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AZ疫苗發燒了!這時候日本的「手ぬぐい」(手拭巾)真的很好用😂
アストラゼネカワクチンを接種して熱が出ました。こういう時、手ぬぐいがとても役に立ちます😂
我體驗完後深刻感受到,一些事情大家真的需要做好準備&理解 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個人情況是:因為去年腹膜炎差點死掉後,實在太嚴重了,日後因此又引發別的免疫疾病
很多人都認為,慢性病者打疫苗要小心
尤其是免疫疾病的人,甚至被說不能打疫苗。
所以我本來也一直以為我不能,最近經過2次的線上看診(疫情前有在醫院驗血那些)竟然被醫生說我可以打疫苗(當下真的開心感動到想哭😭)
叫我不要挑種類,有就快打,因為我是重症危險群
因為就算是相同病名,可是每個人狀況會不一樣
建議有疑慮的人,一定一定一定!要事先詢問該科醫生
登記意願後,結果因為我是第9類重症危險群的關係,沒想到這麼快就輪到自己打了,都還沒有心裡準備😂
而且我超衰的是,已經持續吃免疫疾病的藥3個月多了
結果好死不死,就在我接種疫苗的前一天!😫又突然出狀況😢
膝蓋腫起來會痛,超級緊張想說 這樣是不是不能打疫苗了😨
我打疫苗時間是7/28 下午14:30
只好趕快掛7/28當天早上的線上看診,醫生說:原則上可以打,但有可能會痛得更厲害,若會擔心有疑慮,那就改約自己評估選擇
於是我下午就直接到接種現場了,但是到臨前一刻都還在猶豫&害怕擔心,因為現場醫療人員也說,這誰都不能幫你做保證。
我媽媽也叫我不要打,但最後最後,我還是硬著頭皮打下去了。
以下是我覺得大家接種前可以注意的:
💉接種疫苗前&後需要準備哪些東西?➡️真的建議大家去打疫苗的路上,要隨身攜帶「水」!醫護人員看著我350ml的水壺,跟我說:你大概要在這邊喝完10瓶才能走😂
接種現場冷氣很強,看要不要帶薄外套
接種後,你要準備大厚棉被、普拿疼、舒跑、大量的水&熱水(原因請繼續看後面)
💉要避免選擇在醫院接種嗎?➡️我本來也是想說不要去靠近醫院的比較好,就選擇在學校內接種。
後來聽在醫院打的人才知道,若你在醫院接種的話,他們還會一起發退燒藥給你!而且流程非常快,供大家參考
💉現場有醫師可以看診嗎➡️有!每個人都會有醫師跟你做確認的時間!但跟一般看病不一樣,建議不要想在那邊做平時的看病,影響到流程及後面的人💦
若你要問診,要事先問好該科醫生,現場醫師是跟你做「確認」的動作不是看病
我也有再次跟現場醫師說我的情況,腳在前一天突然腫起來
但他不會告訴你,你能打還是不能打,也說了不會幫你做決定,因為不能保證。
而且現場醫師是很尊重平時看你的醫師判斷,所以當我跟現場醫師說的時候,醫師第一句問我的是「那看你的主治醫生有說可以嗎?」醫師說還是要該科醫師判斷,而且要是長期看你的醫師才能最了解你的情況,若他說可以,那應該就可以比較放心。所以我就打了!
也很感謝現場醫師護士,真的都辛苦了🙏🏻
💉接種後可以馬上洗澡嗎?➡️我問了可以!都可以維持平時的生活,但醫護人員強調一定要多喝水&休息,也建議幾天內不要做激烈運動。
💉有多少人會發燒?➡️ 現場醫護人員跟我說:幾乎都會,而且年輕人會尤其厲害!還跟我說他自己打完全身痠痛、骨頭痛、整身骨頭都散了的感覺。身旁有人是跟我說,像被卡車輾過的感覺😂
💉發燒可以吃退燒藥嗎?➡️可以,但切記不要在發燒前先吃!⚠️一定要發燒「後」才能吃!
💉發燒後,不要吃退燒藥,以免影響疫苗效用?➡️接種前,我也掛號問了我的醫師
醫師說:是有此一說,若能不吃就不吃,但真的不舒服的話,也不要忍耐就吃吧。
前護理師的家人表示:他自己是接種後起碼等到隔24小時再吃。
我自己是燒到39.5了,還燒了3天但完全沒有吃😳
因為我去年住院&我吃了免疫藥前2個月的痛苦&頭痛、不舒服程度完全不能跟疫苗比😂
當初住院的時候,我還持續發燒快兩週了,對我來說疫苗頭痛、不舒服程度完全不算什麼,現在整個耐痛、耐苦程度爆高😂
我應該是真的痛苦習慣到麻痹了😂大家真的不要忍耐,我知道有打的人他們都有吃退燒藥!
