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彈性習慣》部落格文末抽書 2本
最近我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個女生透過上健身房養成運動的習慣,某天她在教練的指導下本來要做 12 個伏地挺身,前幾次還能做滿的她,這一天卻連 6 下都做不到,她感到十分氣餒。是意志力不夠堅強嗎?還是飲食跟睡眠沒有調整好呢?如果越做越退步,還要維持這個習慣嗎?故事的謎底到文章最後再揭曉,我們先來談談「建立習慣」這件事。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elastic-habit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彈性習慣》的作者是自我成長領域的暢銷作家史蒂芬.蓋斯(Stephen Guise),他喜歡以以腦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文獻為背景,加上有趣的文筆,幫助許多讀者突破學習障礙。在這本書裡,他要告訴我們堅持好習慣的秘訣,是讓習慣變得更有「彈性」。
他認為要有效養成習慣,不能只仰賴意志力去堅持,而是要善用聰明的彈性策略。也就是設定三種難易程度不同的目標(垂直彈性),挑選三種不同類別的活動(水平彈性),讓自己每天都可以依據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狀況,選擇最適合、最有動力的目標去執行。
書中從目標的設定、動力的應用、擬定目標策略、執行策略的步驟,一步步教讀者透過彈性的原則來建立自己理想中的習慣。以下介紹五個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以及我實際用在自己的生活之後帶來的改變。
.
【1.放棄死板的單一目標】
作者發現人們對於「目標」時常存在著一個迷思,會覺得總要訂出一個「最好的目標」,甚至是「一體適用」的超級目標,才能代表自己是個有目標有衝勁的人。但事實是,生命不斷流動且充滿了變化,為什麼得死守僵化又難以維持的習慣呢?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才對。
因此,他提倡以三個水平選項和三個垂直目標,取代傳統單一目標唯一的成功條件。隨著自己每天狀態的不同,我們可以選擇放寬選擇的範圍,適時地改變目標。重點不是緊盯著單一目標不放,而是善用更加靈活的策略,讓自己持續採取行動、不斷前進。聽到「堅持」,往往會讓我們聯想到「自律」,然而作者對自律有另一種解釋。
.
【2.自由才能帶來自律】
這本書的推薦序是由我很欣賞的《高產出的本事》作者劉奕酉所寫,他提到書中的一個重點讓我深受啟發:「是自由帶來自律,具備選擇的自由,才能持續地自律。」讓目標的設定和執行保持彈性,就能讓我們感受到更多「選擇的自由」,如此一來,就會自然而然養成自發性的行動。
作者史蒂芬在書中強調:「你不能覺得自己是目標的奴隸,而是要立志成為他的主人。奴隸每天都過德心不甘情不願,只有從奴役中解放,擺脫任何形式的束縛,才能活出人生。」自律正是奠基在自由之上,透過正確的步驟慢慢練習,我們就能活得自在又有自信。
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難以「自律」,倒不如想想是否你給自己訂的目標不夠「自由」?又或者,你所訂下的目標,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嗎?還是只是跟別人比較之後,替自己強加的目標呢?談克服完美主義的《完成》這本書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為不在乎的事情努力,叫做壓力。為了所愛的事情努力,叫做熱情。」不要讓目標成為了壓力的奴役,要反過來讓自己成為目標的主人。
.
【3.通往成功的多線道】
傳統定義上的成功很像「單線道」,時常是一個遠大的目標,似乎只要完成了就可以站在山頂上振臂高呼。但是彈性習慣的定義之下,通往目標的路上允許「多線道」。作者發現當我們能把目標拆解成三種不同的等級,有助於天天執行不中斷,比起單線道的奮力衝刺,採取多線道的彈性策略,反而能讓我們更加持之以恆。以下舉例書中的三種目標等級設定方式:
有做總比沒做好的「迷你目標」:迷你目標的甜蜜點在於,每個目標都容易達成,讓你感受到自己有在前進,也能獲得完成任務的成就感。無論當天自己的狀況再差,都可以持續透過小目標取得一些安慰。例如每天睡前看5頁的書。
令人佩服的「進階目標」:進階目標要有一定的難度,是一種會讓你感到「這樣的目標值得追求」的程度。持續達成中等目標,會讓人心生佩服,而且產生更多的動力和能量。雖然目標提高、成功率降低,但伴隨而來的成就感可以彌補動力。例如每天睡前看20頁的書。
振奮人心的「菁英目標」:菁英目標是大部分人夢寐以求的成果,也是值得挑戰的最高階目標。當你達成這種程度的目標,你會覺得自己離理想中的自己邁進了更大一步。偶爾在你活力充沛、動力十足的時候,就可以嘗試達成菁英目標,此時的成就感會遠高於迷你和進階目標。例如每天睡前看50頁的書。
.
