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蘇州納米所5nm激光光刻研究獲進展】
據中科院官網報道,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子旸與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劉前合作,在Nano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5 nm Nano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報道了一種新型5nm超高精度激光光刻加工方法。
傳統上,激光直寫可利用連續或脈沖激光在非真空的條件下實現無掩模快速刻寫,降低了器件制造成本,是一種有競爭力的加工技術。然而,激光直寫技術由於衍射極限以及鄰近效應的限制,很難做到納米尺度的超高精度加工。
蘇州納米所張子旸團隊基於光熱反應機理設計開發了一種新型三層堆疊薄膜結構。在無機鈦膜光刻膠上,采用雙激光束(波長為405nm)交疊技術(圖a),通過精確控制能量密度及步長,實現了1/55衍射極限的突破(NA=0.9),達到了最小5nm的特征線寬。此外,研究團隊利用這種超分辨的激光直寫技術,實現了納米狹縫電極陣列結構的大規模制備(圖b-c)。
相較而言,采用常規聚焦離子束刻寫,制備一個納米狹縫電極需要10到20分鐘,而利用本文開發的激光直寫技術,可以一小時制備約5×105個納米狹縫電極,展示了可用於大規模生產的潛力。
該研究使用了研究團隊開發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激光直寫設備,利用激光與物質的非線性相互作用來提高加工分辨率,有別於傳統的縮短激光波長或增大數值孔徑的技術路徑,打破了傳統激光直寫技術中受體材料為有機光刻膠的限制,可使用多種受體材料,擴展了激光直寫的應用場景。
研究團隊針對激光微納加工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解決了高效和高精度之間的固有矛盾,開發的新型微納加工技術在集成電路、光子芯片、微機電系統等眾多微納加工領域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小貼士:光刻技術的種類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激光直寫技術是基於光學的無掩模光刻技術的一種。近年來,隨著光刻分辨率的不斷提高,掩模的成本呈直線上升的態勢,無掩模光刻技術也成為研究熱點。
無掩模光刻技術的種類較多,主要分為基於光學的無掩模光刻技術和非光學無掩模光刻技術兩大類。去年曝光通過驗收的中科院研制的“超分辨光刻裝備”,其采用的表面等離子體(surface plasma,SP)光刻法則是非光學無掩模光刻技術的一種。
除了無掩模光刻技術,目前主流的光刻技術還有極紫外光刻技術和納米壓印技術。
其中極紫外光刻技術是最有可能達到量產化要求的光刻技術。極紫外光刻技術使用波長為13.5 nm的極紫外光,經過由80層Mo—Si結構多層膜反射鏡組成的聚光系統聚光後,照明反射式掩模,經縮小反射投影光學系統,將反射掩模上的圖形投影成像在矽片表面的光刻膠上。
納米壓印光刻技術則采用高分辨率電子束等方法將納米尺寸的圖形制作在“印章”上,然後在矽片上塗上一層聚合物,用已刻有納米圖形的硬“印章”“壓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塗層使其發生變形,從而實現圖形的復制。
光學薄膜應用領域 在 大肚山傳奇(產業升級轉型服務團-傳產中分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準醫療】
個人化服務 工研院全方位守護健康
因應數位科技與大數據的導入,生醫產業越來越「智慧化」,在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工研院專館」中,工研院展現18項從預防、精確診斷、到精準治療的跨領域全方位醫療照護技術,讓醫療更精準、服務更個人化,從頭到腳守護國人的健康!
