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第一座葡萄園式音樂廳
文/ 好過日理事 李雨蓁
今天臺灣第一座「葡萄園式音樂廳」(又稱梯田式音樂廳)完工後首度開放。 到底有什麼特別?好過日跟大家一起來看看!
和傳統鞋盒式音樂廳不同,葡萄園式音樂廳的座席圍繞舞台,因此任何一座位均能看清楚舞台,平均距離比鞋盒式音樂聽來得近。但聲學上,缺乏側牆反射,呈現出來的效果不一定較好,因此必須透過不規則觀眾席產生的側牆來產生反射,也常在天花板上設有大型反射板,調整不同樂曲適合的音場。
世界上第一座採用葡萄園式設計,也可能是最知名的音樂廳便是1963年完成的柏林愛樂音樂廳。據說,在音樂廳競圖時,當時柏林愛樂首席指揮卡拉揚特別「欽點」夏隆的這個設計,他的評語也滿符合這位「指揮帝王」的自戀個性:
「在所有設計案中,有一案明顯勝出...這案遵循了一個原則,就是表演者應該位居中心...獲得觀眾的全神關注」
完成之後,採用類似設計的音樂廳越來越多,東京三得利音樂廳、或近年完成的巴黎愛樂音樂廳、易北愛樂音樂廳也都採用葡萄園設置。台灣第一座也於今年正式竣工。
講到這裡,各位觀眾應該也知道「臺灣第一座葡萄園式音樂廳」在哪裡了吧!就是我們鳳山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今天文化部、文化局官員和十所中小學師生一起參訪音樂廳,也讓內部照片在完工後首度於媒體曝光。
根據官網介紹,音樂廳的主舞台由5組升降樂池平台組成。舞台上方垂掛可升降式的音響反射板,高度分別可調整為距舞台面9m、14m、17.8m,可配合各類型音樂演出的特性調整高度和角度,將最符合欣賞需求的聲音傳到觀眾的耳朵。
音樂廳的管風琴由德國百年歷史管風琴製造廠Johannes Klais Orgelbau承製,9,085支音管為全臺灣最大規模(也是世界前幾大)管風琴。外貌設計與音樂廳內裝風格融為一體,主管風琴(symphonic organ)及回聲管風琴(echo organ)兩大部分採不對稱配置,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與聽覺震撼。
各位是不是等不及要在衛武營聽音樂會了?再十個月,我們就能準備迎接這座台灣有史以來最大文化場館的開幕!
#高雄 #鳳山 #文化 #衛武營 #音樂廳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