【4.其實,壞日子更重要】
如果某一天我就是狀態不好該怎麼辦呢?作者提醒到,那就依據「彈性」的原則,直覺地選擇今天、此時此刻最有動力的目標。每天的體力與情緒有高有低,作息應該要隨之調整。重點不在於死守每一天的單一目標,而是讓自己無論日子好壞,總是能保持動力做出符合目標的活動。
《原子習慣》的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也曾經說過:「『壞日子』比『好日子』還來得重要。如果在你「不想要」這麼做的時候,仍然能持續寫作、運動、冥想或烹飪,那你就能維持住這個習慣。」如果在自己狀態最差的日子,你都還曾採取的行動,那麼在狀態好的日子肯定更沒問題了。
在英文裡面有兩個片語可以用來說明這件事,迷你目標可以保證你持續「出現」(Show Up),而不是一心想著用進階/菁英目標跟別人「炫耀」(Show Off)。因此,作者認為要做到「持之以恆」這件事情,關鍵就是要把入門標準放低,低到再怎麼樣你都不能有藉口錯過的那種低。
|不管成果有多小,不要放棄任何一天。
.
【5.實現承諾能帶來自信】
作者提到:「承諾是兩面刃,有風險,也能帶來收穫。半途而廢,你就會看不起自己;實現承諾,就能增加自信。不過守信所增加的自信心非常有限,失信造成的傷害卻是如雪崩一般驚人。」這句話不只適用於達成個人目標這件事,在人際關係上的效應更為明顯。
話說回來,很多人在設定了目標之後,往往因為挑戰失敗,就對自己失去信心。結果,就好像自己背棄了自己的「承諾」一樣,感覺自己不再可信,陷入惡性的循環。重新建立自信的方式,是透過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守住承諾,來累積對自己的信任感。然而彈性習慣的方法可以幫你達成這個任務。
做出承諾前,先選擇微小而且容易實現的選項,逐步累積完成的任務和對自己的信任。過程中,偶爾挑戰進階和菁英目標,讓自己持續在「建立自信」和「獲得成就」的感覺中持續前進。很有意思的是,雖然乍看之下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進展,可是長期累積下來,反而在不知不覺間持續朝目標前進。
.
【這本書帶給我的改變】
起初讀完本書的時候,我曾經懷疑這麼簡單的概念,為什麼要用一本書的篇幅來說明。後來我試著套用在自己的生活習慣上,產生了不同的想法。過去半年來,我一直在追蹤自己每天的三項習慣:睡眠時間、運動時間、寫作字數。但是每個月的成功率,總是在五到七成之間徘徊。
我試著用最簡單的策略,不貪求一次把目標展開成三個垂直目標,我只展開成兩個。我把它稱作是彈性習慣的簡化版:「微彈性習慣」。
睡眠時間:原本是每天晚上睡滿七小時才達標。後來我改成:「迷你目標」晚上六小時加午睡半小時、「進階目標」晚上睡滿七小時。再怎麼樣也要強迫自己午睡。
運動時間:原本是每天起床做30分鐘瑜珈。後來我改成:「迷你目標」30下伏地挺身和3分鐘拉筋、「進階目標」30分鐘完整瑜珈。即使前晚睡不好,晚起床也能5分鐘搞定運動。
寫作字數:原本是每天寫500字讀書心得。後來我改成:「迷你目標」iPhone語音輸入法轉文字,隨興抒發心情、「進階目標」500字讀書心得。面對加班和臨時急事時,還是能抽出一點時間寫出點文字。
我一樣用「子彈筆記」的方式追蹤自己的習慣完成度,原本的標記方式必須要完成目標才能劃上「X」,後來我把標記方式改成:「迷你目標」劃一撇斜線「/」,「進階目標」才劃上完整的「X」。從七月初執行到最近,這個簡單的改變,讓我的紀錄不再有空白的「.」標記,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和「X」。
對我自己心情上的改變也很明顯,以前無法完成當日習慣的時候,索性放棄整個不做,反正就留著空白之後影響完成率。久而久之對完成率反而失去重視。改採用微彈性習慣後,我感受到每天再怎麼樣都能有進展,對待習慣追蹤更加重視,因為我充滿信心可以把它「劃好劃滿」。
.
