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16
連續兩天炙熱高溫的週末,在熙來攘往的信義區香堤廣場,『新光三越2018 第6屆不插電音樂大賽』順利完成了第二階段的複賽:22組年輕的參賽者們各自用兩首的原創表述了他們青春的喜怒哀樂,而三位評審在經過相當熱切的討論攻防後,決定了入選決賽的十組參賽者;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這十組參賽者會分配給三位評審做各自10個小時的音樂集訓,然後在八月中旬的決賽中一分勝負。
看起來,是一個還頗有建設性的音樂競賽活動,在炎炎夏日的台北,還算是健康而有教學相長意味的世代音樂傳遞;但…我有一點心底的感覺很想提出來討論一下。
[二. 樂手教練的實務筆記]_03
這兩天的賽程,我都提早了一些時間在評審席就位,為的是先閱讀一下所有參賽者的原創歌詞 --- 事實上,只要是類似的音樂活動,任何有『原創作品』的項目,我都會習慣性地先預覽一下創作者的文字,也許這來自於過去在唱片公司製作部的工作訓練,你會希望在還沒有旋律、音樂的烘托、渲染的情況下,先看一下作者文字掌握的能力,看看整個故事的結構,看看文句語意的鋪排,看看是否有獨特而不落俗套的觀點會躍入眼簾。
而我很意外 --- 但其實也不是太意外 --- 地發現,幾乎所有寫作者都很強調『自己』的感受,但一旦把所有人的描述放在一起細讀,十之八九,這些『感受』都像是同一個人寫出來的!我說的不是那種『英雄所見略同』的境界,而是一種使用語言的『狹隘同質』性,以及對於事物表層描述的局限、而無法深入剖析進而延伸的『平面感』。
對!『平面感』!許多的創作者用了非常『用力』的形容詞彙,把自己的感受『努力』地試圖傳遞出來,但因為缺乏『具體』的核心概念,所以,你只會覺得字眼帶來的繽紛感,卻始終像是在看一種浮誇的2D平面圖,完全抓不到作者最真實的心跳瞬間。雖然不應該,但我還是在某一篇的歌詞註記了一個眉批:『大量的詞性轉換與形容詞的堆砌,並不會讓這些字眼自動轉換成詩』。
這種在文字敘述上缺乏『景深』的寫作,往往只會使閱讀者陷入一種無端的膠著感;而為了不讓這些遲滯的文字影響閱聽者自己的情緒,我們其實會下意識地自動忽略了這些無關痛癢的字詞,所造成的結果,大概就是閱聽人對於許多時下『原創』作品無感的普遍狀況。
我一直也很苦惱於怎麼找出一個好的範例來解釋優秀的文字敘述應該如何透過轉換視角、藉景喻物,創造出有效的『景深』、『對比』,來讓閱讀者可以心領神會於作者『不言自明』的最高境界……一直到今天稍早,看到了友人馬世芳兄所轉貼的吉他名家大竹研先生的文章,我才覺得真的可以在這一週的專頁文章中一舒心中塊壘 --- 因為大竹君的文字,透過了極好的中文翻譯,完全體現了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文字經營應該是怎麼樣的場面 (且讓我厚顏轉貼這一篇文字)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7565715639992&set=a.10152571790279992.1073741825.832404991&type=3
(我真的希望你會先另開新頁、好好看完這一篇音樂家的自敘,再回來看我的後續。)
你怎麼會想到用一只戴了十七年的手錶來開始描述這十七年來的人生種種?你怎麼會用發條的這種特性來延伸『即使已到這個年歲仍保有孩童般的心情,眼睛盯著錶面,左手拿著錶,右手旋緊發條:讓自己快轉,或者倒帶』的這種內心寫照?
