊妹情誼。
誰說戰爭電影一定是陽剛的動作片?誰說戰爭只發生在前線的廝殺?本片就透過列寧格勒圍城戰這個另類低調卻一樣殘酷的「被遺忘的戰爭」,書寫戰爭這個大時代悲慘故事的另外一面場景。
兩位在後方維持城市運轉與維持家計的女英雄,就像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一樣,選擇站穩腳跟與城市共存亡。在古典音樂界,俄羅斯作曲家們從 1918 年起就紛紛流亡海外(如史特拉溫斯基、普羅高菲夫),為樂界貢獻了無限創新作品驚艷全球樂迷;只有蕭士塔高維奇一直留在蘇聯,包括列寧格勒圍城戰時也還是留在列寧格勒餓肚子。
含辛茹苦的古典樂英雄:蕭士塔高維奇
二次大戰電影大多是性感的軍事動作大片,本片則呈現了另類的深沈低調路線,卻一樣給我深深震撼;古典音樂包括俄羅斯作曲家作品,受到全球歡迎的也多半有完整結構與精采發展,令全球樂迷聽得酣暢淋漓,但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七號交響曲《列寧格勒》也一樣另類,非常沈重緩慢,挑戰聽眾面對現實醜惡的勇氣、也挑戰聽眾堅持到底突破絕望的信心,才會在烏雲過後迎接最終苦盡甘來的美好果實。
再次推薦一下:本週五 (6/13) 在台北國家音樂廳、週六 (6/14) 在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國家交響樂團NSO 將演出蕭士塔高維奇第七號交響曲《列寧格勒》。對本片或對這場戰爭有興趣或心有所感的觀眾們,很值得來聽聽這首 70 分鐘物超所值的嘔心瀝血之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223.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02470345.A.4D6.html
※ mysmalllamb:轉錄至看板 clmusic 06/11 15: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