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A在美國的大學讀歷史系,他的戰史教授曾經說:
.
「現代戰史學者的養成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過去是把一個大學畢業生空投去越南叢林,只讓他帶一挺M-16步槍,讓他一個人在那裡生活一個禮拜。
.
如果他能撐到那個時候還活著,那麼他對於戰史研究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
吾友B:現在它們在登入大學前已經被COD荼毒了,應該不少人以為被掛了等重生就好吧?
為了不污染各位的眼睛與過節的興致,所以中秋節網上休戰四天,今天零時開始恢復正常狀態,接下來要說的,可不是什麼好話⋯
前情提要:
幾天以前,一堆覺青在那靠北說他們的愛國心不容質疑、要熱血上戰場抵禦外侮,於是我發了一篇文被某個法國佬轉去就炸鍋了⋯
身為上過戰場的「老灰仔」,我只是質疑你們眼高手低的能力而已,那些人說有心學戰技卻不知哪有門路作為自己的辯駁,頓時我露出老司機般的微笑⋯
覺青世代是在網路世界跟電腦鍵盤前長大的,居然有無法google到的資訊?就別裝清純了啦,台灣雖然槍枝在民間不普遍,但也還不至於是完全軍事沙漠,民間軍事技術訓練機構也還有好幾家,都還頗有名的,專業人士會去的可不是只是去參加生存遊戲社團那種程度,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人家提供技術可不是免錢的,如果連出點錢投資自己的腦袋都不願意,那我看還是少嘴自己有能力殺共匪的好⋯
如果拿不起槍,那救命於水火間也是種能力,但你們幾個有學過EMT的技術跟拿到執照?別跟我說這些東西學不了~這都還只是民間版本的急救入門而已,它雖然跟軍方的TCCC 有所不同,但如果你完全沒有自救互救的概念時,它是最簡單也最快建立基本能力的方式,簡單到你自己看書練習,甚至外科出身的學長都能夠教你,這麼簡單的事你做不到?那還嘴什麼愛國?你們只有殉國的份啦⋯
關掉手機與網路你可以活多久,戰爭開始後這兩樣東西馬上就會走出你們的生命之中,到那時你們要怎麼去跟周遭的人保持聯絡呼朋引伴?在手機不普遍的時代,有一群人專門玩無線電,它們有能力架設電台,跨縣市通話並且保持聯絡,訊息傳遞堪比現在的光纖網路,這群人曾經被叫做「火腿族/香腸族」~會這門技術的現在應該都是4、50歲的老灰仔了⋯可是,在你們嘲笑老人很廢的同時,有沒有人去發掘這些老人身上的東西其實也是一門你連想都沒想過的軍事技能?這人也許是你家隔壁住的計程車司機伯伯,有時間嘴找不到人可以學,怎不先看看你周圍有什麼可學的?
