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你變成一個含辛茹苦、下半輩子都充滿怨念的女人之前,你有問過我的意見嗎?
如果可以,我寧願我不要出生,你不要為了我去撐一個圓滿,我寧願不要這樣長大,請你不要再說是為了我,不要再說我不知感恩,不要再說要不是你我哪有今天,你沒有問過我要不要這些「恩情」,不要把你的恩情跟怨念當成無限額度的黑卡,動輒提領,消費我的痛苦。
我寧願我今天這些都不存在,也沒有我,而你還是原來的你。
取自《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
……………………………………………………………..
各位朋友,早安:
「你不能選擇當誰的孩子,但你絕對可以選擇怎麼當你自己。」
今天晚上要談和解,我想把這篇文章分享出來當教材。或許晚上的時候,有機會提一提。
原生家庭的影響深遠,因為那是我們人格養成的最初。尤其母女之間的連結更深,細細內省整理,常常千絲萬縷。
這個工作很不容易,常要有人陪伴。都只靠自己,確實少了旁觀者清。但也許,這篇文章可以多幫您一點忙,讓您有多一點覺察,能更有能量。
祝願您,藉著這些能量,一步一步選擇找回自己!
.
ps. 這次出版社要求的贈書活動不太一樣,是要在「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大好書屋」兩邊的粉絲團按讚,然後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分享並公開此文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這篇文章下方以及「大好書屋」粉絲團公布獲獎名單,再請中獎的讀者提供收件資料,由出版社為讀者寄出贈書。。
大好書屋
pps. 今天晚上的活動,主辦單位希望能有直播,歡迎各位朋友在7點半,在版面上就可以參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
【文/ 劉冠吟】
「母親」對於女兒而言,就是一個女人的模範,一個直接吸收仿效的對象,好的壞的都收,我們就是這樣學習當女人的。母親通常是最直接帶孩子的人,孩子看著母親長大,母親如何裝扮自己,如何評論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母親快不快樂,孩子全知道。
母親其實不用太強大,但母親必須要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不然孩子就會直接複製那些永遠打成死結的思維,這輩子要花上三倍五倍的力氣去學習如何打開這個結。
我跟我母親「重版出來」的缺點真真切切。饒舌音樂品牌「顏社」的老闆迪拉胖跟我是學生時代就認識的好友,此人知我甚深。有一次非常低潮的時候找他出來聊聊,他聽了我這個那個天花亂墜無數個煩惱,雙眼直直地看著我,跟我說:「冠寶(我好友們對我的暱稱),這麼多年來,我看著你,你一直都很努力,想做很多事去證明自己很棒、很強,但其實你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人了。」
我跟原生家庭感情很密切,但人性是這樣,極度的濃密,就會引發對極度孤獨的渴望。血親是一種弔詭的關係,我們用一生互相餵養對方,有時是感情、有時是毒藥、有時是潛移默化的意識形態、有時是幫助、更多的時候是情緒勒索。緊密的血親關係最上乘的,或是說勒得最緊的,稍不留神就往死裡掐的—一定是母女關係了。
▍奇妙的母女關係
我最好的朋友之一飛飛,出生在一個「經典」的破碎原生家庭。我稱之為「經典」,是因為飛飛的原生家庭具備了連續劇裡面所有會出現、讓人不悅的家庭因素:飛媽是爸爸再婚的妻子,前妻必然的愛錢,在爸爸死後將遺產火速搬光;飛飛從小目睹爸爸打媽媽,爸爸如同連續劇中亦必然的擁有不負責任的人格特質及暴力傾向。
飛飛並不是家裡唯一的小孩,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妙的是,妹妹在這齣什麼狗血元素都有的連續劇裡,竟然是一個平板角色。通常編劇不會這樣寫,但飛妹完全沒有擁有如同飛飛一樣的喜怒哀樂跟痛苦哀愁,就真的是一個,沒有對白、沒有戲份、沒有承擔,無法同情共感的平板角色。
「我爸打人就算了,但是用拳頭打我媽的眼珠耶,這是什麼打法?直拳打眼珠?」飛飛描述這些畫面的時候,語氣很平靜。我跟飛飛是大學認識的朋友,聊這些事情的時候,她已經是二十幾歲的成年人了,陳述故事很精確,沒有情緒,跟我講這些,不是抱怨,也不是討拍,只是分享一些個人背景資訊,讓身為好友的我更瞭解她。
即使是面對這樣的爸爸,飛飛的媽媽還是非常努力維持這個家庭,並不是因為經濟因素,飛媽其實是有養家能力的。我們都覺得,應該是為了一些女性傳統的堅持,以及更多的不甘心。
飛飛回憶起她小學六年級,有一次,媽媽要帶她跟妹妹去吃西餐,但臨出門前,飛飛才發現爸爸也要去。飛飛不肯去,飛媽「倒地大哭,以手捶地,小六生我雙手環抱胸前,冷眼看著我媽在地上扭動」。最後只有爸爸帶著從頭到尾沒進入狀況的妹妹去吃西餐。
