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新秩序」?】林鄭要精簡城規程序 是要精簡什麼? #肢解城市規劃 #8月專研
近日林鄭一反過往「香港缺地論」,指「香港有足夠的土地,但(發展)速度要加快」,以「程序繁複」的理由,開始將土地問題的矛頭轉戰「壓縮城規發展程序」。有大量近年已開始/即將落實就建築物高度限制、園景及綠化上蓋面積、樓宇間距及樓宇後移等精簡審批的措施,亦有各種地產界、建制政黨及智庫提出更激進建議,包括修改城規條例、《收回土地條例》、《道路工程條例》,甚至揚言「簡化」公眾參與程序、「改革」補地價制度等,近日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更提議大規模放寬濕地緩衝區周邊的高度限制,向既有城規制度進行大手術,以期加快土地發展。
以上精簡流程的討論,流於實際的技術操作討論,艱澀難明,所以目前民間缺乏面向公眾的說明,使大家無法掌握相關技術改動,究竟正將香港城市規劃帶往何方。是次 #肢解城市規劃 專題特意邀請了幾位富有參與規劃程序的前線專業人士,透過深入小組探討各項精簡措施的關鍵課題,深入淺出解讀以上精簡城規措施對土地發展的成效、含義與潛在影響。
▌現行城規流程簡明透視
要掌握精簡措施的關鍵,需要先知道現時一個土地發展項目,由白紙一張到取得新地契,直至完成樓宇興建整個發展流程,究竟需要經過多少部門、法規及程序。
簡單來說,一般住宅發展申請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規劃署、屋宇署及地政總署。
一、由規劃署支援的城規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審議發展申請的各種內容,當中會有公眾表述及聽證會表達意見。
二、地政總署會負責就該發展項目,製訂/修訂一份用以發展管制的地契條款合約,有需要修訂地契條款就要計算出補地價的金額,樓盤發售前,須獲得地政署同意地契條款已經完成的「滿意紙」(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
過程中亦會因應不同情況牽涉不同部門 (例如運輸署、環保署等) 的參與,包括在城規會審議及批出許可條件或者在製訂地契條款時徵詢部門與局方的(技術)意見。
三、建築圖則的審批就會由屋宇署作部門協調,主要檢視圖則是否符合規劃申請時的訂下的要求,與及有否符合《建築物條例》標準,及後會獲批建築圖則 (或叫「開工紙」),工程便可以正式動工,最後工程完成滿足《建築物條例》要求,項目取得「入伙紙」屋宇署的角色就大致完成。
現在不少審批程序,例如高度限制、園景設計等,規劃署、屋宇署和地政總署之間被認為「疊床架屋」,且準則不一,故此政府先透過「簡化」尤其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重覆審批」,從而加快土地供應。
可是,即將出爐的精簡修訂建議,卻不止是關乎城規流程的重覆審批,亦透過修例或放寬發展限制,聲稱能達到加快土地供應的效果,但這個聲稱的目的真的能夠達到嗎?
▌精簡程序 是否重疊 有否加快?
一個發展項目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過往被批評部門審批角色重疊。現時精簡規劃程序有意刪走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審批角色,為求加快審批效率。
以建築物高度限制為例,以往一直以法定規劃圖則和地契兩方面規管,精簡安排後除了特別情況,建築物高限制不會出現在新訂立或修訂的地契內。
有建築業界覺得是項精簡某程度上合理,因為有時地契上的高度限制,有時來自舊的規劃圖則,規劃方面而言,分區規劃大綱圖不斷修改,不必又再重新找地政修改地契,只要規劃署把關就可以了。有規劃師甚至會提出地契中「建築物高度限制」本身多餘,因本身已有總樓面面積和地積比等規劃工具控制建築物的體積。可見,以上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的精簡程序措施是嘗試應對處理規劃申請時職能重疊的「官僚化」問題。
問題是,透過精簡審批這個少少的程序,是否能加快整個房屋發展的過程?
