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中國監管風波不間斷 #大動作背後的盤算為何? 〕
近期中國頻頻大動作,無論是在內部或外部,我們能看到中國政府的手正伸入不同的領域,不管是打擊中國娛樂圈還是限制年輕人上網時間,甚至是改變外交策略方向,都能發現中國政府正積極地監管每一事物,而這樣大動作又是在為了什麼而佈局?
▌打擊飯圈文化
最近中國知名藝人一次次被消失於網路、選秀節目也不再播出,都和中國的政策有所關聯。從去年開始,中國的中央網信辦發起了「清朗」行動,目的是要打擊網路不良風氣,避免讓青少年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影響,限制未成年人無底線的追星、飯圈間的互相爭吵,正是清朗行動的重點之一。
近期出現的粉絲募資為偶像買廣告、過度支持代言產品而浪費食物、粉絲群之間的對立與謾罵,這些都顯示出中國娛樂圈的號召力極強。
原先就是清朗行動的眼中釘卻又頻傳負面事件,其中浪費食物更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等於是違背了黨所頒布的法律。
另一方面是藝人的影響力也持續擴大,已經讓粉絲可以為了偶像做出違反中共意識形態的事,使中國政府不得不出手整頓飯圈。
▌青少年的塑形
中國政府在八月底公布的新政策,十八歲以下的玩家只能在每周五、六、日和國定假日晚間八點到九點可以登入上線,一周只有三小時的上線時間。中國媒體新華社更使用「精神鴉片」來形容網路遊戲,認為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成長過程有不良影響,隨後中國政府以保護未成年人身心來對網路遊戲進行管制。
青少年不只課外的娛樂受到了管制,課內學習有關的補教行業也深受中國打擊。中國所推出的「雙減政策」改變了現行的教育方向,首先政府要提升學校內的教學品質,再來是從嚴管控課後補習。
補習班在寒暑假都不能給予學科上的輔導,政府希望學生的學習方向能更多元化,導致近期中國的才藝班數量開始大增。
如此一來學科上的差距有機會縮小、家長能省下大筆的補習費用,在文化、經濟資本上都能有效率地重新被分配,藉這個機會讓中國的社會階級有更大的流動空間,且盡可能降低之間的差距。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打擊補教業後,中國政府開始大力推廣體育活動,在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中能看到,其中有規劃增加體育場館設施的設置。
再來教育部也要求把健康教育融入校園教學,讓學生不論在校內外都有固定的運動時間,讓青少年的成長過程更加健全。
▌共同富裕計畫
從螞蟻集團的公開募股被停到阿里巴巴、騰訊等大財團被重罰、滴滴出行被迫下架,能得知中國在資本的領域的政策已開始大轉彎,中國對於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也展現決心。
中國政府提出了「三次分配」的計畫,第一次分配是照市場的效率來進行,第二次分配是稅收、社會福利,第三次分配是透過自願捐獻的方式。
中國政府希望能夠讓高收入族群獲得合理的調節,然後擴大中間收入族群的比重,而低收入族群可以增加收入,最後得到一個頭尾小、中間較大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包括抖音、阿里巴巴、小米等集團都對共同富裕的計劃做出了金額龐大的捐款,除了自願性的捐款,部分集團則是受到政策的影響而造成資本的縮水,如因網路遊戲限制而受到影響的騰訊和因補教業被打擊而受影響的新東方集團,股價都有明顯的下跌,讓這些大財團的市價瞬間蒸發許多。
▌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
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又簡稱為「二十大」,二十大將在明年秋季召開,其中一重點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任期將滿,習近平若成功連任,將正式打破中國國家主席二任期結束即卸任的政治慣例。
在二十大召開前,習近平則需要鞏固自身的政權,以確保能夠再一次連任,因此中國近一年來的大動作也經常被解釋為習近平為了連任而鋪路。透過不同的政策來獲取民意上的支持,在黨內習近平也因為先前查貪腐的行動而開始有部分不滿的聲音,因此也需要同時安撫黨內的各種勢力。
▌中國外交策略的改變
中國外交的策略一向被稱做為戰狼外交,起源於中國電影<戰狼2>,電影裡頭充滿著民族主義情節,因此衍生出戰狼外交的說法,意指中國的外交策略是帶有濃厚民族主義且較為強硬的。
但近期戰狼式的外交有顯著的改變,因為戰狼外交讓中國在國際間備受詬病,尤其受新冠肺炎的影響,這樣的外交策略顯得更不適合。
習近平則喊出中國需要在國際間營造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如在外交官、發言人的說詞上都變得更溫和,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把中國故事說好,盡可能在國際間減少敵人、增加朋友。
眼看冬季奧運將在中國舉辦,國際間陸續傳出抵制的聲音,使中國在外交策略上有所修正。但如果中國只有片面的修改外交說詞,而不是將在國際社會中有爭議的問題解決,這樣的改變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嗎?
