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剌加與華人海商|知史百家
安煥然
2005年6月,恩師,台灣成功大學的陳信雄教授,以及盧泰康學長來馬出席鄭和學術研討會。陪兩人到馬六甲一遊,並在星洲日報專欄作者歐陽珊的引領下,我們在馬六甲河口,當時正裝修著的鄭和文化館看到了大量中國陶瓷破片。這些瓷片多數是明代中晚期的器物,有些甚至是明朝正統、景泰、天順年間屬於「明代空白期」的器物,而且盡乎是出自中國民窑的民間商品。其量多款豐,令人大開眼界。(詳見歐陽珊《到馬六甲看碎瓷》,星洲日報星洲廣場《笑看古城》專欄,2005年10月30日)。
明朝中葉以後,中國海洋政策轉趨緊縮。為了防御倭寇,閉關鎖國,中國政府一再重申海禁政策,嚴禁商民下海私自貿易。因而,這些瓷器,究竟是如何到來這裡的呢?
其實,朝貢貿易,以及明廷使臣的賫賜貿易,只是「馬中貿易」的一部份。在朝貢體制之外,尤其是15世紀中期以後,逐漸擴大的中國民間走私帆船貿易,更是滿剌加對中國貿易的另一主要途徑。而且,與當時東南亞諸國一樣,滿剌加朝貢中國的貢使、通事,不少是由流寓於海外的華人充任的。他們常常依附在朝貢體制內進行「私貨」的貿易。
這些人當中,《明實錄》有名姓記載的,就有景泰年間的馬貴,正德初年的亞劉(蕭明舉)、彭萬春。這三人都是因為他們以滿剌加「貢使」身份來中國朝貢,發生事端,賄賂官員、劫害同僚,才被記錄下來其事跡。相信未記錄者,還有更多。
在海禁政策之下,當時的中國人是不能隨意下海經商的。因而,對中國朝廷而言,這些流寓於東南亞各地的華人海商,往往被視如「海賊」。那些擔任海外諸國貢使的海外華人,也被視為「以罪叛入其國」的「無恥之徒」。
誠如(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所言:「按四夷使臣多非本國之人,皆我華無恥之士,易名竄身,竊其祿位者。蓋因去中國路遠,無從稽考,朝廷又憚失遠人之心,故凡貢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貨來皆倍償其價,不暇問其真偽,射利奸氓,叛從外國益眾。」
然而,利之所在,趨之若鶩。中國閩粵沿海商民在明中葉以後,常常是「犯禁」出海。從客觀形勢看,宣德十年(1435)以後,明朝官方大規模遠航活動停止,官方的朝貢機制趨向緊縮。但正統後期(1444年後)中國商民私自出海者卻開始增多,至成化、弘治年間(1465─1505)更為發展。其勢雖然不如嘉靖以後之壯大,已是16世紀中國民間海洋勢力之先聲。他們私自建造帆船出海,以中國的絲綢和陶瓷,交易東南亞各地的香料。根據葡萄牙人的文獻記載,當時從滿剌加「把香料運往中國,和運往葡萄牙一樣可獲大利」。
這些「犯禁」出海的華商,主要是以暹羅為其海貿的重心。因為暹羅給予華人海商享有相當優惠的待遇(一般商船得交22.2%的商稅,華船只需繳稅六分之一)。
正值崛起的滿剌加,看到這種光景,遂也對華商採取了禮遇態度。華船到來,竟然給予免稅優待(僅習慣性地以船貨之5%作為饋贈之物)。滿剌加對海外華商這種優惠舉措,顯然是意圖與暹羅爭取對華船之到來貿易,盡管壟斷中國貿易的企圖並未成功。
《明實錄》一條實例,提供給我們有力的歷史構圖。成化七年(1471),有「福建龍溪民丘弘敏與其黨,泛海通番至滿剌加及各國貿易,復至暹羅」。彼等在海外諸地貿易之後,又「還至福建」,反被明朝「官軍往捕,復致殺死」,「依律斬丘弘敏等二十九人」。
這是《明實錄》裡有確切記載姓名(丘弘敏)的中國民間私商前往滿剌加貿易的重要證據。這條史料透露了兩個現象:其一、顯示中國民間海商與滿剌加有海貿往來。其二、在中國海禁政策之下,福建商民丘弘敏等所從事的帆船貿易,是一種遁避於明朝貢體制之外,屬於非法的走私貿易活動。誠如王賡武所說的,那是一個不受中國官方保護(甚而壓制下),「沒有建立帝國的商賈」(merchants without empires)的閩粵海商集團。鄭和下西洋罷廢之後的一、兩百年間,「馬中貿易」,除了朝貢貿易之外,基本上是在這種經貿格局下進行的。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做對、做好、做完-來賓:吳俊仁 館長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教授 吳館長從小住台南歸仁六甲村念歸仁國小,才念完一年級就全家搬到台南市區,本來他一直認為國語講的不標準,是因為國小轉學,學習有中斷的關係,後來他才知道他的口音是歸仁六甲村的特殊口音。國...
