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有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凖的美?
在另一個時代,你會不會是一個美女?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發現,吸引力的易變性和主觀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比常人大一號的喜劇演員唐·弗蘭奇(Dawn French)不大可能稱自己為性感尤物,難道她只不過是生不逢時嗎?「如果我生在畫家魯賓斯(Rubens)的時代,我會被奉為模特界的女神,」她曾經自嘲說,「凱特·摩絲(Kate Moss)?嗯哼,她就是普通的路人甲了。」
弗蘭奇可能是在說笑,但她的所闡述的觀點卻值得嚴肅認真對待。審美標凖會隨時代變化而變遷嗎?亦或是有一些特徵,即使在不同年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仍被普遍公認為具有普適性的吸引力?
進化論上甚至有一些合理的推論解釋了為什麼美可能是永恆的。生物的某些特徵可能標誌著健康、健美和生育力強——理想伴侶所不可或缺的素質——而我們可能發現這些特徵散發著性吸引力。然而,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探究得越多,就越覺得難以找到美的純生物學基礎。
平時大家普遍認可的審美標凖中,我們顯然更喜歡勻稱、均衡的容貌,科學上的解釋似乎有點道理:孩童時代的疾病和壓力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體的發育,引發一種「失衡」,從而使得一側生長得與另一側略有不同。因此,面部長相上些微的不對稱可能象徵著其人身體的虛弱——使他們不像自己的父/母那樣清秀動人。
而問題在於之前的許多實驗僅僅覆蓋了一小部分的被試者——從而使僥倖出現的結果更容易變得顯著。當安特衛普大學(University of Antwerp)的斯蒂芬·範·唐元(Stefan Van Dongen)在一項工程浩大的薈萃分析中對以往結果進行合併研究,發現當你的樣本量足夠大的時候,這種效應幾乎消失了。事實上,面部勻稱很可能並沒有透露出關於你身體健康的多少信息:一項2014年的研究對5000名青少年進行三維掃描,並對他們的醫療病史進行測試,發現那些容貌最為勻稱標緻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更健康。
生物學家還曾假設,我們更喜歡象徵著「男子氣概」的男性面容或體現了「女性特質」的女子面容:男人要有喬·哈姆(Jon Hamm)的寬下巴;女人要有米蘭達·可兒(Miranda Kerr)精緻的面容。基本原理又一次看似合理:骨骼構造反映出在我們血液中跳動奔湧的性激素的水平,所以正像它們可以反映出一個男性的優勢地位一樣,它們也昭示著一個女性的生育能力與性格特質——挑選配偶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然而,大部分的研究僅僅調查了西方社會。當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的伊莎貝爾·斯科特(Isabel Scott)和他的同事們決定擴大樣本範圍時——覆蓋了來自亞洲、非洲、南美洲和俄羅斯的社區團體,它們發現了多元化的偏好。他們發現,實際上,只有在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較為陽剛的男性和較為陰柔的女性才對異性呈現出強烈的吸引力;而在規模更小、更偏遠的社區群落中,許多女性其實更喜歡長相「陰柔清秀」的男子。
身體形態同理。在西方,人們稱道女性的長腿,卻不那麼喜歡「瘦骨嶙峋的男人」。然而,在納米比亞(Namibia)的遊牧部落辛巴族(Himba)的社會裏,品味剛好相反。其實,西方人的偏好似乎也隨著時代變化而變遷;甚至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維納斯(Venus)——一度身為西方美女的典範——長著相較於身體格外短小的雙腿,與如今對模特外形的要求相去甚遠。而即使是沙漏型身材的女子和長著V型寬肩和窄腰的男子也在許多地方為人欣賞。所以,人們理想中的完美形象因社會環境而異。
也許,我們需要具有靈活性的擇偶觀,以便我們可以在當前的環境下選擇最佳的配偶。
「比如說,在面臨饑荒威脅的地方,對分量較重的配偶的偏好是可以預期的,因為這樣的人對食物短缺具有最強的耐受力,」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的安東尼·裏特(Anthony Little)說道——而實際上,情況似乎確實是這樣。出於同樣的原因,相較於那些不太容易感染疾病的人,面臨著更高患病風險的人更容易重視象徵著身體健康的標誌——像面部勻稱。在強權備受推崇的地區,人們同時更喜歡長著方形下巴的男子。「比如說,我們發現女人親身受到男性間較量的刺激,例如親眼目睹男人們打架,會對陽剛的男性面容的有更深喜愛,」他說。
