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長的專責病房日記》
北榮高壽延副院長,2013年我認識他時,人已經苦不堪言。當時他是台北榮總口腔外科主任。而我「流浪」了三家醫院,每日發燒38度,右臉唾液腺腫大疼痛,一天會冒出幾次一個大魚丸⋯⋯過會兒又消失。
歷經幾次檢查,從判斷細菌感染,變成唾液腺結石⋯⋯住院快一個星期了,沒有什麼改善,終而打電話請教這位哈佛大學回來的名醫會診。
本來我躺在振興醫院,想自己帶著病歷過個街至榮總看他,請教他的意見:他卻二話不說,脫下白袍,穿著運動服,跑到振興醫院。「病人,不要動!」他說。
一入病房,他會診相關資料,即建議振興醫院要打最後一線抗生素:文茜現在已經是臉部蜂窩性組織炎!
之後在他的建議及振興院長魏崢的協助下,我才發現全球包括瑞士、法國、美國,只有九大醫院有解決我的疾病的顱部內視鏡手術。
幸好我的美國舅舅找到了其中之一紐約西奈山醫院,之後我從台灣搭機轉診至美國,以內視鏡手術取出石頭:第二次又插管麻醉,把顱內所有腺體的濃,全清乾淨。
前前後後,也折磨了快兩個月。
病痛期間,每個對我伸出手的,幫我度過生命大難關的人,他們都是我永遠的恩人。
如今高副院長又當起更多不幸染疫患者的大恩人。他每天守在北榮COVID 19專責重症病房,還天天寫下日記。
那天他走入專責新冠病毒病房,看到我送的小心意:香蕉,彼此打電話問候。我問他,一切可好?
他回:「不怕死的小弟和護理部主任每天來前線專責病房,為醫護第一線人員打打氣!」
「我,全身充滿抗體!!」
⋯⋯以下是高副院長近日的三天日記。
透過他的記錄,我看到一位卓越醫者的冷靜、慈悲、使命感,以及身處危險中依舊不變的幽默風趣。雖然他帶著N95,穿著防護衣,而且年近退休。
* 6/26 週六
許院長指示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開
全國80 台北24
B107 13/30
週末路過瞧瞧108護理站正交班中,兩兩交班、白班話不停、小夜聚精會神,合起來就很熱鬧非凡。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雖更少了,剩下不容易照顧,得再拖。
B098 13/36 正準備辦出院,通電話恭喜他。聽起來真的是很高興。
B087 15/34 需要每兩小時翻身的病患不在少數,聽副護理長表示:這一批比起原先修繕前輕症的一群,照顧起來有如天壤之別。
Cov+長照:難
Cov+長照+重症:更難
目前的CU就皆如此;醫療資源的投入極大。
B077 15/22 看起來大家又忙著着裝入艙了,由於78併入77,明顯房間內病患多起來。
B078 併入77後、將可作為一採陰後篩檢患者收納區。
綜上,防疫病房佔床率降低了,局部合併來發揮照顧的最大效益屬必然。
目前留置在專責病房的患者,久了沒能出院,許多都是高齡、臥床,相對也不好照料。即便Cov輕症區、還要看病患屬性樣態。
記得前兩天和明主任在思源通道上遠遠就瞧見胸腔部陳育民主任龐大的身形一個人匆忙走過。
在這場戰疫區中,育民就像古寧頭戰役和823炮戰時的金防部司令,直接面對敵軍炮火前線的戰地指揮官,拖著前陣子病一場的身體還這麼拼命、著實令人敬佩。
我們從去年二月起、一成立防疫會和防疫指揮體系,感控團隊傳染病科和急診部也都是整個單位投入戰場,起頭大小事每必問感控行不行可不可,連條路怎麼走都像在下"陷井棋"一樣。
偶像看到復德疲憊走路的神情和會中小閉眼睛即知分明。急診室絕不是好待之處,鴻章前兩年的山海關前險險走一回、依然強悍守住邊關、每每看到急診人員的重裝、分艙、篩檢,至今守住門戶、未見醫護人員出狀況。