有業界人士質疑,現時地政審批地契條款的程序,會多大程度影響房屋工程的進度。因為地契其實只是政府與發展商之間的一紙合約,不會令工程不乎合法規要求,似乎不太會影響工程進度。發展商只要在最後階段賣樓前滿足地契的要求就足夠,簡單刪去幾個條款,會有多大程序影響整個工程時間表?結論是,到目前一刻的精簡城規流程措施,對加快建屋過程有多大幫助,仍然是個大問號。
過往亦有就地政層面的「加快」嘗試,效果亦是一個大問號。以發展商極為關注的補地價問題為例,政府早於2014年推出的「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嘗試加快處理農地改劃為住宅用地的地契修訂申請,但直到2021年的6月,地政總署回應立法會質詢時,卻沒有備存實際處理申請個案時間的整體統計數據,並解釋指「每宗申請的時間取決於該個案的複雜程度及所牽涉的問題」。就此,似乎政府都無法評估「加速」措施前後的成效。
▌審批程序以外的建屋能力限制
現時精簡規劃程序的措施,似乎就不能簡單地加快整體房屋供應,因為建屋步伐其實更多是受制於其他大環境因素,而非地契上的幾條條款。根據業界人士的觀察所得,舉例說現時公營房屋供應的速度更多跟工程部門的負荷能力有關。
過往公屋工程進度緩慢,其實不是全然是覓地問題,更多是覓地後卻無人可跟進工程。據業內人士稱,由於很多「靚地皮」已被政府賣地予私人發展商起豪宅或商廈等,剩下可供建公屋的地皮若不是「盲搶地」得來,就是先天條件不佳,需要平整土地。而負責平整土地的土木工程拓展署,內部有今年工程量的清單,若超出今年工程量的話,就會排後一年再處理,結果房屋署不是沒有土地建屋,而是有了土地,卻等了一整年才得以開展工程。
業界人士推測工程部門長期欠缺人手,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政府大型基建過多,當然這亦包括公眾所理解的「大白象工程」。如果將政府工程部門的人手吸引到明日大嶼等大型基建,似乎亦會令到整個工程界別的人手短缺,倒過頭來拖慢房屋供應,猶如搵石頭砸自己隻腳。
以上的例子顯示,現在政府「發展速度太慢」的定調似乎忽略了規劃程序之外的其他決定性因素,單單強調精簡加快城規程序,或者無助改善現時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
▌犧牲質素的「精簡」趨勢?
政府除了推行現時一系列的精簡措施外,不斷加快審批整個發展流程亦成為各個部門內部的首要任務。此時需要思考,這個「谷催加速」趨勢會對政府部門對於城市發展的把關及引導角色帶來什麼的負面影響?會否削弱本身監管下應有的質素?我們的城市景觀及生活質素,會否因而下降?
以園境規劃程序為例,過往一個發展項目的「園景設計總圖」(Landscape Master Plan)分別交由規劃署及地政署審批。2019年發展局發佈聯合作業備考第3號(Joint Practice Note No. 3),提出精簡園境的規劃申請程序,將規劃申請中園境設計一般交由規劃署作為主要審批,並交由屋宇署審批綠化覆蓋率(Site Coverage of Greenery)。
有園境建築業界觀察所得,過往規劃署及地政署的審批準則不一情況時有出現,亦有批評政府部門審批發展項目的園境設計十分主觀。上至發展項目的通風、園藝移樹、園境美化以及開放空間的佈置,下至會追問項目中種植一顆樹的品種類型,當中不時涉及主觀的判斷。相應地,這亦反映出部門會仔細監管園境的具體設計。若將審批準則統一,精簡成「點心紙式」的硬性要求,會不會使發展商出現「湊數交貨」的情況?
