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艾美獎五部不可錯過的重點歐美影集】
美國電視界最高榮譽——第 72 屆艾美獎(The Emmy Awards)將於美國時間本週日(9/20)舉行線上頒獎典禮,由美國電視學院會員票選出本電視年度(2019/6/1-2020/5/31)最優秀的電視作品。先前曾經發文大致介紹本屆入圍概況( https://is.gd/H58hOr ),簡單來說,在去年大贏家《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倫敦人生》(Fleabag)、《核爆家園*》(Chernobyl)都已完結,連同蟬聯好幾年的喜劇大作《副人之仁*》(Veep)也全劇終,今年的艾美獎瞬間多出了許多空位,同時各個獎項的入圍席次也都擴增1-2席,讓各家好手都摩拳擦掌想要分到一座獎。(延伸閱讀:去年的得獎名單 https://is.gd/DPykRh 、去年的得獎結果分析 https://is.gd/Y8FkRb )
在「後權力遊戲時代」,HBO 積極試圖以《西方極樂園*》(Westworld)、《繼承之戰*》(Succession),以及《殺手進城*》(Barry)分別承襲戲劇與喜劇的招牌。Netflix 則持續穩健多角經營,以《黑錢勝地》(Ozark)和《王冠》(The Crown)為首,輔以優秀的喜劇和迷你劇集,首次超越 HBO 成為本屆入圍最大贏家(Netflix 今年入圍了 160 項、HBO 則是入圍 107 項)。
其他各家也都磨刀霍霍,無論是老牌 AMC/Sony 的《絕命律師》(Better Call Saul)、Hulu 的《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Amazon 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The Marvelous Mrs. Maisel)等,都有取得固定的入圍席次(儘管疲態也逐漸浮現)。倒是新參戰的 Disney+ 和 Apple TV+,都分別以《曼達洛人》(The Mandalorian)和《晨間直播秀》(The Morning Show)首季打響名號,取得了令人不可小覷的入圍佳績,未來發展潛力備受矚目。
今年美國疫情仍橫行的期間,電影學院是否會票選出不一樣的得獎趨勢?從入圍者來看,一方面可以看到許多老鳥依然持續入圍,但同時也嗅到一些新的趨勢逐漸開展。比方說,雖然本季我最愛的是《絕命律師》(到了第五季精彩度有增無減),艾美獎卻沒有讓它入圍男主與女配獎項。又或是《使女的故事*》與《美麗心計*》(Big Little Lies)的女主角沒入圍、《這就是我們》(This is Us)只入圍男主角等,都在在顯示了艾美獎對於一些特定的熟面孔已經感到疲乏。這對去年早早播畢的《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和《美麗心計》等,顯然不是好事。反之,新劇《吸血鬼家庭屍篇》(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憑借新劇《晨間直播秀》入圍女主角的珍妮佛安妮斯頓,以及至去年才打入艾美獎入圍但即將六季完結的《Schitt's Creek》,皆可能因此出線。
由於艾美獎獎項太多,連同技術獎一共有 123 個獎項,在此就不一一細數與預測,而是挑選出五部我認為今年獎季重要的作品,跟大家分享、推薦。
▆
▆
1.《#繼承之戰*》Succession
《繼承之戰》演的是一名媒體大亨與他四名子女的事業繼承權爭奪戰,雖然題材是冰冷生硬的,但始終扣回的母題是親子之間的矛盾依附與認可尋求,以及手足之間的愛恨交織與爾虞我詐。本劇監製之一為《大賣空》、《為副不仁》的導演 Adam McKay,在攝影和調性上依稀可見其寫實的手法。比起其他白領西裝金融劇,《繼承之戰》提供了更多的場景變化(從克羅埃西亞的豪華遊艇,到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等)。由《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配樂家 Nicholas Brittel 譜寫的主題曲和音樂,更是一絕 —— 鋼琴下行音階呼應了「傳承」的往下意象,管弦室內樂演奏的莊嚴古典樂帶有宮廷的貴族氣息,鋼琴小調和弦進行透露出危機和背叛的隱憂,偶爾再混入嘻哈節奏點綴出現代感。
