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如何改變一個人》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有沒有遇過類似的困擾:每次叫小孩子吃青菜他都不吃?每次提案給老闆的企劃都被退件?每次跟客戶推銷新產品都被婉拒?到底是為什麼,我們只是想要對方「改變」一點心意卻這麼困難?問題出在於人類的本性,你愈是推得用力,對方就愈是反抗。真正的訣竅不是增加推力,而是「減少阻力」。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catalys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約拿.博格(Jonah Berger),他專門在研究行為改變、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產品和點子之所以會流行的原因。他在這本書裡介紹了五種會妨礙和阻止改變的關鍵障礙,並且教我們具體的技巧和策略來減少這些阻礙。
他提出了「催化劑」(Catalyst,同為英文書名)的概念,認為我們要促進任何人做出改變時,不要只想著用外力和壓力的方式去逼迫,那只會得到反效果。反而要轉換念頭,思考和聆聽到底是什麼原因「阻礙」擋著對方不願意做出改變,然後像個催化劑一樣去消滅這些阻礙,讓改變更好發生。
這本書提供了五個方法,分別是減少抗拒(Reactance)、減輕敝帚自珍現象(Endowment)、縮減距離(Distance)、降低不確定性(Uncertainty)、提出佐證(Corroborating Evidence),五個英文字首合在一起就是「減少」(REDUCE)的意思。催化劑就是用來減少改變的阻力,讓人轉換心態,最後促成行動的方法。
.
1.#減少抗拒心理
你可能也有同樣的經驗,當我們被逼迫改變的時候,會在內心產生一種抗拒的心理。例如,每當我們感受到師長、老闆、父母、或任何其他人試圖要說服自己、命令自己,這種抗拒的衝動就會自然產生。催化劑的效果就是減少這種本能的抗拒,反其道而行,用方法去「鼓勵人們自己說服自己」。
我們來看這個「如何讓青少年不再抽菸」的故事。1990年代美國的青少年抽菸比率創下十九年來的新高,政府祭出禁打香菸廣告、在香菸包裝加上健康警語、花大錢勸退年輕人,結果沒有任何一個方法奏效。這個困難的任務落到了查克.沃夫(Chuck Wolfe)的頭上,他出了一個奇招。
他邀請眾多青少年進行一場「菸草高峰會」,指陳列出一些事實讓青少年自己主持和討論,這些事實包含:菸草業者如何操弄年輕群眾來推銷香菸、企業如何操弄媒體來讓抽菸看起很酷。青少年們討論出一個名為「真相廣告」的活動,透過影片告訴大家香菸公司和媒體正在試圖影響人們的感受。結果大獲成功,在活動推廣期間,青少年吸菸比率下降75%。菸草公司甚至提起訴訟,要求中止這項計畫。與其叫青少年「不要」抽菸,不如讓他們「自己決定」該怎麼做。
如同研究指出,人需要自由與自主權,感到掌控感,而且不喜歡任由他人擺布。把這個道理應用到生活當中也可以,例如你要叫小孩子吃菜時,不要說:「給我吃這個!」而要改說:「你想吃花椰菜還是胡蘿蔔?」提案給老闆的時候也不要只有一個選項,而是列出兩到三個選項,搭配優劣比較給他選擇,
2.#減輕敝帚自珍現象
如果事情還沒有到非常糟糕的程度,我們往往會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會有想要主動改變的念頭。我們也會因為持有某樣東西的時間越長,那些事物在我們心中的價值就越高,例如屋主眼中的自住宅價格總比市場價格高出許多。研究指出人們不喜歡改變,也不容易太快接受新東西。催化劑就是要讓人感覺到「如果現在不改變,損失的只會更多」,凸顯出不改變的缺點,藉此破除敝帚自珍的效應。
最經典的案例來自「英國脫歐公投」。公投是把決定權交予全民的決策方式,但數據說明了大部分公投會以失敗收場,要改變成千上萬民眾的想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英國脫歐的提案出來之後,由於英國的食物、燃料、藥品都仰賴進口,社會上普遍不被看好這個提議,續留歐盟的預估勝率一度達到八成。
要解釋現況顯得容易得多,人們有守舊、不願嘗試新事物的心理,留歐派只要叫人民堅守原狀就好。但是,脫歐派出了一個奇招,他們要讓脫歐看起來反倒像是「現況」。他們把口號改成「奪回掌控感」,巧妙替整個辯論重新定調,提醒民眾英國以前並不是歐盟的一部份,離開並不危險,反而是導正航線、重回正軌的選擇。最後的結果令人跌破眼鏡,英國人用自己的選票脫離了歐盟。
因此,為了讓人不再守舊、願意嘗試新的選項,就必須「讓不採取行動的成本現形」。無論是脫歐的「奪回掌控感」,或者是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都巧妙傳達了不採取行動的下場會比較糟糕。我們常聽到理財專員說「要投資,否則錢會被通膨吃掉」也是類似的道理。
.
