➊. #混乱又美好的天天
这两年能顺利完成,爸爸妈妈都要好好谢谢自己和孩子。昨晚我和马先生聊到,我们的每一天,真的是 #混乱又美好,安顿好一切感觉顺利时,就会出现一些挑战,这定律不变,一周几天。
比方说,昨天早上,我刚开始关起房门要录音时,隐约听见外面有爆哭声(心抖了一下)。但妈妈录音工作刚开始,于是我选择 #放手不理,心想反正有爸爸在(相信另一半的存在,很重要)。
然后,我顺利录完两集Podcast走出房门,feel到 #一片祥和。心想,「暴风雨总会过去,孩子总会长大」(咦?)。
不过也因为一些闹场事件,科比马网课中途离开,老师也关心了一下。事后等回归平静时,对话中也让他“看回”自己的情绪反应和面对事情的方式,又上了一课。
◽ ◽ ◽ ◽ ◽ ◽ ◽ ◽ ◽
➋. #当小儿子懂得满足
昨晚开灯马吃饱,我在洗碗时,他像个大爷大摇大摆走向我,吞下最后一口说:「Mmmm~ #满足。」
哇!弟弟会自己表达满足的感受,真的很amazing。知足常乐,从美食开始学着明白满足这件事,真像妈妈 😆
#你有刻意教孩子满足这件事吗?我从每一口能满足自己的食物开始吃下去,轻轻说声“哇~好满足”,让身旁的孩子感受满足的滋味。满足了,幸福感提升,生活充满喜悦,也更知足常乐,安然自在。
◽ ◽ ◽ ◽ ◽ ◽ ◽ ◽ ◽
➌. #妈妈妳完Done!
今早煎好爸爸特调的面粉糕给开灯,自己默默讲了句:Yes!#Done! 然后我这位小食客回我~
「妈妈,妳 #完蛋啦?」
开灯马天天在日常混乱中,猛放笑Done!
◽ ◽ ◽ ◽ ◽ ◽ ◽ ◽ ◽
➍. #学着面对各种可以
路上车子多了,拍摄工作来了,堂食可以了,相见的人约了,然后州内旅游也开放了(去看马先生今日四点),好多的 #可以 john雷啰。
But!病毒依然存在。
提醒我们日子要学会与病毒共存 or 共处? whatever,大家自己评估拿捏好,做好防疫防毒的措施,口罩消毒疫苗社交距离,还是要做好啊!
.
#秋月四点记录 #生活100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咱们继续太乙金华宗旨,上一期讲了此书的来历,以及我个人对于“元神识神”“回光守中”这些概念的理解,那今天我们就重点讲一讲修炼!这本书之所以这么容易被西方人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把方法讲得非常明确具体。整个四、五、六章就是简单直白的告诉我们该...
