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10日,106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革命,兩個月後,中華民國政權在南京宣布成立。
72年前,中華民國政權來到台灣,進行統治,2年後,爆發二二八事件,政府動用武力鎮壓台灣人民,死傷無數。
所以,許多台灣老一輩的長輩,甚至他們的下一代,至今不能認同中華民國這個符號,在他們心裡,國旗跟中國國民黨的車輪旗幾近等同,這是我聽過的許多故事。
然而,也有一群長輩,像是我的外公,他們出生在中國,當年因為不能認同中國共產黨的行徑,跟著中華民國政權來到台灣,那面國旗不只維繫著他們的家鄉記憶,更是他們青春理想的印記。
因為父母家庭背景的迥異,我很小就隱約感覺到有兩股不同的認同,雖然我無法明確辨識那是什麼,只知道它們有時得並存,有時衝突。更多時候,這股無以名之的認同,是退位在日常生活後的。「等下回家,不要談政治。」每年過年回娘家,母親不忘叮嚀爸爸,我們也總是能愉快晚餐。
所以我很小就認為,認同是無法靠溝通說服的,認同很難達成共識,甚至,認同根本不需要社會共識,因為那是很心裡的東西。
不過,高中時候,第一次聽到「台灣不是一個國家」的說法,我真的很震驚。對我來說,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怎麼會是認同層次的問題?這理應是事實層面的解釋。
平常只愛看綜藝節目的我,本來對政治毫無興趣,因為太過震驚,無法排解心裡的疑惑,開始自己閱讀台灣政治史,才猛然發現,我認為理所當然為國家的台灣,我所成長的土地,和世界上多數國家有著很不同的命運。
今年七月我受美國國務院邀請參加國際領袖計劃,和不同國家的青年一起生活三個禮拜。幾乎每一天,我都要和夥伴解釋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為什麼不是中國(China),而又為什麼Taiwan要叫做Republic of China?
「沛憶,你說台灣不是中國,為什麼你的護照上是寫中國?」還好,和外國人討論台灣政治,其實比較簡單。不用面對各種情感詮釋歷史問題,只需要如實地說明從二次大戰以降的國際政治史。因為他們很多來自非洲和中南美小國,同為必須周旋在大國中的小國,對於國際政治現實了然於心,很快就能理解。
和親近的人討論政治,反而不容易。今年國慶總統演說主題是「更好的台灣」,有些媒體批評總統文告「說了48次台灣,只說6次中華民國」,也有人批評國慶創新以茄芷袋三原色設計,是「不敢面對國旗」,是「自我矮化為奧會模式」。
中華民國在台灣確實是很奇特的歷史,它起初並沒有通過人民同意就在台行憲,所以發生起義抗暴。然而,1996年台灣人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了第一位中華民國民選總統,也賦予了政權的統治正當性。這是世界史上少見的「寧靜革命」。
雖然,回顧歷史,時常替台灣人不平,無法不質問歷史,問結構為何屢屢不讓台灣人有所選擇?然而也感到慶幸,結構與能動之間仍有生機。仔細看看這個社會一起走過的路,在一次次的民主實踐中,即使有分歧的時候,終究是一步步朝更好的台灣邁進。
我個人非常喜歡今年的設計,除了美學上真的樂勝過往,在象徵上也深具意義。我的想法是,目前而言,國慶日是被給定的,既然我們有一個日子可以來凝聚彼此,在自己國家,我們當然有重新詮釋象徵的權利。
如果國慶日有什麼意義,那就是歡慶這塊土地上辛勤的人民,歡慶這塊土地上從未間斷的生命力。
孫文10次革命精神確實是世界史上值得敬佩的一章,但,台灣人能有今天的自由民主,百分百是靠台灣人自己爭取創造。
買菜的袋子作為象徵,從街頭誕生的街舞搬上國慶舞台。在艱難的命運中走出道路,這就是我心目中這個國家的精神。
是這樣的精神,是這些生命,讓我在今天為這個國家感到驕傲。
何芷寧 政黨 在 雨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期末崩潰中抽空發這篇,因為女神蔡宜文分享了之前翻的喬治.卡林的stand-up comedy段落「墮胎」(啊啊啊啊豪榮幸-////-)。當初想翻那些段子的初衷大概就是如此吧,放在網路上慢慢發酵,總能引起什麼討論。