3.#縮短距離
我們對資訊的接受程度分成兩種:「接受區」和「拒絕區」。如果一個新的資訊落在我們的接受區,我們就聽得進去。但是,如果落在拒絕區,我們會打從心底抗拒和忽略這個資訊。催化劑的用途就是減少這段「面對一個新資訊,人們接受和拒絕之間的距離」,找出彼此共通點,讓事情有轉圜的餘地。
作者舉2008年美國加州的「八號提案:禁止州內同性戀結婚」為例,起初正反兩方的距離很遙遠,意見也非常偏激。支持同婚的團體無論推出多少遊行、文宣、演講,都難以改變對方的想法。最後他們試著不要當「開口」的那一方,而是開始「聆聽」。傾聽了一萬五千場反對同婚人士的訪談後,他們終於找到滿意的對話腳本,稱為「深度遊說」。
不同於傳統遊說只丟下資訊就射後不理,深度遊說的方法需要更多時間用來對談。維吉妮亞是同婚團體的遊說者,他拜訪了反對者古斯塔夫,對方開頭就說:「我們南美洲人不喜歡死娘炮。上帝讓你生下來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自作主張。」維吉妮亞和緩的回覆:「我生下來就是同性戀,這是天生的,而非一種選擇。」
接著維吉妮亞談到她對另一半的愛,並且邀請古斯塔夫也聊聊他的伴侶。對方說自己平日幫失能的太太洗澡,願意為她做一切的事情,他接著坦承:「是上帝讓我有能力愛一個失能的人。到頭來,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維吉妮亞表示深有同感,在找到共通點、建立深層連結後,她最後才聊法律如何保障婚姻,給予伴侶雙方都受到尊重和保護的安全感。
最後,古斯塔夫改變了立場,他願意投票反對原本的反同婚法案。深度遊說的影響力不斷擴散,最後改變美國人對同性戀的態度。
我們可以發現,「深度遊說」是鼓勵投票者從自身經驗找出類似的情境,不要求對方想像「當別人」的感覺,而是回想自己「有類似感受」的時刻。催化劑不會向所有人發送一樣的主張,而是瞄準與人們自身目標最相關的議題。改從共通點出發,而不是從爭議點,對方轉向的可能性會比較高,還可能拉著別人一起改變。
.
4.#降低不確定性
當我們要做出一個改變,通常會伴隨著不確定性,我們會懷疑改變之後真的比較好嗎?當我們內心產生猶豫,就會阻礙我們採取改變。催化劑就是要瞭解人們心中的猶豫,讓改變可以被試用、被體驗、可以被復原,然後進一步去降低「人們對於改變之後的不確定性」,消除人們內心的猶豫。
時光倒轉到1998年,當時網路購物還不盛行,但是有遠見的尼克.史文莫恩(Nick Swinmurn)已經有了用「網路電商賣鞋」的點子,他架設了名為 Shoesite 的網站開始做起生意。但是人們並不買單,生意奇慘無比,後來他發現「人們並不放心在網路上面買鞋」,與其買了才知道合不合腳,不如開車去賣場購物比較實際。
面臨資金即將燒盡之際,他們腦力激盪出了一個方法:「提供免運費」。當時所有電商都把運費當成獲利來源,這麼做無疑是在賠錢。但是令人驚喜的是,業績反而開始扶搖直上。人們開始一次購買兩到三種不同尺寸的鞋子,留下合腳的,退回不合的。消費者就像在實體店試穿一樣,不用替試穿的機會付費,購物方式從此改變。免運費的策略消除了人們網路買鞋的最大障礙:不確定性。對了,這家公司後來改名叫做 Zappos。
我們內心對改變和新方案的不確定性,總會阻止我們採取行動。書中除了介紹 Zappos 用免運費降低前期成本的故事,還介紹了 DropBox 免費增值的應用、Acura 豪華汽車讓人有機會認識的主動出擊策略、以及蔚為流行的後悔也沒關係的無條件退貨、退錢策略。降低不確定性,將有助於人們接納改變。
.