所以,儘管美貌似乎是虛無縹緲的,但是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它就是環境的產物。一致性的影響同樣值得我們注意:層出不窮的研究都已表明,如果你聽說或者看到別人被其它人的外貌所吸引,那麼你就極有可能將後者想象成自己。通過這種方式,對某種類型的外貌的認可就會在人群中傳播開來,從而改變我們對美貌的認識。
「這個過程的好處是,你不需要去了解每一樣事物,僅僅從其他人的經歷中你就能了解到一切,」裏特表示:「有趣的是,在現代社會中,社交媒體使得這種了解的過程得以在全球的範圍內進行。」
來自巴爾的摩(Baltimore)的約翰霍普金斯凱瑞商學院(Johns Hopkins Carey Business School)的科研人員最近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利用一個交友網站,讓實驗對象隨機地評估這個網站上的人的相貌。在他們給出評分後,讓其中一部分實驗對象看到其他的網站訪客所給出的平均分數。儘管這裏並不存在對錯之分,這些實驗對象仍然很快地認識到什麼樣的人會更受大家歡迎,並在對其他面孔評分時給出與平均分相近的分數。很快,所有人的品位就趨於一致——僅僅通過一個網站,他們的審美就已經發生了偏移。這還是發生在所有人都匿名參與的情況下——這種時候,維持現狀並不能使人們獲益。
我們很容易想象出是某些名人從這種從眾行為中受益。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你可以很輕易地通過與你可能與之結合的人走在一起而獲得類似的效應,例如與異性在一起。其他的人會以為你已經取得了成功,並開始模仿你的舉止。
我們的吸引力同樣受到熟悉度的左右:人們看到你的某種樣子的時候越多,它就越具有吸引力。在一個整形手術變得越發司空見慣的時代,這為我們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啟示。與其改變你那不同尋常的臉來迎合當下的時尚,你還不如用你的相貌來改變時尚潮流。
#藝術
「亞洲大學分數高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去倫敦上插畫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新聞] QS公布亞洲大學排名北科大第88名刷新紀-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亞洲大學很爛嗎? - 女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問卦] 認真問,亞洲大學算是什麼等級的學校 的評價
- 關於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問卦] 放棄台大跑去讀亞洲大學的在想什麼? - 八卦 的評價
- 關於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亞洲大學分數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DCARD 的評價
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去倫敦上插畫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英國藝術大學降低語言要求是件好事嗎?
首先,這篇可能比較主觀,非常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討論。
據我所知,申請英國藝術大學本科或碩士學位,如果語言能力證明沒有達標,同時作品集及其他申請文件足夠優秀,是可以先修語言班來補足分數的。什麼是「補足」?我們以英國最常看的雅思成績來說(滿分9分),如果大學部錄取標準是6.0,申請者的成績為5.0~5.5(並且聽、說、讀、寫單項不低於5.0),在差一點點的情況下,提前到英國學校提供的語言班,特訓幾個月,若通過語言班設置的考試,等於雅思達標,成功入學。
大學部的雅思6.0是一個怎麼樣的英文水平?根據IDP台灣雅思官方考試中心,提供IELTS雅思評分標準說明,成績6.0為:大致上能有效運用英文,雖然會有一些錯誤產生。若是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下,一些較複雜的英文也可被理解及運用。白話一點,在自己有興趣,長期投入的藝術與設計領域,相關詞彙及專有名詞的使用上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而持續在相同領域中,學習起來是有效率且越來越能有效溝通的。
5.0的申請者也可以拿到offer後補足分數是相當合理的,同樣根據評分標準說明,多數的情況下申請者還可以全盤應付,雖然可能犯下許多錯誤,但在自己了解的領域內尚可掌握基本的溝通。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今天在查學校資料的時候,看到有一家名氣很高的英國藝術大學,將標準下降到了4.0,這是什麼樣的概念?根據雅思官網,4.0 為「有限使用者」,在理解與表達上常發生問題,只有在非常熟悉的情境中才有基本的理解能力,無法使用複雜英文。如果把4.0比較國人更為熟悉的語言能力測試為:多益 450~500,不足國立的台灣大學之英文畢業門檻。我真的不相信,多讀幾個月的語言班,英文能夠進步多少,語言能力是要靠時間、經驗慢慢去累積的啊!