而蔡宜文這篇的內容,主要在談的是以諸如喬治.卡林這樣「政治不正確」的喜劇,做為解構、攻擊主流權力結構的武器。面對掌握多數資源、在結構中不斷自我鞏固的掌權者,對勢單力薄的抗爭者而言,這樣子的(黑色)幽默,尤其在媒體普及的當代,毋寧是一種低成本高效能的攻擊手段。類似的例子除了喬治.卡林,蔡宜文舉例的針對萌萌、美江的種種影音remix、梗圖等「戲仿」(parody),都成功揭露原先被權力結構掩蓋的、掌權者的不堪,並進而成為號召的工具。
如同蔡宜文所說:這些手法是否都有政治不正確之嫌?是否都仍是某種暴力?是的。但同時大家必須要思考的是,相較於這些抗爭者所對抗的龐大,如此的手段可能是他們少數有效的武器。
因此,真正的重點在於:是面對怎麼樣的敵人,使得抗爭者唯有使出政治不正確的手段一途?掌權者難以撼動的原因之一,在於其隱身的結構會透過各種硬性軟性的手法,去合理化其正當性,並將「暴民」等相對於其正當統治的污名,加諸於異議者身上,進一步透過輿論壓力,加深他們反抗的難度。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身為異議者的困境:勢單力薄的抗爭者只有政治不正確的武器可用,卻因此讓掌權者得以以相對的「政治正確」為盾,踩上一種道德高處來反擊抗爭者。當抗爭者衝擊體制,便會受到社會輿論「為什麼不用和平的方式」等「溫良恭儉讓」的壓力,議題的焦點瞬間從為何抗爭變成有禮貌運動。
這便是近幾年的體制外抗爭,如何被「政治正確」的煙霧彈模糊焦點,在諸多論述戰場上虛耗唇舌的景況。「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在近幾年的國內外政治局勢上,可說是熱門焦點。在種族、性別、階級等歧視逐漸為眾人意識到的當代,「政治正確」指的便是那種不會冒犯到任何非我族類、使你不會成為性騷擾慣犯或是種族歧視份子的安全舉止──在白人掌權的美國,開始使用「非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等用詞;在父權社會裡開始不再開女性玩笑等。
有沒有感覺到什麼詭異的地方?「政治正確」乍看之下很理想,但在此我想附和思想家齊傑克(Slavoj Žižek)的看法:他認為真實的現況是,政治正確只是無力真正解決各種歧視的社會,擅自施加的言語審查;隱藏在種種看似「溫良恭儉讓」的舉止之下,真正的歧視還在持續運作,且因為被隱藏起來而更難以解決。
當然,政治正確的稱呼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它取代了那些帶有歷史創傷與汙名脈絡的稱呼(「黑鬼」、「玻璃」),在爭取非主流群體權益的運動上有正面的效應。但如同上述掌權者與抗爭者之間的角力,「政治正確」反而常常變成正在造成傷害的掌權者,用來防止其他人傷害他的盾牌--如果這種傷害,是揭露他的所作所為必然的過程,那麼傷人者有避免受到傷害的權利嗎?
這正是蔡宜文說的,從既得利益者手上奪權有其必要性。唯有如此,才能解構並重塑正在造成傷害的結構。但這種捨棄政治正確的手段,如果對付的是比你更弱勢的族群,那大多數的時候你就只是一個要展現自我優越感的渾球罷了。(相關事件脈絡請大家自行參考蔡宜文貼文的留言吧,這篇只是想和大家簡單談一下政治正確的概念)
#寫這麼長誰看啊
#期末3000字報告難產結果發篇動態就快2000了
#結尾根本懶得打完
我目前最喜歡喬治.卡林的梗是講墮胎的(見一樓)。其開場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反對墮胎的人,本身都醜到讓大家不想上他們」,我超愛這段的,我必須得承認這一點都不政治正確,絕對是外貌羞辱,但真是有夠好笑。我個人絕對不敢公開在任何場合講這段話,我也不會有任何的政治舉動坦承我贊同他,不過這句話真的是超級好笑,我笑到停不了。可是光是好笑沒有辦法讓我喜歡,依據路易斯CK的悼辭中可以看到在肯塔基州舉辦的standup他的開場也是如此(而且時間還不是非常靠近現在,我查一下專輯是1996的),我覺得某些「幽默」是建立在勇氣之上的,在那個墮胎診所的醫生都有可能被幹掉的年代,至今美國有些地方買避孕藥比買槍還困難的狀況下,他這樣嘲諷所謂的"Pro-Life",這叫做利用幽默作為武器去嘲諷政治上的優勢,而我們之所以會笑,這除了是一種被戳中的笑點,另外是深刻體悟到「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處於優勢位置」的悲哀。