《繼承之戰》儼然已成為 HBO 繼《權力的遊戲》後的招牌強檔,嚴肅、高雅又令人隱隱生畏、卡司強勁而富有魅力;重點是它不留情面地聰明而狡詐,不一一餵食情節給被動的觀眾,而是鼓勵觀眾與他來場對等的智力較勁,主動探索角色、對劇情產生一定的期望,然後又被聰慧的劇本給將上一軍。觀賞《繼承之戰》就像吸毒一樣,不由自主被捲進去,只為了一次又一次體驗那個情緒的籌賞。
獎季分析:去年《繼承之戰》首季只入圍了五項艾美獎,但由於第二季的節奏和角色塑造都更加精準,挾著不減反增的影評評價和觀眾口碑,使得第二季一舉入圍了 18 項艾美獎,為今年入圍數目第三高的影集。最恐怖的是演員獎項:戲劇類節目的演員獎項總共六項(男女-主/配/客串),《繼承之戰》今年就入圍了九位(兩位男主、三位男配、一位女配、一位男客串、兩位女客串),整體卡司的高一致強度可見一斑。除了演員之外,這部在幕後的製作也非常精良,可以好好準備迎接艾美獎橫掃了。
已獲頒技術獎:最佳劇情類影集選角、剪輯
主要獎項預測:最佳劇情類影集、男主、劇情類男配、劇情類女配、導演、編劇、配樂
▆
▆
2.《#守護者*》Watchmen
與 2009 的電影同樣取材自同名美國漫畫,9集長度的迷你劇集《守護者》卻沒有太多的牽絆與包袱,而是在既定的宇宙中,走出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故事。這齣九集及完結的迷你劇集,將焦點投射在一個警察必須蒙面自保、白人至上犯罪組織興起、天空還會降下外星烏賊的平行世界,在既有的美漫犯罪與科幻類型中,完美融入了黑人種族平權與跨世代創傷經驗的議題,讓許多觀眾第一次接觸到 1921 年真實在奧克拉荷馬土爾沙上演的黑色華爾街屠殺,瞬間將藝術與今年的社會脈動,緊緊扣在一起。《守護者》提醒觀眾:你看再多天馬行空的虛構故事,都比不上真實歷史來的殘酷與精彩,而且歷史到如今還在重複上演中。
由去年剛以《藍色比爾街的沈默》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瑞吉娜金恩(Regina King)領銜主演,另外還有「刀疤」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近年來最逗趣古怪的演出,整體卡司非常多元,也帶出在劇中飾演多重角色的明日之星:葉海亞·阿巴杜-馬汀二世(Yahya Abdul-Mateen II)。如果有一部劇可以概括代表 2020 的美國現況,那麼《守護者》可能是最好的答案。第六集的一鏡到底回憶/幻覺/歷史再現,可能是今年最出色的電視作品。
獎季分析:《守護者》是一部迷你劇集,卻一舉入圍了 26 項艾美獎,成為入圍最大贏家,著實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在這其中最亮眼的自然是女主角和男配角,在今年的社會氛圍下,最佳迷你劇集也已是囊中物。
已獲頒技術獎:最佳迷你劇集/電視電影類攝影、服裝、剪輯、混音、配樂
主要獎項預測:最佳迷你劇集、迷你劇集/電視電影類女主、男配、導演、編劇、美術設計、音樂監督
▆
▆
3.《#美國夫人》Mrs. America
由金獎影后凱特布蘭琪主演的《美國夫人》,同樣是一齣九集迷你劇集,篇幅雖短,但是當中女力能量卻爆表。故事講述著美國七零年代,一群婦女在性別政治運動下的對立和角力。但更有趣的是,本片以非主流的手法,將保守派的政治倡議者 Phyllis Schlafly 聚焦為主角,而不是直接將之塗抹為歷史上的反派。主角反對美國《平等權利修正案》、反對墮胎、誓言維護傳統家庭價值,聽起來是否有些言猶在耳?
《美國夫人》有美劇中罕見的大量女性角色,且從主創人、監製、導演、編劇、攝影,到演員,幾乎全部清一色皆為女性。由女性構築、述說的女性故事,說的簡單卻是得來不易。而每一集都以其中一個角色為名,並以其作為該集的敘事主觀人,也讓整個劇情的推動能夠從更多層面和角度來切入。最終,《美國夫人》是一部見樹又見林的女性賦權寓言,樹是每個真摯刻畫且優缺點共存的女性角色,林則是一個歷史上的性別運動,如何緩慢、令人感到挫敗,卻又確實地推動著時代向前進。連同《守護者*》(黑人議題)與《美國外史*》(白人至上法西斯主義),這部大概是今年最切合時宜、與美國川普政權下的時勢(事)最契合的電視作品。
獎季分析:《美國夫人》除了演什麼像什麼的凱特布蘭琪之外,還有一干優秀而多樣貌的女演員,包含此次入圍艾美獎的《鐵窗紅顏》 Uzo Aduba、《美國諜夢》Margo Martindale、Tracey Ullman,以及未能入圍但同樣精彩的蘿絲拜恩、伊莉莎白班克斯、莎拉保羅森等。此次艾美獎《美國夫人》共入圍 10 項,包含女主與三位配角。其中女主不是沒有機會,但應該會被《守護者》的瑞吉娜給搶下,而比較有可能奪獎的,則落在女配。外界普遍看好在劇中飾演美國第一名女性黑人總統候選人的 Uzo Aduba,可能會乘著賀錦麗(拜登的副總統搭檔)的提名風潮順勢摘獎。