到了飛飛的高中時代,各種因素交逼,「我媽身體出事,進了急診室,我爸都不願意簽字,差點活不了,我媽這才死了心。」穿著高中制服的飛飛出席了少年觀護庭,才讓法院結束了這段婚姻。爸爸過沒幾年就因病去世,生活並沒有隨著爸爸的提早登出而好轉,後來飛飛明瞭,自己一切問題的根源,其實不完全來自父親,更可能來自母親。
▍即便只是暫時丟棄,都是困難的
打出生開始,母女關係就是一種天然的寄生。媽媽說什麼都對,媽媽說錯一定的就是錯。孩子會知道害怕,但無法判斷真實的道理,孩子做很多事情只希望博得媽媽一笑,媽媽眉頭一皺,就像天塌了一邊。這種天然的灌輸跟依賴並不奇怪,就是人生而為動物的天性之一,像水泥灌進模型一樣堅固。小獸沐浴在母愛之中,渴望獲得更多的關愛,藉由情緒賞罰的訓練,奠基了人格的雛形。
要到了某種程度的社會化以後,小獸們才會發現哪裡有點不對勁,而這番檢視跟掙脫,將是人生中最長最難走的一段苦行。拆解、重組、寬恕?原諒?或是有時候你需要的,只是暫時先直接丟棄這些過去。但母女之間的糾葛何其複雜,即使「只是暫時丟棄」,都是困難的。
我跟飛飛相識十多年,一開始聽她講家裡的事情,多半就是跟著罵一罵。直到近幾年,我們才用一個全新角度,去看待她家裡發生的種種。
飛飛說,認真回想起來,媽媽的情緒總是很差,小學的時候寫生字本一寫錯字就是一個巴掌過來,繪圖本的顏色描出框線外面去,媽媽也往死裡打。小小的她不明白為什麼,覺得自己真是太糟糕,一直惹媽媽生氣,原來把字寫錯跟把顏色畫出去是這樣十惡不赦。要是自己再表現得好一點,媽媽就會開心一點,也會更喜歡自己一點。要得到愛好難,千萬不能犯錯,因為犯錯就不會被愛了。
整個童年都在賣力表現,仍然沒有換得母親的快樂。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飛飛還是一路以第一志願畢業,媽媽還是一樣沒有笑容,負面情緒如海浪一波襲過一波,沒有停歇。只要她人生中遇到什麼挫折,媽媽一定第一個跳出來指責她:「一定是你又怎樣怎樣了,現在才會這樣,你從小就是個怎樣怎樣的人,你就是活該,我早就知道你會怎樣怎樣。」
「怎樣怎樣」,可以填進各種想像得到的低下辱罵詞,罵起人來的母親彷彿被什麼邪靈附身,用一些低級的男性貶抑女性的用詞在對付她。當時的飛飛淚流滿面。時隔多年,我們在這樣的對話脈絡中梳理出來,媽媽在罵的其實是她自己,也復刻著那個在罵母親的爸爸。說不出犯了什麼的錯的媽媽,在婚姻裡飽受凌辱,卻帶大了兩個不錯的孩子,這個毅力非常人所有。媽媽真的沒有怎樣怎樣,但局面就是如此這般。這麼多年了,媽媽從沒走出去,找不出錯,媽媽只能先扼殺了自己,再一直怪自己,然後怪所有人。
這讓我回想起大學時代飛飛交往的初戀男友,是一個多情的才子,兩人愛得熾熱,但男生的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他生日當天,偷偷跑出去跟學妹廝混,飛飛好不容易捧著蛋糕找到了他,男生回說:「可是我在忙著耶」,飛飛問說:「那蛋糕怎麼辦呢?我等你吧?」男生回了一句:「蛋糕就丟掉吧。」
那天飛飛不知道徒步走了多遠,邊走邊哭,見到我的時候雙眼已經哭成鹹蛋超人,口中一直喃喃重複:「為什麼他這樣對我?為什麼?我怎麼了?」
一般女子發現男友在跟學妹廝混,鐵定大鬧一場,換作是我應該已經把男生打到五官移位,飛飛竟然直接哭崩,然後把問題矛頭指向自己,負面能量跟方向完全衝著自己來,那個可憐跟矛盾的場景,我至今無法忘懷。
▍原生家庭的深切影響
飛飛出社會工作一路順遂,這不意外,她本來就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責任感過大,又深怕讓任何人失望的人。讀書時代的午餐時間一起吃飯,她一定都會先問我要吃什麼,總是亂吃且沒意見的我說不出什麼來,然後她再婉轉說附近有一間什麼好吃的,要不要一起去呢?即使對親密好友,她都是把自己放在後面。
這幾年遇到一個很賞識她的老闆,飛飛很盡力在工作上表現,擔下了超載的工作,但是老闆的這份賞識這份愛,其實很沉重。老闆本身是一個很有才華但工作能力平庸的人,同組同事們又一個比一個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為了老闆的這份賞識,飛飛拚了命似的在工作,其他同事留下的爛攤子、趕不到的死線、看起來不可能的案量,全都完成了。老闆不吝表現對飛飛的欣賞,總是在大家面前誇她,對她特別好。
這樣共事了三年,到了第三年打考績的時候,飛飛意外得知同組的笨蛋同事阿花—一直在闖禍的那個阿花—考績竟然比飛飛還好,飛飛就崩潰了,找老闆質問。實際上,那公司有個不成文的濫俗,考績是用輪流的,連續得了兩年好成績的飛飛,這一年輪到承擔爛考績。這樣的濫俗,很多老派公司都有,公家機關尤甚,考績流於形式。
考績用輪流的,是很常見、許多人都麻木的事,稍微解釋一下成年人都能懂。偏偏感情用事的老闆一被質問,口氣也不好,跟飛飛兩個互相指責對方,原本三言兩語就能解開的事,變成一場劇烈的感情相互勒索。在職場上彼此依賴的兩人,兩敗俱傷,老闆馬上提出要調單位,過沒多久,飛飛就辭職了。
事發當時,我還在國外渡假,一回到台灣,飛飛就奔到我家狂哭,絮絮叨叨地說著此事,唸著阿花憑什麼考績比她高,老闆憑什麼怪罪,她怎麼都想不懂,眼睛又再度變成鹹蛋超人。在職場打滾多年、什麼險惡場面都看過的我,一聽就覺得這個劇情也太簡單,簡單到讓我疑心大起。不過就是個考績用輪的爛習俗,通常老闆會私下按捺幾句或包個紅包就沒事了。這麼簡單的邏輯,一向聰明的飛飛會不懂?