你有刻意教孩子满足这件事吗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咱们继续太乙金华宗旨,上一期讲了此书的来历,以及我个人对于“元神识神”“回光守中”这些概念的理解,那今天我们就重点讲一讲修炼!这本书之所以这么容易被西方人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把方法讲得非常明确具体。整个四、五、六章就是简单直白的告诉我们该怎么做!非常神奇的是跟我两年前在马来西亚的内观修行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小部分理念略有不同。说起来也非常简单,就三个字“观呼吸”。所以我对这一修行方式是有切身体会的。而且你看啊,整个东方文明一切与哲学宗教有关的修行都是以这个方式为最基础。道家的吐纳、禅宗的入定、连儒家都有静坐,还有密宗的脉轮、瑜伽的冥想。可见在那样一个时代,大家都在寻找、摸索一种方法,将心中不断升起幻灭的妄念止住,仿佛突然之间都明白了,只有遏制住识神的活动,才能让元神获得觉醒。那第一个动作就是正身安坐将你的视线集中在鼻端,但目的并不是让我们观察鼻子,而是将我们的心念收拢回来置心于一处。因为人的眼睛与心念,是非常活跃好动的。什么叫心猿意马,就是心念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意识像野马一样肆意奔腾。而鼻端就是一个栓猴栓马的木桩,木桩不是重点,重点是把心念栓住。总结起来就八个字:观鼻存想,意守天心。简单吗?其实超难的!大家可以自己尝试,你稍微一晃神就突然惊觉,自己怎么在想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注意啊,它并不是刚一出现就被你发觉,而是肆意飘荡了很久,而且它不仅仅飘荡到一个念头,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同的念头,当你突然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些杂念持续了多久,又是从哪里萌生你完全不知道,然后赶紧把心念重新收拢回来。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你能保持“无念”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佛家将这一方法称为“止观”。
小时候去寺庙偶尔观察佛像,就总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所有佛菩萨的形象都是低眉垂目半睁眼的,然后我就去问周围的老人和僧侣,得到的答案都是因为慈悲,不忍看世间苦难。诶,这个回答高大上,高到你不会且不敢有任何质疑。直到我自己做了这个动作,才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在“观呼吸”,这就是在用最直白的方式引导我修行、修心,只有收服心念才能脱离尘世万千苦海。所以教会我收服心念的方式就是在渡化我,所以老人与僧侣的回答也不能说不对,只是这里面隔着一层他们的理解和它他缺失的认知。如果我们再换位思考,一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一定知道越是复杂的理念、越是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附加他人的理解,就越是难以穿透时间,将他最原始的表达传送于我。反之越是简单、基础、直白,就越容易传达,所以大道一定致简。自此之后我再看到佛像,仿佛佛祖就在跟我说两个字:照做!有很多小伙伴提出这样的质疑,说这个不能瞎练吧,这肯定需要有正派宗师的引导不然很容易走火入魔。我能理解你的担心,但我并不完全认同这个说法。因为我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正心诚念的人仅仅用观呼吸的方式来收拢自己内心的杂念,怎么就走火入魔了呢?这,这肯定是电视剧看多了呀!其实我也有跟这本书的翻译者:张卜天老师聊起这件事,为什么西方人按书中的方式修行更容易显现效果,而中国人反而会遇到一些阻碍。就是因为咱们血液里本身就流淌着儒道两家的文化基因,咱们看到书中某句话,就会很自然的往更深层去解读、引申、联想,西方人不懂这个,他只能按字面的意思单纯理解。所以我觉得真的不要把这件事想得太过玄幻、深奥、复杂。还是那句话:大道至简。
而且我觉得一定要有正派宗师的指引,跟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存在着悖论…一定要有宗师指引、不然容易走火入魔、那就说明只能以师徒相授的方式传承、那为什么会有这本书的流传呢?作者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咱俩不见面我也能将我对这个世界认识传达给你。写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不就是让那些没有机缘遇到好老师的人,也可以看书自学嘛!我当然承认,伴随着名师指引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但普通人要去哪里寻找这样一位老师呢?而且他怎么判断这位老师的理解一定正确呢?万一你觉得他无比正确,然后你问:师父您的师父当年是怎么教您的?