已獲頒技術獎:無
主要獎項預測:最佳迷你劇集/電視電影類女配、選角
▆
▆
4.《#正常人*》Normal People
先前就曾撰文介紹過,《正常人》是今年影集中最令人喜出望外的驚喜小品,沒有之一。這是一部愛爾蘭的小品迷你影集,講述著一對愛爾蘭男女從高中到大學畢業的青春歲月,以及在時光流淌的縫隙中,這對普通而正常的生命如何擦撞出不凡的火花。兩位主角都是銀幕上的相對新人,但卻能夠自在無比的向彼此、向觀眾揭露自己的胴體、自己的真情,以及自己最黑暗的不安全感。這部劇雖然沒有什麼絢爛大場面,角色所遭遇的事物都彷彿你我在家鄉會經歷的那些,但是字字珠璣的台詞能夠牽動人心,且在酸甜的成長滋味中,留下一絲雋永。
從凜寒的北歐,到盛夏的義大利古鎮,攝影、服裝、音樂都極美,觸感也帶有一股新鮮的親暱性。大量旁白堆砌,讓人想到《愛在三部曲》的質感。這部劇在春夏之際從歐洲到美國引起一陣騷動,或許是對於那些曾經或正在歷經這些青春迷惘與情感受挫的人們,格外能引發共鳴。或許我們在 Marianne 和 Connell 身上找到自己、找到一個陪伴,陪伴著我們一起在人生的摸索上跌跌撞撞。
獎季分析:儘管在影迷們之間口碑極好,可惜艾美獎並沒有入圍太多項,僅有入圍最佳迷你劇集男主角、導演、編劇、選角。而如果投票會員中有一批忠貞的支持者的話,我認為他們會將票源集中在男主角獎,將之頒給年僅 24 歲的新人 Paul Mescal。雖然這個預測看似大膽,但卻也有前例可循,這個項目(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還蠻喜歡獎勵新人的,比如說去年《別人眼中的我們》的 Jharrel Jerome、前年《凡賽斯遇刺案:美國犯罪故事》的 Darren Criss 等等。因此,《正常人》若不會空手而歸的話,男主角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已獲頒技術獎:無
主要獎項預測:最佳迷你劇集/電視電影類男主
▆
▆
5.《#壞教育*》Bad Education
嚴格來說,這是一部電影,去年也在多倫多影展首映取得不錯的口碑。然而,HBO 隨之將美國發行權買下,所以這部片在是直接在電視台播出,成為所謂的「電視電影」,也就無法角逐奧斯卡獎。《壞教育》為《良種動物》導演 Cory Finley 的第二部執導長片,改編自美國史上最大樁的公立學校貪污事件。休傑克曼飾演一名德高望重的督學,在長島小鎮的學區中與幾位教職員聯手作假帳,神不知鬼不覺污了上百萬美元。
整部電影的節奏輕巧俐落,配樂和剪輯也趣味十足。演員們飾演乍看無害,卻各懷鬼胎中飽私囊的一群公僕,顯然是玩得非常過癮。休傑克曼的角色本身就帶有外放的作秀感,也讓他繼《悲慘世界》後難得有如此獨挑大樑的表演機會,而他也確實與《老娘叫譚雅》艾莉森珍妮以及《愛情昏迷中》Ray Romano 有精彩的對手戲。整部片宛如迷你版《驚爆焦點》,劇情直接而簡單,雖然少了一點厚度,但娛樂性十足,也拼湊出平庸的邪惡如何在日常中上演,讓我們時刻警惕。在劇中揭發整起醜聞事件的學生記者,由25歲的年輕印度瑞士混血演員 Geraldine Viswanathan 飾演,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潛力新秀。
獎季分析:本片原先在多倫多首映後即傳出休傑克曼的奧斯卡呼聲,可惜最後本片不符合奧斯卡資格,但是他也確實入圍了本屆艾美獎的最佳電視電影和最佳電視電影/迷你劇集類男主角。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應該是《絕命毒師》的獨立續集作品《續命之徒:絕命毒師電影》。然而,那部片終究還是太仰賴其前作的重重包袱,因此不一定能夠脫穎而出,《壞教育》則是一部比較容易入口的大眾作品。男主角部份,大概會是休傑克曼、《守護者》傑瑞米艾朗、《正常人》Paul Mescal 三強之爭。如先前所述,我會押《正常人》Paul Mescal。
已獲頒技術獎:無
主要獎項預測:最佳電視電影
--
註:本文標記「*」者,皆可在 CATCHPLAY+ 訂閱「雙享無限看」方案觀賞,連同 20 多部入圍本屆艾美獎的優秀影劇作品全都收錄。若想要補上追劇進度的,這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平台,HBO GO 和 CATCHPLAY+ 艾美獎好劇一站匯集就在 CATCHPLAY+!