有人說,語言標準降低是為了不錯失任何作品集優秀的學生,但是,英式的設計與藝術教育充滿了研究、師生討論、溝通、合作與反思還有每學期好幾千字的報告以及長篇畢業論文,因此語言能力非常重要。
「敢講、敢發言」一直是在國外學習必要的能力,但也要言之有物啊!國外好多課程是需要給即時回饋的,這對我來說很難,第一,在亞洲填鴨式教育下,我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第二,我英文可以,但它畢竟不是我的母語,中文發表意見都怕了,更別提英文。我用了兩年的時間在學習怎麼給有效回饋,怎麼像個母語人士參與師生討論,大三的我做到了,雖然還是有很多進步空間,不管怎麼樣,都不應該看輕語言能力證明的意義。
再來,我剛剛沒有提到聽力的重要性,這裡每個課題的開始都像任務般的以簡報的方式來發布,然後馬上進入第一個工作坊課程。工作坊一整天下來,不停的有新的指示,如果一個指示沒聽懂就會直接miss掉一部分,後來再自己補齊的作品,是沒辦法達到在工作坊時不間斷與師生交流與腦力激盪的創意與效果的。更別提一場又一場的講座了。
大一的時候,我記得老師特別喜歡叫不講話的同學發表意見,被叫起來了硬擠出一兩句話那還好,很多時候有同學就站著安靜了數十秒,(只怕空氣突然安靜)空氣中充滿尷尬,大部分都發生在國際生身上。聽平面設計系的室友說,他們有教授常常抱怨國際生不積極參與課程討論,演變成統一對國際生的不友善,還說出了,英文不好幹麻來讀書,浪費學校資源,這種充滿歧視性的言論。班上也有不少本地生跟國際生合作製作課題就擺爛搞消失的狀況。我自己也遇到幾個因為對方語言能力不好,合作效率差的例子。
以上是雅思標準5.0~6.0遇到的種種,降低到4.0,我真的不敢去想情況會有多糟。最有名的藝術學院帶頭降低語言分數標準,同時讓國際生對英國藝術學院有諸多美好的想像。他們眼裡只有利益,不顧學生學習品質、成果,老師教學效果以及課堂品質,讓眾人有「國際生有錢就能出國」的想法,不就等於帶頭污名化國際生了嗎?然後再繼續宣揚自己辦學有多優秀、學生作品質量有多高,普遍錄取更多國際生,變本加厲,惡性循環。
想要申請英國藝術大學或碩士學位的朋友,請顧好語言,如果分數差太多,不要被英國學校騙去上語言班,申請作品集優秀的被認可,很好,然而,往後的學習過程才是留學的重點不是嗎?
圖片為我看到差點吐血的語言班課程資訊,大學名稱已碼掉。
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難忘旅伴系列 #9:求學不為求分數?】
最近在學西班牙文,雖然文法愈學愈搞得我頭昏腦脹,但最少樂在其中。驀然回首,原來我人生中的「上Course」都沒有哪些是為興趣而讀,很多都是為了工作而讀。既然沒有興趣又執意要去讀,到最後都不會記入腦。
這令我想起了幾年在前在波蘭認識的一位年輕人。
各Hostel中,不時都會放著結他之類的樂器供住客使用,在波蘭小鎮Wroclaw的一家Hostel中,我遇上了一位帶著「私伙」的旅人。晚上睡覺前,他總愛彈奏一番才睡,哪管淡季之中根本沒有人理會,他仍然自彈自唱,陶醉其中。我看他好像有點唏噓,背影卻又有點帥,一時好奇便上前跟他說話。
他是個阿根廷的旅人,留著一頭長髮及鬍子,就是很典型的一類南美人。他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便辭掉了工作,希望用兩年時間去環遊歐洲,花光積蓄便回家。
幾年前,這些故事或會覺得匪夷所思,去得多旅行聽得多了,都不覺得有何出奇。大抵,我們這些人,日做夜做、做足一世,一年拿得十天大假去旅行已覺得高興,若「辭職去旅行」便是觸犯了社會大忌,竟然沒有人會願意請你,從此走上「廢青」之途,這麼奇怪的社會,在他們眼中,才是匪夷所思。
這些故事,在此分享了很多回,如沒甚麼特別,我都不會再寫一遍。那一刻,我看他仍陶醉在自己的音樂中,也打算回房了。
沒想到,這阿根廷人好像覺得終於有人欣賞,興奮地為我再彈奏一曲,我又不好意思離開。
彈奏完畢後,空洞洞的Common area只得我跟他二人,為免尷尬,我都鼓掌以示讚好,而他也真的彈得唱得很好。然後,他才告訴我:「Actually, I am not really aim for traveling, I study in Austria.」
原來,他是個熱愛音樂的人,決意跑到「音樂之都」奧地利攻讀音樂。他不知道這個決定有沒有錯,總之就是很想去完成這個心願。他覺得,在自己的國家中,音樂並不是很流行的行業,甚至讀書的科目,專攻音樂根本不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於是,他便來到奧地利碰碰運氣。
看他像個「浪人」般,細談之下,原來他也「來頭不小」。他曾在芝加哥的大學攻讀過商學院,更在華爾街的證券公司工作過,可是他工作了一年多,卻發現那非自己所愛的東西,內心就是有把聲音叫他要離開。當他的同事為求「上位」,繼續去讀更多學位時,他便開始有一個疑惑:到底從甚麼時候開始,讀書竟成為了「生財」的工具之一?
