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A.M.02:05 39W5D 278天
無產兆催生3.5小時,用力兩次就擠出來,超乾脆、毛髮超多的火箭女孩。
-
嗨~夕寶~妳是把拔馬麻在七夕情人節製造出來的禮物,是帶著大家滿滿的愛出生的孩子喲!
媽媽說等催生那天才能有產兆,快快出來、大聲哭,妳真的都有在聽,超級活潑的寶寶。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和心愛的人一起生了個寶寶、一起當佛系爸媽,
謝謝妳在孕期內從沒讓我們擔心過,不管什麼檢查都陪著我們關關度過,謝謝妳來當我們的寶貝。
-
「熙」:光明、和樂、興盛、開拓、嬉戲。
Xi Huang👉希望
-
“Gabriela” is an incredible girl with a huge heart. She goes out of her way to make sure others are happy before she could even worry about her own self. Her laugh is completely contagious and she’s extremely goofy and fun to be around. She’s sporty and has a good sense of fashion and cares about her grades. She’s not a nerd, but she’s very intelligent when she tries. She keeps a lot of her emotions stored inside and tends to daze off but you can’t even tell because she puts on a smile. She also really underestimates her capabilities and beauty and overthinks a lot of different things.
-
瑪瑙肚臍章:象徵友善的愛和希望。
-
願妳能成為善良、有溫度、富幽默感、剛毅但柔軟,快樂健康長大的孩子。
-
待產期間正好遇上台灣開始社區感染的這波嚴峻疫情,
雖然無法自己選擇出生時間,但我總笑說妳是逆勢寶寶,一定會帶著滿滿福氣出生,而妳也確實很棒地陪媽媽走過了呢!
-
引用PTT醫護人員的一段話:
「拜託大家,一切防疫不如宅,只要把人的互相接觸減到最低,傳染一定會慢下來,然後拜託大家相信醫療系統,台灣的醫療業真的很優秀也很認真,一定會盡力讓大家安全地恢復正常生活的!我們也希望越快越好啊!」
大家一起加油🦾🦾🦾
-
生完收工😴😴😴
#哇夕寶啦 #書夕書夕 #熙熙 #Gabriela
#mommylife #momlife #mama
#斜槓媽咪 #張書書 #Shu2 #Slashie #Momm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
催收人員ptt 在 魚丸 Yu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四屆六都」跟「第一屆亞洲」圓滿結束
比較老的觀眾應該知道
我去年寫完就強烈表示自己不會再寫六都
疲勞當然是主因 但也不避諱是錢的問題
那時主管跟我說「你的價錢是自己的優勢」
當然是能理解的 但總是有些不甘
我從第一屆就開始寫六都
內容全部自己構思 壓力也全數冠在身上
每篇字數最少都寫到破千 最多超過兩千都有
一屆要寫70幾篇
對於高中國文總是及格邊緣的我
是一個難以想像的「挑戰」
第一屆
我承認寫得很爛
文章通順度、內容、措辭等都是垃圾級別
還是沒先給上面順過改錯字就發不出去的那種
但我沒意識到有任何問題
還可以拿"第一次"當擋箭牌
第二屆
我並沒有變得更好 用著以往的方式
直到我遇到了「u11n12」這個台大中文系的「酸民」
在PTT挑戰我的文章 在各大論壇攻擊著我
我真的是氣壞了
那時的老闆「PO11」還幫我說話
相信我而向他發起了「一字三元」挑戰
結果我輸了 推文數被他輾壓
可能他那次領的錢 都比我一個月多吧 XD
還讓我更不開心了
反正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但這可能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我文筆真的爛
後續有和他請教寫作相關細節
跟做了方式的調整
我擅長的分析文不動
不擅長的隊伍介紹改成先訪談30分鐘再寫成文
變得更累了
禮拜三晚上要訪問8隊+整理成文
總是花我12小時以上
有時候甚至到了隔天下午開賽前還沒交稿
不過也因為如此
幾乎再也沒有看到謾罵
自信與心情都變得更好
所以到現在我都還感謝著他
可惜他現在過得不是很好
第三屆
是我自認寫最好的一屆
我用盡所有力氣把東西寫好
過往的缺點也慢慢減少
但主管可能還沒這麼相信我吧
還是要我把文章給他順過
因此造成他的負擔 還吵了架
這屆結束後 我意識到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
我是受到提拔沒錯 也很感恩
但三年下來應該算是把恩情債還完了吧
所以馬上說了明年絕對不寫
本來以為再也不會寫了
還推了巴拉蚌 雖然他最後發病去不了
但臨時的離開ALF收入歸零
生涯規劃突然斷掉
讓我不得已去思考要不要接
加上亞洲盃與六都可能是找不到更好的人選吧
都提早近半年就連絡我
價格也開的很高 往年的三倍跳
真的是給了十足的尊重
只是都做到如此
我也是猶豫到了最後一刻才答應
答應的一部份原因也是交情太好
還記得因為壓力大到 不想被噴
一度希望文章不要掛名
這次雙方鬧得很僵
我是這時才確定雙方已經拆夥
你們也理解一定有所謂的"不成文規定"
但我跟部分是唯二雙邊接的
這真的讓我備感尊重
且雙方都給我極大的權限
完全不會限制我的作法
六都甚至給了「平面宣傳負責人」的主管職
讓我全權管理文章相關事項 可說是自己審自己
這是我目前做過最高的職位
只是這樣的挑戰
總感覺壓垮了自己
我這段期間一週要寫14篇文章
共長八個星期 總計108篇
還有看所有的比賽隊伍與VOD
這讓我生病了 無論是心或身體
總是在動筆前再三猶豫
總是需要在寫完去河邊散步
也感冒了兩次跟牙齒發炎去抽神經
自己絲毫沒辦法打積分與看職業聯賽
加上兩邊隊伍太多相似的
我不可能複製貼上介紹 這不是我的風格
該如何同一隊寫出兩篇更是傷透腦筋