六甲國中校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朝貢中國|知史百家
安煥然
一本馬來文連環畫通俗讀物“Di mana bumi dipijak : Sejarah rakyat tanah Melayu”(1987),繪圖敘述馬來半島是一個季候風交匯的地方,其中一幅漫畫是說滿剌加的建國,中國使節到來(胖胖的模樣,相信畫的是鄭和),宣讀明朝皇帝詔書:「大明天朝賜福、庇護你們,但是你們要每年向我朝貢。」在旁的滿剌加子民思量著:這真是“pemerasan”,把鄭和下西洋,滿剌加與明朝建立的宗藩朝貢的不對等關係,視為是種剝削、勒索、敲詐的行為。
該書是一本強調馬來西亞人民自主性的本土歷史論述的通俗讀物,頗具批判性,但亦有其偏頗之處。讀史縱能「古為今用」,卻不應輕率地「以今度古」。讀史還是需要回到歷史情境。600年前的「馬中關係」,誠然是不對等的宗藩關係,那畢竟是歷史的格局。所謂「朝貢」,有著中華帝國統領天下的意識思維和規制。
在古代,漢民族常自稱「華夏」,稱四周異族為「東夷」、「西戎」、「南蠻」和「北狄」。這原是一種以中華思想為依據的傳統華夏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的淵源,來自古代以中原為中心,向四周不斷擴大的天下觀。
天下觀,取自於《詩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王土」、「王臣」觀念。早在周朝和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諸國間已有冊封、會盟、朝貢、從征、奉正朔等「國際事務」。朝貢,原只是中原地區的中央王朝政權與四周地方諸候所保持的一種君臣關係的形制。後來,才逐漸演變成中國王朝與周邊藩屬國之間維持政治、經濟關係的紐帶及中外交涉的主要形式。
古代中國的帝王,自視為天子。天子統治天下,理想上是以「王道」來治理。「王道」是具有天、君、民三者一體,擁有領土無限和臣民無限的意念。其對國家的涉外關係,不是國與國之間對等的觀念,而是統御天下的「王道」理想的無限延伸,宗主國與藩屬國關係的建立。
「王道」的中心思想,就是「德」。因此,天下是天子的「德化」或「王化」所及的範圍。這種「王化天下」是為中國傳統的朝貢體制的理想境地。因而,近代以前的中國涉外朝貢事務,主要是由禮部來統辦。而且,務實的統治者都知道,「王化」、「德化」只是理想的呈現,實際上,國威和經濟利誘,亦是朝貢體制背後重要的支柱。
換句話說,用現代的術語來講,古代中華帝國的朝貢體制,其理想的「王化」、「德化」,是一種「軟勢力」的展現。背後支撐這個理想的,則是「威」,也就是所謂的「硬勢力」了。如果沒有強盛的國勢以及雄厚的經濟基礎,欲示和平友好的鄭和下西洋壯舉,不會成功。
中國皇帝招諭天下,除了盡講一些「視四海如一家」的華麗辭令之外,強盛的國勢,甚至還要有能力去保護弱小的朝貢藩屬,是宗主國的政治義務。此外,在經濟的利誘上,朝貢貿易帶來的商機,亦是朝貢體制得以維繫的重要因素。鄭和下西洋期間,滿剌加之所以殷勤地向中國「事大」,不外乎這兩個實際因素。
政治方面,滿剌加借助大明天朝的威信,有效減緩了暹羅的南壓。在經濟上,朝貢貿易則是滿剌加經營海外中轉貿易的其中一途。滿剌加朝貢中國,除朝貢使團的船隻之外,往往都至少有三艘商船尾隨而來。其貢船常是先到廣州。滿剌加的使節團從廣州北上進京朝貢中國皇帝,來往通常需要一年的時間,結果那些跟隨而來的滿剌加商人就在廣州做貿易,滿載中國的瓷器和絲綢先乘原船返回馬六甲。等到第二年他們又以接載朝貢使節之名,再次到來廣州,並又滿載商貨在廣州交易,最後才與朝貢使團一道回國。