這某種程度上,像是Kingsman中教堂大屠殺的場景為什麼相對而言不會讓人不舒服,因為諷刺的這世界上發生於針對「仇恨同志仇恨猶太人仇恨黑人仇恨性開放女性...的宗教團體」的屠殺幾乎是沒有的,但反過來針對於同志針對於猶太人針對於黑人針對於女性的屠殺在歷史中卻從不曾缺席,所以前者是嘲諷,後者不是,後者只是在別人的歷史傷口上灑鹽而已。
當然這種想法,這種影像,是不是「暴力」?是。
是不是一種「政治不正確」?是。
但這是否也作為一種弱勢掌握(某種)權力的武器?是。
老實說,若沒有針對於美江或萌萌的嘲諷,許多中間派或許根本不會選擇挺同,很多時候你之所以選擇一個立場,只是因為「另外一邊看起來很蠢如果跟他們站在一起就會被笑」,這著很過分、很可惡,但抱歉我們沒有政治獻金、沒有能力在政黨中扶植信仰該宗教的政治人物...這是當前最能夠做的辦法。所以是的,那些嘲諷或許「不正確」,但我認為是某種奪權重要的方式。
不是所有「奪權」都是錯的,當你是從既得利益者的手上爭取「特權」的時候,「奪權」是一個必要的行為。而奪權勢必手髒——但問題就是當你奪的權是從比你更弱勢的人手上奪取的呢?
當相對於你嘲笑、取笑的群眾,你手上正掌握著既得利益時呢?
那你不過就是在藉由取笑跟嘲笑鞏固自己的權力。
當然你可以說我就是要講笑話還在意什麼政治正確。
當然...我們姑且就不問「不知道最近很多人因為小S的『笑話』氣到跳腳是為什麼?」,當然你講笑話可以像康熙來了一樣不在乎政治正確,可以像小S一樣就是很有趣嘛很多人看,幹嘛要在意政治正確呢,政治正確根本就是恐怖主義。
其實那也真的是你的「言論自由」,不過你就是在藉由嘲笑他人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當然有些人會覺得很好笑,就像小S嘲笑布袋戲有很多人覺得很好笑一樣。
不要忘了嘲笑別人胖跟不願意減肥,強調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等,也是小S拿手好戲呢,謝謝這些大大讓我們看到殊途同歸,原來下一部康熙來了就在Nagee等著我們!
#哇我都不知道我想得罪誰了
#下雨又不舒服的會讓人自動火力全開喔
#只好跟著周芷萱一起發自拍照惹
---
BTW
我喜歡這些白人中產階級男人喜劇演員有一個原因,我覺得他們都蠻樂於承認這個世界就是被老白男fuckup的,總比有些看到馬英九就說GAY、娘、像女人,被嘴就推給幽默或沒禮貌,可一看到別人說「蔣介石就是個真異男喔!」就氣得跳腳的「底層男性」好多了。
何芷寧 政黨 在 記者陳曉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觀察頗有趣:
[由 《 城 市 追 擊 》 變 成 《 東 張 西 望 》 。 因 應 時 代 背 景 、 觀 眾 口 味 , 節 目 的 特 點 亦 有 更 改 。 首 先 是 反 應 變 慢 — — 這 個 年 頭 , 新 媒 體 湧 現 , 資 訊 傳 播 速 度 愈 玩 愈 快 , 《 東 》 逆 轉 祖 先 傳 統 , 以 慢 打 快 。 已 經 遠 離 大 眾 視 線 的 話 題 , 它 開 始 研 究 ; 眾 人 皆 知 的 常 識 , 它 翻 炒 。 第 二 , 態 度 開 始 溫 和 。]
果 欄 ﹕ 家 常 菜 有 毒
— — 《 東 張 西 望 》 的 日 常 意 識
文 阿 果
http://premium.mingpao.com/
【 明 報 專 訊 】 《 東 張 西 望 》 出 事 , 我 其 實 有 點 心 涼 。
