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聲線切換」練習】
文 / 聲音訓練專家周震宇 (摘錄自《周震宇的聲音魅力學》)
聲線的切換,與說話當下的心態直接相關,也就是「心態會帶動語態」。不過有時也會發生心態已經切換,但語態還是沒什麼變化的情況,造成聽我們說話的人會錯意。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以下這八種原型各有其說話魅力(吃香的情境),不妨從每種原型的「擅長語態」(搭配說話內容)來學切換聲線。
--------------------------------------------------
一、向英雄原型學「承諾」
也就是學習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當然,這不是要大家去攬一堆工作在身上,把自己逼到爆炸,而是循序漸進的提升自己的能耐。
怎麼個循序漸進法呢? 已經做得很熟的工作,想辦法做得更好,把自己想的方案拿去請教主管或老闆,如果老闆支持,你就得到了一次升級自己工作品質或效率的好機會;或者,你可以挑戰另外一項你不孰悉的工作,特別是當老闆有一些創新的想法時,你可以在不影響原來工作的前提下,試著認領一個你做得來的部分來進行,不懂的地方,就找人問,或者自己再去外面進修,想辦法把你擔下來的這份工作做好。
也就是說,透過承諾一份新的任務,從做中學,一方面訓練自己的專業能力,一方面累積經驗值。
當你能承擔的責任變重了,就表示你的能力變強了,你可以再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向「英雄原型」學魅力台詞,我首推「這件事交給我處理」這句話,用心講這句話,講完就盡力去做,做出成績來讓大家看,享受這個過程中的甘苦,你自然能夠升級。
--------------------------------------------------
二、向天真者原型學「讚美」
要讚美別人,最好是在當下,只要你看到、聽到、感覺到對方任何的「好」,就馬上脫口而出,千萬不要打量人家半天,才幽幽說出「張先生,您的手錶很貴吧?」這種讓對方不知道該怎麼接話的句子。向「天真者原型」學讚美,主要就是不斷練習「看到別人的好」以及「把這個好,在第一時間誠懇的說出來」,語氣不用誇張,自然就好。
如果你發現某位女同事今天化的妝很好看,你可以說「妳今天的妝特別好看,很襯妳的氣質」;或是有某位男同事主動幫清潔阿姨提重物,你可以說「你很有紳士風度,給你按個讚」。
--------------------------------------------------
三、向梟雄原型學「拒絕」
也許你沒有「梟雄原型」的菸嗓,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學習他們斷、捨、離的霸氣。這個斷、捨、離的能量,主要用在「拒絕」。對於不想要的人事物,要用堅定的語氣、明確的語句斷然拒絕,不要欲拒還迎,或拒絕得不清不處,讓對方仍然懷抱希望,對你糾纏不休。
以下這兩句比較有禮貌的梟雄原型台詞提供給你練習:「抱歉,我不能答應你。」、「這件事我幫不上忙,要請你自己處理。」
--------------------------------------------------
四、向智者原型學「提問」
在提問之前,要先會觀察。要能看出哪裡有問題,才能進一步提出好問題。有位名主持人,曾經在節目上分享一個經驗:他年輕時是從攝影助理入行,扛攝影機跟著導演上山下海,是他的日常。有一天,他氣喘吁吁的把攝影機扛上峭壁,導演環顧四周,指示他把攝影機放在大空地上的一個角落。
他觀察到導演不是隨便選個地方放攝影機的,於是好奇問了一句:「這塊空地這麼大,為什麼要把攝影機放在這裡?」這麼一問,導演興致來了,不藏私的把一些攝影技巧分享給他,他就學到了。
在生活上、職場上,有些事情確實是有問題的,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懷疑,我們可以向「智者原型」來學習。比方:「這件事聽起來很怪,為什麼他會做出這個決定?」、「這個問題確實有點麻煩,但應該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吧?」