朝貢貿易讓滿剌加獲得商利。明朝規定,滿剌加進貢的貨物,除「正貢外,附來貨物皆給價,其餘貨物許令貿易」。根據《明會典》收載滿剌加的貢物,計有43種之多。除番錫等少數物貨是滿剌加的土產之外,大多是出自外地的轉口商品,包括爪哇和摩鹿加群島出產的胡椒、印度的布料,以及波斯和阿拉伯世界的香藥等貨品,盡顯滿剌加商品的國際性及其轉口貿易的特質。也就是說,滿剌加通過朝貢貿易,把東南亞、印度和阿拉伯的商品,轉販於中國市場,交易中國的瓷器和絲綢,再轉賣到各地去。如此交易,獲利頗巨。
滿剌加還是中國明朝的「最優惠國」。朝貢貿易的貨物,通常是由中國官方給價採辦的。或許由於滿剌加的誠信,明朝竟給予滿剌加「特厚」的給價優惠。例如胡椒,明朝對其他海外國家的進口給價一般僅是每斤三貫,滿剌加卻享有每斤二十貫的特厚給價。
明朝皇帝要求海外藩屬要朝貢中國,奉明朝為正朔而至少在禮儀形式上必須事大中國,並且還要奉獻貢物。但在對中國朝貢貿易之中,滿剌加實是獲利連連。這絕不是什麼「剝削」、「勒索」、「敲詐」的行舉。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六甲國中校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鄭和下西洋:敢問誰最值得信賴|知史百家
安煥然
不論明成祖大遣使團下西洋的目的為何,欲擴展明朝中華朝貢體系達至頂峰,維持南海的勢均,獨尊大明天朝的宗主國地位,以及確保東西海上貢道的暢通與安全,是明成祖所極為關注的事情。況且尹慶和鄭和之下西洋,正是擴展中華朝貢圈影響力至印度洋之際,對馬六甲海峽這條國際航道的梗塞問題,不得不重視。
曾經輝煌一時的室里佛逝(三佛齊)勢衰之後,馬六甲海峽海盗頻生。洪武中期又發生「三佛齊乃生間諜」之事,而爪哇滿者伯夷的崛起,更是常常阻擾海外諸國與明朝的貢舶往來。
蘇門答臘的舊港,當時是華人港主(中國文獻謂之為「逃民」)梁道民所控制。《明太宗實錄》記載,其時「廣東、福建軍民從之者至數千人」。王賡武〈沒有建立帝國的海商〉推論,這些人可能是宋元中國商民的後裔,但入明以後,明朝頒布海禁政策,他們反而成了受害者,形成被迫流亡海外的武裝、非法的海商貿易集團。
明成祖即位後,積極於招撫這些海外「逃民」,但對他們仍有所顧忌。1405年(永樂三年)明成祖派遣孫鉉出使南海諸國,「挾梁道民子二奴俱來」,梁道民才肯受詔。但是,舊港的控制權落入另一華人頭目陳祖義之手。陳祖義不愿服從於明朝的招撫政策。同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陳祖義「來犯」鄭和舟師。鄭和出兵與戰,大敗陳祖義。根據《明實錄》的記錄,當時鄭和軍隊「殺賊黨五千餘人,燒賊船十艘,獲其七艘及偽銅印二顆」,並生擒陳祖義回朝伏誅。
1405年鄭和之下西洋,欲順利航過馬六甲海峽,最大的顧慮就是舊港的華人集團是否阻礙其通航。陳祖義之「來犯」鄭和舟師,亦是此歷史背景下的必然結果。中國文獻把陳祖義視為罪大惡極之海賊,而「殺賊黨五千餘人」,這是一場何其慘烈的戰爭。
伏誅陳祖義,明朝任命另一位頭目施進卿為舊港宣慰使。但誠如《明史》所記,「進卿雖受朝命,猶服屬爪哇」,說明施進卿具有雙重身份,而且血戰後的舊港,「其地狹小,非故時三佛齊比」。
至於爪哇滿者伯夷,當時其地已分裂成東、西二王的爭戰局面。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候,正值爪哇西王攻滅東王治所,鄭和隨員欲登岸做貿易,反被爪哇西王兵殺害了170人。這大概是鄭和首次遠航所遇最窩囊之事了。
兩年後(1407),爪哇西王遣使來朝「謝罪」。明成祖怒斥西王「違天逆命」,並告諭爪哇,明朝本想派兵討伐,適其使臣來請罪,看在爪哇西王「能悔過,姑止兵不進」。但,爪哇必須貢輸黃金六萬兩,作為殺害170名鄭和官軍的賠償。「不然,問罪之師終不可已」。一年後(1408),爪哇西王遣使僅帶了黃金一萬兩,前來謝罪。明朝禮部官員以賠償數額不足,要求懲治。明成祖卻寬宏大量地以「朕於遠人欲其畏罪而已,寧利其金耶?」免除了爪哇西王之罪。然而,用常理設想,明朝對爪哇這種不守信諾的朝貢藩屬國,怎不心存芥蒂。