作 為 電 視 迷 , 我 每 日 聲 淚 俱 下 地 力 陳 TVB 節 目 質 素 不 濟 , 是 全 港 市 民 的 公 敵 , 人 類 文 明 的 低 谷 。 終 於 等 到 這 星 期 , 《 東 張 西 望 》 兩 度 報 道 碼 頭 工 潮 最 新 情 , 因 為 報 道 失 實 ( 「 罷 工 令 勞 資 雙 方 的 談 判 前 功 盡 廢 」 ) 、 立 場 偏 頗 ( 「 持 續 罷 工 只 會 令 香 港 社 會 蒙 受 損 失 」 ) , 被 網 民 鬧 爆 , 冠 以 「 和 黃 特 約 」 、 「 TVB 焦 點 」 的 稱 號 , 通 訊 事 務 局 接 獲 逾 2000 宗 投 訴 。 我 偷 笑 。
但 偷 笑 背 後 , 有 所 猶 豫 。 翻 查 收 視 紀 錄 , 《 東 》 的 收 視 不 算 高 ( 約 20 點 , 即 150 萬 人 ) , 但 足 以 在 電 視 台 芸 芸 資 訊 節 目 中 鶴 立 雞 群 。 它 的 觀 眾 比 起 《 六 點 半 新 聞 》 和 《 頭 條 新 聞 》 , 都 要 更 多 ; 電 視 媒 介 接 觸 的 觀 眾 層 面 廣 , 數 量 多 , 所 以 《 東 張 西 望 》 對 平 民 百 姓 接 收 信 息 的 影 響 , 可 能 比 其 他 媒 介 ( 包 括 你 正 在 看 的 報 紙 ) , 更 大 更 遠 更 廣 泛 。
《 城 市 追 擊 》 如 街 邊 快 炒
王 維 基 早 前 舉 行 多 場 Focus Group 調 查 , 蒐 集 市 民 意 見 。 結 果 感 嘆 ﹕ 「 我 們 準 備 了 健 康 食 物 , 但 客 人 卻 因 過 去 的 不 良 飲 食 習 慣 而 要 求 食 物 中 加 味 精 ! 」 香 港 人 飲 食 出 名 奄 尖 , 習 慣 睇 食 飯 , 但 這 些 年 來 , 最 多 人 用 以 送 飯 的 , 不 是 豆 豉 鯪 魚 、 鹹 蛋 肉 餅 , 而 是 反 智 無 聊 的 「 Fun Fun 選 」 、 煞 有 介 事 的 芷 珊 姐 姐 ; 這 個 年 頭 , 電 視 劇 集 多 求 即 時 娛 樂 , 少 提 香 港 故 事 , 唯 有 《 東 張 西 望 》 肩 負 重 任 , 每 日 挑 撥 港 人 意 識 … … 這 碟 菜 式 , 品 質 差 劣 卻 人 人 張 口 , 平 平 無 奇 卻 有 獨 特 角 色 , 如 此 現 象 , 值 得 剖 析 。
要 深 究 以 「 資 訊 + 娛 樂 」 定 位 的 《 東 張 西 望 》 , 還 需 慎 終 追 遠 , 回 溯 源 頭 。 1994 年 , 無 製 作 《 城 市 追 擊 》 , 開 創 ( TVB 自 己 的 ) 先 河 , 將 每 日 八 卦 、 社 會 時 事 炒 埋 一 碟 , 共 冶 一 爐 。 當 時 節 目 收 視 爆 燈 ( 長 期 高 於 30 點 ) , 靠 的 是 三 道 板 斧 ﹕ 一 , 反 應 夠 快 — — 《 城 》 的 攝 製 隊 , 現 場 拍 片 扑 咪 搵 soundbite , 事 後 剪 片 撰 稿 錄 VO , 反 應 媲 美 新 聞 節 目 。 二 , 小 事 化 大 — — 奇 人 異 能 、 名 人 醜 聞 比 起 香 港 回 歸 更 加 重 要 , 而 祥 嫂 在 靈 堂 內 飲 水 、 抹 汗 、 耳 語 的 舉 動 , 值 得 打 鑼 打 鼓 , 吶 喊 助 興 。 三 , 譁 眾 取 寵 — — 鄧 家 爭 產 , 記 者 問 祥 嫂 「 幾 時 停 經 」 ; 要 研 究 「 日 本 性 開 放 」 , 記 者 走 訪 當 地 色 情 架 步 , 獵 奇 探 討 。 不 過 奇 情 背 後 , 又 是 常 識 主 導 ﹕ 家 庭 成 員 要 互 愛 、 色 情 片 教 壞 細 路 。 綜 合 來 說 , 《 城 市 追 擊 》 有 如 街 邊 小 菜 , 快 炒 、 大 火 、 夠 味 ; 這 碟 菜 新 鮮 熱 烘 , 外 表 好 看 , 然 而 味 精 勁 多 , 多 吃 無 益 。
誰 能 料 到 住 家 菜 有 毒 ?
