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glue monday我們有點rough的放了一篇「支持無動物實驗」,沒想到過幾天就看到這個令人心碎的新聞......這8隻米格魯從出生就在實驗室生活,他們每天面對的不是一般狗狗喜愛的草地和電線桿,而是無止盡的針頭藥物,8年過去他們準備功成身退,但已經全身是病,如果動物實驗是必要的,實驗動物的福利不是必要的嗎?希望大家可以仔細的閱讀一下這篇文章,我們希望台灣的動物們都能快快樂樂!如果你有能力領養他們,給她們幸福的下半輩子,快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聯絡!!另外老話一句:支持無動物實驗!請大家多多使用無動物實驗的生活用品!請和你的朋友家人們分享!
從八隻 八年不見天日的米格魯實驗犬
看台灣「動物實驗」管理制度缺失
請民眾伸出援手,讓牠們擁有實驗室外的春天!
(八隻米格魯介紹http://www.east.org.tw/FCKupload/File/2014-ISSUES/20140114-1.pdf
認養請洽:(02)2236-9735~6
關心實驗動物權益,請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網站http://www.east.org.tw/)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14)日召開記者會,為八隻被用於「藥物動力學」實驗(PK)長達八年,八年來不見天日、健康狀況不佳,又差點可能被轉手賣到另一實驗室進行其他實驗的米格魯犬找家。
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在偶然的機緣下,得知這八隻被用於實驗的米格魯犬即將「退休」。當時實驗機構表示:實驗本身不具生物危險、放射線及化學危害,且犬隻受到良好照顧、身體都很健康。在雙方溝通、協調數次後,該機構決定委由研究會代為辦理犬隻的對外認養。
去(2013)年12月13日研究會將八隻狗接出實驗室,當天便觀察到狗的行為及健康狀況有異狀,為求對認養者負責,決定將八隻狗全數帶往醫院進行完整的健康檢查。經台大動物醫院醫療團隊近一個月的密集檢查與醫療,驚訝的發現八隻狗的健康狀況都很糟,每隻狗都有心臟疾病、部分犬隻有腎上腺機能亢進、慢性胰臟炎、脾臟腫瘤…等問題,有的甚至驗出愛力希體、耳疥蟲等體內、體外寄生蟲疾病。經治療後,目前寄生蟲疾病皆已痊癒;至於其他慢性疾病則需要長期服藥控制,另有六隻狗有過瘦及貧血等問題,需加強保健與補充營養。顯見八年來,該批實驗犬未獲得專業的獸醫醫療照護!
研究會表示:十分感謝並肯定當初實驗機構願意讓狗離開實驗室、提供民眾認養的初衷。但犬隻實際的健康狀況與機構的說法出現嚴重落差,正反映政府長期以來動物實驗管理的問題。八隻狗的疾病絕非一夕之間造成,但八年來狗卻被持續用於不同藥物的動力學實驗,研究會強烈質疑:以渾身是病、承受痛苦的動物做實驗,可能導出安全、準確的藥物實驗數據嗎?
而衛福部長期以來漠視醫藥研發與生產的「動物實驗」品質,可以說是「嚴重失職」!
研究會並指出台灣「動物實驗」管理制度多項缺失,包括—
一、全台過半的實驗機構沒有專業「實驗動物獸醫」(LAV)醫療照護,嚴重漠視實驗動物痛苦!
根據農委會統計,101年度全國213個實驗機構中,其「動物照護與使用委員會或小組」,有編制獸醫者僅76個,另有24個為外聘非全職。兩者合計只有100個機構形式上編制了獸醫,占47%,其餘113個機構的動物實驗,僅由「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動物實驗管理訓練合格之專業人員」替代,超過一半(53%)的實驗機構完全沒有專業獸醫。
研究會強調,實驗動物的健康是試驗結果的關鍵,「實驗動物照護」更是獸醫學中一塊專業且獨立的領域。被用於實驗的動物,往往身心皆承受巨大的痛苦。什麼時候該為其麻醉、手術,進行疼痛控制或中止實驗、施行安樂死等,所有程序、時程與方法的判斷與監督,都需要嚴格的獸醫專業訓練。
研究會指出,歐盟推動「實驗動物獸醫學」的發展,讓獸醫接受嚴格的訓練,投入實驗室中為實驗動物的福利監督、把關已有20年歷史。呼籲農委會應立即修法,要求每個動物實驗機構均應建置專職、專責「獸醫師」。負責計畫通過後實驗程序的監督,以及個體動物的健康照護、監測及醫療。此外應會同教育部、國科會等,推動實驗動物獸醫專業養成教育、實習制度、專長考試與認證及在職訓練。
二、實驗動物經「科學應用」後的再利用,缺乏周延謹慎的審查!