🔥了解更多方案與優惠請點此
👉 https://bit.ly/3c4z6Sj
#艾美獎好劇一站匯集 #CATCHPLAYPLUS
「克羅埃西亞人種」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克羅埃西亞人種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克羅埃西亞人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克羅埃西亞人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克羅埃西亞人種 在 Fw: [問卦] 克羅埃西亞明明在東歐幹嘛硬要取名西亞- 看板YOLO 的評價
- 關於克羅埃西亞人種 在 故事StoryStudio - 關於巴爾幹半島上的克洛埃西亞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克羅埃西亞人種 在 EP-64 南斯拉夫最分裂的國家「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歐洲 ... 的評價
克羅埃西亞人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新冠病毒全球破千萬人確診病例.史上大流行疾病如何改變希臘、羅馬及西方文明歷史
【隨著七月的腳步逼進,北半球即將進入暑假,各國也爭相為了經濟加速解封,但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卻仍控制不下來,世衛組織預計,下周全球確診人數可能飆破一千萬例,死亡人數突破50萬。這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危險階段,越來越多人已厭倦居家避疫,但基礎防疫知識卻仍嫌不足或不願遵守。紐約時報報導稱,全球目前僅有36國病例數在減少,高達81國都仍呈現上升趨勢,且不同於疫情爆發之初,是接連出現重大熱點,諸如中國武漢、伊朗、義大利北部、西班牙或美國紐約,現在的新冠病毒是大規模且全面性的快速傳播。姑且不論病毒是否已變異增強,對人類的威脅都已是有增無減。解封相對謹慎的歐洲,目前考慮對疫情仍在延燒的美國、巴西和俄羅斯持續發布旅遊禁令,這絕對會引發政治後續效應。但歐洲以史為鑒,深知自古大流行病都將徹底改變人類的歷史,這將會是一場長期且艱苦的抗戰,撐不下去的人們都會像球王喬科維奇一樣,成為病毒的手下敗將,並付出慘痛代價。】
{內文}
(CNN主播)
現在為您插播一則最新新聞,網球明星喬科維奇宣布他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生涯曾獲17座大滿貫的塞爾維亞網球好手,如今世界排名第一的喬科維奇,曾經感嘆自己在全球網壇,始終找不到球迷愛與恨的支點,一場新冠肺炎會讓他就此得到答案嗎?
(塞爾維亞世界球王/喬科維奇)
由於許多人都喪命,在這裡及全球各地看到的狀況實在是太恐怖了,但你知道生活還在繼續,我認為做為運動員,我們期待比賽 期待競技
這是喬帥親自號召以防疫募款為名的慈善比賽,原本邀來全球好手預定巡迴四國,但第二站在克羅埃西亞的賽事還沒打完,就已接連傳出多名球員及教練先後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不只賽前邀選手上夜店群聚狂歡,視社交距離為無物,賽事進行中也未要求觀眾配戴口罩,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羅森柏格直言批評,這場比賽簡直體現了喬帥疫情期間的一切「荒謬行徑」,包含公開宣稱拒絕接種疫苗,在Instagrm與庸醫直播談論健康話題,聲稱正面思考可以讓髒水變乾淨等,且輿論撻伐事小,對日後全球職業網壇復賽可能帶來衝擊,才是球迷真正最大的損失。
(新聞片段)
喬科維奇發表聲明,承認我們錯了,而且一切都來得太快,我很抱歉我們的比賽造成了傷害,澳洲網壇名將尼克基里奧斯也猛烈抨擊參賽的決定,推文替所有球員祈禱,對我所做的一切不負責任,或可認定為愚蠢的事情道歉,外界要引以為鑑
喬帥的故事何嘗不是全球疫情的縮影,過度急於解封復工拚經濟,迫不及待要迎接暑假的旅遊旺季,卻忘了新冠病毒似乎迄今都沒有伴隨北半球的氣溫升高而消聲匿跡,全球確診人數甚至可望在下周,突破一千萬的重要心理關卡。
(譚德塞/世衛組織秘書長)
歐洲的情況確實已有改善,但在全球範圍內,疫情仍在惡化中,在疫情爆發的頭一個月,各國向世衛組織通報的病例還不到1萬例,但在最近這個月,卻已通報了近400萬例,我們預計下週確診數將達到一千萬例,這是一個再清楚不過的提醒,即使我們繼續研究疫苗和治療方法,我們也已責無旁貸,必須竭盡所能利用我們現有機制 抑制病毒傳播並挽救生命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警告,當全球單日新增確診數量屢創新高,顯示新冠疫情正進入一個全新的危險階段,因為越來越多人已厭倦居家避疫,但基礎防疫知識卻仍嫌不足或不願遵守,你我除非能證明所有人都已安全,否則沒有一個人或國家能在這場抗疫戰爭中置身事外。
(譚德塞/世衛組織秘書長)
