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北屯店開幕倒數1天
就是明天,愛運動的你絕對不能錯過!
各位朋友們📣
就是明天啦😉
北屯店美照搶先看,還不快分享出去!
邀請你的親戚朋友們,明天一起來體驗運動、拿禮物😍
當然還要把荷包裝滿滿的來😂
9/29(六)
9:00 開幕典禮📣
10:00 運動嘉年華🏋️♀️
🌏活動現場提供飲用水,請自備水壺,一起愛地球
🌏迪卡儂自2017年10月起已停售塑膠袋,購物請自備環保袋或是利用我們的自助打包區唷:)
🤩給長期追蹤粉絲專頁的朋友們小道消息
活動當天前一千名完成闖關活動,打卡分享即可得到小禮物唷🎁
台中北屯店>>
地址:台中市北屯區中清路二段1075號
營業時間:9:00-22:00
#今天是內部試營運 #尚未開放 #大家別白跑一趟囉
#迪卡儂 #迪卡儂北屯店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
今天是內部試營運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的溝通傳播(可以是推廣、說服、行銷、洗腦)。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基本上今天的議題可以分成「#科學傳播」與「#政策傳播」兩個範疇來看,兩者都在新媒體的架構下,都有著劇烈的變動與廣泛的影響力,小編的角色也越顯微妙。我自己是好幾個粉專的小編,小編真的很可憐啊,創意發想、企劃、寫文、作圖、拍片已經是基本的,我看一些求人徵才還要會主持表演與直播揪眾、數位行銷企劃與執行、媒體聯盟營運與管理、線上線下虛實轉換技巧、各平台SEO佈署與演算法應對、廣告投放、社群風向經營、市場分析與競爭者行銷分析…。等等,叫老闆自己來做,掰掰。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什麼是科學人爭議 什麼是1450
▶ 對,就是小編治國,小編雖小
▶ 從單向到雙向的政策傳播
▶ 新媒體時代該說人話
▶ 科學家參與科學政策行銷
▶ 科學的傳播需要批判的大眾
▶ 社群傳播應據專業位置與角色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1uto8rh1av0875j4dy1pdz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74Cu3Ji2CUkuReLYPcx1D?si=MtdECSz_TQScOl0M23QbVA&utm_source=copy-link
.
📲#Facebook 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90395487814737/
.
.
\\\\ 完整論述 \\\\
.
溝通(communication)是一項重要的「治理技術」。對一般企業的管理而言,溝通是傳遞產品訊息、提升企業形象和爭取顧客認同的重要手段;對政府部門而言,溝通是凝聚內部共識、提升組織形象和爭取民眾認同的重要工具(黃俊英,2011)。傳統的政策溝通常以單向的、心理學主義、行為主義的「政令宣導」做為傳播想像,我們會認為,人民隔在大眾媒體的後面,只要盡量地單方面給予資訊即可。
.
從2010年後「#整合行銷」的概念開始大量進入政府的政策溝通,我們見到更多的廣告、促銷、公關、人員銷售、直接行銷和口碑行銷展現在政府的內容發佈中。甚至再更強調互動性的新媒體架構中,讓政策的雙向溝通成為可能。所以,政府部門開始將「溝通」的工作外包,讓外部團隊比較接地氣、說人話的公關公司或團隊來當小編,處理像是貼文、圖像設計的事務,也負責操作民意與監測輿情等任務。
.
▓ #政策傳播的新想像
.
新媒體架構讓政策傳播有了質量上的變化,而這也是為何公部門想要委外經營溝通的原因,因為官僚體制時常不適合做新式的政策傳播。在「#時間面向」上,政策傳播必須轉變為動態、隨時隨地的訊息散播。在「#制度面向」上,應考慮設置同等於發言人重要性的社群媒體團隊。在「#語藝面向」上,在要講有趣、簡單、有趣、視覺化的語言,才有社群傳播的效果。從我的觀察來看,這些能力,傳統的公務員並不具備,體制上也無法供給。難怪要外包啦~
.
▓ #科學議題的溝通治理與公共態度
.
不過,這次的問題有一部份是「科學人」專頁是不是可以這樣傳遞科學資訊?可不可以接受政府投放廣告?再過去這幾年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除了政策的行銷外,科學也進行了大量的行銷。我們生活中有大量的純知識的科學、商品的科學、政策的科學,透過從科學普及轉向科學傳播的變化,試圖讓人們更加接近科學,或者被科學說服(單文婷,2017)。
.
從「科學人」小編的貼文內容來看,「#克萊豬不好吃」與「#增加收益又環保」兩個論述其實是來自於部分政策新聞、公共討論與科學評論的內容,並是非偽科學或假訊息,只是這樣的簡化貼文是否適合出現在「科學網站」上,可以思考一下。
.
