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來到一家非常特別的餐廳:Çift Mağara,意思是「雙穴」。從照片可以看出,它是一家洞穴餐廳。這已經夠特別了。而另外一個特別之處就是他提供庫德食物。
庫德食物主要以羊肉為主,也有很多羊奶製品。以羊肉製成的Kofta(肉丸)、Kibbeh(Kubba,菜肉丸),充分表現他們的地理特性,也就是有著中亞、印度、土耳其、希臘、北非的料理風味。
Kibbeh據說是亞伯拉罕發明的。
由於當地盛產核桃、阿月渾子(又名開心果),正好是製作Baklava最好的材料。
(關於Baklava的介紹,請看土耳其其他文章。)
加上豐富的葡萄,將葡萄熬製成蜜汁,取代一般的糖漿,並且用特殊的羊臀油(tail fat)炸可麗餅皮,包裹成當地特有的甜點:Şıllık,有點介於Baklava與可麗餅之間。
Sanliurfa南部的幾座丘陵上有著許多洞穴,有點像Cappadocia的Uçhisar,也就是大家去Cappadocia看到的那幾座山所形成的山城。
據說亞伯拉罕就出生在其中一個洞穴,距離Çift Mağara餐廳就在咫尺。
從Çift Mağara的山丘上可以俯瞰全市,我們之後會有照片。
這「丘陵全景都市風光」,不包含摩天大樓的觀景台所見,不輸Dr. Shu去過的玻利維亞La Paz、里斯本、香港、開普敦、台北、挪威Bergen、舊金山。
而清真寺DERGAH CAMİ就在腳下,
Şanlıurfa附近一個出名景點是Mount Nemrut。最後一張照片即是。
不過這次Dr. Shu準備不周,無法探訪。
它是公元前一世紀Commagene 王朝的Antiochus I 國王的陵墓。
數尊與其他文化迥異的石雕像是它的特點。
這個小小的王國存在時間也不長,之前是Seleucid Empire的一個省,而這個Seleucid Empire則是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分裂的四個帝國之一。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也有記載,叫做「條枝」。
司馬遷說那兒「人眾甚多」,可見也曾經一度繁華。
傳說中的「西王母」、「弱水」,司馬遷聽說就在條枝。而根據文獻的對比,大概可以猜得出來就是Şanlıurfa這一帶。
最後關於Şanlıurfa。
我們知道有「兩河流域」、「肥沃月彎」。後者是前者的下游,而這兩條河的流域還跨越到了土耳其。
Şanlıurfa就位於幼發拉底河東邊的平原上。這條河可以追朔到亞美尼亞高地。
而底格里斯河則在更東邊蜿蜒,接近它的也有一座古城:Mêrdîn。它是土庫曼人所建立的城市,保留了許多十三世紀流傳下來的建築式樣:Artuqids建築。
今天它也是庫德族的重鎮。我們以後有機會再去探訪。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瑞公子,占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流浪者之哥-環遊世界7大洲travel around the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問題] 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誰最有機會統一? - 看板gallantry 的評價
- 關於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馬其頓帝國、馬其頓王國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馬其頓帝國、馬其頓王國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亞歷山大大帝的傳奇一生|從未打過敗仗的帝王|馬其頓|古希臘 的評價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瑞公子,占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占星發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希臘時期確定現在占星的架構(拖勒密的四書-西元2世紀左右)。亞歷山大東征3百年後,在地中海沿岸、埃及、波斯、阿拉伯世界帶來的文化融合,這個時期歷史學家稱為希臘化時期( Hellenistic Period)。到西元二世紀已經是耶穌出生過後兩百年了,不是雅典與斯巴達的古典城邦時代。
在這之後因為歐洲神聖羅馬帝國奉基督教為國教,排除所有的異教信仰。這些異教信仰及工具四處竄逃,輾轉傳入阿拉伯世界。
這一段是我在教材上寫的,因為所有占星教材都這樣交代,我也這樣交代了。這幾天知道,之所以傳入阿拉伯世界並非隨機、偶然,而是阿拉伯世界有意的要讓希臘、羅馬的哲學思想傳入。
除了阿拉伯世界的統治者出重金將希臘、羅馬的文化(包含哲學、占星學等學識)翻譯成阿拉伯文,方便阿拉伯人吸收。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西元632年穆罕默德歸真(就是死掉)之後,伊斯蘭教分裂成很多教派,而伊斯蘭教並不如基督教一樣有個絕對的中心(教廷)主導教義。分裂出來的各教派為了宣示自己才是正確闡述穆罕默德教義,因此大量引述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觀點用來辯證。占星學是在這浪潮下的附屬品,得以轉到阿拉伯世界發揚光大。
文明的流動背後總是有著利益衝突。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流浪者之哥-環遊世界7大洲travel around the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哥走的每一小步 是人類的一大步
哎唷~好啦!!!這裡不是月球( ´Д`)y━・~~
是土耳其的卡片多奇亞
(特效:魚眼鏡頭+慢動作+黑白)
該地區是一個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因其有許多獨特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特色區域。
