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甲田山 是秋天追紅葉、冬天看樹冰的超人氣景點,其中又以八甲田山纜車最受歡迎。搭著八甲田山纜車上到海拔1,324公尺的山頂,將整個遼闊壯觀的紅葉森林一覽無遺。
山頂和山麓紅葉見頃時間並不相同,山麓紅了也就代表山頂已經落葉,即使八甲田較高地區的樹木都已經落葉,但畫面依然很壯觀、很美!
【駐站玩家-mimi韓】詳細圖文介紹:https://travel.yam.com/Article.aspx?sn=116996
#Mimi韓的幸福小天地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I AM SINS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完整版請看 https://youtu.be/HLj4QOqtYIs 文字說明可以看這一篇 https://lovebabytwins.tw/japan_vlog_20190116/ ☆日本東北旅遊請看☆ https://youtu.be/HLj4QOqtYIs Day 4 https...
八甲田纜車冬天 在 小布少爺旅遊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終於來到去了八百遍都去不成的 #六甲山牧場
冬天來有點冷,這季節來這邊剛剛好,雖然太陽超大且30度,但山上的風一直吹~真的很舒服
這邊很像是台灣的清境農場,滿山小綿羊跑來跑去的,超級可愛!!!
非常適合帶小朋友來,日本家庭都是開車來的
我跟龔少都覺得日本小小朋友超可愛~跟小綿羊再一起玩耍萌度破表
PS.六甲山牧場的奶昔跟冰淇淋都超好吃!
只是六甲山真的有點遠啊~
我們是買阪神六甲山、摩耶山纜車套票,
從梅田>神戶三宮站>18號摩耶山巴士>摩耶山山車>摩耶山纜車>巴士>抵達六甲山牧場>
傍晚搭巴士,回掬星台看日本三大夜景之一的神戶夜景
-----
#粉絲優惠只要2XXX元
#AllezVoyager運動版胖胖箱
團購下單處►https://meim.ai/d147f0
心得/照片►https://boo2k.com/archives/80744
八甲田纜車冬天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4條靚景登山路線 - Yoko Cheung
香港人假日喜歡到郊外走走,很多人都會一家大小、三五知己行山去。香港雖有多條不同的行山路線,但隨著愈來愈多媒體報導,常常人滿為患;難道放假想行山、運動一下,也成了這麼困難的事?或許海外行山是不錯的選擇!近年到外地行山愈來愈普遍,一來可以另類方式遊覽該地點,同時可了解當地保護山林的方法,今次編輯介紹4個日本熱門的行山地點,一覽當地的自然風景。
1. 長野立山黑部
雪景不是只限於冬天,夏季到立山黑部也可欣賞雪景。立山黑部橫越長野縣赤澤岳和立山兩座大山,一年幾個月都處於冰封狀態,每年四五月就會開山,十一月後就會禁止遊客進入,是個限定的登山地點。
說起「立山黑部」,不得不提位於最高點的「大雪谷」,道路兩旁都是高聳的雪壁,積雪量平均約有7公尺高,最高可達10層樓高,場面非常壯觀,不過只限於4月至6月下旬。而6月後就是黑部水庫的最佳觀賞時間,黑部水庫是日本最大的拱形水壩,歷時7年建造,每年6月至10月可看到壯觀的洩洪場面。
開山時間︰2019年4月10日至11月30日
封山時間︰2019年12月1日至4月9日
2. 東京高尾山
高尾山景致優美,交通方便,每年11月的紅葉時節、2月的梅花季節,都會吸引大量遊客前往,是「世界上登山者數量第一的山峰」,更是米芝蓮旅遊指南推介的三星旅遊地點。
高尾山位於八王子市,從新宿乘電車只需50分鐘,方便遊客即日來回。高尾山設有多條登山路線,設施完善,還有纜車和吊椅載遊客到半山腰,即使徒步上山也不難行,約需90分鐘就可登頂,遠眺東京的風景,晴天時更可欣賞到富士山。
高尾山共有6條登山路線,但適合行山人士的只有3條路線,初級行山者可走較休閒的1、4號線,沿途有觀景台、小賣部和景點藥王院;而較有經驗的登山者可走6號線,沿著小溪而行,較為清涼,還會看到琵琶瀑布。
3. 神戶六甲山
六甲山橫跨大阪和神戶市,是關西地區的遠足勝地之一,為日本三百名山之一。六甲山上山頂的路雖較陡峭,但整體步行山徑的難度不高,新手也能完成。六甲山沿途有很多景點,如音樂盒博物館、高山植物園、田園別墅等。遊客可在此安排一日的行程,行山後慢慢遊覽山中的景點。
在六甲山健行一定不能錯過這裏的夜晚,夜幕低垂時可在展望台俯瞰神戶、大阪市的「百萬夜景」,很多遊客都為此慕名而來。觀賞夜景後,可在山上留宿一宵,到有馬溫泉過夜,舒解登山的疲勞。
4. 大阪金剛山
金剛山是大阪最高的山,四季各有不同景色——春天有鬱鬱蔥蔥的山景,夏天有寧靜的森林浴,秋天有滿山紅葉,冬天就有白茫茫的雪景,尤其冬天是最佳賞雪地點,登山者可在白雪紛飛下,行走在白皚皚的山路上,每年二月還有樹冰季,樹上掛滿難得一見的冰花,但在冬天登山就需準備登山杖和雪爪,保護自己。