「你真的很在意考績這件事嗎?老闆不是跟你說這是用輪的?而且你已經輪了兩年的領先耶?」我問,坐在沙發上哭到脫水的飛飛說不出話。「而且像我們這種工作能力好的人,自己都很清楚,不太需要考績這種東西吧,大不了換間公司就是了。」脫水的飛飛還是說不出話。我太瞭解她了,她在意的才不是考績甲乙丙,而是老闆的愛,那份她人生中少有的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按照教育部的百科:「泉水乾涸,魚兒以口沫互相潤溼。語出《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比喻人同處於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在職場上賴以生存的這兩條魚,老闆依賴的是她的工作能力以及對老闆才華的仰慕,飛飛依賴的是老闆對她喜愛及倚重,那種沒有她不行、就你最懂我的感覺。原本不應該發酵成這樣的職場上下屬關係,卻因為各自踩到個性的殘破處,雙方都痛得撕心裂肺。
於此同時,飛媽那端也沒閒著,同樣的上演情緒勒索、指責、破口大罵、哭泣的無間道,舉凡房子漏水跟鄰居間的修繕問題、自己的腿拐到看醫生、飛飛要多久回去吃飯一次等等,都可以輪播一次上述戲碼。
直到與老闆的狀況同時發生,飛飛再也承受不下去了,傳訊息給媽媽將從小到大憋在心裡從沒講過的話全盤托出,從生字簿、插畫本一路細數成長中的種種創傷,訊息的結尾是:「我沒有忘記這一路上,你是怎麼對我的,所以現在才要演母女情深那一套,很抱歉,我做不到。」
與媽媽斷了聯絡的幾個月後,到了農曆過年,左思右想許久的飛飛,還是提起勇氣,帶著禮盒跟紅包回去。結果,回到老家,電鈴沒裝上、電話無人接聽,無法上樓的飛飛打手機給平板角色妹妹,叫她把電鈴跟電話裝回去。
上了樓,四十坪的老華廈,被飛媽跟飛妹堆東西堆到連一個站的地方都沒有。那麼久沒見了,兩人還是一見面就開演老戲碼,飛媽不需要暖身就可以登場,再度數落飛飛都不回來陪她、不顧家、忘恩負義、不惜福、以後會有報應等等。這齣家庭爛戲的結尾是飛飛大哭奪門而出,找了一間過年期間幸虧還有營業的小火鍋,一邊哭一邊吃。
辭去工作後的飛飛,幾度出國旅行,去一些自己去過、熟悉也喜歡的地方,也去一些從未去過、但心嚮往已久的地方。我三不五時就在手機裡收到飛飛的旅遊照片,冬日大雪中包得像熊的她,熱帶國家中盡情享受美食的她,坐著電車漫無目的遊走的她,看似自在,卻沒有比較好。知她如我,只能在她想說話的時候陪她簡訊聊個盡興,然後留給她一句:「如果你真的想離開這個世界,跟我說一聲,我跟你那麼好,有資格先知道。」
她說,好。
▍榮格也解不開的題,薑母鴨可以
在冰天雪地的北緯國家,她住在一間設施完善的小套房,浴室廚房一應俱全。飛飛說:「一應俱全的意思,其實就是我要怎麼傷害自己都是很容易的,工具很多。」旅行到世界的盡頭,想著自己人生中的種種,想著自己為什麼把自己的人生搞成這樣,想著自己的人生裡要得到愛,為什麼這麼難這麼坎坷,坐在房間裡小沙發的她淚流成河,把自己的上衣哭到擰得出水。「這個時刻我可以體會安東尼.波登的感覺,人生真的好苦,雖然世界上還是有些愛你的人跟你愛的人事物,但巨大的痛苦,還是讓你想要放下這些而離開。」
我在遠遠的那方聽著她說,想不出什麼深奧道理,只能回她:「嗯,那邊太冷了,我覺得你現在去泡個澡,然後好好睡一覺,早一點回台灣。台灣現在也很冷喔,但我在吃薑母鴨,就是你家附近那家很好吃的,你吃過嗎?」
「回來吃薑母鴨吧。」我在手機上再打一次這句話送出去。
在這個當口上,就算飛飛傳訊息給榮格,我想榮格也不一定解得開這道題,但薑母鴨或許可以。薑母鴨是個魔性的字眼,人生中其實還是有很多膚淺的東西是美好的,像是台灣冬天的薑母鴨、羊肉爐,還有想跟你一起吃薑母鴨的我。
據她後來說,她就是默默地脫下淚濕的衣服,直衝浴室把自己泡得紅紅熱熱的,泡到有點疲倦鬆軟感,然後裹上被子,睡個好覺。
有一句話很土,但我還是得用:「解鈴還需繫鈴人。」面對人生種種的結,我們只能靠自己解開。我鼓勵飛飛去找老闆好好談一談,也推薦飛飛去看了一個很溫柔的身心科醫師。
飛飛跟老闆說,她氣的是她一直都最為老闆盡心盡力,但是考績不如人。但她也知道,她要的不是考績,是一直以來老闆對她的倚重跟愛惜,「我知道我非常渴望被肯定被愛跟重視,這點大過一切。」老闆說,這些其實他都明瞭,這幾年在職場飛飛大小戰事無役不與,飛飛是自己人,他以為他不說,飛飛都明白。他也知道自己的才華高過工作能力,外面的人講得難聽,自始至終,飛飛都護著他。
兩個殘破的人再度安慰了對方。這不是最好的結局,但旁觀者如我覺得很不錯。雙方說出心底的話,尤其是,說出自己的弱項,說出自己在強烈爆炸的情緒後面複雜的動機,即使只是殘破的人互相安慰也無不可。說到底,人生而在世,誰能十全十美?誰能有一份完整如滿月的心靈?能夠找到知己堪可藉慰,就算是三隻腳的椅子,亦能互相扶持在這世間站穩。
要一個血親結構外的人,去理解原生家庭的痛苦跟糾結,是多麼困難,即使是夫妻,即使是好友,要梳理十幾二十年複雜結構,還原幾千幾百個錐心的現場,都是困難的。但只要是一次同情共感的理解,對於在無間道裡輪迴的他們,都已是一份無上的溫柔。
▍我能不能選擇,不要當你的女兒?
在三十歲後段,我跟飛飛耗費了大量時間去討論關於飛媽的種種,盡量還原一個她從小看到大的女性典型,再回溯她從兒時吸收到的種種,用做學術研究的精神、抽離的、盡量客觀的(雖然很難),去解析她為何成為現在的她。
心理諮商師說,飛飛已經取代父親,成為這個破碎家庭的配偶角色,媽媽的精神支柱兼凌遲對象,這個分析也同樣解讀了為什麼歲數相差不多的飛妹,一直是情緒淡薄的平板角色,因為在這個結構裡,飛妹就真的單純扮演了孩子,而飛飛隔離了所有孩子應該承受的殘忍與痛苦。
另一個心理諮商師說,飛飛心底應該還是很想跟媽媽和好,或是希望媽媽的狀況能有所改善,至少母女關係不要像現在這樣惡劣;但,諮商師說,現在飛飛最主要的課題就是要顧好自己,千萬不要覺得自己遺棄了媽媽。畢竟在此之前,她已經耗盡青春,陪媽媽走過了千山萬水,卻尋不到任何解方。
「我覺得我媽不會有任何改變了。」某天飛飛傳訊息給我,絕望地說。「我忍耐了這麼久,好不容易講出口,講得這麼白,她好像在平行時空,不知道是聽不懂還是不以為然,完全沒有要溝通的意思。這樣也好,我以後也不用再忍耐了。」
我揣測著飛媽的角度,再回想飛媽常指責飛飛的那幾句話,「我覺得你媽媽心裡對目前為止的人生,跟你的劇情應該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媽應該覺得,她才苦咧,她一生都很苦,為了你跟你妹,『這種情況下』她還忍耐了你爸好多年,『這種情況下』含辛茹苦把你們姊妹帶大,『這種情況下』你卻沒有繼續陪在她身邊反而逃開就是不知感恩⋯⋯」
「可是『這種情況下』,孩子寧願不要長大啊。」飛飛說。
我可不可以不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為我犧牲?