--------------------------------------------------
五、向丑角原型學「自嘲」
幽默是一種上乘的語言藝術,自嘲,則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能自嘲的人,心理素質是強大的,因為這是要拿自己的不足、失誤、糗事,甚至生理缺陷作為焦點,把它們放大,再巧妙的引申發揮,達到娛樂大家的效果。自嘲不但能釋放人際之間的壓力,還能提升自己的親和力。能自嘲的人,一定比假裝完美的人還要好相處。
如果你皮膚比較黑,可以自嘲「幫我拍照只有一個效果-拍出來都是剪影」。
(注意 : 自嘲可以,不可嘲笑別人。)
--------------------------------------------------
六、向情人原型學「知心話」
說「知心話」(體己話),是建立感情的必備技能。朋友間可以嘻嘻哈哈、互相吐槽,也要能說說知心話。知心話是很私密的,是在關係裡很自在的人,才講得出口的。
向「情人原型」學習講些體貼的話,首先要能柔軟的面對自己,其次要能同理他人,你可以上網找些範本來練習,比方:你的好友是大齡剩女,你可以跟她說:「父母催婚妳就先應付一下,不要自亂陣腳,該堅持的就是要堅持,妳一定會嫁得很好,因為,妳值得。」又如果你的好哥兒們是個事業狂,忙到沒時間陪小孩,你可以說:「你現在在事業上的努力,可以讓孩子日後過得幸福;不過如果你每天都能夠陪孩子講講話,那孩子是現在、天天都幸福。兄弟,魚與熊掌可以兼得,我相信你。」
--------------------------------------------------
六、向照顧者原型學「安慰」
當親友需要安慰時,如果不知所措,或講錯話,真的是很冏。向「照顧者原型」學習如何安慰別人,也能為你的人際關係加分,如果一個人在脆弱無助時會想找你說話,說明了你是他信任的人。
安慰,最重要的是陪伴和傾聽,不需要說太多話。如果是安慰失戀的朋友,一句「想哭就哭吧」、「如果你想找人說說話,我隨時都在」、「給自己一些時間吧,我會陪你的」也就夠了。
--------------------------------------------------
八、向王者原型學「求教」
向別人請教,是最划算的一種學習。王者身邊有宰相、弄臣、文武百官,還有民間友人……等等不同功能的求教對象,你也可以學習「王者原型」,跨出自己的同溫層,多結交一些不同屬性的朋友。
向別人請教時,特別是向主管、老闆,或其他成功人士請教時,最好是面對面,要有禮貌,首先要確定對方有時間跟你聊,其次是避開隱私性、範圍太大或沒頭沒腦的問題,再來是不要去否定對方任何的回答,這是一種打臉的行為,會引起對方的不悅;最後,別忘了感謝人家。
你可以試著這樣問:「您一直都是我很敬佩的人,想請教您,您都是如何利用下班時間的呢?」、「很多書上提到成功的人都很有紀律,想請教您,您每天都堅持去做的事有哪些?」
玩玩這些不同原型的台詞,練習切換心態和聲線,不但有趣,還非常有用,值得一試。
--------------------------------------------------
【聲音表達基礎班】帶你實戰演練 :
1.自信之聲 (英雄原型)
2.反擊之聲 (梟雄原型)
3.智慧之聲 (智者原型)
4.歡樂之聲 (丑角原型)
5.魅力之聲 (情人原型)
6.暖心之聲 (照顧者原型)
教你打開心態與聲音的彈性,
更懂得應對生活與工作中各種不同的情境。
第122期台北平日晚上班 10/28(三) 開課 :
https://cmcc.com.tw/course-01-122
第124期台北平日下午班 11/11(三) 開課 :
https://cmcc.com.tw/course-01-124
第125期台北平日晚上班 12/07(一) 開課 :
https://cmcc.com.tw/course-01-125
今 晚 開 讚 吧 助理 主持人 換 人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幾天,我去參加了一場網路直播講座,談到現在最夯的職業就是「網紅」了。看起來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還可以拿來賺錢,真好。
主持人問我,覺得自己在網路上會被追蹤的三個特質是什麼?以及覺得追蹤我的粉絲們的特質又是什麼?