一些已經成功抑制病毒傳播的國家,現在都又看見確診病例上升的趨勢,當它們在重啟社會和經濟之時,所有國家都正面對一個微妙的平衡,在保護人民與最小化社會與經濟損害之間,因為在生命和生計之間無法選擇,各國都可以兼顧兩者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全球目前僅有36國病例數在減少,高達81國都仍呈現上升趨勢,且不同於疫情爆發之初,是接連出現重大熱點,諸如中國武漢 伊朗 義大利北部 西班牙或美國紐約,現在的新冠病毒是大規模且全面性的快速傳播,姑且不論病毒是否已變異增強,對人類的威脅都已是有增無減,以中南美洲為例,過去一周確診病例數已爆增25%到50%,擁擠悶熱的社區環境,再加上勞力謀生的需求,都一再使當地受感染比例居高不下,世衛雖呼籲各國有必要重新思考新一波封城措施,但解封後的人群顯然已如猛虎出閘再也關不回去,這天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政府不過是端出免稅措施刺激經濟,就吸引大批民眾不要命地瘋狂搶購。
(Claudia Lopez/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長)
這不是一個派對,我們仍處於大流行期,如果你們想購買某種東西,最好在網上購買,以免引發群聚擁擠的危險
再看看歐洲,歷經二戰後最長時間逾百日的關閉後,法國艾菲爾鐵塔已於6月25號重新開放,知名觀光景點羅浮宮也預計七月初再度擁抱人潮,由於歐洲多數國家解封腳步相對謹慎,西班牙的四階段,甚至得拖到七月份才開放外國旅客入境,鄰近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更在爆發新一波疫情後,立刻宣布大里斯本19個區重新封鎖,上百萬居民重新居家避疫直到7月14號,反觀一海之隔 脫歐中的英國,至今仍是全球排名第五的疫情重災區,卻擋不住一波波熱浪來襲,任由人潮將知名海灘擠爆,而利物浦球迷好不容易等到了睽違30年第二個英超聯賽冠軍,更顧不得防疫要求的社交距離,徹夜狂歡施放煙火,而這也極可能會成為英國甚至是全歐洲下一個防疫破口。
(ABC主播)
今晚有消息說,歐盟現在正在考慮對想去歐洲旅行的美國人,發布暫時性的禁令
(新聞旁白)
該標準包括該國的流行病學情況與新冠病毒應對,歐盟認為對疫情比歐盟更糟的國家應維持禁令,美國可能暫時得跟巴西 俄羅斯人一起被拒於門外,中國則是列在考慮名單之列,根據紐約時報的說法
(ABC記者)
這將不只是一個重要的健康議題,也是一個政治議題,歐盟領導人現在將不得不把任何潛在的政治反彈納入考慮,尤其是來自那位在旅行及防疫上態度都與歐盟不合的總統
歐洲向來以史為鑒,深知一場大流行病,通常足以徹底改變人類的歷史,最早證諸西元前五世紀雅典與斯巴達的交戰,當時的流行病導致了雅典的敗亡,長期研究公衛與流行病史,並著有《流行病與社會》一書的耶魯大學榮譽教授Frank Snowden從他現在居住的羅馬出發,發現這裡似乎是一個非常容易受到疾病影響的城市,不只西元五世紀爆發的瘧疾,對羅馬帝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造成了嚴重破壞,14世紀開始的鼠疫也改變了西方文明的進程,其中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喪生,導致工人短缺
,農奴享有更大的議價空間,因而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終結。
(Frank Snowden/耶魯大學公衛與傳染病史榮譽教授)
任何一切關於我們,關於我們的藝術 文化和宗教,我們應該說,包括過去的死亡與痛苦,都將以疾病的形式被告知及感染
他以知名的文學家莎士比亞為例,所處16和17世紀的英國就曾經歷過瘟疫,只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並沒有直接以瘟疫為主題。
(Frank Snowden/耶魯大學公衛與傳染病史榮譽教授)
雖然沒有直接關於瘟疫的戲劇,但如果您想驚嚇觀眾,你也可以提起瘟疫
在你們兩座房子上都是瘟疫,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那會引起非比尋常的共鳴。
唯一的例外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它似乎是在大流行過後,以一種驚人的方式徹底從人們對話中消失,著有《美國大流行》《1918年流感大流行後的迷失世界》一書的歷史學教授Nancy Bristow便直指,這場瘟疫奪走5千萬條人命,遠遠超過同一時間在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人數,但它卻不願被記憶,只以一種非常小的方式,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
(Nancy Bristow/ Puget Sound大學歷史學教授)
大流行的結果,公眾隨地吐痰舉動更讓人不屑一顧,還有另一件事對我們而言,也隨之消失,那就是公共飲水杯
因為這場大流行病,暴露出我們所處時代的不公平,尤其是有色族裔所遭受的打擊。
(Nancy Bristow/Puget Sound大學歷史學教授)
在大流行疫情中,窮人可能會遭受寒冷 飢餓和無家可歸的問題,有色人種會發現自己被排除在所服務的急診醫院之外,然而即便在疫情風暴過後,仍然沒有任何行動來解決這些問題
耶魯大學的Frank Snowden教授說,透過大流行和疾病的歷史,事實上正替我們所有人提供了選擇。
(Frank Snowden/耶魯大學公衛與傳染病史榮譽教授)
這是一場危機,因為所有可怕的事情都會發生,但這也是充滿機會的時刻,在這個時間點,我們可以用比現在更加安全的方式,來重新想像我們的生活,這實際上可以讓這個世界成為一個對後代子孫來說,更更安全更美好的所在