多孔型與緻密型生物可降解膜片—降低患者疼痛、避免組織沾黏感染:
目前全球包括氣胸、惡性肋膜積水等肋膜疾病人口約50-100萬人,傳統皆以滑石粉或器械摩擦的方式進行胸肋膜沾黏手術,不但會引起患者劇烈疼痛,摩擦後產生的傷口與組織液,也有極大風險導致組織沾黏與感染。工研院研發全球首創之多孔型、緻密型兩款「生物可降解膜片」高階植入式醫材,具有生物可分解與可承受手術強度的特性,多孔型可以微創方式應用於胸肋膜沾黏手術,不但避免患者劇烈疼痛、防止肺葉再次坍塌,也避免傷口感染與組織沾黏風險,現已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而根據調查,美國平均每四位男性就有一人罹患疝氣,台灣七十歲以上男性則有一成的風險罹患腹股溝疝氣,緻密型生物可降解膜片,則可達支撐肌肉薄膜與阻隔的功效,同樣可降低感染疑慮,為相關患者帶來福音。
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隨時隨地連線檢驗、偏鄉與重症醫護好幫手:
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帶來的老化與慢性病醫療照護需求提升,驅動相關市場持續成長,其中,醫用超音波、數位X光與核磁共振等高階影像醫材,占全球影像醫材市場六成以上。以往超音波檢測設備不但笨重且只能放置在醫療檢驗所中,增加了檢測限制。工研院研發的「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打破傳統重量的限制,400g完全輕量可攜,具64通道、且可更換不同頻率的探頭,與智慧手機連線後即可進行模式成像,讓醫護人員可隨時隨地進行檢查,除廣泛應用在內科、婦產科、復健科,在偏鄉與重症醫護室更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最佳功效,未來將整合深度學習技術,進行肝臟疾病之定量分析,邁進智慧診療領域。
影像導引超音波溶脂系統—非侵入性治療、讓妳輕鬆FIT不煩惱:
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調查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醫美療程、設備及產品市場規模約57.9億美元,預估到2022年為87.9億美元,成長53%。工研院看準此醫美商機,研發「影像導引超音波溶脂系統」,除了能以非侵入性的高能超音波進行溶脂治療,以熱能使膠原蛋白收縮、形成拉皮效果,並可讓醫師在施行手術時,透過影像掌握皮下脂肪狀況,藉此調整超音波探頭聚焦深度,針對不同脂肪層來溶脂,目前已與瑞傳科技簽訂先期技術授權,讓你輕鬆fit不煩惱。
細胞試量產平台—再生醫學利器、助毛小孩再趴趴走:
許多慢性疾病隨著老化而增加,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高於65歲的高齡人口達6.2億人,預估到2030年年增61.8%到10億人;隨著像阿茲海默症、骨關節退化、黃斑部病變、攝護腺肥大等老化病症人口增加,導致醫療照護支出負擔提升。工研院長期以來深耕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不但研發高效增殖人類間質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基,調配出讓細胞生長大又壯的黃金比例;近年來又研發了讓細胞穩定成長、大量繁殖的細胞反應器,可繁殖品質穩定、數量足夠的細胞,因此如今已成功應用於20多例臨床寵物案例,成功讓毛小孩重新趴趴走,未來可望應用於人體,搶攻2020年全世界再生醫學市場新台幣兩兆元商機。
除了上述亮點技術,還有「標靶藥物傳輸平台」、「個體化腫瘤分子實驗平台」、「細胞免疫治療前瞻技術」、「智能化射頻熱消融腫瘤治療」、「免疫疾病植物新藥」、「眼藥水傳輸技術」、「皮下靜脈顯像用眼鏡裝置」、「模組式檢測診斷系統」、「小型化分子診斷系統雛形」、「3D列印植入式骨材」、「貼片式超音波心血管參數感測裝置」、「幹細胞試量產平台」、「高能超音波臉部拉提系統」、「手持式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技術」等技術,提供由個人出發、將單點式的技術提升到系統式的「系統化解決方案」,全方位守護國人的健康!