他笑說,撫心自問,有多少個攻讀商科的學生,是真的為了喜歡商科這門學問而讀?又有多少人只因覺得能有可觀收入而讀?當看著身邊的同事,一個一個為了向上爬,明知自己不喜歡,仍努力地下班後讀上一個又一個course,又碩士又博士,他看著別人成功的光環,一點也不羨慕,反而覺得他們很悲哀。
他覺得,自己此生能出入過華爾街的大公司,曾有過可觀收入,已算無憾了。一年多忙碌的生活,令他決定辭職,把所有積蓄花光光,跑來奧地利讀書,閒著就到處旅行。
在奧地利讀書期間,有別於一般留學生,他沒有兼職,反是在各個廣場賣唱,收入微薄卻能維持生計,也起碼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每一次途人的掌聲,哪管有沒有付錢,都是對他的一個鼓勵。這些滿足與成就感是無價的,是他在華爾街工作個天昏地暗都得不到的。
看見身邊愈來愈多朋友都開始「為讀而讀」,他覺得很悲哀。「教育」不是為了知識、為了認識更多自己想追求的學問嗎?怎麼為了「一張沙紙」而苦苦攻讀?他不明白。
我不想說,在香港,這情況普遍得,幾乎未上大學已要學生明白「求學只為求分數」了。
他的夢想很簡單,他並非要當上甚麼一流的音樂家,能夠在奧地利以音樂作為職業,已經無憾了。
一個人要「追夢」,背後所背負的勇氣真要很大,能夠醒覺自己不屬於某條路,放棄了別人眼中擁有的大好前途,追逐堅定的目標,或許並非人人能夠做得到吧?
波蘭是他在東歐旅程的最後一站,幾天後便會返回奧地利繼續上課。他邀請我第二天到舊城區廣場欣賞他的表演,可惜第二天我要離開,沒有機會了。
我告訴他:You can succeed.
那一夜,我跟他在Common area中把酒言歡,聽了他表演一首又一首歌曲,然後我累了,沒有跟他聊得太晚。回到房間仍隱隱約約聽到他的歌聲,看似帶點孤芳自賞,卻是忠於自己的行為。
的確,有時候,外國人(甚至亞洲人也好)不斷讀書,可能真在逃避面對社會的一天;這位阿根廷人的想法,也令我很有感觸。
從哪時開始,教育已成為「有目的」而非求知識的用途?
Wroclaw遊記可看留言連結。
攝於Warsaw University @ Warsaw, Poland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使用QR code:https://bit.ly/3a9wOzy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亞洲大學很爛嗎? - 女孩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才大一讀的是設計相關科系,因為是台中人,家人希望我填台中的學校,念一年下來覺得學費好貴,通車單趟又要1.5小時,爬文一下設計系畢業薪水好慘 ... ... <看更多>
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問卦] 認真問,亞洲大學算是什麼等級的學校 的推薦與評價
一般來說,大學排名就是那樣頂多亞洲大學有快四百萬的獎學金有點爭議而已那亞洲大學如果在科技大學排進去的話,會是在哪裡呢?理性勿戰目前退休中--→ smalltwo: 快倒掉 ... ... <看更多>
亞洲大學分數高嗎 在 [新聞] QS公布亞洲大學排名北科大第88名刷新紀-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