改變工作型態,其實只是最小的一件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甚至提醒,新冠病毒的詭譎多變,以及一波波如海嘯般襲來的疫情,未來恐將對各國建立疫苗安全性的可信度造成挑戰,這將是一場對人類而言,艱苦而長期的抗戰,撐不下去的人們都會像球王喬科維奇一樣,成為病毒的手下敗將,並付出慘痛代價。
(比爾蓋茲/微軟創辦人)
美國經歷了艱難的時期,我們在聯繫追蹤接觸史或強制隔離方面不那麼嚴格,而且與亞洲國家相比,美國戴口罩的遵守率要低得多,因此與美國相比,歐洲的確診個案下降幅度更大,您知道,公衛專家和其他像我的人都在說,嘿讓我們不要忽視這一點,即使天氣對我們有所幫助,如果這種病毒不是季節性的,狀況可能會更糟,因此我們現在知道夏天從中受益,但秋天的感染力會越來越糟,因此我們更有理由不要完全放鬆我們的行為,您知道,唯一的好消息是,隨著我們正在學習如何更好地對待他人,死亡率已經有所下降,我們的負擔不那麼重,但是無論從全球或從美國角度來看疫情,都比我預期的更加黯淡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6.27《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TL8liyNg
克羅埃西亞人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7/5 Bloomberg新聞摘要
<美洲新聞>
美國六月新增就業人數增加22.4萬超越所有市場預期 也稀釋了聯準會降息的呼聲
德意志銀行美國分行的裁員 恐進一步擴及股票及利率衍生商品交易以外的部門
預期將有寬鬆貨幣政策 黃金價格連續七周走揚 8年來最長的周線連漲
押注FED今年將降息數次以及歐洲將恢復貨幣寬鬆 摩根大通大量補進美債和義大利債券
全球經濟烏雲抵銷OPEC減產的效應 西德州原油邁向五月底以來最大周線跌幅
以復興伊利諾州礦業榮景聞名的煤礦大亨克萊恩 在巴哈馬外海直升機墜機事件中身亡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集中火力攻擊川普 試圖將選情從種族爭議上轉移
美民主黨總統參選人華倫擬推案提高有色人種女性薪資 要從拜登和賀錦麗手中爭奪黑人選票
規模6.4地震撼動南加州和內華達州部分地區 20年來最大地震
<亞非中東新聞>
中國大陸重申要達成美中貿易協定 美國必須先撤銷對中國商品加徵的所有關稅
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傳出汽車爆炸 土國總理艾爾多安稱該起爆炸可能是恐攻
伊朗外長札里夫不在德黑蘭政壇核心 美國制裁札里夫反而提升他在強硬派眼中的地位
印度要縮窄預算赤字 打算發行第一支全球性債券為擴大基礎建設支出籌募資金
"軍隊不是賣油的" 利比亞強人哈夫塔想要的是控制黎波里而不是兜售石油
即使巨獸公司也難擋風暴 三星數字顯示科技業無法應付不斷增加的庫存 最終看不到下半年復甦的希望
孫正義的千億美元科技基金幾乎沒有用在祖國日本 顯示日本缺乏有潛力的新創公司
選舉已結束 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增加燃料稅以減少預算缺口
川普執政下 沙烏地阿拉伯的美債部位急速增加
<歐洲新聞>
德國製造業五月訂單大跌2.2% 遠超過市場下跌0.2%的預測
歐盟最大經濟體出現警訊 德國商業銀行預測下個月歐洲央行恐加大降息幅度
英國航空申請仲裁避免機師罷工 試圖阻擋暑假旺季高峰發生航班變動
捷豹(Jaguar)投入開發電動車 讓飽受裁員和關廠影響的英國汽車業精神大振
社論:拉加德是歐洲央行總裁最佳人選 她十分熟稔歐洲所面臨的問題
BMW執行長克魯格通報董事會 任期結束後將不會再尋求續任
報導指下屆首相熱門人選強森擔任外長時期情資權限遭梅伊限制 強森駁斥並否認
英國如果硬脫歐 恐讓英國銀行無法再與歐洲客戶做生意
克羅埃西亞最快在2023年加入歐元區 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也計畫採用歐洲單一貨幣
克羅埃西亞人種 在 故事StoryStudio - 關於巴爾幹半島上的克洛埃西亞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巴爾幹半島上的克洛埃西亞,有過這樣一個都市傳說: 「克羅埃西亞人把塞爾維亞居民送進集中營,並進行大屠殺,犧牲者據說多達上百萬人。」... ... <看更多>
克羅埃西亞人種 在 EP-64 南斯拉夫最分裂的國家「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歐洲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EP-64 南斯拉夫最分裂的國家「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歐洲火藥庫巴爾幹半島/莫斯塔爾的歷史痕跡/悲慘的內戰歷史和種族滅絕/自駕環繞南斯拉夫# 克羅埃 ... ... <看更多>
克羅埃西亞人種 在 Fw: [問卦] 克羅埃西亞明明在東歐幹嘛硬要取名西亞- 看板YOLO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VNE-KJ2 ]
作者: friedrich (friedrich)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克羅埃西亞明明在東歐幹嘛硬要取名西亞
時間: Sat Sep 12 23:56:02 2020