『觀察』→『紀錄』→『沈澱』、『醞釀』→『試作』→『反芻』、『修正』→『再作』,然後我們才可以來談談創作的可能。
我當然也不斷自省,會不會是因為世代的差距,我『拿著明朝的劍來找清朝的官麻煩』;特別是這個以 IG 圖像式溝通的時代 (https://zh.wikipedia.org/wiki/Instagram ),誰還耐煩於這樣的文字建構?『…啊~是要給誰看啊!』
那就拿今年度金曲獎年度歌曲、盧廣仲先生的『魚仔』一曲,來看看他的文字運用:https://www.mymusic.net.tw/ux/w/song/show/5664874 ,不是一樣可以看到場景的轉換,以及藉景喻情的手法?在此,我還想特別推薦2018年七月號的『科學月刊』精選文章:『盧廣仲金曲獎入圍神曲<魚仔>中的語言轉換與旋律性』(http://www.scimonth.com.tw/ ),來看看『認知心理學』(http://wiki.mbalib.com/zh-tw/%E8%AE%A4%E7%9F%A5%E5%BF%83%E7%90%86%E5%AD%A6 ) 的專家教授是如何看待『字韻咬合』對於閱聽人所能帶來的深刻影響。(由於牽涉的智慧財產權利,我非常建議你可以去實體店面購買一本這樣的優良刊物來逐字閱讀。)
我只是很想說:如果你可以明確感受到『創作的慾望』,恭喜你!你『可能』擁有大多數人不見得能擁有的天賦;但真要能完成一個好的創作,只依靠『可能有的天賦』是遠遠不夠的!從『原生的慾望衝動』到『足堪傳閱』到『足以傳世』,這中間所需要的精雕細琢,其實才是一位創作者應盡的本分啊!
而這些,都不是你與外界的什麼音樂競賽,那些,都是你與自己無聲的爭戰。
------------------------------------------------------------------
後記1. 今年我才知道,原來『香堤廣場』是台北市政府管轄的地盤!如果藝文界的朋友會需要類似的場地來舉辦活動,是可以向台北市文化局提出申請的,而最高的合作條件可以到場地免費!我覺得…這是個很棒的訊息。
後記2. 所以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我會與四組參賽者一起研修一些音樂相關的可能性;我覺得外在的音樂技術修整,其實都只是『勞力』型的學習,但真正讓創作發光的,恐怕還是來自於『勞心』的自我要求、鍛鍊。因此,在開始我們的音樂之旅前,我希望你可以看過了這一篇的文字,也算是校正一下我們彼此的基準,然後一起努力向前。
而我會很希望能將這些訓練過程,以『樂手教練』的身份,用文字紀錄在這個專頁,也許,這對於後進的新創者,會是一個可供參考的資料庫。
後記3. 既然是暑假,我們就來展開一切的暑期音樂鍛鍊吧!前此提到的『第二階段樂手養成計劃』,我們已經順利甄選了兩名新進鼓手加入即將展開的音樂製作案;接下來我們會在本週三公佈『貝斯手甄選』的相關活動訊息,歡迎各位對於自己音樂前景有絕對企圖,又喜歡在高壓環境下鍛鍊自己的貝斯手,一起來玩耍這個暑期音樂營。
謝謝大家!
伍健雄 wiki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史上的今天】#0528
#陳智雄 #賴和
By 台灣回憶探險團:
5月28日,臺灣烈士陳智雄紀念日。
陳智雄先生出身屏東,日本時代就讀東京外語大學荷蘭語科,精通多國語言,曾為日本派駐印尼外交人員。
二戰後陳智雄曾協助印尼脫離荷蘭殖民統治,於印尼被監禁一年後才被釋放,在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建國的風潮中投入臺灣獨立運動,並輾轉取得瑞士政治庇護。1959年擁有瑞士護照的他要入境日本時,竟遭中華民國派員強行介入帶回臺灣監禁,之後在國際壓力下雖曾短暫出獄,最終還是難逃被捕及槍決的命運。
據同期獄友描述,1963年5月28日槍決當天陳智雄昂然挺立高喊「臺灣獨立萬歲」,行刑者於是用斧頭砍斷其雙足拖行,並以鐵絲刺穿臉頰阻止他發聲,最終死狀甚慘。這類事件,不過是類似案例的冰山一角。
雖然在許多人犧牲人生、性命、自由與家庭的爭取下,威權政黨無法再像以往一樣囂張的對人民濫補濫殺。但轉型正義始終無法落實,許多人依然緬懷白色恐怖時期「天下太平」的日子。在這種情形下,臺灣始終不能免去威權復辟的風險,也無法走過那段痛苦的過去,放下或原諒不過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轉型正義不能等
延伸閱讀: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記錄了許多白色恐怖時期令人心碎的故事,誠心推薦每一個臺灣人都該閱讀: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08499038256
為什麼赴美留學的父親年年寄來的聖誕卡片,地址總是來自臺東?
