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太空中真的是無重力嗎?萬有引力貫穿宇宙空間」
.
未讀第一部分的朋友可以先看:facebook.com/davidyu.phycat/posts/239431704213490
未讀第二部分的朋友可以先看:facebook.com/davidyu.phycat/posts/240471814109479
.
理解了人類渺小不足以察覺地球自轉、並討論了證明地球自轉的直接實驗證據後,我們來討論一個稍為離題的問題:為何太空裡「好像沒有重力」呢?這概念大概是被科幻電影、小說等大眾文化所灌輸的吧!在這一節,我希望直接指出這是個錯得非常離譜的概念。
.
首先,我們必須討論一下物理學裡的重力概念。關於「物件為何會往下掉落」這個問題,早於古希臘時期已經有過很多理論,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前兩部分裡介紹的「對宇宙之間的物質作二分法」的例子:天上物質會環繞地球轉動、地上物質會向地球中心墜落。這個理論並沒有解釋為什麼宇宙裡會有兩種不同特性的物質,也沒有解釋到底是什麼力量驅使天上物質的圓周運動以及地上物質的下墜傾向。
.
直至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過世的1543年,他出版了《天體運行論》(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ly Spheres)重新提倡日心說,即亞里斯塔克斯提出日心說的差不多1,800年後。不過,哥白尼的日心說其實並不比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在公元2世紀出版的《至大論》(Almagest)裡描述的地心說更準確。
.
事實上,兩者解釋天文數據的能力相當,複雜程度亦相差不遠。這是因為哥白尼的日心模型依然認為天體環繞太陽的軌道必然為正圓形,所以他仍必須使用一大堆複雜的、假想出來的數學規則,才能以與地心模型相同的準確程度去描述天體運行的觀測數據。
.
即使到了17世紀初,科學界仍未普遍接受日心說。不過進步是有的。繼承第谷(Tycho Brahe)成為丹麥皇家天文學家的克卜勒(Johannes Kepler)發表了他的三大行星運動定律、發現行星軌道形狀是楕圓形。
.
然而,克卜勒第一定律指出,太陽應該位於行星的楕圓形軌道的兩個焦點的其中之一,但這並不正確。事實上,行星並非環繞太陽運動,而是環繞整個太陽系的質心(centre of mass)運動。所以嚴格來說,地心說和日心說都不正確。而且克卜勒亦沒有到解釋行星環繞太陽運行背後的原因。
.
「天上的物質vs.地上的物質」這二分法,最後被牛頓(Isaac Newton)所推翻。他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引力也可稱為重力),不單指出了所有物質之間都會相互吸引,更解釋了這種吸引力的來源就是物件的質量。因此,不論是地上的或天上的物質,所有擁有質量的東西都會互相吸引。
.
把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定律結合,就會自然地得出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因此,牛頓不單發現了重力的解釋,更一舉統一了宇宙間的物理學。「最基本的大自然定律應該是全宇宙適用的」更成為了現代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指標。
.
跟據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重力與兩者質量的乘積成正比,並與兩者質心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換言之,質量越大,重力越強;相隔距離越遠,則重力越小。重要的是重力只會在無限遠時歸零。
.
因此,在太空中,尤其是在距離地球很近的太空站或太空船軌道,地球施加在物體身上的重力根本不是零。再者,如果太空中沒有重力,那麼太陽如何吸引八大行星繞其運動?地球又怎能吸引月球環繞我們轉動?所以「太空中無重力」是對力學非常離譜的誤解。
.
萬有引力(即重力)從地球、太陽、月球,以及所有天體表面貫穿宇宙空間,因此可說重力在宇宙中無處不在。可是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何太空人在太空船、太空站又會漂浮著,就好像沒有重力的樣子?
.
牛頓在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裡面描述了一個思想實驗:想像有一個能夠以任何力度發射炮彈的炮台。如果力度很小,那麼炮彈會以拋物線在不遠處落在地面上。如果加強力度,炮彈就能夠飛得遠一些。因此把發射力度逐漸加強,炮彈就能飛得越來越遠才落在地面上。
.
我們也知道地球表面是彎曲的,因此如果炮台發射炮彈的力度很強,那麼發射出去的炮彈就會飛越一段很長的距離才下降少許。然而,因為地球表面是彎曲的,炮彈下降同時地面亦會向下彎曲。所以,如果發射力度足夠大的話,炮彈的下降率就能夠「追上」地面下降率,結果就是炮彈永遠不會碰到地面(假設忽略空氣阻力),環繞地球一圈後從炮台後方擊中自己。
.
[思想實驗(Gedankenexperiment)指只在腦海中進行的實驗,並不一定有在現實中進行過。當然,思想實驗並不是真的實驗,並不能夠用來作為科學理論的證據。不過很多物理學家都愛用思想實驗去幫助他們跟據已知物理定律想像未知的結果。有時候,透過改變思想實驗的參數而得出不同的想像結果,能使我們對物理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
正在環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太空望遠鏡、國際太空站,以及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都是上述那顆炮彈。他們其實一直都在萬有引力的控制之下,不斷地「跌落」地球,只是由於速率非常快,所以就永遠跌不到落地面、只能環繞地球運行了。
.