金剛山景區內有近10條登山路線,其中最受歡迎的「千早本道」,適合一家大小和初級登山者。路線以木製階梯為主,階級較寬且矮,走起來並不辛苦,行至山頂約需90分鐘;若行至中途感疲累,可乘搭纜車到達山頂,沿途參觀石楠之路、營地、千早星星與自然的博物館等景點。
原文:經濟通
#旅遊
八甲田纜車冬天 在 I AM SINSI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完整版請看
https://youtu.be/HLj4QOqtYIs
文字說明可以看這一篇
https://lovebabytwins.tw/japan_vlog_20190116/
☆日本東北旅遊請看☆
https://youtu.be/HLj4QOqtYIs
Day 4 https://youtu.be/ZIrxwvPDVTs
Day 3 https://youtu.be/7kgVVP1XzLE
Day 2 https://youtu.be/3UiOkMn9DiA
Day 1 https://youtu.be/xDw9EviVf7k
→東日本旅行五天四夜濃縮版
https://youtu.be/HLj4QOqtYIs
===============
#日本自由行 #八甲田纜車 #樹冰
#JRpass
https://reurl.cc/gG7rN
必買必買 超省錢 !!
===============
青森站 #旬味館
這裏很像高速公路的休息站
但更高級
每一種便當都非常厲害而且便宜
日本人喜歡在新幹線上吃便當
因為省時間 還可以看風景
一下車就開始工作
既然工作跟吃都很重要
所以便當就越來越高級
食材很新鮮每一個都是豪華版便當呀~
伴手禮也可以這裡買 ~
===============
青森站搭乘 #白銀八甲田樹冰號
這天去看樹冰
(記得要穿超級保暖 上面溫度好冷 感覺快凍死了)
#青森縣立美術館
這一站實在很推 超美
不管哪個季節來都能享受周邊風景
===============
這晚住在
#星野度假村 #奧入瀨溪流飯店
冬天晚上一定要泡戶外溫泉喔~
超美的景色只有這邊有
還有小動物陪伴一起泡溫泉
✔️快加入我的私人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lovebabytwinssinsin/
|來找我聊天|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ovebabytwins.sinsin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lovebabytwins_sinsin
『陳欣欣BEAUTY影片』
https://goo.gl/5F7PLs
『懷孕穿搭心機教學』
https://youtu.be/UUBim4xTvlc
『2017泰國旅行-Vlog』
https://youtu.be/zCnJL7LSECk
『月子中心生活日常』
https://youtu.be/yhoXe6bxOH4
====================================
『陳欣欣懷孕穿搭』
https://goo.gl/XvAPBF
八甲田纜車冬天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日本東北山形縣的藏王溫泉區四季景色宜人,春夏可以踏青郊遊、秋季遍山楓紅、冬季白雪皚皚。不過說到最能感受藏王魅力的,一定是冬天雪季。這裏不但是滑雪勝地,還可以看着雪景浸溫泉、食靚和牛,最重要的是能夠觀賞一個藏王得天獨厚的大自然鬼斧神工──樹冰(Ice-monster)!
【樹冰】
樹冰之所以罕見,全因為它的形成必須配合多種氣候地理條件及特殊因素。第一,嚴峻寒冷的東北季風遇上日本對馬暖流產生的大量水氣,產生過冷卻水滴的雲粒。加上藏王高原連峰上的雪,形成雪加冷水滴的共融狀態。第二,必須要有固定方向而且持續的強風使雪水附着樹木,樹冰結構才不會被破壞。第三,樹種必須為常綠針葉植物,這樣才容易附着冰雪。第四,積雪量不能過多或過少。積雪不夠當然不能形成樹冰,可是積雪太多的話樹木容易被壓垮,而且山林有可能被掩沒,也就無法造就整片樹冰的奇景。研究樹冰的專家稱最佳的環境為積雪量2至3米。
樹冰只出現在海拔超過1,550米的高山地區。除了藏王,日本東北地區還有幾處地方可以觀賞樹冰,較著名的還有八甲田山、森吉山等。不過說到規模最大型的還是藏王樹冰。樹冰的形態每棵各異,大多都呈現蝦尾形狀。由於表面不平滑,其實近看有點像動畫片中的怪獸,甚為詭異,也難怪樹冰的別名叫「雪怪」(Ice-monster)。而且剛才提到樹冰形成必須有固定方向且持續的強風,所以「雪怪」的頭都往同一方向望,有點像一隊軍隊準備出征。不過從纜車上或展望台看一整片樹冰,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厲害,超-壯-觀!