先說說「克羅埃西亞」名字八卦,其英文為Croatia,但在克羅埃西亞語卻稱為Hrvatska
兩者的差異在於,前者是拉丁文的寫法,轉譯自後者的中世紀斯拉夫語名稱Horvatska
由於'h'在拉丁文中通常不發音,因此就將其改成'c'發'ch'(科)的音,念作Croatia
然後,出於語言學但實際上是政治目的,克羅埃西亞人在十九世紀恢復了斯拉夫語名稱
並將'o'給省略掉,於是就變成了現在所使用的Hrvatska,沒有西亞或地亞 tia的發音
從這個複雜的國名演變過程就可知道,克羅埃西亞是一個典型的近代人造民族國家,
在十九世紀以前,克羅埃西亞民族從來不存在過,這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已。
克羅埃西亞民族的獨立建國過程,是一個獨派對抗統派,積極「脫東歐入西歐」的故事。
所謂「東歐」其實是種文化概念,對西歐人來說,就是被土耳其異教徒統治過的地區。
從十四世紀以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始攻略巴爾幹半島,在1395年征服古塞爾維亞王國
許多人不想接受異教徒的統治,紛紛成了難民往西跑,跑到奧地利帝國境內尋求庇護,
1453年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開始往西擴張,與奧地利帝國的衝突逐漸白熱化,
1538年時,哈布斯堡皇帝便在邊境設立克羅埃西亞邊疆軍區,主要居民便是東歐難民,
這些人可說是克羅埃西亞人的真正起源,他們在兩個帝國夾縫中求生,戰鬥意識強烈
在1683維也納之圍後,奧地利開始反攻,在1745年收復斯沃尼亞後設立同樣的邊疆軍區
以上便是構成現代克羅埃西亞北部兩個主要區域的背景,他們主要是東歐來的難民。
但位於亞德里亞海沿岸的達馬提亞、伊斯特里亞及拉古薩,就跟上述難民就沒啥關係了
這些地區都是在中世紀時,主要由義大利半島來的拉丁人所建立的商業性城邦。
其中只有拉古薩曾被土耳其人征服,另外兩個則是從來都在威尼斯的控制範圍之內。
因此,克羅埃西亞戰南北時,就會互相嘲笑對方的祖先是難民後代和不能打的商人後代。
為什麼這兩塊在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關係的地區,會合併成一個克羅埃西亞國家呢?
主要原因在,兩地的居民都不想當東歐人,都不想被東歐來的恐怖情人塞爾維亞給統一。
為什麼呢?南方有錢的義大利商人城邦就不用說了,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東歐人。
而北方的東歐難民,主體為給土耳其滅亡的古塞爾維亞王國人民,屬於斯拉夫人種,
雖然雙方祖先同文同種,但那些往西跑的難民在經過數百年後,思想和生活都改變了
他們認為塞爾維亞老家那些沒跑走的親戚,在土耳其人統治下是落後、且貧窮的,
其中部分塞爾維亞居民改宗為穆斯林,這在克羅埃西亞基督徒來看更是十足的「漢奸」。
這種關係有點類似接受大英帝國統治的香港人,十分看不起中國鄉下來的表叔親戚。
更何況克羅埃西亞邊疆區的居民,從十六世紀以來都是奧地利帝國對抗異教徒的前鋒,
跟作為鄂圖曼帝國前鋒的塞爾維亞老家親戚,長期保持著敵我分明的狀態。
這個狀態一直要到十九世紀初,才被拿破崙打破。
拿破崙擊敗奧地利並征服義大利及巴爾幹西部後,便合併了克羅埃西亞及部分塞爾維亞
設立了一個來源於古羅馬歷史的「伊利里亞行省」,在當地推廣法蘭西式的啟蒙教育,
雖然這個行省只存在不到十年,但已經足夠呼喚出當地知識分子的浪漫想像:
「我們這些被異教徒分裂的塞爾維亞人後代,應該統一起來,恢復古塞爾維亞的光榮!」
因此便導致了作為統派意識型態的「伊利里亞主義」,也就是「大中國主義」的流行。
代表人物就是當時知名的塞爾維亞語言學家Vuk Karadzic,他是塞爾維亞的梁啟超,
他念茲在茲的就是要用學術證明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本來就是血濃於水的一家親,
當然,統派塞爾維亞知識分子絕對不會認為自己比克羅埃西亞人貧窮、落後,
他們反而認為,克羅埃西亞及其他地區人民,都受到西歐如奧地利、義大利影響太深,
需要好好地重新教育,把克羅埃西亞人重新改造回正港的塞爾維亞人、斯拉夫人。
因此僅僅過了一代,克羅埃西亞人就受夠了曾被異教徒統治過的塞爾維亞表叔,
獨派知識分子如著名的Ante Starcevic,紛紛跳出來反對塞爾維亞、反對大斯拉夫主義。
他跟統派打筆戰時總是強調,克羅埃西亞自古屬於歐洲,你們塞爾維亞全家都是亞洲人
Starcevic不只是打嘴砲,他更成立克羅埃西亞權利黨─也就是民進黨,從事獨立運動。
從1850年代到一戰前,克羅埃西亞靠著奧匈帝國及德國大腿,堅決不跟塞爾維亞統一,
但一戰後奧匈及德國崩潰,失去靠山的克羅埃西亞便給站對邊的塞爾維亞人給統一了。
先是成立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塞爾維亞王國,當然由塞爾維亞國王擔任領袖,
然後大概是大家都嫌這個名字太長了,於是在1929年時就改成了南斯拉夫王國。
在二戰爆發前,從三族王國到南斯拉夫王國的三十年間,誰都不服誰,各種政黨惡鬥。
雖然表面上是統一的王國,但內部所有政黨都加上了地理名字,比如台北民眾黨、
花蓮國民黨及台南民進黨,在地區認同優先於國家認同情況下,議會政治根本進行不了。
克羅埃西亞人始終強調,我們是自古以來的獨立民族,跟你們塞爾維亞人不同,
塞爾維亞人則是堅持,既然我們都是大斯拉夫人的後裔,都是一家親,你當然要聽我的,
克羅埃西亞與塞爾維亞的衝突和論述邏輯,台灣人聽起來有沒有似曾相似的感覺?