我能不能不要當你女兒?
我能不能選擇,不要繼續當你女兒?
▍人生沒有如果
孩子無法選擇在哪個家庭出生,孩子沒有能力篩選成長過程中接受到的資訊,甚至無力去抵抗受到的任何對待。媽媽,在你變成一個含辛茹苦、下半輩子都充滿怨念的女人之前,你有問過我的意見嗎?如果可以,我寧願我不要出生,你不要為了我去撐一個圓滿,我寧願不要這樣長大,請你不要再說是為了我,不要再說我不知感恩,不要再說要不是你我哪有今天,你沒有問過我要不要這些「恩情」,不要把你的恩情跟怨念當成無限額度的黑卡,動輒提領,消費我的痛苦。我寧願我今天這些都不存在,也沒有我,而你還是原來的你。
但,人生沒有如果。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出生,無法選擇出身,無力改變成長過程,無力幫助已經深陷泥淖的親人,無力償還那些對方覺得深似海而硬加於你的恩情。但我們一定可以讓自己不那麼相似,不那麼受對方牽制,一根毛一根刺,慢慢拔除。
對於與母親相像的種種優點,身為子女的自覺性反而比較低。其實那些內化的正面力量,亦帶我們渡過人生萬重山。
我母親是個性圓滑、容易交到朋友且樂於助人的女人。從小看著她的生活樣貌—就算自己不甚好過,也願意對人伸出援手;即使是一通電話的關心,即使是非常遠的關係的拜託—只要她覺得整個局面讓大家受益,她就會去做。「我們能被別人求助,代表我們自己有能力。」這點深深影響著我,讓我在成為嚴厲苛刻的目標導向者之餘,還能真心關切別人。活在世界上的時間長了,才深深體認到這是一件多重要的事:「永遠都對別人再好一點」。
對於吸收自母親的缺點,總是在長大成人後變得比優點顯眼。輕微症狀如我,也在學著篩掉那些深植在我腦海中、我比較不適應的價值觀,然後在每個快把自己逼死的關卡,深呼吸一口氣,放掉這個深深種植在我靈魂中的完美控制狂人格,把腦中那個從永康公園急奔回家的高跟鞋聲音關掉。我很感謝她,但我不是她,我只想成為我,我也只有能力成為我。
即使那樣的相像是深植在靈魂裡的,在你每個沮喪的時刻,又再度散落在你周遭的空氣,你聞著那些似曾相識的思維,覺得你又要再度陷落在某個附身的靈魂。不,你們是不一樣的,即使要拔除一萬根的刺,你也該明瞭,你們曾經很像,那是因為你很在乎她,但你們早就是完全不同的人了,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們已是各自呼吸、各自運轉的獨立星球了。
我們是看著母親學習當女人的,跟母親可以很相像,也可以很不像,孩提時代的你或許無力解套,但長大以後的你一定可以。即使需要跋涉一段長長的路,在途中飽受愛與不愛的追殺及殘破的自我懷疑,還是可以打磨出一個比較接近理想的自己。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前面說,飛飛跟她的老闆像《莊子.大宗師》裡講到的那兩條困在陸地的魚,相互吹氣濕潤對方,一種非常浪漫的相濡以沫,實則所有的相濡以沫,都是帶有痛苦成分的,與老闆的互相扶持還能稱為是萍水相逢中的一點溫暖,一個渴愛的孩子遇到了一個賞識的臂彎,母女關係卻絕少是這樣理想的依賴。
莊子在本篇的下半段說了:「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兩條都快垂死的魚,互相吐沫救助潤澤對方,還不如在江湖中忘了對方。沒有人有能力拯救另外一個人,除非被救的當事者有心。也沒有人真的會完全復刻另外一個人的宿命,除非你自己根本不想逃出這個輪迴。互吐泡泡到雙方都乾涸至死,不如想辦法擠出這塊泥濘回到水底,然後相忘於江湖。
親子關係是一條看不見盡頭的路。我自己同時身為女兒、母親,深知母女關係對一個女子人格成型的著力之深。我最常跟我女兒說的話是:「你喜歡哪一個,就選哪一個。」她看到我發怒,會問我為什麼這件事情讓我不開心,我說,因為這件事情的某個點讓我不喜歡,但你可能很喜歡,這只是媽媽的感覺。以此類推,我的喜怒哀樂,我的喜好選擇,都是我的,你有可能有跟我不一樣的,關於你自己的那些,「你要好好想一想,看看自己的感覺。」
除了大是大非的道理之外,舉凡審美、情緒、人際互動、生活狀態,我都希望她「好好想一想」。她現在才四歲,確實很難好好想一想,但我說,你可以體會自己的感覺,你真的開心嗎?還是因為你的朋友都想這樣,所以你也選了?還是因為媽媽喜歡,所以你選了?多探索一些,多嘗試一點,身為媽媽當然心裡還是有些期待,或許你跟我很不相像,也不符合我的那些期待,但你是自在且快樂的,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人生有一件事情很重要但很困難:找到自我,不要偽裝成別人。這個偽裝可能是你的保護色,或是你根本渾然不覺,或是你覺得必須要這樣才能活下去,你長久以來習慣那樣的活,或是你覺得根本擺脫不了,又或是你覺得那些與你切不斷的都是你的責任,你必須償還,必須拯救。做為一個人,遺棄自己的出身實在太可惡了,你心底覺得自己是個逃犯,你不明白為什麼得到愛那麼困難,不明白為什麼你長那麼大了還是渴望稱讚,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奇異的時間點你就會捲進某個情緒的漩渦,吼著那些不像你平日說的話,做一些像以前傷害過你的人的事情,但那根本不是你。
我們都是這樣看著母親,學著當女人的。不管你多喜愛你的母親(或是相反),你都已經「只是」你自己了。每個人都有資格無條件地被愛,就算你的母親沒有如此回應你,那也不代表你失去了愛的能力。
小時候,母親就是你的天,當你變成大女孩,會發現世界上有各式各樣有趣的人。現在你必須專注地看著自己,重新學習當女人。雖然心底那個小女孩偶爾會害怕,偶爾會抓狂,但那沒關係,因為你會照顧她。
你不能選擇當誰的孩子,但你絕對可以選擇怎麼當你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再簡單的小日子,也需要挺身前進!
