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老師您好,
我今年27歲了。我一直走親戚家寄養長大,成長過程一直很辛苦(就是灰姑娘般的長大)。
7年前和一個男子相愛,當時我真企盼他能和我共組自己的家庭,救我離開那個像地獄的家。
大概交往一年多吧?這期間我們的都去過雙方家裡,互動也都很好。我打心裡認為自己遇到幸福了。
年少輕狂的我們,不小心有了孩子。可我那時太年輕,而當時男子正在服兵役,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過了近三個月,回親戚家告訴他們我有孩子了。
這在鄉下是很丟臉的事情。我那親戚家族每個人都來批判我,本來就不溫暖的家,讓我更寒心。
我期盼著男子開口說要娶我、讓我生下來。
但是,印象中,最後是雙方家長電話中談話。
他母親竟然說,我的家庭背景不好(清貧),又說著萬一孩子生下來跟我家人一樣生理殘缺怎麼辦?再說當時男方家大媳婦正懷孕,所以那位男生的母親嚷嚷著沒辦法照顧我肚子裡的孩子。
我那些親戚聽完暴怒,摔電話、把我跩進房間軟禁。沒收任何對外得聯絡方法。
我最後的記憶,是我被帶去小診所,躺在手術台上,夾娃娃。
可是這孩子生命力很頑強,竟然手術失敗。於是我被迫吃藥,而且吃了二次,才流掉。
再後來,我就被趕出家族。每年的過年過節,我承受著家族裡的譏笑。
那時候,拿完孩子不到三天,我就回台中自己生活,回到職場。
身心俱疲的我,又出了車禍。
被狠狠的撞飛。於是我的記憶出現斷層。很多事情都想不起來……
包括上述的這些事情。
當時我的手機被沒收,封鎖了一切與我有密切聯絡對我人事物,包括他。
這些年來,我只記得自己有過孩子,而且敏感體質的關係,我都能感受到孩子在身邊。前幾年孩子一直來托夢,我問長輩才知道,當年並沒人幫孩子以為超度。
這些年來,只要我還有呼吸,我就跨不過去自己傷害過一個生命。尤其我有了宗教信仰,更是常常讓我很難面對自己是個殺人兇手。
記憶斷層的我,也想不起來為什麼家裡對我態度那麼差。
直到上週三,我突然做夢夢到那男子。夢中的我們在咖啡廳笑笑對我談事情。
隔天清醒後,我腦海突然浮現這個男生的名字,然後我就搜尋了一下,看到他的照片覺得好熟悉,好熟悉。他的朋友們的名字也好熟悉。我好奇的點選聊天紀錄,翻著對話才突然想起他是我孩子的爸!
我留言想見他一面。
他答應了。
前幾天我們見面了。在我夢中的咖啡店。一如夢境的笑著聊天。可是…我們聊的都是後來我們的工作經驗,沒人提起彼此的感情生活。
即便我知道後來的這七年,他都沒再有新的感情生活,我還是沒膽當面問他…
離開後我發現,他封鎖了和我的聯絡。
我好後悔沒能好好跟他說,這些年我不是故意冷凍疏遠他。當年我也沒想跟他分手。我甚至這些年來心裡很深層都還住著他,期待著我們能重新開始…
這幾天,我感覺自己回到失憶前的狀態,失魂落魄。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
(從今天開始,我回覆的每封信的照片都會無償幫好產品來宣傳,幫大家一起渡過疫情帶來的困難,如果你們有我可以幫忙的,可以把你們的產品告訴我,如果能有折扣分享給大家,限量即可,我都樂意幫你們轉po,產品的購買介紹,我都會放在回信的最後)
⋯⋯⋯⋯⋯⋯⋯⋯⋯⋯⋯⋯⋯⋯⋯⋯⋯⋯⋯⋯⋯⋯
https://www.aquaeveryday.com/pages/promotion
超級限量優惠特價保濕產品
同時也有7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李佩珊(黑仔)家中有一叠舊相片,相中的年輕女子抱着還是嬰兒的她,到公園玩樂,亦曾在舊居為她慶祝一歲生日。相中的女子蓄着一頭短髮,和長大後的黑仔有幾分相似。從相片上的日期可知,這一切都發生在黑仔大約一歲時,之後的三十多年,這個女子離開了黑仔的家庭,從此再沒有出現過。她是黑仔的親生媽媽,是黑仔心中最親密...
