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3的網紅Pengzhou 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his trip is actually a dream when I was studying medicine at medical school about twelve years before. I became a fan of Sigur ros and every day I w...
冰島破產原因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1.震撼彈:Amazon傳出正在和AMC電影院討論收購事宜
英國每日郵報幾個小時前報導由中國萬達集團持有的全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AMC電影院正在跟Amazon洽談收購AMC的可能。消息傳出後,AMC的股價隨即暴漲19%。因為旗下幾乎所有的電影院都處在停業狀態,AMC幾週來已經多次傳出破產的可能。自身難保的AMC一週前才向NBCUniversal宣戰,揚言抵制該公司的電影,以報復跳過電影院直接在網路上架電影的「褻瀆」行為。雖然有其他連鎖電影院跟進AMC的抵制行動,但緊接著票房市佔率高達40%的Disney也宣布將打破空窗期把未上映電影送上Disney+串流平台,AMC等電影院並沒有立刻表態要連Disney一起抵制。這場「抵制」大戰中顯然要比的是誰的氣長,能有足夠現金挺到最後一分鐘。手上有近500億美元現金的Amazon隨即向老師舉手說:我!我!是我!
(報導原文:https://bit.ly/2LgGj4X)
2.大人行行好別再討論Adele的身材
衛報這篇女性主義專欄的第一句顯然就說明了一切:“Hello, it’s me: I was wondering if we could leave Adele alone” Adaele身上有比身材更值得議論的特色,比如她的15座葛萊美和1座奧斯卡,比如她的收入之高以致於她一個人繳給英國政府的稅等於Facebook整家公司在英國繳的稅(或許真正的議題是這些高科技公司到底如何嫻熟於操弄政府租稅政策)。這個父權社會大概從夏娃誕生以來就執迷於評論女性身體,以致於連全球大爆發的恐怖疫情都無法轉移大家對於Adele身體的凝視。唯一能中斷這荒謬惡習的方法,大概只剩下彗星撞地球或是火星人來襲之類的了。
(報導原文:https://bit.ly/3bkxPVi)
3.Netflix快來抄!電影台的主持人是有線電視的珍貴傳統
TCM透納經典電影頻道或許是早已過時的史前遺跡,但他們也留下上個世紀影迷文化的傳統——電影台放映正片之前的主持人演前導聆。從1950年代電視開始普及以來,電視頻道播出電影之前就會安排主持人提供解說,藉以讓時數不等長的電影可以湊滿符合電視時段安排的兩個小時整。這些充滿個人風格的主持人(尤其喜歡惡搞觀眾的恐怖電影節目)替頻道帶來性格,讓觀眾產生更深刻的認同。由AMC持有的一家專營恐怖片的串流平台Shudder是少數試著引入這個有線電視傳統的新服務,他們在從來都沒有廣告破口的串流電影中特地開了破口,讓知名的主持人Joe Bob Briggs現身講解幕後花絮和彩蛋。「看見熟悉的老面孔對大家講述這些故事,會讓電影的觀眾更加愉快」Briggs說。
(報導原文:https://bit.ly/2YSiZCB)
