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 your friends close, and your enemies closer] 留意時間。台蘋唔出紙版,東方報得仲快過蘋果自己!果然日夜mon 實。你的敵人比你更了解你!
TLDR:媒體撚人包。其實邊有得做?紙媒冇人睇事少,但網媒嘅記者一樣會走佬。Why join the Navy when you can be pirate?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1. 又,我在香港每日買三份實體報紙(不包括蘋果,但有網上訂)。在台灣都係同一習慣:分別係 台灣蘋果,聯合報,中國時報(請屌)
2. 台蘋賣到20蚊台幣,台灣人叫晒救命。但你諗下香港報紙賣10蚊,而兩地人工差距往往唔止一個開(雖然有時不能咁計啦,你去台灣「喝茶」唔會香港一半價錢)。況且,台灣報紙少好多嘢睇,香港報紙厚好多。而反正後來蘋果有 凍新聞 有埋啲鹹濕示意圖(圖or 老母嗰啲), 台灣人都好受落的。
3. 反而你聯合報 中國時報10蚊台幣一份,我就只係見過阿叔會買,同埋我(都係阿叔)
4. 咁反正大家都知,報紙靠賣紙就死得,印一份蝕一份,都係靠廣告。所以又難怪台灣報紙少嘢睇。
5. 咁講完量,我地最好唔好講質添。蘋果aside,台灣報紙啲質素真係得啖笑。直接啲講,啲記者質素真係笑能死人。相比之下香港啲記者真係十分專業。
6. 咁我唔怕開名,我仲做台灣公司時,有一劑我阿頭(台灣佬)彈咗個台灣經濟日報女記者嚟訪問我。咁當然係唔靚嘅阿嬋啦,唔使咁多性幻想。咁但,唏,訪問嘛唔係叫你去夜總會選妃,尊重下人地專業好。 好呀,睇下有幾撚專業?
7. 佢問埋啲嘢低能,算數。夾硬將自己啲話迫落我度要我認同(我諗起《三國無双》嘅林雪:「你同唔同意?」)。好正常。但我最不能忍受嘅係,佢老味佢拎個Excel 叫我幫佢填(即係你報紙會見到,由美術出嗰啲圖,例如咩內銀業績比較,香港樓價每月轉變之類嗰啲)。
8. 我十分婉轉地,轉達個意思畀佢:仆你個街,我出埋你份糧丫不如(雖然我都唔多恨)。
9. 咁呀台嬸都好婉轉咁(唏台灣人嘛,台灣最美的風景便是人)話我知,唏,唔填咪唔填咯,唔使咁惡,香港人真係冇禮貌。
10. 其實由第一分鐘我都唔想理佢,但老細踢落嚟,我又唔知會唔會係老細啲情婦之類。但心諗老細都讀過下書 又四四正正,應該啲品味冇咁差。於是直接同老細講,喂,個阿嬋廢架喎。咁老細都至少表面支持我,仲email串咗個阿嬋幾句。「會唔會返摩鐵跪坡璃我就唔知啦」
11. 事實,以上現象人人皆知,死症,你推我我推你。但總之,讀者唔肯畀錢(似乎讀者又話啲報紙垃圾),報紙根本請唔到啲正常嘅人。請到嘅,當然都係靠廣告商養。咁所以七八成嘅文都係「業配文」。而反正讀者又係照睇。而根本好多記者係自己跑埋業務跑埋廣告嘅,呃埋一大堆化妝品呀 嘢食呀 戲飛呀大有人在。
12. 咁反正讀者又冇乜所謂,新一代一早WFC,老一代都WFC。我都係當睇廣告雜誌,睇下邊度有新餐廳咁。或者同時睇下啲台灣人嘅各式怪論。最Q記得嗰時體育版真係日撚日都係兩版甚至四版林書豪。係每一日,every 北京 single day.就算佢冇波打甚至傷咗,都有其他花邊新聞。由佢老母到佢老校,乜都有得講。
13. Anyway,都係必然之路了。其實蘋果(一仔 in general)已經好勁,好似有百幾兩百萬付費訂戶。想話你知,國際上都冇幾多份報紙有咁數量,Financial Times都得100萬人咋!咩Economist 嗰啲 50萬人左右。New York Times咪有700萬人咯,但人地仲平過蘋果。
14. 全部面對嘅問題,唔止係咩紙媒已死(樓上嘅都全部變晒網上科水訂)。而係,你稍為有啲食力嘅記者,自己楝支旗開檔,自媒體算數啦。真的,一大堆都搞SubStack 搞 Patreon。讀者係睇篇文嘛,唔係睇你New York Times個嘜頭。人人自媒體,碎片化啦,分眾傳媒
15. 我係記者做得好做得幾年有人脈嘅,使乜靠你份糧?自己搞個Newsletter啦.仲要聽你班中文打字都唔識嘅冷氣房老屎忽教我點點點 然後自己出去飯局應酬指點江山?
