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好多人都準備去🌊「海洋公園水上樂園」,寫左十個溫馨提示比大家 🏖😎,特別係準備帶小朋友去既家長 👨👩👦👦❣️ 想比人地玩多幾樣設施,入園前必要裝備幾件事🌈:
1️⃣🔥入園前必買-兒童防割潛水鞋/沙灘防滑鞋🔥
因為好多設施都分佈係唔同既區域,有D仲係半山🏝,赤腳行來行去一定唔得 !! 最好著呢D水陸兩用鞋,9月中Decathlon 已經無晒小朋友碼, 淘寶大約$40-50有交易,
[🎬影片00:38]
想知我地買左咩鞋, 可以去專頁問,我地會PM返妳淘寶 / Tmall link(有埋淘寶相片),我地用過質量都OK. 最重要係快送到黎香港 ‼️
註:著普通沙灘拖鞋玩,落水前一定要除或者穿返係兩隻手/交叉手捉實落水,又或者玩完水上活動又要走返好多級樓梯先拎返對拖鞋 !! 好多人玩玩下甩拖架🤦🏻
2️⃣😷 推介口罩
唔玩遊戲既時候要帶口罩帶備可重用/水洗口罩
e.g. PITTA口罩/海綿口罩/運動口罩/布口罩
不建議銅芯口罩(原因:比人誤會帶胸圍口罩就唔好啦)
我地推介用海綿口罩,隨意塞褲袋,又有彈性 ,玩完揸一揸水就可以帶返
布口罩及其他口罩濕左再放係塊面到有少少危險,小朋友呼吸唔到
[🎬影片00:29]
3️⃣帶防水袋
帶2L 防水袋及 電話防水袋 (**一定要2L 或以下**)
呢D去Decathlon 買啦~ 我地帶左個5L 唔可以揹住玩遊戲,我見有人無拎玩真係整涼濕左個電話
電話防水袋基本玩咩都可以跟身 ! 玩最勁果幾樣都可以 !!
不過會叫妳除出黎唔好掛頸/ 抱起心口位,以防衝擊力整傷身體🏄🏼
4️⃣👙入園服飾🩲
建議長袖泳衣 ! 女士最好泳衣加打底褲,小朋友亦都無咁易曬傷🔥同凍親🌬
潛泳鏡可以不用帶,無咩機會用到 ! 同埋好多都"唔比"潛水" 🏊🏼♀️!!潛水會比救生員警告架💥
[🎬影片06:42]
5️⃣準備小量食物🥪🌭
要預先帶備小量食物如三文治 !!小朋友肚餓可以即時食住少少野先,之後出返去先食 !! 雖然入面有野食買及價錢正常地貴,不過最大問題人手唔夠,出餐出得好慢好慢🤷🏻 !!! 買食物又要排半個鐘以上,排完隊再食已經無晒時間玩 !! 真係玩成日都得架, 玩四五小時唔夠玩架👏🏼
6️⃣🔒 儲物櫃
最好上網book 定locker🔒 (儲物櫃),準備好Barcode link 如下
https://waterworld.oceanpark.com.hk/tc/water-world-tickets/special-experience-and-service/storage-locker-rental/
國皇之家預定左標準(Regular) , 不過覺得係偏細唔夠位. 下次預定家庭儲物櫃比較好.
三種儲物櫃Size 及費用[🎬影片07:07]
重點係:儲物櫃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同埋如果無book 定,又要排30分鐘/等人唔用要安排到locker 個barcode
7️⃣🚌上網預約穿梭巴士/或者直接搭城巴629直到水上樂園門口
https://waterworld.oceanpark.com.hk/tc/water-world-tickets/special-experience-and-service/shuttle-bus-service/
穿梭巴士資料[影片07:11]
唔book 定去到又要排另一條無預約隊;預約左都唔駛跟死/限死邊一個班次
e.g.網上book 左9:15 , 9:30/9:00 去到,職員check 你有barcode 都可以照上巴士
極度建議大家愈早入園愈好👌🏻
8️⃣水上樂園公共交通/泊車🚕
好多唔想煩, 直接搭的士/巴士入去,🚌城巴629 都可以直接到門口 !