4.我們放任科技公司一手毀了新聞業,現在終於開始悔改
Google和Facebook等公司大量仰賴新聞的流量來維持營運並賺進滿滿荷包的錢,卻始終拒絕為這種新聞聚合服務支付任何費用。加上這些科技公司仰賴的是一整個集體的新聞產業而非特定一家媒體,所以一家媒體的抵制對其不痛不癢。這種談判力量的失衡導致媒體一直很難從家大業大的科技平台中談判到任何付費協議。這件事終於開始改變:澳洲已經成為首個立法要求科技公司對新聞流量付費的國家,法國也有類似的立法即將生效,此外包含冰島和馬來西亞的政治人物也開始關注類似的議題。姿態較軟的Facebook
去年就開始固定付費給媒體,但更加狡猾的Google則永遠只在受到政治壓力的時候拿出一些實驗性的計畫來吸引媒體合作。他們甚至索性在西班牙拿掉Google News來抗拒依法付費。現在新聞產業終於開始在鬥爭中有所斬獲,科技公司的防線即將像骨牌一樣潰散瓦解。
(報導原文:https://nyti.ms/2SXnxnH)
其他今天也應該知道一下的事
 ̄ ̄ ̄ ̄ ̄ ̄ ̄ ̄ ̄ ̄ ̄ ̄ ̄
➤這是什麼美妙的時代讓Jean-Luc Gogard透過Live Instagram替全世界影迷上一堂大師班(https://bit.ly/2xSKFfD)
➤中國政府公佈電影院重啟標準後Imax的股票在香港股市應聲上漲(https://bit.ly/35POfDP)
➤今年坎城影展入選的電影雖然不會出現在坎城的電影院裡,但將會遍地開花出現在多個合作的影展中(https://bit.ly/2YZ3cSR)
➤Microsoft的Office 365和Exchange Online將提供新功能防止你不小心按下reply-all發信給公司上上下下8000人之類(https://bit.ly/3ciZQh8)
➤James Cameron瘋狂的《Avatar 阿凡達》第2、3、4、5集總計將耗資10億美元(https://bit.ly/3fIaFf0)
➤上海迪士尼樂園今天在嚴格的口罩和社交距離規定中重新開幕(https://bit.ly/3fFUyhZ)
➤ 韓國最大電影院經營者CJ-CGV旗下Yeouido電影院開始測試非接觸式電影院體驗——用機器人、購票APP、取票機、驗票機來取代第一線真人員工(https://bit.ly/2WPbji9)
➤ Ben Stiller的父親、美國老牌喜劇演員Jerry Stiller因自然原因過世,享年92歲(https://bit.ly/2Aj5cuN)
➤ Tesla對不讓他們工廠開門營業的加州地方政府提告,並威脅要把工廠搬去別的地方(https://bit.ly/2zuK9oq)
冰島破產原因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行蝕300億又如何?]你估你咩
1. 講開要量化,呢個係好例子。負油價,除咗買期油ETF嘅出晒事外,仲有好多其他傷亡。呢啲先真係似「雷曼2.0」。唔係講銀行爆煲,之後解。
2. 香港都好多人用嘅Interactive Brokers (IB),同埋中國銀行(中行,3988),不約而同爆出事。其實佢地自己應該唔坐盤,只係啲客出事。咁你話,客出事關我乜事?但,如果個客走咗數,唔補孖展,咁就可能間行自己上身了。
