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國產高端疫苗宣布二期解盲成功,將配合政府需求量產;今日新增263本土病例,為社區廣篩將開放診所自費與居家快篩;台北市坦承診所打疫苗監督疏失,再公布共6家診所取得疫苗】
國產疫苗高端今(10)日下午5點舉行二期解盲記者會,高端執行副總李思賢表示,結果顯示安全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皆未出現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在不分年齡層的受試者中,血清陽轉率達99.8%,宣布該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免疫生成性實驗成功,未來將做三期實驗,目前先將解盲結果和相關資料給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陳時中則在記者會說,解盲結果跟緊急使用授權無關,還要合併其他研究和科學數據,綜合判斷後送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才會有施打可能性,但現在還沒辦法預測是否審核通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則公布新增263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新增28例死亡,確診分佈仍以新北市最多112例,其次為台北市58例,苗栗縣43例。衛福部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從從發病日和採檢日來看,整體疫情有向下趨勢,「但狀態並不明顯。」
為了找出社區潛藏病例,指揮中心今天宣布社區廣篩四大策略,首度開放診所自費快篩和居家快篩。陳時中表示,目前已有2家廠商申請引進居家快篩試劑,食藥署會盡快審查,預計下週公布居家快篩相關指引。
■高端二期解盲成功,將向食藥署申請緊急授權
今早食藥署公布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包括需審查臨床資料、安全性與療效評估三大標準,其中療效評估方面將採中和抗體效價不能低於AZ疫苗,並研商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
備受矚目的高端疫苗解盲,該公司股票今日暫停交易,於今天下午5點舉行二期解盲記者會。執行副總李思賢表示,根據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解盲結果顯示,疫苗的安全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皆未出現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在不分年齡層的受試者中,血清陽轉率達99.8%,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662。血清陽轉率是判斷受試者是否成功產生對抗病毒免疫反應,99.8%表示免疫生成性很好。
不過二期試驗尚無法證明疫苗保護力,李思賢表示,二期臨床主試驗仍在繼續中,受試者將繼續完成6個月追蹤,會盡快將期間分析數據及研發相關文件,送交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也會持續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以取得常規藥證為目標,另會比照國際,用免疫橋接試驗證明保護力足夠。
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表示,今年配合政府需求,至少準備了1,000萬劑疫苗原料,期待明年國際認證順利,備妥上億劑生產能量,不過目前全世界都在搶原料,仍要看客觀條件是否能配合。他也對通過食藥署緊急授權很有信心,「安全非常重要,這疫苗看起來真的是安全,免疫原性也符合當時實驗設計預期,我們抱持很樂觀態度。」
今天下午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被媒體詢問,高端解盲成功與否,是否影響未來台灣疫苗施打計畫?陳時中說,解盲結果跟緊急使用授權無關,還要合併其他研究和科學數據,綜合判斷後送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才會有施打可能性,但現在還沒辦法預測是否審核通過。
■疫情整體趨勢平緩向下,傳首例醫護染疫死亡