根據農委會統計,10年來光是被用於動物實驗的狗,就高達3,941隻,其中2,186隻在實驗中死亡或最後被安樂死,其餘可能被轉用於其他實驗、教學訓練等,持續承受著各項實驗的不適與痛苦。
而除了實驗犬外,台灣每年還有上百萬受法律保護的脊椎動物被「科學應用」(實驗),如鼠、兔、貓…等,10年來累計達上千萬隻〈11,674,852隻〉生命。且這個數量還未包括:「提供組織或器官」、「為開發、維持基改動物品系」、以及「繁殖過量」等原因而被犧牲的實驗動物。
動保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實驗動物經科學應用後,應待其完全恢復生理功能,始得再進行其他科學應用。但實際上實驗動物被反覆利用的情形卻相當普遍,缺乏從科學研究、動物福利、倫理學等不同角度周延謹慎的審查機制。
三、全台實驗機構管理、計畫審查、實驗程序監督等,充滿制度性的漏洞!導致動物實驗的浮濫與劣質。
目前台灣各實驗機構提出的實驗計畫(包括重複利用)皆由機構自行審查、內部稽查形式化。且針對全台213個科學應用機構的外部查核,主管機關農委會也僅能平均每四年查核一次。根本無法有效管控與稽核動物實驗品質。
研究會認為,衛福部食管署應派員參與實驗機構的查核,即時掌握相關動物實驗的最新情況。其次應修改臨床試驗申請規定,要求申請者提供資料,證明「非臨床試驗」計畫符合動物實驗3R倫理原則(確無替代方法、最大限度減量與動物福利最佳化)。並要求所有醫材及藥物研發、測試與生產機構,如需進行動物實驗,均需建置專任專職獸醫,負責實驗動物的飼養照護,確保一切實驗操作均符合「動物福利」。
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希望這這八隻米格魯犬所受的痛苦,能引起台灣社會重視實驗動物的生命品質與福利。這八隻有著不同性格與面貌的狗兒,八年來未曾走出實驗室,曬過世間溫暖的陽光、踩踏在土壤和草地上。這一個月來牠們步出「實驗室外」的生活,已從一開始的恐懼、畏縮,到慢慢敢與人正常互動。
八隻狗的名字與特性分別為:「阿飛」探索欲強、「可樂」愛撒嬌、「艾瑞克」敏感慢熟、「大衛」低調穩重、「操老面」愛黏人、「阿肥」脾氣好、「法蘭克」有個性 、「刀疤哥」內斂沉著。研究會邀請台灣民眾踴躍認領養,讓牠們在經歷八年冰冷的實驗、為人類奉獻一切後,能感受家的溫暖與飼主疼愛,安享實驗室外的餘生!
同時呼籲政府相關部會及實驗機構:重視動物實驗替代方法的研發、推廣,嚴格審查實驗計畫,避免動物的誤用、濫用與犧牲!
新聞辭典--何謂「藥物動力學試驗」?
依據衛福部食藥署公告之「藥品非臨床試驗安全性規範」(四版),以動物進行「藥物動力學試驗〈Pharmacokinetics Studies, PK〉」,目的是用於測定及了解試驗物質在動物活體內的ADME,即「吸收〈Absorption〉」、「分佈〈Distribution〉」、「代謝〈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的過程。除了用於預估該試驗物質之藥效、作用的過程與機轉,同時也可經由試驗物質在體內的分佈、滯留期、濃度等數據,預估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作為選擇安全、有效的人體使用量之依據。
新聞聯絡人: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 0910-150-908 / 22369735~6
八隻米格魯認養資訊 請上研究會網站http://www.east.org.tw/
或電洽:(02)2236-9735~6
致謝:感謝堤柇寵物旅館及義工董谷音、Simon、插畫家貓魚https://www.facebook.com/dkmaureen?fref=ts的協助,擔任中途之家,暫時照顧八隻狗兒!
【採訪通知 敬邀採訪 2014.01.14】
從八隻 八年不見天日的米格魯實驗犬
看台灣「動物實驗」管理制度缺失
請民眾伸出援手,讓牠們擁有實驗室外的春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明(14)日將召開記者會,為八隻被用於「藥物動力學」實驗(PK)長達八年,八年來不見天日、健康狀況不佳,又差點可能被轉手賣到另一實驗室進行其他實驗的米格魯犬找家。
研究會將帶八隻實驗犬到記者會現場,並公佈牠們的現況與遭遇。邀請媒體朋友幫忙,讓牠們在經歷八年冰冷的實驗、為人類奉獻一切後,能找到有心的民眾認領養,讓牠們感受家的溫暖與飼主疼愛,安享實驗室外的餘生!
同時將公佈台灣「動物實驗」管理制度缺失--包括:
1.以混身是病、承受痛苦的動物做實驗,可能導出安全、準確的實驗數據嗎?衛福部漠視醫藥研發與生產的「動物實驗」品質!
2.全台實驗機構過半沒有專業「實驗動物獸醫」(LAV)醫療照護,漠視動物痛苦!相關主管機關嚴重失職!