【做不滿伏地挺身的女生】
回到文章開頭的故事,那個女生正氣餒著沒辦法做滿伏地挺身的自己,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堅持這個習慣。喝了口水之後,她的教練問了:「你是不是最近生理期要來了?」她點了點頭,但還沒有意識到這有什麼影響。
教練繼續說道:「你要懂得去聆聽身體的聲音,女生生理期前體力本來就會比較差,你不必氣餒,也不必硬撐。因為硬撐反而更容易受傷,更糟的是心裡會排斥做重訓。」這時候她理解到,接納自己的狀態,不要過度批判自己,容許一定的彈性。因為放長遠去看,健身是為了自己的健康,目標是為了讓自己能夠維持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這個故事是 Podcast「劉軒的 How to 人生學」的某集節目〈自律,不能單靠你的意志力〉製作人 Keira 分享的親身經驗。這集節目跟這本書談到的觀念有很多異曲同工之妙的地方,有興趣的朋友滿推薦給你收聽參考。
.
【後記:當個常勝軍】
《彈性習慣》這本書提供了很簡單具體的策略:三個水平選項和三個垂直目標,取代傳統單一目標唯一的成功條件。「彈性」不僅僅能增加靈活性,它還能提高你對於壓力的恢復力。透過彈性策略,你就能隨時保持優勢和動力。幫自己設定不同的水平和垂直選項,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第一次想透過讀書的方式學習如何「建立好習慣」和「戒除壞習慣」,我仍推薦自我成長界的經典之作《原子習慣》做為你的第一本書,其中的智慧和策略之精華很難有其他書能出其右。如果你已經讀過《原子習慣》,那麼《彈性習慣》可以幫你補充一些額外的觀點,更進一步優化自己的習慣計畫。
最後,彈性習慣也是培養「意志力」的絕招,因為無論颳風或下雨,你都沒有放棄的理由。如同作者所說:「只要你每天都付諸行動,至少達成小型的目標,就已經是一個常勝軍。」接下來,你的人生就只有兩個結果:成功,或是非常成功。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rQ22FD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HABIT
使用期限:8/4~8/10
.
《彈性習慣》是2021第二季的讀者選書,成為贊助者即可參加投票
用行動支持瓦基 >> https://readingoutpost.com/support/
.
感謝 時報出版綠活線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萬的網紅蔡佩軒 Ariel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ILINGUAL: 中文 CHINESE 00:00|英文 ENGLISH 31:08 Podcast每週四10點一集 👉https://arieltsai.lnk.to/ArielsWhisper_CH YouTube每週日11點一集👉https://bit.ly/3ucWNiG 上集跟我的...