城巴已經開始服務
(城巴網頁未update, 不過確認早上去程/下午回程一定有得搭)
https://www.oceanpark.com.hk/tc/park-information/how-to-get-there/citybus
泊車收費:星期六日 $250/日
[🎬影片07:14]
9️⃣設施愈刺激果D設施愈要玩先💪
入去之前一定要唸好想玩邊D先, 國皇之家生活事推介愈好玩/愈刺激果D設施 😱
如:急流漩渦/沖天瀑布/極速迴環/深谷飛瀑/勇者之巔 愈要挑戰先.
我地開頭全部都唔駛點排隊,到最後好玩既已經要排最少60分鐘.
仲會差不多係完場前開始45分鐘去截龍 !! 之後好多人都已經無機會再排
[🎬影片02:09]
🔟其他個人物品
📽攝影方面不可以用自拍棍;不可以攜帶小型相機📸
GoPro / instant 360 有綁係手腕係是可以的 !! 國皇之家都係用GoPro影架 .
而小朋友唔可以帶水槍、水泡場內救生衣及水泡提供
[🎬影片06:51]
🎉最後大家睇影片加聽D尖叫聲[🎬影片02:52] 都知道大人小朋友都玩得超級開心💯 !!
希望大家都做足入園準備,買齊野入去「海洋公園水上樂園」玩得開心D 🥰‼️ 有咩留言再問 👊
#海洋公園 #水上樂園
#親子好去處
香港海洋公園 Ocean Park Hong Kong
#Decathlon #國皇之家 #gopro
#WaterWorldOPHK
#SplashintoAdventure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6的網紅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集的「雙翹電視台」請左翹妹🙎♀️喺KATEHAA平衡板上示範唔同嘅兒童瑜伽動作,難度由1-10分都有,岩啱晒唔同年齡的嘅小朋友去做💪 瑜伽嘅好處相信大家應該唔會陌生,但點解翹妹會選擇喺平衡板上面做呢?咁就要講下呢塊平衡有咩特別啦!🤗 KATEHAA平衡板由歐洲全手工製造,採用安全無毒嘅材料,...
兒童 赤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孩開學一週後,我總算慢慢調整步調,重新找回產出的能力啦!
我想先分享這幾個月來與病毒共處的旅程。
別緊張,不用通報疾病管制局把我隔離,此病毒非指新冠狀病毒,而是我第一次遇到的「病毒疣」,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乳突病毒。
雖然前陣子大家是因為新冠狀病毒得要居家防疫,但早在疫情升溫三級的一個多月前,我就率先開啟與腳趾頭上難纏病毒疣的長期抗戰了。
剛開始左腳中趾踩在地面有點疼痛,稍微檢查就誤以為是瑜珈練習頻繁導致摩擦起水泡,想說過幾天會消,因此沒有多加理會。
怎麼知道這個水泡不僅是成長速度緩慢,絲毫沒有要破掉或消退的跡象,連我想要拿針戳破都硬梆梆戳不進去,如此拖了一個多月後,感覺這不是自己能處理的狀況,我才終於甘願去皮膚科報到。
結果我誤會大了,根本不是水泡,而是會傳染的病毒疣,據說是較易發生在免疫力尚未成熟的兒童身上,那為何並不年輕的我會長疣?
成人則跟免疫力較無直接關聯,而是當皮膚有傷口,又正好接觸到病毒時,就有可能發生。
雖然我不記得自己腳趾頭有受傷,但醫生的說法是不一定需要真的傷口,有時候皮膚比較脆弱或摩擦微發炎的狀態,病毒都會有機可趁,而且似乎還有潛伏期,不會馬上發作。
究竟是因為師資培訓之後到處上瑜珈造成的?還是我脫鞋赤腳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呢?
正確答案無從得知,大概是宇宙覺得生活太無趣會沒有啟發,給我機會體驗一些從未經歷的事物吧!