由此被延伸的另一個爭議是,「科學人」做為一個科學家社群,是否可以做政策行銷。科學家與科學組織,本來就可以與施政者做不同方式與不同層次的合作,這種科學傳播的合作方式,可以有「翻譯」、「代言」、「夥伴」的三個程度,構成一個科技治理中專家政治的基礎(某個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是應該 #資訊透明)(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
科學事件總是可以充滿政治因素,但我支持強的科學文化立場(#公衛議題的確是要小心一點),就是歡迎更多關於科學的聲音發出,這樣有助於人人培養媒體素養與科學素養。另外,政府與委外單位的合作,具備更細緻嚴謹的貼文審查,是一個重要也保全彼此的方法。
.
▓ #溝通人才從內部培養開始
.
最後,當然推文不等於新聞,我覺得我們逐漸必須邁向一個批判的大眾,在這個資訊爆炸、虛實交錯的時代。當我們據有的(全)媒體素養程度越高,就能越明確地知道各種媒體的運作規則與媒體語言,自然就會更加小心,且富有懷疑論的多元檢證精神,與反思批判。
.
說實在的,無論是政策傳播,或是科學傳播,我覺得問題根本就是在:「政府與科學單位本身覺得傳播是一件小事,別人做就好,我們要做更重要的事」。能夠在單位內,設置媒體公關部門,或是合理培養溝通人才,才是這個到處都是媒介傳播的時代,應該做的事。然後薪水要高一點,謝謝。
.
#參考文獻:
.
1. 黃俊英(2011)。整合性行銷溝通—強化政策宣導與溝通的利器。文官制度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2. 單文婷(2017)。科學家參與公共傳播的觀察-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使用臉書行銷科學政策的討論,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7),47-65。
3. Peters, H. P. (2020)。科學傳播的範疇: 是知識散播還是公民參與?。傳播研究與實踐,10(1),1-18。
4.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Communicating Science Effectively: A Research Agenda.
今天是內部試營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館已經正式對公眾開放,過去從未到訪過該處的人,可能會像進入大觀園般有點眼花繚亂,不知何去何從。這組建築群包括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部分,共有20多建築物,其中16幢為歷史建築,整體已被列為法定古蹟。現在除了4座警察宿舍和中央裁判司署還未竣工外,其他已陸續開放。大館位處中環山坡,各建築物分布在高低不同的平台上,彼此有狹窄的通道或短橋相連。其最大特色是見證法治「一條龍」的運作,昔日的疑犯被帶到警署落案,之後可押往毗鄰的中央裁判司署審訊,定罪後再送往域多利監獄服刑。期間毋須走出街外,令工作更有效率和安全。這是香港最大型的一組歷史建築群,能保留下來十分難得。港府在2007年宣布將它們交由馬會活化成為文化綜合場地,馬會進行公眾諮詢後於2010年落實現今的保育方案,當時預計2014年底可以營運。然而這個活化項目實在龐大,再加上2016年5月檢閱廣場旁一座旁一座警察宿舍突然倒塌,馬會要重新檢視各建築物的結構,以致開放日期拖延至今。馬會原先估計耗資18億元進行活化,但最近表示已投放了38億元在此項目,預計將來每年營運約需8千萬元,花費不菲。是否可承傳本港執法和中環的歷史,還要親身入內多走幾趟才能下判斷。有些我們看慣了的地方,現在卻有不同,例如域多利監獄的藍色大閘,已髹成綠色,原因是修復專家認為要還原最初的色彩。一座舊建築賦予新用途,定會作出一些改動去配合。大館最大的變化是在域多利監獄兩側各增建一幢25米高的建築物,現稱賽馬會藝方和賽馬會立方,用作舉行大型文化和表演活動。為了疏導人流,打通新建築物旁邊的舊石牆用作出入口。一般人對大館的印象,主要來自面向荷李活道的警察總部大樓。那是一座愛德華時期的建築物,屋頂刻有1919年份和代表英皇喬治的G、R拉丁文字母。地下設有正門,過去長年關上,警察和市民經由砵典乍街閘口進出。現今大館重開,正門也重啟了,市民可沿古典石級前往檢閱廣場。馬會亦加建了一條行人天橋連繫半山行人電梯和檢閱廣場,估計這是最多人使用的入場路徑,此段行人電梯將來會更加擠擁。檢閱廣場另一面屹立一座營房大樓,它比總部大樓早半世紀落成,屬維多利亞時期建築物,設計風格和所用物料明顯不同。今天的營房大樓表面上與過去無大分別,但近觀則發覺中央開了一條新樓梯,穿過大樓內部,再貫通域多利監獄的A倉和B倉,直達後方的監獄廣場。此戶外空間是大館建築群另一個焦點,周邊除了有兩座新建築物外,還有最古老的D倉、保持最完整的E倉,以及曾經一度會被拆卸的F倉。F倉靠近域多利監獄出入口,古蹟辦在2004年有意把F倉剔出歷史建築名單之外,認為它在戰後重建,沒有保留價值,似為拆卸F倉開綠燈,以便騰出空間加建新的建築物,結果引發社會上一番爭論。樓高兩層的F倉,以紅磚築砌,樓梯設於外面。據馬會資料,它建於1930年代上半葉,最初用作印刷工場,後期樓上改作紡織和其他手作工場,讓囚犯在獄中工作。到了70年代,樓下改為犯人入冊和親友探監的地方,給不少人留下一個回憶。馬會接收大館後,最後決定保留F倉,只拆去旁邊的總務室,建了今天的賽馬會藝方。遊客進入F倉地下的還押室和會見室,都感到特別興奮,他們會模仿囚犯站在有高度標示的牆身拍照,又進入房間嘗試透過對講機與另一邊的「在囚人士」通話。但F倉樓上已看不見碌架床,女囚友在床板上所寫的感想文字也煙消雲散。該處建了一條天橋連接賽馬會藝方,打通成為展覽場地。樓下則重新布置,介紹當年監獄的入獄程序。