事情一體兩面英文 在 少女凱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放棄美國高薪工作,回到台灣創業…」這種標題文章起手式,不只大眾膩了、劉安婷也膩了,「普林斯頓大學,在我回國以前,大家應該只覺得是幼稚園,如果只是報導學歷,是不是代表這個人出社會後,沒有什麼成就?」專訪時,劉安婷誠懇、直率,創辦「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8年過去,她早已創造更多影響力。細數她的獲獎事蹟「富比士Under30」、「亞洲影響力人物榜」,這些積累是來自每年嚴格的篩選機制、培訓,讓有志青年能到偏鄉教學2年,縮短偏鄉孩子的教育不均問題,至今有5千名孩子受惠,除此之外,也讓青年為兩年後的自己奠基,她接受《三立新聞網》專題節目《大人的模樣》談談一路來的歷程。
攤開108年度「為台灣而教」的年度報告,是一本非常詳細完整的報告,從捐款來源、資金花用比例、組織執行事項、董事會組成人士通通都有,讓非營利組織的捐款運用公開透明,光看內容就能強烈感受到「為台灣而教」的穩定性與影響力。創辦人劉安婷今年31歲,24歲時從美國留學回台,因在美國期間,到監獄教書3年,並曾前往第三世界國家擔任志工,有感教育不均回台創辦非營利組織。
劉安婷的教育理念為人所知,就連總統蔡英文也於3月時親自拜訪總部,寫下「八年前我認識安婷時,很欣賞她的理念,但不免替她擔心,在實踐上會不會遇到很多困難?很高興看到八年後的現在,TFT不但站穩腳步,還跟許多團體合作,擴大了翻轉教育的能量。」外人看來,劉安婷在做的事情相當偉大,而她卻仍保持謙虛。
劉安婷說,一開始真的不知道「為台灣而教」可不可以成形、會不會變成一個組織,所以起初是從很小、很小的規模開始嘗試,很多人關心教育不均等的問題,但是在所有提供的解方裡,往往最困難的一個很關鍵的元素是「人」,比方說每個人可以捐電腦,可是如果沒有對的大人在旁邊引導、陪伴的話那電腦不僅不會幫到孩子,它可能還成為孩子逃避學習的管道。
劉安婷接著舉例,比方說我們可以捐衣服,但是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對的大人在這邊做教導、引導,那麼這一箱好心、善心的禮物和衣服不僅可能沒有幫上孩子,可能還養成他手心向上的習慣。尤其是家庭的結構已經比較沒有辦法受到支持的孩子,學校裡面的大人,也就是老師還有各式各樣的教育者,其實就會是他互動時很重要的一個教育資源,這樣的一個大人偏偏又是在最需要的台灣那些偏鄉角落,常常很稀缺,因此為台灣而教扮演的角色便是培訓優質人才進入偏鄉,並待上兩年。
解決社會問題,為何由非營利組織承擔?劉安婷對此則提到上個世紀,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要有三大部門,包含公部門(政府部門)、私部門(企業部門),還有第三個就是社會部門,其中很主要的角色就是非營利組織。
另外,她補充一個完整社會需要三個部門是因為,很多社會問題是非常複雜、非常龐大,比如說貧窮、教育不均的問題,幾乎可以和「國安問題」畫上等號,也幾乎難以透過單一部門就可完全去解決,需要很有解決問題能力的社會部門來執行。「如果不把每一個孩子的教育拉得更均值,那麼我們整個暴露在外的危險是台灣的整個未來。」
為了讓這類的國安問題可以解決,因此非營利組織往往需要更優質的人才加入,只是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仍以醫師、科技業等職業選項為主流,在現實中要推動人才加入,也有一定的困難。劉安婷說「我真的一開始沒有想過,我甚至可能要為這些年輕成員的父母親辦說明會。」
她進一步補充,其實有很多青年要做這個選擇時,碰到很多的阻力,身旁的重要他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其他的重要他人,可能會擔心非營利組織會餓肚子,但其實TFT有提供一定基礎競爭力的薪資、還有錢難以計算的培訓投資,讓孩子不會被錯待,或是他們擔心偏鄉很危險,但機構甚至有給更偏遠的老師車子的支持,除此之外,為台灣更替教師種下兩年後的種子,像是台積電、國泰金控、台灣奧美都加入未來就業計畫,教師結束兩年服務後,能獲得優先面試的機會。