16. 你以前媒體嘅玩法,綑縛嘛。你問老啲嘅傳媒人都知,專欄副刊,甚至再以前金庸寫武俠小說,可以賣好多紙。問題係,我明明就買明報睇 陶傑 伊沙貝,以前就屈你睇埋林燕妮張小嫻, 而家我直接課金畀陶傑咪得 (當然又會令個社會更加圍爐,但後話)
17. 我個Patreon都類似係Newsletter,基本上人人都知,係想學/抄 Matt Levine嘅,當然我唔係記者。
18. 有機會寫(但N咁多篇文我都冇寫),Substack而家直頭玩到唔止Newsletter,直頭做Sections(https://bityl.co/6q2s). 即係我成份嘢上又得,你散叫亦得。我搞個小企鵝出版同盟,叫利世民 嚟寫政治經濟,叫高山道 嚟寫體育,叫尹思哲 嚟寫Start Up,然後叫我寫….. 「是但啦」。一樣得。唔使輪流寫喎,又唔係Patreon bundling一齊寫。而係任你全餐或散叫都得。喂,咁即係直頭等於自己搞一份報紙啦喎! 你諗下以前係幾咁難?而家?真係一晚就搞到。「而呢個正係我一路叫利世民搞嘅嘢」「佢之前都搞過啲類似嘅嘢,行得太早,而家Substack幾個掣搞掂啦」
19. 都係有啲廢,但成日講啲乜tech 物tech,好多行業同十年廿年前仲係差不多。反而媒體先係轉得最勁嘅。
20. 而我話你知,好多人係Substack都未撚聽過。網友至撚醒。
21. 係呀,離晒題呀。但唔係咁嘅題點呃到你入嚟?我出篇文寫「媒體生態分析」你會唔會入嚟睇?點解媒體變標題黨?因為讀者鍾意咯。咁當然我唔係特登嘅,我都唔係咁計算嘅人,但寫下寫下,咪自然去咗第樣嘢。
22. Last but not least,in case 有人問,背景當然係小朋友相。但唔係我嘅小朋友。朋友嘅相啫。而我電話係off notification的,人生美滿之路。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分眾傳媒電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大台以外 — 精神食糧國貨運動】
2019 年的精神遺產,在以後幾年仍會持續噴發。ViuTV 熱鬧起來,很難說沒有 2019 年一場精神浩劫的因素在內。社會事件有其動能,即使強硬鎮壓下去,動能不會突然消失,只是竄到其他地方。中國人面對日本人侵略,上不了戰場就罷賣日貨,支持國貨,道理一樣。
娛樂圈國貨運動
ViuTV 不是政治台,也肯定不想跟政治有關,但對觀眾卻有 lesser evil 效果,被香港人選做國貨運動的國貨。想像的共同體,用想像物來維繫,例如書籍、民間故事,所謂印刷資本主義。21 世紀,「印刷」的定義擴大為大氣電波。因為結成共同體的慾望很強烈,藝人就算不談政治,觀眾的目光也有了政治。他們將藝人分類,分為「自己人」和「非自己人」,或者說口味更加分眾,終於到達令廣告商換人換台的臨界點。
ViuTV 紅起來,一班網絡明星也紅起來。當中當然有很多默默努力的人,但看著其他主流傳媒的情況,這個景氣,是躺著也贏,在 2019 年之前不會有。2019 年是被肺炎和警力硬生生壓下去的,民間戰敗感強烈,唯有致力於其他層面「贏回一仗」,TVB 的災難就因此提早來臨。立法會賢達自認收成期、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吃香喝辣大石壓死蟹,都被投射到 TVB 身上。這個老屎忽,是時候要死了。所以捧香港新藝人,正面而言是想香港再有娛樂圈,本地人有一些精神食糧,負面而言則是清算長期阻塞世界的娛樂圈膽固醇。