5.#提供佐證
有時候要促成一個改變,還是有可能會遭遇到對方要求「更多」證據佐證的情況。我們常常會在心裡質疑,別人願意採取某個改變的理由,跟我自己會不會喜歡有關係嗎?所以催化劑會「善用具有影響力的佐證來當援軍」,利用社群、親友、社會的影響力來弭平對方的質疑。
澳洲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人們如何回應音效的實驗」,他們邀請大學生戴上耳機聆聽單口喜劇的錄音,A組單純聽喜劇,沒有其他的音效;B組則會聽見預錄的罐頭笑聲。實驗結果發現B組的學生更容易笑出來,如果聽見別人也在笑,人們就更容易發笑。那麼,這個「別人」是誰會有影響嗎?
研究人員做了第二種實驗,這一次都會加入一模一樣的罐頭笑聲。A組的學生被提前告知,待會聽到的笑聲是來自於跟你「同一個」大學的人。B組的學生則被告知,發出笑聲的那些人來自和你支持「不同」球隊的人。實驗結果發現,A組一樣笑得很開心,但是B組以為發出笑聲的人是非我族類,笑的程度和完全不播放罐頭笑聲時幾乎一樣。
所以,無論是餐廳的評論、旅館的評價、對於一個產品或服務的看法,我們會比較在乎「情況和我們一樣的人」是怎麼說的。當對方的境況跟我們愈像,他們所提供的佐證就愈會得到我們的信任。催化劑的做法就是找出能夠讓人們「套用在自己身上」的佐證,來克服和轉換原本的問題。
.
【後記:任何人都可成為催化劑】
我第一次讀 《如何改變一個人》 是聽 Audible 英文版的有聲書,後來發現有中文版又再回味了一次。這是一本非常好閱讀、重點清晰、故事生動的實用書籍,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認識那些阻礙人們改變的因素,並且設法採取不同的策略去消除那些障礙。與其怪罪別人為什麼不改變,不如去瞭解是什麼因素阻礙了他們,並且自己「主動出擊」,成為減少阻力的「催化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作者的前一本著作《瘋潮行銷》似乎有著更高的評價,因此我也入手了那本書,很期待接下來的閱讀體驗,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同樣類型的書籍,還有談判和說服力專家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博士的《影響力》,他用紮實的研究和案例說明「讓人們改變行為的原因」,這本經典也非常值得一讀。
讀了許多這類型的書籍,我認為可以用一句寧靜禱文的美好詩句來做總結,這句話是這麼說的:「神啊,請賜我寧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請賜我智慧,以分辨二者的不同。」我們無法直接改變別人、更別說改變世界,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因此,我們必須懂得分辨這兩種差異,把心力放在你能改變的事情上,成為催化劑去減少阻礙,外界人事物隨之而來的改變將讓你感到驚喜。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CHANGE
使用期限:8/29~9/4
.
感謝 時報出版 提供贈獎抽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別人說的話是真的有道理?還是聽起來有道理? 你具有分辨的能力嗎? 如果遇上模糊卻有說服力的說詞時,你該怎麼辦? 怎樣避免變成神棍眼中的肥羊? 想知道上述問題的答案?按下播放鍵囉~ 收聽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koobforbooks ===========...