愛台灣必先了解台灣,出了自己住的地方方圓五公里外的世界,你對它了解多少?台灣的公路網從A-B點實際要多久,沿途的可能的補給點為何,有無替代道路?這些很基本的概念有嗎?每個海岸的潮汐變化是怎麼個變法?山區的大小路徑跟水源地你做過多少功課?有實際去走過嗎?會用指北針跟看等高線圖來定位自己的位置嗎?懂得看雲霧變化來判斷天氣嗎? 甚至是登山隊路徑的規劃與管理,飲水糧食的控管與計算,這些都是善用地利、陸地導航與行軍上的技術,有認真的去學過嗎?這些入門的東西稍微有點經驗的專業人士都可以教你怎麼做,可能你家隔壁那個退休的阿嬤都能略為指點你一二,就因為她常跟著老人會去爬郊山⋯⋯
好啦,我承認這個比喻是誇張了點,但是那些作戰用的技能就是原始生存的技能而演化出來的,這些基礎都弄得精通了,稍微變化的軍事技術再來精進也不會太難,重點是你一定要去動手實作與練習,這些技術沒有一樣是你在民間學不到的,只是差別在於有沒有那個意願,如果沒有意願也不想花時間精力金錢的那就別嘴,旁邊洗洗睡了⋯
當廢柴沒有什麼不對,但當廢柴又喜歡嘴自己的愛國心旺盛那就是讓大家繼續好好的嘲笑霸凌一番而已~
#來人啊餵公子吃餅
#這些餅夠噎死你了
光世代跟光纖一樣嗎 在 陳心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畢業之前》陳心遙
《信報》2018年10月3日《視線所及》專欄
香港教育其實都幾成功;如果成功等於將一啲諗法印喺學生個腦入面。
講真,我覺得而家嘅學生比起我哋叻太多。小小年紀就十八般武藝,讀嘅課程要比我哋艱深。我見過一個6歲小朋友玩緊個「看圖學英文」嘅App,嗰啲單字我都唔係全部識。好多小朋友連母語都未講好,就學緊中學大學嘅英文、數學,或者連大人都唔理解嘅時事「常識」。
好多做咗家長嘅朋友都唔係唔明:「揠苗助長」對子女一啲好處都冇。但大家都話:個個都係咁做嘅時候,如果你唔係咁做,子女就會連一間好啲嘅小學都入唔到,入唔到一間好啲嘅小學就入唔到一間好啲嘅中學⋯⋯餘此類推⋯⋯咁就一世㗎喇。
當學業成績等於一個小孩子一生前途,而由校長、教師,到家長到小孩子都默認呢個原則之後;操控學校讀啲咩嘢、點畀分嘅人無形中擁有至尊無上嘅權威;然後出糧畀呢啲人嘅人就堪稱係上帝喇。
中學時候會偷偷走堂,梗係唔啱啦;代價係錯失咗好多應該學好嘅知識。但唔走堂都唔代表會聽書;只係被動地服從一啲畢業嘅要求之嘛。
到咗大學,冇人會點名,反而唔會成日走堂,尤其係自己選修嘅學科。興趣所至,交咗學費,走堂反而係蝕底。
至少,我覺得讀中學同讀大學應該有啲唔同,唔理個課程係咩級別。真實嘅世界,除非係醫護法律工程呢啲專科,佔咗大半嘅工作其實都同學歷無關,但同知識、能力有關。上晒堂畢晒業都唔代表有知識、能力,咁走唔走堂又有咩關係?所以當遲大到、或瞓咗大半堂嘅同學,好緊張咁埋嚟追問我點咗名未,我都覺得十分之無奈。
以前個法則係咪真係追唔上時代,所以要淘汰呢?大學還大學、理工還理工,唔想返學讀書就跟師父做學徒,邊做邊學,一樣係搵到食而值得尊敬。問題只係以前香港一早被灌輸咗:「入大學係天之驕子」、「工字不出頭」嘅想法,搞到個個追大學之名而不求大學之實。今時今日,將成個學徒制搬咗入院校入面,好似用「學歷」去斷定學生有冇「資格」就業,又合乎社會嘅真實嗎?