當然今年五月起的防疫動員不只醫護、乃至所有指揮體系、醫企行政、後勤協力支援,都比過去規格更高、更深、更廣、也更靈活,單就前後兩年的個案數、床位數即知。
去年少數個案的"遭遇戰"累積了寶貴經驗給今年的"陸海空系統戰"得以快速有效的動員面對。
從今年第一個個案警報響起、迅速建立大量專責、資源爭取、順利照顧大量輕重症、體系應對有分,才能進而得以支援篩檢、支應大量疫苗注射。
以上在未來病歷經驗分享絕對很豐富足夠了。
回想在去年從TO31和中正144接敵作戰至今思源專責病房成立、收治高峯、至今疫情稍緩,北榮團隊有這麼多阿信、真是可貴。
回首天天下水、週週打球、恍如隔世!😶
* 6/28 週一
晨防會院長再度指示:
1、疫苗注射的重要性、政府特案團體注射也宜北榮量能請家醫部妥適規劃。
2、整體專責病房、隨疫情趨緩,病患漸少,進入整併期,空出的思源78暫收納疑似新冠、須入住但已一採陰患者。RCVB負壓隔離CU,目前先收治CM重症病患。
3、專責病房再增負壓隔離病房一案,委侯副和相關部門研議擬案。
4、鑑於北榮已有豐富Cov醫治經驗、委黃副研議教育課程分享國人(醫院&大眾)
5、⋯其他有點忘記了。
今全國60例、台北22例
整體專責Cov病患、持續出多入少。
B107 8/30 由週末13位劇降至8位,但剩餘病患多是高齡又Bed ridden、照顧起來格外辛苦。
王佩琮副護理長親自下海加入群鶯照護行列,協助翻身、餵食…。
難怪大夥像是時空穿梭、全嫁到了欽察汗國。~勤擦汗國~都濕透透才出得來。
一個白班遇到需翻身、餵食⋯麻煩的照護、有時甚且進出不只三次。
CVSB CU 3/6、2位仍用葉克膜、T031要來1位新朋友須用葉克膜 。
丁玉芝副護理長每遇明主任都會很專業慎重的回報血氧濃度、凝血⋯等Data;明主任年輕時在CVS CU、POR,所以在此每回來、都不敢怠慢。我實在在私下忍不住想告訴她們、明主任在別的地方都不問這些東東啊!免啦、明主任來給大家打氣的,不過還是憋住、不吭聲!離開時給大夥按👍!
B097 8/17 尚婉明副護理長每回可就滿分笑臉迎面而來。今天笑得最開心了,CU病患剩不到一半、當然剩下的多半也比較難照料。
開心之餘、秀了一下銓誠基金會,英業達葉國一董事長捐的保低溫背心,看起來很輕、隔離衣太熱時、內襯保涼的背心,挺有用。
B098 14/36
朱紋瑩護理長坐鎮,交接班護理師這樣多,都在衣服上鉛字筆寫上名字、有些用貼的,也難怪、大病房許多護理同仁調來調去,誰也記不得每位名字,大字貼身上、不也可乎!免寶寶裝就全用粗鉛字筆寫名字。
B087 18/30,其中15位依然是士林檢疫所長照病患,7月2號解隔日近了、一次全清空。
B077 12/22、 怡惠副護理長表示週末9個月大的小朋友已母子均安出院回家了,另外本院NP姐早也已帶著9歲兒子回家去了。二人同住母子檔皆出院,就剩下夫妻檔。
B078 9/22 9位一採陰患者入住,病情呈現多樣化,照顧的R和護理師都搖頭同表病情嚴重。
RCUB 6/18 已入了6位,看起來護理長滿緊張會不會真收Cov,大夥習慣RTCU大通艙照顧,突然加了前室、隔音太好反而有點麻煩又緊張。護理長明白表示、擔心裡面出狀況!離開前阿長手指天花板、要請工務室抓漏。
總之、未來病患再降、空了趁機修修是可行;至於增加專責負壓隔離CU病房,方案該如何選擇,靜候佳音!其實暫時都不動、該也是選項之一吧!
小夜、天母運動公園400米10圈,和游1公里差可比擬!
戴N95下水不知感覺如何?一定不容易嗆到吧!
未來北榮Cov課程分享,怎麼樣辦該思考,一、兩天課程效果和內容都不會比現行它院會有明顯差別。例如、倘以長期每週六播放預錄的兩小時線上課程,不但內容可涵蓋面廣,和全國分享北榮豐富經驗、該當不錯,怎樣都不該只操到感控、胸腔團隊,最近他們都被操到快不行了。
希團隊醫護保持戰果、疫情緩、病患減;所有程序流程不能簡,永保平安!