樹冰大約從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開始形成,2月至3月初為觀賞樹冰的最佳時機。
【藏王纜車】
從公園入口藏王山麓駅(海拔855米)到山頂(海拔1,661米)共需搭乘兩段纜車,全程共需約三十分鐘。沿途能夠欣賞到樹冰與普通樹木交匯的位置,也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在雪道滑雪。景色之美使人目不暇給,根本就無法好好在纜車休息,因為會不斷拍照啊!
【樹冰幻想迴廊】
為讓旅客能夠欣賞不同的樹冰姿態,12月至3月初當中的50多天會舉行「樹冰幻想迴廊」。旅客坐上附有暖氣的新型雪地車「夜間巡邏號」,在車廂中近距離欣賞樹冰。靜寂漆黑的晚上,將白色「雪怪」打上七彩的燈光,令「怪獸」更加生動有趣,與白天看到的模樣完全不一樣。到了海拔大概1,500米處,會讓旅客下車拍照,時間只有十餘分鐘,要把握機會打卡!聽說這個位置連滑雪人士也到不了的,機會實屬難得。
記者採訪的日子,剛巧藏王有滑雪活動,在雪地車上,看到遠處的煙火,非常浪漫美麗!不過有一點要留意:由於車廂內外的溫差,所以車上玻璃窗常有霧氣,記得要帶毛巾去擦玻璃,避免因霧氣而影響視覺效果!
最後溫馨提示,冬天去藏王溫泉區,山頂溫度可低至零下16°C或更低,因此記得做足禦寒措施!除了穿著足夠保暖衣物、手襪(滑雪手襪最佳)、冷帽、頸巾、保暖防水靴,記得要多帶幾個暖包傍身。由於有時候山頂風雪甚大,戴上口罩可以防止凍傷!
【藏王溫泉】
欣賞完冰天雪地,當然要回酒店浸暖笠笠藏王溫泉!這次記者入住的Takamiya Village Hotel Jurin的室外風呂可以看着雪景泡湯,很寫意。藏王溫泉開湯至今已經有差不多2,000年歷史,屬強酸性硫磺泉,一旦接觸空氣就會變成奶白色。據說對皮膚疾病和腸胃問題很有療效,還有嫩膚美白功效,有「美人湯」之稱,長年備受女士喜愛!
不過如果你是敏感性皮膚,或者不喜歡硫磺味,這裏也有非硫磺泉,讓你消除疲勞,促進血液循環。
【山形料理】
去旅行又怎麼少得了吃特色料理!這間酒店一泊二食的晚餐都相當豐富。一年四季都可以選擇牛壽喜燒、各種肉類的Shabu Shabu(包括藏王牛、米之娘豚肉及羊肉)、藏王名物成吉思汗羊肉,而冬季更有雞煲供選擇。這次試吃三肉Shabu Shabu,藏王牛雖然不及米澤牛、山形牛等入口即化,可是相較起來沒有那麼肥膩。米之娘豚肉出產自山形縣,肉質嫩滑多汁。而羊肉不太羶,吃起來有點像豬肉,而且切得夠薄,味道不錯。其他前菜、配菜等如雞肉蝦沙律、海鮮刺身的擺盤也相當用心,值得一讚。
看雪景、拜訪樹冰大神、滑雪、泡湯、飲飽食醉,晚上相信可以好好睡一覺了!一天下來不就是Yurutabi (ゆるたび)嗎?(Yurutabi (ゆるたび),即「閒式遊日本」,以「悠閒」、「舒適」的方式遊日。)
藏王温泉 Takamiya Village Hotel Jurin
地址:〒990-2301山形縣山形市藏王温泉上ノ台814
電話:+81 23-694-9511
網址: http://www.zao.co.jp/jurin/
交通:除自駕遊外,還可以到山形站或仙台站搭乘巴士往返
藏王纜車 Zao Ropeway
►地址:山形縣山形市藏王温泉229-3
►電話:+81-23-694-9518
►營業時間:
冬季(12月11日至3月31日)
藏王纜車山麓線 8:15am - 4:45pm;藏王纜車山頂線 8:30am - 4:30pm
夏季(4月1日至12月10日)
8:30am - 5pm
►費用(成人:初中學生以上/兒童:小學學生):
目的地-地藏山頂站:成人單程$107、往返$200;兒童單程$57、往返$100
目的地-樹冰高原站:成人單程$57、往返$107;兒童單程$29、往返$57
►備註:遊客眾多時,會臨時加開班次。依天候狀況而定,有時會停運
樹冰幻想迴廊
►日期:2018年12月22日至2019年3月3日期間指定日子共52天
(22/12-23/12,28/12-6/1,11/1-13/1,18/1-20/1,25/1-27/1,1/2-3/3)
►出發時間:5pm,6pm,7pm,8pm(每次一小時)
►費用:成人$286、兒童$236
►備註:如遇惡劣天氣,可能會被取消。需要提前預訂。
►網址: http://zaoropeway.co.jp/zao/winter/nightcruiser.html
採編:黃愷晴
拍攝:周義安
鳴謝:
JNTO 日本國家旅遊局 (www.welcome2japan.hk)
日本精彩無限Japan Endless Discovery
Yurutabi 閒式遊日本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