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南非憲法法院決定在約翰尼斯堡監獄的中心,蓋一座新的憲法法院。這座新憲法法院保存了部分舊監獄結構,象徵著「絕不重蹈覆轍」的承諾,彰顯了轉型正義的重要元素──「促進真相」與「保證不再發生」。在威權歷史中,應該守護法治、保障人權的法院,卻也曾向不公正的手段屈服。南非憲法法院對此並不否認、也不隱瞞,而是透過保留過往不公義的痕跡來彰顯其誓言「永不發生」的決心。
若將此「舊監獄」與「新法院」的隱喻帶回臺灣自身的脈絡,不禁讓人試問:在臺灣的威權歷史中,法院是否也曾是一座受威權控制的「舊監獄」?
《奉命釋法:大法官與轉型正義》以九則威權時期的大法官解釋文出發,探討當時法官如何看待憲法爭議,以及威權時期「政治力」如何介入大法官行使職權的過程。隨著社會「轉型」,大法官解釋的方向也發生改變,然而比起單純的咎責,透過反省過去以擺脫「舊監獄」的陰影,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林建志、林春元、徐偉群、陳慧雯、楊雅雯、劉恆妏、蘇彥圖、蘇慧婕著,《奉命釋法:大法官與轉型正義》,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1。
公正轉型委員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府不急,急死產業
這幾天利用假日看了2021工總白皮書,產業界很清楚台灣是個海洋國家,要跟上全世界貿易局勢的變化。今年白皮書大量提到,氣候變遷、淨零碳排、碳關稅、再生能源等關鍵字,企業很靈活地從危機中看到轉機,要積極掌握低碳經濟的商機,但政府卻好像活在環保阻礙經濟發展的舊思維。
我簡單統計了一下
1. 淨零碳排/碳中和:今年提到40次,去年完全沒提到。
2. 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地球暖化:今年提到44次,是去年7.3倍。
3. 碳關稅、碳稅、碳費等:今年提到148次,是去年16.4倍。
4. 再生能源/綠能:今年提到124次,是去年1.7倍。
台灣高度依賴出口,是出口大國,同時也是排碳大國,一年排碳2.6億噸,是全世界第21名,平均每人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值2.6倍。
國際大廠(蘋果、Google等)都要求供應鏈2030碳中和,半導體產業佔我國出口近4成,國內八大科技龍頭已經組成「氣候聯盟」,產業自我要求,開始實施企業內部碳定價。
依照估算,2026年歐盟碳關稅可能漲到70歐元(等於每噸碳2,300元台幣),如果台灣自己不課碳費/碳稅,出口到歐盟就會白白被拿走5千億台幣,不如把錢留在國內協助企業減碳、綠色轉型。
工總的白皮書說「我國經濟命脈是出口貿易,並與國際供應鏈高度連結,對於及早因應與布局已 #刻不容緩。」「我國企業已經明確感受到 #立即的壓力,卻未見政府規劃協調完整的碳排制度,遑論碳權交易機制。」,產業界已經火燒屁股,政府還在睡覺!
但是,我在經濟委員會,質詢經濟部長王美花,歐盟即將課徵碳關稅,經濟部的對策是什麼?經濟部長卻回答:影響不大。政府與產業界就像活在平行時空一樣,恐龍時代的經濟部,遠遠落後循環經濟的全新局面!
民眾黨版《氣候變遷法》四大主張: #行政院層級統籌機構 #各階段減碳目標入法 #先碳費後碳稅 #弱勢產業與民眾的公正轉型,積極回應國際2050年淨零碳排、碳關稅、國際大廠供應鏈減碳的迫切需求。
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在英國召開,台灣只剩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升級成《氣候變遷法》,2050淨零碳排、碳費/碳稅都應該入法,積極協助產業轉型。
政府還在睡覺,9月25日青年朋友已發起氣候大遊行,全民一起站出來叫醒政府!
-----------------------------------------
#壁如小學堂
1.碳中和:透過各種方式,仍無法減下來的自身排放量,還要用種樹、碳吸附、封存、或購買碳權憑證等手段來抵銷。
2.碳定價:每排放一噸碳,都要支付相應價格,有碳費/碳稅,和碳交易等市場機制,把外部成本內部化,來促進低碳轉型。
3.公正轉型:政府應協助弱勢產業、民眾的能源轉型成本。
公正轉型委員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乾旱大水颱風接連來到
在颱風天,由民團「綠色和平」及跨黨派關心氣候變遷的委員,一起來關心氣候災難的問題。
世紀洪災侵襲德國,連德國總理梅克爾都說:現在怎麼會有這麼可怕,超乎想像的暴雨與暴洪,超出現實慘況難以言喻!
美利堅的水深火熱,中國鄭州百年豪雨淹地鐵,水漫北京地鐵成水濂洞!現在氣候浩劫正活生生上演中。
台灣56年來大旱,緊接著全台各地大雨淹水、又有颱風災情,因應 #氣候變遷帶來的氣候災難,民調9成民眾都很有感,立法院要回應民意,你我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
民眾黨氣候變遷法四大特色:
1. 跨部會統籌機構:強化既有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負責,避免疊床架屋。
2. 減碳目標入法:不只是2050淨零碳排的總目標入法,各領域的階段目標都要入法,包括2035燃油機車退場、2040燃油汽車退場。
3. 先碳費,後碳稅:明定碳費從LSE建議的每噸300元起徵。碳費2022年開徵,碳稅2026年開徵,接軌歐盟碳關稅。
4. 公正轉型:政府應協助弱勢民眾和受影響產業因應能源轉型的成本,主動協調程序不正義的再生能源開發案。
立法院9月開始第四會期,為了因應11月COP26,預期各國提出更積極的減碳行動,台灣必須走向國際。我呼籲下會期衛環委員會,無論兩黨誰當召委,都應該 #為了國際減碳趨勢通力合作,力拚11月前通過2050淨零碳排的氣候變遷法,讓世界看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