师父说:我看书自学的,你说你怎么办!所以说无论是老师还是书本,都只是在引领你入门,师父领进门,修行还是在个人!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段小故事…有一个高僧云游四方,一天夜里经过一个村庄,看到不远处一栋民宅闪烁着一层淡淡的佛光,心想这户人家一定有一位大修行者,于是登门拜访。没想到开门的竟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农村老太太,高僧被请进屋,少坐饮茶、相互攀谈。得知家中只有老太太一人居住,平时的生活就是吃斋念佛。高僧问说您平时都诵些什么经文呢?老太太说哎呦这不懂,只知道多做善事不杀生,平时就多念念“那么阿弥陀佛”,高僧噗嗤就乐了,那么阿弥陀佛…是南无阿弥陀佛!老太太一听,啊是这呀…哎呦你看看我,老糊涂了啥也不懂,谢谢大师指点。高僧也双手合十点头,说那行,老人家早点休息,我还得夜路赶到山顶的寺院投宿。于是走出村庄一路上山,到了半山腰呢,再回头看看村庄里老太太的房子,表情瞬间凝固,之前那淡淡的佛光怎么没了…于是高僧赶紧折返下山,又敲开老太太的房门说:老人家,您之前那“那么阿弥陀佛”才是对的,千万不要跟着我的念,您原来怎么念就还是怎么念。第二天夜里,高僧还是不太安心,出了庙门站在山顶遥望村庄,老太太屋外的淡淡佛光依然没有再出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是这位高僧不小心打碎了她的信念,所以我一直觉得信念远比正确重要得多。但是大家也不要误解,我绝不是说正确不重要。但是大家要明白,这个世界就不存在绝对正确,我们只能不断的努力接近。所以在努力前行的过程中,信念就变得更为重要一些。
当然这本书里也会单独有一个篇章叫做“回光差谬”,就是你在练习时容易犯下的错误…第一大谬误就是不要过分执着于一呼一吸,你不能像个拿着鞭子监督奴隶的监工,一直紧张兮兮的高度警惕,不准偷懒啊,不对。但是又不能过分松懈,懈到昏昏沉沉、心如死灰,犹如枯木顽石。杂念确实没有了,生命迹象也没有了。咱们是要把识神收服,而不是把他弄死。一定是顺其自然、心神安逸。即无杂念、又十分清醒,那八个字怎么说的?观鼻存想,意守天心。什么叫存想,存想就是保持意识的清醒。道家也将这种难以描述的尺度解释为:是那么,非那么。非那么,却那么。总之就是一种似观非观、似想非想状态。就是你一定要寻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分寸感。第二个比较容易犯的错误他是放在后面几个章节讲解的,我也把他提到前面来归为一类,就是万万不可急于求成。就是你不要急着去验证他,功夫到了该来的自然而然的来,有了某些阶段性的进展,也不要执着于这些进展…一如往常,该干什么干什么!要把这一功课完全融入你的身体,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是你的生活方式。第三个要注意的,他也是放在独立的一章叫“回光活法”,是不要荒废自己的正业,如果能够保持每日清晨静坐一时半刻最好,其实练习到了一定程度,你是能够做到即使不静坐也可随时、随地、随事的内观,感受自己的呼吸,牵住自己的妄念。我觉得这一点也很好,不然我去修仙了,父母妻儿谁来养!另外也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搞得神神怪怪,不要刻意做给别人看。
接下来就是第九章百日筑基,就是你要用差不多100天的时间,为修炼内丹打造一个稳固的基础。当然有的人慢一点、有的人快一些,所谓的百日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净化身心的过程。我当时在马来西亚的内观是15天,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些身体的变化了,比方说你会觉得整个人特别清爽、特别精神、特别明朗,不浑浊!你所有感官在逐渐变得敏锐,尤其是对食物深层的味道,会比之前更丰富。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你知道天气很热,马来西亚嘛,而且那个地方没有空调,但是你并不会感觉很闷很燥。百日我是真的没有体验过,书中描述的状态是:精足、气满、神旺。然后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奇妙的感觉,大概有几个类型。第一种叫神入谷中,就是你在静坐时,如果周围有人讲话,你会觉得这个声音很远,是从遥远深邃的山谷中传出来的,而且还带着回声。