「具有說服力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看板HatePolitics - Re: [討論] 林靜儀是怎麼贏的?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說服力英文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行动比空谈更有说服力英文怎么表达 的評價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說服力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說服力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說服力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輕鬆健身去-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說服力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輕鬆健身去-2021年12月 的評價
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ownership*****
最近大家一定看到很多“阿富汗給台灣的啟示”這種文章吧?
我看了一些,但我總覺得大部分”啟示”都只講一半的事實。
藍營的隱去的一半事實是習近平的中國有多危險,只是一再強調美國有多麼不能信任。比如聯合報的社論,批評蔡政府太過親美,對美卑躬屈膝。原本台灣具有更多自主性及彈性的兩岸政策布局,因為被納入美國的亞太戰略,主體性卻變得模糊,而挑釁的角色反而顯得突出。
這個我有很大意見。近年來中國對台灣的敵意是很明確的,不然共機三不五時越過海峽中線,是來打卡的嗎?兩岸關係裡,真正的挑釁者怎麼會是台灣?台灣在跟中國交涉的時候,有多少彈性?你說蔡政府太挑釁,太硬,那是要多軟?從習近平的作風,你有看過除了”服從領導”以外的其他操作嗎?
香港人為了民主出了全力抗爭,結果中共全面打壓,只要跟民主沾一點邊的,全部完蛋。澳門說,那我做乖寶寶,讓我留一點點民主的空間就好。結果澳門立法會候選人一樣被集體DQ,黨看不順眼的候選人,就不必選了。
我想知道,跟習主席周旋,除了放下台灣珍視的民主之外,我們有什麼“彈性”?
在談美中台關係時,沒有能直面習近平的中國,對我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但我覺得綠營這邊常見的論述,有另一套問題,它的問題是隱去另一半事實:就是美國有多不可靠。
這類論述通常把阿富汗目前的情況,全怪在阿富汗人身上。aka不是美國的錯.
這是自由時報的社論:
“誰應該為阿富汗而戰?毫無疑問是阿富汗人,尤其是阿富汗政府軍!寬予批評賈尼政府撤守,嚴加指責拜登撤軍決策,何異畫錯重點。。。。。。。悲劇之為悲劇,總是要在發生之後,受害者才發現劇本是自己親手寫的”
這是跟著拜登的說法,在說美國幫了阿富汗二十年,還站不起來,是扶不起的阿斗。
這,我有很大意見。
拜登這個說法,其實在很多西方媒體被批評得很厲害。
一位阿富汗裔的學者阿米爾(Rina Amiri)說,美國在阿富汗地位有如北極星,她說她在過去的選舉問她在阿富汗的親戚朋友,你要選誰?他們總是說這有什麼好選的,反正就是美國人選的那個會當總統。在阿富汗普遍的看法,就是你想要美國的錢美國的軍隊,你就得讓美國人做他們想做的。這個被動性不是阿富汗人一邊造成的,美國自己也要。
阿米爾說,她看太多,所謂西方的外援,就是一個西方專家,坐在某一國家的部長室裡,這個西方專家制定的政策,是跟著他的金主的意願,這個部長呢?就只是個傳話的。
她還描述,在2002年當塔利班被打得很慘的時候,當時的阿富汗總統Karzai就說要趁這時候,趕緊跟塔利班和談,當時美國的國防部長是大鷹派倫斯斐德堅持不肯,2010年當塔利班又被打很慘的時候,Karzai又說要和談,歐巴馬內閣辯論之後,軍方勝出,還是用打的。
但到了去年川普要跟塔利班和談的時候,阿富汗政府甚至連談判桌都坐不上去。在塔利班的立場,我幹嘛跟你阿富汗政府談,我跟真正拍板決定的人談就好了。川普政府如果堅持阿富汗政府一定要坐上談判桌,不會沒有機會,但川普太想離開阿富汗,於是答應了塔利班,將阿富汗政府排除在外,阿富汗政府對和談毫無話語權。這在阿富汗民眾看來,連美國都已經認為塔利班會贏,所以我為什麼要繼續打呢?另一方面,對很多政府軍來講,這個決定根本不是阿富汗人做的,我為什麼要為這個決定去賣命呢?