博客來:https://reurl.cc/1x1nLm
金石堂:https://reurl.cc/Kk0ynq
誠品:https://reurl.cc/D9ANkE
讀冊:https://reurl.cc/R4zKVr
大好書屋
.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偏義複詞忘懷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下半場(2019)
其實上星期二便已經看完這部被眾多媒體盛讚為今年下半年度必看的青春熱血籃球電影,但一方面基於惰性使然遲遲沒有動筆寫下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又想讓子彈飛一會,看看上映之後大眾是如何評價,同時也避免各位在看過我充滿偏見的言論之後打消了進場觀影的念頭,於是就一直拖到現在了。
.
首先對於《下半場》,我覺得以感性層面來說,光是台灣繼《功夫灌籃》這種不明所以的奇葩之後,又誕生了一部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實實在在、沒有輕功、沒有三小風火輪的籃球電影,我想此等勇氣與決心,便值得所有台灣喜歡籃球、熱愛籃球、沒有籃球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然後又喜歡電影的人進場支持。
.
而監製與導演也很聰明的,搭著近幾年來HBL的風潮,改編了高國強、高國豪在冠軍賽場上兄弟鬩牆的真人真事,拉出了一條關於奮鬥、關於青春熱血、關於信念與和解的故事,成功地讓那些平時沒有在看籃球、甚至不懂籃球規則的人也能毫無負擔的進場觀影,並且被搧情的劇情搞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我想這點是相當成功,甚至可以說是近幾年運動電影的某種標竿也說不定。
.
然而,我覺得《下半場》所遇到的問題,就如同所有真實事件的改編所會遇到的終極挑戰,也就是並無法在兼顧改編與創新的前提下,發展出一個比現實生活更加有趣的題材,也讓他們被迫以更為煽情、氾濫的方式去處理整部電影的劇情與人物關係互動,搞得最後在核心議題上的失焦、過多雞肋的功能角色、以及籃球場上的失真…等。
.
舉個例子來說,前陣子看了以美國知名連續殺人犯Ted Bundy為主角的真實紀錄片以及改編劇情片,雖然劇情片幾近忠實的還原了Ted Bundy狂妄的一生,但看在觀眾眼中,卻與此有強烈的疏離感,原因不外乎在真實事件已經如此有張力、且我們已經確知事情走向時,藉由再度演繹後的「劇情」已經無法滿足我們對於「驚喜」的期待,那些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情節,已經不再新鮮、刺激,從而我們對於複製的劇情感到了無生趣,從而對於電影的敘事感到不耐煩。
.
而同樣的概念回到《下半場》中也是如此,對於那些喜歡籃球、甚至稍稍知曉高家兄弟對決過程的球迷而言,這樣的電影詮釋可說是相當粗暴且割裂的。首先關於兩兄弟的宿命對決而言,真實的狀況是,哥哥高國強在泰山高中經歷了兩年的磨練之後,在高三那年跟著隊友夾帶著全勝的氣勢闖進冠軍賽,迎來高中生涯的最後一戰,尤其在八強資格賽時又以一分險勝同樣呼聲極高的松山高中,帶給了他們無比的信心,可以贏得泰山高中隊史第一座HBL冠軍。這場球賽的看點,不外乎是野性十足的泰山高中,要來挑戰HBL的傳統勁旅松山高中,當然除此之外高家兄弟的對決也是眾所矚目的焦點。比賽正式開始之後,泰山高中挾帶的一路的氣勢,以領先十五分的優勢進入下半場,甚至第四節大部分時間也握有領先。沒想到這一切在最後幾分鐘風雲變色,高國豪人來瘋似的連投帶切,包含最後致命的三分彈命中,鎖定勝局,也讓松山高中就此拿下冠軍,賽後高一的高國豪強勢拿下MVP與新人王兩項大獎,開啟了往後最強高中生的旅程,而高三的高國強則淚灑球場,遺憾地結束了高中籃球生涯。
.
說到籃球,我相信十之八九的人第一印象絕對來自於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他當中關於勝利的執著、不放棄的精神、隊友間的革命情感、以及滿滿對於籃球的熱愛,是代代人關於籃球最美好的回憶也是難以忘懷的初戀。籃球迷人的地方是,場上的五個人就像一隻手中的五個手指頭一般,有長有短,但缺一不可,有了全部才是一隻完整的手。除此之外,你永遠無法想像,時間到點的那刻前球場上會發生什麼事,也永遠無法想像在那麼短的時間內人類究竟可以做到什麼,因此我們有了T-MAC的13秒35分,有Fisher的0.4秒,也有了櫻木花道的槍響絕殺。而當然,籃球員對於籃球的熱情、以及球迷們忘情的支持自己喜歡的球隊,甚至因為籃球而帶來的生命改變,也是籃球之所以如此迷人的地方,我想這部分NIKE與NBA球員合作的一系列「THIS IS WHY WE PLAY」呈現得相當精準,也相當令人感動。但,我以上說的這些,《下半場》有嗎?如果有,做的深入嗎?我十分懷疑。
.
對於我來說,觀看《下半場》的過程,就像是看一個沒有那麼愛籃球、懂籃球的人帶著一群很愛籃球的人拍給愛籃球的人的電影。並不是說這部電影當中沒有籃球,沒有夢想、沒有掙扎、沒有衝突、沒有革命情感,只是在這樣的一部情緒綜合體當中,缺少了對於籃球的愛。
.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些說詞是那些籃球愛好者對於電影的吹毛求疵,那些籃球上令人著迷的概念,並無法完美的嫁接在電影上面。然而若我們以同樣是改編於籃球的《灌籃高手》來看,可能就可以發現一些問題。
.