我想了一下,以我自己的角度,如果我會去「友善」關注一位公眾人物,通常是因為,這個人有我想擁有卻暫時或永遠無法擁有的生活或條件,譬如他的職業、他的所處環境或是他的個人風格等等,又或者是他所呈現的內容,不管是文字或影音,是我所想知道的議題。
所以換個立場來想,會追蹤我的粉絲,要不就是喜歡看我的文章,要不就是希望擁有「文章裡所呈現的我」的特質。
其實文章的內容,真要找並不稀有,不管是法律知識還是兩性議題,在這個知識爆炸的網路時代,打開google輸入關鍵字一搜尋,都有超過千篇的文章。(希望大家想到我,不會只有想到離婚跟外遇),因此,回歸到原點,今天『律師娘講悄悄話』粉專,走到擁有29萬粉絲的追蹤,多多少少,還是因為某些人在看文章的時候,找到一些他們想要的「感覺」。
什麼樣的「感覺」呢?我記得前一陣子,看到一位大陸的知識型網紅分享,寫文章,是要寫出別人的感受,把他們想說(或不能說)的話說出來,而不是只說自己想說的話,我覺得蠻適合想要在社群闖出一片天地的人參考看看的。
早期我的文章,總是以女性的角色,寫出他們在各種角色中的心情,像是全職媽媽、家庭主婦、職業婦女、女朋友、太太、媳婦.....甚至連外遇的對象我都寫過。
人在看電影、文章、唱歌時,總會投射自己在角色當中,抒發自己的一些情緒與需求,我想或許是很多人可以在我的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徬徨與不安,藉此感受到被理解,也因此對「網路上的我」有了好感。
我還記得有一天晚上,大狀廚房來了客人,其中有一位女生長得又高又漂亮,卻一直拉著我說,她是我的粉絲,跟我合唱一首歌曲時,看著我的眼神裡都快噴出火來了,這個眼神,我只有在我老公剛追我的時候(更正:還沒追到我的時候)的眼裡看過。那天我都還沒化妝,臉色暗沉,下巴長了生理痘,我都想遮著臉跑去上個妝了。
所以回到一開始,我跟大家提到的,網路節目主持人問我,我會被追蹤的三個特質...更正確的來說應該是「律師娘」會被追蹤的三個特質,我當時的答案是:「可能是『溫暖』、『智慧』跟『堅定』吧!」
喜歡律師娘的人或許是覺得「她」,溫暖有同理心,了解女生在想什麼?有智慧,所以給大家很多實用的建議,一路走來有許多發展,一定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做了很多大家在想,但是卻沒有卻執行的事,像是出書、演講、輔助先生發展事業、自己也勇敢創業等等。
其實,一直以來,我也很努力讓自己「網實合一」,說的話盡量要言行一致,所以當大家眼中的律師娘是又堅強又聰明時,我也不怕讓大家的幻想破滅,在罹患產後憂鬱症時,坦白的告訴大家,我也是普通人,我也會生病,我也會需要別人的幫助。
但畢竟,是普通人的我,也有不想要別人知道的小劇場與隱私,所以,大家眼中的「律師娘」跟現實生活中的「林靜如」,一定是有距離的。
我曾經為了這樣的距離感到愧疚感跟罪惡,當我跟老公鬧脾氣的時候,當我對小孩不耐煩的時候,當我對朋友小氣的時候,我會覺得還在社群網路上大放厥詞的律師娘不是有點虛假跟做作嗎?
不過慢慢的,我學會跟律師娘與林靜如相處。律師娘是工作,林靜如是生活,工作跟生活是可以協調跟共處的,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流行斜槓的時代,律師娘/林靜如/貝貝的媽/大律師的老婆,我就如同大家一樣,努力讓自己在不同的角色切換中,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
剛剛提到,早期我的文章多是代替女性,說出她們在不同的角色中的心情或期盼,但畢竟人生有不同的階段,近期的我,除了會在粉絲團賣賣大狀廚房的美食之外,反而更喜歡跟大家分享中年以後的人生藍圖。
這樣的改變,不僅是我個人內在的變化,其實也反映了,我在文章一開始提到,主持人問我的第二問題,追蹤我的人,又擁有什麼樣的特質呢?