💉接種完後有哪些症狀?➡️後來知道幾乎周遭已打的人都有跟我一樣的症狀,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發生的情況是:
打完後完全沒感覺一切正常,下午2點多打完,當天晚上10點我還教線上日文課到11點多,整個覺得自己沒事😂
結果!在半夜2點的時候(接種後12小時)本來好好的,完全不預期的下一秒全身突然超冷超冷超冷,整身狂抖抽蓄到不行,好像你在零下60度的地方一樣
我趕快努力費勁下床,爬出去跟我媽媽求救
求救說好冷,我媽媽看到我這樣又差點被我嚇死
因為我發抖的程度很像我一個人在大地震一樣,整個震到不行,牙齒一直大幅度的喀滋喀滋顫抖超大聲,而且冷到不能動
我去零下30度的地方都沒有這樣發抖過,實在太可怕了
而且因為身體由內發抖得太厲害了,頓時讓我呼吸困難,真的一瞬間以為自己是不是要怎麽了,
後來趕快裹冬天最厚的大厚被,趕快喝熱開水(這個最有效!)深呼吸就好了,持續嚴重顫抖大概10分鐘
雖然顫抖停了,但一樣很冷!當天晚上大熱天我裹著冬天大厚被+2個大毯子睡覺還會冷,而且完全不能吹冷氣
連電風扇都不行,風只要一碰到就冷到痛那種
這輩子真的從來沒有畏寒這麼嚴重過,自己也嚇死了
而且!還有一個奇妙的現象,在畏寒、發燒的時候,手指、手背會發麻耶,很多人都這樣
之後就是會一直燒燒退退,我大概起起伏伏3次
然後接種過後幾天,手臂才開始比較痛,手臂會舉不起來,活動會受限,碰到也會很痛
很多人說骨頭會痛,我自己倒是覺得骨頭是還好
但是會有倦怠感,頭也會比較昏,大概一般人會遇到的情況就是上述這些
💉接種後,要休息多久?➡️
建議接種當天、接種隔一天,都要請假!
每個人症狀出現時間不太一樣,但聽說大部分人都是12小時後,慢一點24小時內會開始有症狀
因為一開始發燒的時候,畏寒那些症狀會很嚴重,應該真的沒辦法上班上課
打完疫苗會被說48小時內有發燒都是正常的,超過48小時要就醫
但我自己持續燒了3天(超過72小時),本來擔心我會不會燒太久
結果有些人也會拖到三天的樣子
💉到底要喝多少水?➡️比你認為的「很多」還要更多更多更多更多更多更多才夠!
尤其發燒第一天很可怕,我根本沒辦法睡覺,每隔一小時就起來喝水、上廁所
而且很奇怪,明明喝超多水,但永遠都很渴!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每1小時起來喝水還是覺得很渴
我光那一晚搞不好喝了快4公升的水了
最後我想要問大家‼️🥺
有人登記好第二次疫苗的意願了嗎?