一街都係車,一天都係飛機,一地都係光纖;早早認清呢個事實,即使無力抗議,都可以審時度勢,及早發現下個世代真正應該學嘅技能同知識,唔會再花時間去學永遠唔會用嘅生字,同埋去記上網撳兩撳就知道嘅偏僻冷知識喇。
最後,2+2=4。如果要計錯先可以畢業,記得教佢哋畢業之後都要記得番個正確答案啦。
#畢業之前 #教育 #信報 #陳心遙
光世代跟光纖一樣嗎 在 Yutopi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管,星期天晚上逼你們聽我說話。
這陣子我想起了一部電影,「S1mone」,中文翻譯是「虛擬偶像」,由Al Pacino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教父男主角(年輕的那個)主演Victor,他是一位過氣的導演,因拒絕被時代所遺棄,而製造出來這位名叫席夢霓的虛擬人物。他用盡全力創造出了一個完美的角色,用盡辦法讓如夢似幻的她彷彿是著真實的人物,厲害到甚至讓這位席夢霓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Victor很快的便被這樣的壓力擊敗,決定毀掉這樣一個角色,他讓席夢霓開始出現些脫序的行為,想不到人們居然因為這些「人性化缺陷」而覺得席夢霓真實存在,多諷刺啊!至於結局是怎麼樣子,我想還是讓沒看過這部電影的讀者好好的去感受一下,這部片子的真實,以及片尾的唏噓,抑或是戲謔。
我身在一個「i」世代,也就是將「我」放到最大的千禧世代,這個世代讓每一個願意做自己的人,能夠很快的得到注目、觀眾,甚至是掌聲。曾經我運用這一點,在網路上企圖將自己營造成一個「虛擬偶像」,追求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幻化成彷彿是自己生活中每分每秒。我必須承認,「部落客」這種生態之所以能在20年間紅透半邊天,多半是我們「i」世代在作祟。
那天在導覽場內,我自己在導覽吳季璁的作品時,語帶踉蹌了一番,他將電子相框放在Lady Dior包裡,將他發出的光芒透過光纖延展,讓白色的軟羊皮包在黑暗中有如煙火般耀眼。但他這項作品的意義,其實是在探討我們儘管外表再光鮮亮麗,照片拍得再美,當關上燈、拿走我們的數位相框時,還剩下什麼?
必須承認,我歇斯底里了很長一段時間,任由情緒支配自己的好勝心,不斷的追求作品、追求場面、追求做一個不一樣的人。我將自己困在「我」裡面,不斷的爆發,不想,有時被爆發傷到的還是自己,我大談追求理想,大談失戀,任由各種心情帶領著自己的靈感,時而無病呻吟,博取同情。不過在此我也不覺得這是什麼過錯,我們身為人,時不時必需面對自己的黑暗面,再獲得成長。(只是做法比較極端了點)
去年底我再度開始為別人工作、與團隊合作,中間當然經歷了不少挫折與改變。而我終於開始了解,放下心中的那個「我」,去聆聽與配合他人的需求,反而讓我變成一個不再是吶喊著快樂,而是真正滿足的人。就像那天在Yutopia讀者專場裡,我很真心地想把自己對這個展的心得感想,傳達給來到現場的眾多讀者們一樣,我發現讓自己「擁有」的那種清高都不算什麼,能夠將訊息傳遞給更多人,才是幸運的。
我不知道看著這篇文章的你,是在哪個階段開始看我的文章的?是獨自在異鄉闖蕩時,還是失戀情緒化時,還是自然而然地就從朋友那看到我了?其實都沒有關係,因為每一個階段的Yutopia,都是最真實的我本人,只是我也一步步地在學習,一點點的在成長(速度不快就是了)。「虛擬偶像」從來不是我想做的,相信前幾天來參加專場的朋友,應該有感受到不論在IG、FB甚至是我各處的文章中,跟在場的我,都是同一個人吧?都是跟在場大家一樣的,一個「人」。
所以我期許自己不再刻意營造,或是苦苦追求什麼,學會喜歡跟接受每一個階段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人生,以及接受不完美人生中的樂趣,偶爾出頭、偶爾出包,都挺有意思的。
唯一不變的是我知道自己屬火、屬龍,火可以摧毀一個文明,卻也能是維繫生命不可或缺的能源,龍可以張牙舞爪也跑去摧毀一個文明,但也可以是金龍出雲、紫氣東來的福相。
---
每週一晚間不能缺席的冰與火之歌,你看了嗎?
第七季第二級,High Garden的Olenna Tyrell對我實在不想把她頭銜講完的龍之母Daenerys Targaryen說:You're a dragon. Be a dragon.
雖然我只是一個Mother of cat,我也會好好的 Be a dragon.
Photo by Riema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