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三出色溝通力100問
#第10問
我和小慧認識好多年,最近一次聊天才知道
她在疫情這段時間轉戰到傳產業,
特別的是面試透過線上,
第一個月工作也都在家中完成,
直到前兩週才終於進公司上班。
當天小慧帶著忐忑卻又期待的心情去到辦公室,
然而整個研發部門同事沒有任何人來跟她打招呼,
就連主管也沒有來帶她介紹給同事,
很重視人際互動的藍色人小慧,
更加不知所措了。
中午用餐到,對公司環境完全不熟悉的她,
也是孤拎拎一人獨自去外面吃飯,小慧問我說:
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對我這麼冷淡?就像是陌生人一樣。
傳產業的研發人員大多綠金人,
而科技業則多為綠橘人,
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在工作時以事情為導向,
不喜歡將時間花在人際交流互動上,
他們會主動關心的比較是儀器、實驗數字和Paper研究,
對人也不是無感只是排序上絕不是第一。
小慧聽我分析同事後接著說:
可是我看他們彼此間偶而還是有互動,
也會聊天或一起吃中餐,
但就是沒有我
聽得出來藍色人相當期待自己在工作環境中,
能被同事認同,被看見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我給了小慧三個建議:
「主動靠近」
工程師們多為綠色人,
個性上喜歡獨來獨往,但並非拒人於千里之外,
他們不主動那就換我們主動靠近,
可以先從工作中專業有難度的問題做請教,
他們善於為人師,你有問他就必回答,
不過問題得有深度,才不會讓他們認為你很嫩。
「展現專業」
在專案合作中寫出一些會令人讚嘆的程式,
也或者解開過去部門裡解不開的問題,
讓他們從工作中看到自己專業的一面,
綠色人往往會從高專業展現來認定一個人。
「不要好聲好氣的說話」
藍色人的溫和、客氣在綠色人,
尤其是研發工程師眼裡,反而顯得嬌柔造作不直接,
建議在說話應對上收起笑容、用字簡潔有力,
展現出堅定的模樣,讓自信油然而生。
小慧聽到我教她別以客氣待人時,
相當不可置信,我趕緊急忙笑著解釋說:
聽過物以類聚嗎?他們都長那樣,
你得先和他們一樣,這樣他們自然會判斷你們屬於同類,
也才知道如何和你相處溝通。
融入新環境中,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也試著給他人一些時間,來適應自己的新加入。
-----------------------------
本文作者:出色溝通力教練 莊舒涵 卡姊
卡樂思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監,
企業指定頻率最高的出色溝通力Colors知名講師。
十年來擔任企業溝通力講師,
學員累計超過3萬5千人次。
世界冠軍吳寶春師傅也都曾經上過他的課;
線上課程《出色溝通力》
《讓主管懂你挺你的向上管理課》
也有近千位的學員參與自主學習。
著有《麻煩主管請不要再找我碴》
《讓人無法拒絕的四色人格溝通》
《不再討好所有人》等書籍。
其中《讓人無法拒絕的四色人格溝通》
2018出版一周旋即榮登誠品實體書店商管書籍排行榜。
卡姊部落格:https://careerdreams.pixnet.net/blog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olorsmeyouwe
=================
出色溝通力線上課程
https://4colors.tw/
結帳輸入優惠代碼「colors300」
就可抵300元
#出色溝通力教練
#出色溝通力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傳產 研發 工程師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年度回顧
〔#8張圖超渡2020?#2020ciao 〕
政經八百跟大家一起走完了2020,我們選出了8個主軸,看完就一起超渡這一年吧....
❶ How to zoom? 2020的勝利組
爛到有剩的一年,還是有一票人生勝利組 — 遠程辦公軟體、半導體、資訊科技、海運...
疫情加速電子化的趨勢,科技業因而受惠,標普500中,IT產業以超過40%的成長推高指數。
企業客戶增加,Zoom第一季使用量暴增20倍,第三季營收也比去年同期成長近四倍,下半年則可以看到微軟的Team成長幅度趕上腳步。線下產業則被迫趕上潮流,公部門、傳統媒體、零售業都得找到網路發展的策略,造福系統承包商~
台灣最有感的莫過於半導體業盈收成長,雲端、數據處理等都依賴晶片發展,除了促成臺灣GDP成長,想必工程師朋友們分紅也多一袋?今年半導體業更貢獻了三樁大型收購案,是本世紀最佳成績!
❷ 脫歐協議出爐:金融城換人做?