3.實驗動物被「科學應用」後,未待其完全恢復生理功能,就被反覆再利用的情況相當嚴重!
全台實驗機構管理、計畫審查、實驗程序監督等,充滿制度性的漏洞!動物實驗的浮濫與劣質,不僅有礙台灣醫學、生技、科學發展,更將影響國際形象!敬邀媒體關注!
●記者會日期、時間:103年1月14日(星期二)上午10點
●地點:台北市NGO會館(臺北市青島東路8號)
●出席:立法委員林淑芬、蕭美琴 / 國科會、農委會、衛福部
●敬請媒體朋友攜帶隨身碟,現場可複製影片及照片。
新聞聯絡人: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 0910-150-908 / 22369735~6
圖說:
八隻八年來不見天日的米格魯實驗犬,離開實驗室的第一天,恐懼、畏縮、緊緊相依。
敬請台灣民眾踴躍認領養,讓牠們在經歷八年冰冷的實驗、為人類奉獻一切後,能感受家的溫暖與飼主疼愛,安享實驗室外的餘生!
並請大家關注實驗動物的生命權益與福利!
感謝堤禾寵物旅館及義工董谷音、simon、插畫家貓魚https://www.facebook.com/dkmaureen?fref=ts協助,暫時照顧八隻狗兒!
何謂歷史pdf 在 寵物雜貨舖寵物精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請大家幫幫忙!
Please help everyone!Translated
從八隻 八年不見天日的米格魯實驗犬
看台灣「動物實驗」管理制度缺失
請民眾伸出援手,讓牠們擁有實驗室外的春天!
(八隻米格魯介紹http://www.east.org.tw/FCKupload/File/2014-ISSUES/20140114-1.pdf
認養請洽:(02)2236-9735~6
關心實驗動物權益,請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網站http://www.east.org.tw/)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14)日召開記者會,為八隻被用於「藥物動力學」實驗(PK)長達八年,八年來不見天日、健康狀況不佳,又差點可能被轉手賣到另一實驗室進行其他實驗的米格魯犬找家。
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在偶然的機緣下,得知這八隻被用於實驗的米格魯犬即將「退休」。當時實驗機構表示:實驗本身不具生物危險、放射線及化學危害,且犬隻受到良好照顧、身體都很健康。在雙方溝通、協調數次後,該機構決定委由研究會代為辦理犬隻的對外認養。
去(2013)年12月13日研究會將八隻狗接出實驗室,當天便觀察到狗的行為及健康狀況有異狀,為求對認養者負責,決定將八隻狗全數帶往醫院進行完整的健康檢查。經台大動物醫院醫療團隊近一個月的密集檢查與醫療,驚訝的發現八隻狗的健康狀況都很糟,每隻狗都有心臟疾病、部分犬隻有腎上腺機能亢進、慢性胰臟炎、脾臟腫瘤…等問題,有的甚至驗出愛力希體、耳疥蟲等體內、體外寄生蟲疾病。經治療後,目前寄生蟲疾病皆已痊癒;至於其他慢性疾病則需要長期服藥控制,另有六隻狗有過瘦及貧血等問題,需加強保健與補充營養。顯見八年來,該批實驗犬未獲得專業的獸醫醫療照護!
研究會表示:十分感謝並肯定當初實驗機構願意讓狗離開實驗室、提供民眾認養的初衷。但犬隻實際的健康狀況與機構的說法出現嚴重落差,正反映政府長期以來動物實驗管理的問題。八隻狗的疾病絕非一夕之間造成,但八年來狗卻被持續用於不同藥物的動力學實驗,研究會強烈質疑:以渾身是病、承受痛苦的動物做實驗,可能導出安全、準確的藥物實驗數據嗎?
而衛福部長期以來漠視醫藥研發與生產的「動物實驗」品質,可以說是「嚴重失職」!
研究會並指出台灣「動物實驗」管理制度多項缺失,包括—
一、全台過半的實驗機構沒有專業「實驗動物獸醫」(LAV)醫療照護,嚴重漠視實驗動物痛苦!
根據農委會統計,101年度全國213個實驗機構中,其「動物照護與使用委員會或小組」,有編制獸醫者僅76個,另有24個為外聘非全職。兩者合計只有100個機構形式上編制了獸醫,占47%,其餘113個機構的動物實驗,僅由「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動物實驗管理訓練合格之專業人員」替代,超過一半(53%)的實驗機構完全沒有專業獸醫。
研究會強調,實驗動物的健康是試驗結果的關鍵,「實驗動物照護」更是獸醫學中一塊專業且獨立的領域。被用於實驗的動物,往往身心皆承受巨大的痛苦。什麼時候該為其麻醉、手術,進行疼痛控制或中止實驗、施行安樂死等,所有程序、時程與方法的判斷與監督,都需要嚴格的獸醫專業訓練。
研究會指出,歐盟推動「實驗動物獸醫學」的發展,讓獸醫接受嚴格的訓練,投入實驗室中為實驗動物的福利監督、把關已有20年歷史。呼籲農委會應立即修法,要求每個動物實驗機構均應建置專職、專責「獸醫師」。負責計畫通過後實驗程序的監督,以及個體動物的健康照護、監測及醫療。此外應會同教育部、國科會等,推動實驗動物獸醫專業養成教育、實習制度、專長考試與認證及在職訓練。
二、實驗動物經「科學應用」後的再利用,缺乏周延謹慎的審查!