行銷上有個名詞,叫做消費者輪廓,也就是,販售商品的人必須要了解,你販賣商品的對象,是什麼樣的人,年紀大約幾歲?男性或是女性?單身還是已婚?從事哪一些領域的工作?消費習慣是什麼.......等等。
如果要我想像「律師娘」的消費者輪廓,應該是三十幾到五十幾之間,關注家庭及兩性議題,或許還想要多賺點錢,並對生活有些不滿或不安的女性朋友們吧!
找到需求,是銷售的第一步。
雖然我不是商業或行銷相關科系畢業的,不過大學畢業後,幾乎都走在創業的路上,對於做生意,我說不出什麼厲害或艱深的理論,但總是有些敏感度的。
我知道,很多女性,在我這個年紀(本人今年四十有二)及人生階段(有夫有子女還有做不完的瑣事),其實是很徬徨不安的,不管是在經濟上或自我實現上。這也是我從早期兩性議題的文章進化(?)到更喜歡寫創業或生活管理的文章,所以我最近跟會協助我幫我寫寫廠商合作文的助理說,妳是復古的律師娘,我現在是寫實的律師娘,不太愛寫風花雪月了。只是,在我心中的桃花源裡,寫實才是我最極致的浪漫(因為罵別人老公獲得的讚一定比較多)啊~~
不過,我就想跟我的消費者輪廓們分享,我最近看到的一本書《年屆四十,中年迷路》,作者是一位心理諮商師,書中提到很多在中年會出現的迷惘與解答。當然,這些解答不見得都適用每個人,但可以提供給跟我一樣正在迷路跟找路的中年婦女們,一些尋找自己的方向。話說回來,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迷路的是身旁的人,哈哈哈~
「不安是人生課題未解,重新盤點現狀,找到最值得努力與期待的事。」
書上的這段話,正說明了律師娘2.0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所謂的現狀,不只包括你的個人資歷、家庭生活條件、經濟狀況,也包含過去經歷所累積的你現下的心理素養。
不管你是不是想跟律師娘一樣,變成這個時代的特殊產物(或寵物),做一個有轉換率(註)的網紅,或是跟林靜如一樣,很貪心,愛新鮮,什麼事情都想做,斜槓、斜槓再斜槓,最重要的,都是要盤點跟覺察自我,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喜歡做些什麼?擅長做些什麼?當然,我們有我們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以,你也得兼顧自己需要做些什麼?
所謂責任,就是得對自己有要求(這是今天早上我在簽兒子聯絡簿時看到的金句),中年的我們,要偷懶也不是不行,可是,我們都有小小的初心,希望家人跟自己都可以過更美好的生活,我很喜歡滑滑臉書看一些商業或生涯的的文章,最近看到的一篇裡面就談到,我們隨時隨地都在「出賣自己」,包括出賣自己給老闆、出賣自己給朋友、出賣自己給家人。其實,生活中處處是銷售,雖然你想要得到的不見得是金錢、地位,而是情感與溫暖,但是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努力的追求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本來就必須先付出。
我很喜歡《年屆四十,中年迷路》這本書裡的幾句話,像是推薦序的標題《讓你的四十歲散發淡淡珍珠光澤》或是作者說的:「四十歲是值得祝福的年紀。」因為,這時的你,知道比外表你比不過那些荳蔻年華,比體力你比不過那些青春兒少,比智力你比不過那些嶄新的記憶體,但你擁有的,是他們說沒有的歷練,這些東西,可以是你的加分,也可以是你的減分,只有盤點你自己,了解自己,為自己而活,才能夠在照顧好自己之餘,也能照顧好你愛的人。
祝大家越忙越開心!