ViuTV 的藝人老實批評 TVB,在以前肯定被視為唔識撈、無大無細、不尊重前輩,可能要出來開記者會道歉冷藏,再不恭順,要你在娛樂圈消失,但現在卻成為另類的民間英雄。正如 2014 年雨傘革命同樣被硬生生鎮壓下去,但能量馬上就轉移到之後的反水貨行動。如果沒有失敗的雨傘革命,之後的事情也沒有人參與。這個時刻,大概是香港娛樂圈近二十年來最大機會,有今生冇來世,抓住了機遇,觀眾不會吹毛求疵,是哄著你呵護你上去的。千金難買一聲響,只要藝人們不出甚麼大事,躺著也贏。
燃燒的平台
至於 TVB 的情況又如何?大廣告商開始不想跟她走得太近,本地觀眾不買單,甚至連藍絲都批評 TVB 冇 X 用,轉台去看中國電視節目。現在 TVB 的情況就好像曾幾何時的 Nokia。Nokia 曾經是地球上的通訊業霸主,高中低端民用電話都是壟斷,更不要說商業的通訊基站。直到蘋果 2007 年出了 iPhone,軟件生態蓬勃發展,兩三年就將 Nokia 打到仆街。
2011 年,Nokia 要跟微軟的 Windows Phone 系統合作,CEO 對員工發表了企業史上著名演說「燃燒的平台」,表示 Nokia 現時沒有足夠強的手機系統,高階電話鬥不過 iPhone,也鬥不過使用 Android 的後起之秀,企業尤如站在一個燃燒的平台,必須跳船才能活命。然而「燃燒平台論」其實已經遲了發表,Nokia 一直死抱著以前建立的 Symbian 系統,而微軟則死抱著 Windows Mobile ,兩者都嘗試掙扎救亡,但企業規模太龐大,轉變速度太慢,遲來的警號沒能改變命運。
Nokia 出了幾代搭載 Windows Phone 系統的新機,但市場不買單,因為死局就是「沒人用,就沒人做 app,沒人做 app 就沒人用」的惡性循環,最後 Nokia 好像孔乙己裡面的孔乙己,說著回字有四個寫法,但最終還是不知不覺消失於客棧。至於 Windows Phone 則出到 8.1,然後自己也撐不住了,不再開發,轉為研究如何令 Windows 系統與 iOS 和 Android 連動。連最近推出的小眾商務手機例如 Surface Duo 也用 Android 了。很多年之後,整個市場物是人非,Nokia 還是死死地氣出 Android 手機,但高階市場早已被 Apple Samsung 甚至華為等巨企霸佔,回不去了。
2019 年的政治經濟巨變,改變了香港人的心,也連帶改變消費和娛樂模式,製造了一個 TVB 很難滿足的市場,即「符合身份認同的認同對象」。這對 TVB 而言就好像 Nokia 突然面對有流暢觸控和軟件市場的 iPhone。其實以硬件而言,早期 iPhone 反而比不上 Nokia,然而國內外潮人還是拿它 200 萬像素的鏡頭拍得不亦樂乎。ViuTV 做的只是一般電視台會做的事情,我們都如獲至寶了,可想而知 TVB 長期獨佔的時代,大家有多食屎。並不是說 ViuTV 有多好,而是 TVB 實在太 TVB。
認同的政治及消費行為
付錢付點擊率,特別是娛樂、文化這類非必要品,大家不介意付溢價,重點是你認同那個偶像,覺得同聲同氣。他們實際上音樂演戲是否衝出亞洲,可能不是重點。就因為他們不那麼像傳統藝人,有些人很鳩,有些人很臭串,有些人被上一代一口咬定不可能成功,他們的形象是性情中人兼 underdog,整個被打成 underdog 的世代,乃至被打為 underdog 的一般香港人,都會站在他們身邊,通過同情他人,以同情自己。就像以前的人喜歡張國榮,一開始是因為張國榮形象歌路很反叛,黑黑實實,那些不認同偉光正代表譚詠麟的,就聚集在他身邊。這件事就好像 2016 年新東補選,除了政治理念不一,一班長期悶著氣的窮鬼年輕人,自然不會投認同感遙遠的楊岳橋。鐵鏽帶的選民為何比較支持特朗普,也許最主要是因為「特朗普沒有政客味」。
雖然 TVB 的大老闆已經出聲,但那遠遠未到「燃燒平台」的程度。做傳媒的朋友說,已經有聲音要求他們「做好報道」,大台也許認為節目不受歡迎,只是「公關問題」,只要傳媒友好一點,就可以逆轉形勢,做一下政治化妝就行。然而 TVB 給人的長年印象,已經太過曾志偉、王祖藍,或者陳偉霆。見 ViuTV 還會做一些清涼姐姐行山節目,同樣陳設在 TVB 發生,則是內部發出「封胸令」(2017、18 年間),好像你想看甚麼,他們就偏偏不給你。做《三日兩夜》紅了的林泳淘,因為個人言論「太黃」而待不下去。