對於現時政府「總加速」的綱領下,除了精簡規劃程序,有部門因審批不透明屢次被官媒狙擊拖慢土地供應,而政府部門內部亦被要求加快工作效率,否則將輕易「中槍」,成為現時「鬥官僚」的目標。有業界亦表示公營房屋項目的園境設計也需要配合加快,我們必須小心,會否因而犧牲園境設計時應有的全面質量。
有園境業界人士有聽聞,政府部門為求加快公營房屋供應(或需要彌補因土木工程署工程吸納量不足而導致的延誤),現時在制定某些公營房屋的園境圖則時,往往鼓勵採用「直線型」的模組化(modular)設計,嫌其他風格(包括曲線型)的設計興建速度慢,而這些曲線型設計對於整體景觀很多時有助益作用,甚或乎是個別地盤的實際需要。
透過犧牲因地制宜的園境規劃考量,而所換來的「精簡」成效,卻只是加快數天的制定工作,省時很少。這樣只會製造出更多倒模型公屋屋邨,而屋苑社區亦欠缺特色及變化,在地住戶的生活質素相信隨之而會被「精簡」。
▌公開補地價計算的雙面刃
發展商開發項目時,必須經歷修訂地契上的限制條款/改變土地用途等申請,因而須向政府就修訂前後的土地價值進行補地價,有發展商指這太浪費時間了。
現在開始有媒體吹風,政府正考慮列明「補地價」不同細項的計算方法,作為精簡城規流程的一個辦法。然而,「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所以政府需要謹慎的補地價計算程序,避免公帑損失或招致官商勾結嫌疑,花這些時間站在公眾利益立場看似是必須的。
但現時,發展商正積極撼動這個多年來的安排。有不少發展商指很難預計政府會提出的補地價水平(業界一般理解是扣除所有成本後,政府會預留發展預期收益的20%給發展商以訂出補地價的金額,大型項目補地價金額可動輒上百億),所以以當發展商察覺到某些時期有條件接近的地皮的補地價金額便宜時,就會出現一窩蜂為數個不同項目申請補地價的情況。
因此有業界認為,對發展商而言,補地價計算準則更透明,發展商理論上有機會更主動向政府申請補地價。但同時,正如前面所述,「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如果被地產商得知補地價的計算準則,亦可以預期發展商會針對每個細項數字向政府「拗數」,若然發生,這將必然拖慢發展程序,有發展商甚至會有理據,就政府開出的補地價及其安排司法覆核(相對於補地價的天價金額,司法覆核的律師費用可說是九牛一毛,若然覆核成功一次半次,發展商已經「賺到有突」,增加了發展商挑起法律挑戰的誘因),引起更長時間的爭拗,所謂「精簡」程序能夠加快發展的期望落空,欲速不達。
而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地產商,補地價問題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前者是關乎龐大的土地收益,後者是巨大的土地利潤,若然挑起補地價的紛爭,這爭拗將沒完沒了,除了公帑有機會蒙上損失,更要命的是,發展商看似很關心的發展速度,很可能會被拋諸腦後。
▌最壞的還未到臨
最後,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現在正考慮推出最具爭議亦係土地利益核心﹕涉及總樓面面積以及補地價方法的精簡措施。連同一系列政府官員以及建制團體,針對濕地緩衝區大幅度放寬的發展管制,以及城規程序的民主參與部分。精簡發展管制小組的動態,即將成為新界北及明日大嶼等大型發展計劃以外,直接改變本地土地發展玩法,具相當技術性,同時亦最具爭議性的城市議程之一。
--
8月專研系列 #肢解城市規劃 全集:https://liber-research.com/steamlining_planning/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Podcast:https://liber-research.com/podcast/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主題: ◆府不提U型線VS.綠委卻步經濟海域 民進黨怕啥?南海仲裁背後藏美國政治利益 老大哥吃定台灣?漁民怒沒經濟海域怎捕魚 民進黨懦弱割讓主權? ◆前菲府發言人:美該埋單9億律師費 干預南海有藉口?綠委:總統國情報告沒必要 替蔡英文設下防火牆? 新!立院共同聲明無法接受:南海仲裁貶抑我主權! ...