今 晚 開 讚 吧 助理 主持人 換 人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來自破裂家庭的周杰倫「願意為媽媽付出一切」。
周杰倫,萬千青少年為他的歌聲而癡迷、崇拜的一位天皇巨星,對母親葉惠美有著似海深情,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暖的臂膀支撐著他。
所以周杰倫一直說,「只要媽媽高興,我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音樂天才破裂的家
周杰倫出生於1979年1月,媽媽葉惠美是台北淡江小學的美術老師,爸爸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
周杰倫4歲讀幼稚園時,葉惠美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琴。
平時活潑好動的小杰倫一站到鋼琴面前,竟是出奇的安靜,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杰倫的音樂素質,葉惠美主張拿出家裡全部積蓄為杰倫買一架好鋼琴,請最好的鋼琴老師為杰倫輔導。而杰倫的爸爸則認為不必這麼認真,男孩子嘛,隨意一點,沒必要拿出全部積蓄投資。
最後,葉惠美還是背著丈夫為杰倫買了一架鋼琴,弄得杰倫爸很不高興。
小學三年級時,杰倫偶然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被大提琴憂傷淒美的曲調迷住了,葉惠美沒和丈夫商量又為杰倫購買了大提琴。
杰倫爸對妻子葉惠美「孤注一擲」的做法嗤之以鼻,他回家就指責葉惠美的不是,家庭裡的溫馨越來越少,爭吵越來越多。
杰倫不知道爸爸為什麼總要找媽媽吵鬧,他用自己稚嫩的詩行記下他的困惑和傷感:「從小到大只有媽媽的溫暖為什麼我爸爸那麼兇,如果真的我有一雙翅膀兩雙翅膀隨時出發。偷偷出發我一定帶走我媽媽……」
這傷感的詩行杰倫後來為它譜了曲,就是那首令萬千歌迷傷感的《爸,我回來了》。
周杰倫初中二年級時,父母終於離婚。
14歲的周杰倫寫道:「爸爸媽媽彼此沒有愛,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真諦?」
沉默、倔強和叛逆已經塑造了另一個周杰倫。
周杰倫有音樂天賦,但功課卻很糟。高中聯考總分只有100多分,連普通高中也沒考上,前途一片黯淡,母子倆相對無言,難道兒子就這麼完了?恰好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正在招生,周杰倫考上了。
因為彈得一手好鋼琴,拉得一手好大提琴,又時常活躍在籃球場上,周杰倫成為許多女同學關注和談論的對象。
但是,周杰倫卻常常面無表情,很少露出一絲笑容,除了音樂成績出類拔萃以外,其它科目成績幾乎全線紅字,老師們紛紛認為他智力低下,他的英語老師甚至直言不諱對葉惠美說:「周杰倫有智力障礙。」
葉惠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她還是決定要把杰倫培養成才,至少當一個鋼琴師吧。
葉惠美沒有指責杰倫,她認為杰倫走到今天冷漠、叛逆的地步是家庭的不和睦造成的,並且深信自己的孩子沒有智力障礙,於是她嚐試用姐弟式的關心來「馴服」周杰倫,規定自己「三不」: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兒子。
果然如老師們的預測,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
葉惠美多方打聽後,鼓勵杰倫去考台北大學音樂系,結果他沒有被錄取。周杰倫咬著牙考第二次,還是失敗了。
媽媽和外婆外公都為杰倫的前途擔憂,這孩子究竟將來能幹什麼呢?
