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隨著學習知識變多,寶皇慢慢知道世界上有不同國家,而疫情的關係也教導病菌的存在,因此就開始找尋相關科普教具,讓他可以更具體、有趣的認識世界地理&微生物概念,所以特別找了有語音導覽的地球儀&適合幼兒使用的顯微鏡,讓教學具體又豐富喔! 💜詳細圖文:https://bit.ly/2Kai2Rn ❤️優惠團...
傳統地理資訊 在 TopGear HK 極速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十二隻恐龍去跑山🎶 齊乘坐旅行車出發了🎶 ︳
時下流行山系,平治啱啱就推出C-Class All-Terrain,係繼E-Class之後品牌嘅第二部全地形型號。新車當然標準配備4MATIC四驅系統,離地距較普通版增加40mm,採用加大嘅轉向節同輪圈(由17到19吋任君選擇)。廠方表示呢啲設備係針對鋪裝比較差嘅路面 (即係off-road啦),不過就冇E Class版本嘅可調式氣壓避震,而係用番傳統懸掛同彈弓。
新車配備咗電動tow bar同拖車穩定系統,仲有電子輔助泊車,方便車主拖住架旅行拖車去玩都唔會「呢咁hea」。駕駛座嘅12.9吋電子錶版內有一個越野menu,提供傾斜角、轉向角度同地理資訊等數據。動力配置方面,有得揀配有48V Mild Hybrid 嘅254匹2.0 Turbo電油引擎同261匹嘅柴油引擎。
睇埋車身,車頭見到裝有保護底板嘅全新頭泵把設計,尾泵把、側裙同輪拱變曬啞黑色膠件。唔鐘意咁膠?拎出荷包選配Night Package就可以將啞黑表面變成亮黑。
廠方表示,新車暫時仲係歐洲限定,連英國都唔會有住。喂喂喂,查實會唔會考慮引入香港呢? 你知啦,香港啲路鋪裝又咁「優質」,話唔定可以殺出一條血路!
#MercedesBenz
#CClass
#AllTerrain
————————————————
Web - www.topgearhk.com
YouTube - www.youtube.com/c/topgearhongkong
電子雜誌(網站及iPad版)- bit.ly/3mF2yDD
電子雜誌(Android版)- bit.ly/32a2LVO
傳統地理資訊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東京奧運選手旁的未來科技!沒有觀眾的國際盛會,日本如何靠科技刷滿主辦方的存在感?
#StartYourImpossible的豐田汽車
#從汽車企業轉型成移動解決方案的Toyota
東京奧運最大贊助商豐田汽車Toyota雖然取消所有與奧運相關的電視廣告,但旗下電動自駕車e-Palette依然穿梭於此次比賽場館、新聞中心和選手村間。
電動自駕車e-Palette被Toyota稱為全新的移動平台,車內並沒有方向盤和駕駛座等手控裝置,完全靠程式設定操控,由氫、氧化學作用產生動力運行的全新燃料汽車。
Toyota開發自動運輸管理系統和任務分配平台兩套系統,強調即時服務,多輛e-Palette會根據事先的設定運行,但當車輛故障或是候車人數增加時,系統可調度新的車輛替換或前往目的地。
寬敞的車內空間,設計對開式自動側滑車門和低地板,友善無障礙服務。配有雷射雷達偵測器和短程雷射雷達感應器,從車身200公尺內的大型障礙物,到近距離的行人都能偵測,且每輛車都配有專人遠距監控,藉由系統和人工的雙重保障,避免有些微差錯。
e-Palette在疫情下,致力實驗各種無人車商業化,例如將車內改成儲物櫃規格,解決送貨司機短缺與降低人與人接觸的風險;或是直接將車廂改裝商店,直接點到點到各個區域營業活動,同時串連地理特性與購買行為的交叉資訊,成為未來可運用的商業數據。
👉 Toyota e-Palette 的試駕和未來應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bjxz6tnrI
#2020東京奧運機器人計畫
e-Palette外,在昨日美國對戰法國的籃球比賽中, Toyota也展出投籃機器人CUE三分球的命中率,機器人科技也佈局在此次的2020東京奧運,例如:撿拾場邊器具的搬運機器人,協助在場殘奧選手的服務機器人。
Panasonic提供的機器人裝置,則是像輔助服,配置在工作人員身上,減輕長時間的體能負擔,以維持更靈活的工作效率。
#傳統與未來交叉的選手村
在涉谷的居酒屋曾遇到兩位阿姨,熱情地協助英翻日給店家,當時還沒遭受疫情影響的我們,為了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乾杯好幾次。
他們拿著桌上的便條紙,畫出1964年舊奧運場館的回憶、2020新場館的都市建設,以奧運選手村蓋在新舊交界處的東京灣,象徵一個∞的未來。
疫情迎來一場沒有觀眾的運動盛事,日本以機器人和資訊科技,在全球轉播與多國選手面前,逐日展現賽事科技的∞可能。
👉 投籃機械人在奧運亮相,從三分線投到中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zA_WO8jlw
🎉 舉重選手陳玟卉64公斤量級銅牌!