「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見域CitiLen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為什麼人會失去6歲前的記憶?最早記憶是幾歲呢?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哇賽心理學- 你最早的記憶是幾歲時候的呢?...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討論】出生以來有記憶的最小年紀是幾歲?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睡前故事:【強姦】
「我被強姦了。」他說。
當 Peter 在 WhatsApp 向 Marco 憶述自己前幾日被男人強姦的那件事,Marco 錄音如是說:「當然你可以告那個男人,但你都要有心理準備,不一定可以成功起訴。」Marco 謹慎緩慢地吞吐著這些字句,彷彿舌頭在玻璃碎之間閃躲挑動著。他儘量不用太尖銳強烈的字眼回應 Peter。客套而親密。
Peter 心底內當然或多或少期許聽到一些矯情造作的說話,譬如說:「你沒有事吧?」、「你還好嗎?」。但他感受到的是,一把卡在溫柔與暴烈之間的聲線。
Peter 這晚又失眠了,他恐慌地拾起手機,手指滑動著 WhatsApp 的聯絡人名單,如同抓緊懸崖邊的一根枯草,他試圖尋找著一個能讓他攀抓的人。一個個看似熟悉而又陌生的英文名字略過:Paul、Andy、Wilson、Michael、Kenny……
他點開了 Marco 的對話框,不斷把一連串隨機的文字傾倒在輸入框中:「痛、他來了、洗澡、壓、呼吸不了、他來了、為什麼、呼吸不了」那是一連串漸漸瓦解的筆劃,被割喉的吶喊省略成一連串的黑點。Marco 問他有什麼事,Peter 打開 emoji 的鍵盤,不斷搜刮一個能準確表達自己的 emoji。
那是一張 WhatsApp emoji 無法刻劃的表情,那是一張缺乏五官的恐懼,在他內心最深的盡頭絞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孤獨,就像隔著幾重玻璃膜,你歇斯底里地敲打著玻璃膜,但玻璃膜外的人鼓掌歡呼,以為你在跳舞。
Peter 決定直接打電話給 Marco。「而我不知道那個男人叫什麼名字。」電話的另一端透露著微弱的呼吸聲。「我不知道他住哪裡、他的手提電話、他的公司地址,我甚至忘記了他的樣貌。那我應該怎樣控訴他?」Peter 壓抑自己激動的聲線,以防吵醒隔壁房間的父母。
他被強姦的第二天早上,就想找回與那個男人的 Line 對話紀錄,也許從第一句「hi」開始,就已經透露了蛛絲馬跡,證明了強姦的導火線。但如果 Peter 一早已經預料自己將會被強姦,那這還是強姦嗎?
那個男人離開酒店之前,就已經刪除了手機裡所有的對話紀錄,也把自己的帳戶封鎖、刪除了。一切話語、相片、聲音、氣味都在 Peter 的記憶中活著,而那個男人等於沒有存在過,所以他從未誕生,也從未死去。
Peter 曲起背脊和雙腳,在床上瑟縮成一團。他想起以前在前度 Bosco 的床上睡覺時,也是這樣曲起身體瑟縮著。Bosco 對於人體的詮釋總是浪漫而單純的,他總是以為 Peter 彎曲的姿勢是為了翹起那十七歲的臀部,為了把臀部貼近凌晨尚未安睡的他,於是他總是隔著 Peter 的內褲摩擦。Peter 渾身顫抖著,Bosco 以為那是自己纏綿的耳吻帶給 Peter 的感動。
Peter 說:「我好痛。」
Bosco 輕輕吻了 Peter 的唇,呢喃著:「其實你好舒服。」
皺摺的床單饑渴地吸啜著 Peter 身體後方流出的鮮血。
「練泰拳吧,下次再有人碰你,你就反抗。」Marco 在電話裡嚴肅地說道。所以這場對話兜兜轉轉到頭來,脆弱如同玻璃瓶被人拋來拋去,終究還是控訴脆弱的本身,而不是打碎玻璃瓶的人。
Peter 鬆開了手,手機跌在在床的一邊,徒然響著另一端慌張的呼喊聲:「喂?喂?你沒有事吧?」床頭上的灰藍色鬧鐘滴答滴答刻著午夜的紋理,凌晨兩點正,Peter 側躺在床上捲縮成一團顫抖的肉身。這晚沒有風,九月的暑氣撐開窗的隙縫,混成沉甸甸的一團壓在他身上,他用指甲不斷抓刮著自己的頭皮和床單,他把頭顱埋在被汗水濕透的枕頭中,歇斯底里地唸著。
我被人強姦,然後你叫我練泰拳?