極度迷惘的周杰倫無所事事,只好等待服海軍兵役,這期間,竟得了殭直性脊椎炎,令人沮喪的是這種病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緩解,到了晚期全身甚至會像殭屍一樣僵硬,也可能導致癱瘓。葉惠美和外婆說起杰倫就垂淚。
病緩解一些後,周杰倫到一家餐廳打工,作為端盤工的他因為時常打翻菜盤,每個月的工資幾乎被扣掉了一半。
餐廳中有一台鋼琴,一次閒暇時周杰倫彈了一曲《蕭邦舞曲》,把老闆驚呆了,老闆靈機一動,叫周杰倫不要端盤子了,就在餐廳彈琴,然後請來電視台記者炒作,不但使得餐廳生意火爆起來,還節約了一大筆請鋼琴師的費用。
葉惠美感受到了杰倫的音樂潛能,她替兒子在台北星光電視台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報了名。
周杰倫精心創作了一首歌曲《夢有翅膀》,但他對自己的演唱實在沒信心,請了一位歌手演唱。
演唱者不能理解他的曲風,而他的鋼琴伴奏又顯得怪異,弄得台下聽眾噓聲一片,初出茅廬的一場表演徹底搞砸了。
葉惠美急了,性格內向的她鼓起勇氣找到了主持人吳宗憲,把《夢有翅膀》的曲譜拿給他看。
吳宗憲當時是台灣阿爾發音樂公司的老闆,他對周杰倫的第一印象並不好,應付似的拿起曲譜掃了一眼,卻是眼睛一亮,歌譜不僅抄寫得工工整整,而且譜得十分複雜。
慧眼的他立即改變了主意:「這孩子還可以,明天叫他到我公司來上班!」
周杰倫進了音樂公司任音樂製作助理,在媽媽的鼓勵下,每天主動幫同事們買盒飯,大家對這個沉默寡言但又勤快的小伙子有了好感。
而葉惠美總擔心杰倫冷漠而倔強,又不善言辭,生怕他無意中把老闆和員工們得罪了,於是常常在下班時間站在公司門口,準備一些可口的比薩、炸雞送給員工,請他們包涵杰倫。
一來二往,葉惠美對公司員工比周杰倫還熟悉,同事們都知道周杰倫有一個好媽媽。
周杰倫很快創作出大量的歌曲,但讓吳宗憲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他創作的歌詞總是怪怪的,音樂圈內幾乎沒有人喜歡。
一次,周杰倫又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吳宗憲審讀。
這次吳宗憲連看都不看,便將那首歌曲揉成一團,隨手丟進身邊的垃圾桶裡去了。周杰倫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
是放棄還是繼續?媽媽每天來公司門口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如果放棄,太對不起媽媽了,周杰倫硬著頭皮支撐著,他吃住都在辦公室,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進行創作。
葉惠美每天晚上都到公司看望杰倫,望著日漸消瘦的兒子,她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來,儘量說一些鼓勵的開心的話,然後將杰倫換下的髒衣服拿回去洗乾淨。
一連一個多月,吳宗憲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總能準時見到周杰倫新的作品。終於,他被這位小伙子的勤奮和天賦深深地感動了,他「嗅」出了周杰倫的歌曲隱隱有一種味道,答應找歌手演唱他創作的歌曲。
吳宗憲將周杰倫的《眼淚知道》推薦給天王歌星劉德華,劉德華看了一眼就拒絕了。
不久,又將他的《雙節棍》推薦給火爆華語歌壇的張惠妹,沒料想,張惠妹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吳宗憲決定給周杰倫最後一次機會,讓他自己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如果這樣也不行,他就只好請周杰倫走人了!
他將周杰倫叫到辦公室,十分鄭重地說:「阿倫,給你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
老闆的話刺激得周杰倫興奮不已,他打電話告訴媽媽後就跑到街上買回一大箱方便麵。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後的搏擊。
周杰倫熬紅了雙眼如約寫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寫得結構合理,譜得工工整整。
吳宗憲終於有了讚許的笑容,他挑選出10首,2001年初製成了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杰倫》。
公司對這張唱片沒抱多大希望,能收回製作成本就算不錯了。
然而《杰倫》橫空出世後,猶如一場猛烈的颱風橫掃台灣,很快被歌迷搶購一空。
《杰倫》一舉奪得台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大獎。
《杰倫》的成功讓公司始料不及,讓台灣的歌星們大跌眼鏡,紛紛詢問哪裡冒出來的周杰倫?
如果說第一張專輯小有成就的話,那麼,周杰倫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已經形成了風暴,席捲了大陸、港台、東南亞整個華語歌壇,各種大獎紛至沓來。
周杰倫終於成功了,他深深明白,沒有媽媽黑暗中明燈般的溫暖,他支撐不到今天,媽媽為他一直未再嫁,點點滴滴都是舐犢之情。
他將所有的收入都交給媽媽掌管,儘管自己有了公寓,每個週末依然回家,同媽媽、外婆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葉惠美更是百感交集,當年丈夫的譏諷、老師的搖頭、生活的艱辛都隨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