不知道為什麼,系統都不給我登記第二次
只會出現你第一次登記意願的結果
但我認識的人,也才剛打完也已經登記好第二次了,而且說一樣有疫苗種類勾選
但我不管登入幾次,都沒有那些選填,只會顯示第一次意願登記結果給我看而已
有人有跟我一樣的問題嗎?真的搞不懂😭
#疫苗 #az
冬天外套多久洗一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my是這次京都迷訪談計畫,第一個見面訪談的朋友,她是我的臉友,忘記是怎麼認識的了,不過認識後,常常看她分享自己的京都記憶,以及生病後身體的覺醒(她之前罹癌,並在罹癌期間前往京都居遊慢活),一直很喜歡她的文字與分享,寫的京都記憶也常常很有感,也許也因為生過大病,又在京都好好生活過,從她身上,可以看到她與京都之間很特別的緣分以及療癒感,還有與自己身體相處的事情。
所以當我有這個京都迷訪談計畫時,我就主動對她提出了邀約,她現在住高雄,本來想說可能只能文字訪談,但是她很希望能見面聊,剛好她來台北,我們就在咖啡館約訪,見面的那幾天,非常寒冷,臺北幾乎都在10度以下,我們見面那一天,還下著寒雨,寒冷非常,我們約的那間咖啡館是一間充滿植栽的咖啡館,我知道Amy喜歡森林和爬山,特別約在這間咖啡館,然後開始我們的訪談,非常愉悅溫暖的一個京都下午。
以下內容除了訪談的內容外,還有很多文字出自AMY寫在康健雜誌的京都居遊專欄,Amy的文筆非常好,所以中間穿插著許多她寫的文字,更有感觸。
以下列出前幾題問答,再請大家點入全文,觀看完整圖文:)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取自Amy的專欄簡介)
大學讀最喜歡的法律系,沒做過法律的事。待過外商做廣告,當過書店經理人,念念不忘上班最久的滾石唱片。
為紀念住過紐西蘭的一條小街,工作室取名 Hope Farm。協助客戶品牌經營、數位行銷、社群企劃、電子商務、網站編輯、文案寫作、策展規劃。
喜歡不停行走,這是和風景相遇的唯一方式;山林健行拍攝花草,則是把宇宙般的空間收納入懷的恩賜。
2016年得到癌症後,因為疾病緩慢了我,時間刻度寬鬆,降速享受生活,時間有空了,生命怡然從容。2018京都新綠期間,到京都休養一個月,在林間散步著存在感,無所事事隨處安憩。
我在10年前離開婚姻,目前我做的是品牌經營與行銷的工作,後來就一直做這件事到現在,這是我很喜歡的一件事和工作。後來,我因為罹患癌症去京都休養,認識了京都姊姊,後來更和京都姊姊一起經營京都的旅宿(旅宿就在清水五条的幽靜住宅區)。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我第一次去京都已經非常久了,大概三十多年前,應該是1990年之前,每次去都是去20~30天,但是年輕的時候,都想看新的東西,所以也很常往東京跑,第一次去京都時,還沒有地鐵,非常的純樸,因為我大多是一個人旅行,所以非常的享受,年輕時去日本,幾乎都住青旅。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從年輕到現在,非常多次,沒有特別記得,當然最有感受的就是在2018年去京都居遊的那一個月,從2016年12月歷經罹癌確診、開刀化療、家中變故,直到三月中再度遷回到高雄租屋為主要居所,整整15個月進出醫院診間的南北勞碌,讓我想遠離台灣,出國徹底大休息,無所事事森林健走旅行,我想到了鍾愛的京都,已經來很多次,熟門熟路,完全不需做任何功課就可出發。
然後因為朋友推薦,我就遇見了京都姊姊的民宿,離清水寺很近的幽靜巷弄內,她說,這次不要再住青年旅社和他人合房了,要大休息,就該一個人好好住在生活機能一應俱全的房子內啊,然後一住就是一個月。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京都一直有著吸引著我的氣息,不斷回來就不斷加乘。
5.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我在2009年二月旅行京都,在京都車站拿到單張DM,文字控的我看到類似「就像遺落人間天使的淚珠」 、「美麗的羽衣傳說所在地」,腎上腺素瞬間啟動多工模式,臨時增添散步余呉湖行程,二月是京都最冷的月份,在琵琶湖最北端的余呉湖更冷,當細雪緩緩飄落湖心樹林我的臉上,望著湖上盤旋遨揚的老鷹,彷如走入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江雪」詩境,遺世獨立的空寂寧靜。
十年前難以忘懷的環湖步行回憶,余呉湖是此次京都居遊我想重複遊歷的少數地方,我想走一回初夏花兒迎風搖曳的新綠湖畔。查好手機app的氣象報告,確認不會下雨及車次,就出發了。在余呉下車出站,站務人員無視於我不來驗票,待在他們的小站務室工作,我整裝重遊出發,傾聽森林大地花草樹木的歌聲,把世界的寂靜吸納入懷。
然後,我在步道口望著天陰走著步道的泥濘,上上下下兩百公尺來回四五次的忐忑不安,始終無法下定決心,不斷猶豫要不要上山。想著,一路上都沒有人遇見我,如果不慎失足滑落山谷,受傷求救非常麻煩,若是摔死,還要驚擾房東處理台日兩地後事,想來想去,遇難失蹤麻煩別人,非常不好意思。當腦中閃過「麻煩別人」比「死亡」讓我有所罣礙,頓時不再執著非要登高看湖,反而感到輕鬆。原來,生命最艱難面對的死亡課題,對我而言已處於隨時可離開的心境,無所謂遺憾;生命的更迭,如同大自然的異動,在宇宙中與萬物共生共滅,千千萬萬的分身翻飛交融,尚存一息就珍愛著仍能為地球服務的身軀,好好活著。
在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了從前沒有過的感受,我突然覺得好輕鬆好沒有負擔,後來,我就好像開啟了一扇窗,這樣的感受就一直跟著我,不麻煩別人,好好過好自己的每一天。
6.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你來說,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或是對你產生了影響?