根據農委會統計,10年來光是被用於動物實驗的狗,就高達3,941隻,其中2,186隻在實驗中死亡或最後被安樂死,其餘可能被轉用於其他實驗、教學訓練等,持續承受著各項實驗的不適與痛苦。
而除了實驗犬外,台灣每年還有上百萬受法律保護的脊椎動物被「科學應用」(實驗),如鼠、兔、貓…等,10年來累計達上千萬隻〈11,674,852隻〉生命。且這個數量還未包括:「提供組織或器官」、「為開發、維持基改動物品系」、以及「繁殖過量」等原因而被犧牲的實驗動物。
動保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實驗動物經科學應用後,應待其完全恢復生理功能,始得再進行其他科學應用。但實際上實驗動物被反覆利用的情形卻相當普遍,缺乏從科學研究、動物福利、倫理學等不同角度周延謹慎的審查機制。
三、全台實驗機構管理、計畫審查、實驗程序監督等,充滿制度性的漏洞!導致動物實驗的浮濫與劣質。
目前台灣各實驗機構提出的實驗計畫(包括重複利用)皆由機構自行審查、內部稽查形式化。且針對全台213個科學應用機構的外部查核,主管機關農委會也僅能平均每四年查核一次。根本無法有效管控與稽核動物實驗品質。
研究會認為,衛福部食管署應派員參與實驗機構的查核,即時掌握相關動物實驗的最新情況。其次應修改臨床試驗申請規定,要求申請者提供資料,證明「非臨床試驗」計畫符合動物實驗3R倫理原則(確無替代方法、最大限度減量與動物福利最佳化)。並要求所有醫材及藥物研發、測試與生產機構,如需進行動物實驗,均需建置專任專職獸醫,負責實驗動物的飼養照護,確保一切實驗操作均符合「動物福利」。
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希望這這八隻米格魯犬所受的痛苦,能引起台灣社會重視實驗動物的生命品質與福利。這八隻有著不同性格與面貌的狗兒,八年來未曾走出實驗室,曬過世間溫暖的陽光、踩踏在土壤和草地上。這一個月來牠們步出「實驗室外」的生活,已從一開始的恐懼、畏縮,到慢慢敢與人正常互動。
八隻狗的名字與特性分別為:「阿飛」探索欲強、「可樂」愛撒嬌、「艾瑞克」敏感慢熟、「大衛」低調穩重、「操老面」愛黏人、「阿肥」脾氣好、「法蘭克」有個性 、「刀疤哥」內斂沉著。研究會邀請台灣民眾踴躍認領養,讓牠們在經歷八年冰冷的實驗、為人類奉獻一切後,能感受家的溫暖與飼主疼愛,安享實驗室外的餘生!
同時呼籲政府相關部會及實驗機構:重視動物實驗替代方法的研發、推廣,嚴格審查實驗計畫,避免動物的誤用、濫用與犧牲!
新聞辭典--何謂「藥物動力學試驗」?
依據衛福部食藥署公告之「藥品非臨床試驗安全性規範」(四版),以動物進行「藥物動力學試驗〈Pharmacokinetics Studies, PK〉」,目的是用於測定及了解試驗物質在動物活體內的ADME,即「吸收〈Absorption〉」、「分佈〈Distribution〉」、「代謝〈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的過程。除了用於預估該試驗物質之藥效、作用的過程與機轉,同時也可經由試驗物質在體內的分佈、滯留期、濃度等數據,預估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作為選擇安全、有效的人體使用量之依據。
新聞聯絡人: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 0910-150-908 / 22369735~6
八隻米格魯認養資訊 請上研究會網站http://www.east.org.tw/
或電洽:(02)2236-9735~6
致謝:感謝堤柇寵物旅館及義工董谷音、Simon、插畫家貓魚https://www.facebook.com/dkmaureen?fref=ts的協助,擔任中途之家,暫時照顧八隻狗兒!
【採訪通知 敬邀採訪 2014.01.14】
從八隻 八年不見天日的米格魯實驗犬
看台灣「動物實驗」管理制度缺失
請民眾伸出援手,讓牠們擁有實驗室外的春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明(14)日將召開記者會,為八隻被用於「藥物動力學」實驗(PK)長達八年,八年來不見天日、健康狀況不佳,又差點可能被轉手賣到另一實驗室進行其他實驗的米格魯犬找家。
研究會將帶八隻實驗犬到記者會現場,並公佈牠們的現況與遭遇。邀請媒體朋友幫忙,讓牠們在經歷八年冰冷的實驗、為人類奉獻一切後,能找到有心的民眾認領養,讓牠們感受家的溫暖與飼主疼愛,安享實驗室外的餘生!