你并未刻意去听,但却又非常清晰。第二种叫做虚室生白就是你在静坐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团弥散开来的白光,仿佛身处云雾之中。第三种叫做神归顶天,就是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非常的绵软轻盈,而且伴随缓缓上浮的感觉。但并不是真的飞起来啊,是一种气场向上汇聚于头顶的体验。当你真的能够做到“心空漏尽,内丹也就逐渐形成,他并不是一颗实体的药丸,说到底他还是你的一种感受。据说能看见一些奇妙的图案,所以荣格为什么会将书名定位“金花”的秘密呢!就是因为荣格走访了众多欧洲的“修行者”,把他们眼前出现的图案绘制出来。欧洲人觉得这就是神奇的“曼陀罗”所叫做金花的秘密。
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说:壮哥,这…这真的有用吗?我觉得这个话得分两头说,读书归读书,修炼归修炼!咱们由浅入深…读任何书都一样,首先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可以更多面的了解自己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时我在想象一个最低作用的场景是,就是如果有一天一位欧洲青年拿着这本书说:你知道这个嘛?你可以很淡定回答:嗯,读过!如果你自己本身很认同这本书的方法,诶!你们就可以各自聊聊东西方对此书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如果你不认同这本书的说法,那更有意思!你就可以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说:不会吧,你们还真练啊!这时候这老外肯定就蒙了…嗯…你们不练嘛!此刻你也无需明确否认,只留给他一个饱含深意的微笑。怎么样,有没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我自己跟自己开的玩笑。接下来聊一聊修炼的作用,首先它是一本道家养生著作,我们先不谈它玄幻的一面,单纯从我们以往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来看,你觉得“养生”二字能做到吗?我觉得可以…如果一个人面对任何生活中复杂事物都能做到,不烦扰、不动气、不妄想、不奢求,那不活该人家健康长寿!再接下来更上一层,能不能获得通天达地的智慧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历史上的众多牛人都习惯于静坐养性…佛祖、老子、孔圣这就不用说了。离我们这个时代比较近且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王阳明牛不牛!曾国藩牛不牛!都是既能做学问,又能干实事儿大神。进了朝堂就是精明睿智的政治家,进了学堂就是圣贤道德的教育家,最不可思议的进了战场就是百战百胜军神,为什么?静坐养性,内观冥想。究竟在用怎样的方式成就他们的智慧?我几年前看一部书叫“战国纵横”,后来改名叫“鬼谷子的局”,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四子上山拜师的前几年,什么都没学,天天就在那打坐磨炼心智。我一开始不是特别理解,我想这要是我,早就撂挑子走人,但是越看越明白。你想啊一个人能沉寂下来将大把的时间花在那么无聊的静坐上,那这个人对于时间的理解跟普通人一定是不一样,那得多能沉得住气!因为很多人很多事,输就输在心急浮躁。几年的时间,每天都在摒除杂念就做一件事“观呼吸”,你说这样的人做起实事来又是多么专注?因为他已经非常习惯于“置心于一处”,他就把手头要处理的这一件事当作“鼻端”当作“呼吸”,此外不生一念。因为人的精力和智慧都是有限的,让琐碎的妄念拆的七零八落,就一定没有凝聚起来更具有力量。再来这样的人精力一定极其旺盛,因为他平时可以控制心念,它本身消耗的精力就少。你呢?家事、琐事、暧昧事,事事烦扰,你领兵打仗,碰到一个这样的对手。心无杂念、气定神闲、冷静专注、精力充沛!这谁能扛得住啊!所以他不但不会耽误你的事业,反而会赋予你更强大的能量。其实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觉得已经值了…但我们还是要再往上说一层,如果真的练成内丹,修成长生不老。或者他仅仅只是让我年迈的时候更具活力,更不容易生病,我觉得我已经快乐似神仙了。