首先是關於衝突,籃球說到底雖然是一個與人對抗的團體運動,但到頭來其實也是一種與自己的戰鬥,應該說所有的運動最大的敵人都會是自己。因此要持續進行這樣高強度的競技,最後必須面對的都是我為什麼想要打球這樣的問題。在《灌籃高手》中,我們可以看到主角櫻木花道最初加入籃球隊是為了追晴子,然後他覺得籃球有趣,又可以追晴子所以繼續留在籃球隊,然後他又感受到一切成就感,同時也可以追晴子所以他努力的練球,最後在與山王的比賽中,他感受到他對於籃球與晴子雙重的愛,然後也體會到一種有別與打架時所獲得的支持與信賴感,也第一次為了自己的之外的事情奮鬥,所以他感到安心與快樂。因此雖然山王過後隨之而來的是慘痛的敗北,但青春中的遺憾,伴隨著是下一次的成長,所以我們在此受到櫻木的感動,也完全能夠理解他的決定以及他的情緒。
.
反觀在《下半場》中,我們只能粗淺地看到兩個因為爸爸曾經教他們打籃球,所以喜歡打籃球的人,然後因為一些原因兩人分道揚鑣,各自開始打籃球。但關於他們執著什麼,為什麼打籃球、為什麼而戰、為什麼喜歡打籃球卻絲毫沒有著墨,弟弟的信念只以一句我想好好打球概括,而哥哥則又以一種極為濫情的集體式的光誠加油作為號招。如此輕飄飄的劇情鋪陳方式,也讓觀眾引頸期盼的最終對決,除了噱頭式的兄弟對決之外,衝突點只剩下那幾近無從得知從何而來的概念式強弱對決。這不是一場信念之爭,兩個人、兩個球隊的信念沒有明顯的相撞、這不是一場兄弟之爭,兩個人的關係除了兄弟之外,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值得大書特書,然而這也不是一場與自己的戰鬥,因為我們看不到他們如果不打籃球、或失去籃球、或輸掉這場比賽會有什麼後果。而這些總總細節上的缺失,也讓最終決賽的呈現,流於表面形式上的雷聲大雨點小,感覺很像萬人演唱會台下都是動員的觀眾,台上演的拼命,台下也配合得很辛苦,看起來縱使畫面流暢,演員也相當稱職有帶入感,但總覺得少了靈魂,也讓觀眾對此有所距離。
.
而除了畫面情感上的空洞外,更大的後果是,電影從何導致青春電影中「遺憾感」的缺失。你難以想像一部青春熱血電影,少了「遺憾感」會是多麽可怕的事情。如果少了一個強烈的遺憾,那麼會讓整部電影的故事過程顯得無所適從,隊友間沒有感情,球隊裡沒有革命情感,對手間也沒有競爭火花,從而導致整部電影變成一個想像是的青春模樣,沒有人物、沒有細節、沒有過程,只剩下滿滿滿的情緒剪貼,你甚至看完不知道該如何定義或言說這段經驗,就只有空虛。
.
除了籃球場上的迫切與遺憾的缺失外,我想就如同上述所說,本片也缺乏那種零秒出手的迫切緊張感。我當然知道在本片最後有一個絕殺奪冠的鏡頭,但我說的並不是那個。我說的是那種觀眾隨著比賽進行而情緒起伏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這場冠軍賽的安排,採取了最大眾的上半場大幅落後,下半場急起直追的戲碼,就像《灌籃高手》中對山王的劇情一樣。而在球場上有大幅領先,也就有拉鋸膠著,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劇情的開展,在第四節哥哥爆氣一波、然後弟弟突然失神的情況下(所以他到底為什麼失神?),雙方比數陷入拉鋸,最後就在小三的三分空擋命中下,追成的平手。我想這裡的問題會是,在前面那麼一大段的拉鋸戰底下,身為觀眾的我們只知道他們很膠著,但卻沒有被明確的告知目前的比數,從而對於場上的戰況除了概念之外,擔心沒有一個依據,所以對於所有的資訊只能片面地接受,而無法主動參與。這樣的狀況雖然到三分命中前有了個緩解,但本可以大書特書的絕殺場面,卻選擇以一個最無聊俗爛的方式結束。追平到落敗,情緒與情緒間的轉換過於隨便、快速,使得緊張感根本無從聚焦,追平快樂的釋放感以及突然落敗的失落感到感動大合唱的遺憾難過感無縫接軌,讓觀眾根本沒有時間梳理情緒,卻被塞了一大隊情境,使得整體場面寫得凌亂且無所適從。除此之外,將兩隊的對決化約為兄弟的和解,但卻少了其他球員的鏡頭,也忽視了籃球視為一個團體運動的本質,然後加以迅速散場的人潮,真不知該如何定義這樣的安排與調度,只覺得無限混亂與尷尬。
.
說完了敝人認為的故事主線上的問題之後,想說一點我對於第四節最後突然站在場上那段的看法。關於那段,或許有人會拿《灌籃高手》動畫版動輒半集一集的回憶跑馬燈來護航,比如說投一個三分球投了十分鐘,跑一個快攻,跑了一小時之類的。但我想與之不同的是,《灌籃高手》在如此陷入思緒與回憶的片段中,都會將場景轉化、甚至超寫實化。然而,我們在《下半場》當中所看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正在進行比賽的場中。我料想這樣的安排可能有兩個,第一個是當下場上真的要發生什麼事情了,比如說鬥毆前的醞釀、比如說突然昏倒,所以有了這樣的聚焦定格。第二個就是他想要仿效《灌籃高手》中的記憶閃回,或陷入沈思片段,因此讓他定格。但弔詭的是,他學只學了一半,只讓他沈思,卻沒有超寫實化的場景轉化,比如說四周陷入一片黑之類的,因此我看到的當下只覺得有幾種可能。1.教練怎麼沒有罵人。2. 教練怎麼沒有喊暫停。3.光誠怎麼沒有趁機猛攻一波。4. 怎麼沒有人撞到他。以上四種可能思考下來,只覺得這段的安排十分荒謬、也十分的突兀。更降低的敝人對於此部電影的喜好程度。
.
總的來說,如果要就一個稍稍中肯的角度來評價這部電影。我覺得就目前的結果看來,《下半場》是一部相當聰明、甚至還算成功的商業電影。他不僅演員表現十分突出極具說服力,幾個籃球員共同經歷的片段安排也十分討喜(練球部分我反而覺得是本片最大看點,光誠球員私底下的化學效應很棒,只可惜在比賽場上被導演完全浪費),劇情方面也很直率的硬是拉出一條親情為主的對抗,並加雜的青春熱血元素,讓那些對於籃球不熟悉的觀眾也有參與感,是一個能夠輕鬆進場完全沒有觀影負擔的作品。可以預期的,如果搭配不錯的口碑與宣傳推廣,票房上可能會有不錯的成績。
.