總總因素讓文章品質越到後期越下滑
雖然最後寫完了如釋重負
但我不認為是一次好的結尾
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
法蘭克貓、Harvey、彎彎、珂姊、部分、ZOD、Multy、聖洋、ivria、兩邊的所有選手與幕後人員、陪我的朋友們
沒點到真的不是忘記啦QQ
多虧有你們
我才可以在這段期間無後顧之憂的寫
也從來不會催促或批評
給了十足的信心 雖然我自己懂啦 XDD
未來是希望真的不要再寫了
如果要 就要做得更好
至於我下份工作是啥 應該已經不少人知道了
但詳細明天再來發一篇講
再次感謝大家
#2020六都電競爭霸戰 #亞洲電子競技公開賽
#忘記在亞洲現場拍沒圖放啦
催收人員ptt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除了中央和地方兩邊的訊息要對得上、資料要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便捷、有效率、足夠親切的線上資源來協助民眾。
#單一窗口:
盡量讓民眾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疑惑,朝整合跨部會的單一諮詢窗口。
#增加網站便利性:
衛福部 1957 福利諮詢的網頁,有提供包括社會保險、勞工相關、各類福利等等多項資訊,但目前並沒有放上這波紓困的資料,這樣其實滿可惜的。
#提供最佳方案建議:我們看到政府很多部會網站都建置了「防疫、紓困、振興」專區,提供懶人包、Q&A、圖卡等,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快速從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這部分當然要肯定政府的努力。但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不是可以嘗試建置「微型的一條龍服務」,幫民眾整合他們需要的方案、提供解答,就像電信門市幫你算最優惠的方案一樣,協助民眾判斷跨部會、多方案的申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疫情除了經濟需要紓困,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紓困。
台灣經歷過很多災難,也有很多救災經驗,不過這次的武漢肺炎與過去的災難型態有點不一樣。地震、森林大火,我們稱為「天災」,恐攻、重大刑案等,我們稱做「人為災難」。
而有種災難叫做「 #生物災難 」(biological disaster)。
生物災難特性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好像看不到終點,因此越來越焦慮。當我們在救援時,災難也還在持續發生,災難會給社會巨大的損失、破壞原本的運作,對人的身心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生物災難是慢性的,涵蓋的層面更大,而台灣過去的確只有面對 SARS 的經驗。
#心理急救
經歷過921、八八風災的臺灣,都曾讓「災難精神醫學」這個議題被拿出來討論。但無論921或是重大風災,都與這次我們所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一邊救災一邊發生災害」的武漢肺炎,就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災難」不一樣,生物災難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點。
所以我們對於一般災難的治療模式,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但用在目前的狀況,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就我們目前治療的模式,有參考也有要調整的地方。WHO 和美國精神醫學會都強調「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的概念,其原則是準備、觀察、傾聽、聯繫。
助人者在受到訓練後,就得對(災害)受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而不是直接的治療。這個協助是什麼?不外乎有資訊給予(現在狀況如何?我們安全嗎?你的家屬的狀況?)、陪伴支持(傾聽需求或鼓勵)、資源連結(針對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金錢紓困、生活需求),重點在於:藉由即時的伸出援手來緩解焦慮。
#脆弱群體辨識:我們要辨識在災難下,暴露程度不同的「受災族群」,包括患者、被隔離者、防疫人員、其親友與接觸訊息疲轟炸者。另外,本身有精神疾病、曾經有創傷、受虐等經驗、自己或家人有成癮問題、社經地位不利等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助人者如何具備「敏感度」,將資源的分配,優先投放給這些群體,並給予特別的關懷,這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聚焦的地方。
舉例來說,對這次執行敦睦艦隊任務的海軍官兵、或是第一線醫事人員、空服人員,一些遭受創傷性打擊的案例,需要給予主動的關懷、有效鼓勵和支持。特別需要注意,他們有可能被獵巫、排擠或被歧視。
越戰催生了美國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希望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力處理,結合衛福部和民間的資源,主動提供各類復原所需的支持,包括個人諮商、支持性團體等,應該要開始準備。比如可使用社區的組織與能量,像是社區的頭人、社區的活動、講座座談會,減少社會的驚惶,和群體間的排擠拉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能夠主動關心、聯繫、提供資源,甚至生意方面的支持。希望短期之內提供心理急救;中期則使其能不受歧視地回到崗位上與恢復正常生活。當社區發現有確診病患或疑似案例,大家總不免開始標記甚至是污名畫當事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對於當事人是二度傷害。因此希望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來建立韌性的社區。