從第一線服務的志工,到踏遍台灣偏鄉學校到教學現場關注,成為具一定影響力的非營利組織教育機構,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但劉安婷和團隊,持續翻轉教育,作自己理想的樣子。對於大人的模樣,劉安婷說「自由與責任,對我來說就是定義一個大人一體兩面的元素,我認為一個大人的樣貌就是,為自己生命負責的領導者,而且在這份自由裡面,可以很享受、走出自己的生命風景。」
事情一體兩面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閒聊:小一生(的家長)在家自學的感想?😂
一早上就⋯⋯被老師提醒忘了交翔昨天的作業(仆街)
因為翔還是低年級,學校的上課方式是老師上傳教學影片,按照自己的時段播給孩子看,把作業拍照上傳到班級群組(也有些科目老師有自己收作業的平台),沒有線上即時已經很慶幸了,但是⋯⋯我還是會忘記交作業⋯😓
然後也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有點不知道如何適應,應該說我原本是那種,就從小學開始,「你就該自己學負責啦!作業跟考試跟整理書包都是你自己的事」的那種想法,原本翔也都能自動自發。
但現在這種情況其實變成是,今天有什麼課、有哪些作業要交、在哪個平台(教室)上課、需要什麼材料(美術課或其他科的作業本),是老師跟家長之間的聯繫。
(沒辦法,總不能給翔一支手機讓他自己加入老師的line群組和上課平台吧?他才一年級,連國字都還不能全部認識,這年紀要讓他上網衝浪嗎😅)
就這樣,原本的「小孩該學著自己做的事」,變成「家長的事」,原本我的「讓小孩學習自己負責」的立場,現階段好像有點無法貫徹⋯⋯⋯
很多人說「現在知道老師厲害了吧!可以管好三四十個學生、家長只顧一兩個或三個四個就叫苦連天」,但是———孩子在面對父母和面對老師的態度,本來就是不一樣的。
家裡和學校也是不同環境,在學校看到其他同學乖乖上課交作業回答問題,也會「有為者亦若是」產生自己也要配合規範的意識,但現在這樣的同儕之間的互相學習影響都沒有了。
原本孩子該學習「自己跟老師說」的事情,師生之間的交流,也變成老師跟家長之間的交流了。
我講這些不是在抱怨,因為現階段能做到的學習就是這樣,主要是我在想,一直沒有辦法去上學,好像真的會對「這個階段」的小孩的團體生活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爸媽不是老師,也不是同學,所以很多他應該在師生和同儕互動中學習的東西,現在都停擺了⋯⋯
比起功課的落後我還比較在意這件事情,也有點不知所措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的感覺,畢竟校方老師家長孩子各方面都盡力了,我感覺我們正在面對教育體制上一個很大的轉折⋯⋯
如果這種情況長時間延續下去的話啦。當然樂觀來看或許像國外那樣一年半載終究能回學校去,那也只是停頓了一年半載就還好吧。
***
啊不過還是要說這是我自己遇到的狀況啦,如果是小孩稍微大一點,甚至已經大到都自己使用電腦手機平板跟老師和同學直播上課,我剛才講的那種「失去同儕交流」和「不是自己負責」的問題應該就沒有了。
主要還是剛好翔在這個階段吧!是我還不可能給他手機自由上網的年紀,他也還無法自己跟老師確認每天的課程、自己找資料寫作業上傳的年紀⋯⋯
總之,我本來認為孩子從小就要學自己負責,而學習的方式就是「讓他自己負責」,但現階段無法執行,然後,也很自然的,現在是我要代替負責,就很尷尬,不是忘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
每天早上看到家長很有活力的回傳作業,我就覺得心虛⋯⋯我光是準備好他們三餐跟家務,還有我自己原本接到的一點點工作(那是我的一點點薪水跟成就感來源啊嗚嗚)就已經焦頭爛額⋯⋯
老師眼中常常忘記交作業的學生變成是我啦!😭
覺得對忙碌的老師不好意思(還要另外私訊我「媽媽昨天還有一份作業喔)但是也覺得嗚嗚嗚⋯⋯為什麼這麼忙了還要重讀一次小學⋯⋯
啊我還沒說檢查作業呢!除了檢查有沒有寫完、繳交上傳以外,對錯也會因此變成家長的工作,比方說原本可能是在老師面前唸出英文單字,由老師糾正發音這樣的事情,體育課由老師糾正動作,這類⋯⋯現在都變成家長的工作啦!!