有一次逛完市集,想去喝好咖啡,想去鴨川旁出町柳附近,頹靡極點,日本有名的烘豆師大矢實先生的徒弟,且是少見的女性烘豆師瀨戶更紗主理的〔KAFE工船〕咖啡店,但是後來下大雨,Google把我帶到從沒來過的出町桝形商店街,然後我再也不再執著去要去的咖啡館,然後找到了出町座,出町座暈黃溫暖的燈光,和勾起我好奇心門外貼滿櫥窗的電影海報,讓我下定決心放棄工船,推開門,問問迎面而來靦腆的先生,啊,你們有賣咖啡和甜點嗎?
他和我互相用著很不輪轉的英語交談,大意是說,有咖啡啊,只是簡單的義式,沒有cake啊,只有pudding......
幾盡全濕狼狽的我,無暇顧及義式咖啡加布丁的組合,隨他領我去點餐自助販賣機,投幣買餐卷,交給吧檯工作人員。
有投幣點餐機的咖啡館?天吶,內心瞬間長出好多黑人問號。
坐在靠近門口的中島型吧檯最外側,好方便卸下裝備不打擾其他客人。脫下濕淋淋外套、褲管捲起扭水擠乾,檢查手機和相機有無受潮,驚魂甫定喝了口水,抬頭望去隔著吧檯的對邊,竟是一排排的書架,以及觸目可見站著躺著掛著的大小不一的電影海報和DM。
這裡竟然是〔CAVA BooKS〕獨立書店,是〔出町座〕咖啡館的店中店。安心吃完下午茶後,吧檯上竟然坐滿了人,咦,沒看到有客人進出啊?餐飽元氣滿,起身走動,剛才的害羞先生站在小桌前,問我,要不要下樓看電影?
蛤,地下室竟然有電影院!擁有55個座位的播放廳,就像高雄駁二電影院in98的影廳一般大小,現在剛好是兩場放映間隔的休息時間,所以,觀眾都上樓來吃東西喝飲料等開演。
我們交換了名片(這也是此次京都居遊唯一交換名片的外國人),田中誠一先生名片上的抬頭是「製作.配給.劇場 Distribution, Planning」,他是電影人、劇場人,同時也是這個文化空間的負責人之一。
他打開iPad給我看他所參與,剛在新宿開始的「2018台灣巨匠傑作選」電影節活動,字正腔圓說出「侯–孝–賢」三個字,並娓娓道來侯導對他的影響,六月下旬的台北電影節,他還會專程來台灣參加。除了錯愕還是錯愕加上錯愕,這個空間還有什麼待我發現的驚奇呢?我婉拒了他的邀請,逛書店比看電影更打動我現在的心情。
走到書店角落,有塊平台,特別為4月5日剛因病逝世的高畑勳導演,設置了紀念專區。與宮崎駿齊名的編導製作人高畑勳,是動畫界巨擘,與宮崎駿共同開創了日本動畫電影時代。
最後,走到繪本專區,隨意抽出了一本《窓から見える世界の風》,翻開扉頁,印入眼簾的文字:
for all of the travelers in your life——
Wind,
Window,
Word & World
為今日下午我停駐此地,做了最美的回應。
看到簡介寫著,作者福島あずさ是一位氣象學家,收集了50個世界的風,和畫家nakaban以詩意的文字,結合手繪插圖,帶領讀者隨風翻頁去旅行,從窗口看見世界的風,感受土地、空氣,和當地住居的人民。
再三翻閱,猶豫再三,早就慎重起誓,這次旅行不買紙製品不買布不買咖啡杯,以防每次都為了行李超重傷腦筋。就在我要把書工整收齊放回書架的瞬間,我隨興翻開了一頁,想和書說最後的道謝和再見,沒想到,我竟然翻到了......