今天新增的263例本土病例,124例男性、13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5月22日至6月9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11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58例,苗栗縣43例,桃園市14例,基隆市12例,彰化縣10例,花蓮縣7例,南投縣及新竹縣各2例,宜蘭縣、臺東縣及臺南市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93例中,84例為已知感染源,5例關聯不明,4例疫調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以確診案例7日平均值來看,今天平均值是303例,為兩週以來新低。陳時中表示,從發病日和採檢日來看,疫情整體有向下趨勢,但狀態並不明顯,仍要持續注意。
今天新增的28例死亡個案,男性21位、女性7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8日,確診日介於5月16日至6月9日,死亡日介於6月1日至6月9日,25人有慢性病史。此外,今天疑似出現首起醫護染疫死亡案例,台大醫院昨天收治一名病患,到院前即死亡,是三重一位基層診所醫師。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是看到媒體報導才知道,會再去了解,初步了解他在死亡7天前有接種過AZ疫苗。
■苗栗縣電子廠群聚再增43例,持續禁止產業類移工外出
苗栗縣電子廠群聚案仍持續擴大,今天確診病例43例,包含男性26位、女性17位,其中外籍移工40例、本籍3例,京元電子相關11位、智邦科技28位、新竹力晶積成電子相關1位、京鼎精密科技2位、台欣生物科技1位,好消息是,附近的頂埔里社區快篩293人全數陰性。
至於苗栗縣長徐耀昌在8日宣布全縣移工除了上下班,禁止外出,遭質疑超越第三級警戒規範,沒有法源依據,且使得外籍家庭看護無法帶被照顧者去領藥、就醫,昨天內政部次長、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也表示,苗栗縣要回歸第三級警戒規範。今天苗栗縣政府改口,考量目前發生移工群聚感染皆為產業類移工,尚無社福類移工確診案例,且看護工大多與被照顧者同住,較無群聚感染風險,在兼顧防疫及民情前提下,滾動式調整社福類移工「非必要不得外出」,如就醫、領藥、被照顧者需至醫院復健、洗腎等,皆可由社福類移工陪同,然而產業移工仍維持不得外出的禁令。
■ 擬開放居家快篩,下週訂快篩指引
近日許多專家學者都呼籲廣設快篩站,甚至引進居家快篩試劑。今天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公布廣篩四大策略,除了這波本土疫情剛開始就廣設的社區篩檢站、企業自主快篩,另首度開放診所自費快篩和居家快篩。
陳時中表示,目前已有2家廠商申請引入居家快篩試劑,食藥署會趕快審查,讓它儘速進來,如果在家快篩呈陽性反應,民眾要自己通報衛生局,安排進一步的PCR核酸檢測,或者可以自己到採檢點直接做PCR,相關的居家快篩指引一週內會出來。
■ 台北市再爆共6家診所取得202瓶疫苗,未來將公布疫苗流向
針對台北市好心肝診所被檢舉幫志工施打AZ疫苗,台北市政府昨天坦承內部把關有疏失,將對診所重罰200萬元,並交由司法單位調查本案始末。台北市今早11點再召開臨時記者會,市長柯文哲表示,除了給好心肝診所115瓶疫苗,另外也給了4家小禾馨診所(大安、民權、士林、懷寧)共85瓶疫苗,和眾診所2瓶,總共配發給這6家診所202瓶疫苗。柯文哲則坦言要檢討管控流程,「怎麼會這麼輕易就讓疫苗流出去?」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則在台北市下午的記者會上口頭請辭,並表示個人督導不周,「應該要付出最大的責任,已經跟市長口頭請辭。」但柯文哲會後表示目前全案進入調查,待調查出爐、釐清真相後再做相關懲處,並表示未來台北市將公布疫苗分配的詳細流向,以昭公信。
■ 北市、中央拿公文隔空交火,指揮中心:「未來將直接裁罰行為人」
對於外界質疑台北市政府是否違規將疫苗交給診所,柯文哲上午在記者會上拿出公文表示,指揮中心曾在4月21日發文指出,若合約醫院庫存量過多,評估無法在效期內用畢,可在衛生所、衛生局協助下,配送疫苗到其他合約醫院、非合約醫療院所,讓疫苗儘速使用。後來疫情攀升,大家急著打,公文前後一直變化,4月21日公文的確是說若打不完看怎麼樣把它打掉,但他也補充,疫苗發到這些診所,該檢討還是會檢討。