病毒疣會讓皮膚外面產生一層像死皮般的保護膜包覆裡面的病毒,難怪我根本戳不破,只能醫師用刀片刮開,再做冷凍治療。
我活了三十幾年真的從未長過疣,以為冷凍治療是個很浩大的工程,會跟什麼冷凍人一樣,要把腳趾冰在某種機器裡面,事實證明是我電視劇看太多,是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以棉棒沾取或是經噴槍噴射的方式處理長疣處。
第一次醫生下手很輕,只覺得冰冰涼涼的,也幾乎沒有痛感,醫生沒多說明,只叫我回家擦藥,我天真的以為就此一切搞定可以收工回家,想都沒想到之後還要報到無數次。
總之,冷凍治療後,該部位的皮膚會漸漸變成死皮,大概每個兩到三週就要找醫生報到一次,再次刮掉死皮,做冷凍治療,大約療程進入第三次時,疫情也突然升溫,我只好拖著小孩一起去皮膚科。(由於我女兒覺得治療過程超有趣,醫生會讓她靠近看,讓她能抓白白的煙,於是就會定時催促我去治療,我完全變成女兒的活體教材啊!)
到第二次療程時,才發現之前誤會可大了,冷凍治療其實會有強烈的刺痛感,而且一次比一次還痛,最後一次醫生甚至拿出壓力球讓我捏。(不得不稱讚一下女兒的貼心,走出診所一直伸出手臂,叫我可以捏她,完全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媽媽啊!)
每次治療完的前幾天,腳趾踩在地上都會痛,尤其後期醫生冷凍治療時間更久更多次,結束完甚至周圍會起水泡(這次是真的水泡了!),導致基本的走路都相當困難,會令我呈現詭異的行走姿勢。
但我沒有因此放棄練習瑜珈,只是想盡辦法避免腳趾踩地,有時候課程中某些體式躲不了的,就只好當作耐受性的挑戰。
也基於此,我徹底體會到,腳趾頭在瑜珈的動作中佔有多重要的地位。(雖然紙上談兵上解剖學時,就知道筋膜鏈上腳趾的影響,但切身之痛的學習效果,絕對是難以忘懷)
當傷口慢慢癒合長出死皮之後,才會讓我進入舒適期,但兩週後又要鼓起勇氣再去痛一次,就是一個無止盡的循環。
我生活中安排事情變成要配合治療的節奏,某程度來說,我真的是在居家防疫,只不過是被病毒疣限制了我的行動啊!
可能醫生也沒想到我腳底這個病毒會如此難纏,因此第一次沒跟我說會需要再回診;第二次報到時,醫生說可能需要三、四次的治療;等到第四次去報到,醫生連問都不問,一看到我就直接叫我腳放架子上時,改口說療程可能要六、七次。
終於在台灣疫情降級的前夕,我的奮戰也露出一點曙光,傷口在死皮中冒出了些黑點,看起來像是病毒終於被帶到表面,準備好要離開我了,讓我內心有種即將解脫的竊喜。
殊不知,重頭戲都會放在靠近終點的時候,在我已經對療程都有心理準備之後,宇宙就來點新玩意讓我體驗。
最後一次報到,醫生照例刮開死皮,照理說死皮是沒有痛感的,但這次似乎是病毒疣被連根拔起,令我措「腳」不及感到一陣巨痛,接著就看到傷口爆血,醫生貌似見怪不怪,稍微擦掉血就掏出噴槍冷凍我,我只能死命地捏爆壓力球,以阻止自己叫出聲。
等我回到家一看,才發現傷口跟之前都不同,整個OK蹦沾滿血,也還沒有完全止血的跡象,內心不免感到一陣擔憂,畢竟跟前幾次的情形大不相同,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要相信身體的自癒力。
隔兩天,傷口雖然血止住,但周圍開始腫脹起水泡,血全部回滲在水泡內,有些怵目驚心,我實在也不清楚這是傷口復原的正常程序,或是需要回診處理的狀態。
從小到大,相較於我弟因為各種病痛進出醫院的豐功偉業,我真的算是健康寶寶,唯一一次去急診報到和住院,就是生小孩那時,因此我對於傷口真的十分陌生啊!(況且我根本也看不見自己自然產的傷口😂)
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通常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我們的直覺反應就是立刻上網搜尋,我當然不例外,但資訊不看還好,看了只會嚇死自己,是蜂窩性組織炎之類的訊息一堆。