描寫恆春半島的「落山風」。
途經南方小城之後,再往南
我從搖曳生姿的椰林聲裡,尋到了終點
在這兒找著了隱密的小小咖啡館
窗外並沒有觀光季的人潮
只有冬天海上明亮而混濁的海浪衝擊聲
這是我的書!這是我的書!這是我的書!我得帶它回家。
當世界的風每日吹過你的窗口,它是什麼樣子?聞到了什麼氣味?聽到了風的話語嗎?
是台灣南島的風把我吹到了出町座,從出町座窗口我穿進了這個魔幻空間,看見了日本的風。
結完帳領了書,按捺著激動不已的心情,坐在吧檯,拿出紙筆,寫下了【甜點與大綱】極短篇,這是風告訴我的故事。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最喜歡新綠,新綠時總會遇到連綿陰雨的京都,如果天晴,房東京都姊姊可能就會問我,我們今天一起出去玩好不好?
通常我會笑笑回應,好吧,一起吧......我開始準備野餐包和水果,妳又蹦蹦上樓快速梳洗。出門搭車轉車,中途下車,也不知道是不是就真能到達目的地,妳說,那我教你一句日語:
「成り行き(發音:Nariyuki)」順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隨遇而安,就能成行。
於是,這句話成了出遊所有狀況外的通關密語,旅途中枝節橫生的驚喜連連,我想,這也是我最終放棄青年旅社住入京都姊姊房子的原因吧。
妳告訴我,出門要說「いってきます(我出門囉)」,妳會在門口送我回應「いってらっしゃい(慢走)」;回家進門,不管有沒有人在,要說「ただいま(我回來了)」;無論何時,這屋子就是我在京都的家。
一個月的散漫隨興,我是被京都姊姊盡善照顧的「全日空」蝸牛,漸漸形繪出我未來生活的雛形,回到台灣,我的體內植入了京都時光,以相似的樂理演奏著不疾不徐的生活韻律。
無法面對面說出的道別,是因為連謝謝都難以啟口的感傷。幸運的我,擁有了一個月被溫暖包覆的的魔幻幸福、一趟京都生活的安適旅行,以及一段深刻難忘的心靈交會情誼。
以下還有很多內容,再請大家點選留言網址觀看訪談全文以及Amy的京都居遊專欄。
冬天外套多久洗一次 在 Augustas x Domantas 咕咕多多在立陶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新年快樂~~~(也太晚跟大家說了😂)
我們一家都好,就是犯懶沒發文 (都在家也沒什麼照片)😂 立陶宛11月開始疫情失守,雖然措施有陸續收緊,但在黑五購物節後,每日有超過兩千例確診(立陶宛全人口也才三百萬),最高有到單日三千多例,而實際數字其實應該更高。
12月初商場又開始出現聖誕節的人潮,政府在12月中宣布再次進入類似第一波隔離期間的防疫措施。除了餐廳只能接受外送與外帶、非食品商店不能營業之外,也宣布禁止非必要的跨市旅行,派駐警察在不定的地點盤查,就怕聖誕和新年假期期間人員的流動會再讓疫情爆發。我們這個聖誕節就也只有待在家,視訊跟公公還有大姑們共進聖誕晚餐。
新聞說警察的盤查擋下了四萬多輛打算跨市移動的車子,真的不意外立陶宛疫情會失守,因為很多人真的不在意這個疫情 😔
咕咕12月中也跟著提早放寒假,這次延長了一周所以放了三周,這個禮拜開學但也是遠程網課。多多幼稚園我們也沒有讓他去了。媽媽我是從11月就主要在家上班,已經有點習慣加麻痺了,每天都很痛苦要煮什麼吃什麼😩
然後這個禮拜冬天又回到立陶宛了,開始下雪,這兩天有了厚厚的積雪,咕咕多多不怕冷可以在外頭玩好幾個小時,但每次他們中間回來休息吃東西,我跟咕爸就會像打仗一樣,要處理兩人份的髒兮兮又溼答答的手套、外套、雪褲、毛帽跟鞋子,只能先簡單清洗一下趕快拿去晾,因為沒多久他們又要再出去。雖然說隔離都在家,但一天得重複2-3次全副武裝穿穿脫脫,也是夠我們忙的。
媽媽是真的很怕冷,但星期六沒有需要工作的理由所以被逼著出門後,趕快拍了一下影片就逃回家了 😂😂😂 小孩體力真的好好,我爬上去一次就喘了,他們可以玩一天😅
#冬天
#雪景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