對此,今天下午陳時中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同樣拿出該公文隔空交火,表示4月21日的確有發此公文,但那時候狀況是大家不太願意打疫苗,在5月24日後,疫苗需求大增,ACIP(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會議就說只開放一到三類人員施打,而且4月發文時那批疫苗效期是到5月底,這次事件的疫苗效期則是到8月,事實上沒有用不完的情形。不過陳時中認為,不要太苛求這件事(指台北市將疫苗交給診所),重點是疫苗有無針對一到三類人員施打,他也表示,為避免再發生台北市的狀況,若沒有按照施打對象接種,「未來會針對違法事項嚴正法辦,不會用減配當處罰手段。」
■ 3例境外移入,首度出現打了疫苗還是染病案例
今天有3例境外移入,其中一例案12294為本國籍40多歲女性,曾在4月9日及4月30日在美國完成2劑輝瑞/BNT疫苗接種,卻在今天確診,是台灣首例接種輝瑞/BNT疫苗卻還染疫的案例。
指揮中心指出,這名女性是在6月3日自美國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7日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但未就醫;6月9日,個案的同住家人出現發燒症狀,經就醫採檢後確診,同日安排她採檢,今天確診,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疫苗對重症和死亡保護力非常好,輕症雖然會有保護力,但不是100%,若確診病毒量較低,傳播力會較弱一點,但還是鼓勵要接種疫苗,接種完後個人防疫措施還是要遵守,戴好口罩、勤洗手。
■ 端午節國道流量管制少於以往連假二分之一
這週末就是端午連假,陳宗彥表示,為了避免民眾移動,將針對高速公路進行流量控管,6月11日晚上9點到6月14日24點止,將進行匝道管制,控制流量在平常連假交通量二分之一以下,呼籲民眾非必要不要外出。
經過連日呼籲後,目前連假高鐵運量下降到3.8萬,台鐵約2.6萬張。陳宗彥呼籲,真的有必要返鄉,要遵守三級警戒措施,做好自我健康監控,跟家人相聚也要做好防護。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黃適敏;攝影/張家瑋、楊子磊、許𦱀倩、蘇威銘)
#延伸閱讀
【COVID-19國產疫苗信任危機走火關鍵──比臨床試驗更需要「解盲」的決策過程】https://bit.ly/3pyEdAZ
【「你們、我們」思維的代價:新加坡疫情,為何因移工宿舍感染失控?】https://bit.ly/3iiIFCc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高端疫苗 #居家快篩 #苗栗 #群聚感染 #移工 #好心肝診所 #端午連假
健策精密104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看到許多「左派」教授、名嘴談健保,有點弄不清楚健保作為一種社會保險具有的雙重共同體特性,所以把新新聞專欄的文章貼一下。
蔡宏政專欄
標題:健保制度是種雙重共同體
引言:實行滿二十五年的健保既是一種健康風險分攤的機制,也是公民身份的重要元素。它的資格賦予不單單是中華民國國民,也應該是長期居住在台灣,跟我們有健康風險連帶的成員。
主文:
武漢肺炎的爆發明顯地標誌出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同的健康風險共同體。對這個明顯的區分,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認為是民進黨政府「企圖利用疫情煽動台獨意識,完全暴露了以疫謀獨的陰謀」。中國政府凡事政治掛帥,這種政治語言是常態,但在「防疫」與「台獨」的連結這件事情上,這個判斷卻是正確。不過把它想成民進黨的圖謀則是過份誇大了民進黨在這件事情的影響力。
社會保險標誌現代福利國家起飛
台灣政學界談到社會福利體制總是推崇北歐國家的社會民主體制(social democratic regime),早在一九九一年「全國民間經濟會議」中,林萬億教授就引進北歐社會民主福利國家概念,成為政黨的選舉號召。但是北歐模式的創立得力於戰後高速的經濟發展,凱因斯(John M. Keynes)的國家導引發展模式,以及國內紅綠政治聯盟,才能建立一個涵蓋率普遍與給付優厚的社會權制度。六十年來沒有其它國家可以複製這個模式,顯然這是在諸多歷史條件匯聚下才成功的制度。
真正成為世界主流的社會福利制度是社會保險。從一八八三年在德國被制度化之後,一百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被擴散,國際著名的福利學者Stein Kuhnle就說:「社會保險的出現標誌著現代福利國家的起飛。」