3. IB呢,講緊7億港紙,仲有人whatsapp話收得皮。已經寫過(https://bit.ly/351mEiN)。但人地寫到明The Company does not believe that any anticipated losses will have a material effect on its financial condition。拿,美國,出假聲明好大罪架下。
4. 中行仲勁,「期油寶」,一度傳話輸300億人仔!(https://bit.ly/3cP6USn)嘩。
5. 中行呢壇,可以再講多少少,雖然我唔係完全肯定。
6. 「期油寶」呢啲物體,合法(堂堂國有銀行喎,唔合法都會變合法)。就係類似啲古怪嘅乜乜理財產品,大陸玩咗好多年,主要係存款利息低(其實高過香港好多,但通脹都勁,同埋啲友期望又唔同,亦狼死好多)。股票又好似搵笨實,炒樓又有限購呀乜鬼之類。咁想正正常常拎多幾厘息(!!!),就買呢啲咁嘅嘢。好多花臣的,可以存款你得2厘,但呢啲東西可能比多幾厘你。
7. 說穿咗,其實同香港銀行之前(而家少啲咯)賣得好衡嘅結構性產品差不多。乜乜掛勾存款,掛外幣又有,掛股票又有。有啲保本,有啲就唔保本甚至要接貨,惡名昭彰嘅 I kill you later 是也(https://bit.ly/3eQVqQ6)。當然仲有,理論上好似保本嘅,雷曼迷你債券—雷曼唔爆咪保本—但爆咗
8. 入面結構唔同,但背後精神一樣。散戶想做yield enhancement,想穩穩陣陣執多幾厘息—但講撚咗萬九幾次係冇呢樣嘢架啦!咁銀行啲天才固然就會整到畀你,包裝到好似冇乜風險—但唔係冇風險。多數都係十次有九次冇事,一次就出事咁。背後多數都係用啲古怪期權,或其他東西—銀行都冇法「穩穩陣陣」變多幾厘息畀你,只係將佢包在你睇唔到嘅地方。所以本質同雷曼債係差不多。
9. 好啦,我理解,買「期油寶」嗰啲,有預輸錢嘅,知自己其實玩油嘅—但,可能啲人以為買三叔ETF咁,升又跟唔足,跌就跌突(https://bit.ly/2KrwqRS),又玩咩轉倉,又強制幫你跳日子(https://bit.ly/35e32rT)—都算啦,咁我最差咪輸晒咯(https://bit.ly/3eMJjDO)。你唔炒孖展,買股票買ETF唔會要補錢架嘛(供股唔算,因為你可以唔供)
10. 但,中行隻「期油寶」,由於負數結算,就要追差價了。咁個客先如夢初醒,原本以為自己眼光差,咁我買兩萬蚊咪輸晒佢—點知打嚟話你知,你仲爭銀行幾皮嘢!嘩。
11. 當然,有啲爭拗係點解中行咁遲先結算,點解揀著最低嘅位,嗰個時間仲係咪有效。呢啲技術嘢不討厭,但一般嚟講,條款都係保障銀行嘅,好少死錯人。況且銀行錯咗你都未必知。
12. 咁講到呢度,都仲係唔明,咁客輸錢喎,關中行乜事?但如果個客死都唔找數呢?咁你點?
13. 呢度就要講埋國情啦。同雷曼亦都一樣,件事夠大,就可以政治化。乜撚嘢合約精神呀?我唔理,你恰鳩我孤兒寡婦,然後由銷售過程拗到賠幾多,有排搞。
14. 誰是誰非都不重要,重要係,如果得幾條富豪中招,咁你一係破產,一係跳樓,一係著草啫。否則你仲要出嚟行,走唔甩架喎,最多叫銀行收順啲。但而家似乎係一堆散仔。拿,咁就唔同啦。人地冇嘢多,就係人多。齊齊做大聯盟,咁你點?
15. 最重要係,國情嘛。大陸梗係要維穩。搞大件事,搞到維權呀,自焚呀乜乜,阿爺當然唔想。
16. 咁所以,就算中行冇問題,一樣可以質佢自己食晒佢。反正,銀行賺埋咁多錢!所以就重點啦,300億人仔,對你嚟講就好多,對我嚟講都好多。但對中行嚟講呢?股價話咗你知。
17. 首先,一般真實損失都唔會有咁多,你總唔會所有戶都走晒數。況且,中行嘅數字後來都話係誇大。但即管就當IB輸7億港紙,中行輸300億人仔。咁有幾大鑊?邊個大鑊啲?