[註]全台2000萬老少朗朗上口的英文字
~Delta ~
* 6/27 週日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
三大議題
1、配合中央PCR降價
常規3500
急件4500
2、疫苗注射依照規範安排,留意隨時變動。
3、北榮防疫收治Cov經驗、預作規劃經驗分享。
全國89 台北33
B107 13/30
隨著北市疫情舒緩、數字停留在13。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週六、日CU進出呈現停滯非壞事,重症靜待變輕症、另無新入重症。
B098 13/36 今日也是白班小夜進出各一、恰恰扯平。
B087 15/34 由於收的是前兩天原先陸續入住的長照病患,也並無變動。
B077 13/22 今輕症痊癒出2位、明再出1位。
B078 陸續上5位,但雖一採陰、待二採解隔,二採間隔期依舊不能掉以輕心,隔離防護依舊在、有得小夜班喘忽忽的忙!
隨著北市的疫情漸緩,新案連續多日不到50位,這也反映了我們病人收治的實際狀況。
希望幾個重要的大型批發市場早日恢復正常,中央的PCR降價和精準篩檢政策配合的天衣無縫,北農圈篩似已箭在弦上,由於流動來往人口多,情況和封閉的單位來比較、更要複雜一些。
我們北榮病檢能量一流,大量收案池化PCR檢測、又能再一次為北榮爭光獲殊榮。那怕費用少了些,為國家社會盡一分力責無旁貸;一向淡定的病檢周主任聽到這麼多掌聲喝采之餘,不免要再回頭問問大家:各位到底仔細讀了我去年10月發表的精彩paper沒有?
5/10000這個摩術數字、疫情消失多年後將會在教課書中見到。周主任將留名青史、不是報紙喔!😆
——圖片來自北榮近期從京元電子到北農群聚感染,帶北榮團隊為國奉獻,進行全面核酸檢測的陳威明副院長。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出現疑似接種完嬌生新冠疫苗後血栓案例,對此我國專家表示,AZ跟嬌生都是腺病毒載體疫苗,也都產生血栓副作用,推測是腺病毒造成人體凝血功能異常,不過國產疫苗,包括高端及聯亞科技,都是採用基因重組蛋白疫苗,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也少,但缺點是短期內難以大量製造。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
凝血英文 在 侯漢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施打疫苗後猝死,已不幸有144人。
#注射疫苗致死率高達百萬分之197!
#附上世界各國對AZ疫苗作為再看台灣
根本問題就是因為利益考量、意識形態、政治鬥爭,才導致台灣先無能買不到疫苗、後只能四處跪求在世界多國早已停止施打的AZ疫苗!
疫苗很難買?沒看新聞還真的被民進黨騙了!越南5月下單3100萬劑,BNT7月開始交貨;菲律賓6月下單4000萬劑,BNT8月開始交貨!
去年不論,台灣1、2月與BNT談,陳時中還在扯意識形態、要求「德國正視台灣是國家」、「代理權的問題他們要面對」,死要繞開代理商。
5月23日,郭台銘願意購買疫苗捐贈,政府拖到6月18日,最後還是授權,沒有要繞過代理商!
保護效高、副作用少的BNT,幾乎送給民進黨,民進黨都不要;然後去跪求別國不要的AZ,來殘害台灣人。
別的國家為什麼不要?因為AZ有風險且他們還有別的疫苗!台灣為什麼要AZ?因為民進黨沒有別的疫苗、只好無視AZ風險硬逼台人吃下去!
6/15至6/23,施打73萬劑疫苗,注射後死亡144人,死亡率為百萬分之197,早已超出陳時中口中「範圍內」的百萬分之20!
草率估算,倘若未來1000萬劑的AZ到貨且持續施打,那麼將有近兩千名同胞在施打疫苗後亡故!
退萬步言,縱使沒有實際證據疫苗致死,但別國只要發生幾個案例就暫停施打,台灣都發生了案例,民進黨卻叫人繼續打,難道是愛護人命的做法?
為亡者悼念,為亡者慟!