仲裁律師費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律政司應加強香港法律的公眾教育及培訓】
為加強市民對香港司法獨立和法律的認識及了解,在日前召開的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上,我要求律政司交代現時有關香港法律的教育和培訓,並要求律政司加強包括《國安法》、「一國兩制」及行政主導等法律和相關範疇的研究,同時律政司應與教育局緊密聯繫,就研究香港法律的教育及培訓制訂清晰的時間表。
至於有建議設立量刑委員會,我認為,有關構想並不涉及改變現時的刑事司法制度,市民普遍希望本港司法制度能夠更透明,給予市民更大信心,政府有責任讓市民清晰了解何謂司法獨立的同時,消除部分市民對現時本港司法制度的一些誤解,所以我認為,研究成立量刑委員會實在有其必要。
此外,事務委員會就政府支持的網上爭議解決和促成交易平台的最新進展進行討論。我在發言時先申報,我參加了這項由eBRAM中心負責運作的網上爭議解決計劃,是現時150名參與計劃的調解員之一。我覺得,這項計劃一直都是「只聞樓梯響」,因為由今年4月18日至今,只有150名合資格仲裁人員申請參與該計劃,佔本港合資格律師和調解員的極少部分,加上參與人員上了一次網上課堂後便再沒有後續工作,我質疑政府在這方面的宣傳不足,導致反應欠佳。
同時,我要求政府交代2019冠狀病毒病網上爭議解決計劃透過eBRAM中心具體如何運作,以及如何進一步提高其成效?雖然政府向eBRAM中心提供一筆過1億元撥款,以支持其運作,但究竟有幾多市民知悉有該項計劃?eBRAM如何能夠切實幫助市民?
近月,我收到不少市民求助,涉及疫情下新人無法在酒店進行婚禮及宴會的相關爭議,而有關合約條款列明只會透過仲裁方式處理,但原來很多市民都不知道只用200元就可參與網上爭議解決服務避免高昂的律師費用及冗長的法律程序,所以我促請政府加強該計劃的公眾宣傳,提高這項計劃的認受性及普及性。
仲裁律師費 在 黃智賢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多事
中印邊境,突然發生衝突。
北韓炸掉兩韓辦公室。
1
美國圍繞著中國大陸,埋了地雷,豢養了完整的代理人圈。
從印度,菲律賓,港獨,台獨政權,日本,南韓,,。
2
美國的印太大戰略,就從印度開始。
一方面是因為印度跟大陸有長長的邊境,所以以印度挑戰大陸。
另一方面,美國拉攏印度,是針對大陸的一帶一路。
如今,中印邊境發生互有死傷的衝突。
川普,開心否?
3
兩韓辦公室灰飛煙滅。
北韓金與正,以強硬手段向南韓表態,同時向國內表明,自己可以有強硬對付外敵的決心。
而且言必行,行必果,說要它消失,三天內就消失。
如今,沒有人懷疑金與正的地位了
衝突起點,看似是脫北者的極大量傳單空飄到北韓。
但真正要叫板的對手,是誰?
4
也才幾年之前,美國叫菲律賓,針對中國南海“九段線”的海洋權益,提起南海仲裁案。
菲律賓的主張奇葩至極,包括太平島不是島,包括中國歷史上擁有的島,都不算數,,。
中國從一開始就拒絕仲裁。
中國固有領土,有什麼好仲裁的?
臨時成立,荒唐的仲裁庭,給出了讓美國極度滿意的結果之後。
菲律賓突然公開承認,一切都是美國煽動。
而且,美國還欠菲律賓律師費。
5
香港2019年的暴亂,美國非常的操作,簡直堂而皇之,甚至違背國際情報慣例。
台灣2020大選,美國乾脆管到底,讓蔡英文以817萬票連任。
美國總算安心了。
台灣乖乖的做美國,自備狗糧的狗。
6
突然而來的100多個確診病例,讓北京進入戰時狀態。
從北京迅速的行動,很清楚,這疫情完全難不倒北京。
恐怕讓美國失望了。
北京的疫情,很清楚來自新發地。
但,這歐洲病毒株,到底是從食物而來,還是從人而來?
到底怎麼來的?