這種時候,對身體安危的恐懼真的是會瞬間襲來,偏偏大腦真的很擅長想出各種可能的發生,促使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恐懼的想法帶著走,忘記恐懼的那份能量也可以反過來成為自己內在依靠的力量。
我還記得看著傷口的那一刻,腦中充斥各種感受,焦躁、無助、害怕、擔憂,那種無法確定的不安就像停不下來的列車,在腦中高速行駛,我明知道一切都是存於腦中的恐懼,什麼都沒發生,但我選擇讓那些情緒流動,我看著它們在我裡面張牙舞爪地叫囂,卻沒有試圖去做些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接著在某一刻,彷彿找到喊停的剎車按鈕,我告訴自己:「我才是身體的主人,力量就在我的一念之間。」我再次選擇相信,觀察自己的意識是如何在創造我的身體實相。
果然,腦袋想的大部分都不會發生,幾天之後血慢慢被吸收,又一週過去水泡也都自行消退,纏著我好幾個月的死皮也不再出現,我的腳指頭再度擁有正常的皮膚,這段旅程算是告一段落。
回頭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傷口,就能讓我在那個當下如此慌亂,更何況生命當中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事件,是會挑起我們內在的不同恐懼,讓我們自亂陣腳,光是生活中各種不確定的未知,就足以讓我們每天停留在不安的情緒中。
我想自己絕非特例,這是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發生的內心小劇場,差別只在於,是否有意識地觀察到自己的思緒路徑及情緒狀態,看見自己是如何在應對腦中恐懼的聲音。
也正是由於觀察到這份恐懼,讓我有機會面對內心的聲音,跟身體有了一次不同的互動。
雖然我前面形容得像是在跟病毒對抗,實際上我不覺得病毒疣是敵人,我的目標是要消滅它,而是一個讓我面對生存恐懼的機會,以強化內在回到信任的肌肉。
如果問我宇宙透過這個病毒疣的存在想告訴我什麼?
我認為是「給身體時間,慢下腳步感受身體的變化。」
事實上,瑜珈師資培訓期間及結束之後,我對於體位法的練習是有急迫感的,總覺得要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及穩定,才讓我有信心分享瑜珈給更多人。
因此,我會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催促我的身體,趕快跟上腳步,讓我可以輕鬆地完成某個體式。
即使我明知道練習過程中的體悟和理解才是重要的,輕易就達成反而會無法感受到他人的難處,以及可以調整的部分,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感謝我身體每一次的配合,但那份焦躁也不是輕易得以消弭,三不五時仍會竄出頭,使得我很難放過自己。
這時候宇宙就送來一個讓我與病毒共處的過程,練習有耐心的觀察變化,而非焦急地想解決「問題」,練習找出在這個狀態下舒適的生活方式與節奏。
透過治療病毒的過程,我會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論身體狀態處於何種階段,都不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學會去擁抱在每個當下全身上下的體驗,因為練習中那些辛苦、掙扎、緊繃的感受,是限時限量,一旦越過那個階段就不會再體驗到了。
也許看到這你會納悶,究竟為何我要把治療過程寫如此一長篇呢?