同時將公佈台灣「動物實驗」管理制度缺失--包括:
1.以混身是病、承受痛苦的動物做實驗,可能導出安全、準確的實驗數據嗎?衛福部漠視醫藥研發與生產的「動物實驗」品質!
2.全台實驗機構過半沒有專業「實驗動物獸醫」(LAV)醫療照護,漠視動物痛苦!相關主管機關嚴重失職!
3.實驗動物被「科學應用」後,未待其完全恢復生理功能,就被反覆再利用的情況相當嚴重!
全台實驗機構管理、計畫審查、實驗程序監督等,充滿制度性的漏洞!動物實驗的浮濫與劣質,不僅有礙台灣醫學、生技、科學發展,更將影響國際形象!敬邀媒體關注!
●記者會日期、時間:103年1月14日(星期二)上午10點
●地點:台北市NGO會館(臺北市青島東路8號)
●出席:立法委員林淑芬、蕭美琴 / 國科會、農委會、衛福部
●敬請媒體朋友攜帶隨身碟,現場可複製影片及照片。
新聞聯絡人: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 0910-150-908 / 22369735~6
圖說:
八隻八年來不見天日的米格魯實驗犬,離開實驗室的第一天,恐懼、畏縮、緊緊相依。
敬請台灣民眾踴躍認領養,讓牠們在經歷八年冰冷的實驗、為人類奉獻一切後,能感受家的溫暖與飼主疼愛,安享實驗室外的餘生!
並請大家關注實驗動物的生命權益與福利!
感謝堤禾寵物旅館及義工董谷音、simon、插畫家貓魚https://www.facebook.com/dkmaureen?fref=ts協助,暫時照顧八隻狗兒!
何謂歷史pdf 在 何謂歷史pdf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小文青生活-2022年9月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何謂歷史pdf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史與歷史的差別、學歷史的用處、何謂歷史pdf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何謂歷史pdf 在 何謂歷史pdf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小文青生活-2022年9月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何謂歷史pdf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史與歷史的差別、學歷史的用處、何謂歷史pdf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何謂歷史pdf 在 閱讀文章- 看板NTUHistory00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去年經原文作者htycy同意,轉載自
https://www.wretch.cc/blog/htycy/9686505
個人自此篇文章獲益良多,在此再次鳴謝
今年因聯絡不上作者,故自99版轉錄,又另外修訂連結、增加部份書目,
希望不會破壞原文品質:P
---------------------------------------------------------------------
個人於此寫出一些心得,介紹歷史系給有志於此道的朋友們。
一、史家如何看自己的身份角色
進入歷史系的想像是否會「破滅」?請見三位史家的「自白」:
閻鴻中〈知識教育與人格養成〉
https://ctld.ntu.edu.tw/taportal/?q=node/66
邱澎生〈史學如何有用?〉
https://idv.sinica.edu.tw/pengshan/PsChiuNoteHistMeaning2004.pdf
彭明輝有兩篇心路歷程,可參閱:
乞食講堂,浮生若夢 https://blog.roodo.com/wuming/archives/4609165.html
研究生涯,揚帆啟航 https://blog.roodo.com/wuming/archives/2122706.html
如果,進入歷史系未久,就真的立志成為「史家」,王汎森的建議值得一聽: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https://homepage.ntu.edu.tw/~ylwang2008/a-wangvonsen.pdf
開始以研究生的心態,學習歷史系課業,並多學一種外語,如日語或法語等,
為日後外國史研究,或世界漢學的相關論著閱讀,進行初步準備吧。
要了解文科學術環境是怎麼一回事?雖然講的是大陸,
台灣也頗類似,請見王笛〈學術環境與學術發展再談中國問題與西方經驗〉
https://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3746&type=1003
幾本史家自述,也可當閒書來看,了解前輩們是怎樣面對時代,面對自己:
顧頡剛,《走在歷史的路上:顧頡剛自述》(臺北:遠流,1989);
楊寬,《歷史激流:楊寬自傳》(臺北:大塊文化,2005)
龔鵬程,《龔鵬程四十自述》(臺北:印刻文化,2002)
尤其可注意龔鵬程大學時代是怎樣「自習」,與後來教學怎樣「整」學生的。
想念歷史或中文系,有龔鵬程「磨」自己的恆心,與對文史資源無窮的好奇心嗎?
二、歷史系專業與未來出路的幾個問題
以一位念文史的學生而言,以下幾點需要慎重考慮:
【1】學校的圖書資源是否能滿足自己的吸收新知慾望?
