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地通過賽珂支線的仙人掌斷崖後,走了一小段緊臨深淵的峭壁古道,就會遇見這條小支線和仙人掌齊名的地標:一座隧道。
雖然文獻並沒有記載它的正式日文名稱,不過山友大多會稱呼它「闊闊斯隧道」,長約10公尺,寬約120公分,高約180公分;「闊闊斯」是布農族對這一帶的稱呼「gugus」的音譯,「gus」指箭竹,疊字表示很多的意思。
隧道十分古樸,是由炸藥爆破搭配鑿與槌所貫通,手作的不規則岩面質感非常之好,百年如一日。我微微低著頭向著隧道另一頭的光明走去,但一出隧道腳步旋即嗄然於斷崖上,已無路可走,十幾米之下的溪底流水奔騰。
實際上,闊闊斯隧道與沙敦隧道並列為八通關古道的兩大隧道,是日人闢建越嶺道時極為少用的工法(成本高);我所能想到的近似遺跡,就是遠近馳名的錐麓古道(合歡越嶺道)上,有著小地藏端坐石壁上的那段隧道了。
闊闊斯隧道與沙敦隧道格局差不多,都是一出隧道口幾乎接上吊橋的配置,這是因為吊橋需要堅硬的岩盤埋設地錨,又必須選擇最短的路線跨越溪谷節省成本,此二處地質、河流與山勢正好互相配合,才會以隧道工法闢建古道。
然而,與沙敦隧道接上石洞吊橋不同的是,賽珂支線並沒有國家公園經費挹注,而闊闊斯吊橋也早已隨著溪水東流消失,才會造成一出隧道就好像要跳樓的現狀。今日要到古道盡頭的賽珂部落,只能在支線入口附近找尋和緩的稜線下切,再沿溪上溯才行了。
但這次還得趕路回家,就留一個小夢在大分,待下次回到這裡再造訪囉!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闊闊斯隧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90的網紅Adult mountaineering te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紀錄版本:https://youtu.be/3cjVPKt9Ylw 歡迎提供你心目中最愛的山,我們會列入拍攝優先喔~~請在下方留言 瓦拉米步道是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全長約14公里,坡度緩、視野佳,步道沿著拉庫拉庫溪谷而上,具有亞熱帶至寒帶特色的完整生態體系,蘊育著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可...
八通關古道 東 段 大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和意西拉駐在所殘存的腐朽樑柱共度了一晚,我們繼續往八通關古道東段,素有「中央山脈首都」的大分前進。古道大抵上好走,除了偶而一些繞過小崩塌的低繞外,都走在寬而平坦的緩坡上,還有些沿著堅硬山壁開鑿的崖邊路景觀。
過了僅存駁坎與一些日本酒瓶的塔達分駐在所與土葛駐在所遺址後,會遇到八通關古道前幾大的崩塌:土葛大崩壁。那是一個乖乖跟著官方大低繞,花上1~2小時才能安然度過的巨大碎石陡坡,就算有繩子也無法確保,是往來八通關古道的登山者們最頭痛的低繞路段(其他兩個大頭痛是觀高大高繞和多美麗大高繞)。
不過在即將抵達土葛低繞路口前,我們遇到了一個古道上無預警的小崩塌,無法高繞也無法低繞避開。不見底的下方深淵、鬆軟又不斷崩碎的腳點、岩壁上極不牢靠的手點、缺乏可以架繩的支點... 這個看起來不是特別怵目驚心的小崩,卻是我整趟八通關走來,印象最深刻的危險之處。隊員們無不戰戰兢兢地度過,我的心也一次又一次的繃緊、放鬆。
無論在哪座山,風險最高的斷崖,大多時候是最不起眼的那個。因為那些鼎鼎有名的,早就被架設好各種安全設施、甚至高低繞都開好了,只要穩穩來,泰半不會有事。我們必須養成自己判斷地形風險並且安然爬過的能力,才能在複雜的戶外環境裡,遇見意料之外的危險時,屢屢從容的化險為夷。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土葛駐在所與崩壁間的隱藏危崖
八通關古道 東 段 大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沙沙拉比駐在所用完午餐後,一行人繼續沿著寬大的八通關古道,順著稜線轉了一個大彎往西走去。一般來說,近年到訪太魯那斯駐在所的隊伍並不會像我們這樣走回頭路,而是會直接翻越米亞桑溪下游的一處山稜,再下塔達芬溪後,直接接回土葛崩壁,續行至大分山屋渡假,可以整整省下一天的時間。
但為了一訪完整的八通關古道,我們選擇從溪底回到離開古道的地方,繼續沿著這條百年山徑前行,貪婪地想把古道上的一切都收進眼底。
走了約莫45分鐘,繞過一個被崩壁阻斷的老山洞,我們抵達了八通關古道東段的第二大駐地——托馬斯駐在所,布農族語「熊很多」。這裡海拔約2000公尺,天氣颯爽,走在落葉上正舒服的時候,一整排鐵絲圍籬就在一個大轉彎處不客氣的映入眼簾,比沙沙拉比殘存的片段還要壯觀、完整,森然昭示著這裡曾是軍事重地的事實,也訴說著大和民族在此與布農血戰的曾經。
想到這裡1944年就廢撤了,這排鐵絲圍籬居然就這樣孤零零的屹立中央山脈近80年而沒有倒塌,日本人對於品質的執著真的很可怕,連這種小東西都要做的這麼堅固啊...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托馬斯鐵絲圍籬
八通關古道 東 段 大分 在 Adult mountaineering te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全紀錄版本:https://youtu.be/3cjVPKt9Ylw
歡迎提供你心目中最愛的山,我們會列入拍攝優先喔~~請在下方留言
瓦拉米步道是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全長約14公里,坡度緩、視野佳,步道沿著拉庫拉庫溪谷而上,具有亞熱帶至寒帶特色的完整生態體系,蘊育著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可分成前段「步道口─山風瀑布」、中段「山風瀑布─佳心」及後段「佳心─瓦拉米山屋」;遊客和親子家庭可步行至前段或中段,為一般健行步道;後段需辦理入山(園)證、較適合有中級山或負重露營經驗的山友,屬於中級登山步道。
沿途會經過五座吊橋和多處駐在所遺址,其中山風二號橋的橋頭石墩仍保留日據時期的水泥建物,駐在所遺址之一的「佳心」設有氣象站、浴廁、洗台、涼亭、露營平台等設施,展望極佳,可遠眺玉里山、卓溪山及拉庫拉庫溪谷景緻。步道終點的「瓦拉米」也是駐在所遺址,建有一太陽能山屋,提供鋁製通舖床位,供水便利,可自行烹煮。瓦拉米步道若要走完全程,最好規劃二日以上,住宿山屋一晚,隔日再返回登山口,時間若充裕,還能順遊南安瀑布、南安遊客中心、安通溫泉和花東縱谷一帶。 (引自健行筆記)
#八通關越嶺東段
#瓦拉米古道
#佳心駐在所
#山風瀑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TzB_PtqiP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