#假消息傷害心理健康
另外, 就NCC所提供的數據,截至 4 月 20 日的統計資料,「於指揮中心通知廣電媒體澄清錯假訊息並說明改正作法,協助轉請廣電媒體回應、加強自律」這項業務總次數目前是「1 次」,看起來台灣都沒有什麼假訊息,但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訊息的傳播不僅只有有電視媒體,「自媒體」是另一大宗。比如: LINE、臉書、youtube、Google、PTT 等社群平台,未來期望對於自媒體、傳統的媒體都盡可能減少假訊息的傳遞狀況。目前社會人心惶惶,我希望假訊息,不要成為社區心理健康的「防疫破口」!
#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工作者給薪疑義
日前接獲陳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 月 26 日發函,主旨寫道「符合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之工作人員,暫勿前往機關上班」,這些人員包括:「申請赴港澳獲准者」、「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隔離條件者」、「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個案」、「自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返國者」。但是,因為在這期間出國,而返國後需要隔離採檢,尊重這份公文沒有去機構上班的人,雇主認定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因此不給付薪資。但在 3 月 19 日,衛福部說 26 日公文中的「暫勿」文字,只是「建議」,因此人員在管理期間適用的假別和薪資,應該由院所自訂請假規範。
在這段期間因為遵守 2 月 26 日指揮中心公文的「暫勿」規定而沒有去上班的醫療工作人員,因為 3 月 19 日的公文認定為「建議」,這些受影響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的假別算是事假、病假、還是防疫隔離假?導致他在這段期間因自主健康管理所請的假,有的並沒有被給付薪資。一樣是配合政府政策,正常工作的醫事人員,可以有機會得到相關的獎勵,但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沒有入院上班的人員,卻被變相扣薪,我主張應該讓這類醫事人員能回復權益,讓乖乖遵守規定的醫療人員不要被變相懲罰。蘇貞昌院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團隊也會持續關注。
在此謝謝為疫情拼命努力的所有單位人員,也向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們,說聲辛苦了。或許沒辦法一次到位,但我們會持續努力、持續發聲,持續修正與服務,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催收人員ptt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除了中央和地方兩邊的訊息要對得上、資料要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便捷、有效率、足夠親切的線上資源來協助民眾。
【單一窗口】
盡量讓民眾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疑惑,朝整合跨部會的單一諮詢窗口。
【增加網站便利性】
衛福部 1957 福利諮詢的網頁,有提供包括社會保險、勞工相關、各類福利等等多項資訊,但目前並沒有放上這波紓困的資料,這樣其實滿可惜的。
【提供最佳方案建議】
我們看到政府很多部會網站都建置了「防疫、紓困、振興」專區,提供懶人包、Q&A、圖卡等,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快速從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這部分當然要肯定政府的努力。但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不是可以嘗試建置「微型的一條龍服務」,幫民眾整合他們需要的方案、提供解答,就像電信門市幫你算最優惠的方案一樣,協助民眾判斷跨部會、多方案的申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疫情除了經濟需要紓困,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紓困。
台灣經歷過很多災難,也有很多救災經驗,不過這次的武漢肺炎與過去的災難型態有點不一樣。地震、森林大火,我們稱為「天災」,恐攻、重大刑案等,我們稱做「人為災難」。
而有種災難叫做「 生物災難 」(biological disaster)。
生物災難特性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好像看不到終點,因此越來越焦慮。當我們在救援時,災難也還在持續發生,災難會給社會巨大的損失、破壞原本的運作,對人的身心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生物災難是慢性的,涵蓋的層面更大,而台灣過去的確只有面對 SARS 的經驗。
【心理急救】
經歷過921、八八風災的臺灣,都曾讓「災難精神醫學」這個議題被拿出來討論。但無論921或是重大風災,都與這次我們所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一邊救災一邊發生災害」的武漢肺炎,就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災難」不一樣,生物災難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點。
