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熊御宇拍攝分享他收藏的高速公路回數票證與繳費證明單,你有關於高速公路收費的回憶嗎?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臺灣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國道1號)在1974年7月29日通車(三重交流道-內壢交流道路段),其於興建時即規劃為收費公路,並採取主線栅欄式人工(計次)收費方式,在1974年7月30日啟用第一個(泰山)收費站,開始向用路人收費。
1983年2月推出不找零車道,1996年12月推出回數票專用車道,平均讓每部車輛持用回數票繳費過站的時間縮短為約3.7秒,每車道每小時可通過900餘輛,雖已至人工收費作業效率之極限,但仍無法滿足更優質收費效率之需求。
另在計次收費時代,高速公路全路網合計設有23處人工(計次)收費站:
國道1號有11處收費站(汐止、泰山、楊梅、造橋、月眉、后里、員林、斗南、新營、新市、岡山)
國道3號有11處收費站(七堵、樹林、龍潭、後龍、大甲、名間、古坑、白河、善化、田寮、竹田)
國道5號有1處收費站(頭城)
車輛過站時由收費員依車種不同收取不同費率之通行費,此種過站計次收費方式,常受限於土地取得、道路線形等問題,致使各個收費站之距離不一;且因收費站多設置於郊區,使得高達65%的行駛高速公路都會區路段之用路人均未過站繳費,而其餘35%之中長程旅次則會經過收費站繳費,如此並不符合公平付費原則,導致既有計次收費制度遭到用路人的挑戰。
唯有提升轉換實施結合電子、電腦與通訊等新科技技術之自動化電子收費,方能突破達到無須停車、無現金之收費服務。
為落實付費公平性及一致性,以回應用路人之期待,避免收費制度瓦解,交通部高速公路局開始規劃將計次收費轉換為計程收費,並為減少收費人力及收費站之用地,研議導入電子收費(ETC)替代人工收費,並藉由自動化收費提升高速公路收費效率。
另為順利推動及提升行政效率考量,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於2003年以BOT方式推動電子收費(ETC),提出「徵求民間參與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建置及營運案,委託民間廠商建置及經營電子收費(ETC)系統,欲借重民營公司創意及效率,加速整體計畫推動。
電子收費屬於新的繳費方式,為使民眾逐漸接受及適應,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規劃採兩階段方式轉換,於2006年2月先導入計次電子收費與人工收費併行,使用路人逐漸了解新的繳費模式,等到ETC利用率上升及民眾逐漸熟悉電子收費後,再於2013年12月30日將「計費方式」由固定費率之計次收費,無縫轉換為按行駛里程計費之計程電子收費,前後以10年時間推動電子收費政策與溝通,成功達成「走多少、付多少」之公平付費理念。
高速公路收費大事紀:
1974年7月30日,泰山收費站配合三重中壢段通車開始收費,為第一個開始收費的收費站,除現金外並收回數票,費率小型車15元、大貨車20元、大客車及拖車30元。
1978年10月31日,國道1號全線通車。
1981年6月1日,啟用軍用、郵用票證。
1981年7月26日,首次調整費率小型車25元、大貨車30元、大客車及拖車40元。
1982年8月,實施購買百張本回數票95折優惠措施。
1989年9月1日,全線設置小型車不找零錢車道。
1991年9月1日,再次調整費率,小型車40元、大貨車及大客車50元、聯結車65元。
1996年12月1日,全面實施回數票專用車道。
1998年1月,汐止收費站實施南下免收費。
2000年10月,七堵收費站北上單向開始收費。
2004年5月,榮獲行政院頒發「績效卓著」獎牌。
2006年2月10日,啟用計次電子收費(ETC)車道,人工及電子收費併行。
2006年9月18日零時起,國道5號頭城收費站於開始收費。
2013年12月30日,計次人工及電子收費轉換為全電子計程收費,高速公路計程收費正式上路;既有的收費站全數停用,改為RFID標籤(eTag)及車牌辨識方式收費。雖然收費站隨即遭到拆除,但有3個收費站的部份站體被保留下來作紀念,分別是國道1號的泰山收費站和國道3號的大甲收費站、田寮收費站。
2015年8月31日,高速公路局榮獲國際橋梁隧道及收費公路協會(IBTTA)2015年收費系統-服務及推廣類卓越獎及首獎(Present Award)。
2017年11月3日,高速公路局榮獲財政部106年第15屆金擘獎「政府機關團隊獎-特優獎」
2018年7月17日,提供通行費繳費平信通知改寄電子帳單服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懶錢包 Lazy Walle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喜歡影片?訂閱YouTube ▸▹ https://reurl.cc/XXkNb3 想認識更多摳摳?追蹤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helazywallet/ 生活省錢資訊?鎖定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
元大委託成功 在 M i n 理財生活札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玉山證券 x 股票e指存,「定期定張」每月存股投資好幫手,讓你一直存好股!