但另一方面,缺點就顯得比較可惜一些。它在劇情上沒有扣緊並回應「為何打籃球」的本質問題,並忽略了衝突的多重可能與深度,從而導致需要拿大量的支線劇情以及氾濫情感去補足,讓整部電影看下來,無法了解到一個深刻且完整的敘事脈絡,只剩下拼貼碎裂偶有哭點的情緒拼圖,也浪費了原先這麼好的故事前提與體裁,不免讓人惋惜。
.
還記得我們從《海角七號》就開始喊的台片復興,這樣浩浩蕩蕩、大大小小的喊,也喊了十年。雖然偶有佳作,讓所謂的含淚相挺、到理直氣壯的支持出現了討論的可能。然而,我想除了行銷宣傳之外,就如同HBL近幾年的復興以及UBA的成長跟進。所有的事情到最後,看的還是誠意與結果。有了誠意但沒有結果,可能就變成趙德胤或《老大人》,但沒有結果又沒有誠意,那除了含淚相挺之外,我真不知道還可以說什麼。你看看如此熱血或熱的HBL和UBA到了SBL長成什麼模樣,投機取巧的式的操作結果,可能一時看得出成效,但觀眾與球迷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到最後一定會露出馬腳。我發現許多台片往往有好的概念與出發點,但往往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除了缺乏對於故事的熱情與愛之外,更大的問題都是出現在故事上。過多的議題與想法強塞其中,拼貼式的情緒片段交錯出現,到最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四不像。所以我說,追根究底看來,《下半場》想說的是什麼?是兄弟情?是青春?是失能家庭?是校園戀愛?是聽障選手奮鬥的故事?還是熱血與遺憾?還是遺憾後再出發?還是魯蛇的逆襲?還是勝利的執著?到底是什麼?議題很多看似很好,但如果無法收束成一個概念與方向,那就是一盤鬆散的沙,一套操作的工具,但回歸到作品本身,就越來越不清楚了。
.
最後想引鄭秉泓在這期電影欣賞文章中的話:「倘若一部商業電影連本地觀眾對什麼題材感興趣都搞不清楚,連一個故事該有的起承轉合都都不起來,連作品何以該以電影的方式存在於戲院銀幕都說不清理由,那還把它拍出來做什麼?」
.
雖然大部分國片並沒有那麼嚴重,我也不是在特指《下半場》,但我覺得如果許多作品可能以更審慎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故事可能會更好,台灣的電影很有潛力,台灣籃球很熱血去看,LOVE LIFE
.
他拍應該會好看一點,至少他懂籃球。
.
啊,很喜歡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HBL就是又「H」又「BL」,如果這句話為真,且是本部片的原意的話,那我上述長篇的論都是廢話,看這句就好。讚讚
偏義複詞忘懷 在 寶爺的戲夢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今天想談崇洋這件事,而且是很偏頗的談,充滿個人成見的談!
(看不爽的酸民及正義魔人,求您們別回文,我沒有那麼洋溢的才華跟您打筆戰!)
崇洋這個行為,其實包含了很複雜的自卑因素~
第一個 - 歷史
從八國聯軍圍毆清廷開始,一狗票金髮碧眼的老外憑著船堅砲利侵門踏戶來中國打一場很難輸的仗, 先姑且不論滿清王朝多麼顢頇無知,多麼腐敗貧乏.... 純粹就打架的角度,八個幹贏一個,然後再壓著被幹趴的這個衰仔簽下四萬萬五千萬兩的本票當賠償,...這個衰仔,也就是你我的中國,在歷史上就因為白目遭遇了永難忘懷的一次霸凌!
第二個 - 生理
走在歐美國家的街頭, 我感覺很度爛...同樣一件阿媽尼,大部分老外隨便一套就直接變身約翰屈服塔,但大多數亞洲人穿上身後竟然就像罐頭塔~
更該死的還有長相,大多數老外的雙眼皮+七彩眼珠
亞洲人呢? 幾乎都是帶點混濁的黑眼珠...好不容易出個印度人總算也有超強深邃的雙眼皮,但仔細想想印度人的整張臉好像只長眼睛跟睫毛而已!!...
至於韓國人,不用講,單眼皮就像天譴,大家整完形還長得一模一樣...WTF?
第三個 - 語言
英文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學會它,至少能跟大多數人種進行基礎的溝通.
中文呢? 不好意思喔...太難,不好學! 而且還分簡繁兩種版本...
日文呢? 只在扶桑國境內能用,頂多看A片時能多了解一點劇情,效益有限
韓文呢? 一堆圈圈叉叉的莫名其妙構成,比單眼皮還乏味! 我懶得多談!
以上我只是隨便舉幾樣例子,就能很概略的說明老外所擁有的"強勢性"其實無所不在.
接下來我要用"上班"以及"馬子"兩項很貼近生活的東西來做更深入的說明!
----上班-----
會議室裡, 老外西裝筆挺, 身上飄出淡淡刮鬍水的氣味 , 臉上掛著比潘蜜拉安得森胸部還假的笑容,從皮質公事包裡拿出美國的驕傲...DELL NB, 一開始他們會假裝很專心聽你說明,解釋,而且點頭如搗蒜,更像夢囈般嘴裡不斷的重複Great,Perfect, Wonderful , Fantastic ...Amazing...WOW...等等超級正面的形容詞來讓你誤以為你根本就是剛完成一場完美演唱會的Michael Jackson, 而你正在跟歌迷粉絲做成果發表~
等你一唬爛完,換老外上場, 他們就會用深邃的眼盯著你,收起起碼一半的笑容, 說: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But...
幹!沒錯, BUT這個字出現了!
這個字代表什麼意思?在中文裡,它可以翻譯成但是,可是,然而,僅僅,異議....很多不同的意思...
但在這個時候,只有一種翻譯法, 那就是: "你剛剛說的都是幹你娘機掰,囉嗦死了...換我說!"