社會保險之所以能夠成為主流社會安全制度是因為它有兩個特性:
第一、它提供了風險分攤的功能,能夠集眾人之力,把個人生活中遭遇的巨大風險,轉化成社會集體能夠分攤的代價。台灣的健保正是充分發揮這種風險分攤功能,才大大地改善了弱勢群體的「醫療近用權」(access to medical resources)」同時還減少了政府的財務負擔。
第二、社會保險在繳費與給付之間具有一種制度的彈性,如果給付水準與繳費完全對價,那就變成商業保險;如果給付優厚,保費為零(由稅收支出),那其實就是北歐模式。因為可以在市場與國家兩端游移,所以每個政府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稅收條件、發展需要、甚至於職業偏好來進行各種繳費與給付之間的方案調整。
一種精密的「經國之術」
因此,社會保險制度是一種精密的經國之術(statecraft),通過財務、人口、疾病盛行率等精算,達到用最低的成本購買到需要的社會安全措施,以維持統治權力的正當性。在良好的治理之下,社會保險不但可以是資本積累最有效率的調控手段,它甚至可以促進社會團結,讓不同階級的人認為國家存在的目的是人民的福祉,從而將階級認同轉化為對國家的認同與忠誠。
在健保民意調查中,有七成民眾認為健保有醫療浪費的現象,但幾乎有同樣比率的民眾認為自己並沒有浪費健保資源的行為。這種「治療自己就不算浪費」反映的不只是人性的自私,更深一層的意義是醫療「應該」用在誰身上,「應該」照顧到何種程度才夠好,其實是一個實然的醫療資源限制與應然的道德態度相互交纏的難題。
今年三月,台灣推行健保制度滿二十五周年。健保制度在研擬時期一直不被看好,主要的理由就是過於容易取得的醫療資源將導致「浪費」行為,從而造成巨大的財務失衡問題。一九九五年立法院通過《健保法》時,還附帶決議在兩年之後再行檢討整個法案,當時的政治與學界菁英們其實就是認為兩年之後,健保制度就會垮台收攤。但實施兩年之後,民意支持率高達七成,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公共政策。
即使財務支出節節上升,但通過提高費率,對醫護人員的勞動壓榨,總額支付制度,對非薪資所得課徵補充保費,甚至於「吸煙救健保」的菸捐等等,一路走來,關關難過關關過。健保制度銘刻的是台灣人對「普遍納保、高品質醫療、低廉費用」的集體實踐與努力。
做為一種健康風險分攤的機制,健保理論上應該把所有在台灣生活的人,不論有無國籍,全都納入考量,因為外來人口長居台灣,他們的健康風險自然會與台灣社會產生連帶關係。但另一方面,健保作為一種社會權(social rights)是公民身份(citizenship)的重要元素,它的賦與直接關連到作為一個政治共同體成員客觀的國籍身份(identification),以及主觀的國族認同(identity)。
小標:健保資格不限賦予國民
因此,健保制度同時體現的是健康共同體與國族共同體的交集。它的資格賦予不只是中華民國國民,而且應該是長期居住在台灣,跟我們一起承擔健康風險的「自己人」。血友病少年這個案例最大的爭議就在於,他們的家庭比一般台灣人更大地受惠於台灣這個健康共同體,但其母親熱愛的「祖國」,卻是長期打壓這個共同體不遺餘力的敵國。對許多親中人士而言,台灣本身沒有存在的價值,台灣的價值端視於它能為中國貢獻什麼利益,這種心態其實就是典型的帝國殖民主義。
健策精密104 在 王惠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請中央正視彰化人的健康和生命】
昨天台中火力發電廠環評闖關,通過新增建燃氣機組計畫,卻未要求將原1-4號燃煤機組汰除,僅轉為備用機,形同「變相擴建」,將導致空汙問題更嚴重。顯示中央完全漠視彰化鄕親彰化鄉親的健康和生命,惠美想問「到底還有什麼價值可以比民眾的生命更重要?」
彰化縣政府配合中央政策積極推動綠能,目前太陽能光電已是全國第一,「有什麼理由中火還要增加機組? 」
惠美強烈譴責環評已淪為為政治服務,除了中火增加機組環評通過,包括桃園大潭電廠燃氣機組申請延役,原本說好兩年停機,現在又延長使用三年,環評也通過了;在106年台電大潭電廠原本是要採用低汙染的燃氣複循環的機組,後來變成高汙染的燃氣單循環的機組,結果環評也過了;107年深澳燃煤電廠擴建案,即使外界砲聲隆隆,結果環評也通過。反倒是二林精密機械產業園區是以低汙染的產業為主,二階環評開了四次會還沒通過。
尤其是在大選過後,更顯示為政者的權力傲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央如不能重新考量中火機組暫停設置,彰化鄕親不排除自力救濟包圍中火抗議。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297930?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