✅股票e指存詳情:https://bit.ly/2YdXWte
.
想每個月存股票,除了利用定期定額零股方式外,還有另一個方法,那就是「定期定張」存股,定期定張顧名思義就是約定好買入時間、合適的委託價格及張數,時間一到就自動成交,「定期定張」存股的功能,跟定期定額投資零股一樣,都有平均投資成本、發揮複利效果的優點👍
.
因金融股價格較親民、每年穩定配發股利,所以利用「定期定張」的方式,長期投資金融股,真的是個不錯的投資選擇,共提供16檔,有彰銀(2801)、中壽(2823)、華南金(2880)、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開發金(2883)、玉山金(2884)、元大金(2885)、兆豐金(2886)、台新金(2887)、新光金(2888)、永豐金(2890)、中信金(2891)、第一金(2892)、上海商銀(5876)、合庫金(5880)等股票可供申請💯
.
利用「定期定張」存股,每個月用穩健的價格定期買入台股,讓投資變的輕鬆又簡單,也可透過長期投資讓財富像滾雪球越滾越大,理財投資真的一點都不難,重點還是一句話「努力工作、努力存錢、努力創造被動收入、簡單投資」😀
.
玉山證券 x FugleTrade富果帳戶,讓年輕人也能自信投資 (內附讀者Fugle開戶優惠,8月份新開戶成功抽2本理財書活動持續中....)
✅Fugle富果帳戶詳情:https://pse.is/R4A2S
✅Fugle富果線上開戶:https://bit.ly/3ca2eXA
.
#歡迎按讚及分享 #玉山證券股票e指存
元大委託成功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開就中!歷久不衰的銷售利器:瓶蓋附獎】#瓶蓋附獎 #還有剪鋁箔包截角
#報時光閱讀專題 #考究歷史
圖:「瓶蓋附獎」拉抬飲料銷量,各家飲料公司也紛紛推出瓶蓋贈獎的活動,搶攻飲料市場。
來源:聯合報
原文刊登於 2019-09-29 聯合新聞網-報時光閱讀專題 https://reurl.cc/7Xvedk
【文/簡單】你聽過「踢瓶蓋」嗎?今年夏天IG上掀起一股「踢瓶蓋挑戰」(#bottlecapchallenge)的熱潮,全球大咖明星紛紛加入這場戰局,而臺灣也有政治人物跟上這股潮流,不約而同在網路上秀出自己「踢瓶蓋」的影片。姑且不論他們是搞創意地用光頭開瓶蓋,還是使出「有影腳」浮瓶蓋,大抵成功引起話題。「瓶蓋」,原本只是瓶罐包裝不起眼的一部分,今年夏天頓時成了個人行銷的最佳備品。
事實上,利用「瓶蓋」達到吸睛的宣傳手法,在臺灣早有先例,只不過,那時的瓶蓋之所以受人矚目,都是為了推銷商品而非人。為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開瓶有獎」、「瓶蓋附獎」正是各家飲料和啤酒廠商最常使用的銷售利器,時至今日,歷久不衰。
#驚喜就在瓶蓋裡
早在1929年,臺灣還是日本統治的時候,油尼翁啤酒(ユニオンビール)就首開先例舉辦「王冠景品付賣出」的行銷方式,意思是在瓶蓋上附有獎品或獎金來刺激買氣,獎額從五十錢、一圓、三圓、十圓到五十圓不等,當時的報紙一份還不到十錢。這種「驚喜就在瓶蓋裡」的銷售手法,就是「開瓶有獎」的意思。
日治結束以後的1950年代初期,「瓶蓋贈獎」的銷售方式被延用下來。那時臺灣已有不少汽水品牌,不過,汽水的生產成本過高,使得售價不菲,當時一瓶汽水零售價約二元,這已是相當於一斤米的價格,對一般人而言可謂奢侈品。汽水廠商不得不想方設法來促銷,於是,「瓶蓋贈獎」重出江湖了!帶起這波風潮的正是你我熟悉的老牌汽水廠——「黑松汽水」。
1953年4月,黑松汽水率先在報紙刊登獎額廿萬元的「瓶蓋附獎」廣告,計有一萬元、一千元、五百元、一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一元與五角等九種獎額,活動時間從四月初到該年年底。(〈一斤米一瓶汽水 談本省汽水業的產銷〉1953.04.28《聯合報》5版)。