18. IB,講緊14.5億美金股本,大約110億港紙。7億,冇咗6%股本,甘甘地,但還可以。所以你見插9%,即係痛,打擊,但唔係災難級。
19. 中行呢?勁咯,近18500億Book Value。人仔。300億?2%,拮一下咁(況且最後話根本損失只係幾億)。你見股價都跌少少,但真係唔覺咩回事。或者連book value 都唔知係乜嘅,咁簡單啲,中行一年純利,差不多2000億.300億,兩個月嘅純利咯。拮一下咋。
20. 所以你口講,梗係可以講到客戶走佬然後銀行爆煲,連鎖反應金融危機,童軍傷風都搞到世界大戰(https://bit.ly/357jgTA)。但,冇量化嘅,只係廢話。
21. BTW,其實有人話,中行咁Q多錢(事實),負油價嘅,咪堅持實物結算,搵船去運返嚟咯,然後自己坐住,自己起油庫又好,租國企又好,賣畀中石油又好咩都好,「其實有得諗」。你就不能去實物交收啫,但中國銀行,其實可能得。
22. 最後講下,放假懶查,但目測,四大國有銀行中,其實中行啲股價好似長期跑輸,亦都特別多古靈精怪嘢。例如雷曼時啲咩CDO SIV,佢地揩得最多。冰島債又有佢份。歐豬五國債,又係佢揩得最勁。
23. 就唔係因為公司係福建或東三省(*),而係因為中國銀行係四大行中最國際化嘅,有其歷史原因,所以多古怪嘢,亦都多鬼佬搵上門咁咯。「其他嗰啲,可能英文都未識講」。
(*)插播一句,萬達失蹤嘅王健林,唔係福建人唔係東北人,係四川人。但佢讀書就在東北,發蹟都係東北,大連萬達嘛。
——————————————-
版務:收費專欄已推出,支持埃汾高質文章。幾舊水睇三個月,一星期三篇
請去呢度訂:bit.ly/2wVXndj
課程編號填: CC01
科咗水後後有Login及Password畀你
逢一三五入去 homebloggerhk.com (見到就睇到《事先張揚》),亦睇得返以前嘅文。一般我都係會黃昏出文嘅。
冰島破產原因 在 Pengzhou Ch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This trip is actually a dream when I was studying medicine at medical school about twelve years before. I became a fan of Sigur ros and every day I was just so curious about this far away country - Iceland.
June 2018, I finally got a chance to make this trip happen. We spent ten days in this fantastic country in the border of the world map (for Asian its kind of border) And I made this video.
I'm so happy I eventually do this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make it become a video
If you have a dream, no matter how deep is it in your heart, how long the time has passed, MAKE IT HAPPEN
The Gear I used
Camera
sony a6300
Gopro hero 4
Lens
Zeiss 24 f1.8
sony 18-105 f4
sony 85 f1.8
Drone
DJI Mavic Pro
Gimbal
Feiyu MG lite ( I personally don't recommend this one)
Tripod
Manfrotto Befree
Edit
Final Cut Pro X
Music
Once Again - Petit Biscui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RjhkQxM08
M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engzhou_chen
------------------------------------------------------------------------
[ 關於故事 ]
故事源起於十二年前,當時還是學生的我,因為一支來自冰島的樂團Sigur ros,讓我對冰島這個國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就是在那個時候產生了去冰島旅行的想法。
那是一個還沒有什麼人在談論冰島的年代。
但十多年過去了,歷經冰島破產、火山爆發、星際效應、白日夢冒險王,現在冰島這個詞在台灣人眼中已不再陌生。"走!出發去冰島當白日夢冒險王" 這類標題的文章,不斷地在各大旅行部落格、論壇中被引用
但我仍然選擇將我記憶中的冰島,回推到十二年前...那個腦子裡對未來有一百種幻想的少年。
這是個少女時代才剛崛起、韓流音樂盛行的年代,我每天耳機聽的仍是Sigur ros、Mew、M83...
人們在討論南法普羅旺斯、英國遊學、環球影城時,我滿腦子滿腦子都在幻想冰島的畫面...
這些年來,我也去了世界上不少國家,因為一些原因冰島一直是未完成的夢想。雖然出社會後所歷經的種種,曾經讓我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少年了,我必須要面對太多社會的現實,儘管如此,我仍很清楚我總有一天會實現它
很幸運的,在2018的六月,我順利完成了這趟旅程,並且,讓我感到很幸福的是,我有能力把自己眼中的冰島,用一種帶有自我特色和情感的方式,藉由影片呈現出來。
[ 關於夥伴 ]
這一直是一個不容易完成的事!(畢竟要花掉近兩週的假)
組成的這個五人的團隊其實也經歷了幾番波折
感謝最後同行的四位夥伴,總是很有耐心地配合我,常常要突然在路邊停下來等我取景,在我忙著整理檔案的時候,都是他們辛苦的在廚房料理晚餐,我覺得能有你們作伴真的是件幸福且了不起的事
[ 關於音樂 ]
Once Again - Petit Biscui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RjhkQxM08
最近有不少人問我製作影片時怎麼挑選音樂的?音樂都去哪裡找的?