桌球教父膠著七局真的辛苦了!
👉【2020東京奧運專題】實際走訪過的那些東奧場館景點:https://ekangwoman.com/olympic_tokyo2020/
#2020年一起錯過的東京奧運
傳統地理資訊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隨著學習知識變多,寶皇慢慢知道世界上有不同國家,而疫情的關係也教導病菌的存在,因此就開始找尋相關科普教具,讓他可以更具體、有趣的認識世界地理&微生物概念,所以特別找了有語音導覽的地球儀&適合幼兒使用的顯微鏡,讓教學具體又豐富喔!
💜詳細圖文:https://bit.ly/2Kai2Rn
❤️優惠團購表單:http://bit.ly/39vkx9x
【會說話的地球儀】
中英雙語導覽⨯學習世界地理
‧台灣製造,點讀筆版中英發音地球儀
‧點擊國旗或土地,語音說明各國特色
‧學習世界地理、五大洋、七大洲
‧上下左右都可旋轉,觀看更方便
‧中英文說明書,收錄各國國旗及資訊
這款可點讀、語音介紹的地球儀,讓學世界地理變得更容易!
【團購說明】
(1) 團購時間:即日~1/19(二) 23:59結團
(2)付款方式:『轉帳匯款』或『信用卡』請於1/20(三)前完成付款。
(3)運費:uHandy顯微鏡商品,本島免運,外島一律運費收取100元;
地球儀由於材積較大,由工廠直接出貨,不計入免運門檻。地球儀本島運費一律加收運費$80元,外島不分金額一律為$280元。海外訂單請來信客服確認運費。
(4)出貨:本團為現貨團,預計在1/27開始出貨。全面使用電子發票,發票將於出貨後十日寄送至跟團Email。
(5) 重要提醒:
✦ 保固時間:一年(請保留購買證明如發票)
自購買後起算一年,明顯的人為損壞(如:大力摔落造成無法使用產品的損壞)雖然在保固期間,也不在保固範圍。
另,uHandy耗材亦不在保固範圍內 (圓形玻片、傳統玻片固定片、取樣及置樣貼紙,樣本收集冊和採樣工具組)。
✦ 本團商品均為公司貨,原廠新品瑕疵請在簽收日起七日內主動拍照並來信告知廠商。
#會說話的地球儀 #教具開箱 #自然科學
傳統地理資訊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sub_confirmation=1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異度空間恐怖AP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iyPZ3d_Fw&t=12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qxuCHq3Y&t=3s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我講 '香港' 10,000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uDe3QUfs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24小時內學印度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EmtyVK1BQ&t=55s
為何podcasts在香港不會紅
為何有聲書在香港不會紅
為何播客Podcast在香港不會紅 | 文化討論
為何播客Podcast在香港不能像台灣
為何播客Podcast在香港不能像台灣這麼紅
為何播客Podcast在香港不能像台灣這麼紅?