因為我覺得處理病毒疣的過程,在與面對內心議題的過程其實極為相似,並非一蹴即成,往往都需要反覆治癒,一次次去除包裹在外層的武裝,最終才能連根拔除。
如同我拖了一段時間才願意正視腳趾上的「水泡」,正是因為那個症狀不處理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但若是去面對處理,就擔心會有一段不便的時期,致使我的日常需要重新調整,乾脆維持現狀好了。
卻也因此,病毒長出更多的死皮包覆,進到更深層的皮膚內,使得我要花更久的時間治癒。
願意走向療愈的旅程,開始通常也不容易,很多時候是真的重大的事件發生,不舒服的感受蓋過了改變的恐懼,我們才願意用不同於過往的方式面對生命。
在急於找回舒適感受的時刻,也很容易有錯誤的期待,以為只要找出困住自己的內心題,面對釋放或進行某種療癒後,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自己就能脫胎換骨,生命從此不一樣。
哪裡知道,生活過著過著,某一天突然發現面對相似議題時,仍舊挑起自己情緒時,才發現過往的印記還埋藏在體內,並沒有完全褪去。
我記得有次參加身心靈的課程,有個同學做完練習後,在分享時,說著說著就悲從中來,他說自己聽到其他同學所說的話,內心便忍不住想自己思維怎麼會如此有限狹隘,接著他就察覺到正在批判自己,又開始拿自己與別人比較,他非常難過自己還是在原點,上了這麼多的身心靈課程,竟然仍舊在「愛自己」這個課題上打轉。
他對自己的鞭打的那份情緒,是真實且能感同身受的,我們或多或少也曾經如此評判過自己,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對自己很嚴苛,認為重複的事情不該再發生。
但事實是,療愈的旅程並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而已,每一次的發生,都有細微的差別,也都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也許是發生的強度不同了,也許是覺察的速度不同了,又也許是我們內在面對的力量不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急著「解決問題」,才會期望一次就藥到病除,快速找回內心的平靜,而忽略正是不舒服的感受才帶來重建的機會。
當我們帶著覺知接納每一時期的自己,就會明白重複的面對並非壞事,不過是提供穩穩地打好地基的材料,讓我們無懼風雨。
更不需要害怕強而有力的一擊,很可能那會是那份課題即將完成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面對,把包裹在外的防衛機制剝開,也就越能與真實的自我靠近,恐懼也就在每一次的願意中逐漸遠去。
兒童 赤腳 在 張米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赤腳ㄚ生態農莊
史上最長暑假即將結束,帶著家寶貝們來放電一下吧~^o^~ ✨
分享位於台中大雅的赤腳ㄚ生態農莊,園區蠻廣闊有各式各樣的遊樂設施,溜滑梯、沙坑、水池、還有羊、兔子、魚可以看,絕對是溜小孩的好地方👍
這次是在A餐廳用餐呦~環境明亮帶著溫馨感☺玩累了就來餐廳享用一頓美食吧!
🔶#德式經典脆皮豬腳 410
主廚推薦必吃招牌餐點,每隻豬腳先煮至熟透,再油炸到金黃色澤,店家很貼心先將豬腳切割完好方便食用。
米恩最喜歡吃帶皮的部份,Q彈又有嚼勁搭配手作酸菜、義式芥末醬更提升豬腳風味呦!
排餐附有脆薯、胡麻醬沙拉、玉米濃湯、飲料與佛卡夏麵包,份量十足很適合多人一同分享😋
🔶#香拌飯兒童套餐 200
可愛的跑車造型餐盒,餐點的烹調也不馬虎!香拌飯是用三色藜麥飯加入香鬆、燻雞肉口感清爽健康,配菜有鮮蔬、德式香腸、薯餅和雞塊,還有孩子最愛的可爾必思、統一布丁🍮看小妞吃的津津有味,都不用盯自己就吃光光😆
推薦赤腳ㄚ生態農莊,讓小孩放電玩翻的台中親子好所在,記得幫寶貝多帶一套衣服呦!
【商家資訊】
🔍赤腳ㄚ生態農莊
☎️04-2569-0735
📍 台中市大雅區雅潭路三段500號
💰門票:一歲以下免費入場,一歲以上$100可折抵50元消費(平日)
(假日:$150)
🔸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abulalady/
#米恩愛吃小日記
#米恩親子遊 #親子農莊
#台中親子旅遊 #台中美食 #台中 #台中大雅 #台中親子景點 #台中遛小孩 #遛小孩 #台中景點 #台中旅行 #台中一日遊 #台中好好玩 #台中沙坑放電 #台中親子 #大雅景點 #大雅親子景點 #赤腳ㄚ生態農莊 #taichung #trip#travel