----------------
1.奧地利8日宣布,已暫停使用一批AZ疫苗,因為國內1名49歲護理師在接種後數日死於「嚴重凝血問題」。法新社,2021年3月8日。
2.丹麥、挪威及冰島今天稍早宣布暫時停用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疫苗。中央社,2021年3月10日。
3.民主剛果宣布暫緩全國施打AZ疫苗。2021年3月14日。
4.荷蘭AZ疫苗接種暫停2週 跟進丹麥挪威等國。中央社,2021年3月15日。
5.教師接種AZ疫苗後死亡 義大利西北大區宣布暫停使用。路透社,2021年3月15日。
6.又一國停用!血栓疑慮難除 德國宣布暫停使用AZ疫苗。聯合報,2021年3月15日。
7.法國藥品安全局宣布: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存在造成薩斯型血栓的風險。2021年3月26日。
8.根據NACI 指南,加拿大一些省份停止為 55 歲以下的人提供阿斯利康疫苗2021年3月29日。
9.德國衛生部宣布,該疫苗不適用於60歲及以下的人士。德國之聲,2021年3月30日。
10.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表示,在接種181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中出現30宗血栓報告。2021年4月3日。
11.歐洲藥品管理局官員:阿斯利康疫苗與血栓有關。信使報,2021年4月6日。
12.韓國推遲接種阿斯利康新冠疫苗。韓聯社,2021年4月7日。
13.歐洲證實AZ疫苗引發血栓 德、法、荷、加限打,英建議30歲以下別打。BBC,2021年4月8日。
14.意大利軍隊和執法人員暫停接種AZ疫苗。中央社,2021年4月9日。
15.丹麥宣布完全停用AZ疫苗 開全球第一槍。中央社,2021年4月14日。
16.血栓疑雲 馬克宏:後悔當初選擇AZ疫苗。台視,2021年5月10日。
17.Ontario:安大略省暫停阿斯利康疫苗的接種。2021年5月12日
18歐盟第二國 挪威宣布完全停用AZ疫苗。法新社,2021年5月13日。
19.澳洲建議60歲以下不打AZ疫苗 接種進度雪上加霜。中央社,2021年6月14日。
20.加拿大全國免疫接種諮詢委員會建議各省,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要接種阿斯利康的疫苗。華爾街日報,2021年6月18日。
21.韓聯社:韓國認定1例死亡病例與接種新冠疫苗有關。2021年6月21日。
.
.
.
〈接種疫苗後84人猝死!蔡英文:請大家不要因為這樣不去打。〉新頭殼,2021年6月22日。
凝血英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476例本土個案、35例校正回歸,家戶感染比例43%;苗栗電子廠66例,今天完成快篩後有密切接觸的移工移出苗栗安置;37例死亡達單日最高,專家會議討論五大措施提高存活率;指揮中心將通過BNT與嬌生疫苗緊急使用授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宣布新增476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35例校正回歸,新增案例仍以新北市最多,其次是台北市,苗栗則有66例排第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針對苗栗京元電子群聚事件,已設置18條快篩線,總計有59人快篩陽性,PCR陽性56人,3人陰性,剩下1,000多人今天下午完成,與陽性確診者有密切接觸者將移出苗栗,保留苗栗量能;另外還有兩家電子廠也將採檢,針對電子廠將要求分艙分流,以防疫為最高原則,做不到就得停工。
今日公布37例死亡,為去年發生疫情以來的新高紀錄,從5月爆發疫情以來,最高的單日死亡數是21人。陳時中坦言,過去一段時間有些年齡較大的確診者病情惡化,專家會議討論重症處置作為,部分北病南送調配醫療量能,雙北區域聯防,台北市醫療壓力慢慢舒緩,將支援新北市,希望能讓已經達到2%的致死率往下降。
■新增476例達社區感染以來單日最高紀錄
今日一共新增511例確診個案,其中單日新增476例是5月爆發萬華社區感染以來公布的新高,校正回歸35例。陳時中指出,目前校正回歸已經整理得差不多,過去都是抓前2天的個案數當作當日公布的確診數,但會有失真的問題,因此從今日起會往前推3天的確診數作為當日公布的數字,有助於專家研判疫情,也會讓數字更趨於穩定,預計6月7日之後校正回歸就不再報告。
新增476例本土病例,為248例男性、205例女性,另有23例外籍人士性別待確認,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4日。另校正回歸個案35例中,為1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4日至6月1日。
今日公布的511例個案(含校正回歸35例),以新北市229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44例,苗栗縣66例,桃園市16例,基隆市13例,彰化縣11例,台中市9例,新竹縣7例,屏東縣4例,南投縣、高雄市及嘉義縣各3例,新竹市、雲林縣及台南市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的縣市,138例中有121例已知感染源,16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統計,家戶感染的比例是43%,陳時中提醒,民眾在家還是要注意防疫,但目前與專家討論後,暫時沒有提出要提升防疫的建議。
■37例死亡達疫情以來單日新高,死亡平均年齡為72歲