南海諸國之中,在明太祖洪武年間與明朝關係相當密切的暹羅,其入明朝貢,主要是覬覦貢舶貿易的經濟利益。然而,日愈強大的暹羅,在明成祖永樂初期屢次阻撓滿剌加等國向明朝朝貢和受封。明成祖對暹羅也常有訓斥和不滿。
這是1405年鄭和下西洋之時,南海諸國與中國海外關係的大略情勢。舊港、爪哇、暹羅,雖然都具有東西航道中途站的條件,但對明朝中國而言,都是心存芥蒂之地。鄭和下西洋要選擇最值得信賴的候風中繼地,看來唯有另外從馬六甲海峽的新興小國中去尋找。積極表示誠信,又想借助中國之德威以自重的滿剌加,會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六甲國中校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做對、做好、做完-來賓:吳俊仁 館長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教授
吳館長從小住台南歸仁六甲村念歸仁國小,才念完一年級就全家搬到台南市區,本來他一直認為國語講的不標準,是因為國小轉學,學習有中斷的關係,後來他才知道他的口音是歸仁六甲村的特殊口音。國中念市區的建興國中,他國二就被分入升學班,全班55人,45人考上台南一中,10人考上台南二中,他原來是老師認定一定會考上一中的,他卻因為太緊張而意外考差。他國中曾經最好的同學考上了台南一中,在暑假期間卻不想接近他。讓館長非常難過挫折感也相當大。
到了高中他不一樣了,他記取教訓,課前一定先預習、上課認真聽、然後放鬆心情學習,所以他高中沒有補習,大學一樣考上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他也提到念書到底要不要有興趣,他以自己為例,他念工程科學系當時也沒有興趣,只是不想重蹈覆轍,所以他選最有把握的理工,如果念書想著未來能為社會做一點貢獻、助人(日行一善),或是每一科都考100分(榮譽),自然就會有興趣,這和我們童軍精神完全的符合。大學畢業時,同學討論著畢業後要考那…,有人說台大很難考…他因為榮譽心和認真不服輸的精神,所以他想是有多難考,就再試試考台大,也順利考上台大研究所,也是在學生舞會認識另一半然後結婚,當兵也有故事分享,一直談到退伍後入中山科學研究院,然後工作二年再出國念博士,學成歸國就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任教,一直到最後做到副校長,然後再接館長。
他總結他一生的態度就是對任何事情 #做對、#做好、#做完,事情一定要做對的事,再來想盡辦法把事情做好,最後才是做完。他的精神感染了海科館員工,大家都有相同的使命感,要把海科館經營的有聲有色。
六甲國中校長 在 六甲國中109學年畢業祝福影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學校教職員給畢業生的祝福(5:01-11:16)(1)六中之神-「黃添勇 校長 」(2)能量補充-「教務處」(3)鎮校之寶-「學務處」(4)最佳補給... ... <看更多>
六甲國中校長 在 讓大家看見六甲國中的好。 黃添勇校長親自帶領四處室主任及 ... 的推薦與評價
讓大家看見六甲國中的好。 黃添勇校長親自帶領四處室主任及其行政團隊到六甲國小宣導入學。 没有照片描述。 +5. 1 次分享. 臺南市立六甲國民中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