[陰謀論] 為何播客Podcast在香港不能像台灣紅得起?
The culture of podcasts
(Show unedited podcast intro)
這是我2015年英文頻道做的unedited podcast (無剪接播客) , 就是用這個跟了我5年的blue snowball麥克風錄10至20分鐘無剪接清談.
隨著我英文頻道2018年的jip埋 ‘無剪接播客’ 自然好快變成 ‘無人接播客’ 但近年在歐美, 最近甚至台灣也fan起這goo podcast熱潮. 著名podcast主持Joe rogan還以1億美金賣自己節目獨家版權給Spotify.
企業家Gary Vaynerchuk用Uber 比喻 ‘播客’ 的hing起: ‘方便.’ Uber當然令到叫車很方便. 但podcast方便之處就是吸收podcast內容養份同時可以分心做其他事情. 開車, 洗碗, 煮飯, 我自己會開podcast, 開風扇, 睡覺.
“Every youtuber has a podcast” 是外國youtube界笑話, 那為什麼香港本地podcast少? 現在香港Top 5的播客是: RTHK ‘講東講西’ BBC Cantonese radio ‘BBC Newsweek’ 共通點都是大傳統媒體公司的其中一個項目, 因為現在正在流行.
我不是在been底這些節目質素或本身機構. 但你看美國最有談話性的podcast是兩個美女做的 call her daddy或youtuber Logan paul常常請A片女星上節目可以知道podcast在國外已發展到一個尊sook的文化出來. 這整個是一個podcast節目的office.
consumer lifestyle: people’s methods of transportation (pace of driving versus quick transportation) 開始之前我要講明自己有短暫地住過香港但一定不是香港地理環境juen家. 但我熟悉的香港交通非常方便, 快jit. 相反外國公共交通效少和慢. 根據美國tung計, 22%的播客聽眾是開車時聽. (Show Steve Jobs podcast) 2008年podcast開始有人搞到2014年 ‘serial’ 這podcast跟當時車的連接性加強有相fu相sing的關係. 讓經典美國文化road trip加了一個聽podcast的元素. 而因為車程往往較長, 據知80%以上美國用戶一次session會完成一集podcast的全部或大多部份. 好像香港或紐約交通較方便的大城巿來講難以pooy yoing一次過聽一個多小時節目這個習慣. Suey説如此但多了智能家居後podcast收聽提升. 其實耳朵聽故事是人類接收資訊只是從收音機juen變mo式做podcast. 所以我相信一定有市場.
creator
The Solution: freedom of speech
誠實地跟大家講我clickbait大家進來的. 標題應該定為: 為何podcast在香港 “難” 紅但我相信一定需要有這個文. 我有了拍這條影片的念頭來自看到台灣百萬Youtuber Joeman講台灣podcaster言論自由比youtuber的寛好多言論是這寶貴一定不能比身處的平台限制你的 ‘無剪接説話’
其實我都hun hun地, 如果大家想我搞個podcast下面留言有spotify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page現時有一首歌, 下次再見bye !