讓我再引個數據, 過去二十年有超過69000名阿富汗士兵戰死,相較於3500名美軍及其他國家的士兵。
阿富汗報導的權威之一Anand Gopal 說:美國建立阿富汗政府的方式,是為了符合華盛頓反恐的需求,不是為了阿富汗人的福祉。大家記得嗎?二十年前阿富汗人並沒有要求美國來解救他們,是美國為了反恐,認為戰略上需要,占領了阿富汗的。
所以今天說阿富汗人沒有為自己的國家努力,不公平。
民主是人民作主。阿富汗的民主,對很多阿富汗人來講,在過去二十年,阿富汗人並沒有作主。用英文來講,他們沒有ownership。
我完全同意蔡總統講的,台灣唯一的選項就是靠自己保護,自己要更強大、更團結。
因為沒有其他國家會為你奮戰到底,不管台灣的戰略地位有多好。
這是在講台灣的ownership。要保護的是台灣的民主,”我們”的民主。
今天台灣面對中國的威脅,相當程度的信任美國是必要的。但不能盲從。台灣現在能做的,是仔仔細細的研究美國在阿富汗的操作模式,看清楚美國的極限,你才能去跟美國商量一個可行的辦法。美國是你的同盟,但也是你談判的對手。
對那些冷言冷語,認為台灣一定不能自己保護自己的, 我想再一次提醒大家以色列的故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告獨立。鄰近的阿拉伯國家,隨即宣布對以色列開戰。雙方的軍力有差多少呢?在5月15日,以色列只有一輛無槍的坦克,阿拉伯聯軍有40輛。軍用航空飛行器,阿拉伯聯軍有74架,以色列呢?一架都沒有。
那時全世界都預估以色列絕對完蛋。但全世界的猶太人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許多在二戰中打過仗的猶太人加入戰場,讓以色列快速的集結了大批的武器及軍隊。
後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以色列把阿拉伯聯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以色列靠自己的力量保護自己,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外國的支援越來越多。尤其是美國。
相信我,崇尚英雄主義的美國對於阿斗,一點興趣都沒有。
以色列能打贏這場生存戰爭,錢,人,武器都很重要,但在我看,最重要的,是這是猶太人第一次建國,他們第一次有了ownership。
如果台灣人對我們國家的ownership有堅定的信念,我們的國防擋得住第一擊,國際的援助會來。
我一再講,美國能給你的是一個站起來回擊的機會,但站起來,要靠自己。
讓我們給自己一個機會。
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BC中文網】2021奧斯卡金像獎:「局外人」趙婷成為好萊塢歷史締造者
華人導演趙婷(Chloe Zhao)奪得2021年奧斯卡電影像獎(The Academy Awards)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裔女性。
她執導的作品《遊牧人生》(Nomadland,《浪跡天地》/《無依之地》)亦同時奪得最佳電影。
在中國出生,曾在英國接受教育,之後在美國發展的她,在2021年頒獎季接連創造歷史——此前她已經獲得本年度金球獎(Golden Globes)最佳導演。
她同時也是奧斯卡史上第一個華人女性和第二個女性最佳導演。
奧斯卡歷來首次有兩名女性導演獲最佳導演提名——另一位是《花漾女子》(Promising Young Woman)導演埃默拉爾德·芬內爾(Emerald Fennell,艾美露·芬奈爾)。
在她們之前的92年裏,總共只有5位女性曾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並只有一人最終得獎。
「堅守內心的善」
自《拆彈部隊》(Hurt Locker)的凱瑟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一位奪得最佳導演的女性之後,相隔了11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才再度將這座小金人頒給了一位女性。
39歲的趙婷被認為是近年冒起的最有才華、風格最鮮明的新銳導演之一。
在美國時間周日(4月25日)晚上的頒獎禮現場,趙婷在得獎致辭時說:「我最近總在想,當事情變得艱難的時候,我是怎樣堅持下去的。我想這要回溯到我小時候學到的東西。」
「我在中國長大的時候,我爸爸曾經跟我玩這個遊戲。我們會記中國的古詩詞,我們還會一起背誦,一個人說一句,再由另一個接。」
「我非常記得的一部是叫《三字經》。它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這六個字對小時候的我影響是那麼大,直到今天,我仍然真心相信它。」
「哪怕有時候好像現實是相反的,我去到世界任何地方,也總是能夠在我遇見的人當中找到善。」