然而,一個月過去了,從4月初黑松公司在報紙刊登廣告以來,連五角或一元的小獎都未曾聽說有人中獎,直到5月,基隆、臺中等地才陸續傳出得獎消息。
不知當年的財庫方位是不是位在北方,黑松「瓶蓋附獎」活動的第一個萬元大獎落在基隆,是由基隆市信二路九十號的信美商店所開出,中獎人是住在附近的林姓居民,僅購買兩瓶汽水即獲得高額獎金。(〈基一市民幸運 購買黑松汽水 中獎金一萬元〉1953.05.28《聯合報》5版)時隔一個月半後,第二個萬元大獎由瑞芳鎮金瓜石當地二名礦工購買三瓶汽水獲得。(〈金瓜石礦工 購黑松汽水 獲獎一萬元〉1953.07.16《聯合報》5版)一萬元的獎金在50年代初期到底有多高額?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1953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為新臺幣2,481元,因此萬元大獎可是一般民眾整年薪水的四倍之多。而且,兩個萬元大獎的得主都只買了區區數瓶即中大獎,看來中獎還是要有運氣。
#小瓶蓋立大功
也許是黑松舉辦「瓶蓋附獎」活動後銷量大增,不少汽水廠商依樣畫葫蘆推出同樣的活動,例如環箭、永安、九扇等汽水品牌在1953年相繼舉辦類似贈獎手法促銷,大涼、華香及掬水軒等汽水廠也在幾年後陸續跟進。到了1960年代,汽水市場更加競爭,像是與美國技術合作的榮冠汽水,以及對衛生和品質要求嚴格的蘋果西打紛紛打響名號,可口可樂也在60年代末期進軍臺灣汽水市場,使得飲料業的競爭益加白熱化,逼得本地汽水品牌「七星汽水」在1967年祭出「瓶蓋附獎」來重振聲威。(〈喝汽水的門檻經〉1967.05.02《聯合報》3版)
「瓶蓋附獎」行銷法有多受商家和消費者青睞?我們可從報紙投書一窺端倪。1972年,聯合報刊出一則會計師的投書,其中一段文字提醒:「目前飲料業瓶蓋附獎,百貨業對號(色)還本,電視業猜謎給獎等,甚為風行,未知有無依法扣繳百分之十(外國人則為百分之十五)?應請留意,以免受罰。」(〈所得稅扣繳辦法修正〉1972.08.21《聯合報》9版)
即使進入1980年代,報章雜誌依然不時出現汽水廠商「打開瓶蓋就可兌獎」、「開就中」的廣告;活動辦法也不斷推陳出新,除瓶蓋印獎金額度外,還變化出收集瓶蓋墊貼在贈獎卡上寄回廠商即可參加抽獎;獎項也從現金增加了如機車、冰箱、電視機、電扇、精緻玻璃杯、扇子、造型橡皮擦等各式大、小日常生活用品。可見得這股「瓶蓋」風潮從50年代吹起後就未曾退燒。
「瓶蓋贈獎」的旋風後來也席捲啤酒業。1999年政府開放民間成立公司產銷菸酒,菸酒公賣制度走入歷史;2002年臺灣正式加入WTO,臺灣啤酒市場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傳統臺啤不得不在行銷上下猛藥。2003年,公賣局改制的臺灣菸酒公司推出「開蓋有獎」,頭獎獎金高達十萬元,二獎一萬元,三獎一千元,以及「再來一瓶」的普獎。日治時期的啤酒「開瓶有獎」促銷活動,相隔近一甲子後復燃。
#幸運財主變苦主,哭笑不得
然而,這個號稱有千萬元獎項的活動,卻引發當時臺南南化鄉公所秘書林榮財抱怨中獎率太低,認為臺灣菸酒公司如果有心回饋消費者,應該要提高中獎機會。原來是林榮財在一次參加婚禮喜宴的場合中,一口氣開了二十箱約二百瓶的金牌臺灣啤酒,卻連一個「再來一瓶」的瓶蓋也沒有,都是「銘謝惠顧」,全部摃龜。(〈臺啤開蓋獎 席開兩百瓶 摃龜〉2003.07.24《聯合報》B4版)
但是,當年臺灣菸酒公司在活動告一段落後清點普獎「再來一瓶」的中獎瓶蓋,發現將近一萬兩千個瓶蓋的印刷字體較平滑,經鑑定後確定遭偽造,損失達五十多萬元。相較起林榮財不受財神眷顧的悶,那一年舉辦開瓶兌獎的臺灣菸酒公司似乎才是活動中的最大苦主。(〈臺啤兌獎瓶蓋 發現萬餘造假〉2003.10.21《聯合報》A8版)
不論是汽水還是啤酒的「瓶蓋對獎」,開瓶後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也有人以為自己鴻運當頭開心領獎,孰不知禍福相倚。苗栗曾經有位民眾與朋友相約到冷飲店買汽水,開瓶後幸運中了五百元,於是被同行友人揩油請客喝酒慶祝,沒想到最後結算酒錢六百多元,反倒貼了一百多元,將近當時一般人半個月的薪水。(〈得獎・焉知非禍〉1953.06.23《聯合報》4版)