這樣的衝突,在二戰結束後,「六族共和」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內部依然存在著,
剛好南斯拉夫聯邦強人鐵托父母雙方分別來自於最親歐洲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
因此鐵托一直透過抬高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以壓制塞爾維亞人追求統一的好戰心態。
聯邦才勉強保持勢力平衡,但在鐵托死後沒幾年,大塞爾維亞主義抬頭,聯邦就崩潰了,
除了塞爾維亞之外的五個加盟共和國,馬上舉辦獨立公投,迅速脫離南斯拉夫先,
因為沒人想跟塞爾維亞繼續待在同一個聯邦內;最有趣的是蒙特內哥羅公投竟然沒過XD
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的差別,最有趣的就是他們的語言事實上是沒甚麼差別的。
當初在十九世紀時,統派語言學家發明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這個分類,
在不傷害兩地人民情感的情況下,表達我們是同文同種、說著同樣語言的好兄弟。
但在文字表達上,克羅埃西亞人傾向用拉丁字母,塞爾維亞人則以西里爾字母為主,
這種差別,類似於台灣繁體字和中國簡體字的差別,最大功能就在於區分你我的不同。
在南斯拉夫時代,「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是官方承認的正式語言,
但在1990年南斯拉夫解體、克羅埃西亞獨立後,馬上將官方語言改為克羅埃西亞語,
並表示據科學和歷史研究,克羅埃西亞語和塞爾維亞語自古以來就是不同的語言。
但回到本文一開始說的,克羅埃西亞國名Hrvatska,明明來自於斯拉夫語,這要怎麼說?
克羅埃西亞人也許會一本正經解釋:
這來自於古老的伊朗亞利安人之名,經過古斯拉夫部落傳播至此,成為我們祖先的名字,
我們的祖先後來從東方來到此地,皈依梵蒂岡的羅馬公教,以拉丁字母拼寫語言,
這跟東方那些信仰東正教,以西里爾字母拼寫語言的塞爾維亞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現在的克羅埃西亞是巴爾幹諸國中,較親西方、發展較好的地區,類似的國家還有
斯洛維尼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等,幾乎就是整個巴爾幹半島的西半邊。
這些國家對於東邊來的移民、難民抱持著非常高度的敏感性,常常都是直接趕走。
雖然名字裡有個「西亞」,但卻一直心向「西歐」,這就是克羅埃西亞的故事。
PS 為什麼沒有希臘呢? 希臘人表示我們是南歐國家,千萬別把我算入東歐喔~~
※ 引述《liudwan ()》之銘言:
: 女口是頁
: 克羅埃西亞位於亞得里亞海東岸
: 在巴爾幹半島西陲
: 國土呈現鐮刀形
: 由克羅埃西亞、斯沃尼亞、達馬提亞、伊斯特里亞、拉古薩組成
: 阿就全域都在東歐
: 還要取名西亞要混淆視聽幹嘛
: 難民危機一堆西亞來的也不收
: 直接往北邊趕往德國去
: 那你叫做西亞叫心酸的?
: 有沒有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230.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99926164.A.4C2.html
塞爾維亞有個科索沃神話,那是塞爾維亞民族認同感的核心,也是歷史的光榮。
偏偏這個地區在現代多數是穆斯林,並在南斯拉夫崩潰前就開始搞獨立運動游擊戰了,
這讓塞爾維亞的玻璃心實在無法承受,因此當地也是南斯拉夫內戰最的慘烈區域之一。
很有趣,阿爾巴尼亞人雖然多數是穆斯林,但他們抱西方大腿抱得超成功,
甚至連祖先都不要了,反而奉祖先的敵人,拜占庭呂布斯坎德培作自己的祖先。
有空再講講這個故事。
是呀 我只是懶得打奧地利哈布斯堡的神聖羅馬帝國境內,這麼長的字而已XD
這只是單純接這串原PO的梗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okcool (1.171.51.162 臺灣), 09/13/2020 11:45: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