今日公布37例死亡,男性25位、女性12位,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日至5月30日,確診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3日至6月2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初步分析死亡個案,年齡大於60歲的有89.1%,死亡平均年齡為72歲,死亡個案中81%有慢性病史,發病到死亡的平均日數為8.3天,初步分析,5月中旬到現在有一波高峰,陸續出現重症後讓死亡個案數增加。指揮中心公布數據,確診個案共9,368例,依WHO嚴重度分類,1,659人(17.7%)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而年齡高於60歲的3,471位個案中,共計1,155例(33.3%)為重症。
今日公布的死亡個案中,多數都是高齡者,但案3927年僅30多歲,5月11日發病,5月18日住院,5月23日確診,6月1日死亡,有萬華區活動史,但尚未調查出是否有慢性病史。
蔡英文總統也在下午發表直播談話,提醒國人疫情仍然嚴峻,不少長者因重症惡化陸續離開,已經交代指揮中心,持續強化醫療量能、降低重症與致死率,也將年長者列為國民優先接種疫苗的對象,並提醒國人,盡量待在家不要出門,減輕醫療負擔。
指揮中心今天也召開專家會議討論重症存活率,羅一鈞轉述會議結論,針對重症治療有五大方向:
1. 氧氣使用,針對血氧降低但不用插管的患者,使用鼻氧管或面罩提供高流量氧氣。
2. 插管時依照呼吸器使用原則維持正壓呼吸,必要時以俯臥位置供氧。
3. 病毒治療使用瑞德西韋。
4. 免疫治療使用類固醇與單株抗體治療。
5. 血栓高風險族群如果驗到血栓指標上升,使用預防性的抗凝血劑治療。
專家會議進一步討論到如何在輕症中找出寧靜缺氧或快樂缺氧的患者,建議確診者還是入住集中檢疫所,有醫護可以照顧,但雙北也有發現拒不移出的民眾,堅持居家隔離,將會提供血氧機。羅一鈞轉述,很多專家都建議必須正視隱形缺氧的重要性,很多輕症都是因此急速惡化成重症甚至死亡。
■苗栗電子廠分艙分流否則停工,蔡英文要求竹竹苗組作戰聯盟
蔡英文總統在今日的談話中提到苗栗,她已經致電苗栗縣長徐耀昌表示,有需求儘速提出,中央一定全力以赴支援,尤其竹竹苗是科技產業重鎮,已經要求3個縣市首長組成作戰聯盟,昨天已經由國軍支援竹科設置篩檢站,務必要把疫情防線守住。
陳時中表示,在京元電子設置前進指揮所後,已經開設18線篩檢窗口,今天將完成京元電子所有員工的篩檢工作,其他2家電子廠也進行採檢,以防疫為最高原則。如果電子廠做不到分艙分流,就得停工。
苗栗縣政府表示,針對京元電子案已經在社區設置快篩站,社區共篩檢544人,加上京元電子以及另外的電子廠,估計要篩檢1萬多人,預計要在6月7日全數篩檢完畢。
勞動部次長王安邦補充,針對移工的管理,即日起暫停非必要轉換雇主的作業,除性侵、性騷、暴力毆打等例外,另外同一雇主不同廠區的派工也暫緩。勞動部職安署也將與地方政府聯合訪視,針對100人以上員工宿舍、聘雇500名移工的企業,都要檢視是否落實防疫,苗栗部分則由前進指揮所統一調度。
經濟部統計,目前已經收到300多通詢問企業快篩的電話。經濟部次長陳政祺表示,已經盤點33家可以提供企業快篩的醫療院所,以及快篩試劑廠商,儘速協助企業進行快篩監控疫情,幾家大型電子廠已經準備快篩。
■台北市針對熱區與熱點將造冊快篩;指揮中心將通過BNT與嬌生疫苗EUA
台北市長柯文哲分析目前的疫情,有控制但沒有被消滅,一旦放鬆就會復燃,因此台北市政府使用大數據分析,針對確診者的所在區域分出熱點與熱區,例如萬華將針對必須採檢的對象,由社政單位造冊,以快篩隊前進該區,強制要求篩檢,希望能找出可能的感染源儘速撲滅;至於其他行政區的熱點,也會依照類似方法,逐一篩檢將感染源抓出來。
柯文哲坦言,現在台灣疫情已經蔓延開來,只能以最低的行政成本維持三級管制,直到有足夠的疫苗讓市民施打。目前除了醫院是施打點外,12個行政區的健康服務中心將是第二線,並將小巨蛋、花博爭艷館與和平籃球館列入施打站的場址,主要考量這3處交通便捷,一旦中央確定撥發多少疫苗,將以最快速度打完疫苗。
柯文哲並表示,過去打疫苗必須自費跟掛號,為了提高速度,「掛號費我們就不處理,所以在台北市打新冠肺炎疫苗就是免費。」
針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捐贈疫苗事宜,陳時中表示,經與鴻海聯繫,有些困難會持續討論解方,預計下周會先核准幾個藥品的EUA(緊急使用授權),方便未來進口。根據了解,食藥署已經在準備,將通過的包括BNT輝瑞與嬌生兩款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至於外傳郭台銘將委託台康生技,爭取德國BNT疫苗代工,對此陳時中表示,代工或是授權製造都相當歡迎,也會盡量給予協助。陳時中並透露,美方捐贈的疫苗一定會來,但還不確定時間。
(文/嚴文廷;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許𦱀倩、中央社、鄭宇辰、陳曉威)
#延伸閱讀
【「你們、我們」思維的代價:新加坡疫情,為何因移工宿舍感染失控?】https://bit.ly/3iiIFCc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s://bit.ly/3w3jffK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苗栗 #群聚感染 #疫苗 #緊急授權 #EUA
凝血英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美國出現疑似接種完嬌生新冠疫苗後血栓案例,對此我國專家表示,AZ跟嬌生都是腺病毒載體疫苗,也都產生血栓副作用,推測是腺病毒造成人體凝血功能異常,不過國產疫苗,包括高端及聯亞科技,都是採用基因重組蛋白疫苗,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也少,但缺點是短期內難以大量製造。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61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凝血英文 在 Cindy S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設計的課程【情境式多益單字課】https://bit.ly/30aYgcA
優惠碼:買一堂輸入 toeic860 (折860元) 優惠至3/23截止
Follow Me:
https://www.facebook.com/learnenglishwithcindy/
https://www.instagram.com/cindysungc/