▌結語
中國的大動作都並非只是單純監管與打擊,背後的意義其實是環環相扣,從打壓企業到共同富裕到培養下一代的中國青年,都有其政治盤算與考量。
在全球化的浪潮來襲,中國仍秉持社會主義的精神在國際上走出自己的道路,後續的變化也值得我們持續的關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管就要管的有道理」新書介紹 吳英明教授專訪 這次邀請 吳英明教授 親自到在節目現場,介紹他和 柯志昌教授 共同所著的新書。 在全球化的趨勢影響下,公共事務管理者應認清「超界跨域」生「公共」,「多元社會」生「事務」,和「資源整合」生「管理」的本質和邏輯。 ...
全球化 對 青年 的 影響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肺炎疫情下,各國紛紛進行邊境控制,加上不同政治體制之間的巨大差別推動去全球化浪潮,我們是否已經進入一個地緣政治的新時代?無論如何,亞洲都將在當中扮演重要角色。
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話,不要錯過以下學術研討會,也許會為您帶來一些新的看法與和啟示。
💪🏻 島聚讀書會全力支持:💪🏻
【2021年海洋亞洲人文學科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 倒數一週 議程公開】
時間:2021/07/24-07/26
地點:google meet
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ggm-spyt-vrn
會議議程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jOg_bpyp6pIJkofznasaUP12pTRlhj6P/view?usp=sharing
議程:請看照片
會議主旨:
「全球化」在過去二十年在學術界廣泛流行,並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現象成為大專及中學的課程之一。經歷多年發展,全球化面對的困境亦漸漸浮現,由於民族主義與區域合作的發展,世界或許正呈現「去全球化」的趨勢。
回顧歷史,亞洲從19世紀面臨歐美的介入,經歷著現代化與全球化的雙重影響,各地社會從根本上受到改變。「亞洲去全球化與區域化」是龐複課題,是次研討會旨在從「歷史學」角度研究這些概念、事件與影響。
臺灣場次為成功大學9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
今年適逢成功大學創校90年,本研討會臺灣場次為成功大學90週年校慶學術發展系列活動,希望透過這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與交流,能讓歷史系甚至整個成功大學達到「藏行顯光,成就共好」信念展現,進而在國際上更有影響力,與世界其他頂尖學府成就共好。
研討會目標:
為去全球化與區域化提供歷史學的觀點
促進三地青年學者比較研究及學術交流
增進三地年輕學人的友誼
研討會發起機構:
香港史學後進倡議 Young Historian Initiative
新纪元大学学院 New Era University College 文學與社會科學院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史穗》
全球化 對 青年 的 影響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價值是什麼?在今天的大學之中,常聽到學生與家長們傾向去選擇或選修跟科技相關的學系與課程,反之輕忽了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的重要性。但其實青年與整體社會都應該注意當整體社會都缺少思辨的訓練,對於人生或是社會發展會帶來什麼負面的影響。缺少思辨的人生,可能讓一個人終生庸庸碌碌,卻找不到自己的理想與價值。缺少思辨能力的社會,民粹或是媒體操縱的惡果也將越來越明顯。
這篇來自【DQ地球圖輯隊】上摘錄《思考外包的陷阱:在「快答案」的世界,我們如何重建常識、擴充思維?》的文章,帶我們探究「思考外包」是如何發生,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從中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人類學所帶來的思辨訓練為何重要?