我被人強姦,然後你叫我練泰拳?
電話的另一端沉默了片刻,Marco 思考了許久,讀出他的結論:「其實我理解不了什麼叫受害,我知道整件事情怎樣發生,你已經跟我說過了,但,我還是理解不了什麼叫受害。」
施比受,更為有福。「福」的讀音短促而暴烈,就如 Fuck 的一聲抽搐。Peter 在電話邊默默地叫了一聲「Fuck」。
Storyteller:鏡語 @mirror_whisper
Illustrator: Lorraine @hiuyucheng
〖作者想說的話〗
希望你們知道,故事不必然總為人們帶來希望,希望是一種特權,而事實上更多人的故事記載了各種苦難,而我希望我(們)的苦難能讓人看見。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鏡語 #mirrorwhisper #Lorraine #hiuyucheng #EveryoneisStoryteller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https://bit.ly/388NCaD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李佩珊(黑仔)家中有一叠舊相片,相中的年輕女子抱着還是嬰兒的她,到公園玩樂,亦曾在舊居為她慶祝一歲生日。相中的女子蓄着一頭短髮,和長大後的黑仔有幾分相似。從相片上的日期可知,這一切都發生在黑仔大約一歲時,之後的三十多年,這個女子離開了黑仔的家庭,從此再沒有出現過。她是黑仔的親生媽媽,是黑仔心中最親密的陌生人。
中學時曾有老師問黑仔:「佩珊,其實你有見過親生媽媽嗎?你有想過找她嗎?當年她為何會捨得扔下你?」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黑仔心裏。黑仔對生母的記憶可說是一片空白,唯一從家人口中得知的,是黑仔一歲前生母不時會到舊居探望,但一歲後便再沒相見。黑仔曾幻想媽媽當年離開的苦衷,例如患病、和爸爸相處不合甚至她是私生女兒,才逼不得已把她丟下。但這些幻想一直得不到答案,三十年過去,連黑仔兒時位於深水埗福華街唐樓的居所亦已經拆卸,重回舊地,舊居已蓋成了新樓「曉悅」。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604/QGYUZNLMANB7LPJBVXIJY7EHT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尋人 #80後 #深水埗 #唐樓 #曉悅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605/R3T3ZN623RDIRALO4JMO5PY2YE/
最近不少滿載香港人集體回憶的事物都相繼消失,例如連鎖大集團Neway傳出遭呈請清盤。而說起芒果甜品,相信大家都會想起連鎖甜品店許留山,不少旺區街頭如旺角、銅鑼灣都可見其蹤影。早前高等法院向許留山頒下清盤令,不少人童年回憶成絕響。記者當日去到旺角西洋菜街分店,發現閘門緊閉,而且貼有告示,要求許留山於5月28日或之前遷出舖位,客服熱線和各分店電話亦一直撥不通。
早於70年代,老闆許慈玉先生以父親「許留山」之名,在香港元朗炮仗坊開設首間涼茶舖,之後轉型兼賣糖水;90年代更推出「芒果西米撈」,成為學生哥消磨時間的好地方,可謂風靡一時。靠「芒果西米撈」打出名堂的許留山,最高峰時期有達55間分店,而於2015年被內地連鎖餐飲集團收購,甚至開設了海外分店,包括南韓、馬來西亞。但香港許留山因拖欠租金 ,以致業主入稟高等法院追討租金,當中荃灣店更被指拖欠租金4個月,共約28萬,最終被宣佈清盤。
居港日人回味初訪港感覺 旅遊書寫必去許留山
居港日本人鈴木說最愛楊枝甘露,認為疫情是許留山結業的最大元兇,「很多旅客來不了香港,而很多本地人已經喝過許留山,會想挑戰(試喝)其他產品。」原來在日本是沒有類似的甜品,因此在日本買到的香港旅行書裏會推薦吃許留山。鈴木說:「其實我2014年初次來港時,頭兩天去了許留山吃楊枝甘露,好吃到飛起,到現在還記得那份初來港的感覺。」他還大嘆:「真的很可惜,這一年都沒有去過許留山,我完全沒有想過那麼快就結業。」
港人最愛「多芒小丸子」 打卡嫌老土難撼台式飲品