順便在此一併回答
因為我不是什麼接案商業攝影師,我使用的音樂
其實都是我平常喜歡聽的、每天開車上下班時車上放的音樂
我還沒有註冊使用什麼音樂、音效資源素材庫
因為我有個習慣,當我聽到一段音樂特別有畫面的時候
我就會把他們收藏起來
所以,其實這些都是我自己日積月累建立起來的個人資料庫
(我平常主要使用的音樂搜尋工具有Apple Music、Spotify、Soundcloud)
Petit Biscuit
第一次聽到他的"Sunset Lover"我就整個愛上
獨特的法式電音氛圍,充滿想像力和故事性的編曲元素
他的每一首曲子我都很有衝動想拍個影片
而 "Once Again" 就是出發前,我每天在車上聽的音樂之一
所以,其實這次用的音樂是在去冰島之前我就已經想好了!
[ 關於工具 ]
相機 sony a6300
Gopro hero 4
鏡頭 Zeiss 24 f1.8
sony 18-105 f4
sony 85 f1.8
空拍 DJI Mavic Pro (電池五顆、車充)
穩定器 Feiyu MG lite (不好用,不推這支)
三腳架 Manfrotto Befree
滑板 Loaded Bhangra
心得:
- 沒帶到長焦鏡頭有點可惜,六月是Puffin鳥出沒的季節,想拍鳥的特寫105端還是不夠用
- Feiyu MG lite 優點只有輕而已,但它真的很難用
- 滑板包上了氣泡紙是可以託運的唷!
[ 關於剪輯 ]
大約花了整整一個月,當時我在馬偕淡水分院,每天有空擋時間都在研究怎麼剪輯
一個0.5秒的轉場,我可能要花三個小時才能完成
(要先構思、找靈感,在上網找教學,再不斷嘗試和失敗才完成)
使用的剪輯軟體是Final cut pro X,硬體是Macbookpro 2016
[ 關於自己 ]
我有個特別的習慣,自己做完的影片我都會自己重複播放、反覆看好幾次,這支影片肯定是我反覆看最多次的一部,至少三四百次吧!
你如果願意仔細觀看、聆聽其中的細節,我真的會非常的高興。雖然這只是一隻六分多鐘的影片,但裡頭其實蘊藏了我成長歲月的各種痕跡、和多年來所累積下來的品味、實力、還有生活態度!
[ 關於妳/你 ]
你還記得你年少時的夢想嗎?
你是否也曾有過那種不可一世、憤慨激昂的熱血?
不管你在人生中哪個階段
也許這個社會曾經試圖改變你、要將你磨成一個無聊的人
也許你正因為孩子出世忙得焦頭爛額,開店、自己蓋房子的事就先等等吧
也許你正忙著因為受苦於病痛的家人,只好把原本規劃好的長途旅程取消
也許你正因為感情受挫而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該成為什麼樣子,所以就先跟大家一樣就好了
也許你在這個職位正要面臨重要的升遷,你要接下一個大案子,你的人生將要改變了!但你卻發現你馬上又要面臨人生下一階段的課題,家人要你快結婚、或是孩子要出國留學,當你以為你終於有時間掌握自己的人生,來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時候,沒想到又要開始想怎麼在台北市買房、怎麼規劃和理財自己的退休金...
於是,單車環島這件大學未完成的事,再說吧!
我想以我自己的故事告訴你/妳
如果你心底有一個想法很想實現,儘管你長大了、你老了、你變得世故了
都還來得及實現!這並不幼稚、並不矯情
一個藏了十年的旅遊夢,也許在很多人眼中可能也沒什麼
但我去實踐了,就變成我人生的一部分!
這是我的人生,實踐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
我其實很難用言語形容我從冰島回來我到底得到了什麼
我只能告訴你,只有當你也真的去做了,你就會懂的
如果你/妳還記得
MAKE IT HAP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