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瀕危詞留聲計畫 》(17) #EnLS_17
▔▔▔▔▔▔▔▔
#其實是瀕危文化 #有澎湖小朋友不知道了
❶【瀕危詞】:〔雞母狗仔〕( kue-bó-káu-é )
( 澎湖冬至祭祖的供品,傳統以糯米團捏成家禽家畜的形狀,現代則任何動物均可 )
❷【留聲】:〔 http://bit.ly/34GfheD 〕
❸【原音】:
( 輕同安風澎湖腔 )
「 過冬節乎,較早阮彼阿媽啥貨就叫阮著做這款彼〔#雞母狗仔〕啊。 」
❝ Kè tang-tsueh--honnh, khah-tsá gún he a-má siánn-hè tō kiò gún to̍h tsuè tsit khuán he kue-bó-káu-é--ah. ❞
❹【譯文】:
過冬至,以前我那個阿媽還是誰,就會叫我們要做這種雞母狗仔啊。
❺【備註】:
[5.1] 想了解「雞母狗仔」,google 看圖流口水〔 http://google.com/search?tbm=isch&q=雞母狗仔 〕,或參考《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介紹文〔 http://facebook.com/tw.bankofculture/posts/2907962632576880 〕。
[5.2] 臺語用字,見教育部辭典〔 https://goo.gl/7Ky6ZH 〕。
[5.3] 口音差:〔雞 [ke/kue/kere] 母 [bó/bú] 狗 [káu] 仔 [á/é]〕。
[5.4] 澎湖腔臺語(白沙音除外)的【含 «仔» 詞彙】為「協同變調」,與普通腔臺語為「固定變調」完全不同(而且澎湖腔「仔」有「á / é」二口音)。澎湖腔【含 «仔» 詞彙】的「協同變調」為「同安風」語音特色。
以「蚵仔、狗仔、雞母狗仔」為例,前者是普通腔的聲調、後者是澎湖腔(澎湖本島)的聲調:
«蚵仔» 普( ─ \ 或 / \ ) 澎( _ _ )
«狗仔» 普(  ̄ \ ) 澎( _ ─ )
«雞母狗仔» 普( ─  ̄  ̄ \ ) 澎( ─ ─ _ ─ )
[5.5] 臺語辭典記錄:1931 年《臺日大辭典.上卷》( http://bit.ly/2PGcmyy ) [中排第九詞 «kue-bú-káu-á» ]。
#瀕危詞 #留聲計畫17 #雞母狗仔_Kue_Bó_Káu_É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