「所以這個獎是給有信念和勇氣堅持自己內心的善,並且無論在如何艱難的時候仍然堅守著彼此善心的每一個人。」
「這是給你們,是你們啟迪我堅持下去。」
其他重要獎項
- 韓國演員尹汝貞則憑《夢想之地》(Minari,《濃情家園》)奪得最佳女配角,成為奧斯卡史上首位獲得表演獎的韓國電影人
- 最佳男主角大熱門、已故的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查域克·保斯曼)未能最終得獎,影帝殊榮由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安東尼·鶴堅斯)奪得
- 《遊牧人生》女主角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法蘭絲·麥杜曼)奪得最佳女主角,這是她第三度奧斯卡登上奧斯卡影后寶座
- 最佳男配角由《猶大與黑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耶穌是我同伙》)的演員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奪得
- 曾國祥執導、入圍最佳國際電影的華語電影《少年的你》,以及記錄香港示威、入圍最佳紀錄短片的《不割席》(Do Not Split)均未能獲獎
中國的驕傲和爭議
趙婷出生於中國北京,中學時代赴英國入讀寄宿學校,之後旅居美國,先後取得政治學學士和紐約大學電影學士學位。
她的父親是北京首都鋼鐵公司前總經理趙玉吉,繼母是中國著名演員宋丹丹。
關於趙婷的國籍,媒體和輿論有不同的說法,有些稱她是美籍華裔,亦有報道指她是中國導演。
趙婷在今年2月奪得金球獎最佳導演時,中國官方媒體稱她是「中國的驕傲」。
但是這種看法在她2013年的一次採訪被再度曝光之後,似乎有了爭議。趙婷在那次採訪當中說,在她成長的地方,她發現「到處都是謊言」。
「我年少時接收到的信息很多都不是真的,於是我對家庭和我的背景變得非常叛逆,」她說。
有報道指,中國當局在社交媒體上對有關《遊牧人生》的宣傳和報道進行了審查,甚至對於電影是否能在中國上映存疑。
趙婷在紐約讀書時結識了她的男友、電影攝影師約書亞·詹姆斯·裏查茲(Joshua James Richards)
周日的奧斯卡頒獎禮,在趙婷作為華人導演創造歷史的一天,中國媒體卻沒有對此進行報道,香港亦52年來首次不直播奧斯卡頒獎禮。
在社交媒體新浪微博上,「#趙婷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話題標籤被屏蔽。
留學走上從影之路
1990年代中期,當時14歲的趙婷就是帶著這種叛逆和幻滅去往英格蘭布萊頓上學,當時她說不了幾句英語。
「我最記得的一點是,她喜歡挑戰,是好的那種,」寄宿學校布萊頓學院(Brighton College)的一名前教師阿莉森·維瑟斯(Alison Withers)接受BBC訪問時說。
「她來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國家,不一樣的文化,總是在問我們為什麼做這個做那個,而且總是願意加入。她肯定是非常聰明的,英文學起來超快。」
趙婷自己對於在布萊頓海灘的日子,則是記得是「非常情感高漲」,「很多少年的煩惱,但那些年是很有創造力,」她曾向一份報紙表示。
布萊頓之後,她去了美國,先是在馬薩諸塞州修讀政治學,之後在2010年搬到了紐約,入讀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Tisch School of the Arts)的電影學士學位,當時學院的藝術總監是大導演斯派克·李(Spike Lee)。
那是趙婷生命的一個轉折點。她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一部長片《哥哥教我唱的歌》(Songs My Brothers Taught Me),一個慢熱卻幽遠的故事。在美國南達科他州原住民地區拍攝,用的是非職業演員。
在紐約大學時,她找到自己職業和生活上的最佳伙伴——她的同學約書亞·詹姆斯·裏查茲(Joshua James Richard)在趙婷目前的三部長片作品裏都擔任了攝影師。
裏查茲自己也憑《遊牧人生》在奧斯卡獲提名最佳攝影,不過未能最終獲獎。
在拍攝《哥哥教我唱的歌》時,趙婷認識了一個名叫布雷迪·詹德羅(Brady Jandreau)的牧人馬術騎士,並決定以他為核心構思她的下一部電影。
2017年上映的《再生騎士》(趙婷的父親亦是製片人之一)跟蹤記錄一個叫布雷迪的年輕騎士,在一場嚴重的意外受傷之後如何適應生活的故事,影射的就是布雷迪自己的故事。
「我總感覺像一個局外人」
《再生騎士》在那一年被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US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和BBC第四電台的電影節目評為最佳電影。