傳統地理資訊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24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oG2mbqsqfDk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社評
近月來,隨着中美角力白熱化加劇,中日關係也出現了逆轉之勢,日方指摘中國公務船進入釣魚島海域的頻率增加,在南海、香港等問題上抗中漸趨高調,又欲加入英美等主導的「五眼聯盟」情報網絡,更傳出可能允許美國部署中程導彈。同時,內閣閣員4年來首度參拜靖國神社、首相安倍晉三盛讚剛去世的台灣前總統李登輝等事,都在衝擊中方的底線。與以往的中日關係逆流因突發事件而起不同,近期中日關係的消極發展,受國際大局和日本政壇後安倍時代的影響,有長期化、結構化的趨勢,對於整個東北亞局勢都會有深遠影響。上周二(18日),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主動約見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會後中方公布,孔希望推動兩國防務部門溝通,因為河野去年12月訪華時,與中國防長魏鳳和確認促進兩國的防衛交流。日方則稱河野就中方在釣魚島及南海的活動表達擔憂,日方指摘,自4月至8月2日,中國公務船已連續抵近或駛入釣魚島海域長達111天。
蘋果頭條
屯門青山公路與仁愛堂街發生傷人案,昨晚約11時,兩名男子站在路邊等候期間,突然兩輛私家車駛至,跳下約10名持刀大漢施襲,兩人分頭逃跑,其中一人飛奔沿青山公路逃跑脫身,而另一人則跳上一輛新界的士 ,但的士行駛數個車位後,被多名男子截停及打碎車窗把事主拖出車外,繼而揮刀狂斬,大漢傷人後返回接應私家車絕塵而去,姓周22歲事主頭及手中刀受傷仍清醒,由救護員送往屯門醫院救治 。兇徒的斬人過程被附近的車CAM拍下。據54歲姓趙的士司機憶述,事發時事主跳上的士叫開車開車,但的士隨即被多名男子截停,由於十分驚慌,於是低下頭不敢張望 ,隨即聽到玻璃碎裂聲,及至定神回頭一看,發現傷者已被拖出的士外中刀倒地受傷。
東方正論
三個和尚無水食,可說是政府部門互相推莊的最傳神形容。位於大欖郊野公園一帶的香港槍會,遺下的射擊垃圾堆積如山,更恐隨引水道流入水塘,引發食水污染危機。惟水務署、漁護署及地政總署三大部門皆敷衍塞責,互相推卸,令問題積重難返。香港槍會佔地逾六公頃,部分範圍與大欖郊野公園重疊,屬於緩衝區,政府以《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批出土地。禁聚令生效後,槍會上月停止運作,惟長久以來射擊製造的垃圾如鉛彈、靶碎、塑膠彈塞等沒有處理,加上日前颱風襲港,令污染問題惡化。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覆,九月新學年全港學校「開學不返校」,約四萬七千名日校中六生,備戰來屆文憑試勢受影響,學校亦無法兼顧實驗等校本評核。本報獲悉,考試及評核局初擬來屆文憑試的精簡方案,建議取消大部分科目校評,意味公開試佔分相應調高,來屆考生須「一試定生死」,同時歷史、地理等科目的必答題,將改為選答題,讓考生選取較有信心的題目作答,中英文科口試連續兩年取消,以減輕考生的操練壓力。考評局正審視明年文憑試與校評安排,最終方案將呈交公開考試委員會審議。據了解,各科精簡方案大致完成,中學界已有非正式討論,最為爭議是建議取消大部分科目校本評核,意味考生缺乏校評作為「底分」,純粹以公開試表現較量,「一試定生死」。除了生物、化學、物理等傳統理科外,中文、中國文學、英語文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等不涉實驗科目的校評,以及通識教育科的獨立專題探究,將會一併取消。
經濟社評
全民新冠病毒檢測9月1日(下周二)展開,港府應把握僅餘時間,竭力回應公眾重重疑慮,大力推廣,以免計劃反應欠理想,平白浪費人力物力之餘,更失去找出隱形病人及帶病毒者的重要時機。眼下不只前綫人員要為己為人把握免費驗毒安排,服務業亦應動員參加檢測,履行社會責任確保客人安全,也許還能成為疫下招徠生意的良方。高官近月屢屢顯得脫離民情,如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和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不約而同承認,早前全面早晚禁堂食令生效後,才知那麼多人仍要上班或戶外工作。陳肇始一度估計,全民檢測將有500萬人參加,特首林鄭月娥近日更正,數字只代表總檢測能力,更坦承知道目前疫情緩減,坊間對計劃有欠積極。港府定要把握餘下時間,多舉辦記者會或建立網站、專頁收集意見,回應公眾心中至少4大疑慮。這樣才有望令本已缺乏禁足令配合的化驗計劃,仍能協助截斷隱形傳播鏈,善用中央承擔的檢測資源。
傳統地理資訊 在 【活動轉知】 112年度國土空間資料目錄整合與應用推廣系列 ... 的推薦與評價
Recent Posts.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