十 多 年 過 去 , 無 的 招 牌 資 訊 節 目 , 由 《 城 市 追 擊 》 變 成 《 東 張 西 望 》 。 因 應 時 代 背 景 、 觀 眾 口 味 , 節 目 的 特 點 亦 有 更 改 。 首 先 是 反 應 變 慢 — — 這 個 年 頭 , 新 媒 體 湧 現 , 資 訊 傳 播 速 度 愈 玩 愈 快 , 《 東 》 逆 轉 祖 先 傳 統 , 以 慢 打 快 。 已 經 遠 離 大 眾 視 線 的 話 題 , 它 開 始 研 究 ; 眾 人 皆 知 的 常 識 , 它 翻 炒 。 第 二 , 態 度 開 始 溫 和 。 《 城 》 最 愛 派 安 德 尊 到 意 外 現 場 問 死 者 家 人 「 傷 唔 傷 心 」 , 而 埃 及 熱 氣 球 事 件 後 , 到 當 地 採 訪 的 《 東 》 記 者 , 不 但 自 己 沒 有 哽 咽 , 更 ( 竟 然 ) 沒 有 安 排 家 人 在 鏡 頭 前 哽 咽 … … 第 三 , 少 奇 情 , 多 常 識 — — 《 東 》 少 講 羅 茲 威 爾 外 星 人 , 多 提 如 何 提 防 禽 流 感 ; 少 談 李 麗 珊 ( 或 李 慧 詩 ) 的 奮 鬥 過 程 , 多 教 主 婦 揀 海 味 、 拜 太 歲 。 這 個 年 頭 的 《 東 張 西 望 》 , 溫 吞 無 味 , 但 如 家 常 小 菜 , 夠 平 常 、 易 入 口 、 似 有 益 。 每 晚 150 萬 觀 眾 以 此 送 飯 , 順 理 成 章 。
街 頭 小 炒 多 油 、 味 濃 , 吃 得 多 會 壞 肚 皮 , 是 以 許 多 人 對 此 有 所 提 防 。 至 於 家 常 小 菜 , 平 平 無 奇 , 似 曾 相 識 , 雖 然 你 絕 不 會 向 外 推 介 , 卻 會 因 為 習 慣 熟 悉 , 每 日 進 食 , 毫 無 防 備 。
誰 能 料 到 , 家 常 飯 菜 竟 然 會 有 毒 ? 這 個 星 期 的 《 東 張 西 望 》 , 一 如 既 往 , 慢 人 半 拍 , 常 識 行 先 ; 香 港 觀 眾 , 按 照 習 慣 , 照 食 可 也 。 這 一 次 , 有 異 樣 — — 香 港 人 彷 彿 上 了 一 堂 傳 理 課 , 原 來 除 了 嚴 肅 的 新 聞 , 消 閒 節 目 如 《 東 張 西 望 》 , 亦 可 有 鮮 明 立 場 ; 原 來 每 日 ( 以 聲 音 ) 陪 伴 我 們 進 食 的 《 東 》 , 外 表 平 常 , 內 裏 非 常 ( 有 問 題 ) 。 翻 看 這 星 期 的 節 目 並 其 相 關 爭 議 , 我 發 現 這 碟 家 常 小 菜 有 兩 大 毒 素 , 不 可 不 察 。
「 寧 諷 刺 政 府 , 莫 得 罪 商 戶 」
第 一 , 市 場 。 作 為 免 費 電 視 台 , 無 的 立 台 基 石 、 營 連 根 基 , 不 是 汪 阿 姐 與 獎 門 人 , 而 是 收 視 率 與 廣 告 商 。 是 以 , 電 視 台 寧 諷 刺 政 府 , 莫 得 罪 商 戶 — — 尤 其 是 李 氏 一 家 , 勢 力 龐 大 , 若 《 東 》 工 潮 報 道 側 重 勞 方 , 一 齊 高 呼 「 李 老 闆 ! 」 , 恐 怕 電 視 台 就 會 損 失 百 佳 、 屈 臣 氏 、 3 、 豐 澤 等 現 存 最 重 要 的 廣 告 客 戶 。 近 年 來 , 許 多 人 嘲 無 新 聞 「 事 事 旦 旦 」 , 然 而 無 論 如 何 , 作 為 新 聞 從 業 員 , 記 者 始 終 有 道 德 界 線 要 守 , 不 敢 造 次 ; 反 之 《 東 張 西 望 》 以 資 訊 節 目 自 居 , 眾 主 持 全 是 藝 人 , 背 後 無 特 定 原 則 , 受 ( 超 級 ) 市 場 壓 力 , 無 可 厚 非 。