这两集节目太乙金华宗旨,绝对值得你召集一家老小组团观看!尤其适合转发给家里的亲戚长辈…以后过年团聚,再有七大姑八大姨,问成绩、问工资、问女朋友、问生孩子!你就说:二姨二姨,我欲修仙。有成之日,必带你升天。节目最后壮哥不得不再次反复的强调,这所有的内容都是我个人的理解,于各位而言不一定正确,它只能作为你学习的参考。如果有兴趣,还是要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尝试。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去多看一看其他老师的理解,但同样只能作为参考。相信聪明如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领悟。
你有刻意教孩子满足这件事吗 在 天才領袖- 你知道甚麼是「延遲滿足能力訓練法」嗎? 愛學習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愛學習的Enzou媽咪,在這篇教你如何讓孩子控制自己的慾望今晚試著不要帶一毛錢, 帶著孩子散步到最近的一間超 ... 動經驗,他們發現「笑」這件事,有助於關係的建立, ... <看更多>
你有刻意教孩子满足这件事吗 在 父母越早訂五個規矩,孩子一生越成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你知道 孩子 學規矩,也有關鍵期嗎?其實,6歲前,有些規矩大人没教,長大將會更難教。有五個規矩,父母從小訂下, 孩子 未來品格好又會成功, ... ... <看更多>
你有刻意教孩子满足这件事吗 在 Re: [心得] 《數據、真相與人生》讀書心得-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我終於從圖書館借到書了!這本書書名是Don’t Trust Your Gut: Using Data to
Get What You Really Want in Life,直譯是《別相信你的直覺:運用數據獲得生命中的
想望》,作者是Seth Stephens-Davidowitz。第二章只有32頁,一下子就讀完了。最後四
分之一的部分談到孩子成長環境中有倣傚對象的重要性在原PO的摘要中著墨較少,所以我
想錦上添花地補充一下。
「先天 vs 後天」(Nature vs Nurture) 是人類社會長久以來的大哉問。本書第二
章在討論家庭教養 (Parenting) 這種父母後天干涉對於孩子成年後收入的影響。收入並
非一切,但好像也沒有更容易拿來比較「父母的成就」的指標了?
同一對父母生出來的兩個孩子,基因應該相近到他們成年後的收入也會相近,如果這
兩個孩子被隨機分給不同家庭收養,而他們的成年收入有顯著差異,那就代表後天教養的
影響顯著。本章前二分之一引述了Sacerdote’s Study (2007),小結是先天資質對成年
收入的影響程度約為後天教養的2.5倍。(P.67)
父母光是在孩子第一年就要做大約1,750個選擇 (P.57),孩子脫離父母獨立之前,父
母要做成千上萬個教養的選擇,但就算都「選對了」頂多能讓孩子的成年收入增加26%。
26%聽起來不少,但作者的論點是這個增加幅度不足以產生社經階級的變化,遠遠比不上
先天資質的重要性。
後天教養的諸多選擇裡,唯一一個有大型研究支持,能讓孩子成年收入顯著增加的因
素是居住地點。要將居住地點這個變因獨立出來建立因果關係其實並不容易,作者介紹了
經濟學家Raj Chetty在美國主持的大型研究,這部份很有趣。但是如果這篇摘要把書中的
簡介再簡介一次,那就是(拾人牙慧)^2了!有興趣請找來看看!
「住對社區」,可以讓先天條件相近的孩子的收入增加 13% (P.77)。Raj Chetty進
一步研究哪些指標可以預測優良社區。一個社區內居民有大學學位、雙親家庭、繳納普查
表格(類似台灣的戶口調查)的比例越高,越可能成為充滿機會的優良社區。Chetty 做
了兩個案例研究,其中之一顯示小女孩住的社區內若住有女性發明家,她們成為發明家的
機率也會上升。
為什麼社區裡的大人這麼重要呢?因為小孩子的成長本來就不限於一個原生家庭,小
孩子本來就會跟照顧者以外的人接觸。Asiyefunzwa na mamaye hufunzwa na
ulimwengu. (史瓦希利諺語:「要靠一個村莊才能養大一個孩子。」)
Stephens-Davidowitz猜想原因在於孩子會將父母以外的大人作為學習對象。親子關係很
複雜,孩子不一定會將父母當成楷模,但卻可能願意聽鄰居阿姨的話。而如果鄰居阿姨正
好是一個發明家呢?