同聲同氣,其實也可以是一場戲。為甚麼 TVB 就不准下面的人演好娛樂圈手足的戲呢?可能是他們看不到有改變需要,也許是認為年輕藝人跟年輕人甚至香港人同聲同氣就是政治不正確。行,如果香港只有一個頻道,霸著頻道就可以移風易俗,滴水不漏,但現在不是,你不可能憑一台之力,去規定世界的口味。
要看戲,我為甚麼不看別的?起碼別人知道演員和商人的本份,首先是尊重觀眾、有意願討好觀眾。一個不再有意願去討好觀眾的藝人,要不就是有特別吸引力,我行我素,好像張國榮復出後就搞藝術,要不就消失於市場。TVB 家大業大,但籌碼大概不像張國榮一樣多了。
分眾傳媒電話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大台以外 — 精神食糧國貨運動】
2019 年的精神遺產,在以後幾年仍會持續噴發。ViuTV 熱鬧起來,很難說沒有 2019 年一場精神浩劫的因素在內。社會事件有其動能,即使強硬鎮壓下去,動能不會突然消失,只是竄到其他地方。中國人面對日本人侵略,上不了戰場就罷賣日貨,支持國貨,道理一樣。
娛樂圈國貨運動
ViuTV 不是政治台,也肯定不想跟政治有關,但對觀眾卻有 lesser evil 效果,被香港人選做國貨運動的國貨。想像的共同體,用想像物來維繫,例如書籍、民間故事,所謂印刷資本主義。21 世紀,「印刷」的定義擴大為大氣電波。因為結成共同體的慾望很強烈,藝人就算不談政治,觀眾的目光也有了政治。他們將藝人分類,分為「自己人」和「非自己人」,或者說口味更加分眾,終於到達令廣告商換人換台的臨界點。
ViuTV 紅起來,一班網絡明星也紅起來。當中當然有很多默默努力的人,但看著其他主流傳媒的情況,這個景氣,是躺著也贏,在 2019 年之前不會有。2019 年是被肺炎和警力硬生生壓下去的,民間戰敗感強烈,唯有致力於其他層面「贏回一仗」,TVB 的災難就因此提早來臨。立法會賢達自認收成期、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吃香喝辣大石壓死蟹,都被投射到 TVB 身上。這個老屎忽,是時候要死了。所以捧香港新藝人,正面而言是想香港再有娛樂圈,本地人有一些精神食糧,負面而言則是清算長期阻塞世界的娛樂圈膽固醇。
ViuTV 的藝人老實批評 TVB,在以前肯定被視為唔識撈、無大無細、不尊重前輩,可能要出來開記者會道歉冷藏,再不恭順,要你在娛樂圈消失,但現在卻成為另類的民間英雄。正如 2014 年雨傘革命同樣被硬生生鎮壓下去,但能量馬上就轉移到之後的反水貨行動。如果沒有失敗的雨傘革命,之後的事情也沒有人參與。這個時刻,大概是香港娛樂圈近二十年來最大機會,有今生冇來世,抓住了機遇,觀眾不會吹毛求疵,是哄著你呵護你上去的。千金難買一聲響,只要藝人們不出甚麼大事,躺著也贏。
燃燒的平台
至於 TVB 的情況又如何?大廣告商開始不想跟她走得太近,本地觀眾不買單,甚至連藍絲都批評 TVB 冇 X 用,轉台去看中國電視節目。現在 TVB 的情況就好像曾幾何時的 Nokia。Nokia 曾經是地球上的通訊業霸主,高中低端民用電話都是壟斷,更不要說商業的通訊基站。直到蘋果 2007 年出了 iPhone,軟件生態蓬勃發展,兩三年就將 Nokia 打到仆街。