所以我們對於一般災難的治療模式,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但用在目前的狀況,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就我們目前治療的模式,有參考也有要調整的地方。WHO 和美國精神醫學會都強調「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的概念,其原則是準備、觀察、傾聽、聯繫。
助人者在受到訓練後,就得對(災害)受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而不是直接的治療。這個協助是什麼?不外乎有資訊給予(現在狀況如何?我們安全嗎?你的家屬的狀況?)、陪伴支持(傾聽需求或鼓勵)、資源連結(針對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金錢紓困、生活需求),重點在於:藉由即時的伸出援手來緩解焦慮。
【脆弱群體辨識】
我們要辨識在災難下,暴露程度不同的「受災族群」,包括患者、被隔離者、防疫人員、其親友與接觸訊息疲轟炸者。另外,本身有精神疾病、曾經有創傷、受虐等經驗、自己或家人有成癮問題、社經地位不利等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助人者如何具備「敏感度」,將資源的分配,優先投放給這些群體,並給予特別的關懷,這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聚焦的地方。
舉例來說,對這次執行敦睦艦隊任務的海軍官兵、或是第一線醫事人員、空服人員,一些遭受創傷性打擊的案例,需要給予主動的關懷、有效鼓勵和支持。特別需要注意,他們有可能被獵巫、排擠或被歧視。
越戰催生了美國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希望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力處理,結合衛福部和民間的資源,主動提供各類復原所需的支持,包括個人諮商、支持性團體等,應該要開始準備。比如可使用社區的組織與能量,像是社區的頭人、社區的活動、講座座談會,減少社會的驚惶,和群體間的排擠拉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能夠主動關心、聯繫、提供資源,甚至生意方面的支持。希望短期之內提供心理急救;中期則使其能不受歧視地回到崗位上與恢復正常生活。當社區發現有確診病患或疑似案例,大家總不免開始標記甚至是污名畫當事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對於當事人是二度傷害。因此希望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來建立韌性的社區。
【假消息傷害心理健康】
另外, 就NCC所提供的數據,截至 4 月 20 日的統計資料,「於指揮中心通知廣電媒體澄清錯假訊息並說明改正作法,協助轉請廣電媒體回應、加強自律」這項業務總次數目前是「1 次」,看起來台灣都沒有什麼假訊息,但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訊息的傳播不僅只有有電視媒體,「自媒體」是另一大宗。比如: LINE、臉書、youtube、Google、PTT 等社群平台,未來期望對於自媒體、傳統的媒體都盡可能減少假訊息的傳遞狀況。目前社會人心惶惶,我希望假訊息,不要成為社區心理健康的「防疫破口」!
【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工作者給薪疑義】
日前接獲陳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 月 26 日發函,主旨寫道「符合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之工作人員,暫勿前往機關上班」,這些人員包括:「申請赴港澳獲准者」、「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隔離條件者」、「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個案」、「自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返國者」。但是,因為在這期間出國,而返國後需要隔離採檢,尊重這份公文沒有去機構上班的人,雇主認定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因此不給付薪資。但在 3 月 19 日,衛福部說 26 日公文中的「暫勿」文字,只是「建議」,因此人員在管理期間適用的假別和薪資,應該由院所自訂請假規範。
在這段期間因為遵守 2 月 26 日指揮中心公文的「暫勿」規定而沒有去上班的醫療工作人員,因為 3 月 19 日的公文認定為「建議」,這些受影響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的假別算是事假、病假、還是防疫隔離假?導致他在這段期間因自主健康管理所請的假,有的並沒有被給付薪資。一樣是配合政府政策,正常工作的醫事人員,可以有機會得到相關的獎勵,但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沒有入院上班的人員,卻被變相扣薪,我主張應該讓這類醫事人員能回復權益,讓乖乖遵守規定的醫療人員不要被變相懲罰。蘇貞昌院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團隊也會持續關注。
在此謝謝為疫情拼命努力的所有單位人員,也向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們,說聲辛苦了。或許沒辦法一次到位,但我們會持續努力、持續發聲,持續修正與服務,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