以這方面而言,無疑台大樂勝。政大與師大圖書館的歷史系藏書均遠遠不及。
成大由於圖書預算足夠,可說與兩校並列。但不同專業項目,仍有差別。
其他各校,落差較大,不一一說明。關於各大學圖書館網站,請見下列連結:
https://nbinet2.ncl.edu.tw/members.php
若要找一本母校未有,台灣地區其他大學可能有的藏書,請進入下列網址:
https://metacat.ntu.edu.tw/metacat2/app
找到後要調到自己學校,請利用全國文獻傳遞服務,但須收費:
https://ndds.stpi.narl.org.tw/
可以查找所需要歷史文章的所屬期刊或會議論文集出處,可以在哪個單位尋獲。
【2】系上老師目前的學術活力如何(發表論文、參與學術會議)?
由於人文學科較難有統一評判標準,只能透過期刊論文發表數、國科會申請案
多寡等,略微了解。台大校內免費接駁車直達中研院,可以參與中研院史語所、
近史所、台史所學術會議,佔盡優勢。但其實很多其他學校文科老師的好,
上課教學風采等等,此無法詳述。
關於人文學科學術資訊,可參閱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
https://ccs.ncl.edu.tw/ccsenews/index.asp
【3】學校周邊是否有足夠的圖書資訊介紹?
這點上,台大具有極大優勢。公館地區十多間大陸簡體字書店還有舊書店聚集,
使得台大學生得以悠遊。師大也在附近,可沾染其中。成大附近有許多新舊書店,
資訊也甚為方便,其他學校較為遜色。但目前是網路時代,網路書店可彌平差距。
先介紹兩個網站:
珍品搜查網舊書店地圖 https://www.ylib.com/bid/oldstore/
台灣簡體字書店介紹 https://blog.pixnet.net/ffaarr/post/2026715
【4】學校相關科系還有語文支援程度
這多少會影響自己未來出路規劃。以下是個人之前略微提到的例子:
未來想出國留學,或從事外國旅遊服務業,考量學校是否有外語支援很重要。
例如:政大、淡江、輔大外語科系(包括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
相當完整,「如果」立志念歷史系,就是想要研究世界史,或想要當觀光導遊,
尤其是歐洲旅遊,英文以外的第二外國語,相對而言有其吃香之處。以個人所知,
一位學長大學畢業後法國留學八年,放假時帶歐洲團賺取碩博班學費與生活費,
回台灣後除了在大學開課,也是旅行團規劃歐洲線的顧問。
若念歷史系不打算往學術之路前進,應該「開創」自己未來就業想像的可能性。
想當中小學老師,除教育學程外,選擇打工職業應往家教,或補習班老師前進,
累積教學經驗與學生相處模式,尤其注意心理感受:教書作為職業,還是願意為
學生付出許多心力?這段「實習」可幫助釐清這方面困惑。當然若只是抱持職業
態度面對學生,也無不可,面臨的挑戰可能是其他層面。
其他行業,如出版社編輯、書店員工、平面媒體記者等,一方面可直接到店打工
累積經驗,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行業外,出版社可能需要怎樣的編輯?編輯
需要怎樣能力?如果學校擁有圖文傳播、出版相關科系,或學校開設相關課程,
有意往這方面走同學可以先行接觸,才知道自己是否可勝任這方面的工作。
三、幾個給歷史系後進的在學期間,「史學專業」敏銳度保持的建議
【1】有歷史相關學術會議、演講就參加。
各校歷史系都有相關研討會,是接觸外校歷史系老師好機會,可接觸各種不同
史學工作者的風采。多接觸開展自己視界,也能夠從中慢慢了解自己未來是否
要繼續走這條路。
【2】三不五時就逛逛圖書館借書
圖書館是最基本知識來源,課堂上都會開相關文章讓學生參考閱讀。
不少學校老師於網路開課程參考書單,都可以搜尋後參考閱讀。
個人推薦兩套書,詳細介紹歷史學界重視課題,與趨勢方向:
高明士 中國史研究指南 聯經 5冊
高明士 戰後台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8冊
【3】活用網路資料庫、史學相關網站
國家圖書館文史網站資源連結
https://rarebook.ncl.edu.tw/rbook.cgi/website_frameset.htm
所收錄文史網站頗為齊全,可多加點閱參考。
中國經濟史論壇 https://economy.guoxue.com/
目前收錄史學文章最多的網站,但較偏重經濟社會史,且文章品質水準不齊。
【4】逛逛書店獲取歷史圖書的新資訊
對念文史學生而言,舊書店常尋獲早期史學佳作,大陸書店提供新出版重要史學
書籍,傳統文獻如史記、左傳等也有正體字出版,價格較為便宜。台北地區光是
公館就有十多間舊書跟大陸書店,台南成大周邊也有近十間舊書店。真對歷史系
有很大嚮往,抽空一個月逛一次書店有其需要。若不是在台北等較多書店聚集的
學校,目前也有網路書店可以訂書,或者去拍賣網找尋: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
三民書局 https://www.sanmin.com.tw/
木石文坊 https://www.mosbook.com/
上海書店 https://www.shanghaibooks.com.tw/home/default.asp
若水堂 https://www.waterlike.com.tw/
大路書屋 https://www.ta-lu.com.tw/big5/index.php
奇摩拍賣 https://tw.bid.yahoo.com/
露天拍賣 https://www.ruten.com.tw/
大陸簡體字書店有關文史書籍,個人推薦以下幾間(以下書店轉錄自遠之聲網站)