以上,共體時艱之餘,也是在想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今年低年級的孩子,和過去低年級的孩子,可能會很不一樣吧。
也不能說都是壞事,一體兩面,再說人在不同環境會有不同學習,總之寫不完了先聊到這裡吧!
#我去上傳昨天的作業了嗚嗚嗚⋯⋯
#老師對不起!🧎♀️
是說如果翔是給祖父母帶,這段時間他可能已經失學了⋯那些不同的教學平台、要註冊、下載app登入,各科不同的繳交作業的方式(有錄音上傳、拍照上傳、有傳line)我這個年紀的人都覺得研究的很累,(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啊)祖父母會直接放棄吧!然後就會變成漫長的暑假⋯⋯
所以雙薪家庭家裡沒有人能負責孩子在家上學的事情。我想也有很多擔心吧。不是說要學得多好、怕輸在起跑點這類事情,而是說學習至少不要中斷,卻可能因為數位落差而中斷的事情⋯⋯
#我還有幼兒教育的工作呢嗚嗚嗚
#閒聊可以分享
事情一體兩面英文 在 蔡佩軒 Ariel Ts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BILINGUAL: 中文 CHINESE 00:00|英文 ENGLISH 31:08
Podcast每週四10點一集 👉https://arieltsai.lnk.to/ArielsWhisper_CH
YouTube每週日11點一集👉https://bit.ly/3ucWNiG
上集跟我的加拿大藥學系的好朋友Melina聊到藥師的職業與生活,而選擇了不同職業道路的我,也體驗了截然不同的生活,這集想聊聊,當面臨工作上的選擇,是否也曾後悔、迷茫?要如何堅定地面對選擇,也需要很大的智慧呢!
很多時候我們在事情發生的當下,認為的好或壞,回頭看這些過程,真的沒有所謂的好或壞,事情是一體兩面,端看你怎麼去看待。回來加拿大的這段期間,生活步調慢了下來,我也好好沉澱下這三年進入演藝圈後感到的焦慮與不安,心境上真的開闊很多,以前不敢休息,但現在覺得休息真的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Melina有句話說得真好:「人生的常態就是變化,這是唯一不變的」,我想說,「不要害怕變化,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吧!」
節目的最後,送上這首CUPID,輕鬆一下吧!Enjoy~
《CUPID》歌曲收聽:https://youtu.be/coTbKTKZfNU
✨
The only constant in life is change. Went through lots of changes for sure in the past 3 years, but no matter what I still believe that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Chatting with Melina in the rest of our conversation from last episode (EP 12) and talking about where our different life choices led us to. Own up to the decisions we make, embrace whatever comes with it, and enjoy the process. May we all work to live, and not live to work. :)
Don’t forget to check out the first half of my chat with Melina about the pharmacy vs. singing life in the previous episode (EP12) if you haven’t already!
**Song at the end “CUPID”: https://youtu.be/coTbKTKZfNU
----------------------------------------------------------------------------------
秘密計畫終於公佈:我出書了!
✨📕新書《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就會閃閃發光》✨
Ariel 蔡佩軒的 3 步驟夢想實踐清單
【首刷限量隨書贈:夢想清單記事本】
■ STEP1 談夢想:沒有夢想很正常。不確定自己的夢想,更正常
■ STEP2 寫日記:最糟的都撐過去了。現在,不是最糟的時候
■ STEP3 列清單:堅持不是一個長跑,它是很多一個接一個的短跑
...............................................
📔博客來 (獨家限量親簽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AgQQyY
📔博客來👉🏻https://reurl.cc/2bX4Va
📔誠品 (獨家封面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9ZMzxx
📔誠品 (獨家封面版)👉🏻https://reurl.cc/E2kKyn
📔MOMO (獨家限量海報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9Zjj1O
📔金石堂 (贈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Gd7kDD
📔墊腳石 (贈限量夢想記事本)👉🏻6/3網路及門市開賣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Agx1Lp
📔三民👉🏻https://reurl.cc/WE5509
...............................................
📔博客來電子書(首賣二週) ─ 新書上線7折、境好電子書展單書再88折、二書85折👉🏻https://reurl.cc/2bX4Va
...............................................