兒童 赤腳 在 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集的「雙翹電視台」請左翹妹🙎♀️喺KATEHAA平衡板上示範唔同嘅兒童瑜伽動作,難度由1-10分都有,岩啱晒唔同年齡的嘅小朋友去做💪
瑜伽嘅好處相信大家應該唔會陌生,但點解翹妹會選擇喺平衡板上面做呢?咁就要講下呢塊平衡有咩特別啦!🤗
KATEHAA平衡板由歐洲全手工製造,採用安全無毒嘅材料,兩面都可使用:有圖案的嘅一面向上,好似成座橋咁,好穩陣咁放在喺地上,喺上面爬又得跳又得行又得(當然要有大人睇住啦);而反轉木面向上,就好似搖搖板咁,喺上面做唔同嘅動作,可以考驗大家嘅平衡力同姿勢控制,同時搖盪嘅幅度比到小朋友前庭平衡覺刺激,滿足佢地嘅感知需要
翹妹在平衡板上做瑜伽,塊板嘅弧度可以幫助佢放鬆腰背或者自然地拉鬆其他身體部份,而翹妹做不同動作的嘅時候,因為平衡板不停地搖動,佢要有好嘅感覺辨識能力先可以維持靚嘅姿勢,所以都好有挑戰性架✔✔
平衡板有不同尺寸,翹妹示範呢塊係LARGE SIZE,承重220公斤(勁!),所以就算兩個小朋友喺上面玩,甚至大人同小朋友作親子遊戲都無問題;除左LARGE,仲有其餘兩個尺寸,總有一個適合你地。當然做瑜伽只係其中一個玩法,雙翹出晒名多鬼主意(「被訓練」定係「天生」嘅呢🤣),佢地梗係日日夜夜發揮創意玩轉呢隻板啦😆
💡留意玩的時候,在地上先放一塊地墊會更穩陣,同時都要小心小朋友手指仔唔好放在板下面,赤腳玩除左安全之外仲可以比到觸覺感覺小朋友,講左咁耐,係咁好心急睇翹妹表演呢? 咁就快D去片啦🎬
靜靜雞話你地知🤫,KATEHAA平衡板仲有好多款式架,如果有興趣想知多D,可以睇下詳細介紹http://tseducation.net/balanceboards.html?fbclid=IwAR24_EeE-c96K4ZNf0pKtGPXpiF3-HjYqeYsG8X5ppBVatW049Jfhsm1i_4
雖然雙翹純粹只係用家分享,但大家對玩法或其他方面有咩問題都歡迎留言比我,互相交流架,如果受歡迎的話,話唔定有續集架
讚好專頁
🔗www.facebook.com/doublecute.otmama
同時訂閱我地嘅YouTube channel
🔗bit.ly/doubleq
follow埋ig呀~
🔗www.instagram.com/doublecute.otmama
更多資訊分享比你地
兒童 赤腳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入冬轉涼,註冊中醫徐澤昌提醒注意頸部和膝蓋保暖及推介肉桂蜂蜜水,暖身之外還能潤腸通便。
享受深秋天氣清涼舒服之餘,別忽略保暖。徐醫師指出,頸部後方的大椎穴是身體陽氣匯聚的重要部位,若受寒容易出現頸椎病、肩膊痛及落枕。頸部前方的氣管受寒則容易誘發氣管敏感、咳嗽甚至是誘發。氣血虛弱的女士,則要注意膝蓋保暖,「有女士工作上雖然毋須體力勞動,但仍然經常覺得膝蓋痠軟無力,多是肝腎不足引起,如果再經常穿短裙、吃生冷食物導致身體虛寒,膝蓋痛症就會找上門。」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130/GMPI7KOA3JAKXBSC53EXHUTGM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天氣轉涼 #中醫 #發育不良 #潤腸通便 #身體虛寒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兒童 赤腳 在 Jerry Ts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觀光赤嘴園暨挖文蛤體驗
活動日期:7/14(六)、7/15(日) 、7/28(六)、7/29(日)
活動時間:下午15:00~17:00(視潮汐開放入園)
活動地點:七股區六孔碼頭
交通
遊客須知:
§活動免費參加,欲參加體驗活動請至活動地點依序排隊
§未滿十二歲兒童應由成人陪同
§建議穿著襪子下水 ※強烈警告 不要打赤腳※
§活動提供小水桶及鏟子,體驗完畢請歸還工作人員
§請做好防曬工作 ※為避免水面反射陽光造成眼睛不適,請自行斟酌配戴太陽眼鏡※
§請勿在體驗場內撐傘,避免誤傷他人
§共同維護大自然及整體活動場域潔淨
§視現場天候狀況,活動有可能中止或取消
官網
http://seafood.mw.com.tw/about.php?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