山外圖書社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 293號B1
簡述:台電大樓對面的地下室,二手書店小高的店的旁邊。
電話:2363-9477 E-mail:[email protected]
營業時間:11:00 - 22:30 除不可抗力因素及過年休假三天外,全年無休。
網頁無:但ptt上有專門討論版,版名Shan-Wai 。
秋水堂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33巷14號1樓。
簡述:台大正門口過新生南路對面巷子走進去就可以看到,在唐山書局對面。
營業時間:AM 10:00 ~ PM 10:00
電話:02-2369-5999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木石文坊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83巷14弄6號。
位置說明:溫州街南天書局旁邊巷子左轉。
營業時間:每日中午12:00-21:00
電話:02-3365-1623 e-mail:[email protected]
另外兩間針對台灣文史書籍的書店也是值得去走走的,都在台灣師大附近:
學生書局 地址: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75巷11號 電話:02-23928185#12
樂學書店 地址:台北市金山南路二段138號10樓之一 電話:(02)23219033
個人曾為文寫了一篇「臺北公館區書店雙腳一日遊」可參閱:
https://www.chineseliquor.tku.edu.tw/tkushihchi/bookstores.htm
四、大一歷史系共同必修課程的「參考書單」
各校書籍或單篇文章有相當落差,僅就網路上看到,與個人經驗曾讀過的書,
給點建議。如果真的要讀歷史系,不妨把讀這些書當暑假作業。
中國通史
甘懷真《中國通史》三民書局
綱要簡單明晰,銜接高中課本「主流派」觀點,每章參考文章可作為進階閱讀。
樊樹志《國史概要》香港三聯出版社插圖本第三版
大陸學者近年所寫通俗化、融合近年大陸與日本學者較新觀點的通史書籍。
傅樂成《中國通史:增訂新版》大中國
平實清晰,結構完整(語自閻鴻中老師),故事較多,故可為基礎閱讀
若看完前述三書還不過癮,挑戰錢穆吧:
《中國文化史導論》商務印書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東大(三民)
這兩本先看完後,再看《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
錢穆此書寫於中日八年戰爭時,充滿民族情感,也就因為如此,許多人批評
「觀點過舊」、「史實錯誤多」、「意識形態過強」。歷史系史學導論會問:「什麼是
歷史(事實)?」換個角度,為何今日要讀希羅多德《歷史》、司馬遷《史記》
等書?這套書未必於千百年後成為「經典」,然而到今日許多史學界爭議課題,
卻都是從本書引發的,因而《國史大綱》仍有一讀價值。
世界通史
王曾才《世界通史》三民書局 2005年新版
此書最新修訂本增補部分內容,對於法國大革命前的世界史介紹還算清楚
王世宗《古代文明的開展》、《現代世界的形成》兩本均三民書局
這套書解釋世界史有獨特之處,建議先看完王曾才書後閱讀此套書腦力激盪。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第七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這套書解釋世界史發展也很不錯,只是目前只有簡體字,需要到大陸書店購買。
史學導論
這門課是歷史系學生感到非常「震驚」的課,當然要看老師怎樣與學生互動。
如何理解歷史「是什麼」,與史家的工作、心路歷程,可以閱讀下面幾本書思考:
葛劍雄《歷史學是什麼》揚智出版社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治史答問》台灣商務印書館
嚴耕望書,是幾十年的經驗談,諄諄之言。
但下一本書,要有讀後對「歷史真相」完全不同體會的心理準備:
詹京斯著、賈士蘅譯《歷史的再思考》麥田出版社
另外提出許多大學史學導論的指定閱讀
卡爾着、江政寬譯《何謂歷史》博雅書屋
若就歷史系學生剛入學該注意哪些事項,這本書雖然非常老,
而且國情不太一樣,但仍有一讀價值,了解如何成為一位歷史系學生:
Norman Cantor & Richard I. Schneider,涂永清譯,《史學導論》,台北水牛,1986
「史學導論」、史學方法學些什麼?幾位一線教學者教學大綱如下:
吳鳴(彭明輝)動手動腳,敲開史學之門:「史學導論」教學的一點秋毫之見
https://wuming.nongtong.com/history/paper7.html
去年陳慧宏老師的授課大綱
https://nol.ntu.edu.tw/nol/coursesearch/print_table.php?course_id=103
14100&class=&dpt_code=1030&ser_no=10693&semester=99-1&lang=CH
史學導論與歷史思維關係上,黃俊傑有相關文章可看,請進入下列網站參閱:
黃俊傑 史料批判與論文寫作舉隅
https://huang.cc.ntu.edu.tw/pdf/07-01.pdf
黃俊傑編,2003/12,《歷史知識與歷史思考》(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3)。
https://huang.cc.ntu.edu.tw/history.html