必須追查到底。
而搞清楚新發地,也可以讓我們了解,武漢華南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7
許多人,竟然對北京疫情,幸災樂禍。
可是同一天,德州新增2000病例。
美國許多州,新增幾千個病例,卻毫不知恥的譏笑北京發生100個病例。
台灣為北京這100個病例,又把大陸形容為人間地獄了。
一個研究員,講起北京疫情,把美國CDC說得專業優秀得天花亂墜。
說中國如何差,數字少是因為說謊。
這種因為台獨,而感染的“恨中媚美病”,形成一種可笑的心態,就是美國110萬病例,死亡11萬人,每天新增幾萬個,政府草菅人命,還是天堂般崇高。
中國新增100病例,嚴厲追查,還是要被當成地獄
。
只要中國好,就是在說謊。
想想,如果新發地市場,不是在北京,而是在美國的話。
美國不會像大陸那樣,全面檢測20萬人。
不會全面隔離該隔離的人,政府全面治療所有確診者。
我們都眼睜睜看到美國如何草菅人命了。
100個病例又如何?
連100萬病例,美國眼睛都不眨一下。
8
北京必然可以快速控制疫情。
而追溯新發地的傳播途徑,對中國建立更堅實的防疫與抗疫知識與能力,會非常重要。
這不是疾病問題。
這是國安問題。
對手,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但,可是很會製造別人的問題。
多事之夏,得步步為營。
仲裁律師費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日主題:
◆府不提U型線VS.綠委卻步經濟海域 民進黨怕啥?南海仲裁背後藏美國政治利益 老大哥吃定台灣?漁民怒沒經濟海域怎捕魚 民進黨懦弱割讓主權?
◆前菲府發言人:美該埋單9億律師費 干預南海有藉口?綠委:總統國情報告沒必要 替蔡英文設下防火牆? 新!立院共同聲明無法接受:南海仲裁貶抑我主權!
◆ “內湖上班的人應住內湖” 柯P版何不食肉糜? 內湖進不來更住不起 柯文哲治市不食人間煙火? 半夜2點下班不塞車 柯政救交通不管勞工苦?
◆看世大運抽公宅講完秒反悔 柯文哲口水噴過頭?柯文哲拿公宅當獎品 消費公家財產行銷世大運?趙藤雄草民說 柯文哲仰天大笑喊下一題!好酸? 自己說設刑堂等遠雄走進 柯文哲玩權明目張膽?
今日來賓:
立法委員(民) 黃偉哲
台北市議員(民)何志偉
前台北市副市長 李永萍
資深媒體人 康仁俊
資深媒體人 尹乃菁
✔密切鎖定【少康戰情室】快來訂閱➔https://goo.gl/SFpizi
每週一至週五21:00至22:00 TVBS 56台首播
隔日中午YouTube官方頻道/TVBS官網回播
●完整內容在這裡也看的到:http://goo.gl/Au9Wfa
●TVBS官網:http://2100.tvbs.com.tw/
●按讚粉絲頁:https://goo.gl/Qa9pUR
更多政治評論,請看【T博客】:http://goo.gl/LxCxth
仲裁律師費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日議題:
◆蘇永欽記者會秀5/24寫給總統辭職信 槓上蔡英文?蘇永欽公開信轟蔡英文 總統不該干預司改!翻臉?蘇永欽轟觀審制立院躺3年半 綠擋馬司改政績?
◆扯!南海仲裁出爐竟然判太平島不是島是礁!南海風雲起?中國大陸南海主張全被推翻!太平竟然不是島!蔡政府吞不下去?硬起來?
◆美河市案索賠130億僅討回33.5億 市府贏?輸?柯文哲:兩敗俱傷 美河市耗資源、律師費不算贏?郝求償76.9億、柯加碼至113億 美河市索賠未達標?
今日來賓:
前立法委員(民)郭正亮
民進黨副秘書長 徐佳青
資深媒體人 唐湘龍
前立法委員(國)林郁方
律師 葉慶元
✔密切鎖定【少康戰情室】快來訂閱➔https://goo.gl/SFpizi
每週一至週五21:00至22:00 TVBS 56台首播
隔日中午YouTube官方頻道/TVBS官網回播
●完整內容在這裡也看的到:http://goo.gl/Au9Wfa
●TVBS官網:http://2100.tvbs.com.tw/
●按讚粉絲頁:https://goo.gl/Qa9pUR
更多政治評論,請看【T博客】:http://goo.gl/LxCx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