相關資料連結:https://www.itri.org.tw/c…/Content/NewsLetter/contents.aspx…
光學薄膜應用領域 在 劉夢熊 Lew Mon-hu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石墨烯革命助香港經濟轉型 核心技術獲得突破】
由於具有超強的導電能力,新型石墨烯電池有望將數小時的充電時間壓縮至不到一分鐘。英國科學家因成功分離石墨烯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有科學家預言,石墨烯這一「神奇材料」將「徹底改變21世紀」。而它也將改變香港的未來。
香港石墨烯製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1月22日,香港創新科技署正式批復中國香港科學家石墨烯研發團隊的資助計劃,支持其在石墨烯製造技術領域的突破與科技轉化。該研發團隊也計劃在香港創新科技署及生產力促進局的協助下,在3年內申請石墨烯新製造技術系列知識產權專利,並擴大應用新技術的生產,打造香港高新材料產業內的「石墨烯龍頭」。
香港回歸20餘年來,成功實現了經濟結構由傳統製造業向房地產業、金融業、航運業的經濟轉型。然而,隨著社會新型產業的迅猛發展,香港產業結構未能有所突破,核心競爭力明顯不足。因此,尋求新時期香港經濟轉型的新突破成為香港政府和廣大市民的熱切期盼。如今,香港經濟轉型終於找到 「突破口」。 2017年,中國香港科學家團隊採用「多相量子自耦反應法」製備石墨烯技術取得成功。同年9月,中國香港科學家團隊受邀參加在南京舉辦的中國石墨烯創新大會,並在會議期間召開發布會,首次向國內外全面介紹和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製備石墨烯核心技術,並被大會授予「石墨烯應用展區」金獎。石墨烯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將使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輿論新熱點,實現香港期盼己久的經濟轉型新突破,提升香港核心競爭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獨特地位、獨特優勢。
與現行市場同級產品相比,售價可便宜90%
石墨烯是一種可以廣泛應用於現代工業的新型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科學、微納米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光明前景,被科學界譽為「21世紀的革命性材料」。石墨烯被我國列為新材料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
石墨烯科技為何與香港經濟轉型扯上關係?原來,全世界、全中國的石墨烯的製備都碰上「瓶頸」,就是在實驗室提取石墨烯的方法成本昂貴且產量稀少,不足以應用於廣泛工業生產;而可以大規模生產石墨烯的「氧化還原法」卻大量消耗強酸、強鹼,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在石墨烯製備業者大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之際,中國香港科學家團隊在獅子山下群策群力、埋頭苦幹,在「物質電子相位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發明了「多相量子自耦反應法」,創造出世界上第一條石墨烯智能生產線,每條自動化生產線年產達100噸,且毋須強酸強鹼,實現零排放、零污染、低成本、大規模生產出高純度、晶格穩定的石墨烯。對於在市場上以「克」論價的石墨烯而言,這一重要發明將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與現行市場同級產品相比,售價可以便宜90%。打個比喻,香港科學家首創的石墨烯生產線生產的「麵粉」價廉物美,抓住了「源頭」,「石墨烯+」應用的各類「麵包」、「餅乾」、「蛋糕」、「杯面」等中下游產業、產品自然「綱舉目張」。
香港眾多手機、電動車電池、計算機、電容器、塗料、纖維、濾波音響系統、機油、太陽能薄膜等企業結合功能性石墨烯新材料後,核心技術將得以升級換代,競爭力突飛猛進,便可「石頭成翡翠」;即使造紙業、電鍍業等高污染傳統製造業,也可以應用石墨烯科技作污水處理而由「夕陽」變「朝陽」,「一馬當先,萬馬奔騰」。香港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經濟轉型便真正落到實處!
打造石墨烯科技企業「航母戰鬥群」
正如國家領導人所講,「核心技術,國之重器」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香港科學家發明團隊將立足香港,進一步利用香港的科研優勢及人才優勢,持續推動石墨烯技術的研發工作,配合香港特區政府輔導青年就業政策,培訓立志科技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和年輕人,待他們掌握相關原理和技術後,協助他們創業、就業。
此外,香港石墨烯科技創新研發團隊還將與內地相關產業緊密合作,計劃向全國數十個石墨烯產業園進行標準化生產線推廣,實現全國石墨烯無污染、低成本、大規模生產;積極探討扶持香港石墨烯上、中、下游企業的發展,並作出系統的、具前瞻性的政策規劃,在可能條件下,將石墨烯上、中、下游企業從研發到應用集中安置到科學園或未來的河套地區,令石墨烯產業配套成龍,向縱深發展;協助石墨烯國際產業聯盟落戶香港;制訂招攬國際、國內石墨烯科技專才來港服務的「專才計劃」;支持「香港經濟轉型由夢想到現實——石墨烯新材料革命高級研討會」在香港召開,大力推廣石墨烯科普教育。
我認為,未來,應充分發揮香港國際金融服務中心作用,高效打造石墨烯科技企業「航母戰鬥群」,利用技術密集加資本密集優勢對國際、國內石墨烯最新科研成果展開收購合併,並吸納其人材,為我所用,令香港成為石墨烯科研產業中心。同時,應加快香港廠商「石墨烯+」的核心技術升級換代,提升香港「金融+科技」的核心競爭力。為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地位做出貢獻,以實際行動落實「核心技術,國之重器」的戰略決策。
總的來說,由中國香港科學家發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墨烯生產製備技術為引領的新材料技術革命,既是「一國兩制」優勢的體現,也是香港經濟轉型的新突破、新契機。
劉夢熊
原文:https://bit.ly/2Nyka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