黃俊傑(與杜維運合編),1979,《史學方法論文選集》(臺北:華世,1979)。
一、通論篇
B0403,黃俊傑,〈通論篇導言〉
二、專論篇
B0418,黃俊傑,〈專論篇導言〉
個人於淡江歷史系就讀時,擔任世界通史劉世安老師所翻譯《歷史研究導論》,
這部書細讀收穫會非常多,內容簡介與導言請見:
https://www.wretch.cc/blog/htycy/3129096
麥克.史丹福著 劉世安譯 麥田出版
另外,有幾本討論歷史觀念的書,也可以參照閱讀:
哈里特.史淵(Harriet Swain)編著,黃中憲譯,《歷史大哉問》,
三言社2006年5月19日出版,內容介紹與部分章節閱讀,詳見
https://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1634
大衛‧康納丁(David Cannadine)編著,《今日,何謂歷史?》,立緒文化
序言https://www.ncp.com.tw/images/index/historynow/page3.html
五、何謂後現代史學?一個實例的回應
貼一篇回應「後現代史家」的文章,有志於進歷史系的同學,
可以思考「歷史是否有真相?」,可是史學導論開門第一問。
淝水之戰:初唐史家們的虛構?—對邁克爾‧羅傑斯用後現代方法解構中國官修
正史個案的解構 孫衛國 象牙塔轉載
https://www.wretch.cc/blog/htycy/2115761
該文作者的原文,與相關肥水之戰於漢學界的敘述,見下列文章:
Michael C. Rogers, “The Myth of the Battle of the Fei River A.D.383”,
in Toung Pao通報, vol. 54, no.1(1968), pp50-72,
Michael C. Rogers, The Chronicle of Fu Chien: a Case of Exemplar History
(Berkeley &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pp1-73.
David A. Graff, Medieval Chinese Warfare 300-900(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pp54-75.
六、回馬槍:怎樣讀中國書?
首先,幾位前輩學者的意見,是非常中肯的:
唐君毅《青年與學問》
https://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192348&extra=page%3D1
余英時〈怎樣讀中國書〉
https://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15130
該讀哪些書?朱自清《經典常談》娓娓道來,這些書似乎離「歷史系」遠了:
https://chinese.cersp.com/sJdcd/sJyjd/200703/3456.html
梁啟超書單,對我們是「天大壓力」,相較胡適〈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https://www2.henau.edu.cn/xiaobao/mainnew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56
及當時的年代背景,似乎也要勉勵為之:
梁啟超〈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
https://www2.henau.edu.cn/xiaobao/mainnew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57
龔鵬程為此公案,寫下個人看法,參見〈梁啟超《國學入門》推薦序〉
https://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32627
然而到今天,我們學習史學「專業」,還要讀這些書嗎?
〈推薦書目與傳統經典的命運〉從整個流變角度,讓我們再次回顧:
https://big5.china.com.cn/book/txt/2008-04/25/content_15015620.htm
諸位如果看到這裡,都有點進去看且看完,再細細沉思,念歷史系,所為何求?
七、提問:經典何在?
今日歷史系學生,已少有讀完司馬遷《史記》、司馬光《資治通鑑》等書的人。
個人我,也沒能真正讀完這些古典的書,雖參與《史記》等讀書會,已超過十年…。
中文系會將《詩經》、《楚辭》、《昭明文選》、《左傳》等列為專書必修,
為何歷史系學生不需讀古代歷史經典?這點無力回答,只是當唸完歷史系四年,
大部分學校「中國史學史」課程聽完一堆書名、「中國史學名著」各史學典籍
選一兩個篇章蜻蜓點水般帶過,《尚書》、《左傳》、《史記》、《漢書》、《後漢書》
、
《三國志》、《史通》、《通典》、《資治通鑑》、《明儒學案》、《讀史方輿紀要》、
《文史通義》等,居然沒一本看完,那麼,我們還可以認為自己是歷史系學生嗎?
別誤會,目前沒任何學校的歷史系,真的會帶學生讀完上面所有的史學經典,
因為我們都被現在的「史學訓練」制約了。只是提出來,讓有志進行歷史研究的
朋友們思考此一問題:進了大學歷史系,未來若真的打算往中國史研究的路前進,
是否該私底下花時間,扎實的在大學四年中,讀完上述至少一兩本史學經典?
當然,打算走西洋史或台灣史的,可能又不一樣了。
最終,以此提問作收。
※ 編輯: ojet 來自: 140.112.115.226 (08/22 16: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