問及最有印象的甜品,市民都異口同聲說:「多芒小丸子!」還有人憶起芒椰奶西、芒果爽等飲品,可見芒果是和許留山劃上等號。亦有90後稱最記憶深刻的並不是甜品:「我最記得是它的椅子,在太子那邊的一間分店設有吊着的藤椅,很漂亮。」不過不少人認為許留山餐牌十年如一日,90後女生說:「腦內的款式其實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款,出面選擇太多、競爭太多,台式飲品可以選擇甜度、配料,其實許留山的結業是一個時代的改變。」有80後表示許留山十分落伍:「現在新一代最重要的是甚麼?就是文青。上cafe能打卡,去許留山吃碗糖水打卡的話,只會被人嘲笑。」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許留山 #Twins #日本 #80後 #旺角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見域CitiLen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呂士軒|歌手、音樂創作者及影片導演
繞舌歌手呂士軒 aka Trout Fresh從小到大學都在新竹市生活。這裡是他的家鄉,也是他音樂生涯的起點。
呂士軒從高中開始接觸了MC Hotdog、大支的音樂和嘻哈文化。除了逛唱片行之外,也透過當時的網路社群,例如Yahoo奇摩家族、即時通、MSN尋找同好,交流資訊與音樂資源。甚至最早開始從寫歌、找Beats、編曲、錄音等等,都是在這樣的線上互動中探索。
當時14歲的他上學時都帶著筆記本寫歌,偶爾存點零用錢就到台北與網友碰面,自學並累積了不少作品,也參加饒舌比賽。然而新竹卻幾乎沒有相關文化的氛圍,甚至打扮稍微寬大就會遭到嘲笑,只有東門城舞團的尬舞場景,和大成街、勝利路一帶才能找到喜愛的嘻哈文化,其中BRONX的老闆更是一直對他照顧有加。但在新竹專注於嘻哈音樂的他,即使到了大學還是相形孤單。
2008年,就讀玄奘大學的呂士軒認識了張伍,並和在台南念書的史今共同組成了嘻哈團體「違法SmashRegz」,2015年正式發行專輯。他們有過不少瘋狂的經歷和嘗試,還曾經在當時新竹的夜店UnderGround Club當了一陣子Party MC。這幾年觀察下來,他發現新竹雖然不乏對嘻哈文化有興趣的人,卻很難留在當地以此為業,期待新竹能有更好的音樂環境。
無論是最早的創作,還是後來到台北定居工作,呂士軒的創作都圍繞著日常生活,偶爾也能看到新竹的「戲份」。例如團隊第一首發佈的歌曲〈無聊城市Boring City〉,就是以對新竹的感受為主題。後來更有名的〈壞心情〉、〈三寶犯〉MV,也都是在新竹取景拍攝。最新專輯《市井小明》中,描繪家庭關係的〈雞同鴨講〉最後更留下彩蛋,提到了記憶中的新竹味「榕樹下」麵店,訪談時也不時透露對家鄉音樂及文化產業發展的期待。
【城市放送 Hsinchu On Air -2020新竹市東風音樂祭展覽】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承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執行單位|果果工作室
策展與視覺設計|見域工作室
影片企劃|陳虹羽
影片製作|廖建華影像工作室、萬事屋影像製作
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哇賽心理學- 你最早的記憶是幾歲時候的呢?...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大腦從長大後的照片、敘述、閒聊中,把一些片段記憶組織成半真半 ... 近年來,大多數腦科學專家已得出結論,兒童3~4 歲起才開始形成完整的長期記憶,. ... <看更多>
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討論】出生以來有記憶的最小年紀是幾歲? - 閒聊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一般而言,人類最早通常是三歲到三歲半開始有記憶。 所以最早的記憶大概也只能有三歲的記憶。 三歲之前人腦的結構尚未發展完全(記憶形成的那個部分) ... ... <看更多>
人的記憶從幾歲開始 在 為什麼人會失去6歲前的記憶?最早記憶是幾歲呢?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大多數人可能認為,個體的記憶是根據年齡長幼而存在的,個體在兒時之所以不能夠清楚的記得一些事情,就是因為個體在年紀尚小時,還沒有很好的記憶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