今天是內部試營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個很有趣的心理學實驗,他實驗的對象是找一些股票經紀人。
心理學家呢,他們就放了一台電腦螢幕,上面有一條曲線,那那個曲線呢就跟我們看這個股市的走勢圖啊、這些線圖是一樣的。
這條曲線一剛開始是朝向下滑的階段,但後來止跌回升,然後這些受試者一直坐在電腦螢幕前面,他們可以按下滑鼠,研究人員呢也告訴他們說,你按下滑鼠,有可能會影響那條線的上升還是下跌,但事實上這個滑鼠,根本沒有接到任何的東西上面。
所以呢不管他們對滑鼠做任何動作,或者按任何按鈕,其實是對於那一條線的走勢,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研究人員結束之後就問這些受試者,問他們覺得自己能夠控制那條線的能力大概有多強?去評估他們對於控制的幻覺,這樣的感覺是強的還是弱的。
那這些受試者如果你還記得的話,他們是股票經紀人,在這一群人當中,就有一個很奇特的發現。這個發現就是喔受試者的公司,提供他們內部考核和薪資的資料,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的投資表現好不好?
結果把這樣的資料一比對下來,那些控制幻覺感更強的人,他們的表現都比較差,他們在真實投資當中的績效都比較差。所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對於事物的控制能力越高,他的表現事實上就會越差。
在股票經紀人裡面的角度來說,就是他的績效會更爛。這樣的一個實驗其實給我很大啓發哦,因為很多人知道我的教學,特別是在『高難度對話」這一門課裡面,其中有大半的課程,我會教學員怎麼樣從一個人行為表現的變化跟他語言表述的變化,去瞭解這一個人內心真正的意像跟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會教你怎樣讀懂、聽懂一個人的言下之意,或者是言外之意,但是我每次在教這個部分的時候,我都會特別提醒學員,叫做你隨時要保持一個心理出發點,這個出發點就叫做「也有可能你的判斷是錯的!」。
這聽起來好像自相矛盾,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你想想看人是能夠套公司的嗎?
所有的科學研究或心理學研究,它只能告訴我們人分布的傾向、它的比例,但是很多的狀況,還是要回到個案這一個人的一個變化,去做一個相對的評估跟調整。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個行為的改變,或者聽到一個人表述的一句話,就覺得自己能夠百分之百的懂他,甚至於掌握他真正的狀態時候,這時候我會說,錯誤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因為你對於自己的判斷太有把握了,就像是這一個實驗裡面,當一這群股市經紀人,他們陷入了控制感的幻覺,他們覺得自己按按滑鼠、移動一下滑鼠,可以左右這一條線的漲跌。當他們有這個感覺的時候,是不是就這麼恰巧的在他們真實的股市營運績效裡面,反而是比較差的一群人呢?
可是你聽到這邊可能又會更模糊,那想說啊如果這樣,那我學習不就沒有價值嗎?其實不是的,學習當然有價值,但是呢千萬記得你學的東西,是幫助你有一個更好的認知架構,參考架構去判斷眼前的狀況。
可是學習並不是要養大你的自我,並不是要讓你覺得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其實不管任何領域的學習,真正的學習,當你學的越多,反而你會越謙卑。
這一份謙卑,不意味著你的專業能力不夠,反而正是因為你的專業能力真正夠了,你會知道凡是它例外都有可能發生,於是你才會去尊敬你眼前的現象。在人性裡面的說法,於是你才會去尊敬你的對手。
就好像我常常打個比方,那些會溺水的人通常是不會游泳的人,還是自認是游泳高手?
我相信你心裡已經有答案,當我們對一件事情覺得就是按照自己想的那樣沒有錯;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百分之百毫無任何懷疑跟自我質疑的空間,往往正是我們開始邁向失敗的源頭。
所以跟你分享到這邊,在你現在的生活裡有沒有哪件事情,覺得自己有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把握呢?
如果有的話,希望今天的這一段分享,能給你一個提醒,因為所謂的失敗為什麼大意會失荊州,就是因為我們對人性失去了敬意。
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在剛剛內容當中,我們提到的『高難度對話』課程,下一期在7月21號開課,希望我能夠在這一門課的教室裡見到你,相信會對你很有幫助,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