接下來,老外就會把笑容收斂到剩下最基礎的殭屍假笑(註:就是完全沒有線條,長年累月虛偽練習出來的淺笑),拿起Laser pointer,用狀似專業的來回踱步在投影幕前開始表演他的看法跟目的,而且跟你剛剛報告建議的完全無關!
老外認為自己才是專業,他們玩的是品牌,是通路, 而你們亞洲人,只是開加工廠的黃猴子!廢話別太多!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幾年前一位老美在六罐啤酒後跟嘔吐物一起噴出來的肺腑之言! 我直接翻譯!
你會買單嗎?
通常都會! 因為自卑性的崇洋開始作祟,而且被老外的表演ABC方程式給嚇唬住,再加上你想做生意,於是乎就把猴子裝給自動穿上身了!然後他會給你他1/3的訂單量,老外呢?繼續用這招去框另外兩家供應商...釋出另外2/3的訂單...往後每一年都還要再玩至少一次, 玩到死!
---- 馬子 ----
台北市安和路上有一家夜店叫卡內基Carnegies, 復興北路上有另一家夜店叫銅猴子Brass Monkey,金山南路上有Roxy99
為什麼提到這四家夜店??因為大部分在台北撈錢的老外都知道在這四家夜店他們能夠花少少的錢,很輕易的獵艷,發生一夜情...
(註: 西餐妹是指特別偏好跟老外交往的女性暱稱---嗜吃西餐)
OK...地點,角色交代完畢,我還是習慣用場景來繼續說明如下
推開這些夜店的大門,會有幾樣東西往你的五官襲衝過來,首先是音樂,一定是聽到很膩的Hiphop或Rap先灌進你耳朵,然後你就會看到一堆穿著暴露的台灣跟中南半島外勞長相的女人穿梭,混雜在一堆老外之間瘋狂的扭腰擺臀,或者磨蹭,說穿了根本就是在跟老外做乾愛...整個表情除了淫蕩,還是淫蕩!喔..還有一點滿足~
至於老中小台男人們呢? 基本上大多數都被西餐妹晾在角落,等到老外選完妃,再撿那些死魚臭蝦來填補整夜的寂寞~沒撿到的...就在舞池當中滿腦子精液囉~~
有好幾年時間我曾流連各大夜店, 台店玩久了玩膩了就開始往這些老外店瞎跑瞎混,久了竟也交了好幾個西餐妹朋友,我就用西餐妹語錄的方式整理給大家看,你會看見很多很辛酸的自卑!
- 老外又帥嘴又甜,貼心程度更是小台望塵莫及 !
(幹! 要搞妳當然滿嘴好話)
- 老外屌大,用過一次就上癮,還回味無窮咧,小台的毛毛蟲只能讓我癢,不夠我爽!
(幹!單純欠幹)
- 老外很大方啊,都會請我喝酒,不像小台,摳死了!
(幹!一杯酒換搞妳一晚,妳真便宜啊)
- 老外很隨性,很開放,感覺不像小台愛吃又假小心!
(幹!要開放,妳去西門町街上搞啊)
- 我要釣老外,因為我想拿國外護照,而結婚最快!
(幹! 賣身換國籍,比外勞還不如)
- 跟老外一起走在路上就很有面子啊!
(幹! 我跟妳說真的,只有西餐妹會羨慕妳!)
- 我跟老外在一起,是為了練英文啊!
(幹你娘! 床上練喔,什麼瞎理由)
有一群固定咖西餐妹,每週除了週日週一週二這三天,其餘四天就在夜店裡跟這些老外周旋,彼此關係網絡重疊交織,說穿了就是表姊妹,老外彼此則是表兄弟,大家搞在一起,孔子的世界大同在夜店裡獲得初步實現!
這群西餐妹有人在老外圈(被)玩了十幾年,不誇張喔,十幾年..從20幾歲玩到現在快40了,還玩不出隻鳥來,不知道是不是不甘心還是真的看不清,所以並不打算停手
自己年紀愈玩愈大,對象卻愈挑愈小,每釣到一塊鮮肉就忙著跟姊妹炫耀,如果你白目的勸告她們, 我保證你會被噴一臉屎,原因無他,因為你會傷了這群愛面子女人的自尊心!
至於這群老外呢?
大多是在本國混不下去的Low咖, 只好跑來台灣教英文,當老師,在本國他們根本被當垃圾,但一到台灣,只一你是老外會說英文,就能教英文當老師,馬上變身湯姆克魯斯,還有玩不完的便宜女人會投懷送抱,哪天萬一玩爛了或玩完了怎麼辦?
完全不擔心,機票一買往大陸去,繼續一省一省慢慢搞~~
哈哈,中華兒女千千萬...不行就換!這就是這群老外的原則!!
說了這麼多,你知道崇洋是怎麼一回事了嗎? 還要繼續崇洋嗎?
下次見到老外,拿出該有的樣子!
別再卑躬屈膝, 八國聯軍已經是歷史了,辛丑合約也賠完了,不需要我們現在再賠上尊嚴,賠上被平等尊重的天賦人權!
一點都不需要!
還有,來台灣生活...就他媽的給我說中文!
偏義複詞忘懷 在 雅麗老師學習方法教室- 👨👩👧👦複詞家族:偏義複詞... 的推薦與評價
... 忘懷得失( 忘記現實的得失),就這樣過了一生。「忘懷」和「忘記 」,都只取忘的意思。 此外,我們再來看,還有哪些偏義複詞。 🌶️窗戶,只取窗,不取戶(門)的意思 ... ... <看更多>
偏義複詞忘懷 在 《知識快易通》複詞三兄弟 同義複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知識快易通》複詞三兄弟──同義複詞、 偏義複詞 及反義複詞ft. 林伶老師 · Comments. ... <看更多>
偏義複詞忘懷 在 [創作] 偏義複詞- 看板poe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偏義複詞/
老師說
由兩個意義截然不同的字組成
卻只取其一
稱之為偏義複詞
忘記/
例如忘記
其實就只是忘
老師還沒說完
便鐘響,下課
我們的愛隨著青春畢業
突然想起
老師那年教錯了
忘記明明就沒有忘
都是記
事情/
後來又遇見他
與他發生很多事情
老師也說,事情
就是事
但老師不知道的,我跟他
都是情
生死/
最後一刻
驀然想起,不懼生死
老師說,生死的意思只有死
因為生,沒什麼好懼的
老師又錯了
生,才是最可懼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9.180.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em/M.1512134285.A.2E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