國際太空站連同裡面的太空人都正在以同一速率前進和「下跌」,因此就看似在太空站中「漂浮」起來了。順帶一提,飛機突然關掉引擎作自由落體,裡面的人也會看似「漂浮」起來,太空人就是這樣訓練如何在太空中「無重力」狀態下工作的。
.
因此,太空中根本就不是「無重力(weightless)」。萬有引力貫穿整個宇宙空間,太空人會「漂浮」只不過是「無重力感(weightlessness)」罷了,是錯覺來的。有些電影會有剛飛出大氣層的太空船裡面的人突然漂浮起來的場景,但這完全是大錯特錯。
.
德國物理學家夫琅和費(Joseph von Fraunhofer)在1814年使用棱鏡和望遠鏡觀察太陽光譜(注意:這是非常危險的實驗,會對眼睛造成永久損害!),發現太陽大氣的吸收光譜線。經過分析,部分譜線與在地球上找到的元素的光譜線吻合,直接證明天上的物質與地上的物質皆由同樣的元素構成。
.
【支持我的科普】
我的科普部落格:https://hfdavidyu.com
我的科研網頁:https://hfdavidyu.github.io
.
我已開設MeWe群組,在MeWe搜尋「余海峯」就能找到:
https://mewe.com/join/phycat
.
追蹤我的FB:https://fb.com/davidyu.phycat
追蹤我的IG:https://instagram.com/phycat
訂閱我的YT:https://youtube.com/c/DavidYuHoiFung
.
也請支持香港其他科學普及工作者!你的支持,能令科學在中文世界更加普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王柏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 第一屆「臺灣科學節」大型戶外藝術音樂舞台劇 《星空的立法者 - 克卜勒的一生》 克卜勒是近代歐洲科學革命的主要推手之一,十六世紀中葉,天主教會主導世人的宇宙觀,堅持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說」,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雖然往前邁進了一大步,但因為使用的是圓形軌道,...
克卜勒第一定律 在 王柏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 第一屆「臺灣科學節」大型戶外藝術音樂舞台劇
《星空的立法者 - 克卜勒的一生》
克卜勒是近代歐洲科學革命的主要推手之一,十六世紀中葉,天主教會主導世人的宇宙觀,堅持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說」,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雖然往前邁進了一大步,但因為使用的是圓形軌道,預測行星運行的誤差仍然很大。克卜勒承襲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觀測火星的豐富數據,刻苦研究,終於發現行星軌道實際上是橢圓,從而歸納出了今天我們熟知的「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結合了「日心說」,終能正確描述太陽系天體的運行,也徹底推翻了天主教會的宇宙觀,因此後世稱克卜勒為「星空的立法者」。
克卜勒的科學貢獻如此巨大,但其一生卻極端坎坷,幼年體弱多病,受人欺凌,及長光輝四射,科學成就令人欽敬,但造化弄人,晚年貧病交加,還需長途跋涉,去找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要回欠發多年的薪水,卻魂斷異鄉,客死在雷根斯堡的小旅館中。死前留下遺言:「我曾測天高,今欲量地深。我的靈魂來自上天,凡俗肉體歸於此地。」
「星空的立法者 - 克卜勒的一生」這齣舞台劇,將結合戲劇、歌唱、舞蹈,和多媒體來呈現歷史上一位偉大科學家的生平。克卜勒孤傲憂鬱,他的老師第谷驕恣跋扈,他最好的朋友法布里卻爽朗明快,三人個性形成強烈對比,充滿戲劇張力。而跨越時空的穿越劇情,更讓整個故事古今交疊,懸疑精彩!這齣戲劇將邀請國內一線的演員、歌手,和舞群參與演出,將科學內涵以藝術方式來表達,為您呈現整晚視覺和聽覺的雙重盛宴!
主辦單位:教育部、文化部
合辦單位:臺北市政府、臺中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中華電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高雄市文化基金會
承辦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贊助單位:承翰教育公益信託基金、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鴻海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恒大文教基金會、磐拓營造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益信託大眾教育基金、公益信託王長庚社會福利基金
演員名單
克卜勒 | 王柏森
蘇珊娜(克卜勒之妻) | 羅美玲
法布里 | 陳彥廷
布拉琪(法布里之妻) | 羅香菱
第 谷 | 杜滿生
哥白尼 | 夏治世
丹麥老王/宗教法庭審判官 | 葉子彥
丹麥王子/陪審法官 | 戴立吾
卡塔琳娜(克卜勒之母) | 黃舒湄
小管家 | 彭子緒
日期 : 2020/10/31-2020/11/01
時間 : 19:00-21:00
地點 : 臺北市兩廳院廣場
日期 : 2020/11/07-2020/11/08
時間 : 19:00-21:00
地點 : 高雄市文化中心廣場
日期 : 2020/11/14-2020/11/15
時間 : 19:00-21:00
地點 : 臺中市圓滿劇場
https://tsf.moe.edu.tw/main/2/17?type=event&cid=14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bNkMDHABv0/hqdefault.jpg)
克卜勒第一定律 在 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行星軌道模擬網站:http://astro.unl.edu/classaction/animations/renaissance/kepler.html
先備知識:
1.橢圓的定義(3-3觀念01橢圓簡介)
影片重點:
1.行星以「橢圓形軌道」繞行太陽,且太陽位於其中一個焦點上。
2.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接符合上述論點。
更多教學影片在均一教育平台 http://www.junyiacademy.or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x3PP9SJEh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