報紙上也曾有讀者投稿分享自己哭笑不得的瓶蓋抽獎經驗。該名讀者表示自己長期熱衷於抽獎活動,有次參加瓶蓋抽獎被通知幸運中了「特獎」,然而當時人正在國外出差,於是委託退休閒賦在家的父親代為前往領獎。父親搭了兩小時的公車好不容易到達位於工業區的汽水廠,然而,當他見著獎品時差點沒暈倒,原來所謂的「特獎」是——瓶裝汽水三大箱。老爸爸一個人無法將「特獎」搬回家,只好自掏腰包請計程車幫忙運載,而且因為計程車行經高速公路收費站,連過路費也要他負擔。老爸爸領完獎後滿腹委屈地告訴中獎人再也不要叫他去做這種苦差事。(〈我中了特獎 獎品讓人昏倒〉2004.12.17《聯合報》E6版)另外,也有抽獎抽上癮且獲獎無數的大學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家中有一塊空間專門搜集各種瓶蓋,也有過為了提高中獎機會,在一個星期內狂喝二十瓶汽水,最後獲得的獎品居然是——兩箱汽水,結果不禁令人傻眼。(〈抽獎達人 電視、旅遊全免錢〉2009.02.09《聯合報》B15版)
今年,可口可樂仍舉辦開蓋贈獎,在瓶蓋打上兌獎序號,推出贈送機票的活動,看來即使飲料的行銷噱頭日新月異,「瓶蓋附獎」、「開瓶有獎」似乎依舊是飲料和啤酒商行銷人員的最愛,而許多「賭性堅強的消費者也熱衷此道。炎炎夏日,下回打開瓶蓋「咕嚕!咕嚕!」大口喝完沁涼的飲料或是啤酒後,千萬別急著把瓶蓋丟到回收桶或垃圾桶內,這個「舉手之勞做環保」的動作,可能把財神也一併扔了,因為大獎就藏在瓶蓋內!
#報時光專家文
#報時光UDNtime
更多報時光閱讀專題:https://reurl.cc/7Xvedk
元大委託成功 在 懶錢包 Lazy Walle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喜歡影片?訂閱YouTube ▸▹ https://reurl.cc/XXkNb3
想認識更多摳摳?追蹤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helazywallet/
生活省錢資訊?鎖定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helazywallet/
0難度!用台灣ETF買下全世界「年賺19.7%」 這4檔超人氣|懶錢包LazyWallet
想投資五大洲、三大洋的好公司,擔心複委託太貴,又怕海外券商倒閉,其實在台灣只要靠ETF就能輕鬆買下全世界,0難度超簡單!
複習 一檔ETF買下全世界|
✦只用1檔ETF就買下全世界 年賺10.7%「海放台股」!?
https://youtu.be/B60qDy7IcOY
更多ETF投資|
✦高股息≠高報酬!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元大中型100「PK解答」
https://youtu.be/z1A_uEfF-84
✦存股ETF「多1步驟」才會成功 1天投資30元…65歲資產6000萬
https://youtu.be/QAQ8elK2Wcc
✦我的ETF存股實驗!無腦買台灣50「定期定額12個月」
https://youtu.be/qhB_LTcXlug
-
▎More 懶錢包Lazywallet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helazywallet/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helazywallet/
▎合作邀約
MAIL / thelazywallet@gmail.com
#etf #投資全世界 #美股 #陸股 #台股 #富邦上証 #元大S&P500 #無腦投資 #懶人理財 #懶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