除了搭乘著名的熱氣球飛行俯視大地以外,自駕汽車在當地到處遨遊,彷彿置身於火星上更是飽覽絕美奇特的景象
歷史上,學家們對於波斯帝國統治前的卡帕多奇亞地區的歷史知道的很少。
總之是經歷許多帝國及戰役
「以下參考維基百科」
據信這塊土地是第一支使用鐵的民族西臺人的發祥地。西臺帝國崩潰後,卡帕多奇亞居住著穆什基人。穆什基人在前6世紀被呂底亞國王克羅埃蘇斯擊敗,在那以後卡帕多奇亞陷入分裂,由許多小王公所統治。至少在大流士一世時代,卡帕多奇亞已是波斯帝國的轄地,但是擔任總督的都是些本地王公。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期,卡帕多奇亞的總督是阿里阿拉特一世;他在波斯帝國崩潰後實際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此後卡帕多奇亞的歷史即為阿里阿拉特王朝的歷史。
亞歷山大本人從未到過卡帕多奇亞,他滿足於讓這個小公國充當自己的藩屬,而沒有打算去征服它。由於阿里阿拉特一世的靈活態度,他的家族保住了對卡帕多奇亞的統治權。在亞歷山大死後,他的一名將領歐邁尼斯打算在小亞細亞建立自己的地盤,於是入侵卡帕多奇亞並將阿里阿拉特殺死;但歐邁尼斯一死,阿里阿拉特的兒子阿里阿拉特二世就恢復了本家族的政權。
在羅馬崛起的時代,卡帕多奇亞成為與羅馬發生緊密聯繫的國家,首先是作為敵人出現(卡帕多奇亞曾是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大帝反對羅馬的同盟者)。然而很快卡帕多奇亞又成為羅馬人反對馬其頓國王珀爾修斯的同盟軍。塞琉古帝國在亞洲的權力崩潰之後,卡帕多奇亞就徹底倒向羅馬了。國王阿里阿拉特五世曾協同羅馬統帥克拉蘇討伐阿里斯東尼克,後者反對帕加馬國王阿塔羅斯三世在遺囑中將帕加馬交與羅馬的做法並自立為王。在阿里阿拉特五世死後不久,卡帕多奇亞開始受到本都國王米特里達梯六世的侵襲,後者把卡帕多奇亞視為其擴展勢力所必須征服的一個地方。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馬其頓帝國、馬其頓王國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从亚历山大死后一直到奥古斯都吞并埃及为止,在原马其顿帝国的领土上分裂出来的远... 总体来说,这三个希腊化王国最后都成为了罗马的一部分(就像其他许多希腊化政权 ... ... <看更多>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馬其頓帝國、馬其頓王國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从亚历山大死后一直到奥古斯都吞并埃及为止,在原马其顿帝国的领土上分裂出来的远... 总体来说,这三个希腊化王国最后都成为了罗马的一部分(就像其他许多希腊化政权 ... ... <看更多>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在 [問題] 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誰最有機會統一? - 看板gallantry 的推薦與評價
羅馬-全軍破敵最近就要出2代了,
而在遊戲中會跟羅馬一起登場的馬其頓王國、賽琉卡斯、埃及,
都是從前從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出來的殘骸
亞歷山大死後的繼業者戰爭好像一直都不是很熱門的討論題目?
不管是課本或是其他一些關於亞歷山大帝國的簡介,
都會說亞歷山大病逝以後,從前的部將們紛紛混戰割據,
誰也無力統一帝國,最後分裂成幾個國家這樣
說實話如果只是單單看這樣的描述,
直觀上很容易會覺得亞歷山大的手下似乎都很無能,
會很直接聯想到以前課本刻劃的北洋軍閥形象
(說起來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內部的混戰也跟"繼業者戰爭"面臨的狀況很類似?)
但是真的比較認真去研究這些繼業者的故事之後,
就會發現這段故事超精彩的啊!!
根本就像三國志遊戲裡面反董聯盟的劇本一樣,
各地割據的諸侯不乏能力強到破表的英雄神人。
所以並不是因為這些繼業者的無能才會導致帝國分裂,
反而是因為有太多一時之選的豪傑同時被挖掘出來在檯面上,
偏偏這些豪傑真心扶持帝室的少,而想趁機成就一番王霸之業的人眾,
讓人生出一種天下雖大,瑜亮卻不共戴天的感嘆
想跟大家討論看看兩個題目,
第一個是想請教說,亞歷山大的帝國分裂是不可避免的嗎?
所有繼業者中,誰最有機會和能力可以挽救帝國的頹勢?
例如攝政王佩爾狄卡斯(何進???)不要腦殘悔婚給其他人找藉口叛變,
學曹操老老實實等帝國穩定一點之後再來圖江山會成功嗎?
例如卡山德(董卓???)可以早點被打趴,
或是他良心發現決定好好養著小亞歷山大,
學曹操老老實實等帝國穩定一點之後再來圖江山會成功嗎?
例如托勒密(劉焉???)如果願意接下帝國攝政,
學曹操老老實實等帝國穩定一點之後再來圖江山會成功嗎?
還是當時本來就是人心思變,就算控制了天子,
各地的諸侯一樣還是不鳥朝廷的號令,帝國的分裂才是歷史的必然?
不然就是安提柯一世如果不要傻傻一挑N戰死,
先專心把叛變的賽琉古消滅穩定地盤再來徐圖天下,以他和他兒子的戰鬥力,
要統一帝國或許是遲早的事情?
(孫堅+孫策????????)
第二個是想問說,古今中外歷史上有發生過哪些"繼業者戰爭"?
(當代的超級強人在國家鼎盛時期倉促間死掉,底下的人戰成一團的戰爭)
最後結局都是群雄混戰無力統一國家的情況嗎?
我能想到的只有
1. 袁世凱的北洋政府
結局 -> 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最後被南京國民政府消滅
2. 織田信長
結局 -> 羽柴秀吉脫穎而出戰敗明智光秀、柴田勝家、(德川家康)等人,統一日本
3. 蒙哥汗的蒙古帝國
結局 -> 分裂成元朝和許多汗國,再也沒有統一
4. 萬王之王的塞爾柱土耳其
結局 -> 被十字軍入侵打得七零八落,直到埃及的薩拉丁出來收拾殘局
(感謝R大的好文惠我良多)
所以"繼業者戰爭"的結局,分裂才是歷史上的常態?
像豐臣秀吉這樣的情況才是違反常情的存在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71.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