2011 年,Nokia 要跟微軟的 Windows Phone 系統合作,CEO 對員工發表了企業史上著名演說「燃燒的平台」,表示 Nokia 現時沒有足夠強的手機系統,高階電話鬥不過 iPhone,也鬥不過使用 Android 的後起之秀,企業尤如站在一個燃燒的平台,必須跳船才能活命。然而「燃燒平台論」其實已經遲了發表,Nokia 一直死抱著以前建立的 Symbian 系統,而微軟則死抱著 Windows Mobile ,兩者都嘗試掙扎救亡,但企業規模太龐大,轉變速度太慢,遲來的警號沒能改變命運。
Nokia 出了幾代搭載 Windows Phone 系統的新機,但市場不買單,因為死局就是「沒人用,就沒人做 app,沒人做 app 就沒人用」的惡性循環,最後 Nokia 好像孔乙己裡面的孔乙己,說著回字有四個寫法,但最終還是不知不覺消失於客棧。至於 Windows Phone 則出到 8.1,然後自己也撐不住了,不再開發,轉為研究如何令 Windows 系統與 iOS 和 Android 連動。連最近推出的小眾商務手機例如 Surface Duo 也用 Android 了。很多年之後,整個市場物是人非,Nokia 還是死死地氣出 Android 手機,但高階市場早已被 Apple Samsung 甚至華為等巨企霸佔,回不去了。
2019 年的政治經濟巨變,改變了香港人的心,也連帶改變消費和娛樂模式,製造了一個 TVB 很難滿足的市場,即「符合身份認同的認同對象」。這對 TVB 而言就好像 Nokia 突然面對有流暢觸控和軟件市場的 iPhone。其實以硬件而言,早期 iPhone 反而比不上 Nokia,然而國內外潮人還是拿它 200 萬像素的鏡頭拍得不亦樂乎。ViuTV 做的只是一般電視台會做的事情,我們都如獲至寶了,可想而知 TVB 長期獨佔的時代,大家有多食屎。並不是說 ViuTV 有多好,而是 TVB 實在太 TVB。
認同的政治及消費行為
付錢付點擊率,特別是娛樂、文化這類非必要品,大家不介意付溢價,重點是你認同那個偶像,覺得同聲同氣。他們實際上音樂演戲是否衝出亞洲,可能不是重點。就因為他們不那麼像傳統藝人,有些人很鳩,有些人很臭串,有些人被上一代一口咬定不可能成功,他們的形象是性情中人兼 underdog,整個被打成 underdog 的世代,乃至被打為 underdog 的一般香港人,都會站在他們身邊,通過同情他人,以同情自己。就像以前的人喜歡張國榮,一開始是因為張國榮形象歌路很反叛,黑黑實實,那些不認同偉光正代表譚詠麟的,就聚集在他身邊。這件事就好像 2016 年新東補選,除了政治理念不一,一班長期悶著氣的窮鬼年輕人,自然不會投認同感遙遠的楊岳橋。鐵鏽帶的選民為何比較支持特朗普,也許最主要是因為「特朗普沒有政客味」。
雖然 TVB 的大老闆已經出聲,但那遠遠未到「燃燒平台」的程度。做傳媒的朋友說,已經有聲音要求他們「做好報道」,大台也許認為節目不受歡迎,只是「公關問題」,只要傳媒友好一點,就可以逆轉形勢,做一下政治化妝就行。然而 TVB 給人的長年印象,已經太過曾志偉、王祖藍,或者陳偉霆。見 ViuTV 還會做一些清涼姐姐行山節目,同樣陳設在 TVB 發生,則是內部發出「封胸令」(2017、18 年間),好像你想看甚麼,他們就偏偏不給你。做《三日兩夜》紅了的林泳淘,因為個人言論「太黃」而待不下去。
同聲同氣,其實也可以是一場戲。為甚麼 TVB 就不准下面的人演好娛樂圈手足的戲呢?可能是他們看不到有改變需要,也許是認為年輕藝人跟年輕人甚至香港人同聲同氣就是政治不正確。行,如果香港只有一個頻道,霸著頻道就可以移風易俗,滴水不漏,但現在不是,你不可能憑一台之力,去規定世界的口味。
要看戲,我為甚麼不看別的?起碼別人知道演員和商人的本份,首先是尊重觀眾、有意願討好觀眾。一個不再有意願去討好觀眾的藝人,要不就是有特別吸引力,我行我素,好像張國榮復出後就搞藝術,要不就消失於市場。TVB 家大業大,但籌碼大概不像張國榮一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