凝血英文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不是絕症?- 陳敏航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FindDoc Instagram:@finddochk
(一)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有什麼治療方法? 00:06
(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不是“絕症”? 00:31
(三)TKI能使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痊愈嗎? 01:24
(四)病人是否要一直服藥來控制病情,不能停藥? 02:10
(五) 醫生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有什麼建議? 03:12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參考資料:
1. Falchi, L., Kantarjian, H. M., Wang, X., Verma, D., Quintás-Cardama, A., O'Brien, S., … Cortes, J. E. (2013). Significance of deeper molecular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early chronic phase treated with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88(12), 1024–1029. doi:10.1002/ajh.23560
2. Cortes JE, Saglio G, Kantarjian HM, et al. Final 5-year study results of DASISION: the dasatinib versus imatainib study in treatment-nvia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trial. J Clin Oncol 2016;34:2333-2340
3. Hochhaus A, Saglio G, Hughes TP, et al. Long-term benefits and risks of Goldberg, S. L., Savona, M., & Mauro, M. J. (2018). Considerations for Successful Treatment-free Remission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linical Lymphoma Myeloma and Leukemia, 18(2), 98-105. doi:10.1016/j.clml.2017.11.006 frontline nilotinib vs imatinib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5 year update of the randomized ENESTnd trial. Leukemia 2016;30:1044-1054
4. Stem Cell Transplant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hronic-myeloid-leukemia/treating/bone-marrow-stem-cell.html
5. Talpaz, M., Mercer, J., & Hehlmann, R. (2015). The interferon-alpha revival in CML. Annals of Hematology, 94(Supplement 2), 195-207.
6. Bower, H., Björkholm, M., Dickman, P. W., Höglund, M., Lambert, P. C., & Andersson, T. M. (2016). Life Expectancy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pproaches th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4(24), 2851-2857. doi:10.1200/jco.2015.66.2866
7. Timothy P. Hughes, Carla Boquimpani, Naoto Takahashi, et al.(2018). ENESTop 144-Week Update: Long-Term Treatment-Free Remission (TF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CML-CP) After Stopping Second-Line Nilotinib, 18, S222. doi:https://doi.org/10.1016/j.clml.2018.07.092
8. Francis J. Giles, Tamas Masszi, María Teresa Gómez Casares, et al. (2019). Treatment-free remission (TFR) following frontline (1L) nilotinib (NIL) in patients (p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CML-CP): 192-week data from the ENESTfreedom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9 37:15_suppl, 7013-7013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