花了四年,英國和歐盟終於在聖誕前夕達成史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雙方貿易可以減少繁雜的程序、商品幾乎都能免於關稅與配額。爭議不斷的漁產與水域上,兩邊折衷同意了五年的過渡期與配額縮減。
然而倫敦金融城的前景不明朗!早在疫情開始前,倫敦的大型投行就計畫大規模減少辦公室租賃面積。如巴克萊銀行考慮退出金融區的大樓,減少脫歐、景氣波動的風險。
歐盟執委會有權利隨時取消非會員國的「金融市場准入」,讓在英國的銀行不能繼續在歐洲提供服務,導致許多銀行漸漸把各部門人頭移到巴黎、法蘭克福與阿姆斯特丹了:c
❸ 台幣連破防線:該換了嗎?
新台幣兌美元進逼28元的關卡,這波升值已經持續十個月了,但好像還沒到盡頭?
升值不利外銷,大立光、晶圓廠、外銷傳產等的毛利率都得承受匯率損失。台積電更改以美元出財測來避免失真。
隨之而來,台灣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然而,因為疫情影響,美國短期內會持續寬鬆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美元供給過剩必然會繼續弱化、壓迫台幣升值。接下來央行會如何執行貨幣政策避免被列入操縱國呢?
❹ 大到不能倒?反壟斷當道
2021年對幾家公司可能不好過:谷歌、臉書、蘋果、亞馬遜、阿里巴巴。
美國國會歷時一年多進行四大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7月眾議院更召開了聽證會。公佈了超厚的調查報告後,各州與政府部會首先對谷歌與臉書提告,討論反壟斷法是否需要與時俱進。
四大巨頭與微軟過去都依靠收併購與研發資本擴大存在感,自疫情爆發,線上產業大搶市佔率,電子廣告、通訊、電商等都讓它們市值水漲船高,蘋果與亞馬遜市值將近翻倍,利潤也有所成長。
中國監管單位不知道是否被美國啟發到?在聖誕節前夕以「二選一」為題對阿里巴巴立案反壟斷調查,加上螞蟻集團上市被喊卡的風波,讓人摸不清中國最大公司的未來如何。
❺ 美中拉鋸?大選完的觀望
這一年來美中關係持續惡化,川普讓挺台法案通過、官員訪台就已經捅中國好幾刀。雙向投資額繼續減緩,如果沒有騰訊對環球音樂的投資,中國在美直接投資將會創向十年來新低。
不能不提的還有華為與TikTok的波折。商務部今年大力封鎖華為,不讓華為拿到晶片,造成麒麟晶片停產。原本可能被迫出售的TikTok官司告捷,商務部目前暫停制裁。共患難的還有中芯等數十家中國企業都在年底被納入實體清單。
另外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今年2月生效,不過截至11月採購目標達成率只有大概六成。
❻ 致我們:疫情下的市井小民
上半年疫情爆發讓各地失業率一度飆上歷史新高,然而拆解來看,還有社會與勞動市場結構造成的問題。
在美國每四位20-24歲的人就有一位因疫情失業,這也是因為基層員工、自由業與餐飲零售業首當其衝。要如何讓失業人口能進入後疫情職場成為一大難題~
另外,高教育背景的人口中,更多人能以遠程辦公應對疫情,相對於此許多服務業職缺可能就此消失。另一方面,新加坡的案例更是高度集中在衛生環境比較差的移工宿舍,裡外如同兩個世界。
❼ 美股最震盪的一年:熔斷與新高
「還沒到底啦!」
玩股票的壯士還在等到底嗎?都說2008後的美股熱度是量化寬鬆(QE)的成果,一路漲到今年疫情大恐慌,兩週內四次觸發熔斷。
然而,當時我們肯定沒想到市場這麼樂觀。在美國財政政策、大選明朗、以及大型科技股的支持下,V字型回升,道瓊更站上三萬點。科技股其實只佔美國 GDP 8%,市值卻佔超過35%,美股持續邁向新高~
❽ 繼續過日子:後疫情生活
有些工作成為舊時代的回憶,新的可能浮現,2021年我們得投身於變化。
疫情除了加速零售業電子化、辦公模式改變,還重塑了財金行業的樣貌。電子支付的發展趨勢本來就很清晰,而這場疫情更讓金融科技以倍速成長~
在美國,4月的網銀新用戶就成長了200%。年初以來,傳統銀行的市場佔額減少了近10%,防疫更大力帶動非接觸式支付系統的應用,金融界市值成長最多的Visa、Mastercard、PayPal等全是支付科技大戶。
回到台灣,法規要如何因應全球趨勢?今年我們看到樂天拿下第一張純網銀牌照,傳統銀行得積極發展網銀服務應戰,競爭激烈令人期待。
小結:2020快走開~
傳產 研發 工程師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價值觀就是你的幸福指南針