雖然好的成長環境對於孩子的成年收入有正面影響,但是後天教養的 +26%哪裡比得
上先天資質的2.5倍影響力?本章的結論是:「看過這麼多研究後,我要提出和我的書名
相反的建議──在後天教養上,就相信你的直覺吧!」反正你有太多選擇要做,每個選擇
其實沒那麼重要。(P.87)
是說,如果教養放第二章,第一章該是什麼呢?
第一章討論的是怎麼利用數據擇偶啊!先天資質!
---------------
我查了一下 Parenting 這個字的起源,果不其然是個新字,1918年是
Merriam-Webster 追溯這個詞彙第一次在印刷媒體出現的年份。在那之前,父母兩個人對
於孩子的養育大概不會有太多的控制。即使在今天的地球上還是有很多地區的預期壽命不
到四十歲,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超高,孩子活過第一年後,很可能要由父母以外的人協力
帶大。認為每個男孩都應該接受教育,是西元前六世紀希臘的Solon就提出的概念,但他
提倡教育要由城邦提供,這樣才能確保每個男孩都能受教。只有男孩。
將教養的責任單單放在父母 (Parent)頭上是近代的現象。
過去兩個世紀經濟發展配合的是用國家力量保障私有財產制,讓每個人可以擁有私人
的資產,土地、房屋、馬匹、汽車,再加上金融系統,讓貨幣得以流通,資產可以被儲蓄
,再加上不同政權進行過的暴力資產分配,一般家庭逐漸能做到靠著單薪或雙薪來支應孩
子的生理需求。滿足了生理需求,孩子還有心理需求,各種將父母作為對象的教養書籍也
跟著大量出版。
這件事是好是壞很難說。但是一百年或兩百年在人類歷史上並不是一段很長的時間,
所以我還在一邊養孩子一邊觀望。我長大時家裡有信誼出版的「你的X歲孩子」系列教養
書,我識字很早,還會指著書頁上的語句對父母說他們哪裡做錯了,非常難搞。我在孩子
出生後已經跟我父母懺悔過了。母親趁著我回憶自己有多難搞時,開始說「你以前只要如
何如何,就會更快樂。」然後我基於長年與他們相處的習慣,聽到「更快樂」這種價值觀
論述,忍不住發起挑戰,不知怎地又展開討論。當幼兒照顧者真的很難,辛苦各位照顧者
了,包括我的。
底線是不能動用暴力或是違反誠信。
---------------
有人將「孟母三遷」作為選擇居住地點的範例,讓我很想帶大家重新讀孟母三遷這則
大概可以算做中國文化後天教養第一人的故事。典出西漢劉向《列女傳》: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
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
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
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翻譯:「鄒國孟軻的媽媽,人稱孟母。她住得離墓地很近。孟子小時候,學喪葬業玩
耍,孟母說:『這不是我養孩子的地方。』就搬了家,搬到市場旁邊,孟子就學商人行銷
,孟母又說:『這不是我養孩子的地方。』又搬到學校旁邊,孟子玩的內容變成學祭祀,
見面告退的禮儀。孟母說:『我可以在這裡養孩子啦。』就住下來。等孟子長大,學習禮
、樂、射、御、書、數,獲得大儒的名號。有識之人評論孟母懂得利用環境化人。」
不曉得各位讀到了什麼。在下覺得這個故事腦洞有點大,例如:
─ 說搬家就搬家嗎?
─ 學區房這麼好找?
─ 孟子本來一起玩家家酒的朋友呢?搬家後還見得到嗎?
─ 喪葬業不好嗎?商人不好嗎?在廟堂揖讓進退就一定好嗎?
─ 說不定孟子是個做什麼像什麼的孩子,不一定要當大儒,在哪個環境都能出頭天呢。
─ 孟母除了養孩子外,有沒有其他的嗜好呢?
─ 孟母這個狀況該被稱為失去名字,只能當孟軻的媽媽;還是因為孩子有成就,而得到
名字?孟軻媽媽自己喜歡被叫孟軻媽媽嗎?
好希望孟軻媽媽能來發篇文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3.56.245.71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85794667.A.74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