https://goo.gl/cJ0c9t
槍決前給女兒的聖誕卡,雪人暗示自己即將消失
https://goo.gl/VvyFiD
回憶那個「黃安就在你身邊」的白色恐怖時代
https://goo.gl/C2gWe1
臺灣版與妻訣別書
https://goo.gl/o7jrd7
圖為陳智雄處刑前後,出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99%BA%E9%9B%84
https://www.facebook.com/…/a.322084677912…/877804509006901/…
5月28日 賴和日
1894年5月28日,賴和在彰化出生,九歲就讀私塾,開始接受漢文教育,十三歲進入小逸堂學習漢文經典與四書五經,出生於馬關條約割台前一年的他,自小就身處於時代的夾縫中,與許多臺灣人同樣面臨著認同的困擾。
1909年,十六歲的賴和進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學醫,畢業後,他輾轉回到家鄉開設了醫院,除了經常減免窮人的醫藥費以外,他還經常主動贈送昂貴的藥品,因此獲得「和仔仙」的美稱。
賴和最為人稱道的則是他在文學領域的成就,有感於五四運動的衝擊,他積極的在台灣推動新文學運動,希望將不屑與民眾為伍的「舊文學」改變成以民眾為對象的「大眾文學」;同時,他的健筆也往往刻劃者弱勢者的身影,如〈一桿稱仔〉、〈覺悟下的犧牲:寄二林的同志〉都是批判當時社會,為弱勢發聲的名作。1941年末,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長期在日治時期爭取臺人權益的賴和遭日本警方拘捕入獄約50日,1943年1月31日因病逝世。
由賴和一生的縮影,不難看出日本時代臺灣人的痛苦之一,來自於無法與日人平起平坐的現實。這樣的歷史脈絡也延伸到二戰結束後,臺人將成為「一等公民」熱烈期待寄託在中華民國的到來,卻是無盡悲劇的開始。如今回想過去這些前人用人生換來的幾堂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2010年,彰化市宣布訂5月28日為「#賴和日」。
https://www.facebook.com/…/a.32208467791…/1306168309503850/…
5月28日,臺灣烈士陳智雄紀念日。
陳智雄先生出身屏東,日本時代就讀東京外語大學荷蘭語科,精通多國語言,曾為日本派駐印尼外交人員。
二戰後陳智雄曾協助印尼脫離荷蘭殖民統治,於印尼被監禁一年後才被釋放,在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建國的風潮中投入臺灣獨立運動,並輾轉取得瑞士政治庇護。1959年擁有瑞士護照的他要入境日本時,竟遭中華民國派員強行介入帶回臺灣監禁,之後在國際壓力下雖曾短暫出獄,最終還是難逃被捕及槍決的命運。
據同期獄友描述,1963年5月28日槍決當天陳智雄昂然挺立高喊「臺灣獨立萬歲」,行刑者於是用斧頭砍斷其雙足拖行,並以鐵絲刺穿臉頰阻止他發聲,最終死狀甚慘。這類事件,不過是類似案例的冰山一角。
雖然在許多人犧牲人生、性命、自由與家庭的爭取下,威權政黨無法再像以往一樣囂張的對人民濫補濫殺。但轉型正義始終無法落實,許多人依然緬懷白色恐怖時期「天下太平」的日子。在這種情形下,臺灣始終不能免去威權復辟的風險,也無法走過那段痛苦的過去,放下或原諒不過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轉型正義不能等
延伸閱讀: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記錄了許多白色恐怖時期令人心碎的故事,誠心推薦每一個臺灣人都該閱讀: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08499038256
為什麼赴美留學的父親年年寄來的聖誕卡片,地址總是來自臺東?
https://goo.gl/cJ0c9t
槍決前給女兒的聖誕卡,雪人暗示自己即將消失
https://goo.gl/VvyFiD
回憶那個「黃安就在你身邊」的白色恐怖時代
https://goo.gl/C2gWe1
臺灣版與妻訣別書
https://goo.gl/o7jrd7
圖為陳智雄處刑前後,出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99%BA%E9%9B%84
--
本文同步刊載於
http://www.twmemory.org/?p=8893
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TwmemoryOrg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