------------------------------------
在這個地球上,深度和廣度的爭論在教育領域是最激烈不過的了。多年來,許多政策制定者都感嘆技術導向的教育不夠,且時常看不起致力於人文教育的人。舉例來說,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為了重振美國製造業,曾在2014年探訪威斯康辛州宣傳技職訓練,他表示:「我向各位保證,比起那些有藝術史文憑的人,擁有製造技術的你們,賺得錢會比他們多。」
此外,前佛羅里達州州長瑞克.史考特(Rick Scott)也表達過對人類學的輕視。他公開表示教育預算會佔到其他公共資源時,這麼問:「擁有更多人類學家是本州重要的利益考量嗎?我可不這麼認為。」最後來看看前北卡羅來納州州長派翠克.麥克克羅里(Patrick McCrory)的說法。他表示,對性別研究有興趣的學子應該去念私校,因為他「不想補助那些讀了找不到工作的學科」。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但重點都挺直截了當:2008年後的經濟環境強調實用的訓練和教育。事實上,「用處導向」變得極受歡迎,政治人物和名嘴不時就會褒揚技職教育、貶低人文教育。以這個邏輯來看,擁有某某專業執照才是最重要的事。
會如此爭論教育的實用性,或許是因為近年來的科技發展使令人嚮往的工作需具備的技術門檻都不斷提高?或者和21世紀全球化逼著各地專業人士必須與其他地方的佼佼者競爭有關?這些理由看似都能非常合理地解釋,為何美國的名嘴和政治人物評估教育是否成功時,都特別把實用性當作關鍵的評斷依據。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7447
全球化 對 青年 的 影響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管就要管的有道理」新書介紹 吳英明教授專訪
這次邀請 吳英明教授 親自到在節目現場,介紹他和 柯志昌教授 共同所著的新書。
在全球化的趨勢影響下,公共事務管理者應認清「超界跨域」生「公共」,「多元社會」生「事務」,和「資源整合」生「管理」的本質和邏輯。
任何一個邁向永續發展的組織和城市,其領導階層都需要展現出一種賞識、詮釋、參與和經營公共事務的能力和魅力。我們應學習在「公共」中參與管理「公共事務」,散發具有「公共靈性」的社會魅力,確保「公共」更加豐富永續。
一個組織對社會資源的賞識、詮釋、整合、加值,取決於領導階層「五觀心智」的更新、「四管創能」的能力與「3B連結」的掌握。
本書特色
和你息息相關的公共事務,你無法忽視!
公共事務五大面向
◎城市治理:以新的靈魂和行動來「定義國家 (City Defines Nation)」和「躍升國家(City Advances State)」。
◎大學創新:從創新管理、品牌管理、知識管理和價值鏈管理來做多元價值創造的社會行銷和教育再造。
◎區域合作:結合城鎮外交、區域人才資本發展、青年創業行旅和在地文創經濟實為大學創新治理的藍海策略。
◎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前提而設立的企業,強調和善用創業者和投資者的使命熱情和天賦才華。
◎根感經濟:一種發展與城市自然生態,在地文創和在地產業具有緊密連結的在地經濟活動。
讓我們用公共的力量,迎接更美好的社會。
作者介紹:吳英明
美國喬治亞大學公共行政哲學博士(1985~1990)
台灣志願服務國際交流協會(IAVE Taiwan)創會會長(2002~2008)
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局局長(2003~2008)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校長(2008~2012.7.31)
樹德科技大學講座教授(2013~)
作者介紹:柯志昌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城鄉與地方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2002~200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城鄉環境規劃設計學會榮譽顧問(2013~2015)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評選委員會專家學者(2013~)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2015~)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