《 東 張 西 望 》 這 次 擁 護 嚴 磊 輝 、 搶 救 工 聯 會 , 箇 中 原 因 除 了 因 為 上 情 下 達 ( 主 持 直 言 「 身 在 曹 營 心 在 漢 」 ) , 順 水 人 情 ( 有 指 無 大 股 東 與 李 嘉 誠 份 屬 好 友 ) , 更 可 能 是 「 常 識 」 作 祟 的 結 果 。 由 《 城 市 追 擊 》 到 《 東 張 西 望 》 , 十 多 年 來 , 香 港 人 的 本 土 意 識 構 成 , 一 直 無 甚 轉 變 ﹕ 系 統 論 述 支 離 破 碎 , 尚 未 成 形 , 香 港 人 認 同 自 我 、 辨 別 同 伴 , 靠 的 始 終 是 共 同 常 識 — — 港 人 向 來 沒 有 救 港 大 志 、 治 國 藍 圖 , 卻 集 體 堅 信 「 努 力 會 發 達 」 、 「 忠 直 會 乞 食 」 、 「 疫 症 到 臨 要 買 樓 」 。 這 些 常 識 , 除 了 令 我 們 認 定 自 己 身 分 , 更 使 香 港 人 安 身 立 命 、 身 心 舒 暢 、 奮 鬥 不 懈 。
常 識 的 建 立 , 既 有 賴 小 學 老 師 , 又 全 靠 大 眾 媒 體 。 《 城 市 追 擊 》 、 《 東 張 西 望 》 貼 近 生 活 , 反 映 社 會 , 顯 然 是 翻 弄 常 識 的 好 地 方 。 不 同 的 是 , 《 城 》 用 奇 情 逆 向 建 立 常 識 , 而 《 東 》 則 猶 如 常 識 課 本 , 大 條 道 理 , 直 截 了 當 。 有 時 常 識 太 保 守 、 太 沉 悶 , 於 是 媒 介 偶 爾 會 為 師 奶 平 反 ( 上 周 二 的 《 東 》 ) , 然 而 一 旦 深 究 , 又 會 發 現 類 似 平 反 , 不 過 建 立 更 牢 固 的 常 識 — — 沒 錯 觀 眾 能 得 知 師 奶 辛 苦 唔 易 做 , 但 究 竟 為 何 女 人 要 做 師 奶 , 節 目 卻 從 未 質 疑 , 甚 至 安 排 主 角 丈 夫 出 鏡 發 表 感 言 ﹕ 「 老 婆 辛 苦 惜 晒 佢 ! 」 150 萬 觀 眾 , 又 上 了 一 堂 「 男 主 外 , 女 主 內 」 的 小 學 常 識 課 。
最 近 的 碼 頭 工 潮 , 《 東 張 西 望 》 的 報 道 , 繼 續 貫 徹 常 識 主 導 的 原 則 ﹕ 工 人 罷 工 , 是 破 壞 秩 序 , 損 害 經 濟 利 益 ; 爭 取 加 薪 , 是 人 所 共 知 , 貪 得 無 厭 ; 政 黨 為 工 人 出 頭 , 是 爭 取 曝 光 , 破 壞 談 判 成 果 … … 這 些 論 調 , 合 乎 常 識 , 但 與 現 實 不 符 。 更 大 問 題 是 , 常 識 不 是 真 理 , 它 會 出 錯 , 會 過 時 , 強 行 用 「 忍 一 時 之 氣 」 的 維 穩 常 識 , 加 之 於 媒 體 內 容 , 無 異 於 在 飯 菜 下 毒 , 蒙 騙 觀 眾 。
《 東 張 西 望 》 的 家 常 小 菜 , 外 表 平 常 , 味 道 熟 悉 , 然 而 間 中 有 毒 , 偶 爾 有 針 。 香 港 觀 眾 , 小 心 提 防 。
文 阿 果
編 輯 沈 可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