【海外購書】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實體書店預計7月初可以到貨
📔新加坡、馬來西亞:大眾書店👉🏻https://ppt.cc/fK9FVx
📔香港:香港商務/三聯/中華/誠品/城邦
📔其他:博客來 (海外運送)👉🏻https://tinyurl.com/yegltbc5
📔PChome 全球購物 (103個國家)👉🏻https://global.pchome.com.tw/
------------------------------------------------------
🔔 SUBSCRIBE訂閱: http://bit.ly/ariel_youtube
📸INSTAGRAM: http://bit.ly/ariel_tsai_IG
▶︎Facebook: http://bit.ly/ariel_tsai_FB
▶︎YouTube副頻道: http://bit.ly/2VdVX3A
▶︎小魚家族: http://bit.ly/2j4GMKk
▶︎TikTok: http://vt.tiktok.com/JBNFxy
▶︎抖音: http://bit.ly/2Jb0hPL
▶︎微博: http://bit.ly/2mRyCab
【青春有你2021】歌曲收聽:https://arieltsai.lnk.to/TY2
Ariel首張個人實體專輯【ARIEL】:https://ArielTsai.lnk.to/ARIEL
#Ariel悄悄對你說 #ArielsWhisper #Ariel蔡佩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28vdHZfcaI/hqdefault.jpg)
事情一體兩面英文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先請陳秀熙教授
先幫我們講一下這一波疫情
你覺得主要開始的原因是什麼
怎麼會忽然之間這樣爆開來
有兩個最大的原因
因為這一株病毒它變性了
為什麼它變性
因為它的這個變種病毒的變異
所產生的這個相對於我們過去的武漢演化株的
英文叫做D614G
這一株D614G是去年橫掃歐美國家
這兩株病毒的特性完全不一樣
所以防疫策略在沒有及時的調整的情況之下
就有可能產生今天我們看到的台灣的社區流行
為什麼因為這一個病毒在
以家戶感染來講
你身邊如果有一個人得到確診
你幾乎在你家戶裡面
因為你不可能戴口罩
全部都會中
因為它的病毒量在沒有症狀之前
是過去武漢演化株的病毒高達...
我們的估計高達兩到三倍
所以它的傳播力非常強
非常強所以無一倖免
所以這代表什麼
過去我們國家他的防堵政策
他的這個用的境外阻絕及隔離跟檢疫的
本來是可以阻絕過去的武漢演化病毒株
但是對這一株病毒來講
除非你做到一個非常重要
就是我一直在很多媒體講的就是
你的嚴格實施程度必須到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換句話講你在任何一個場所你的口罩要戴到90%
這個在過去台灣是並沒有這樣
台灣即使在口罩戴的最好的時候
也不過是70%到80%
對於武漢演化株是夠的
但是對這一株英國病毒株在症狀前感染
隱性感染這是不夠的
假設今天陳教授是...
你在一個專制帝國你說了算
你不用考慮任何的政治民調的反撲
或是底下有這個民意代表的反制
以你的立場你覺得最有效
在這個階段要防止英國的B117
能夠阻止擴散 我們假設不計任何後果
你覺得能夠做的手法是不是封城
或者是還有更近一步的做法
我認為其實在一個非民主政治國家
或者是說他可以用軍事的方式來強制這樣的國家
我認為封城絕對不是一個最好的想法
我舉個例子以色列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
那麼以色列為什麼第一個拿到疫苗的國家
這種軍事強制的國家
為什麼在長期以來這一年
不斷的封城解封不斷的封城解封
每一個國家其實不管他是在任何一個制度下面
他不可能只做一件事情
就說把這一個國家變成是一個
非民主的專制的國家他其他事情都不做
所以換句話講就是說
這個事情在現在目前來講
以我們的這樣一個觀點來看是不可能存在的
即使在所謂的專制國家裡面
所以最好的方法
是要實行三大最重要的
就是NPI(非藥物介入公共衛生手段)配我們的檢測還有疫苗
三體到位才有可能讓目前來講這個疫情趨向於兩個方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iaQHdA-5nQ/hqdefault.jpg)