在諮詢中,我常會用到一種探索價值觀的工具,引導諮詢者思考個人的核心價值。這個工具適合給毫無方向感或有選擇障礙的人使用。
最近兩場諮詢,剛好有使用這項工具,兩個人都是很有能力的職場男性,共同的狀況就是選項太多。這也是條件好的人會有的困擾,就像長得漂亮的人在戀愛市場中總是選擇較多;只是有時選擇多不一定是好事,反而增加選擇的困難。這時,價值觀就可以幫助我們釐清與排序選擇,並指出最合適的選項。接著,透過這兩位諮詢者的例子,讓大家能更理解價值觀對我們的重要性。
A是超強職場戰將,在中國拼戰多年,有著從五人團隊擴充到立千人規模的組織經驗。看著他的履歷,有點難想像台灣還有哪些舞台可以讓他發揮。諮詢當天,他氣喘吁吁地走進諮詢室,接著開始談起如何在協助知名之私校企業在中國打下基礎的過程,不論是履歷或諮詢過程,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他對工作的高度投入與高成就感,可是越投入就越容易陷入單一市場與產業的限制。這一年來的中美貿易戰打得火熱,而他也警覺市場已有明顯的衰退且壓力巨大,短期內若不調整,恐怕未來會有骨牌效應受到影響。打算回台的他,不知道有什麼樣的機會可以談或怎麼談,一來夠大的舞台機會可能都不在台灣,二來就算願意降薪也因經驗超過資格而難以獲得面試機會;當聽著他聊著近況,我一直覺得哪裡怪怪的,於是帶他做「價值觀探索」。他的核心價值是「家庭、健康」,但這兩個選項卻常常被各種機會給犧牲;這也提醒他若總是因為舞台、金錢而把最重要的價值觀忽略了,問題是無法解決的。所以我建議他透過價值觀來思考,將各種機會依重要性做層層過濾,才不會失焦。而他也在諮詢後回覆「很清楚的點出目前的問題在於價值觀,希望能得到下一步輔導!」。
B是工科高材生,畢業後多數的同學都選擇高薪的半導體業,他則選擇了回台中進入傳產工作。經過五年的打拼,雖然能夠正常上下班,但薪資卻與在半導體的同學們越來越遠,年屆30的他,更即將步入結婚與生子的階段,這樣的狀態讓他感到相當的焦慮。由於他的回饋很詳細,這裏直接給大家參考:
『畢業後在傳產的外商當了五年研發工程師,三十而立的年紀,讓我覺得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間點。雖然每天可以準時下班,工作上也都能完成交辦事務,但是心裡總是覺得不踏實。腦袋中雖然有諸多想法,例如轉換職位種類或者轉換產業,卻始終覺得腦袋一團亂,沒有個聚焦的答案。Sandy首先請我將自己可能有的7個選項列出來,並寫上該變化的風險,接著做了個人生涯價值觀的排序。這樣讓我可以依照風險程度以及各個選項與價值觀結合,做綜合評估哪一個選項最可能滿足個人的生涯價值。當完成這個動作後,讓我對於訂定計畫不再那麼糾結,在各種可能性的迷霧中,照亮一條清晰的路。Sandy也舉了幾個真人案例說明,許多人的職涯選擇是一種慣性,比如要從事富有挑戰性以及非常高壓,工時很長的新事業開發外派,但是如果這工作無法滿足自己個人的生涯價值,比如家庭與健康,那麼換到另一家無法陪伴家人的事業開發,不會讓你走在自己想走的道路上。也因此Sandy諮商的第一件事是先釐清個人生涯目標,而不是馬上來看履歷怎麼投,面試怎麼面。在釐清個人價值之前,我所想的是要不要培養coding的技能跟上AI浪潮,或者轉換到半導體業,或者轉換職務當品管,又或者是出國工作;在釐清個人價值之後,則是看這些選項中的哪些可以滿足個人生涯價值。如果沒有先釐清價值觀,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看重哪些,不管做甚麼樣的工作轉換始終還是會覺得困惑,不管做甚麼工作都不覺得踏實,也難以找到工作的熱情。與Sandy諮商後,大幅減少了我的職涯焦慮,讓我可以把精力放在探索與行動上,並且對於怎麼規劃下一個五到十年,從一片空白到開始有些架構。』
其實,在做生涯健檢與發展生涯設計課程的這幾年,我深刻感到「價值觀」的重要,它就像人生標靶上的靶心,每一次的選擇都像射飛鏢;只是,你是往靶心靠近,還是朝靶心遠離;是活出自我,還是壓抑自己;因為,體現自我價值不在於他人的肯定或社會的要求,而是我們對內在的實現。
所以,若你對未來感到迷惘,首先請接受迷惘是常態,不因學經歷或財富而有不同,不因年紀較長就比年紀較輕者少。價值觀就是我們的人生指南針,告訴我們方位,指引我們方向。就連與他人合作也是,什麼叫共同理念,其實就是有共同的價值觀,讓人們可以看著同一個方向前行。感到迷惘嗎?除了生涯健檢或生涯設計工作坊,你也可以找人一起做一次價值觀探索,相關的做法,我將在之後的文章做說明,記得追蹤我喔!
#生涯健檢
#生涯設計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