《再生騎士》讓趙婷和裏查茲的標誌性風格成形——在虛構的背景中以非職業演員塑造充滿熱情和動人的個人故事,並常常以金色陽光下的空曠大空間為畫面背景。
趙婷最近向《電訊報》(The Telegraph)提到那些吸引她的故事。「我的人生裏無論去到哪裏,我總感覺像個局外人,」她說,「所以我很自然地被那些生活在邊緣而不是過主流生活的人吸引。」
她關注起2017年一部由傑西卡·布魯德(Jessica Bruder)撰寫的非虛構小說《遊牧人生:生存於二十一世紀的美國》(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當中那些以小貨車為家,他們過著無法預知、但是常常自由地生活在路上的候鳥式生活。
趙婷最終認識了很多書中的人,並將其中一些召進劇組,扮演他們某個版本的自己,和飾演虛構的主人公弗蘭(Fran)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一起,塑造了電影版的《遊牧人生》。
電影自去年9月連奪多倫多和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之後,就成為了奧斯卡的大熱。
電影也引來過一些爭議。有些人批評趙婷對於布魯德書中記錄的亞馬遜(Amazon)倉庫工作環境的問題輕描淡寫。
不過,這沒有左右趙婷迅速成為好萊塢最當紅導演的步伐。
她已經進軍票房大片的領域。她將會在《永恆族》當中展現她的視角。
她作為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的粉絲已經有十年。「我對外說我想拍一部漫威電影,然後這個好項目就來了,」她說。
《永恆族》預計在11月推出。在那之後,據報道趙婷將會拍一部「未來主義、科幻西部」版的「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
她曾表示,在電影當中建構一個豐富而具有說服力的世界是她最喜歡做的事,無論那個世界是一個牛仔騎士還是漫畫英雄。
談到她的漫威電影時,她向《綜藝》(Variety)雜誌表示,她計劃「對它做一些加工,但是仍然忠於它的精髓」。
「我覺得這很令人興奮。它和我走進一個牛仔騎士的世界沒什麼兩樣。」
#電影 #藝術 #人生
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別人說的話是真的有道理?還是聽起來有道理?
你具有分辨的能力嗎?
如果遇上模糊卻有說服力的說詞時,你該怎麼辦?
怎樣避免變成神棍眼中的肥羊?
想知道上述問題的答案?按下播放鍵囉~
收聽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koobforbooks
==========================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8/24(四) 19:30
講座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079
【9/7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4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1LiXCt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TBYwZk31WI/hqdefault.jpg)
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學習經驗:明明已經很努力唸完一本簡報軟體工具書了,最後卻見樹不見林,不曉得該如何實際做出一份具有說服力與設計感的簡報;或是只能在功能技巧上著墨,卻無法抓住簡報真正的本質。如果您有同樣的困擾,這本書,就是為您而寫!
想聽更多書評?
可使用智慧手機至軟體應用商店搜尋關鍵字「koob」下載APP,
或至「酷吧!」官網:http://www.koob.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XD8b9XOFVY/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Pt719cifc9X5xho540o3uITjxLQ)
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說服力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點擊查查權威綫上辭典詳細解釋說服力英文怎麽說,怎麽用英語翻譯說服力,說服力的英語例句用法和 ..."有說服力"英文- 查查在線詞典有說服力英文翻譯:covincing; ... ... <看更多>
具有說服力英文 在 看板HatePolitics - Re: [討論] 林靜儀是怎麼贏的?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